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权益法转换大总结
关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互相转换的全面总结
![关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互相转换的全面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74acec6bb4cf7ec4afed079.png)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小结2010-9-14根据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的变化,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会在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转换,成本法核算实际上有两种,一是对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一是对子公司采用成本法,所以,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实际上涉及三种核算形式的转换,即权益法、成本法(非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为便于以下的讨论,将这种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称之为合并)。
而且,引起核算方法转换的原因一是增加股份,二是减少股份(或处置长期股权投资)。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的类型。
一、因增持股份引起的转换1、从成本法到成本法(不是指子公司采用的成本法,以下同),比如持股比例10%到15%。
该种变化不涉及特别的会计处理方法,它实际上只是一项追加投资,适用会计准则2号-长期股权投资讲解“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的成本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的规定。
2、从成本法到权益法,比如持股比例15%到25%,达到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的程度。
会计准则2号-长期股权投资讲解:应区分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和新增加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
(1)首先,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前者大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前者小于后者的,根据其差额分别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
(2)其次,对于新取得的股权部分,应比较追加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前者大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前者小于后者的,根据其差额分别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和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进行上述调整时,应当综合开考虑与原持有投资和追加投资相关商誉或计入损益金额。
权益法成本法的相互转换
![权益法成本法的相互转换](https://img.taocdn.com/s3/m/372c967da417866fb84a8e0f.png)
第三节长期股权投资的转换通过追加或者减少投资,使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或者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区别前者需要进行追溯调整,后者不需要第一部分成本法转为权益法追加投资考虑三个阶段初始投资时点追加投资日初始投资时点至追加投资日期间1 如果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份额部分,不做调整;如果小于,则需要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2 追加投资日追加投资的成本与追加投资日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新追加份额部分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确认商誉,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如果前者小于后者,确认营业外收入3、初始投资时点至追加投资日期间将初始投资至追加投资日期间所有者权益变动部分扣除净损益的影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期间实现的净利润按照调整后的确认留存收益,同时增加或者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注意:如果是本年度的,则确认投资收益4 综合考虑考虑初始投资与追加投资时投资成本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份额部分的大小关系正代表正商誉负代表负商誉正正不调负负分调正负负大调追负正负大调初始减少投资先确认处置损益按处置部分所占的份额进行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结转,售价与处置部分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然后将剩余账面价值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的初始投资时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进行比较,前者大于后者,不调整;若小于,则确认留存收益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处置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项目进行确认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贷:留存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合并会计报表的处理相当于丧失控制权的出售部分股权合并会计报表的计算投资收益=出售部分股权收到的价款+丧失控制权日公允价值-按照购买日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净资产部分(包括商誉)+原来确认的其他权益变动部分转入资本公积的部分丧失控制权日应当按照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与剩余股权计算的购买日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对于个别报表的处置收益的归属期间进行调整(将成本法下未确认的投资收益进行确认)借:投资收益被投资单位调整后的净利润*处置部分股份贷:未分配利润从资本公积中转出与剩余股权相对应的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项目重分类转入投资收益借:资本公积贷:投资收益权益法转为成本法追加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认:个别会计报表:原账面价值+新追加投资支付的公允价值资本公积不转入投资收益合并会计报表:合并成本=原取得投资时公允价值+新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商誉:上述计算的合并成本-按照现有持股比例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按照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原计入资本公积的转入投资收益减少投资:计算处置损益按照剩余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结转。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时的会计处理精编版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时的会计处理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d05e66fe4733687e21aafc.png)
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1.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如:10%(原持股比例)+15%(新增股份)=25%即:当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无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时转为→能够施加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时:(1)原持股比例部分第一:对在原投资时点账面价值的调整-按10%的比例计算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大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小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第二:原投资时点至新增投资时点之间公允价值的变动-按10%的比例计算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属于在此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留存收益,分录同上;其余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分录: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贷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新增持股比例部分按15%的比例计算新增的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新增的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营业外收入,调整分录可能为: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营业外收入(可能要冲减原投资部分商誉后的差额)或者:将原投资比例部分调整的留存收益冲回借: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长期股权投资注意:商誉、留存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的确定应与投资整体相关,也就是10%和15%两次确认时产生的商誉、调整的留存收益及产生的营业外收入要综合考虑,可分以下情况:情形10%比例(原投资)15%(新增投资)处理情形一账面余额>公允价值=商誉投资成本>公允价值=商誉不需作特殊考虑,对新增投资部分的差额无影响,均不做会计分录。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https://img.taocdn.com/s3/m/5eec6eeb5ef7ba0d4a733b86.png)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2006-5-23 16:18【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一、权益法转为成本法在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下降,或其他原因对被投资企业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应当中止采用权益法,改按成本法进行核算。
投资企业应在中止采用权益法时,按投资的账面价值(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扣除减值准备)作为投资成本,与该项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资本公积准备项目,不做为任何处理。
转为成本法之后,当被投资企业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属于已计入投资账面价值的部分,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成本。
例1:甲企业、B企业、C企业共同投资建立了D企业,甲企业拥有30%股份,B企业和C企业各拥有35%的股份。
2002年1月1日C企业将其全部股份转让给了B企业,B企业成为D企业的母公司,甲企业失去了对D企业的影响力,因而将该投资改用成本法核算。
改按成本法核算时,该项投资的账面余额是600000元,其中投资成本400000元,损益调整200000元,未提取减值准备。
2002年4月26 日,D企业宣告分派2001年度现金股利,甲企业可获得现金股利6000元。
甲企业做会计核算如下:权益法转为成本法时:借:长期股权投资——D企业600000贷:长期股权投资——D企业(投资成本)400000——D企业(损益调整)200000D企业宣告分派股利时:借:应收股利6000贷:长期股权投资——D企业6000二、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在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增加,或其他原因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投资企业应在中止采用成本法,而改用权益法核算此项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应按追溯调整后确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上追加投资成本等作为初始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奥秘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奥秘](https://img.taocdn.com/s3/m/dac2d05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0.png)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奥秘一、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关键要点阐述长期股权投资从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时,需进行追溯调整,将剩余股权视同开始时按权益法核算。
(一)个别财务报表处理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处置部分需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 和“投资收益(差额)”。
对于剩余部分的追溯调整,首先是投资时点商誉的追溯。
若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属于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若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该份额,需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投资后的追溯调整,需根据被投资单位的不同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原投资时至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留存收益变动 ×剩余持股比例)、“投资收益”(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至处置日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变动 ×剩余持股比例)、“其他综合收益”(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 ×剩余持股比例)、“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 ×剩余持股比例)。
需注意调整留存收益和投资收益时,应自被投资方实现的净损益中扣除已发放或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二)合并财务报表处理当母公司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丧失对原有子公司控制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于剩余股权,应当按照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
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和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与商誉之和的差额,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
此外,与原有子公司的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应当在丧失控制权时一并转入当期损益,由于被投资方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变动而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除外。
二、权益法转成本法的会计处理(一)增资情况因追加投资原因导致原持有的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转变为对子公司投资时,要追溯调整,将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调整至最初取得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成本法与权益法之间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成本法与权益法之间的转换](https://img.taocdn.com/s3/m/58eeaea6bd64783e09122bde.png)
成本法—金融工具
(出售减资)
1出售股权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2剩余长投转金融工具
借:交易性金融工具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不需追溯成本法差额
思路:先卖再买
权益法—公允价值
(出售减资)
1出售股权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考试中为了避免出售比例的重复计算,最好是出售和结转两步合成分录,不易计算出错)
(四)
成本法—权益法
(其他方增资)
1、调整因持股比例变动影响的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当年)
盈余公积(以前)
利润分配(以前)
其他2、3、4同上
按照新的持股比例确认本投资方应享有的原子公司因增资扩股而增加净资产的份额,与应结转持股比例下降部分所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思路:先卖后买
1、对比新增被投资单位的帐面可辨认净资产份额,确定投资成本。
2、冲减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金融工具分两种: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形成的差额记入“投资收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形成的差额记入“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注意:一定要先确定投资成本,不能习惯性用分批处理方法,容易造成投资成本的错误计算。
(二)
非同控
公允计量—成本法
(增资)
1、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公允价值)
贷:交易性金融工具(帐面价值)
投资收益
或:其他权益投资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公允价值)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doc 46页)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doc 46页)](https://img.taocdn.com/s3/m/54ec6edca76e58fafab003d2.png)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doc 46页)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一)权益法转为成本法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下降,或其他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应终止采用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按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投资成本。
P88 例18(二)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增加,或其他原因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应终止采用成本法,改按权益法,按追溯调整后确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不含股权投资差额)加上追加投资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并以此为基础计算追加投资后的股权投资差额。
长期股权投资从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因追溯调整而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应在剩余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年限内摊销;因追加投资新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再按会计制度规定的年限摊销。
即,股权投资差额应按批分别计算,分别摊销。
但追加投资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金额不大,可以并入原来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按剩余年限一并摊销。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未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一并结转。
额按10年摊销,A企业对B公司无额外责任。
要求:编制A公司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1)2001年4月1日购入B公司股票100万股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400应收股利10贷:银行存款410(2)2001年5月1日收到现金股利借:银行存款10贷:应收股利10(3)2002年1月1日又购入B公司股票200万股①对原成本法核算的对B公司投资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原投资的账面价值2001年4月1日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400-(4000-10÷10%+200×3/12)×10%=5万元2001年4-12月应摊销股权投资差额=5÷10×9/12=0.375万元2001年4-12月应确认投资收益=200×9/12×10%=15万元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累积影响数=15-0.375=14.625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395――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4.625――B公司(损益调整)15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4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4.625②调整B公司2001年5月1日将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100万元转入资本公积。
金融资产权益法成本法8种转换的会计案例分析汇总
![金融资产权益法成本法8种转换的会计案例分析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4ea339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6.png)
金融资产权益法成本法8种转换的会计案例分析汇总1.金融资产的转换假设一家公司以成本法计量一笔金融资产,现决定将其转换为公允价值法计量。
该金融资产的初始成本为100,000美元,目前的账面价值为110,000美元。
根据转换规定,公司需要将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并将其价值变动计入损益表。
现在,假设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15,000美元。
根据转换规定,差异金额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因此,公司在此次转换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会计处理:1)第一步,将金融资产重新计量为公允价值金融资产公允价值=115,000美元2)第二步,计算差异金额(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差异金额=115,000美元-110,000美元=5,000美元3)第三步,将差异金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其他综合收益=5,000美元通过以上会计处理,公司成功将金融资产从成本法转换为公允价值法,并将相应的差异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2.权益法的转换假设一家公司拥有一家子公司,并按成本法计量其投资。
现在,公司决定将其投资按权益法计量,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公司投资子公司的成本为200,000美元,子公司实际净资产为150,000美元,其中包括了20,000美元的自筹股本。
根据权益法计量规定,公司需要将子公司的净资产按比例分摊,并将其视为投资的账面价值。
因此,公司在转换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会计处理:1)第一步,计算子公司的净资产(不包括自筹股本)子公司净资产=150,000美元-20,000美元=130,000美元2)第二步,将子公司净资产按比例分摊,并计入公司的投资账面价值公司投资账面价值=200,000美元*130,000美元/150,000美元=173,333.33美元通过以上会计处理,公司成功将投资按权益法计量,并将投资的账面价值调整为173,333.33美元。
3.成本法的转换假设公司按成本法计量一项资产,该资产的初始成本为50,000美元,目前的账面价值为40,000美元。
会计经验: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会计经验: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https://img.taocdn.com/s3/m/72a8060231126edb6f1a10d5.png)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1.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如下所示:
(1)计算商誉、留存收益和营业外收入
商誉、留存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的确定应与投资整体相关。
假定再次投资交易日和原投资交易日不属于一个会计年度,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①若综合结果为正商誉,则无需对其进行会计处理;
②若两次交易分别为正商誉和负商誉,但综合结果为负商誉
③若两次投资均为负商誉
(2)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
关键点:为使全部投资按再次投资交易日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持续计算,则应将原投资持股比例部分调整到再次投资交易日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调整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x原持股比例) 贷: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原取得投资时至新增投资当期期初被投。
成本法与权益法比较总结
![成本法与权益法比较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f375c1fa8114431b90dd844.png)
贷:长期应收款
借:投资收益
贷:预计负债
仍有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应在账外备查登记。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利润或现金股利
(1)如果是年中投资(非年初投资),投资当年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按以下公式计算:
★投资企业投资年度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当年投资持有月份÷全年月份)
贷:投资收益[被投资方实现的净利润-(资产售价-资产成本)]×持股比例
投资企业如需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该未实现内容交易损益应进行以下调整:
借:营业收入(售价×持股比例)
贷:营业成本(成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持股比例)
投资收益(差额)
(3)被投资单位发生超额亏损: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额×持股比例)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或相反分录。
被投资单位分派股票股利
不做处理
被投资单位分派的股票股利,投资企业不做账务处理,但应于除权日注明所增加的股数,以反映股份的变化情况。
成本法
权益法
初始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或追加投资时的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1)初始投资成本>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实际支付的价款)
应收股利(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等
(2)初始投资成本<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资产售价-资产成本)×持股比例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转换大总结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转换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596e6aa7cd184254a353520.png)
长期股权被投资之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的转换一、增资(一)成本法增资之后仍为成本法(10%→15%)(10%→50%)(成本法该怎么做怎么做)例:2012年A出资1500万购入B公司10%股权,取得时候B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20000万,年底B 分配现金股利50万。
借:长期股权投资1500贷:银行存款1500借:应收股利50贷:投资收益50假设2013年A公司又出资750万购入B5%的股权。
借:长期股权投资750贷:银行存款750(二)成本法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增资之后转为权益法(10%→30%)(1)成本法增资转权益法(调原来10%)例:2012年A出资1500万购入B公司10%股权,取得时候B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20000万,年底B 分配现金股利50万。
假设2013年A又出资3000万购入B公司20%的股权,出资当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23000万,2012年B实现净利润100万,2013年实现净利润100万,此时达到30%控制了。
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
借:长期股权投资3000贷:银行存款3000对于原来的10%部分,1500万小于2000万,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
(相当于调整原来的营业外收入)借:长期股权投资500贷:盈余公积5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50新取得的部分,3000万与23000*20%的差额1600万,调整营业外收入:借:长期股权投资16000000贷:营业外收入16000000对于两次投资之间公允价值的变动23000万-20000万=3000万,相对于原来10%部分,300万,属于利润部分2012年的5万(100万-50万分配股利)*10%,2013年的10万(100万*10%),调整留存收益和投资收益。
其他权益变动285万(300万-5万-10万)调整资本公积——其他权益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300贷:资本公积——其他权益变动285投资收益10盈余公积0.5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5此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500+3000+500+1600+300=6900万(即为原投资现公允+新投资公允),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23000*30%=6900,可见经过调整,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https://img.taocdn.com/s3/m/a86b99efe009581b6bd9eb37.png)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企业持有的对子公司投资以及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的成本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的份额。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投资企业享有的部分,应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投资企业在确认自被投资单位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后,应当考虑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发生减值。
在判断该类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时,应当关注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否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包括相关商誉)账面价值的份额等情况。
出现类似情况时,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对器厂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在确定能否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当考虑投资企业和其他方持有的被投资单位当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认股权证等潜在表决权因素的影响。
“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共有的控制。
其特点是,合营各方均受到合营合同的限制和约束,任何一个合营方均不能单独控制合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合营企业基本经营活动的决策需要各合营方一致同意。
投资企业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投资企业的合营企业。
“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
重大影响通常体现为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参与被投资单位的政策制定过程、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重要交易、向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或是向被投资单位提供关键技术资料等。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精心整编最新会计实务】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精心整编最新会计实务】](https://img.taocdn.com/s3/m/66c08a2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f.png)
借:盈余公积
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00
对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在原投资时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公允价值的
变动 (7500-6000)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 150万元,其中属于投资后被投资
单位实现净利润部分 100万元(1000×10%),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
余额,同时调整留存收益;除实现净损益外其他原因导致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
要求: (1)编制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会 计分录。 (2)编制 2009年 1 月 1 日 A 公司以 1450万元的价格取得 B 公司 20%的股 权的会计分录。 (3)若 2009年 1 月 1 日 A 公司支付 1650万元的价格取得 B 公司 20%的股 权,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4)若 2009年 1 月 1 日 A 公司支付 1520万元的价格取得 B 公司 20%的股 权,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答案】 (1)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
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针对该部分投资的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15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0
盈余公积
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0
(2)2009年 1 月 1 日,A 公司应确认对 B 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 1450
贷:银行存款
1450
对于新取得的股权,其成本为 1450万元,与取得该投资时按照持股比例计
对于新取得的股权,其成本为 1650万元,与取得该投资时按照持股比例计
算确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1500万元(7500×20
%)之间的差额 150万元属于包含在长期股权投资中的商誉,但原持股比例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详解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68e23d44693daef5ef73d49.png)
8月—9月200000*50%*80%=80000
10月—12月300000*70%*80%=168000
合计376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376000
贷:投资收益376000
(2) 净损益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处理
被投资单位净损益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主要包括接受捐赠、企业中途增资扩股引起的资本溢价、接受外币资本投资引起的外币资本折算差额、专项拨款转入和关联交易差价形成等,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应按享有的份额,确认计入资产和权益。
2001年4月1日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400-(4000-10÷10%+200×3/12)×10%=5万元
2001年4-12月应摊销股权投资差额=5÷10×9/12=0.375万元
2001年4-12月应确认投资收益=200×9/12×10%=15万元
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累积影响数=15-0.375=14.625
1.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和新的投资成本确定,主要是股权投资差额的计算、摊销和账务处理;今年要特别注意,当初始投资成本低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差额。
(注:制度规定,2003年之前,企业对外投资已按原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的(即计入股权投资差额的贷方),不再追溯调整,对其余额应继续采用原有的会计政策,直至摊销完毕为止;2003年,本规定发布之后,企业新发生的对外投资,按上述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③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时,应以取得被投资单位股权后发生的净损益为基础计算应享有的份额。
[例]2001年4月1日甲公司投资于乙公司,占乙公司40%的股份,采用权益法核算。2001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20万元,假设平均每月实现净利润10万元。在计算2001年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时,只能是被投资单位在4月至12月,即9个月所实现的利润,投资单位所拥有的份额,甲公司所作的账务处理是:
金融资产、权益法、成本法8种转换的会计案例分析汇总
![金融资产、权益法、成本法8种转换的会计案例分析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2aac1d1852458fb760b5618.png)
金融资产、权益法、成本法8种转换的会计案例分析汇总首先,要搞清楚这些概念,此处所说的金融资产特指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并不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此处所说的金融资产股权比例一般小于20%;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一般20%-50%,成本法一般50%以上其次,三类资产的转换分为如下8种情况:1、金融资产转权益法2、金融资产转成本法(同一)3、金融资产转成本法(非同一)4、权益法转成本法(同一)5、权益法转成本法(非同一)6、权益法转金融资产7、成本法转权益法8、成本法转金融资产接下来,一个一个详解准则规定和案例分析。
1、金融资产转权益法《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第十四条:投资方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但不构成控制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确定的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转入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当期损益。
例题:2015年1月1日,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1000万股,每股1元,占股10%;2015年1月31日,公允价值变为元/股;2015年2月5日,公允价值元/股,再次购入2000万股,耗资3000万元,此后共占股30%,构成重大影响,此时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16000万元。
2015年1月1日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000 000贷:银行存款 10 000000川哥点评:如果有交易费用,要记入借方投资收益。
2015年1月31日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 000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 000 000川哥点评:每月末确认公允价值变动。
2015年2月5日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5 000 000(*100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 000000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 000 000投资收益 3 000000川哥点评:根据准则,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为元/股*1000万股=1500万,但是账面只记载了1200万,另外300万还没到月底没来得及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因此直接记入投资收益。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https://img.taocdn.com/s3/m/cf44b106e87101f69e319507.png)
对于第一、第四类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核算,对于第二、第三类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后续计量采用权益法核算。
由于成本法与权益法在初始成本的确认、投资收益的确定等方面有着完全不同的核算原则,因此,当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关系发生实质性变化导致核算方法的改变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及其他相关账户的价值要随之调整。
本文主要从上述两个方面来分析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过程中相关的账务处理。
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持股比例减少过程中,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关系从第一类转到第二、第三类;二是持股比例增加过程中,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关系由第四类转为第二、第三类。
1. 持股比例减少过程中,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关系从第四类转到第二、第三类。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核算方法的改变,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账务处理:减持股权的处理;剩余股权账面价值的调整;因被投资方在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而导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的处理。
例1:甲公司持有乙公司60%的股权,其账面余额为84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
2007年1月6日,甲公司将其持有的对乙公司20%的股份出售给丙企业,取得价款4500万元,当日,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2500万元。
甲公司在取得对乙公司60%股权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4500万元(假设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 。
自取得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后至处臵投资前,乙公司实现净利润8000万元。
假定乙公司一直未进行利润分配,除所实现净利润外,乙公司未发生其他影响资本公积变动的交易或事项。
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1) 确认减持股权的处臵损益借:银行存4500贷:长期股权投资 2800投资收益 1700(2) 剩余长期股权账面价值的调整剩余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5600万元,小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5800 (14500 ×40% )万元,按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原则,应将两者之间的差额200万元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同时追溯调整甲公司的留存收益。
2019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及案例分析.doc
![2019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及案例分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5d8a11c9700abb68a982fbb8.png)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可能因持股比例下降或上升而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或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1.增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是实施共同控制的,在自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应区分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新增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1)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①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部分(即原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②属于原取得投资时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小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另一方面应同时调整留存收益(追溯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下图所示:(2)新增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对于新取得的股权部分,应比较新增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其中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对于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计入取得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注意:两次投资形成的商誉或计入留存收益(或当期损益)的金额应综合考虑,以确定与整体投资相关的商誉或应计入留存收益(或当期损益)的金额。
(3)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①属于在此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新增投资当期期初按照原持股比例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应调整留存收益;②对于新增投资当期期初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应计入当期损益;③属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成本法权益法转换大总结
![成本法权益法转换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0d6f9037cd184254b3535cb.png)
长期股权被投资之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的转换A为沈阳煤业(集团)国源物流有限责任公司B为天津龙津国源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第一种情况,成本法增资之后仍为成本法2012年A出资1500万购入B10%股权,取得时候B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20000万,年底B 分配现金股利50万。
借:长期股权投资15000000贷:银行存款15000000借:应收股利50000贷:投资收益50000假设2013年A公司又出资750万购入B5%的股权。
借:长期股权投资750贷:银行存款750第二种情况,成本法增资之后转为权益法假设2013年A又出资3000万购入B20%的股权,出资当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23000万,2012年B实现净利润100万,2013年实现净利润100万,此时达到30%控制了。
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
借:长期股权投资30000000贷:银行存款30000000对于原来的10%部分,1500万小于2000万,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5000000贷:盈余公积5000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500000新取得的部分,3000万与23000*20%的差额1600万,调整营业外收入:借:长期股权投资16000000贷:营业外收入16000000对于两次投资之间公允价值的变动23000万-20000万=3000万,相对于原来10%部分,300万,属于利润部分2012年的(100万-50万)*10%,2013年的100万*10%,调整投资收益和留存收益。
其他权益变动(300万-5万-10万)调整资本公积借:长期股权投资3000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850000投资收益100000盈余公积50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5000此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30000000+15000000+5000000+16000000+3000000=69000000,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23000*30%=6900,可见经过调整,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股权被投资
之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的转换A为沈阳煤业(集团)国源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B为天津龙津国源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种情况,成本法增资之后仍为成本法
2012年A出资1500万购入B10%股权,取得时候B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20000万,年底B 分配现金股利50万。
借:长期股权投资15000000
贷:银行存款15000000
借:应收股利50000
贷:投资收益50000
假设2013年A公司又出资750万购入B5%的股权。
借:长期股权投资750
贷:银行存款750
第二种情况,成本法增资之后转为权益法
假设2013年A又出资3000万购入B20%的股权,出资当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23000万,2012年B实现净利润100万,2013年实现净利润100万,此时达到30%控制了。
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
借:长期股权投资30000000
贷:银行存款30000000
对于原来的10%部分,1500万小于2000万,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5000000
贷:盈余公积500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500000
新取得的部分,3000万与23000*20%的差额1600万,调整营业外收入:
借:长期股权投资16000000
贷:营业外收入16000000
对于两次投资之间公允价值的变动
23000万-20000万=3000万,相对于原来10%部分,300万,属于利润部分2012年的(100万-50万)*10%,2013年的100万*10%,调整投资收益和留存收益。
其他权益变动(300万-5万-10万)调整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300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850000
投资收益100000
盈余公积5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5000
此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30000000+15000000+5000000+16000000+3000000=69000000,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23000*30%=6900,可见经过调整,公允价值与
账面价值相等。
第三种情况,权益法增资之后转为权益法
2014年,A又出资啦,投入2500万,购入B的10%股权,此时B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24000万。
当年实现净利润600万2500大于24000的10%,不作调整,体现为商誉
借:长期股权投资25000000
贷:银行存款25000000
24000*30%-6900=300万,净利润600*30%=180万
借:长期股权投资300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200000
投资收益1800000
此时长投账面价值69000000+25000000+3000000=97000000
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24000万*40%=96000000,差额1000000体现为商誉
第四种情况,权益法增资之后转为成本法
2015年A又投资5000万取得B公司20%的股份,B净利润1000万,净资产公允价值25000万,此时占股B公司60%,形成A的子公司。
借:长期股权投资5000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970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69000000
长期股权投资25000000
长期股权投资3000000
此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147000000,(A、B非同一控制的情况下)
25000万*60%=15000万
借:长期股权投资300000
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300000
A、B同一控制的情况下,150000000
第五种情况,子公司成本法增资之后转为成本法
与第一种情况相同
第六种情况,子公司成本法减资转为成本法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取得价款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第七种情况,成本法减资之后转为权益法
2015年A以6300万取得B的60%股份,B的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9800万,公允价值10000万,2016年A以2300万出售B的20%股权,剩余40%的公允价值为4700万,2016年B实现净利润1000万。
借:银行存款230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21000000
投资收益2000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4000000
贷:盈余公积400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600000
剩余40%个别报表的价值=6300-2100+400=4600万
第八种情况,权益法减资之后转为权益法
与第六种情况相同,增加了权益法期间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
第九种情况,权益法减资之后转为成本法
由于权益法因持股比例下降而形成成本法后,投资方所持有的份额就会很小了,那么这样其实质上于假定进行调整后的差额并不会很大,就不具有重要性原则了,而且调整工作的成本是很大的,并且有些以前年度的数据是不好找的,最终也可能调整出来的数据也不一定完全正确,也就是说,经过了很大的调整成本,最后调整出来一个数据还是错误的或是不准确的,并且具有不重大的数据,那就失去了调整的意义了。
所以无需追溯调整,直接按照账面成本转到成本法核算就可以了。
第十种情况,成本法减资之后转为成本法
与第六种情况处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