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神经内分泌免疫相互调节信息分子
![神经内分泌免疫相互调节信息分子](https://img.taocdn.com/s3/m/c74823c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b.png)
神经内分泌免疫相互调节信息分子
神经内分泌免疫相互调节信息分子是指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中起到信息传递和调节作用的分子。
这些分子包括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等。
它们可以在不同系统之间传递信号,从而实现系统间的协同作用。
例如,当身体遭遇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会释放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同时,内分泌系统也会释放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以应对压力和炎症反应。
这些激素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并与细胞因子相互作用。
神经内分泌免疫相互调节信息分子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身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关系
![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03e850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69.png)
神经与内分泌功能间有密切的关系,近来年的研究发现,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间也有密切的关系,并认为三者共同构成⼀个完整的调节络。
(⼀)神经对免疫功能的作⽤ 神经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影响免疫功能,⼀条是通过神经释放递质来发挥作⽤,另⼀条是通过改变内分泌的活动转⽽影响免疫功能。
⾻髓、胸腺、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均有⾃主神经进⼊,虽然神经纤维主要是⽀配⾎管的,但末梢释放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酰胆碱、肽类)可以通过弥散⽽作⽤于免疫细胞。
去甲肾上腺素能抑制免疫反应,免疫细胞上有相应有肾上腺素能受体。
⼄酰胆碱能增强免疫反应,免疫细胞上的胆碱能受体主要为M型。
脑啡肽能增强免疫反应,⽽β-内啡肽的作⽤⽐较多样,有时能促进免疫反应,有时则抑制免疫反应。
神经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产⽣免疫因⼦,例如在内毒素处理后可产⽣⽩细胞介素-1(⽩介素-1)等。
(⼆)免疫系统对神经活动的影响 在⼤⿏实验中观察到,⽤注⼊⽺红细胞的⽅法来诱导免疫反应,当抗体⽣成增多达顶峰时,下丘脑某些神经元的电活动增加1倍以上,提⽰免疫反应可以改变神经活动。
在*⿏中注⼊⽩介素-1,可以使下丘脑有关神经元释放更多的促肾上腺⽪持激素释放激素,导致⾎中促肾上腺⽪质激素和糖⽪质激素升⾼⼏倍,说明⽩介素-1可以作⽤于下丘脑神经元。
(三)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促肾上腺⽪质激素释放激素能直接促使⼈外周⽩细胞(经内毒素预处理后)产⽣促肾上腺⽪质激素和内啡肽。
促肾上腺⽪质激素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糖⽪质激素⼀般也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作⽤。
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均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素、甲状腺激素均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
⽣长激素也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
(四)免疫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前⽂已述及⽩介素-1能作⽤于下丘脑⽽增加促肾上腺⽪质激素和糖⽪质激素的⾎中含量。
在⼤⿏中观察到,注⼊⽺红细胞诱导免疫反应达到⾼峰期间,⾎中糖⽪质激素含量上升⽽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这⼀机制可能是⼀种负反馈调节,使免疫反应受到压抑⽽不致过分。
人体八大系统 三大系统调节
![人体八大系统 三大系统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0615dcc46f1aff00bed51e23.png)
人体八大系统三大系统调节
有八大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
人体内环境稳态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调节。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内神经系统以外的另一个重要的机能调节系统。
人体内分泌系统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松果体等内分泌腺,还包括一些分散在其它器官组织中的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团块,如消化道粘膜中分散存在的内分泌细胞(胰岛是属于内分泌腺还是分散的内分泌组织,看法尚不完全统一)。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密切配合,共同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
在这方面下丘脑和脑垂体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之间虽无神经通路,却有着特殊的门脉系统,下丘脑分泌神经激素,把大脑等处转来的神经信息转化为激素信息,通过门脉系统传给垂体,控制垂体合成和释放各种促激素的过程,进而控制整个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因为几乎所有内分泌腺功能均与垂体相关;反过来,内分泌腺分泌的各种激素的浓度也对垂体功能发生反馈抑制,并通过对垂体功能的这种影响和制约,进一步作用于下丘脑。
于是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成为在大脑统一指挥下的两个协同动作的重要的功能调节系统,但其作
用方式却各有千秋。
神经系统靠神经传导,其特点是快速、灵敏;内分泌系统靠激素通过体液调节方式起作用,其特点是作用广泛、持久。
因此,有人曾把神经系统比做人体的有线通讯网络,而把内分泌系统比做人体的无线通讯系统。
人体九大系统口诀
![人体九大系统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79f91f8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7.png)
人体九大系统口诀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机器,由多个系统组成,每个系统都有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了解人体的九大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人体九大系统的口诀。
一、循环系统:心脏是关键,血管输送。
循环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它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关键,它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血管则负责输送血液,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将二氧化碳和废物带回肺和肾脏进行排泄。
二、呼吸系统:鼻子呼吸,肺部换气。
呼吸系统由鼻子、喉咙、气管和肺部组成。
鼻子是呼吸系统的入口,它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
肺部是呼吸系统的核心,它通过呼吸将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三、消化系统:口腔开始,肠道结束。
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肠道和肝脏等器官组成。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点,它通过咀嚼和分泌唾液将食物打碎和润滑。
胃则负责将食物消化成小颗粒,肠道则将这些小颗粒吸收并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物质。
肝脏则负责分解和排泄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四、泌尿系统:肾脏排泄,膀胱储存。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它通过过滤血液将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
输尿管将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则负责储存尿液,尿道则将尿液排出体外。
五、神经系统:大脑指挥,神经传导。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指挥中心,它通过神经传导将信息传递到身体各个部位。
脊髓则负责传递信息和控制反应。
六、内分泌系统:激素调节,平衡稳定。
内分泌系统由各种内分泌腺和激素组成。
内分泌腺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如代谢、生长和发育等。
激素的平衡和稳定对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七、免疫系统:抵御病毒,保护健康。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它可以抵御病毒和细菌的入侵,保护身体的健康。
免疫系统由白细胞、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等组成。
八、骨骼系统:支撑身体,保护内脏。
骨骼系统由骨骼、关节和韧带等组成。
人体八大系统记忆口诀
![人体八大系统记忆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b7b6d62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8.png)
人体八大系统记忆口诀1人体八大系统人体有八大系统,它们分别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运动系统。
这八大系统的发育不仅是人的健康的基础,而且是大多数疾病的诊断和研究的重要依据。
2记忆口诀神经系统----神经九旁通;循环系统----心脏血管重;呼吸系统----气道改善分;消化系统----肠胃气饱满;泌尿系统----膀胱肾壮阔;内分泌系统----腺体皮质多;免疫系统----淋巴上皮管;运动系统----关节毛细血。
3人体八大系统的重要性人体八大系统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因此,我们应当加以重视,否则可能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
神经系统是人体统领全身各种活动的主要系统,主要由大脑、小脑、脊髓和眼、耳、鼻等组成,对身体的机能调节起主要作用。
循环系统是通过血液循环的方式,提供营养给身体的系统,它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
呼吸系统是由肺、肺泡、气管、支气管等构成的系统,负责人体气的摄取和气体排泄的功能,保证人体性命。
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肠道、直肠等部分构成,负责摄取食物释放营养物质、排除有毒物质等功能,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泌尿系统是由膀胱、肾脏和尿管组成的系统,它的作用是分解和排出人体的余脂肪和多余的水分,确保身体的水平衡和毒素的排出。
内分泌系统是指由内分泌腺组成的一系列器官,它们可以产生内分泌激素,控制人体代谢、器官运动和维持人体内分泌活性。
免疫系统是由淋巴细胞、淋巴管、淋巴腺等组成的系统,它具有很强的免疫力,可以防止病毒、细菌和抗原入侵人体,从而维护和保护人体的健康。
运动系统是指由多种构造组成的关节系统,主要由骨骼肌、活动关节和全身关节构成,它可以帮助人体的动作和保持平衡。
4让记忆更有效熟记八大系统的口诀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有助于帮助记忆者更加牢固的记住这一概念。
另外,建议记忆者把口诀中各大系统的功能及其相关构成部分写出来再次反复记忆,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强记忆效果,帮助他们更好的记住八大系统。
神经生物学第七章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神经生物学第七章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e76088416fc700abb68fcd6.png)
下丘脑调节因子的化学性质和主要作用
(3) 下 丘 脑 调 节 性 多 肽 发 挥作用的途径
下丘脑—垂体门脉系统
下丘脑的促垂体区核团神 经元轴突投射到正中隆 起,将下丘脑调节肽释 放入第一级毛细血管网 (下丘脑-垂体门脉系 统),到第二级毛细血 管网转运到腺垂体,调 节后者的分泌活动。
神经垂体主要贮存抗利尿激素 (antidiuretic hormone, ADH, 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 (oxytocin, OXT)
下丘脑的内分泌区主要集 中在正中隆起、弓状核、 视交叉上核、腹内侧核和 室周核等基底部的“促垂 体 区”(hypophysiotropic area),以及视上核、室旁 核等核团
海马、杏仁核破坏:免疫功能增强:淋巴细胞绝对 数、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反应性和NK细胞活 性增加
3、应激与免疫 ➢应激的类型:过冷、过热、中毒、感染、
创伤、外科手术、发热、缺氧、疼痛、过 劳、恐惧等
➢一般情况下,应激可激活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轴的作用,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升 高,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二)、神经递质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1、儿茶酚胺 情绪激动、恐惧使机体儿茶酚胺升高或外给儿茶酚胺:
数量
4、组胺 抑制单核细胞产生IL-1、IFN-、IL-2 抑制巨噬细胞产生补体
三)、神经肽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神经肽(neuropeptide):一类生物活性肽。 1、内源性阿片肽:-内啡肽(endophin)、亮啡
肽、甲啡肽
对免疫功能的作用较复杂:不能定论。 低浓度-内啡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高浓度抑制
▪ TRH成为第一个被分离纯化并被阐明结构与功能 的下丘脑激素,它为3肽,因此也是迄今为止所 知的最小的活性肽之一。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5ae0eb5a32d7375a5178016.png)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免疫系统的功能联系自从1928 年Ernest Scharrer 发现硬骨鱼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具有内分泌细胞的特征,并最先提出神经内分泌(neuroendocrine )概念后,启发了有关领域研究的新思路。
随后众多的研究逐渐证实了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活动联系紧密。
近二十余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又促使人们发现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能够共享某些信息分子和受体,都通过类似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发挥作用,这又使人们意识到机体还存在一个调节系统——免疫系统。
Besedovskyn 于1977 年最先提出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neuroendocrine-immune network )的概念。
三个系统各具独特功能,相互交联,优势互补,形成调节环路(图1 )。
这个网络通过感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加工、处理、储存和整合信息,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运转。
图1 内分泌、神经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联系GH :生长激素;PRL :催乳素一、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的物质基础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大调节系统以共有、共享的一些化学信号分子为通用语言进行经常性的信息交流,相互协调,构成整体性功能活动调制网络。
内分泌、神经和免疫系统组织都存在共同的激素、神经递质、神经肽和细胞因子(cytokine ),而且细胞表面都分布有相应的受体。
大部分在脑内发现的神经肽和激素同时也存在于外周免疫细胞中,而且结构和功能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完全相同。
再如,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存在生长激素(G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受体和内啡肽受体等,胸腺细胞也分布有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 )、催乳素(PRL )等受体。
利用组织化学、放射免疫自显影等技术证实,无论在基础状态下还是诱导后,脑组织中都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受体或相应的mRNA 。
中枢神经系统也存在白介素和干扰素等细胞因子。
在正常情况下,内分泌系统就存在一些细胞因子,而且经诱导后还可以产生许多细胞因子。
免疫系统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免疫系统对神经系统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c97fb6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2.png)
免疫系统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都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系统,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已经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主要作用是抵御病原体入侵和清除异常细胞;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信息传递系统,主要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各种信息。
然而,研究表明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和调节关系。
免疫系统对神经系统的直接影响1. 炎症反应与神经元损伤炎症反应是免疫系统对外界感染和损伤的一种主要反应,它通常会引发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炎症性细胞等)的激活和聚集,释放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
这些炎症介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例如激活神经元、影响突触传递、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等,从而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在炎症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1β等,可以直接引起神经元的损伤和细胞凋亡。
此外,炎症反应还会增加离子通道的活性,导致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活动和兴奋性增加,进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
2. 免疫因子对神经损伤修复的调节作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免疫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免疫细胞在神经系统损伤后迁徙至受损区域,释放一系列免疫因子,如神经营养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等。
这些免疫因子可以促进神经元再生和突触的重建,有助于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
免疫因子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神经营养因子的释放:免疫细胞可以释放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如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这些因子对神经元的生长、分化和存活起到重要作用。
•炎性细胞的清除:免疫细胞能够吞噬并清除神经系统损伤区域的炎症细胞和神经元碎片,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组织修复调节因子的释放:免疫细胞还可以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干扰素-γ(IFN-γ)等,这些因子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组织修复和再生。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关系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a614b5e5727a5e9856a618b.png)
• 英国的C. Murry Parkes博士和他的同事们,于1969 年公布了他们关于鳏夫寿命的研究,他们发现鳏夫的 死亡率高得惊人——常常在女方去世后6个月内相继 去世,他们认为这是心理应激损害了人的防御系统所 造成的。
• 澳大利亚的研究者Roger Baitrop及同事对26名男女 丧偶者进行过一项简单的血液实验,他们分别在两周 和六周之后抽取了两个血样,从血样中发现,两周后 免疫能力没有下降,但是6周以后免疫细胞的反应性 下降了,该组织研究人员第一次宣称,“严重的心理 应激会使免疫功能的异常达到明显的水平。”
• 西方医学的许多早期观察均说 明应激性刺激可导致疾病或促 进发病。
• 1936年,Selye发现 “应激” ( stress ) 是 由 肾 上 腺 皮 质 激 素分泌过多所致,由此证明了 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嗣后,不断有报道描述神经精 神因素及内分泌因素对免疫功 能、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影响。
• 一 般 的 应 激 也 会 危 害 人 的 免 疫 系 统 。 Steven E.Lovcke所做的实验发现,那些应付能力差的大学 生(poor copers),对大学生活向他们提出的一般 要求都感到压力很大,这些人的杀伤细胞活动较低。
4. 应激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 在 20世纪 20年代末期,Scherrer发现硬骨鱼的下丘脑 具有内分泌细胞的特征,随后对多种动物的研究也得到 了相似的结果。
(1)三大系统在体内均系广泛分布,但神经系统有以突 触为中介的结构连续性,并可借其分支支配各种组织和 器官,包括内分泌组织和细胞。免疫组织亦如此,甚至 小肠壁集合淋巴小结也发现有神经末梢分布。所以,广 义上讲,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可视为反射弧的传出环节。
(2)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主要由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 及突触来实现,而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信息传递 多是由 体液运输完成的,后者还依赖于免疫细胞的循环而行使 其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又称为“流动的脑”。
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
![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fa051b8fe4733687f21aab2.png)
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第二节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一、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的特性和共性比较高等动物的机体是由诸多系统的机组合而成的结构和功能性整体。
这些系统可粗略分为二类:一类主要执行着机体的营养、代谢及生死等基本生功能,包括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等系统;而广泛分布的神经、免疫及内分泌三大系统则起着调节上述各系统的活动,参与机体防御及控制机体的生长和发育等重要作用,从而构成另一类枢纽性系统。
此三大系统除各具有独特而经典的内容外,尚有下述方面可资相互比较。
1.三大系统与种系发生和个体发育以种系发生的观点而言,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的区分和定义是局限于多细胞生物的。
然而这三大系统共同的基本功能,即信息的传递和感受,却可在原核生物中有雏形体现,例如,Stock等的工作表明,大肠杆菌细胞膜上有膜受体蛋白质构成的化学感觉系统,经4个蛋白质成份而将相关信息传入胞内,并借助这些蛋白的磷酸第过程,完成信息的储存记忆和对其的反应,如细菌的化学趋化等过程。
阿米巴滋养体的吞噬活动,既是其摄食方式,亦可视为非特异性免疫的较早范例。
此外,单细胞生物如梨形四膜虫,粗糙链孢霉菌及烟曲霉菌中均含有胰岛素样物质,但其功能意义尚不清楚。
一般变为,神经元最先在二胚层动物水螅的胚层间出现。
这些事实提示,三大系统的种系进化可能是不同步的。
自个体发生的角度而论,末受精鸡卵内即含有胰岛素,而爪蟾卵母细胞中除含有胰岛素及其mRNA外,尚有TGF-β及FGF的mRNA表达,编码TGF-α、TGF-β及PDGF的mRNA亦可在小鼠胚泡中检测出,且着床前的小鼠胚胎中还有胰岛素受体及IGF-I受体的分布。
神经系统的个体形成似晚于免疫和内分泌系统。
神经免疫内泌间的交互影响也有渊远的进化过程,如曼氏裂体血虫中含POMC相关的mRNA,且Mytilus edulis的血细胞可生成脑啡肽并受其影响,这种生物的血淋巴细胞可接受ACTH的调控。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PPT课件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bbb04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9.png)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 经系统,负责感知、整合和 传输信息,控制身体的自主 运动和反应。
由一系列内分泌腺体和内分 泌细胞组成,分泌激素等化 学信号分子,调节机体的代 谢、生长和生殖等生理过程 。
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 疫分子组成,负责识别和清 除外来病原体、毒素等抗原 物质,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 。
甲状腺激素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作 用,缺乏甲状腺激素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异常。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免疫细胞与神经细胞相互作用
01
免疫细胞可以与神经细胞直接接触,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
放,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炎症反应与神经内分泌反应
02
炎症反应可以引发神经内分泌反应,导致机体应激和激素水平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ppt课件
目 录
•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概述 • 神经内分泌系统 • 免疫系统 •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在疾病中的作用
01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概 述
定义与组成
定义
1. 神经系统
2. 内分泌系统
3. 免疫系统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是一个 复杂的网络系统,由神经系 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三个部分组成,它们通过各 种信号分子和细胞之间的相 互作用,共同调节机体的生 理功能和应激反应。
总结词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参与 血糖的调节和胰岛素的分泌。
详细描述
糖尿病的发生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失调有关。例 如,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肾上腺素等激素 的过量分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血糖的调节。此外, 一些炎症因子也可能干扰胰岛素的作用,导致糖尿病 的发展。
神经调节
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bcc382174431b90d6c85c7da.png)
二 免疫细胞上的受体分布
几乎所有免疫细胞上都分布着数量不等的神经递质受 体和内分泌激素受体,此外, 体和内分泌激素受体,此外,淋巴细胞上还具有胰岛 素受体、卵泡刺激素受体、生长素受体等几乎所有的 素受体、卵泡刺激素受体、 激素受体和神经肽受体。 激素受体和神经肽受体。这些受体通过相应配体对于 免疫细胞功能具有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免疫细胞功能具有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此外神经 递质、神经肽和激素等可借、 递质、神经肽和激素等可借、旁分泌和自分泌途径调 节免疫应答,其中胰岛素、生长激素、 节免疫应答,其中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及 雌激素具有促进免疫应答的作用,而糖皮质激素前列 雌激素具有促进免疫应答的作用, 腺素、儿茶酚胺有抑制免疫应答的作用。 腺素、儿茶酚节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间的联系和特点 神经、
三大系统均通过神经递质、 三大系统均通过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及其受 体的相互作用实现自身及其交叉方面的调节。 体的相互作用实现自身及其交叉方面的调节。由于 三大系统共享一定数量的信息分子和受体, 三大系统共享一定数量的信息分子和受体,因此即 有各自独立的作用, 有各自独立的作用,又有相互间重叠的二重或三重 相互作用范围, 相互作用范围,从而形成多重双向交流的复杂的神 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 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
中国人体八大系统健康标准
![中国人体八大系统健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944606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2.png)
中国人体八大系统健康标准
中国人体八大系统健康标准是指根据中国人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进行评估的一套标准。
这八大系统包括:
1. 循环系统:心脏、血管等器官功能正常,血压、心率等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2. 呼吸系统:肺部功能良好,无慢性呼吸道疾病,肺活量达到一定标准。
3. 消化系统:胃肠道功能正常,消化吸收良好,无慢性消化道疾病。
4. 泌尿系统:肾脏、膀胱等器官功能正常,尿液检查各项指标正常。
5. 神经系统:大脑、脊髓等神经组织功能正常,无神经系统疾病。
6. 运动系统:骨骼、肌肉、关节等功能正常,无运动系统疾病。
7.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腺分泌正常,激素水平平衡,无内分泌失调症状。
8.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功能正常,能有效抵抗外来病原体侵袭。
这些健康标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以便更好地关注和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同时,这些标准也有助于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士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
神经-内分泌-免疫
![神经-内分泌-免疫](https://img.taocdn.com/s3/m/a6af0ff9ba0d4a7302763a4b.png)
RIA的巨大影响
• Berson早逝,Yalow同Guillemin、Schally一 道获得了197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此足 以说明RIA的巨大影响.…… • 1977年, 美国科学家Yalow因建立放射免疫分析法、 Guillemin、Schally因合成下丘脑释放因素 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Harris: 下丘脑调节腺垂体的神经体液学说
各种神经性传入
下丘脑 神经分泌功能的神经
神经分泌的输出
神经分泌的体液因子
垂体细胞
神经内分泌系统研究进展
1960年:
美国学者Yalow、Berson 创立放射免疫测定 (Radioim-munoassay, RIA)技术,
首先糖尿病人血浆中胰岛素含量的测定。
②人工合成了大量促垂体激素的类似物。 ③神经肽及激素受体基因相继被克隆;提出了神经-内 分泌-免疫网络概念。
推进了对神经内分泌整合乃至基本生命现象的认识。
• 体内某些特化的神经细胞能分泌一些生物活 性物质,经血液循环或通过局部扩散调节其 他器官的功能。这些生物活性物质为神经激 素(neurohormone) 。 神经内分泌细胞
脑内分泌学
目前已形成一门新兴 学科“脑内分泌学”, 包括基础理论和临床 应用。 人工合成的促垂体激 素类似物,作为激动 剂或拮抗剂不仅用于 实验研究,而且有些 已应用于临床。
1977年Yalow、Guillemin、Schally
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80年代后细胞免疫技术
①一系列下丘脑促垂体激素相继分离和鉴定,其分布 和作用逐渐被阐明。
应激反应共同特征
②分泌减少的激素和因子
简述人体十一大系统及组成
![简述人体十一大系统及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a606c68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f.png)
简述人体十一大系统及组成
1. 呼吸系统:由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负责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2.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
3. 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肠道、肝脏、胰腺和脾脏组成,负责消化食物并吸收养分。
4. 泌尿系统:由肾脏、膀胱、尿道等组成,负责过滤血液、生成尿液并排出废物。
5.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控制身体的运动和感觉。
6. 内分泌系统:由脑下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组成,负责分泌激素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
7. 免疫系统:由淋巴组织、脾脏、骨髓等组成,负责识别和抵御病原体。
8. 感觉系统:包括皮肤、眼睛、耳朵、舌头和鼻子等,负责接受和传递感觉信号。
9. 骨骼系统:由骨骼和关节组成,负责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并参与运动。
10. 肌肉系统:由肌肉组成,负责产生力量和运动。
11. 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前列腺等组成,
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子宫和阴道等组成,分别负责生殖功能。
2022-2023学年 北师大版 选择性必修一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32张)
![2022-2023学年 北师大版 选择性必修一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32张)](https://img.taocdn.com/s3/m/d3f9713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4.png)
(2)机体对寒冷刺激的反应除了神经系统外,举例说明哪一系统也起到了重 要的作用?该系统对机体调节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除神经系统外,内分泌系统在机体对寒冷刺激的反应中也起到了重要 作用,例如甲状腺可以分泌更多的甲状腺激素以促进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 分解,释放更多的热量。内分泌系统主要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 发挥着持久而广泛的调节作用。
(3)尝试将图4-14的文图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提示:教科书图4-14作为模型具有以下几层含义:①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支 配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②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利用相应的信号分子 通过体液传送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③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通过各自分 泌的信号分子彼此调控;④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借助神经-体 液通路以及相应的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调 节机体的稳态。
2.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具有免疫细胞的特点 (1)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等细胞因子,以及多种 细胞因子的受体或相应的mRNA。 (2)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内也存在多种细胞因子,而且在抗原刺激 下细胞因子的种类与含量会发生改变。 (3)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内存在共同的神经递质、神经肽、 激素和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而且细胞表面都分布有相应的受体。这些信 号分子和受体构成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通用信号”,三大调节 系统通过经常性的信息交流,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知识点一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统一性 【问题引领】
分析教科书第112页“图4-14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联系示意图”,结合 第111、112页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通用信号”是什么? 提示: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通用信号”是神经递质、神经肽、激 素和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及相应的受体。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https://img.taocdn.com/s3/m/15b6419cdaef5ef7ba0d3c51.png)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神经系统通过其广泛的外周神经突触及其分泌的神经递质和众多的内分泌激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神经系统通过其广泛的外周神经突触及其分泌的神经递质和众多的内分泌激素,甚至还有神经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来共同调控着免疫系统的功能;而免疫系统通过免疫细胞产生的多种细胞因子和激素样物质反馈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
2个系统的细胞表面都证实有相关受体接受对方传来的各种信息。
这种双向的复杂作用使2个系统内或系统之间得以相互交通和调节,构成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共同维持着机体的稳态。
学术术语来源---增强大鼠神经干细胞生物活性的黄芪注射液文章亮点:1 不同质量浓度黄芪注射液干预,神经干细胞初期细胞增殖速度加快,而24 h后不同质量浓度黄芪注射液干预的细胞活性逐渐趋于一致。
2 50 g/L黄芪注射液能诱导神经干细胞快速分化,且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的数量也明显增加。
关键词:干细胞;干细胞与中医药;干细胞基础实验;中医药;黄芪注射液;神经干细胞;MTT;生物活性;细胞分化;干细胞图片文章摘要背景:黄芪对神经功能缺损疾病治疗及神经再生的作用已受到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研究者的密切关注,其对神经干细胞的影响也成为一个新的探索方向。
目的:探索黄芪注射液对大鼠神经干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方法:分离、培养Wistar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
采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巢蛋白染色阳性,原代培养细胞传至第2代纯化后,随机分为对照组、50,200,400 g/L黄芪注射液组分别培养6,12,24 h后。
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通过比较细胞活性,选50 g/L黄芪注射液组诱导分化7 d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MTT显示药物作用6 h,50,200,400 g/L黄芪注射液组细胞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 (P < 0.05);但24 h后不同质量浓度的黄芪注射液对细胞活性逐渐趋于一致(P > 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外行为应激如限制性活动范围、监禁、刺耳的噪音、 强烈的光照、过度运动等都能降低NK细胞的活动,减 少淋巴细胞数量,削弱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产生 多种免疫抑制因子如IL-2等。
精神和行为因素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及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实现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作用, 此外能够引起应激反应的外界各种有害刺激也是通过 外周神经传入信号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及交感 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实现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作用。
第三节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间的联系和特点
三大系统均通过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及其受 体的相互作用实现自身及其交叉方面的调节。由于 三大系统共享一定数量的信息分子和受体,因此即 有各自独立的作用,又有相互间重叠的二重或三重 相互作用范围,从而形成多重双向交流的复杂的神 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
第二节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神经、内分泌组织上具有广泛分布的细胞因子受体 和激素受体。免疫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和激素调 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并促进或抑制神经递 质、神经肽和激素的释放。免疫应答的发生、发展 能促进或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活动;免疫 系统的各种疾病如自身免疫病也能影响神经、内分 泌系统功能正常发挥及其人的精神状态、情绪和行 为。
第四章 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之间关系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神经、内分 泌系统对于免疫系统的调节是通过物质和精神 两方面因素实现的。物质主要包括神经纤维、 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等方面;精神主要包 括情绪、行为等方面。
第一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的物质基础
一 免疫组织和器官上的神经支配
免疫组织和器官上具有神经分布,其主要来源为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纤维。这些神经纤维伴 随血管穿过被膜进入淋巴组织和器官。骨髓、 胸腺、脾脏、淋巴结和淋巴管等处的机能作用
发挥受神经纤维活动的影响。例如胸腺作为中枢免疫 器官受到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膈神经的支配。交 感神经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T细胞的增殖、成熟和T 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却相反, 有增强免疫器官机能的作用。
三 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的精神和行为因素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心理和精神因素通过神经和内分 泌系统调节影响免疫功能。平稳的情绪、饱满的精神 状态、良好的行为举止和充足的睡眠使神经和内分泌 系统功能正常发挥,从而对免疫系统功能有增强和促 进作用。反之情绪低落、忧虑、悲伤、行为过激、失 眠和神经衰弱等都会影响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功能正常 发挥,从而引起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各种伤害性刺激 引起的应激反应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均 产生抑制作用。此外,心理因素对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十分显著,例如离婚、丧偶、失业、灾难性事件、考 试压力及情感性应激等可降低CD4 +T细胞和NK细 胞的活性,减少IgA的分泌,从而引起免疫功能失调。
神经纤维可通过突触或非典型突触方式对免疫组织和 器官产生直接影响,也可通过分泌神经递质、神经肽 的方式间接影响免疫组织器官及其免疫细胞的发育、 分化和成熟,并对于抗体生成和免疫应答起一定的胞上都分布着数量不等的神经递质受 体和内分泌激素受体,此外,淋巴细胞上还具有胰岛 素受体、卵泡刺激素受体、生长素受体等几乎所有的 激素受体和神经肽受体。这些受体通过相应配体对于 免疫细胞功能具有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此外神经 递质、神经肽和激素等可借、旁分泌和自分泌途径调 节免疫应答,其中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及 雌激素具有促进免疫应答的作用,而糖皮质激素前列 腺素、儿茶酚胺有抑制免疫应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