基于综合学习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为例
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龙源期刊网 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作者:刘冬梅来源:《文理导航》2019年第08期【摘要】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的核心,为进一步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进一步改革和创新。
课程是根据教学内容明确的,为了完成预先确定的教学任务,必须有组织有顺序地开展教学活动。
课程也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是高职院校建筑类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其中工程图样是工程信息的重要载体,能够有效表达工程对象的技术要求及尺寸,也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依据。
由此可以看出,“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中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主要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
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改革;教学策略;人才培育当前,高职教学由于受传统本科教学理念的束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缺乏新颖性与时代性,难以有效反映建筑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情况,加之部分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滞后,仍采用单面灌输的教学模式,难以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导致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后进入现场实习,仍然感觉手足无措。
所以,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为进一步确保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应对“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在“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体系与内容等众多方面予以完善,紧密贴合社会多元化发展需求及课程的发展有效变化。
例如:可以以计算机绘图与识图作为主线,也可以增加新型教学内容,根据学时,有效精简传统内容,确保“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体系内容趋于合理,并具有先进性。
一、优化《建筑制图与识图》教材内容若要优化《建筑制图与识图》教材内容,必须优先选择教材,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发展与创新,每年都会涌现出大批高职高专教材,但高等职业教育属于新生事物,部分高职教材内容与专业目标难以有效吻合,也有部分高职学校教材主要是照搬本科教材或本科教材的说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选用最新规范,只有以新图集和新规程为标准进行编著,才能够确保课程教学与工程建设、发展同步,进一步反映科学发展的最前沿。
高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针对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多样化、学生质量普遍下降等因素,傳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班级教学。
为了提高“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素质型人才。
文章引入分层次教学对建筑设备工程专业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标签:“建筑构造与识图”;教学改革;分层次教学“建筑构造与识图”是高职建筑设备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并具备一定的建筑施工图识读能力,为后续的设计、施工、预算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高职生源现状目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专业的高职生源有三个方面,一是普通高考招生;二是对口招生;三是中专升高职。
普通高考生相对纪律性、学习态度较好,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口招生的学生存在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主动性不高、理论接受能力较弱的情况;部分中专升高职生在中专学习中养成了不良的习惯,纪律性较差,学习主动性不高。
目前该专业普通高考生较少,占多数的是对口招生和中专升高职的学生,专业班级学生质量参差不齐。
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现状1.课程设置情况“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设置在第一学期,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内容:建筑构造的学习和建筑施工图的识读能力训练。
而且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还应具备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
由于该专业该课程与建筑制图课程并列安排在第一学期开设,学生还没有完整地学习完点、线、面投影等基础的制图知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差,对三维物像的认识过程比较困难。
而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碰到困难,又极易出现畏难情绪,不愿克服困难,可能会直接放弃该门课程的学习。
2.课堂教学现状高职高专“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讲解建筑基础、墙体、楼地层、楼梯、屋顶及门窗等的构造原理和方法,并能熟练与识读建筑施工图。
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依然按照教材顺序从头讲到尾,对各专业班级的学生都套用一套教案。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课程思政入课堂,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要深度融合,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课程思政的融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本文以《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为例,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进行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依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要“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出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在此思想的重要引导下,要充分重视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的教学。
[1]《建筑制图与识图》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等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主要培养锻炼学生的识图与制图能力。
课程开设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大一学年,对于零零后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难度较高的课程,课程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一套建筑施工图、建筑结构图的绘制。
而零零后的高职大学生们普遍对于学习热情不高,耐心不足,不够具有钻研精神。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为其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以身作则,润物细无声地传授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分为很多不同类型,例如人文类的、理工类的、艺术类的等等。
不同类型的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应该有所不同,应该充分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思政融合方式。
教师要正确认识到,思政的传授不仅仅是思政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思政课的任务,应该是所有教师任务,在专业课中巧妙融合,相比单一地讲解思政课来说,更容易被学生所吸收、所接受。
下面笔者将根据教学实践的体会,对课程思政和《建筑制图与识图》的融合做进一步的具体介绍。
一、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由于《建筑制图与识图》这门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很多同学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认为该门课程没有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一样,直接对接就业工作岗位,所以学习过程中有一些漫不经心的情况,经常需要老师督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课堂学习积极性较差。
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建筑行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建筑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建筑制图与识图能力愈发重要。
传统的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实践和改革高职的“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
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动机普遍不高,对建筑制图与识图的兴趣也相对较低。
我们应该明确培养目标,将学生的实际需求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现代教学手段。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理论化,缺乏真实的实践操作。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创设真实的实践环境。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真实的建筑制图与识图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还可以引入项目式教学。
通过给学生分配实际的项目任务,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建筑图纸的制作与解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实地考察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建筑制图与识图的过程。
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领域,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都不同。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还应该注重个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和疑惑。
我们还应该加强与实际工作的结合。
建筑行业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
我们应该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习和实训活动。
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更好地掌握建筑制图与识图的技能。
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的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现代教学手段,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加强与实际工作的结合。
“课程思政”融入“建筑识图与构造”中职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融入“建筑识图与构造”中职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摘要:中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不应仅局限于思想政治课程的课堂,更应该融入相关专业课的课堂,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十分必要。
在中职院校“建筑识图与构造”这一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渗透,需要对现实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才能够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建筑专业相关知识,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
文章针对中职院校“建筑识图与构造”的授课过程,就如何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够为促进我国中职院校学生拥有良好的综合素养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中职院校;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学中职院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专业课课程开展过程中,“建筑识图与构造”是最关键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建筑相关知识的入门和基础,所以将课程思政融入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过程中,能够良好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政治教育问题,让学生实现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因此,要不断探究更加优质的教学方式,努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思政教育将教学课堂这一主要教学渠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中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专业课的相关教育教学过程中通常不能很好地实现思想教育的效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
探究如何将思政教育渗透“建筑识图与构造”的课堂,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建筑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让两者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这是相关中职院校教师必须要深刻探讨和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针对此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和探究。
一、中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以正确的、积极的学习思想学习相关专业课知识,这并不是简单地掌握更多的思想理论知识,而是如何将正确的政治思想融入中职学生的思想,从思想的转变到行为的转变,从而实现个人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课程思政背景下《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实践
课程思政背景下《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实践本文试图从课程思政背景下探讨《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是一门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它是结构和美学的融合,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建筑布局与设计理念,运用各种建筑制图软件能力综合设计建筑空间,从而实现检视、控制和参与现今社会的发展,以及完成今后科研、设计和实践任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此课程,我们在课堂上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参观一些先进的建筑工程,让学生了解这些建筑的风格和结构;其次,布置一些设计任务,让学生用实际的案例学习设计知识;第三,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搜集有关资料,并运用学习到的工具进行设计;最后,让学生使用建筑设计软件,用3D视角查看建筑,用虚拟工具模拟实际的建筑环境,实现所设计的效果。
同时,我们还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新的技术来改进建筑设计,提出新的想法和新的观点,以此来谱写一部全新的、崭新的建筑的历史。
当学生完成这些任务时,他们会发现自己的建筑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获得更多建筑设计的研究方法。
让我们以一位学生为例,他在本门课程中学习到如何使用建筑制图软件来完成设计任务,实现设计概念。
他参观了不同建筑,学习不同建筑的结构和融合,使用计算机建模模拟让自己的设计更贴近实际情况。
他对空间的理解更加深刻,学会了如何运用建筑美学来构建自己的建筑设计。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的教学
实践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建筑制图软件的使用,以及更加深入地理解建筑设计过程。
它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以实现今后建筑设计任务的成功完成。
浅议《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浅议《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摘要:《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是建筑类专业的重点课程,对于建筑学教师而言,要在课程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上有所突破,以吸引建筑专业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而言,要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之中,多做总结,并在总结的时候进行归纳,在归纳的时候,学生可以对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有着深层次的认识,那么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学生要在课程学习中,有所理解并思考,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建筑制图与识图》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前言:无论是工程施工人员或者工程施工负责人,都需要对工程施工的日常情况以及细节进行管理,建筑制图与识图就是一项必须要做的工作,在建筑制图的过程之中,建筑工程负责人要关注制图的细节,并提醒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按照建筑制图进行施工,就可以在施工过程之中,完全按照建筑制图的想法进行施工,那么,该门课程的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建筑制图与识图》的理解与认识,并突出该门课程的改革方案,鼓励学生再在课程学习之中更好的展现自己。
一、《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改革重要性《建筑制图与识图》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学生而言,要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之中,首先明确建筑制图与识图等的相关概念,在掌握基本概念的时候,学生要多参与一些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并在这些实践活动之中,负责一些具体的事项,这是《建筑制图与识图》的学习思路,这是《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改革的重点。
当然学生在学习之中,只有明确建筑制图的绘制方法,才可以在掌握建筑制图的描绘方法,就可以在识图的过程之中,将这些绘制方法与描绘方法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就是《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改革重要性的具体体现。
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策略(一)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的方式,并在方式与方法上不断创新,比如说引入一些多媒体课件,在这一课件之中,教师可以利用三维动画,向学生展示建筑物的过程,学生可以在观看建筑物的时候,可以加深自己的认知,学生在以往的课程学习过程之中,只是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会显得收效甚微,那么课程教师就要逐渐转变思路,思路的转变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的方式上,并在多媒体课程的学习之中,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之中,积极参与到这一课程的课件制作之中。
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日益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建筑制图与识图作为建筑专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门课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满足学生需求方面已经显得滞后,为此,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将结合实际经验,探讨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作为建筑专业中的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建筑图纸绘制、识图分析和工程量清单编制等方面基本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由于课程内容晦涩难懂、缺乏实践性等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建筑行业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1. 课程内容更新传统的“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实践操作。
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加入更多实践操作的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建筑制图和识图的技能。
结合最新的建筑相关知识,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实际,更符合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
2. 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实践、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工程项目中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 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资源的整合也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整合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手段,打造一流的实验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
积极引进企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
三、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1. 构建校企合作模式针对“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特点,我们积极与建筑行业相关企业合作,共建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底 、 量 验收 等 工作 过程 知识 . 质
( ) 科课 程 教学 主 要是基 于 符号 的讲 授 , 3学 这种 教学 方 法 的主 要 特征 是 以语言 、 字等 符号 为媒 介 , 文
( ) 科课 程 按 照 知识 的 系统 性 机 械 地 认识 社 1学 会 、 术 与个人 的 关 系 , 视 工 作 的 整 体 性 , 技 忽 忽视 知
收 稿 日期 : 0 9— 7— 4 2 0 0 0
作 者 简 介 : 占军 ( 9 9~)男 , 北 蠡 县人 , 家庄 职业 技 术 学 院 副教 授 赵 16 , 河 石
2
石 家 庄 职 业 技术 学 院 学报
识 与工 作 的联 系 , 法 实 现 学 习 的 迁 移性 . 例 如 , 无 J 建筑 工程 技 术专 业 的建 筑 施 工 技 术 课 程 , 目前 的 按 教材 分 为绪 论 、 土方 工 程 、 基础 工程 、 体工 程 、 桩 砌 钢 筋混凝 土 工程 等 章 节 , 土 方 工 程 部 分 只是 机 械地 在 列 了出土 的分 类 、 方计 算 、 方 机 械化 施 工 、 土 土 土 填 压 实 等 内容 , 虽然 内容 的知识 点基 本 全面 , 内容结 但
性 及 知识 与工 作 之 间的联 系 .
当前 , 统 精 细分 工 的 简 单 岗位 工 作 正 在被 以 传
解 决 问题 为导 向的 “ 合 任 务 ” 代 , 综 取 这对 技 能型 人
才 的素 质提 出 了新 的要 求 . 技能 型人 才要 想 能够 “ 持
( ) 统技 能 实训 强调 点状 的操 作 技能 训练 , 2传 缺
职业需 求 有效接 轨 的课 程 体 系 , 我 国高 职 教 育 改 是
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建筑识图与构造》说课稿
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建筑识图与构造》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建筑图纸的基本符号和标注方法,理解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详图的基本概念。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建筑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基础、墙体、楼板、屋顶等构造细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分析建筑图纸的能力,能够根据图纸信息进行初步的空间构想。
-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建筑构造中。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建筑设计专业的兴趣,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增强沟通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重点内容:-建筑图纸的基本符号与标注规范。
-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详图的识读方法。
-建筑结构主要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及特点。
难点内容:-复杂建筑图纸的综合分析。
-不同类型建筑结构(如框架、砖混、钢结构)的构造差异及适用场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基础概念和理论知识。
-讨论法:分组讨论具体案例,促进学生间的思想碰撞。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建筑项目图纸,加深理解。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建筑构造细节。
-网络教学:利用在线平台,提供额外学习资源和互动空间。
四、教学资源-教材:《建筑识图与构造》专业教材。
-教具:建筑模型、图纸样本。
-实验器材:建筑构造实验箱(模拟建筑材料和结构)。
-多媒体资源:课件、建筑构造动画视频、在线课程链接。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任务,确保每位学生参与讨论。
-课堂纪律:设定规则,如手机静音、举手发言,维护良好学习环境。
-激励机制:设立小组竞赛,优秀表现者给予加分或小奖励,激发学生积极性。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每节课后进行小测验,检验即时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布置识图练习和案例分析报告,强化实践能力。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建筑识图和构造的掌握程度。
高职《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高职《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摘要]根据“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实用”、“够用”的教学原则,倡导“毕业即上岗”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明确课程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调整,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考核方式,以加强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建筑结构基础;教学改革;岗位能力【中图分类号】g640《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知识内容多、概念多及各类构造要求多。
从几年教学看来,学生普遍反映难度大,笔者结合学生就业的职业岗位要求,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实用”、“够用”的教学原则,对课程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手段等内容进行了改革探索。
首先对学生学情进行分析,现在高职学生多为90后群体,所以他们既有90后学生的特点,又有高职生的特点。
1、90后学生特点:90后的学生往往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大多处在父母的溺爱中,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好面子,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较弱,叛逆心强。
2、高职学生特点:随着多年大规模的扩招,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
他们大多文化基础差,缺乏学习主动性,也不爱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要求不够严格,自律意识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大部分人把注意力放在其他新生事物上,兴趣容易转移。
3、近几年建筑行业较火爆,很多家长认为学造价好就业,或者是因为家里有亲戚朋友从事这行,所以要求自己的孩子学习造价专业。
而学生本人对这个专业豪无兴趣可言,所以学习很被动、很吃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针对现在高职生特点,高职生学好《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首先要提升对它的兴趣。
把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把家长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
我做了如下改革:一、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一是以职业岗位所需知识为依据优化教学内容,由追求学科知识系统性向追求完成职业领域工作的知识系统性和知识完整性转变。
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改革与实践
一、前言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是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工作的内容是学习,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2003年教育部等部委启动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亦称“基于工作过程”或“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理念,提出“让学生有机会经历完整工作过程、获得与实际工作过程有着紧密联系的带有经验性质的工作过程知识”。
2006年以来,教育部在其“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的建设项目”中,正式引进和大规模推广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
学习领域课程把学习理解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职业能力发展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对理论和实践进行整体化链接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
在学习领域课程中,学生不再像学习学科课程那样按照知识系统性来认识社会、技术与个人的关系,而是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内容载体”,从工作世界的整体性出发,认识知识与工作的联系,从而获得对综合职业能力形成过程极为重要的“工作过程知识”和“背景意识”,实现学习的迁移性。
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必须系统化进行:第一,运用职业资格研究方法进行职业分析、构建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第二,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确立课程结构、依据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排列课程序列;第三,采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业方式组织课堂内容、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同时建设以专业教室和工学整合式学习岗位为代表的教学环境,还要建立以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
建筑构造与识图是我校进行教学改革,将原有的建筑构造与建筑制图中识图部分进行重组形成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入本专业,真正全面了解建筑工程行业技术的入门课,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应用性很强的识图能力培养课。
在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之初,本课程存在以下问题:课程知识点很多,虽然学习的时候感觉充实,积极性很高,但在后面的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预算过程中,却不会实际运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动手机会少,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识图环节20课时,占课程的1/3,但效果不明显,碰到新图依然不知如何下手;对图纸的理解局限在图纸上,不能将图纸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尤其不能形成三维立体概念。
试析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与《建筑CAD》课程的整合策略
试析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与《建筑CAD》课程的整合策
略
刘晓光
【期刊名称】《科学与财富》
【年(卷),期】2015(0)3
【摘要】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为了有效完成高职教育教学目标,有必要针对部分高职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整合,以改革教学内容,并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新的创新方法,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针对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与《土建CAD》课程的
整合进行探究。
【总页数】2页(P245-245,246)
【作者】刘晓光
【作者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辽阳111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职项目课程设计探究——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
2.基于BIM技术的
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研究3.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及"驾证式"考核探索——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4.浅谈高职课程的学法指导——以《建筑CAD》课程为例5.高职项目课程设计探究——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职业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结构与教学改革——以《建筑工程制识图与构造》课为例
对 抽 象 、难懂 ,随 着 内容 的 加 深 ,大部 分 学 生 后 ,学 生 往 往 容 易 对 学 习 内容 发 生 疑 惑 , 甚 至 一 些 学 生 错
产 生 畏 难 和 厌 学情 绪 ,造 成 学 习 效 果 不理 想现 误 地 认 为 ,这 两 部 分 内 容 互 不 关 联 。特 别 是 构 造 部 分 ,相
以 建 筑 工程 制识 图与构造 课 为例
文 \ 葛敏 敏 \G im n\上海 城市管 理职业技 术学 院 eMn i
导 读 :随着创新 教 育、素质 教育理 念的提 出,以及工 程实践 中不断 出现的新 方法、
新技 术,给建筑工程制识 图课 程提 出了更新 的要求。如何准确把握教学 目标 、优 化教学 内
St uc ur r t e and T eac n Re or hi g f m o f Ba c Sp i i ed si ec alz Cour es i s n Vo a i n duc to c to aI E a in
职业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结构 与教学改革
成 部 分 的 作 用 、类 型 、构 造 要 求 和 构 造 做 法 讲 一 遍 ,如 此
( )考 核 的科 学 与有 效 原 则 三
无 论 理 论 教 学 还 是 实 践 教 学 , 都 必 须 做
往 复循 环 , 学 生 跟 着 教 师 机 械 ・ 学 习 , 教 学 效 果 可 想 而 到 有 计 划 、有 布 置 、有 落 实 、有 考 核 、有 监 I 生地 知 。兴 趣 是 最 好 的 老 师 。要 想 提 高 教 学 效 果 , 教 师 的 讲 授 督 。有 关 本 课 程 考 核 标 准 分 为 四 部 分 进 行 :
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制图与识图已经成为了高职建筑类专业中重要的一门课程。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行业的需求,因此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探讨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一、教学现状分析当前,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主要以传统的理论课教学为主,缺乏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
教师主要以讲解建筑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知识为主要内容,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学生不能真正掌握建筑制图与识图的技能。
由于建筑行业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因此对于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确定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建筑制图的技能;增加与建筑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了解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引入新技术、新设备,使学生能够了解建筑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三、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1. 引入实践教学环节在传统的理论课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与建筑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
我们与当地的建筑公司合作,邀请他们的技术人员来学校进行专业的实践课程。
学生们能够亲自操作建筑制图软件,模拟实际的工程情况,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
2. 引入新技术、新设备为了让学生了解建筑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我们引入了新技术、新设备的知识。
我们邀请了行业内的专家进行讲座,介绍最新的建筑制图软件、设备等知识。
学生们通过这些讲座,能够了解到行业的最新动态,这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帮助。
3. 拓展教学资源为了丰富教学资源,我们还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
我们建立了一个建筑制图与识图的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学习相关知识,进行练习,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
高职“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doc
高职“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作者:王娜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8期[摘要]以服务岗位建立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为指导思想,明确课程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调整,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考核方式,以加强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建筑结构教学改革岗位能力[作者简介]王娜(1971- ),女,河北辛集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结构。
(河北石家庄 050081)[课题项目]本文系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度重点课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内容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课题编号:08YZ006)[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7-0122-01我院为突出结构识图能力培养,将建筑结构识图内容与建筑结构整合成“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
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服务岗位,建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指导思想。
“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应以工作过程性知识为依据优化理论教学内容,以岗位技能为标准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在教学中融理论实践为一体,突出岗位技能培养的职业教育特色。
一、明确课程目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工作在工程设计型人才与操作技能型人才之间业务岗位上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工作岗位主要有施工员、质检员、定额员、材料检测员、安全员、资料员、现场监理员等。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结构概念,具有确定结构计算简图和内力计算能力、常见结构体系认知能力、基本构件设计与验算能力、施工中结构问题认知及处理能力。
二、更新调整教学内容1.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以工作工程性知识为依据优化教学内容,由追求学科知识系统性向追求完成职业领域工作项目的知识系统性和过程完整性转变。
在课程的内容和深度确定上始终坚持以施工为主这一原则,淡化整体结构设计计算内容的介绍,如结构选型、结构布置、整体结构计算等,将结构概念、结构基本构件计算与构造、楼盖及多高层结构构造措施、结构施工图识读、施工中结构问题等知识作为教学重点。
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是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门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较少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
我对“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我更新了教学内容,注重与时俱进。
建筑行业发展迅速,新的材料、新的工艺、新的要求不断涌现。
我将最新的建筑制图和识图技术纳入教学内容,包括CAD绘图软件的应用、三维建模技术、建筑构造的识图方法等。
通过引入新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
但这种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降低和学习动力的下降。
我增加了课程的互动性,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演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还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机会。
我增加了实践环节,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建筑制图与识图属于实际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仅仅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
我增加了大量的实践演练环节,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去做,从中获得实际技能和经验。
实践环节包括实地考察、模型制作、设计方案的绘制等。
通过实践环节,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我进行了形成性评价的改革,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重视学生的记忆与理解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作业、课程设计、项目实践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培养情况。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教学有效性进行反思和改进。
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包括更新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增加实践环节和改革评价方式等。
这些改革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
浅谈高职院校是通过制定专业课程教学模块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教学为例
浅谈高职院校是通过制定专业课程教学模块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教学为例摘要: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是以就业为主要指导方向,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具有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的高素质高技术人才,以至于满足市场的需要。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是高职院校中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类等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总计划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是学习有关职业技术课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本文依托高职专业课程《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谈谈高职院校通过制定专业课程教学模块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最后对更好的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观点。
关键词:高职;课程教学;专业技能引言专业课程的学习对高职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学好专业课程为更好的培养其专业技能,在学校里,不同的专业学习不同的专业知识,学校会安排不同专业的课程教学,但是专业课程的教学都是围绕如何更好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而制定课程教学模块,下面以高职专业课程《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教学为例,谈谈高职专业课程是怎样制定教学模块以至于更好的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是根据国家有关的最新规范标准进行编写,同时也是根据高职院校中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类等专业对该门专业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进行编写,该本教材主要包含一般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研究一般结构构件的布置原则、一些构造要求、构件受力的特点以及施工图表示的方法等。
随着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对建筑工程专业方面人才的培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培养学生看懂识图、会工程算量以及培养学生具备从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预算造价、项目施工等工作的基本技能,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本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与工程实践紧密的联系起来。
通过规范专业教学内容、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让学生学习的时间、地域更加灵活,更好的促进学生主动学自觉学,更快的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高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有效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
高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有效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吴秋水【摘要】课堂是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在校教学的主战场,有效课堂的教学改革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师生间的和谐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学生专业知识的构建,完成专业能力的培养,最大程度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按专业工作能力培养要求来整合课程内容,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合理评价体系的建立三个方面论述高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有效课堂教学实现.【期刊名称】《林区教学》【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31-33)【关键词】高职;建筑构造与识图;有效课堂教学【作者】吴秋水【作者单位】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杭州3112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2高职院校的教学核心就是教学效益,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课程教学后,学生所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教学有效不仅是指教师教的知识是否认真完整,关键是学生学到了多少、是否有收获。
教师最大程度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就是有效课堂教学,否则就是无效教学。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我院的特色专业,现以本专业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为例,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其有效课堂教学建设已初见成效,现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
有效教学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课程要达到的目标,明确完成学习目标对自己工作发展的意义。
通过对行业和学生的跟踪调查,确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是从事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等岗位,后期发展为招投标企业中层部门经理、工程项目经理等。
根据工程建设的先后顺序将工程管理岗位的主要工作进行分析,确定其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两方面:建筑工程前期管理和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管理,其中涉及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对应的工程图识读岗位专项能力(见表1)。
因此把建筑施工图的每一组成部分作为识读的能力教学项目,模拟企业工作岗位工作过程中图纸识读的过程,将识读每一部分图纸所需的知识作为完成项目的支撑知识,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拆分、删减、再融合,把构造知识拆散放入到相应图纸中介绍;弱化三视图学习(高中已基本学习过),突出图纸识读能力的培养(结构施工图识读和建筑CAD绘图由本专业后续课程介绍);整个教学过程中所用图纸均为本校已建和再建项目,教学中可依据实际情况调整、调换相应图纸,整合后的内容如表2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综合学习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为例【关键词】综合学习课程改革建筑构造与识图引言2021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同年,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特别提到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
然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作为高职教育土木建筑大类中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设计等多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课程内容设置基本参照本科教育房屋建筑学的内容架构方式,以知识体系为主,难以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本文以适应职业教育,提高学习有效性为出发点,根据综合学习理念,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建筑构造与识图为例,通过综合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的抉择、课程内容重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践,探索课程服务于学习者的有效学习途径。
一、综合学习与传统学习的抉择(一)传统学习的局限性1.传统学习本文所阐述的传统学习,是指以依托教材章节为主的学习方式,以传统学科体系下的知识学习为主要内容,以知识“存储的有序”为主要特征。
传统学习面向任务要素开展教学,将学习内容逐级分解为孤立的、片段化的单一学习要素,表现为符号式的显性知识或练习。
这样的学习有利于知识的传递和存储,然而却存在分割化、碎片化的问题。
在面对真实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整合一系列单一的、碎片化的教学要素,这就需要大量的工作过程知识,这正是传统学习中所忽视的。
2.传统学习与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不相适应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加德纳博士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由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音乐/节奏、身体/运动、人际交往和自我反省等元素组成。
赵志群教授认为:“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的差异主要在智力类型方面而不在智力水平方面。
普通高校学生习惯抽象思维,而高职院校学生喜欢通过观察和动手学习。
”目前,不少专业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学科体系、知识本位的课程模式。
显然,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内容架构方式仍旧是通过理论学习、知识灌输来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考察的正是学生的劣势而并未发挥出高职学生的智力类型优势,并不能培养学生系统化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综合学习的必要性1.综合学习本文所阐述的“综合学习”是指由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教授范梅里恩伯尔提出的一种与“复杂能力”、“综合能力”培养相关的学习方式。
综合学习是面向完整任务开展的教学,保留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对知识、技能、态度进行整合,对本质相异的各个组成技能进行协调,采用整体化设计方法,基于真实学习任务的学习。
亚里士多德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综合学习不仅是单个部分之间的加和,也是对各部分之间的规则或关系的整体学习,教育应当使各要素之间形成合力,才能使学习内容向未来工作实现有效迁移。
2.综合学习遵循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德国不来梅大学的劳耐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性逻辑结构”的课程理念,认为课程体系的设置应遵循从“新手(初学者)-生手-熟手-能手-高手(专家)”的逻辑。
依据能力发展逻辑,学习者最初从事边缘性活动,教师应为其提供学习内容的全貌,通过搭设脚手架的方式给予学习者最大的学习支持。
在实际工作参与中,学习者随着知识与能力的逐渐增长,需要的脚手架和支持也越来越少,逐渐胜任重要的工作,走入圈子的核心而成长为能手或专家。
综合学习正是遵循这样的规律,教学设计从面向全要要素的整体学习到局部要素的学习再到细节问题的原理层次的学习。
二、综合学习理念下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改革实践(一)课程重构:面向完整要素1.传统课程体系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开发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作为高职教育土木建筑大类中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设计等多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课程内容设置基本参照本科教育房屋建筑学的内容架构方式,以知识体系为主。
传统的课程教学是按照建筑的组成构件来划分教学单元:从房屋建筑概论到地基基础,再到墙体构造,楼地层构造,楼梯构造,屋面及防水构造,门窗构造,变形缝构造,穿插无障碍构造专题,消防专题,绿色建筑专题等。
每种构件又从施工方式、材料、结构、外观形式等不同角度被划分为多种类型。
虽然面面俱到,但是学生在面对具体学习任务时还是茫然。
虽然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了MOOC教学,但本质上仍然属于传统学习方式。
例如,课程中讲授了构造柱的设计原则,然而在面对一个住宅的平面图时,学生依然不知道构造柱应该设置在哪些具体位置。
2.面向完整要素开展课程体系重构经过面向完整要素开展课程体系重构,学生首先以小品建筑为例,学习简单建筑物的构造与识图;其次以新农村建设的独栋住宅为例,学习砖混结构建筑构造与识图;然后以多层办公楼为例,学习框架结构建筑构造与识图;再以高层住宅为例,学习剪力墙结构及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构造与识图;最后以校园建筑为例,学习装配式建筑的构造与识图。
改革后的课程体系遵循项目内容由简单到复杂,项目载体由常规到特殊的原则重新构建了五个教学项目,将传统单一构件的要素学习变为了整体有机的全要素项目学习。
依据施工员、资料员等岗位能力要求,融入“1+X建筑工程识图”和职业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的内容,重新建构了面向全要素的岗课赛证融通的项目化递进式课程体系(表1)。
表1:《建筑构造与识图》内容结构图(二)教学设计:变知识体系为行动体系1.行动体系的教学设计行动体系是相较于知识体系而言的。
知识体系以“存储的有序性”为主要特征,而行动体系则以“应用的有序性”为主要特征,以工作过程的方式重构知识。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设计首先以真实项目为依托,将原有的知识体系打散,在五个系统化的学习项目中给予重构,并对真实项目任务进行基于教育学的加工和处理,形成学习型的任务。
例如,原有教学设计中,“基础”一章中涵盖了砖基础、毛石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箱型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等内容,学习到的类型非常全面,但是面对具体项目又不知道适配何种类型的基础。
改革后的教学设计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学习与项目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小品建筑为载体,学习独立基础、毛石基础;以独立小住宅为载体,学习砖基础和条形基础;以办公楼为载体,学习钢筋混凝土基础和独立基础;以高层住宅为载体,学习箱型基础和筏板基础。
经过教学设计的改革,学生不仅能识读种类繁多的基础类型,还能为实际项目进行基础选型。
2.以成果为导向,明确学习任务“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以学生会识图且能够通过施工图纸指导施工为课程目标。
但是“会识图”实际上是一种脑力活动,无法外显和量化。
因此,教学设计要变传统知识体系为行动体系的重要标志就是以成果为导向,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例如,原来学生在学习构造柱时,往往按照“构造柱的概念——构造柱的材料——构造柱的设置原则”为顺序,记住了一些规范条文,但是具体到真实建筑中,既不知道构造柱在哪儿(构造柱属于隐蔽工程),也不知道应该设置在哪儿。
改革后的教学设计以“为独立小住宅设计构造柱”为任务,再将任务分解为“在图纸上补构造柱”、“用BIM绘制构造柱”、“动手搭建构造柱模型”等子任务,学习成果分别是图纸、电子模型、实体模型等具体可见、可测、可评的成果。
通过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任务设计,实现以学生为主的做中学。
任务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通过实地参观后撰写调研报告;根据变更通知修改二维图纸;根据二维图纸制作三维模型;根据三维模型搭建实体模型;通过做实验得出构造性能结论;做活页式任务工单等。
依托类型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和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动起来,突破“构造不直观,识图难立体”的教学痛点。
(三)教学实施:跨界融合,践行“三阶六环”模式1.课程改革适应“跨界融合”的职业教育特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最大区别是:职业教育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学习地点的跨界教育,而普通教育是一个学习地点的定界教育。
职业教育特色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其中,在课程层面,通过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提供不同的学习场地和学习场景,原课程的教学场地局限于校内教室和实训室,课程改革之后的课程实施可利用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作为学习场地。
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互监护聘,相互合作,形成“双导师”,共同承担课程的教学工作。
2.“三阶六环”模式的实施(1)三阶每个项目的教学实施过程按照对建筑“总-分-总”的认知规律,划分为三个阶段。
根据每个阶段对教学设计和教学环境的要求,分别选择在企业、校内实训基地、校内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作为教学地点。
例如,在“项目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构造与识图”的教学实施中,依据工作流程定阶分为整体认知、分项深化、整体校核三个阶段。
【一阶:整体认知】——在被动展厅建立学生对被动式建筑的整体感性认知,借助热成像仪等实验解决“热量损失难看见”的难题。
【二阶:分项深化】——在工艺工法实训基地分别对建筑不同构件进行深入设计,并借助VR仿真、动画、BIM 模型等资源和手段解决“内部层次难立体”的问题,同时通过动手搭建实体模型,体会施工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印证和改进方案设计,解决“落地问题难预知”的难题。
【三阶:整体校核】——在虚拟仿真基地利用斯维尔、BIM等软件对节能效果进行校核,解决“节能效果难体验”的难题。
(2)六环每个任务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按照工作流程,环环相扣,因阶而异,根据三阶内容的差异性,差异化实施六环教学流程。
在三个阶段的纵向维度,同一环节的教学内容设计,也由浅入深,同样作为实训环节,一阶为初步实训,二阶为深化实训、三阶为整体校核实训。
下面以项目四的“任务2:被动式外窗构造与识图”,为例对六环的实施进行详细陈述。
【自主学习】学习“门窗节能”的知识,树立节能意识;做测验,对新型门窗使用做课前调研。
【明确任务】通过热成像仪图片导入问题,分析“高层住宅项目”项目容易出现热桥的部位以及气密性薄弱环节,明确学习任务。
【新知探究】从门窗选型、材料、窗的构造等方面选择出适合本项目的解决设计策略,并用热成像仪、教师自制的实验装置等让传热系数、热量损失这类抽象的热工学参数“看得见”“摸得到”。
【深化实训】动手制作模型,帮助学生从施工落地的角度考虑设计可行性,并且制作BIM模型,深化完善方案,将构造设计可视。
【展示评价】建模完成后,学生将方案上传到CCBIM智能云平台,并进行小组汇报,提高学生汇报方案和口头表达能力。
组间互评,组内互评,通过做评的角色转换,加深对设计的理解。
【拓展服务】举一反三,完成项目其他窗的建模,并推送比竞赛、考证等学习资料。
学生制作抖音视频和公众号,宣传推广被动式建筑,服务社会,增强职业认同感。
(四)主客观相结合,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本课程采用全过程一体化的综合评价体系。
全面评价学生能力。
(见表2)评价主体由教师、学生、企业、社会共同组成,既有对客观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也有对学生能力发展情况的评价,主客观相结合,使评价更加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