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差异理论述评

合集下载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研究述评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研究述评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研究述评专题述评摘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人文历史环境、政策制度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各种因素的作用往往是不同的。

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的研究主要可分为经济增长因素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和制度决定论。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需要从制度入手,尤其是以竞争中性为原则完善产权制度,加强欠发达地区产权保护公平程度,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交易成本;产权保护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制度性交易成本的界定、测度及降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7BJL01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项目“行政审批改革、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8-1-03-45)中图分类号:F0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982(2021)02-0054-0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区域发展的差距,对前者,国内外学者有对“中国奇迹”的理论解释,而对后者,则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的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人文历史环境、政策制度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各种因素的作用往往是不同的。

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的研究主要可分为经济增长因素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和制度决定论。

本文对这三种主要观点进行述评和比较,试图在此基础上探讨导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深层次原因,为我国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改革目标提供参考。

一、经济增长因素决定论经济增长因素决定论主要基于要素投入与配置的视角分析区域发展的差距,主要围绕劳动力数量、人力资本差异、资本稀缺程度、技术能力、要素配置效率展开。

这类文献核心观点认为资源配置效率与丰富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区经济差异。

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评估

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评估

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评估发展农村经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然而,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了解和评估这些区域差异对于制定科学有效的农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介绍中国农村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等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完善程度;而中西部地区受制于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条件,农村经济相对较为落后。

二、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区域自然条件、政策导向、产业结构、市场开发等多个方面。

自然条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不同,导致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政策导向也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对不同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同,导致了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

产业结构不同也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地区更侧重于农业产业,而随着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快。

市场开发也是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市场需求和市场准入条件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三、农村经济发展评估指标评估农村经济发展的指标主要包括人均收入、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教育和医疗水平、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民生活品质。

人均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农民的经济状况。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评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包括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

教育和医疗水平是评估农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农村人民的素质和生活品质。

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民生活品质则体现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农民的福利。

四、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差异东部发达地区包括沿海地区和广东省,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力资源较充足。

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主要包括贵州、云南、湖南等地,这些地区受制于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人力资源相对短缺。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统 计 方 法 和 指数 分析 法 等 。对 其 进 行 了简要 归 纳 和 评 述 , 并 提 出 了 国 内 区域 经 济发 展 研 究 的不 足 和 未 来 的发 展 方 向 。
[ 关键词 】 区域 经 济 ; 发展差异 ; 评 价 方 法
[ 中图 分 类 号 1 F 1 2 7 [ 文献标识码 ] A 构、 边 界效应等方面。
国外 学 者 较 多 的从 理 论 角度 , 展 开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差 异 的基
础性 研究 , 提 出 了 循 环 因 果 关 系理 论 、 增长极 理论 、 非 均 衡 增 长
区域 经 济 发 展 差 异 的 定 量 评 价 方 法 , 主 要 有 多 元 统 计 分 析 法 和指数分 析法 , 多元 统计分 析法包括层 次分 析法 、 因子 分 析 法 、 主成分分析 法 、 聚类分 析 、 模糊综 合评价法 等 ; 指 数 分 析 法
区域 经 济 发 展 差 异 的 定 性 评 价 方 法 . 主 要 是 从 多 个 方 面 提
基础上 , 提 出了解决 策略 。 包 括 加 大 西 部 人 力 资 本 投 入 和 基 础 设施建设 、 促进 中西部产业 集聚等 , 实 现 中 国 区 域 经 济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1 . 2 定 量 评 价
的影响 . 认 为人 力 资 源 开 发 能够 为农 村 地 区 提 供 高 水 平 的 劳 动 力 和 人 才 。利 用 S WO T分 析 了农 村 地 区人 力 资 源 的发 展 现 状 。
刘伟( 2 0 0 6 ) 对 长江流域 4 1个 地 级 市 的 研 究 认 为 , 国 家 政 策 是
[ 摘
7 3 0 5 0 0 )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述评及研究新进展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述评及研究新进展

4纳克斯的贫斟恶性循环论和平 衡增长理论 =资本缺乏是 阻碍不发 达国家经济增长 和发展的关键 因素 . 是由投资诱 力不 足和储蓄 能力太弱造成的 , 而这两 个问题的产 生卫屉 由 于资本 供给和需求 两方面都存在恶性循环 但贫凼恶性循环并非一成 变. 平衡增 长町以摆脱恶性循环 . 是扩大 市场容量和造成 投资 诱 打的 种 必 颓 的 疗法 上述理 沦应 用在区域 经济 中就 形成 丁区域均 衡发 展理论 , 芒 仅强 部 门或产业问的平衡发 展 同步发展 , 且强 调区域 而 间或 K域 内部的 衡( 步) 展 , 同 发 即空 间的均衡化 :认 为随 着 生产要素的 际流 动. 抒隧域 的经济 发展水 平将 趋 于收敛 ( 平 衡 , 因此 主张在医域 内均 衡布局生产 力, 问上均衡投资 , 空 各产 业均衡发展 , 齐头井进 , 最终实现 区域经济的均 衡发展 。 均衡发矮理 沧的缺陷 之一在于忽 略了一个基 本的事实 , 即 对于一般 区域特 是不 发选区域 来说 , 町能具 备推动 所有 产
维普资讯 Hale Waihona Puke ttp://● 理 论探 讨
《 经济师 (I年骑 2 5 2f { 2 j j
区域 经 济差 异 理论 述 评 及 研 究新进展
● 高志刚
摘 要: 区域经济 差异 一直是 区域经济 学研 究的核 心问题 之一. 也是世界 各国经济发展过程 中的一十普遍 性 问题 。文章 对西方学者研 究区域经济友展过程 中的区域 差异 问题所提 出的 苫域 均 暂 发展 理 论 和 区域 非 均衡 发 展 理 论 佧 了评 述 。 关键词 : 苫域 经济 差异 理论 研 究 中囤分类号 : 17 文献标识码 : F2 A 文章编号 :0 4 4 1 {o 2 0 —08 0 10 - 9 4 20 )2 3 2 主要的 区域 均衡 发展 理论简介与评述 1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 力命题沧. 主张发展 中国家应努 力使经济达 到一 定水平 , 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 , 以取得长期的持 续增 长 不 发达经济中 , 人均牧人提高或下降的刺激 力量井存 . 如果经 济发展的努力达不到 一 定水平 . 提高人 均收^ 的刺激小 于临 界规模 , 那就不 能克服发展 障碍 . 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为 使 一国经 济取得长期持续增 长 . 就必须 在一定 时期受 到大于临 界最 小 规 模 的增 长 刺 激 。

国外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发展及其评析(一)

国外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发展及其评析(一)

国外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发展及其评析(一)摘要]文章回顾了国外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介绍其主要观点,并作出了简要评析。

关键词]国外,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均衡与非均衡是贯穿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统一体,它们相互交替,不断地推动区域系统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演化。

为了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及历史借鉴,我们有必要对区域经济差异理论作一研究,并评述它的最新发展。

一、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是在新古典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直至20世纪30年代前,人们普遍坚信市场机制是一只“完美无缺的手”,只有在完全市场竞争机制下,社会资源配置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人们各自获得了极大满足感。

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马歇尔(Marshall,A.)的新古典经济学一直居于西方经济学的正统地位,人们充满了对完全市场竞争机制的赞誉与崇拜,并逻辑地演绎出新古典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从此,人们沿着新古典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开辟的路线,对区域均衡发展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

1.新古典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新古典区域均衡发展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劳动力与技术的自由流动,将导致区域发展趋于均衡。

这一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假设条件之上的。

这些假设条件是:1)生产中有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它们相互替代,因此资本─产出比可变;2)完全的市场竞争模型;3)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无成本的。

依据假设条件,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劳动力和技术三个要素,各个要素的报酬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域空间的作用。

另外,现实表明,在存在市场空间二元结构的情况下,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倾向于扩大区域差异,而不是缩小区域差异。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政府,彻底的自由化、彻底的私有化的市场经济发展将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治衰朽。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原因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原因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原因分析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是指不同地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在同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种差异是由多种因素所致,包括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人力资本、政策支持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地理位置的影响地理位置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理位置决定了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等方面。

一些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较难进行农业、工业等经济活动,导致其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而一些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地区,如沿海地区或交通便利的地区,由于其便捷的交通条件和资源优势,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资源禀赋的影响资源禀赋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差异,决定了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不同优势和特色。

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如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能够为经济提供重要支撑,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一些资源贫乏的地区,如沙漠地区或者环境恶劣的地区,其经济发展往往受到较大的限制。

三、人力资本的影响人力资本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地区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能够吸引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进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一些地区由于教育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素质欠缺,导致其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四、政策支持的影响政策支持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推动因素。

不同地区的政府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同,政策环境也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地区通过出台积极的经济政策,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发展,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一些地区由于政策环境不利,投资机会有限,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人力资本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影响,都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述评及对我国经济格局的启示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述评及对我国经济格局的启示

1 . 自2 0 世纪8 0 年代 以来 , 我 国经 济的 几何重心就开始移动 ,移动 方向为向南偏 西 ,这个方 向即为珠江三 角洲地 区 ,以这

地区为 中心 的南部沿海区域在 整个2 0 世
优 势 ,那么 自由贸易就会逐步 平衡区域间
要 素和价格 的差异 ,区域 经济 之间的差距 也将 不断缩小。
贫 困恶 性循环理论是美 国经济学家R・
纳克斯提 出的。 纳克斯 通过研究后发现 , 发 展 中国家在宏观经济 中存在 着供给 与需求 两个不 同的恶性循环。 从供给方面来讲 , 低 收入意 味着较低的储蓄能 力,同时也会 引
我 国 区 域 经 济 格 局 的转 变
( 一 )金 融 危 机 前 我 国 区域 经 济 的发
展 格 局
2 . 在政策 方面 ,我国 中西部地 区和东
北地 区在近一段 时间以来 ,持续 受到中央 政策 的倾斜 ,大 区域 战略 的部署 和实施 给 这些地 区带来 了快速发展 的契机 。一个 明 显 的事 实就是 ,区域经济 的优先发展需 要 大量 的基础设施投入 ,这将进一步加快该 类 区域第二 和第三产业 的发展 。而在产 业
1 . 从宏 观角度看 ,全球金融危机对 我 国东部地 区的影 响最 为明显 , 从2 0 0 8 年下
半年开 始 ,我国东部 地区 ( 尤其是珠 三角
和长三 角地 区 )因其 具有明显 的外向型经 济特征 ,受到冲 击的幅度最 大 ,经济增长 也 因此 呈现 出下降趋 势 ,尤其 面向欧美市 场进行商品出1 : 3 且相对依存度较高的地 区, 经济 的下滑趋势更是 明显 。
基地 ,我国的珠 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 洲地区已经成为国际制造供应链的重要组

农村经济的区域发展差异分析

农村经济的区域发展差异分析

农村经济的区域发展差异分析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课题,不同地区间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农村经济结构、产业发展、人口流动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

本文将围绕这些方面展开讨论,分析农村经济的区域发展差异,并探讨其原因。

一、农村经济结构农村经济结构是影响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农村,有些地区农业产业占主导地位,而有些地区则以农副产品加工和农旅融合为主。

这种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例如,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地区,由于能够通过提高附加值来增加收入,经济发展相对较好。

而依赖于传统农业生产的地区,在市场竞争中较为困难。

二、产业发展农村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不同地区,由于资源禀赋和区位差异,农村的产业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异。

一些地区在发展工业和服务业方面有较大优势,这些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较好。

而一些地区由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等传统农业产业占主导地位,产业升级和转型相对滞后,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较弱。

三、人口流动人口流动也是造成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的一大原因。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而一些人口相对稳定的地区,通过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方式,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但是在不同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一些地区由于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良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而一些交通不便、电力供应不足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因此,基础设施建设的差异也是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某些地区由于土地资源禀赋和利用方式的不同,农村经济发展差异显著。

一些地区通过发展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方式,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而一些土地资源贫乏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区域农村经济的差异与对策分析

区域农村经济的差异与对策分析

区域农村经济的差异与对策分析一、区域农村经济差异的背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其区域间的经济差异严重存在。

农村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地区农村经济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农村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地理环境、人文因素等方面。

进一步分析这些差异,并提出相应对策,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农村产业结构的差异1. 农业主导型一些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仍以农业为主导,农户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如种植粮食、养殖家禽等。

这些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农产品销售面临市场饱和和价格波动的问题。

对策:鼓励农民转变思维,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扶持现代农业。

同时,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能,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户收入来源。

2. 乡村旅游型另一些地区的农村经济主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这些地区的自然风景、人文历史等资源较为丰富,能够吸引大量游客。

然而,由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较为初级,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普遍存在。

对策: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投入力度,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同时,改善农民的旅游意识和服务能力,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加强推广和宣传,吸引更多游客。

三、农村发展水平的差异1. 经济发达型沿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较好。

这些地区的农村经济更加多元化,农民从事农业之外的产业以及城市工作的机会更多。

对策:以农村为基础,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合作。

鼓励农民创办企业,发展乡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来源和发展空间。

2. 经济欠发达型一些地区由于地理、人文等原因,农村发展水平较低。

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较低。

对策: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贫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同时,鼓励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农村发展。

四、地理环境差异的影响中国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各异。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评述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评述
二、 对我 国 区域 经 济 差 异 研 究 的理 论 与 实 践
评 述
发展指明了方 向 , 但是却存在一些缺陷 :1平衡 () 增长过分依赖 于计划化和国家干预 ;2 ( )平衡增 长受 到 资 源 不 足 ,技 术 水平 和管 理 水平 的 限制 ;
( ) 内 区域 经济 发 展 的理论 和 实践 一 国
推进论”纳克斯( .uke 15 ) 贫困恶性循 , RN r ,93 的“ s
环论 ” 内尔 森 ( ..esn 15 ) “ 水 平 陷 阱 , RRN l ,9 6 的 低 o 论 ” 赖宾 斯 坦 ( Lies i,9 7 的“ , H.ebnt n 15 ) 临界 最 小 e
现代的均衡发展理论和非均衡发展理论 。 古典区位理论产生于 1 世纪 , 8 形成于 1 世 9 纪初至 2 世纪 4 0 0年代 , 它是关于人类礼会经济
的 “ 平 衡 增 长 论 ” 罗 斯 托 ( W.ot 16 ) 不 , w. R s w,9 0 o
1 域 经 济 平 衡 发 展 战 略 (0世 纪 5 .区 2 0年
代) 。建国之初 , 为了恢复畸形的经济结构等 , 追
求平衡 发展 成为 当时经济 发展 的 主角 。 因此 ,
不 足 之处 : 只寻 求 单 项 的 区位 决 策 , 既 定 的假 在

无论是发 达国家 , 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
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 , 探寻一条 适合本 国经济发展的可行之路 , 以解决 “ 区域经 济差异过大而阻碍经济发展” 所引起 的一系列问 题。 本文就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从多 方面进行综合评述。 国外 区域 经济 差异 研 究与 实践
维普资讯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调整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调整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调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愈发突出。

一些地区取得了快速增长和繁荣,而另一些地区却陷入了经济滞后和发展困境。

这种差异性引发了人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整和平衡的思考。

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原因以及如何进行调整的问题。

一、差异原因分析1.资源禀赋的差异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存在着明显差异。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水资源等,这些资源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而另一些地区则资源匮乏,难以依靠自然资源驱动经济增长。

这种资源禀赋差异直接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产业结构的差异产业结构的差异也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地区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具备较高的附加值和竞争力,经济增长较为快速。

而另一些地区则以传统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这种产业结构的差异导致了经济收入的不均衡。

3.政策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政策环境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吸引了大量资金和人才的流入,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

而另一些地区则政策偏低迷,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不高,经济发展受限。

政策环境的差异直接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二、调整措施分析1.加强交流合作不同地区之间加强交流合作,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互利共赢。

一些发达地区可以通过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的输出,帮助欠发达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而欠发达地区则可以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和便利的市场,为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提供支撑。

通过跨区域的交流合作,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与整合。

2.优化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整还需要优化产业布局。

对于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相应的高附加值产业,提高资源价值的转化率。

对于资源匮乏地区,则可以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引导经济转型升级。

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可以实现不同地区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也日益凸显。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各地政府制定战略规划、合理分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和地理位置等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深入分析。

一、产业结构差异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潜力。

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涵盖了先进制造业、服务业等高附加值的产业,而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则以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导。

以中国为例,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发达,其产业结构主要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涵盖了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型企业。

而西部地区则在农业和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具有优势,但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产业结构的差异导致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较大差距。

二、人力资本差异人力资本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和劳动力市场等因素都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发达地区通常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技能培训机构,人口素质普遍较高。

这为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奠定了基础。

相对而言,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相对薄弱,人口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技能水平不高。

这导致了欠发达地区在吸引高端产业和人才方面的困难。

三、地理位置差异地理位置是决定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条件之一。

发达地区通常处于经济交通要道、港口和河流流域等区域,具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

这使得发达地区更容易与国内外市场接轨,吸引投资和人才。

相对而言,地处偏远地区的发展相对困难。

交通运输成本较高,市场准入困难,投资和人才流动性不高。

这使得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四、政策差异政策环境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

不同地区的政府制定的政策和措施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发达地区通常有更多的资源和财富积累,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业者。

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

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

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

一些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而另一些地区的经济却相对滞后,甚至贫困。

区域经济差异对于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本文将从区域经济差异的概念入手,分析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最后提出解决区域经济差异的对策。

一、区域经济差异的概念区域经济差异是指同一国家或地区内不同地方经济体系所存在的差异。

其表现形式在不同区域间的人均收入、城镇化水平、教育程度、产业结构等多个方面均存在着显著差异。

经济差异主要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引导等因素有关。

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的区域经济差异是一种“上升”现象,即一些经济上较落后的区域会向发达地区的方向发展,但其发展速度明显滞后。

由此,如何解决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成为了一个相当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二、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1、资源禀赋不同不同的地区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文环境等原因而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

比如,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大、交通沟通便捷,自然资源充足,于是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优势地位。

而一些内陆地区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存在严重的经济滞后。

2、政策因素政策因素对经济差异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政府在财税、投资补贴等方面的政策对经济发展差异起了关键作用。

比如,支持土地、资源开发的政策将会对资源丰富的地区产生好处,给其他地区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

此外,城市化、科技创新、教育培训等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时具有重要性。

3、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在区域经济差异中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性格特征,这种不同性质的文化因素会对经济活动发挥不同的影响。

比如,有些地区因人均收入高,居民更关注生活品质和文化娱乐,而另一些地区因牵涉到实际生产力,关注度可能会有所降低。

三、解决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的对策1、政策引导政府应该制定针对性解决区域差额的经济政策,在立法、政策制定上强化公正原则。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也越来越明显。

相比于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如今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这种差异性显然受到了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和政策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并从多个角度解析其原因及发展趋势。

一、差异的表现形式从全国范围来看,各个省份的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和企业发展水平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以经济总量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河南省GDP总量排名全国第5,而贵州省则排名倒数第2;2018年,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这三个省份的GDP总量均超过9万亿元,排名前三,而西藏、青海、宁夏这三个地区的GDP总量则不足5000亿元,排名最后三位。

这些数据显示出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影响差异的因素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是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

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成为了我国最早的开放发展区域。

这些优势使这些地区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人才,从而催生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和知名品牌。

而在中西部地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这些因素极大地限制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政策因素政策因素也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产业扶持、财政支出等方面具有相对的自主权。

政府对这些地区的政策扶持不同,也造成了这些地区的发展速度存在差异。

比如,近年来,西部地区联合政府推行的“西部大开发”计划,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帮助。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各地的地形、气候和资源情况各异,比如,华南地区拥有广阔的沿海平原和温暖的气候,这样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华南地区的农业、渔业和旅游业发展显著。

此外,不同地区的。

能源、矿产等资源储量和开发利用水平不同,也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地域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尚有许多地理和人文环境、资源、人口等方面的因素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仍有待观察。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差异逐渐凸显。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分析是对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等因素进行研究,并总结出差异性的原因和对策。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差异性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分析中,我们首先需要对差异性的表现进行梳理和总结。

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1. GDP总量差异不同区域的GDP总量差异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的GDP总量要远高于欠发达地区。

这是因为发达地区的经济基础较好,技术水平较高,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2. 产业结构差异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也会导致经济发展的差异。

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现代化和多元化,主要以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导。

而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的农业和低附加值的制造业。

3. 城乡发展差异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般来说,城市地区的发展要远远超过农村地区。

城市地区拥有更多的产业资源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吸引了更多的劳动力进入城市从事高附加值的工作。

二、差异形成原因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需要深入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 地理条件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基础因素之一。

各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禀赋等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比如,一些沿海地区天生具备了良好的海港条件,便能够发展出以海上贸易为主的经济。

2. 政府支持政府的支持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地方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税收优惠、投资扶持等支持,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

而有些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缺乏关注和支持,导致了经济的滞后。

3.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

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理论经济学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解释

理论经济学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解释

理论经济学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解释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出现明显的差异。

为了解释这些差异,理论经济学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

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讨论。

首先,人口和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程度不同,人口分布也不均衡。

一些地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田和水资源,这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有利。

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也会导致地区间的经济差异。

一些地区人口多,市场规模大,企业更容易获得更多的销售和利润,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其次,地理因素也会造成区域经济差异。

地理位置可以影响不同地区的贸易活动和交流。

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往往更容易与其他地区进行贸易往来,获得更多的商机和机会。

而交通、通讯和物流等因素也会影响地区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发展潜力。

第三,政府政策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不同地区的政府政策有时会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些地方政府在税收政策、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了优惠和支持,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和产业发展。

这些政策的不同会导致地区经济的差异,有些地区可能会取得较大的经济增长,而其他地区则相对滞后。

此外,教育和人力资源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育水平和人才储备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一些地区注重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拥有更高素质的劳动力,更有可能吸引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最后,金融市场和投资环境也会对地区经济产生影响。

发达的金融市场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提供更多的融资和投资机会,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些地区的金融市场相对发达,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推动了经济增长。

而其他地区的金融市场相对薄弱,缺乏资金支持和投资机会,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综上所述,理论经济学提供了许多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解释。

人口和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地理因素、政府政策、教育人力资源以及金融市场和投资环境等因素都会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分析农村经济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振兴的关键。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经济规模上,还有表现在产业结构、发展速度等方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并探讨原因。

一、农业发展差异农业作为农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然而,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有些地区的农业以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为主,农民收入相对较高,而有些地区的农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小农经济阶段,效益较低。

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地区资源禀赋、政策支持和农民素质等方面的差异。

二、工业发展差异工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然而,不同地区的工业发展差异较大。

一些地区由于工业基础好、投资多,工业化水平相对较高,而有些地区则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工业化程度较低。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区投资力度、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差异所致。

三、农村旅游发展差异近年来,农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然而,不同地区的农村旅游发展差异较为明显。

有些地区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农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而有些地区由于缺少优质的旅游资源和开发能力,农村旅游业发展相对较慢。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区资源禀赋和规划布局等方面的差异所致。

四、教育发展差异教育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农民增加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

然而,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差异较大。

一些地区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了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提高了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促进了农户脱贫致富。

而有些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教育资源匮乏,导致教育发展滞后,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投入程度等因素所致。

五、基础设施建设差异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差异较大。

一些地区基础设施完善,如交通、电力、通信等,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综述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综述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综述区域经济理论是在区位论和发展经济学有关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它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得到迅速发展并成隽一个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两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本文将对主要的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做简要的综述。

一区域经济差异关于区域经济差异的概念,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认为区经济差异是各区域之间经济增长总量上的差异。

如区域之间在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方面的差异;第二,把区域经济差异视为各领域之间的经济增长总量及其增长速度方面的差异,不仅研究了区域之间某一时间的经济差异状态,还研究了其变化的过程;第三,认为区域经济差异应包括各区域之间在经济增长总量、增长速度、相关人均经济指标、经济结构乃至经济发展条件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这种观点企图全面反映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各方面的不相同的现象。

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就是认为,“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现象”。

从以上的几种观点不难发现,它们所涉及的几乎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某个或某些时点的状态或结果,而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形成这些状态和结果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变和缩小这些差异,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在这方面研究了许多现实的问题。

总结起来,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资源察赋的差异,资源禀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又包括地理位置、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等,社会资源包括劳动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第二,是制度的差异,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第三,是历史和文化。

事实上,区域差异理论多是从这些方蕊来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分析和总结这些差异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从而提出如何缩小差异的建议。

二重要的区域经济差异理论(一)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是在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区域之间要素报酬的差别将会通过要素流动趋向均衡,其中市场机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通过供求和价格的变化最终消除区域之间人均收入的差别,导致经济增长的均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述评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区域经济差异理论述评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理论研究一、主要的区域均衡发展理论简介与评述1.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

主张发展中国家应努力使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以取得长期的持续增长。

不发达经济中,人均收入提高或下降的刺激力量并存,如果经济发展的努力达不到一定水平,提高人均收入的刺激小于临界规模,那就不能克服发展障碍,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

为使一国经济取得长期持续增长,就必须在一定时期受到大于临界最小规模的增长刺激。

2.纳尔森的低水平陷阱论:以马尔萨斯理论为基础,说明发展中国家存在低水平人均收入反复轮回的现象。

不发达经济的痼疾表现为人均实际收入处于仅够糊口或接近于维持生命的低水平均衡状态;很低的居民收入使储蓄和投资受到极大局限;如果以增大国民收入来提高储蓄和投资,又通常导致人口增长,从而又将人均收入推回到低水平均衡状态中,这是不发达经济难以逾越的一个陷阱。

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走出陷阱,就必须使人均收入增长率超过人口增长率。

3.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论。

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各产业,从而冲破其发展的瓶颈。

此论在发展中国家较有市场,原因在于它的三个“不可分性”的理论基础即社会分摊资本的不可分性、需求的不可分性、储蓄供给的不可分性以及外部经济效果具有更能说服人的证据。

4.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资本缺乏是阻碍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由投资诱力不足和储蓄能力太弱造成的,而这两个问题的产生又是由于资本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存在恶性循环:但贫困恶性循环并非一成不变,平衡增长可以摆脱恶性循环,是扩大市场容量和造成投资诱力的一种必须的方法。

上述理论应用在区域经济中就形成了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它不仅强调部门或产业间的平衡发展、同步发展,而且强调区域间或区域内部的平衡(同步)发展,即空间的均衡化。

认为随着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将趋于收敛(平衡),因此主张在区域内均衡布局生产力,空间上均衡投资,各产业均衡发展,齐头并进,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均衡发展理论的缺陷之一在于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即对于一般区域特别是不发达区域来说,不可能具备推动所有产业和区域均衡发展的资本和其他资源,在经济发展初期很难做到均衡发展。

缺陷之二,忽略了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因素,似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就能决定劳动和资本的流动,就能决定工资报酬率和资本收益率的高低。

但事实上,市场力量的作用通常趋向增加而不是减少区域差异。

发达区域由于具有更好的基础设施、服务和更大的市场,必然对资本和劳动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从而产生极化效应,形成规模经济,虽然也有发达区域向周围区域的扩展效应,但在完全市场中,极化效应往往超过扩展效应,使区际差异加大。

另外,技术条件不同也会使资本收益率大不相同,此时的资本要素流动会造成不发达区域资本要素更加稀缺,经济发展更加困难。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显然是从理性观念出发,采用静态分析方法,把问题过分简单化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客观现实距离太大,无法解释现实的经济增长过程,无法为区域发展问题找到出路。

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非均衡发展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更有合理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主要的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简介与评述按发展阶段的适用性,非均衡发展理论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时间变量的,主要包括循环累积因果论、不平衡增长论与产业关联论、增长极理论,中心—外围论、梯度推移理论等;另一类是有时间变量的,主要以倒“U”型理论为代表。

1.冈纳·缨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过程在空间上并不是同时产生和均匀扩散的,而是从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始,一旦这些区域由于初始优势而比其他区域超前发展,则由于既得优势,这些区域就通过累积因果过程,不断积累有利因素继续超前发展,从而进一步强化和加剧区域间的不平衡,导致增长区域和滞后区域之间发生空间相互作用,由此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一是回流效应,表现为各生产要素从不发达区域向发达区域流动,使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二是扩散效应,表现为各生产要素从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流动,使区域发展差异得到缩小。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回流效应远大于扩散效应,即发达区域更发达,落后区域更落后。

基于此,缪尔达尔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主张。

在经济发展初期,政府应当优先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寻求较好的投资效率和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也要防止累积循环因果造成贫富差距的无限扩大,政府必须制定一系列特殊政策来刺激落后地区的发展,以缩小经济差异。

我国工业经济结构变化的区域性差异分析第二次,工业普查之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总量迅速增加,经济结构逐步改善,其中不同地区的工业经济结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本文试就此作一比较分析。

一、我国工业地区分布及其变动:中西部地区增长缓慢,东南沿海快速发展,地区差距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强调充分利用沿海地区较好经济技术基础并加快其发展,以此带动和发展内地经济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

此后,在全国普遍得到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上,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取得了更快的发展成绩。

1985年第二次工业普查时,我国工业的分布情况是:东部地区工业总产值为亿元(现价,下同),占全部工业企业产值当年价的%,中部地区工业总产值为亿元,占%,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为亿元,占%。

人均工业总产值中部地区相当于东部地区的%,西部地区相当于东部的%。

(注:文中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采用国家统计机构的划分标准。

东部包括:京、津、冀、辽、沪、苏、浙、闽、鲁、粤、桂、琼;中部包括:晋、豫、湘、鄂、皖、赣、吉、黑、蒙;西部包括:蜀、黔、滇、陕、甘、宁、青、新、藏。

)80年代中期以来地区经济增长继续强化了上述格局。

第三次工业普查的结果表明,工业的地区分布及人均工业总产值的地区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表1 各地区全部工业总产值(当年价)及占全国比重单位亿元各区工业总产值绝对值各地区全部工业占全国比重1985 1990 1995 1985 1990 1995全国东部地区15007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工业统计年报》《中国统计年鉴》(1991年和1996年数据计算)从表1得知,三次普查与二次普查时相比,东部地区工业总产值为亿元,占全国比重上升到%,上升了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工业总产值为亿,占全国比重为%,下降了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为占全国比重为%,下降了个百分点表2 各地区工业投入与产出构成表单位:%工业总产值(当年价) 固定资产净值比重职工人数比重1985 1995 1985 1995 1985 1995 1985 1995全国 100/00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上表表明,在投入上,固定资产净值的区域变动与工业总产值变动大体一致,东部地区占全国比重提高了个百分点,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则分别下降了和个百分点。

而职工人数的区域变动则与工业总产值及固定资产净值的变动格局呈现出不相一致的特征,即东部地区在工业总产值及固定资产净值大幅上升的同时,职工人员则下降了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虽产值及固定资产净值下降,但中部职工人数反有所上升,西部基本没有变化。

说明东部地区工业的增长日益依靠投资的扩张,而对就业吸纳能力有下降趋势。

二、所有制的地区结构变化自85年二次工业普查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在地区分布上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从总体上看,国有经济的比重,中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

如果按照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其他经济或分划分为三类并且把国有经济比重超过50%看作占有绝对优势,则西部地区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中部地区以国有经济为主,东部地区以集体经济为主,具体见下表:表3 1985年—1995年各地区所有制结构变化1985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内蒙古、黑龙江、上海、安徽、福建、江西、国有工业占绝对优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芷、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国有工业为主的地区集体经济为主的地区江苏、浙江其他经济成分为主的地区1995年北京、内蒙、吉林、黑龙江、山西、贵州、国有工业占绝对优势云南、西芷、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国有工业为主的地区山西、辽宁、湖南、广西、四川集体经济为主的地区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其他经济成分为主的地区天津、上海、福建、广东、海南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全国国有工业份额均呈下降局面,但下降幅度却是东部快于中部,中部快于西部。

表4 1985年—1995年各地区国有经济份额变化情况单位:% 1985年 1995年下降百分点下降幅度全国 31 48东部地区 32 54中部地区 28 39西部地区 22 2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东部地区国有工业对增长的贡献约占1/4,非国有经济的贡献占3/4,中部地区国有工业的贡献率为40%,非国有工业为60%;而增长最缓慢的西部地区,国有工业和非国有工业对增长的贡献各占一半左右。

可见,经济增长快的地区,对国有经济的依赖程度较少,而增长缓慢的地区,对国有经济的依赖程度则较强。

如表:表5 1986年—1995年各地区各种经济成分对增长贡献率单位:%国有工业集体工业其他工业全国 30 37 33东部地区 24 40 36中部地区 40 34 26西部地区 51 26 23填补国有工业下降份额的主要是其它经济成份。

如下表,其中东部地区92%由其它经济成份填补;中、西部则分别为74%与79%。

表6 1986年—1995年各地区对国有工业下降份额的填补情况集体个体私营三股及股体制全部 15 35 50东部8 32 60中部 26 49 25西部 21 46 33三、不同地区的企业规模结构企业规模结构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表7 1995年分地区的企业规模结构全部企业合计大型企业项目绝对数比重% 绝对数比重%企业全国总计510 381 64 61数东部总计264 686 3 928量中部总计164 485 1 587统西部总计 81 210 901计中型企业小型企业项目绝对数比重% 绝对数比重%企业全国总计 16 591 487 329数东部总计 10 332 250 426量中部总计 4 374 158 519统西部总计 1 880 78 429从表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各类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其中大型企业3928个,中型企业10 332个,小型企业250 426个,它们分别占全国数量的%、%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