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1、简述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
简述中国汉字形体演变过程
![简述中国汉字形体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df18880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0.png)
简述中国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国的汉字啊,那可是博大精深,就像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奔腾不息,不断发展演变着。
咱先从甲骨文说起。
甲骨文啊,就像是汉字的小婴儿时期,那模样可有趣了。
它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笔画弯弯扭扭的,就像小孩子刚学画画,画得歪歪扭扭却充满了童真。
你看那些字啊,好多都像是一幅幅简笔画呢。
比如说“日”字,就画个圆圈,中间加个点,多形象啊,这就像古人抬头看天,看到那个圆圆的太阳,就这么简单地把它记录下来了。
这甲骨文可是咱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系统,虽然简单又质朴,却像一颗种子,蕴含着无限的可能。
接着就到金文啦。
金文主要铸在青铜器上,这时候的字啊,就像是甲骨文长大了一点,开始有了自己的小个性。
笔画变得粗壮了些,结构也更规整了。
就好比一个孩子开始上学了,懂得遵守一些规则了。
而且啊,金文比甲骨文还多了一些装饰性的东西,像是穿了一件有花纹的衣服,看起来更精致了。
这时候的字已经开始展现出一些书法的美感了,你要是看到那些古老的青铜器上的金文,说不定会感叹古人的智慧和艺术感呢。
再后来就是篆书了,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
大篆啊,像是金文的升级版,笔画更加复杂,字的结构也更严谨了。
它就像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舞者,每个动作都有规范。
而小篆呢,那可不得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
小篆就像一个标准化的模特,身材高挑,线条优美。
它的笔画均匀,粗细一致,结构对称,看起来特别规整。
你想啊,这么整齐漂亮的字,就像阅兵式上的士兵,整整齐齐地站在那里,多有气势啊。
这时候的汉字啊,已经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像我们现在看到的字了。
隶书可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大变革。
隶书就像是一个叛逆的少年,打破了篆书那种规整的束缚。
篆书的笔画是圆润的,隶书却把它变得方方正正的,就像把圆润的石头打磨成了有棱有角的砖块。
隶书的出现,让汉字书写起来更加方便快捷了。
你看啊,篆书写起来弯弯绕绕的,像走迷宫一样,隶书就像给你开辟了一条笔直的大道,一下子就好走多了。
中国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7体
![中国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7体](https://img.taocdn.com/s3/m/48899b5f866fb84ae55c8d41.png)
中国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七体汉字的七体是指汉字经过6000多年的变化,发展成七种不同的结体方式——"甲金篆隶草楷行"称为"汉字七体"。
中国汉字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商)(周)(秦)(汉)(魏晋)(唐)整体趋向是简化,然则简化后少了汉字的文化内在。
汉字的演变重要履历以下几个进程:甲骨文甲骨文首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朝前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期最早、系统较为完好的笔墨。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现代文字,被以为是当代汉字的初期情势,有时刻也被以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是一种很主要的古汉字资料。
尽大部门甲骨文发明于殷墟。
这些甲骨根基上皆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记载。
占卜所用的质料主如果黑龟的背甲、背甲战牛的肩胛骨。
凡是先在筹办用来占卜的甲骨的后背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类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
占卜的时辰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是甲骨概况发生裂缝。
这类裂缝叫做"兆"。
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模样。
处置占卜的人就按照卜兆的各类外形去判定休咎。
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其时的汉字已开展成为可以或许完全及在汉语的文字系统了。
在已收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呈现的单字数目已达4000摆布。
此中既有年夜量指事字、象形字、会心字,也有许多形声字。
这些文字和我们此刻利用的文字,在形状上有庞大的区分。
可是从构字办法来看,两者根本上是分歧的。
甲骨文献的内容触及那时天文、历法、景象形象、天文、方国、世系、家属、人物、职民、挞伐、刑狱、农业、畜牧、野猎、交通、宗教、祭奠、徐病、生养、灾难等,是研讨中国古代出格是商朝社会汗青、文明、说话文字的极为贵重的第一脚材料。
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
浅论汉字演变过程
![浅论汉字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98f8b16a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9.png)
浅论汉字演变过程汉字演变过程可以追溯至古代汉字形成的初期。
古代汉字分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等不同形式。
在这些形式的汉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汉字从最初的象形图案逐渐演化为现代所用的形状。
1.象形阶段:最早的汉字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实物为基础进行描绘的,这种形式称为象形。
比如,“人”这个汉字最初的形状就是两条腿直立的人的形象。
2.指事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人们发现用象形图案描绘一些抽象的概念有限制,于是开始使用指示物体所代表的意义来表示含义,这种形式称为指事。
比如,“上”这个汉字的形状就是上升的方向。
3.会意阶段:在指事阶段的基础上,古代人们更进一步地开始以两个或更多的象形图案组合在一起,表示更加复杂的含义,这种形式称为会意。
比如,“明”这个字是由“日”和“月”组合而成,表示太阳升起的时候月亮消失了。
4.形声阶段:随着汉字的不断演变,许多汉字的发音和意义开始有了分离。
古代人们开始使用一个字的“声旁”来表示发音,结合一个字的“形旁”来表示意义。
这种形式称为形声。
比如,“木”和“目”分别是一些字的声旁和形旁。
5.转注阶段:汉字的形状逐渐简化,字形变得更加规整,这是为了书写的方便。
同时,部分字的字形开始产生变异,有的字形也被彻底改变。
这种形式称为转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演变过程是一个总体的概括,实际上不同的汉字在形状和演变过程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汉字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涉及到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语言的发展、社会背景等因素。
总结起来,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单归纳为从象形到指事、会意、形声、转注的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标志着汉字形状和意义的变化与演进。
汉字形体演变
![汉字形体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03fa14eb9b89680203d8256a.png)
2、字体不规范:(1) 同一字写法不定。
可以是显示大头的小孩子;也可以是在襁褓 中挥动双臂的小孩子。
可以画成好像是一个大字底下加一横;或天 字下一横;或三横一竖。
两头扎起来的囊橐,有的画着花纹,有的 什么都不画。
犬
(2) 字的繁简不一。
有的画着车轮、车厢、车辕和车轴;有的画 出车轮和车厢;有的只画出两个车轮。
秦代使用的草率篆书, 称为秦隶,也叫古隶;汉代 盛行的隶书,称为汉隶,也 叫今隶。秦简所代表的隶书 还是尚未成熟的隶书,这主 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很多字虽然是 方折、平直的笔画,但是与 成熟的隶书仍然有距离。 第二,某些字在同一 份材料中兼用隶书和正规篆 文两种写法。
汉字在秦汉之际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隶变不仅关系到书写风格,而且也关系到汉字的 结构。汉字由小篆到隶书的演变叫做“隶变”。 隶书就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汉字的象形意味大 部分丧失,变成了表意的书写符号,很多字形上 无法直接看出其构造意图。隶书和古文字的根本 区别:1全面符号化,即完全抛开古文字的象形 因素,使文字变成抽象的记号;2笔画化,即把 字形分解为若干基本笔画。从结构上说,隶书字 形趋于简约,不像古汉字那样繁复;从实用的观 点看,隶书便于学习,也便于书写,有很大的优 越性。
隶书对汉字的改造: 用形态有变化的笔画书写汉字 大量改变汉字偏旁的写法
字形扁方且“八”字分散,呈现出一种动态 美
隶书-秦隶与 汉隶
秦隶-云梦秦简 汉隶-居延汉简
汉隶-史晨碑
汉隶特点:
1.用方折、平直的 笔法改变篆书圆转 的笔道。 2.用点、画结构取 代篆书的线条结构。 3.书法上有挑法、 波势、和波磔。
汉字的形体演变
字体流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简述汉字形态的演变过程
![简述汉字形态的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4a40016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7.png)
汉字形态的演变过程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其形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
从早期的甲骨文到现代的楷书、行书和草书,汉字的形态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以下是汉字形态演变的主要阶段:一、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形式,出现在商代晚期。
甲骨文主要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其笔画较为简单,多为直笔和方笔,结构较为固定。
甲骨文主要用于卜辞,记录了商代统治者的政治活动和社会生活。
二、金文金文出现在西周时期,主要刻写在青铜器上。
金文的笔画逐渐变得圆润,结构也更加灵活,出现了大量的异体字和装饰性笔画。
金文的内容涉及西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资料。
三、篆书篆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其字体较为规整,笔画流畅自然。
篆书的结构严谨,字形美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篆书在秦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小篆字体。
四、隶书隶书出现在战国末期,其笔画有粗细之分,字形也更加灵活多变。
隶书的出现标志着汉字书写的一大变革,它使汉字书写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因此在汉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隶书在唐代逐渐演变为楷书。
五、楷书楷书是隶书演化而来的一种字体,其字形端正工整,笔画清晰有力。
楷书在唐代达到了巅峰,被誉为“唐楷”,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
楷书一直沿用至今,是汉字书写的主流字体之一。
六、行书行书是楷书的草化形式,其笔画连绵不断,字形流畅自然。
行书在东晋时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成为一种重要的书法艺术形式。
行书在唐代和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出现了多个流派。
七、草书草书是行书的进一步草化形式,其笔画连绵起伏,字形简洁明快。
草书在唐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出现了多个流派。
草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书法艺术的珍品之一。
综上所述,汉字形态的演变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从甲骨文到现代的楷书、行书和草书,汉字的形态不断变化和发展。
这些字体的演变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艺术的创新。
简答题1、简述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
![简答题1、简述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35f2400f5022aaea988f0f10.png)
简答题1、简述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
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
隶变:从篆书到隶书的演变,习称隶变。
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隶变彻底摆脱了篆书中遗存的图画意味,使汉字完全革除象形性,成为由笔画写成的文字。
2、什么是隶变,简述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
隶变将篆文形体由长圆形改造成为扁方形。
、将篆文笔画由线条化改造成为笔画化。
同时许多形体由于省简、合并、讹变,以至于破坏了原来的结构。
如:“香”小篆从“黍”从“甘”,隶书变成从“禾”、“甘”也与“日”相混。
隶变也把篆书中的几个偏旁合并成了新的偏旁。
如:“肠”小篆从“肉”,“朗” 小篆从“月”、“服”小篆从“舟”、“胄”小篆从“ ”,隶书都变成了“月”。
隶变也将篆书中的偏旁由于所处位置不同而写成了不同的形体。
如:“手”旁作“扌”。
隶变为楷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隶书奠定今天汉字的笔画系统和结构系统。
在汉字发展史上,隶变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被称作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3、什么是六书,它有哪些缺陷?六书是关于汉字构造法的传统理论。
具体指的是: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淖,日、月是也;指事: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比类合宜,以见指,武、信是也;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本无其字,以声托字,会、长是也。
六书的缺陷:首先,象形、指事、会意三类界限不明确。
如“高、大”和“日、月”一样,所用的符号也是象实物之形的,可它们所代表的词,并不是所象之物的名称,而是跟所象之物有关的“事”的名称。
从不同的角度着眼,有人把它归为指事字,有人把它归为象形字。
其次,六书中转注的问题最大,立说如林。
关于假借的例字,没能够把借字表音同词义引申区别开来,因此后来研究六书的学者,不再区别假借和词义引申,这也是六书的缺陷。
最后,六书不能概括所有汉字的造字方法。
六书是分析近古文字亦即小篆的结果, 它既不能全部解释古文字,也不能全部解释今文字。
简要说明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
![简要说明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fc9c5b3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e.png)
简要说明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汉字形体演变,指的是汉字从古至今的演变变化过程。
汉字形体演变,看到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变化的历史景象。
从古至今,由于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汉字也经历了由“令文”化而来的古汉字到“小篆”后的新郑(书法)文体,再到现代的“楷书”、“行书”等几种传统汉字书体发展过程,以及在传统行文体系里出现一些古今多种书体。
古汉字(令文)古汉字是最早出现的汉字,产生于中国最早的文字文化中,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它是由当时的少数民族发明的,具有较强的亲缘关系。
古汉字书写的文字,考究的笔画细致,用简见多,按照当时的习惯,开始比较形象,逐渐变得抽象。
其中有一些反映早期社会的概念和事物的字根,有一些形似物体的形象文字,有一些已经脱离直观形象但又形成新的抽象概念的字。
新郑文(小篆)新郑文又称小篆,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宋朝由王羲之所用制,源自古汉字,是古汉文和秦秦字(大篆)演变的文字格式。
小篆的书体比较统一,字形结构也相当规范,但每个笔划有一定的自由度,后来一些书法家开始练习比较复杂的小篆,如号称罗马小篆,依字形结构可供多人学习。
楷书(汉隶、晋楷、印楷)楷书又称汉隶,是中国传统文字形体中常见的一种书体,起源于唐朝后期,由王羲之大篆(秦字)改成了当时朝廷统一标准的汉隶字体。
汉隶标准笔画较多,字形也比较规范,经过相当的发展,演变出了几个书体分支和衍生出各种型式的文字书体,如晋楷、印楷等。
其中晋楷书体,便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常用的一种书体,具有比较大的代表性。
行书行书是中国传统文字文体之一,它始于唐代殷贲作家王灿的《说文解字》时提出的抒情文体,被称之为“抒书”,后来演变为今日的行书。
行书字体性格比较俊畅而又不乏威严,且注重笔画的轻重与左右势,具有流弊曲折的优美意趣,只要把握正确的方法,使书体的每一笔更能流畅慢雅,融合出特有的人文情怀。
篆书篆书,是中国传统文字形体之一。
它距今大约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渊源,是由当时古老的少数民族发明的,它是以古汉字形体演变而来,以突出字形轮廓与笔画转折为主要特点,有利于表达文字的结构与意义。
简述汉字字形的演变过程
![简述汉字字形的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612c6ad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5.png)
简述汉字字形的演变过程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人注目,其字形的演变历程也是神奇而值得探究的。
在这里,我们将简要概述汉字字形的演变过程,并让大家对其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东周金文时期东周金文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时期之一,在这一时期,汉字的字形非常简单,常见的字为“口”、“日”等。
这些字形非常朴实,缺乏艺术和美感,但却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二、西周石鼓文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汉字的字形也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和有艺术感。
西周石鼓文时期,汉字的字形已经开始具有了更高的美感和表现力,字形更加完整、圆润。
三、秦汉时期在秦汉时期,汉字的字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文字来表达。
因此,在这一时期,汉字的字形也开始变得更加丰富复杂,表达能力也更加强大。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了长期的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的交融,汉字的字形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这一时期,汉字的字形具有了更多的艺术美感,更加有韵律感和表现力。
五、隶书时期隶书时期是汉字字形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汉字的一种书写形式。
在隶书时期,汉字的字形变得更加清晰和精美,字体形态也更加整齐,笔画变得更加有艺术韵味。
六、楷书时期楷书时期是汉字字形演变的重要阶段之一,它是隶书演变而来的一种写法。
在楷书时期,汉字的字形开始变得更加规范和标准,字体更加严谨,注重平衡和协调。
总结:通过以上对汉字字形演变过程的简要概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汉字的演变之路是一个相当漫长且不断发展的历程。
汉字的演变不仅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变迁,也是文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断探索和发掘汉字字形的演变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汉字的演变过程 完整版 (一)
![汉字的演变过程 完整版 (一)](https://img.taocdn.com/s3/m/6f73185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4.png)
汉字的演变过程完整版 (一)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它是人类文明的珍贵瑰宝,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形态和含义发生了许多改变。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汉字的演变过程吧。
一、甲骨文时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7世纪)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一种文字,采用刻、写或画的方式刻在龟、兽甲骨上,通常称为“甲骨文”,它被广泛运用于商(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和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时期。
甲骨文的字形呈现出原始的图画象形和指事符号。
例如,“日”像太阳,表示白天;“口”像口形,表示口;“人”像一个人的形状,表示人。
二、金文时期(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3世纪)金文也称“篆书”,它的字形改变很大,不仅去掉了甲骨文中过多的画线,而且构造更为简化,各个部分较为协调,这是汉字由象形逐渐转为表意符号的标志之一。
同时,由于金文的广泛应用,汉字的字数、用字范围和语音系统,都有了很大的扩展和完善。
三、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字在这一时期进一步发展,笔画变得更加严密,造型更趋规范化。
同时,汉字逐渐把表意符号发展为形音兼备的字词,汉字的语音系统也得到了更加完善的发展。
例如,“书”表示缀写文字的意思,“舒”表示舒展开张的意思,“叔”表示父兄弟的一个称谓,这些汉字在形式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在语音系统上都保留了一定的关联性。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在这一时期,汉字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不同书体。
同时,由于经济、科学文化的交流,汉字逐渐融入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中。
例如,日本、越南、韩国、朝鲜等国家都从中国引进了汉字,并发展出了自己的汉字书法和语音系统。
五、唐代至今(公元8世纪至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字形和语音系统进一步发展,不断地丰富和扩充着文化内涵和外延。
唐代到宋明清各朝,汉字更是以各种书体形式显露出来,形成了千余年来的汉字书法艺术。
汉字的演变过程顺序
![汉字的演变过程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ef5b2a2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2.png)
汉字的演变过程顺序
1.甲骨文阶段:大约从商代晚期至周代初期,约公元前14世纪至公
元前11世纪。
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形体记录,主要出现在龟甲和兽骨上,字形多为直线组成,具有象形和指事性质。
2.金文阶段:大约从周代初期至西汉中期,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
前2世纪。
金文是汉字的另一种古文字形式,主要出现在铜器上,字形逐
渐演变为笔画结构复杂的形式,有更多的象形和会意字。
3.考古文字阶段:大约从西汉至东汉,约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
考古文字是指出土的汉字形态,包括篆书、隶书等多种字形。
这一阶段出
现了汉字的繁草书写形式,字形开始趋于简化。
4.隶书阶段:大约从东汉至北魏,约公元2世纪至6世纪。
隶书是一
种工整的汉字书体,字形更加规范和工整。
在这一阶段,字形逐渐由繁到简,开始出现了一些楷书的特征。
5.楷书阶段:大约从唐代至现代,约7世纪至今。
楷书是现代汉字书
写的主要形式,字形规整、平衡,逐渐形成了现代常用汉字的基本形态。
在这一阶段,汉字的结构和笔画逐渐趋于稳定,字形也更加统一和规范。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演变过程是一个概括性的总结,实际上每个阶
段都有相应的变化和细分,汉字演变是一个相当复杂和长期的过程。
简述汉字形体演变历程及其形体特征
![简述汉字形体演变历程及其形体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8f74342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a.png)
简述汉字形体演变历程及其形体特征汉字的演化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六国文字→隶楷→简化。
具体如下:1、甲骨文:古代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
现在发现最早的甲骨文是商朝盘庚时期的甲骨文,甲骨文大部分也是象形字或会意字,形声字只占20%左右。
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
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2、金文:古代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铭文。
商代金文多为象形字以及由象形字合成的会意字。
这些字像一幅幅图画,生动逼真,浑厚自然,有的呈团块状。
3、大篆:据传为周朝史籀(周宣王的史官)所创,故又称籀文、籀篆、籀书等。
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
大篆是古字向小篆过渡的一种汉字字体。
4、小篆:小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成。
相对于大篆而言,小篆的形体结构简明、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发生一定的变异和合并。
与大篆相比,小篆的图画性已经大大减弱,每个字的结构已经比较固定。
5、六国文字:秦国以外的国家所用的文字统称为“六国文字”。
六国文字属于古字范畴,图画性强,形状不定,难以识别。
6、隶楷:在小篆通行不久,民间又创造一种比小篆更为简便、更为定型的新书体。
这就是“隶书”。
隶书改篆书一味圆转的线条为方折的笔画,顺应了社会对书写方便和规范的需要。
7、简化:汉字中许多字自古以来在民间就有多种写法,有的写法笔画多,有的写法笔画少。
笔画多的叫做繁体字,笔画少的叫做简体字。
扩展资料:汉字的结构可以在短时期内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体现在大篆向小篆的变革之中、小篆向隶书变革之中、繁体字向简化字的变革之中。
汉字的改革是和生产力的大发展相互对应着,这体现在汉字两大改革活跃时期(秦朝和20世纪)都是发生在生产力大发展的时期。
这种现象可以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来解释:汉字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工具,生产力的大发展为生产工具的革新提供了技术和人文基础,而生产工具的革新将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又满足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汉字字形发展演变的历程
![汉字字形发展演变的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189d7f5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a.png)
汉字字形发展演变的历程
汉字字形发展演变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出现于商朝晚期(公元前14 世纪至公元前11 世纪)。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卜辞。
2. 金文:金文是商周时期(公元前11 世纪至公元前221 年)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金文的字形比甲骨文更加规范,笔画更加整齐。
3. 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21 年)推行的文字,是汉字的第一次标准化。
小篆的字形比金文更加简化,笔画更加统一。
4. 隶书:隶书是汉代(公元前206 年至公元220 年)的主要字体,是从小篆演变而来的。
隶书的字形更加简化,笔画更加流畅。
5. 楷书:楷书是唐代(公元618 年至907 年)的主要字体,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
楷书的字形更加规范,笔画更加整齐,是现代汉字的基础。
6. 草书:草书是汉代(公元前206 年至公元220 年)出现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快速书写而产生的。
草书的字形非常简化,笔画非常流畅,但是难以辨认。
7. 行书:行书是汉代(公元前206 年至公元220 年)出现的一种字体,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行书的字形比草书更加规范,比楷书更加流畅,是现代汉字书写中最常用的字体之一。
总的来说,汉字字形的发展演变是一个不断简化、规范和统一的过程。
简述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
![简述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74ebb82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d.png)
简述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
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以下是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过程:
1. 甲骨文:甲骨文是汉字最早的形式,出现于商代早期(公元前
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以占卜和文字记录为主要用途。
甲骨文的
字形比较规范,以龟甲和兽骨为主要载体,采用刻写或书写的方法。
2. 金文:金文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汉字形式,以青铜器为主
要载体,采用铸造或镌刻的方法。
金文的字形比甲骨文更加灵活,出现了一些笔画复杂、形态独特的字形,如“鼎”、“良”、“觚”等。
3. 秦朝隶书:秦朝统一六国后,采用了隶书作为官方文字。
隶书
的出现标志着汉字书写正式纳入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进程。
隶书的特点是笔画简练、规范,速度较快,易于书写和辨认。
4. 汉朝楷书:汉朝时期,楷书开始流行,成为汉字的主要书写形式。
楷书的特点是笔画规范、端正,具有一定的对称和平衡感,是汉字演变中的基本形态。
5. 唐朝行书和草书:唐朝时期,行书和草书逐渐流行,成为汉字
书写的主要形式之一。
行书和草书的特点是笔画自由流畅,具有一定
的变化和动感,是汉字演变中的高级形态。
以上是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过程,不同的时代和地域,汉字的书
写形式和形态也会有所不同。
《汉字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汉字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510f7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13.png)
《汉字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试题1一、不定项选择题:1、汉字的产生和发展,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A汉字是在八卦的基础上产生的。
B汉字是仓颉创造的。
C汉字是在原始图画的基础上产生的。
D结绳是汉字产生的源头。
E契刻是汉字产生的基础。
.2、古文字阶段的汉字包括()。
A甲骨文B金文C大篆D小篆E隶书3、下列全是形声字的有()。
A悲哀B分辨C放牧D根本E行走4、下列各组都是古今字的有()。
A说悦B修脩C概聚D其箕E责债5、下列属于假借用法的是()。
A大象的“象” B叔父的“叔” C大豆的“豆” D花朵的“花”E其实的“其”6、在《康熙字典》里查“郡”字和“降”字,正确的是()。
A、都属于“邑”部B、都属于“阜”部C、“郡”在“阜”部,“降”在“邑”部D、“郡”在“邑”部,“降”在“阜”部E、都属于““(耳旁)7、关于汉字体系的形成,正确的说法是()。
A、汉字体系大约形成于五千年前。
B、汉字体系大约形成于夏代中期。
C、汉字体系的形成距今约有四千年的历史。
D、汉字体系大约形成于商代晚期。
E、汉字体系大约形成于三千年前。
.8、“四体二用”中的“四体”指()。
A、象形、指事、会意、假借B、象形、指事、会意、形声C、象形、指事、形声、假借D、象形、指事、转注、假借E、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二、写出繁体或简体字罢()办()宝()补()长().丑()尝()达()当()独()节()发()历()罗()庙()买()蛮()优()书()丛()MO <()完()范()来()<()嫦()MOWO.MO莘()畲()黑()介()竟()营()翥()^()胸()橙()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造成一字数义的原因有假借和。
(汉字的性质特征1)2、迄今所能见到的,真正形成体系的汉字最早的是o (汉字的起源1)3、汉代谈“六书”的主要有三家,即,,o (汉字的结构1)4、小篆的主要特点是、、o (汉字形体的变迁2)5、古文字向今文字的转变,是通过的过渡来实现的。
古代汉语简答题
![古代汉语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faddf930915f804d2b16c13d.png)
古代汉语简答题古代汉语简答题(九)及答案古代汉语简答题(九)1.汉字形体演变,经过了哪六个阶段?其中,哪些是古文字,哪些是今文字?2.什么叫隶变?请简述隶变的利弊。
3.什么叫偏旁?什么叫形旁?分别举例说明。
4.许慎在《说文》中创立了多少个部首?《说文》中的部首,是以义定部的什么原则部首?辽代僧人行均在《龙龛手镜》中对部首作了改革,改为以形定部的什么原则部首,把部首定为多少个?明代梅膺祚的哪部著作,对传统部首作了改革,定为多少个部首?5.利用楷书形旁推求下面字的本义范畴。
示例:醒:答案:醒形旁为“酉”,“醒”的本义与酒或酒坛有关。
(1)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的演变过程
![字的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c399b5f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7.png)
字的演变过程字的演变过程汉字作为中国最早的文字系统之一,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字的演变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见证。
下面将从古代字体的起源、演变至今的主要阶段,以及字体演变对于文化传承的意义等方面,详细阐述汉字的演变过程。
一、古代字体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产生于商代晚期的殷墟遗址。
甲骨文是由商代的祭祀活动中所使用的候卜卜辞及规范写作字的官方符号演变而来,形态多样,婉转优美。
甲骨文的出现是文字体系发展的重要标志,为后来的金文奠定了基础。
金文是指发展到商代晚期铸印的象形文字和兼有象形造诣的象形声旁文字的总称。
金文是中国文字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也体现了文字形态上的进一步发展。
金文逐渐使用铜器和礼器上,为后来的篆书、隶书等字体铺垫了道路。
二、演变至今的主要阶段1.篆书阶段篆书是中国字体演变的重要阶段,出现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
此时,篆书主要用于印文和刻石,其字形古朴方正、线条粗犷凸起,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篆书的出现为后来汉字的书写奠定了基础。
2.隶书阶段隶书出现在秦汉时期,是字体演变的重要阶段。
隶书字形规范,笔画简洁,极具辨识度和美感。
它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后,为了适应统治需要而推出的一种正式字体。
隶书的规范化使得文字易于书写和传播,推动了文字的广泛使用,也为后来的楷书打下了基础。
3.楷书阶段楷书是隶书之后的一种字体,主要出现在东汉时期。
楷书的字形和构造更为规范稳定,线条流畅,笔画匀称。
楷书是中国书法的主要字体,被奉为经典之作。
楷书的规范化以及其优雅的字形,使得文字更易于识读,也使得书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4.行书阶段行书是楷书之后形成的一种字体,出现在东晋时期。
与楷书相比,行书更为简练、潦草,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
行书的出现体现了书法发展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也为后来的草书、草隶等字体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中国汉字形体的演变
![中国汉字形体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997bc44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a.png)
中国汉字形体的演变中国汉字的演变大致经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总体趋势是简化,但是简化后少了汉字的文化内涵。
其中“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汉字的演变主要经历以下几个过程: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
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
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
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
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是甲骨表面产生裂痕。
这种裂痕叫做“兆”。
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
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
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及在汉语的文字体系了。
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
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
这些文字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
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农业、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
汉字形体演变
![汉字形体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2d3dd5b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d.png)
汉字形体演变一、汉字的形体演变1.甲骨文——→金文——→大篆、六国古文→小篆——→隶书—→楷、草、行书(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2.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这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此前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叫古文字,字形具有象形性,此后的隶书、楷书、行书叫今文字,字形具有象征性。
二、利用楷书形旁推求字的本义范畴1.部首(1)把有相同意符的字放在一起,成为一部,其共有的偏旁排在该部之首,叫部首。
如:札、李、椅、核、树等,其部首是“木”。
(2)以义定部与以形定部①《说文解字》等工具书以义类来确定部首,叫以义定部。
如,甥、舅均为“男”部,施、旗“※”部。
②《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为方便检字,不再考虑字的意义,纯粹从字形出发确定部首,叫以形定部。
如,施、旗均为方部;到(从至,刀声)刀部。
2.分析古字形,探求字的本义(1)根据字形与词义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可以把字(词)义分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字形与词义之间有直接联系的是本义,由本义引申出的意义叫引申义,字形与词义之间没有联系的叫假借义。
如:戎:本义指兵器,引申为士兵、军队、战争、征伐,假借义指你(们)。
(2)造字法四书在探求字的本义中的地位和作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的表意性由强到弱递减。
象形字、指事字直接表意,会意字间接表意,形声字要把意符、声符、口语读音联系起来才表意。
3.掌握以下意符所表示的义类:亻儿:人冫(仌):冰、寒冷刂(刀):刀、切割力:力量、用力匚:盛物的器皿口:嘴、口囗:围墙、包围土:土、土地女:妇女子:子女宀:宫室、房屋山:山岳巾:布帛广(yǎn):宫室弓:弓箭彡:修饰彳:行走忄(心):心情、心理活动扌(手):手、手的动作斤:斧子日:太阳、季节、时辰月:月亮木:树木、木材欠:张口、出气殳:打击毛:毛发氵(水):水灬(火):火牛:牛、牲畜犭(犬):狗、野兽王(玉):玉石瓦:陶器田:田地疒:疾病皿:盆类器皿目:眼睛、看石:石头礻(示):鬼神祭祀禾:禾类植物穴:洞穴立:战立(竹):竹子糹(糸):丝麻绳索缶:陶器罒(网):罗网羽:羽毛、翅膀耂:老人耒:农事、农具耳:耳朵、听月(肉);肉、肉体舟:舟船艹(艸):植物、草木虫:蛇行:道路衣:衣服见:看角:兽角讠(言):言语豕:猪贝:钱财走:行走、奔跑足:脚、行走车:车辆辶(辵):行走阝右(邑):城邑酉:酒、酒坛门:门户阝左(阜):山陵、台阶隹:鸟类雨:雨类革:皮革页(xié):人头飠饣(食):食物马:马骨:骨骼髟:毛发鬲:釜锅鬼:鬼魂鱼:鱼类鸟:鸟类4.注意以下问题(1)古文字隶变楷化后,原来的象形字不象形了。
汉字的演变过程资料
![汉字的演变过程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0f29934bb4cf7ec4bfed0b4.png)
汉字的演变过程资料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从比较成熟的甲骨文算起,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从甲骨文产生至今,汉字字体发展经历了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
古文字阶段可分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四个阶段。
今文字阶段可以分为隶书、草书、楷书等几个阶段。
汉字字体演变史:1、甲骨文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时代通行的文字。
甲骨文主要记录商代王室贵族有关占卜活动的内容,因为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的,所以人们称之为甲骨文。
甲骨文的主要特点是:图画特征明显,由于是用刀在龟甲兽骨上刻写的,因此笔画比较细瘦,字形大小不一。
2、金文金文又叫钟鼎文,它是西周及春秋时代浇铸在青铜器——钟鼎、生活用品、武器等上面的文字。
古代称青铜叫金,所以后世称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
金文主要记录的是统治者祭祀、分封诸侯、征伐及器主的功绩等内容。
金文的主要特点是:笔画肥大厚实,结构、行款趋向整齐,图画特征明显减少,文字符号特征有所加强。
3、大篆大篆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流行的汉字字体。
大篆这种字体是从西周金文直接发展而来,其形体及结构特点与金文大体相同,变化小而规范,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出汉字字体发展的痕迹。
大篆的主要特点:字形整齐匀称,笔画粗细一致,趋于线条化,比金文前进了一大步。
4、小篆小篆是秦统一六国后通行于全国的标准字体。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的政策,以秦国流行的大篆作为整理汉字的基础,省改大篆的笔划和结构,使之更加简易、规范,从而使原来纷繁复杂的汉字字体统一起来,有了共同的标准,这种统一的字体就是小篆。
小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汉字规范化的产物,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小篆的通行,结束了从甲骨文以来一千余年汉字形体纷繁、写法多样的混乱局面。
小篆的主要特点:笔画、结构简易规范,字体、字形高度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
1、简述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
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
隶变:从篆书到隶书的演变,习称隶变。
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隶变彻底摆脱了篆书中遗存的图画意味,使汉字完全革除象形性,成为由笔画写成的文字。
2、什么是隶变,简述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
隶变将篆文形体由长圆形改造成为扁方形。
、将篆文笔画由线条化改造成为笔画化。
同时许多形体由于省简、合并、讹变,以至于破坏了原来的结构。
如:“香”小篆从“黍”从“甘”,隶书变成从“禾”、“甘”也与“日”相混。
隶变也把篆书中的几个偏旁合并成了新的偏旁。
如:“肠”小篆从“肉”,“朗” 小篆从“月”、“服”小篆从“舟”、“胄”小篆从“ ”,隶书都变成了“月”。
隶变也将篆书中的偏旁由于所处位置不同而写成了不同的形体。
如:“手”旁作“扌”。
隶变为楷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隶书奠定今天汉字的笔画系统和结构系统。
在汉字发展史上,隶变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被称作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3、什么是六书,它有哪些缺陷?
六书是关于汉字构造法的传统理论。
具体指的是: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淖,日、月是也;指事: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比类合宜,以见指,武、信是也;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本无其字,以声托字,会、长是也。
六书的缺陷:首先,象形、指事、会意三类界限不明确。
如“高、大”和“日、月”一样,所用的符号也是象实物之形的,可它们所代表的词,并不是所象之物的名称,而是跟所象之物有关的“事”的名称。
从不同的角度着眼,有人把它归为指事字,有人把它归为象形字。
其次,六书中转注的问题最大,立说如林。
关于假借的例字,没能够把借字表音同词义引申区别开来,因此后来研究六书的学者,不再区别假借和词义引申,这也是六书的缺陷。
最后,六书不能概括所有汉字的造字方法。
六书是分析近古文字亦即小篆的结果, 它既不能全部解释古文字,也不能全部解释今文字。
如凰,受凤的影响,偏旁类化,凤是形声字,但几在皇外,既不表音也不表意,六书中无法归类。
4、六书中的假借和古音通假有何区别与联系?举例说明。
六书中的假借:指的是语言中有一个词,原来没有为它造出专用的字,依据读音,把它的意义寄托于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懂得已有的字上。
六书中的假借指的是本无其字的假借。
如北方的“北”无形可像,就借语音相同的,本义是二人相背的“北”来表示北方的意思。
古音通假: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古音通假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如:植其杖而芸,“芸”假借“耘”。
二者间的联系:都是同音代替。
二者间的区别:①假借是本无其字,多数长借不还;通假是本有其字,初为临时借用。
例如“我”,本为一种兵器,借为第一人称代词,借而不还;而通假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借用。
②假借字使字产生新义;通假字不产生新义。
如“花”
原指花朵,后来又假借“花费”的意思,产生了新义,又如“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惠”通聪慧的“慧”,未产生新义。
5、结合古字形,简述“东西南北”四字的构字理据或用字规律。
东,“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说文》:“东,动也。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西,鸟在巢上,象形。
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
“西”是“栖”的本字。
本义:鸟入巢息止。
《说文》: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
南,象形,甲骨文字形,是钟镈之类的乐器。
①本义:乐器。
《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
”②方位词。
出户南望。
《说文》: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
北,二人背靠背,会意字。
此於其形得其义也,军奔曰北,其引申之义也。
谓背而走也。
6、谈谈《说文解字》一书的成就和不足。
《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重要的汉字学专著,也是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第一部重要的文史工具书,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
至今仍受到学界的推崇。
成就:(1)首创部首排列法,使汉字第一次有了系统和条理,使汉字有了科学的归类。
保存古字、古义、古音,对于古今字和异体字的分析有很大的帮助,极具使用价值,有助于后世研究古代文献。
(2)运用六书理论系统,因形释义,全面地对汉字进行了综合的研究,使汉字的形、音、义关系得以明了。
广收博采,为后世训诂学者提供了因声求义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许慎第一次对六书作了界说,并且在逐字的说解中,将六书原则贯彻始终,牢固地建立了汉字结构理论体系,(4)《说文
解字》作为一个知识宝库,它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汉字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对汉字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整理,使古文字得以完整地保存。
不足:第一:有的释义不尽如人意,与个人思想观念有关,如:“示,天垂象,示吉凶,所以示人也。
”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解释。
而且维护封建统治的立场和观点。
第二:使用语言资料的局限性。
许慎所处东汉,书中多取周秦文献,只能通过小篆的形体以推求文字的本义,难免会对某些汉字的解释牵强附会。
在科学性方面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归纳方法的缺陷,查阅不便。
第四:编排体制的紊乱。
部首制既属许氏的独创,当然难免有不完善不精当的地方,比如:无“群”部首,叠文会意字部首,声旁部首,异体字部首,古今字部首,等等。
7、什么叫部首?它是何时出现的,举例说明部首与字义的关系。
把相同意符的字放在一起,成为一部,其共有的偏旁排在该部之首,叫部首。
具有字形归类依据作用的。
部首的概念由东汉文字学家许慎于公元100 年(永元12 年)所著之《说文解字》所创。
根据汉字义符将字划分为540 部,建立部首。
部首是对汉字义符加以分析,把所有汉字都按所属义符加以归类,汉字又是凭借形体来表示意义的,例如:“示”是一个部首字,根据南唐文字学家徐锴研究,“示” 就是古“只”(qí)字。
古代“神祇”二字常连用,“神”是天神,“只”是“地只”(即地神)。
因此,所有从“示”之字,都同神鬼之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