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机车开题报告
SS4G型电力机车机待线有效长测算的开题报告

SS4G型电力机车机待线有效长测算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家对于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铁路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电力机车作为铁路牵引力的主力,其性能的发挥与机车的结构设计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机待线有效长的测算是电力机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因此,对SS4G型电力机车机待线有效长的测算进行研究,可以为提高电力机车的运行效率,保证运输安全,提升铁路运输质量做出贡献。
2. 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SS4G型电力机车机待线有效长的测算进行探究和分析,以期解决以下问题:1)建立SS4G型电力机车机待线有效长的数学模型;2)采用实测数据验证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准确性;3)通过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提高电力机车的运行效率;4)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本研究的核心目标是建立SS4G型电力机车机待线有效长的数学模型,为优化电力机车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通过对SS4G型电力机车的运行原理、结构特点和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机待线有效长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实测数据验证和优化模型,最终得出计算结果和相关结论。
4. 研究难点和可行性SS4G型电力机车机待线有效长的测算是电力机车设计中较为复杂和关键的环节,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车辆重量、牵引力大小、纵向牵引力对称性、车辆在不同速度下的稳定性等。
同时,本研究还需要采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对实验环境和精度的要求比较高。
但是,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合理采用数据采集设备,合理分析数据结果,可以有效克服研究难点,保证研究的可行性。
5. 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将建立SS4G型电力机车机待线有效长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和优化,得出准确可靠的计算结果和相关结论,为优化电力机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电力机车的运行效率,保证运输安全,提升铁路运输质量,并对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h电力机车车体疲劳强度评定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120km/h电力机车车体疲劳强度评定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电力机车在铁路运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120km/h电力机车作为高速铁路的核心车型,在其使用寿命内需要经历各种复杂的工况,并承受不同方向的动荷载,车体疲劳问题逐渐凸显。
在保证列车行驶安全的前提下,为了延长机车使用寿命,对其车体进行疲劳强度评定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120km/h电力机车的车体疲劳强度进行评定,为电力机车的设计、制造、维修等各个环节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同时为推进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提高机车物资利用率做出贡献。
三、研究内容:1. 对120km/h电力机车车体的结构进行分析,建立有限元模型;2. 设计力学载荷,包括车体自重、牵引力、制动力、侧向力等;3. 基于疲劳损伤理论,对机车车体的疲劳寿命进行评估;4. 通过模拟并分析各种工况下不同方向的载荷影响,对车体的疲劳强度进行分析和评定。
四、研究意义:本次研究的意义在于为120km/h电力机车的使用、维护和改进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通过对车体的疲劳强度进行评定,可以提高机车的使用寿命,降低机车的维护成本,提高机车的可靠性。
同时,本研究对于推进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提高机车物资利用率也有重要的意义。
五、研究方法:本次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有限元分析、疲劳损伤理论、模拟分析等。
六、研究进度:目前,本研究已经完成了对机车车体结构的分析,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
下一步的工作是设计机车的力学载荷,完成疲劳寿命评估,并分析和评定车体的疲劳强度。
七、研究难点:本次研究的难点主要包括:1. 如何准确地对机车的力学载荷进行设计;2. 如何建立合理且可靠的疲劳寿命评估模型;3. 如何对车体的疲劳强度进行分析和评定。
八、结论:本次研究的结论将为评定120km/h电力机车车体的疲劳强度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为推进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提高机车物资利用率做出贡献。
电力机车异常运行分析与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

电力机车异常运行分析与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电力机车已经成为现代铁路运输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电力机车的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异常情况,如车速过快或过慢、牵引力不足、制动效果不佳等,这些异常情况会影响电力机车的运行安全和效率。
因此,对电力机车异常运行进行分析和仿真研究,有助于提高电力机车的运行安全性和运行效率,提高整个铁路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电力机车的异常运行进行分析和仿真研究。
具体来说,研究将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 分析法通过对电力机车异常运行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找相关的机理和因素,基于电力机车的运行原理和相关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理论上解决电力机车异常运行问题。
2. 仿真方法采用MATLAB/Simulink等软件,建立电力机车的仿真模型,通过对电力机车的运行参数进行仿真分析,找出导致电力机车异常运行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仿真模型将包括电力机车的动力学模型、车辆与轨道的交互模型以及控制系统模型等。
三、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1. 前期准备阶段(1个月)对电力机车的运行原理和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电力机车的异常运行情况。
2. 研究方法选择阶段(2个月)根据前期准备阶段的研究成果,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制定研究方案和方法。
3. 仿真模型建立阶段(3个月)建立电力机车的仿真模型,包括电力机车的动力学模型、车辆与轨道的交互模型以及控制系统模型等。
4. 仿真分析及结果分析阶段(3个月)在仿真软件中进行电力机车异常运行仿真分析,并进行结果分析和数据处理,找出导致电力机车异常运行的原因。
5. 结果汇报及总结阶段(1个月)撰写毕业论文,对研究结果进行汇报和总结。
四、预期成果通过对电力机车异常运行进行分析和仿真研究,找出导致电力机车异常运行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电力机车的运行安全性和运行效率,为铁路运输系统的运行提供支持。
电力机车交流传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电力机车交流传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铁路运输方式的发展,电力机车作为重要的运输工具已成为现代铁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电力机车的传动系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交流传动系统作为电力机车主要的传动形式,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以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同时也为机车的生产和维修提供了便利和准确的数据依据。
本文选题旨在设计和实现一种电力机车交流传动测试系统,为电力机车交流传动系统的测试和维护提供支持,能够对传动系统的性能进行全面的测试分析,验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电力机车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提供可靠的保障。
同时,该系统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铁路交通、轨道交通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
二、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研究内容:1.设计基于LabVIEW平台的测试系统软件,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和储存等功能2.设计测试系统硬件平台,包括传感器、采集卡、控制器等组件3.实现交流传动系统的模拟测试和真实测试4.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绘制相关曲线图和测试报告技术路线:1.采用LabVIEW作为主要的软件开发平台,结合图形化编程思想,快速实现测试系统软件的开发2.选用高精度传感器、高速采集卡和控制器等硬件组件,实现对传动系统性能的快速检测和精确分析3.利用电源电路、电动机速调器、传感器等组件构建交流传动系统的测试平台,实现其运行状态的模拟测试和真实测试4.使用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生成相应的曲线图和测试报告三、预期研究成果本项目的预期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开发出一种基于LabVIEW平台的电力机车交流传动测试系统,拥有完整的测试软件和相应的硬件组件,能够实现对交流传动系统的全面测试和分析2.系统能够准确地采集和传输测试数据,生成统计结果和曲线图表,为电力机车交流传动系统的测试和维护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3.研究成果的成功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电力机车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对铁路交通、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四、研究方案和进度安排研究方案:1.系统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根据电力机车交流传动测试的实际需求,确定测试系统的功能和测试指标,并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2.系统软件和硬件平台的设计和实现:选择合适的测试软件和硬件平台组件,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和具体实现3.测试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利用测试系统进行交流传动系统的模拟测试和真实测试,获取测试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4.测试结果的展示和评估:对测试数据进行展示和评估,生成相应的曲线图和测试报告,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进度安排:一期工作(前5个月):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软、硬件平台的实现二期工作(中间4个月):测试数据采集和分析、测试结果展示和评估三期工作(后3个月):论文撰写、论文修改和答辩准备五、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1.硬件和软件接口的问题:针对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接口问题,可以使用严格的接口标准进行约定,并进行严格的接口测试,确保接口的稳定和可靠2.测试数据的处理问题:针对测试数据处理的问题,可以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算法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提取和分析3.测试结果的可靠性问题:针对测试结果的可靠性问题,可以进行多次重复测试,对结果进行比对,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六、参考文献1.陈可,谢春娥.电力机车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2.田雨,王强.电力机车传动系统状态监控与无线远程监视控制[J].机车电传动,2012,32(1):80-84.3.张岩.电力机车交流传动系统测试基础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4.李三江,王永涛,王会贵.交流传动控制系统测试设备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4,(4):120-123。
PWM变换器在交流电力机车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PWM变换器在交流电力机车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在交流电力机车中,PWM变换器被广泛应用,主要作为控制电机速度和转矩的关键组件。
该技术为电机提供可控、高效、精确的交流供电,并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低
的能量损耗。
因此,本文将探讨PWM变换器在交流电力机车中的应用。
首先,本文将简要介绍交流电力机车的工作原理和发展历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
环保意识的提升,交流电力机车已经成为传统机车的替代品,拥有更高的能源利用率
和更低的污染排放。
接着,本文将详细介绍PWM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
PWM变换器是一种可变
直流电压的电源,可以将固定直流电源转换为可控的交流电源,以控制电机的速度和
转矩。
本文将对其控制电机的方法、控制技术和电路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然后,本文将以交流电力机车的牵引系统为例,分析PWM变换器的应用。
该系统需要实现电机速度和转矩的精确控制,同时要求高效节能和系统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PWM 变换器在该系统中的工作原理和优点,并探讨其与传统电机牵引控制系统的比较。
最后,本文将总结PWM变换器在交流电力机车中的应用,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电力机车技术的不断推进和环保要求的提高,PWM变换器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并进一步提高交流电力机车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HXD1型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故障诊断研究的开题报告

HXD1型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故障诊断研究的开题报
告
一、研究背景
HXD1型电力机车是目前我国铁路运输中使用较为广泛的牵引电力机车,其牵引变流器是控制电机启动、加速、制动和调速的重要设备。
然而,在牵引变流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故障,如电路短路、电路断路、器件损坏等,这些故障会严重影响电力机车的正常运行,甚至对乘客人身安全产生危及。
因此,对HXD1型电力机车的牵引变流器故障诊断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HXD1型电力机车的牵引变流器故障诊断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和研究故障原因,提出相应治理和预防措施,从而保障电力机车的安全运行,提高机车故障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三、研究内容
1. HXD1型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故障现状和类型分析;
2. HXD1型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故障诊断方法分析和比较;
3. 基于故障诊断,提出牵引变流器故障治理和预防措施;
4. 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和实验。
四、研究方法和进度安排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实验法和仿真模拟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和验证。
计划在3个月内完成研究,并撰写出论文。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周:查阅文献、熟悉相关理论知识;
第二周-第四周:对现有HXD1型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故障进行分析和研究;
第五周-第六周:调研比较不同牵引变流器故障诊断方法;
第七周-第九周:制定牵引变流器故障治理和预防措施;
第十周-第十二周:模拟和实验验证研究结果,并撰写论文。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提高HXD1型电力机车的牵引变流器故障诊断效率,优化机车运行安全保障机制,降低机车运行成本,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薛伟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题目:电力机车常见故障得分析与处理学生姓名:薛伟学号: 14700643 2016年 2 月 29日一、文献综述我国是一个内陆深广,人口众多的国家,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货物流通使交通行业承载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同时也使交通运输带来的巨大的发展机遇。
作为运输行业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龙头企业,铁路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
铁路成本低,运能高、节约能源、安全性好等优势,是发展国民经济的不可或缺的运输工具。
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通过引进高速运车组,交流传动功率机车,使我国铁路机车车辆达到了国外的先进水平,现代机车车辆已经成为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集成度高的智能化大型复杂系统,其运用可靠性直接关系到高速,重载铁路运输的安全与效益。
机车车俩水平的提高对运用方式、管理方法、检测维修、运用维修人员提出来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模式已经不能使用现代的发展,尤其是对高速列车的维修,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必须运用现在维修理论科学与方法,指导维修实践,建立完善的维修体系,对机车实行高效、完备的运用维护,保证其运用可靠性。
随着铁路像高度多元化的发展,列车运行控制、行车安全、运行状态实时监测与故障诊断,列车故障检测的快速高效性等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保持机车车辆设备正常运行所耗费的维护费用,在铁路运输经费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要发现故障故障初期的明显劣化征兆,实现检测的快速高效,先进的检测手段是必须的,故障的检测、诊断技术已经成为机车运用喝维修中的支撑技术。
因此我将以电力机车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论述电力机车(electric locomotive)是指由电动机驱动车轮的机车。
电力机车因为所需电能由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的接触网或第三轨供给运行中的电力机车,所以是一种非自带能源的机车电力机车具有功率大、过载能力强、牵引力大、速度快、整备作业时间短、维修量少、运营费用低、便于实现多机牵引、能采用再生制动以及节约能量等优点。
使用电力机车牵引车列,可以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和承载重量,从而大幅度地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和通过能力电力机车起动加速快,爬坡能力强,工作不受严寒的影响,运行时没有煤烟,所以在运输繁忙的铁路干线和隧道多、坡度陡的山区线路上更能发挥优越性。
HXD2C型电力机车对输电线距离保护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HXD2C型电力机车对输电线距离保护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HXD2C型电力机车对输电线距离保护的影响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铁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高铁建设的逐步推进,铁路交通的运送量和速度不断提高。
HXD2C型电力机车是中国铁路系统的一种新型机车,其速度和牵引能力都得到了现代化的提升,但是在机车行驶过程中,会受到输电线的影响,引起干扰或事故事件。
因此,本论文将对HXD2C型电力机车对输电线距离保护的影响进行探究和分析。
二、研究目的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HXD2C型电力机车对输电线距离保护的影响进行实验和分析,探索和研究其相互作用机制和规律,以期为进一步完善铁路输电线距离保护政策和国家标准提供参考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实验部分将通过对HXD2C型电力机车进行模拟行驶测试,分析机车当遇到不同距离输电线时对其距离保护的影响。
理论部分将通过对现有文献和数据的梳理和分析,建立相关数学模型,探讨各种因素对机车距离保护的影响规律。
四、研究内容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HXD2C型电力机车与输电线的相互作用机制分析,探讨其影响机理和规律;(2)实验模拟分析,通过对机车距离输电线不同距离的模拟测试,分析机车对输电线距离保护的影响;(3)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文献和数据的梳理和分析,构建计算机模型,探究不同因素对机车距离保护的影响规律;(4)分析研究结果和成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完善铁路输电线距离保护的政策和国家标准。
五、研究意义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1)对HXD2C型电力机车与输电线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究和分析,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基础;(2)对机车距离输电线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打造更加安全可靠的铁路系统;(3)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措施,促进铁路输电线保护体系的完善和升级。
大学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机车车辆)

大学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机车车辆)课题名称tkdg综合控制柜检修与维护课题准备情况1•通过学习《tkdg综合控制柜》等书籍了解关于tkdg综合控制柜的知识,让我们对tkdg综合控制柜有一定的认识。
2.利用网上资源与学校图书馆与其相关联的资料。
3.借助同学、指导老师和实习师傅得帮助,对所选的课题进行深入的了解。
思路和方法1.从文献资料了解tkdg综合控制柜主要故障及检修的注意事项。
2.利用实习的机会,在现场直观地了解tkdg综合控制柜常见故障, 向有关工作人员人员请教、咨询,并学习如何处理。
3.将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比。
拟重点解决的问题dg综合控制柜主要故障。
dg综合控制柜检修与维护。
计划进度1. XX年月22日〜XX年1月30日进行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完成开题报告。
2.XX年1月30日〜3月30日完成毕业设计初稿。
3.XX年3月30日〜4月15 口前完成初稿的修改。
4.XX年4月15日〜4月30日前论文完善并装订成册。
5.根据学生实习情况毕业前完成答辩。
指导教师意见签名:XX年月日2018-02-08课题名称tkdg综合控制柜检修与维护课题准备情况1•通过学习《tkdg综合控制柜》等书籍了解关于tkdg综合控制柜的知识,让我们对tkdg综合控制柜有一定的认识。
2.利用网上资源与学校图书馆与其相关联的资料。
3.借助同学、指导老师和实习师傅得帮助,对所选的课题进行深入的了解。
思路和方法1.从文献资料了解tkdg综合控制柜主要故障及检修的注意事项。
2.利用实习的机会,在现场直观地了解tkdg综合控制柜常见故障, 向有关工作人员人员请教、咨询,并学习如何处理。
3.将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比。
拟重点解决的问题dg综合控制柜主要故障。
dg综合控制柜检修与维护。
计划进度1. XX年月22日〜XX年1月30日进行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完成开题报告。
2.XX年1月30日〜3月30日完成毕业设计初稿。
电力机车逻辑控制单元检测台的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电力机车逻辑控制单元检测台的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电力机车是中国铁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可靠的运行是保障铁路运行安全的基础。
而电力机车的逻辑控制单元是控制整个机车运行的关键部件之一,其可靠性与稳定性对机车整体性能发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传统的逻辑控制单元测试方法主要依靠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检测来保证其安全可靠性,但这种方法存在对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大,周期长,难以充分发掘机车潜在问题等诸多问题。
因此,研究一种可靠性高、测试效率高的逻辑控制单元检测台对保障电力机车运行安全和提高运行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和设计电力机车逻辑控制单元检测台,提高电力机车逻辑控制单元可靠性和测试效率,为保障铁路运行安全和提高运行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本研究的具体目的如下:1. 研究电力机车逻辑控制单元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 分析传统逻辑控制单元测试方法的缺陷与不足;3. 设计一种电力机车逻辑控制单元检测台,实现对逻辑控制单元的全面测试;4. 验证检测台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电力机车逻辑控制单元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和现有技术资料,了解电力机车逻辑控制单元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分析传统逻辑控制单元测试方法的缺陷与不足。
通过调查和实际操作获得相应测试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3. 设计一种电力机车逻辑控制单元检测台。
本设计主要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
硬件设计主要包括系统结构设计、数据采集与控制电路设计、信号处理电路设计等方面;软件设计主要包括程序设计、协议设计等方面。
4. 验证检测台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对检测台进行实际测试,验证其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四、预期结果和进展计划本研究预期结果为设计出一种可靠性高、测试效率高的逻辑控制单元检测台,能够实现对电力机车逻辑控制单元的全面测试,提高电力机车逻辑控制单元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保障铁路运行安全和提高运行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电力机车用大功率交流传动系统的优化设计的开题报告

电力机车用大功率交流传动系统的优化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电力机车代替了传统的蒸汽机车,成为了现代化铁路的主力。
电力机车作为铁路运输的关键设备,其性能和可靠性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大功率交流传动系统是电力机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影响电力机车的牵引性能和能耗。
因此,对电力机车用大功率交流传动系统的优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对于提高电力机车牵引性能和降低能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现状和问题描述目前,关于电力机车用大功率交流传动系统的优化设计已经有了很多研究成果。
但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传动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存在耦合作用,相互影响,因此在优化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各因素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多目标优化。
2. 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广泛应用于电力机车,引起了对其工作效率提高、初始启动性能和减少电网电流冲击等方面的研究。
3. 电力机车的工况要求传动系统具有一定的过载能力和变频控制能力,对于传动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电力机车用大功率交流传动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和技术,解决上述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建立电力机车用大功率交流传动系统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等优化方法,实现优化设计。
2. 分析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和特性,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初始启动性能,减少电网电流冲击。
3. 研究传动系统的过载能力和变频控制技术,实现电力机车各种工况下的牵引控制,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综合实验和仿真分析的方法,以电力机车用大功率交流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如下研究工作:1. 建立电力机车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等优化方法,实现传动系统的优化设计。
2. 对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进行分析,探讨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初始启动性能、减少电网电流冲击的技术措施。
3. 针对电力机车传动系统的过载能力和变频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实现电力机车各种工况下的牵引控制,提高传动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双制式牵引供电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双制式牵引供电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现代交通运输领域,电力机车和城轨车辆已经成为主流的交通工具。
这些车辆的制式牵引供电系统是它们正常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电力机车和城轨车辆在使用的过程中,一般需要不同的供电系统,因此存在双制式牵引供电系统的需求。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电力机车和城轨车辆双制式牵引供电系统的优劣之处,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有效地设计和运用。
三、研究内容1. 双制式牵引供电系统的定义和优劣分析。
本部分主要探讨双制式牵引供电系统的定义,以及与单制式牵引供电系统的异同点,并且分析双制式牵引供电系统的优劣之处。
2. 双制式牵引供电系统在电力机车和城轨车辆中的应用。
本部分将分别探讨电力机车和城轨车辆中双制式牵引供电系统的优势和应用方式,并且探讨在双制式牵引供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 电力机车和城轨车辆双制式牵引供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部分主要讨论如何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和实现双制式牵引供电系统,包括电路设计、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等。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和实验验证等方法进行开展。
在文献调研中,将收集有关双制式牵引供电系统的相关资料,包括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标准规范和应用案例等。
在案例分析中,将结合现有的电力机车和城轨车辆,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双制式牵引供电系统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在实验验证中,将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双制式牵引供电系统的电路设计和测试评估。
五、预期结果本研究旨在探讨电力机车和城轨车辆双制式牵引供电系统的优劣之处,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有效地设计和运用。
预期的结果包括:1. 对于双制式牵引供电系统的定义和优劣分析,将在理论方面给出一个清晰的描述和分析。
2. 对于电力机车和城轨车辆中双制式牵引供电系统的应用,将对其优劣势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
3. 对于电力机车和城轨车辆双制式牵引供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将提供一种规范的设计流程和技术路线,并且探讨其实际效果。
HXD2型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控制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HXD2型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控制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电力机车作为重要的铁路运输设备之一,其牵引系统对机车运行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目前,在电力机车的牵引系统中,变流器是实现电机驱动的关键部件,其控制性能直接影响电机的输出特性和机车行驶稳定性。
因此,对于变流器的研究与控制显得非常重要。
HXD2型电力机车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高速电力机车,其牵引变流器采用了较为先进的电平控制技术。
但随着机车使用寿命的增长以及技术的更新换代,针对牵引变流器控制方法的研究依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目标本次研究的目标是对HXD2型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控制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掌握其操作规律和特性,为机车运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对HXD2型电力机车牵引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分析控制原理和操作特点;2.分析牵引变流器正反向转换和速度控制等方面的控制方法和策略;3.研究PMSM电机的转矩-电流特性,探索控制策略和方法;4.建立HXD2型电力机车变流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5.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牵引变流器的控制方法的优良性。
三、研究方法和进度安排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实验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对HXD2型电力机车牵引系统的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了解其控制原理和技术特点。
其次,建立牵引变流器的数学模型,并采用Simulink等仿真软件进行建模和分析。
最后,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际的实验验证控制方法的优良性和适用性。
预计研究时间为一年,年度工作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季度: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第二、三季度: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分析;第四季度:实验设计和实验验证。
四、预期研究成果通过对HXD2型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控制方法的深入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深入理解HXD2型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的控制原理和操作特点;2.建立HXD2型电力机车变流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和分析;3.探究PMSM电机的转矩-电流特性,研究控制策略和方法;4.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牵引变流器的控制方法的优良性。
HXD3电力机车交流传动系统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HXD3电力机车交流传动系统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HXD3型电力机车作为一种重要的铁路牵引机车,在我国的铁路运输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拟针对HXD3电力机车的交流传动系统进行设计研究。
二、研究内容
1.交流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
2.交流传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3.交流传动系统的性能测试和验证
三、技术路线
1.首先对机车的所需功率和扭矩进行分析和计算,确定主电机的参数;
2.设计变频器的输入和输出滤波电路,保证变频器输出的电流和电压符合要求;
3.设计机车控制系统:包括转速及转向控制,启动、制动及行车模式控制等;
4.进行系统的性能测试及信号分析,验证传动系统设计的可行性;
5.将设计方案与已有的机车进行比较,对其优化改进。
四、研究意义
交流传动系统是电力机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和品质直接影响机车的运行效率和牵引能力。
因此,研究交流传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旨在探究交流传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为提高HXD3型电力机车的牵引能力和运行效率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
HXD3C型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牵引冷却通风机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HXD3C型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牵引冷却通风机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研究意义HXD3C型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是中国铁路系统的一种重要牵引机车,它的最大牵引功率可达9800千瓦。
在机车安全可靠运行的过程中,冷却通风系统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冷却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有效避免机车因过热而导致的发动机故障和机车部件热失控等问题的发生,保障机车安全和稳定运行。
因此,进一步研究和改进HXD3C型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的冷却通风系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对HXD3C型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的牵引冷却通风机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机车冷却通风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保障机车的安全运行。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HXD3C型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牵引冷却通风机的工作原理和机理,确定设计指标和工作要求。
2. 探究现有的牵引冷却通风机设计方法和技术,总结其优缺点,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一种更加优化的方案。
3. 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评估所设计方案的性能和可靠性,并分析和优化其结构和参数。
4. 研究适用于HXD3C型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牵引冷却通风机的材料和制造工艺,探讨相关技术问题。
5. 对方案的经济性、环保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和考虑,最终确定一种最适合的方案。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和技术:1. 现有技术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对HXD3C型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牵引冷却通风机的相关设计方法和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
2. 利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进行牵引冷却通风机的数值模拟和计算,分析和评估其性能和可靠性。
3. 通过制作小型样机进行实验验证,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并进一步进行结构和参数的优化。
4. 进行材料和制造工艺方面的研究,探讨适用于牵引冷却通风机的新材料和新工艺。
5. 考虑经济性、环保性、安全性等因素,综合评估所设计的方案的优劣,最终确定一种最优方案。
四、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1. 一种适用于HXD3C型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牵引冷却通风机的新设计方案,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可靠性。
高速电力机车电磁辐射强度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速电力机车电磁辐射强度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高速电力机车作为高速铁路上的主力机车,具有高速、大功率、大转矩、长运行时间等特点。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增加,高速电力机车电磁辐射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也日益重视。
因此,对高速电力机车的电磁辐射强度特性进行研究,寻找降低电磁辐射的方法,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高速电力机车电磁辐射特性的测量和分析:利用电磁辐射测试仪对高速电力机车的电磁辐射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找出电磁辐射强度最大的部位。
2. 影响高速电力机车电磁辐射的因素分析:分析影响高速电力机车电磁辐射的因素,包括车辆的速度、电动机的功率、电磁辐射的频率等因素。
3. 高速电力机车电磁辐射的控制方法研究:根据电磁辐射的测量和分析结果,结合影响电磁辐射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降低电磁辐射强度的控制方法,包括电动机电磁屏蔽、线圈间距离优化等方法。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降低高速电力机车对人类和环境的电磁辐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高速电力机车电磁辐射强度特性,可以找到有效的控制方法,为高速铁路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和模拟仿真的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电磁辐射测试仪对高速电力机车进行测量,获得电磁辐射数据。
同时,根据高速电力机车的工作原理和电磁学知识,建立电磁辐射分析模型进行仿真分析。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获得以下结果:1.高速电力机车电磁辐射特性的测量和分析结果。
2.影响高速电力机车电磁辐射的因素分析结果。
3.高速电力机车电磁辐射的控制方法研究结果。
4.提出一套降低高速电力机车电磁辐射强度的有效方法。
以上内容是本研究的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得到指导老师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建议和意见。
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工程问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工程问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随着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铁路交通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作为铁路交通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在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高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这两种机车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运用、检修工程问题。
因此,对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工程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工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通过研究,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工程管理制度,提高铁路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三、研究内容1.内燃机车的运用与检修工程问题a.内燃机车的特点及其运作过程b.内燃机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c.内燃机车检修工程中存在的问题d.解决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工程问题的措施2.电力机车的运用与检修工程问题a.电力机车的特点及其运作过程b.电力机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c.电力机车检修工程中存在的问题d.解决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工程问题的措施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采集有关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工程问题的相关资料,调查相关铁路交通业的从业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认识。
五、论文结构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等;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研究,包括内燃机车与电力机车的特点、运作过程等内容;第三部分为内燃机车的运用与检修工程问题分析;第四部分为电力机车的运用与检修工程问题分析;第五部分为解决问题的措施;最后一部分为结论与展望。
HXD3型电力机车电传动系统分析与检修工艺设计的开题报告

HXD3型电力机车电传动系统分析与检修工艺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铁路运输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机车作为铁路交通主力机车,已经成为了我国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电力机车中的电传动系统一直是机车性能和安全的关键所在。
HXD3型电力机车是我国目前主要的重载货物列车牵引机车,作为一种代表性的高性能电力机车,其电传动系统的设计和检修工艺,对于提高机车的运行效率和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选题意义HXD3型电力机车电传动系统的设计和检修工艺,直接影响着机车的性能和安全性,对于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高效进行重大意义。
因此,对该系统的分析和检修工艺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选题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HXD3型电力机车电传动系统的分析,从中找出其在运行中的问题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还将提出一个适合该型机车电传动系统的检修工艺方案,为机车的检修工作提供参考。
四、选题内容和工作计划本文将逐步完成以下工作:1. 对HXD3型电力机车电传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综合分析,并找出其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点。
2. 对问题点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 针对HXD3型电力机车电传动系统的检修工作,分析现有的检修工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份适合该型机车电传动系统的检修工艺设计方案。
4. 根据工作计划按时完成,并在所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符合要求的开题报告。
五、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文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文献资料法:收集HXD3型电力机车电传动系统的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的梳理、整理和分析。
2. 现场观察法:针对机车电传动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观察和调研,收集有关信息。
3. 经验总结法: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总结目前常见的HXD3型电力机车电传动系统故障和检修方法,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4. 综合分析法:将以上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对HXD3型电力机车电传动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设计方案。
电力机车开题报告

塔里木大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名称:电力机车系统设计学生姓名:张祎哲专业:电气化及其自动化学院: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班级: 13-2 指导教师:刘文亮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文献综述1、选题背景随着全球范围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推动机车电动化对于减少我国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技术创新、自主品牌的实质性突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我国大城市的大气污染已不能忽视,汽车排放是主要污染源之一,我国已有16个城市被列入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之中。
我国现今人均汽车是每1000人平均10辆汽车,但石油资源不足,每年已进口几千万吨石油,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进口就成为大问题。
因此在我国研究发展电动汽车不是一个临时的短期措施,而是意义重大的、长远的战略考虑。
纯电动车省去了油箱、发动机、变速器、冷却系统和排气系统,相比传统汽车的内燃汽油发动机动力系统,电动机和控制器的成本更低,且纯电动车能量转换效率更高。
因电动车的能量来源——电,来自大型发电机组,其效率是小型汽油发动机甚至混合动力发动机所无法比拟的。
2、研究意义电动机车在能源、环保方面的意义是重大的。
这种被称为“零排放”的汽车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据统计,2000年我国进口石油7000万吨,预计2010年后将超过1.5亿吨,相当于科威特一年的总产国家量。
环保中心预测:到2010年,我国汽车尾气排放量将占空气污染源的64%。
传统的内燃汽车在国外开发的历史已有百年,中国费了很大的力气却仍然只是抓住了尾巴。
相比之下,电动机车还属于产业化初期,尚未形成新的工业体系,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因此中国在电动机车领域参与世界的竞争是公平的。
“863”电动机车重大专项规划组组长、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万钢教授说:“在传统汽车领域,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20年,而在电动机车领域的差距只有5年。
”作为一种小型、中速和短途的日常交通工具,电动机车在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和谐系列电力机车轮轨磨耗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和谐系列电力机车轮轨磨耗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铁路运输的不断发展,电力机车逐渐成为我国铁路运输的主要动力。
电力机车通过轮轨之间的摩擦来产生动力和制动力,因此轮轨的磨损程度直接影响着电力机车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运行效率。
本课题选取和谐系列电力机车,从轮轨磨耗的角度出发,研究和谐系列电力机车轮轨磨耗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保障电力机车的安全运行,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经济性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主要研究和谐系列电力机车轮轨磨耗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具体包括:1. 探讨和谐系列电力机车轮轨磨耗的机理;2. 分析和谐系列电力机车轮轨磨耗的规律和影响因素;3. 提出减少和谐系列电力机车轮轨磨耗的措施和建议。
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方法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在电力机车实际线路上进行实验,收集轮轨磨损数据,利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结合理论分析,探讨和谐系列电力机车轮轨磨损的机理、规律和影响因素,最终提出减少轮轨磨耗的措施和建议。
三、预期目标和意义本课题的预期目标和意义主要有:1. 探究和谐系列电力机车轮轨磨损规律,为电力机车的安全运行提供理论依据;2. 分析和谐系列电力机车轮轨磨耗的影响因素,提出减少磨损的措施和建议,为铁路运输的节能降耗提供技术支持;3. 为铁路运输的安全、高效、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为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可行性分析本课题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条件满足:本课题需要利用电力机车的实际线路进行实验研究,目前我国铁路运输设施完备,实验条件具备;2. 研究方法可行:本课题采用实验方法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方法相对成熟可行;3. 研究资金保障:本课题的研究资金较为充足,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4. 研究人员素质较高:本课题的研究人员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备完成该项目的能力。
五、预期成果和进度安排本课题预期能够研究出和谐系列电力机车轮轨磨耗的机理、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减少磨损的措施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里木大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名称:电力机车系统设计学生姓名:张祎哲专业:电气化及其自动化学院: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班级: 13-2 指导教师:刘文亮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文献综述1、选题背景随着全球范围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推动机车电动化对于减少我国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技术创新、自主品牌的实质性突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我国大城市的大气污染已不能忽视,汽车排放是主要污染源之一,我国已有16个城市被列入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之中。
我国现今人均汽车是每1000人平均10辆汽车,但石油资源不足,每年已进口几千万吨石油,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进口就成为大问题。
因此在我国研究发展电动汽车不是一个临时的短期措施,而是意义重大的、长远的战略考虑。
纯电动车省去了油箱、发动机、变速器、冷却系统和排气系统,相比传统汽车的内燃汽油发动机动力系统,电动机和控制器的成本更低,且纯电动车能量转换效率更高。
因电动车的能量来源——电,来自大型发电机组,其效率是小型汽油发动机甚至混合动力发动机所无法比拟的。
2、研究意义电动机车在能源、环保方面的意义是重大的。
这种被称为“零排放”的汽车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据统计,2000年我国进口石油7000万吨,预计2010年后将超过1.5亿吨,相当于科威特一年的总产国家量。
环保中心预测:到2010年,我国汽车尾气排放量将占空气污染源的64%。
传统的内燃汽车在国外开发的历史已有百年,中国费了很大的力气却仍然只是抓住了尾巴。
相比之下,电动机车还属于产业化初期,尚未形成新的工业体系,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因此中国在电动机车领域参与世界的竞争是公平的。
“863”电动机车重大专项规划组组长、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万钢教授说:“在传统汽车领域,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20年,而在电动机车领域的差距只有5年。
”作为一种小型、中速和短途的日常交通工具,电动机车在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从产能、石油储采比、消费增长量和进口依存度的现状和预期来看,我国的能源安全将日益脆弱,汽车燃料替代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降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无非两个方面:一是节约用油,二是替代。
跟其他发达国家一样,交通运输将成为我国石油最重要的消费行业。
预计我国2020年汽车将消耗石油3.5亿吨左右,约占石油总消耗量的65%。
因此,如果我们可以控制汽车增量,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控制石油对外依存量。
那么,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状况如何?2001—2009年,我国汽车需求年均增长24.9%,远高于全球汽车增长幅度。
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约1800万辆。
随着收入的提高,汽车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汽车市场规模将长期处于世界首位。
石油最具潜力的替代应该与交通运输相关,如果汽车的数量(增量)无法减少,那么,汽车燃料的石油替代将是我国减少石油对外依存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从产能、石油储采比、消费增长量和进口依存度的现状和预期来看,我国的能源安全将日益脆弱,汽车燃料替代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如果政府愿意将发展电动机车提高到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位置,我们就可以预期电动机车产业将有一个快速发展。
3、文献综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汽车已经大量进入家庭,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但是,能源紧缺,环境污染这些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从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整个形势来看,日本是电动机车技术发展速度最快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特别是在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方面,日本居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只是小批量生产、销售过纯电动汽车,而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目前还未能实现产业化,日本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美国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目前我国各大汽车集团都在进行电动机车研发,多数以混合动力电动客车为主,这种研发方向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我国电动机车的研究发展。
通过对文献资料阅读和分析,了解了电动机车的一些关键技术,而且通过对于国家标准GBT19751-05混合动力电动机车安全要求、GBT19752-05混合动力电动机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和GBT19753-05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机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的查询,知道了对于电动机车的检测是十分严格的。
因为是电动机车,能源是全车的核心,通过查阅资料和相关信息,对于电动汽车电池的种类及它们的优缺点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会在以后的研究中关注比较常用的电池。
除了电池以外,电动汽车的其他关键性能指标也是要求严格,如电动机车的动力系统、驱动电机、电池管理、绝缘保护、制动系统、电气信号等。
这些内容都是在接下来的研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电动机车电池及管理系统:研究电池单体结构设计以及体系配比技术,研究系统SOC、SOH和SOF估算和控制技术,电池系统高效管理技术,系统热、电、结构设计一体化集成技术;研究系统试验验证评价技术;可靠性满足整车集成要求,安全性、电磁兼容性等满足国家标准或相关规范要求。
2.电动机车电机及控制系统:研究电机与发动机、电机与变速箱等机电耦合装置集成技术,研究双(单)电机控制器的集成技术,研究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性能提升与安全控制技术,研究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耐久性、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以及减振降噪技术,研究批量生产的先进制造和质量控制技术。
3.超级电容器:研究标准化和模块化的混合动力机车电源模块。
在保持超级电容器高比功率、长寿命和快充特点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比能量。
4.相关检测方法技术经济分析二、研究步骤、方法1.电动机车电池及管理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采用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结构,可以实时检测动力电池的各种运行参数。
可以根据电池状态进行故障诊断和报警, 同时具有热管理功能等;系统参数通过PC进行标定,通过CAN总线与整车其他系统进行通信实现信息共享。
车载充电机,具有为电动机车动力电池,安全、自动充满电的能力,充电机依据电池管理系统(BMS)提供的数据,能动态调节充电电流或电压参数,执行相应的动作,完成充电过程。
1)具备高速CAN网络与BMS通信的功能,判断电池连接状态是否正确;获得电池系统参数、及充电前和充电过程中整组和单体电池的实时数据。
2)可通过高速CAN网络与车辆监控系统通信,上传充电机的工作状态、工作参数和故障告警信息,接受启动充电或停止充电控制命令。
3)完备的安全防护措施:交流输入过压保护功能;交流输入欠压告警功能;交流输入过流保护功能;直流输出过流保护功能;直流输出短路保护功能;输出软启动功能,防止电流冲击;在充电过程中,充电机能保证动力电池的温度、充电电压和电流不超过允许值;并具有单体电池电压限制功能,自动根据BMS的电池信息动态调整充电电流。
自动判断充电连接器、充电电缆是否正确连接。
当充电机与充电桩和电池正确连接后,充电机才能允许启动充电过程;当充电机检测到与充电桩或电池连接不正常时,立即停止充电;充电联锁功能,保证充电机与动力电池连接分开以前车辆不能启动;高压互锁功能,当有危害人身安全的高电压时,模块锁定无输出;具有阻燃功能。
车载充电机技术指标:输入电压:AC220V,50Hz±1Hz;输出电压范围:DC140~360V输出电流范围:1A~12A最大功率:5KW转换效率:≥92%(满载)功率因素:≥0.99(满载)环境温度、工作温度:-30~70℃(50℃以上限功率输出)保护功能:输出过压、过流、短路、过热、电池反接保护电动机车车载充电机系统总体:(1)具有CAN总线接口及功能:充电模式可通过CAN(2.0B)总线接口自动控制;电池管理系统通过CAN通讯控制充电机实现分阶段恒流恒压充电;工作状态和故障信息可以通过CAN接口读取。
(2)必要的保护功能:短路(交流和直流侧),输出过流、过压、欠压、过热等。
(3)在交流电源欠压保护后,电源电压恢复正常后,可以自动恢复充电的功能;停电后恢复供电时,充电机具有自动恢复充电功能。
(4)电磁兼容性:满足车辆电气系统电磁兼容性(5)输入输出接口包括:220V AC、13.5VDC、CAN通信、250—400VDC。
充电机系统技术及考核指标(1)额定功率:2.8KW(2)输入电压220 10%,50~60Hz(3)电压输出:高压250-400VDC,精度FS 1%;低压:13.5VDC(150W)(4)输出电流:0~7A,精度为FS 1%,充电电流<1A时自动停机(5)整机效率:85%(6)输出电压纹波:小于1%(7)外形尺寸:小于370mm 230mm 180mm。
(8)连续工作时,环境温度-20~40℃,箱体内系统温度-20~65 ℃。
(9)系统连续工作时间7~8小时(10)使用环境:车载2.电动机车电机及控制系统:从电机、功率电子装置和控制技术三个方面论述了当前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电动机车对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的要求主要有:(1)以转矩为控制目标,油门和制动的开度是电磁转矩给定的目标值,要求转矩响应迅速,波动小;(2)电动机车要求驱动电机要有较宽的调速范围,电机能在四象限内工作;(3)为保证加速时间,要求电机低速时有大的转矩输出和较大的过载倍数,为保证机车能跑到最高车速,要求电机高速区处有一定的功率输出;(4)驱动系统高效、可靠性好、电磁兼容性好且易于维护等。
电动机车用电动机及驱动系统的性能比较电机比较工业用与机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的主要差别3.超级电容器:研究碳材料、电解液等关键材料技术;研究单体电容电性能设计和结构设计、模块设计,模块均衡及热管理等技术等。
三、研究工作进度周次日期工作内容具体要求1 2.21~2.25 调研,收集参考资料图书馆、网络、其它2 2.28~3.4 调研,收集参考资料图书馆、网络、其它3 3.7~3.11 参考资料的学习和整理掌握相应的软硬件设计4 3.14 ~3.18 开题论证,制订设计方案按要求格式编写5 3.21 ~3.25 查阅、翻译外文资料内容要求与论文课题或专业相关,英文不少于2万字符6 3.28 ~4.1 熟悉protel等EDA软件能熟练应用7 4.4 ~4.8 电动机车发展情况分析8 4.11~4.15 电动机车发展情况分析9 4.18~4.22 电动机车检测方法及工程实现研究10 4.25~4.29 电动机车检测方法及工程实现研究11 5.2~5.6 电动机车检测方法及工程实现研究12 5.9~5.13 相关检测方法技术经济分析13 5.16~5.20 相关检测方法技术经济分析14 5.23~5.27 相关检测方法技术经济分析15 5.30~6.3 撰写论文,提交论文草稿按统一要求的格式16 6.6~6.10 修订论文,准备答辩17 6.13~6.17 修订论文,准备答辩18 6.20~6.24 修订论文,准备答辩按统一要求四、主要参考文献[1]郑敏信,齐铂金,吴红杰,等. 混合动力客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管理系统[J]. 高技术通讯,2008.2,18(2)[2]袁方伟,陈思忠. 电动机车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J]. 汽车研究与开发,2003,(3)[3]万沛霖. 电动机车的关键技术[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l998,12[4]王玲. 混合动力大巴用高比功率镍氢电池的管理系统设计[D]. 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4[5]张扬,王峰光. 铅酸蓄电池维护与测试现状及测试技术发展趋势[J]. 电源技术应用,2005,(7)[6]陈清泉,孙逢春,祝嘉光,等. 现代电动汽车技术[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l[7]黄勇,陈全世,陈伏虎. 电动汽车电气绝缘检测方法的研究[J]. 仪器仪表与检测. 2005,4[8]张锐,张维戈,文锋. 一种电动汽车绝缘性能的测量方法[J].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