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4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4章)一、名词解释生产集中垄断金融资本金融寡头跨国公司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是(C )A.生产资料私有...........B.资本对其他生产要素的支配C.资本对劳动的雇佣和剥.......D.货币转化为资本2.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B )A.商品经..............B.资本主义所有制C.社会分..............D.机器大工业3. 资本主义所有制最初的形式是( A )A.独资经营的业主制企........B.私人股份所有制C.法人股份所有...........D.国家资本4.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 就会引起(D)A. 交换B. 联合C. 分化D. 垄断5.垄断统治形成后, 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A )A. 垄断与竞争并存并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B. 垄断消除了竞争C. 垄断虽然没有消除竞争但大大削弱了竞争D. 垄断使竞争消除了资本主义的性质6. 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结合形成(C)A.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B.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 国家所有的垄断资本7.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融为一体, 即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是(B)A. 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资本主义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C.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社会主义D.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趋同表现8. 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垄断资本的关系是(A)A. 私人垄断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的深厚基础B. 国家垄断资本是私人垄断资本的深厚基础C. 私人垄断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的必然趋势D. 国家垄断资本是私人垄断资本的前提条件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宗旨是(B)A. 为满足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服务B. 为促进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创造条件C. 为了追求日益增多的高级生产技术D. 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物质条件10.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客观上要求( D )A. 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B. 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C. 削弱国家对经济的调控D. 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竞争阶段走向垄断阶段11.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基础仍然是( D )A. 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B. 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C. 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D. 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错选, 多或少选均不得分。
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3版)课件(大纲版)第四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
12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生产过程当作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是 商品的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当作劳动过程和价值增 殖过程的统一,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了。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并 没有违背价值规律,而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扩大到劳 动力商品上的结果。有决定意义的是劳动力具有独 特的使用价值,即劳动力的使用所创造的价值大于 劳动力本身的价值。
资本流通公式G—W—G′,概括了产业资本、商 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所以是资本的总公式。
政治经济学
6
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 在流通过程中所出现的这种商品等价交换与价值发 生增殖之间的矛盾,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阐明价值增殖。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这是因为,在商品流 通中,如果是等价交换,则商品按价值进行交换, 交换双方都不能得到更多的价值,不能产生出剩余 价值。如果是不等价交换,贱买贵卖没有增加价值 总量,只是改变了价值在不同人之间的分配。
政治经济学
1
第四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本章重点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 资本的本质和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及意义 ➢ 剩余价值率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 ➢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 当代资本主义剥削形式和劳资关系的变化
剩余价值规律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资本家 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 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 主义生产总过程的生产、 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决定着资本主义生 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决定着资本主义矛 盾的全部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资本的积累过程
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是:
1.了解资本主义再生产, 2.认识资本积累的实质 3.掌握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和趋势;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一 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再生产 把生产看作不断重复、不断更 新的过程。那么生产过程,也就是再生 产过程。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在资本主义的生 产关系下,生产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不 断重复。
将获得的1000m,分成两部分 500用于消费,500用做追加资本, 假如C V例不变,按4:1 m’=100% 则第二年投入生产的是
4400C +1100V 到年末 4400C +1100V +1100m=6600
结论
(1)追加资本从一开始就是工 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既 是生产规模的扩大,又是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扩大。
积累规模越大; 其次,在积累率既定,一切决定剩余价 值总量的因素,都影响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
劳动生产率水平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所用资本,生产中全部投入使用并发挥作用的资本;
所费资本,实际消耗的资本)
预付资本总量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 相对人口过剩
仍然是4000C 1000V ...... 到第六年初的时候 仍然是4000C 1000V 此5000非彼5000
从简单再生产中可以看到:
第一 V和m都是工人创造的 第二 C也是工人创造的 第三 工人的个人消费从属于资本生产 剩余价值的需要
二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 生产的源泉
主义再生产周期运转的需要 (2)形成对在业工人的强大压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在商品货币关系有了较大发展,封建制度逐步解体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资本雇佣劳动力为核心的一种经济制度。
2、前资本主义制度的更迭(1)原始社会特征a.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从事简单的集体劳动•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产品进行平均分配•通过采集和狩猎获取产品,仅能维持基本生存,没有多少剩余•第一次社会大分工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交换产生•分裂了两大阶级:奴隶主(剥削者)和奴隶(被剥削者),出现了零散现象的奴隶制•第二次社会大分工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氏族成员之间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出现•(2)奴隶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产生条件——私有制的发展a.私有制产生后,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一则,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剩余产品,从而具备了剥削他人劳动的物质条件二则,因为生产的发展需要增加劳动力,于是战俘成了最早的奴隶,用来减轻生产者本身的劳动量制度——奴隶制b.奴隶制是社会制度的一个根本的组成部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制的双重性c.尽管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剥削制度,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奴隶制度逐渐丧失了合理性。
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又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在奴隶制下,出现了城市和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d.(3)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土地私有制a.封建领主将私有土地的部分作为自营地,另一部分领地以分地形式分给农奴耕种,农奴要为封建领•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2022年4月25日18:30主无偿提供各种劳役地主通过地租形式对农民进行剥削: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封建制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b.c.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封建地主阶级私有和封建行会组织的排他性、保守性,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二、资本原始积累1、实质资本原始积累是指通过暴力手段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一方面,资本原始积累使大量社会财富迅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并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大批直接生产者被剥夺了生产资料而变成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沦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2、方式圈地运动:封建贵族圈占农民土地,将耕地变为牧场,使农民不得不到资本家开设的手工工场去出•卖劳动力以暴力为基础,如通过殖民地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等行径实现财富在宗主国的积累,进而转化成•资本利用国家机器,如通过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等进行收入再分配,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集中起来,转化为资本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从封建社会经济结构中产生,即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部分小生产者破产,成为雇佣工人;另一部分发财成为了资本家。
政治经济学第四章
第二篇社会生产总过程第四章资本积累及其影响第一节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一、生产和再生产1、再生产: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按规模分:①简单再生产: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没有资本积累。
生产出的产品价值只够补偿生产中的耗费,或生产出的产品多余价值部分全部用于资本所有者个人消费,不再投入生产。
②扩大再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再生产。
要么用其他资本对企业进行追加投资,要么用企业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追加投资。
又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
外延扩大再生产: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或扩大工厂场地,使再生产在规模扩大的基础上进行,它需要资本积累,但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不变,可增加工人的就业。
内涵扩大再生产: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效率来扩大生产规模,它是以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基础(前提的)。
2、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质通过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揭示生产过程的特点:简单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分析扩大再生产,可以看出生产过程的新特点:①厂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直接来源于工人的剩余价值,厂商是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购买劳动资料的。
②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还为厂商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二、资本积累及其实质资本积累:将剩余价值(利润)部分或全部留在企业内,购买追加的生产要素,使生产在扩大规模上重复进行。
实质: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即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其实质是厂商不断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积累,扩大生产规模,继续占有工人创造的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必然性:①内在动力: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冲动,促使厂商不断进行积累,追求剩余价值是厂商唯一目的和动机。
②外在压力:由于价值规律作用,厂商之间必然进行竞争,竞争失败,就会被淘汰,竞争的外在压力,可使厂商不断进行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以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市场经济与价值规律
第一节 市场经济
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部分人成为市场的掌控者,另一部分则成为 市场的附庸)
企业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它是一个创新者,是生产要素的一种契约, 节约交易成本。
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最大限度地节约生产要素,实现效率最大化。
分散走向集中 不正当竞争
第二节 价值规律
三、时间节约规律 “一切节约归根结底都是时间的节约”,因为商品的价值表现为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时间节约的内涵
合理地分配生产各种产品的劳动时间(生产的比例与结构) 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一定的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 通过价值规律实现劳动时间的节约(资源配置方向)
商品经济
定义: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态,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统称。 基础:社会分工——生产力的发展
第一次社会分工: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第二次社会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第三次社会分工:商业从工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社会部门
商品经济的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传统农村与现在农村的差别) 商品经济的优势:(使人们懂得如何才能获取财富)
第二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微观激励:创新提高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社会必
要劳动),从而获取更高的剩余价值。(充分激励)
宏观作用:调节社会资源配置,节约资源,创造更大社会财富。促进私 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
二、作用的局限性
信息不完善(信息披露,信号显示) 市场信息不完全(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自由竞争导致垄断?
(
资源配置方式的跃升,生产率的巨
大改进)
法律与信用成为交换的基础——契约经济。
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四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3、部门内部的竞争和超额利润的形成。
(1)超额利润是超过平均利润的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 的转化形式,由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 格的差额构成。 (2)超额利润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关 系。生产价格形成后,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并没有排除 各个部门投资者和同一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利润率的 差别,生产率较高的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成本低于社 会平均成本,仍然可以得到超额利润。
18
二、商业利润 (一)商业利润 1、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那里瓜分到的一部分剩余 价值,体现的是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和 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关系。 2、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1)单纯的商品买卖不会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利润的 真正来源是产业资本转让给商业资本的产业工人创造的一 部分剩余价值 。 (2)流通领域的贱买贵卖,是商业资本取得商业利润的途径。 由于商业资本投资于商业,帮助产业资本完成商品的销售 任务,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因此,产业资本不能 像自产自销那样独占产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必须 把其中一部分以商业利润的方式转让给商业资本。
14
(四)部门内部的竞争与超额利润
1、部门内部的竞争,是同一生产部门生产同类商品的不 同企业之间,为获得超额利润而展开的竞争。 2、部门内部的竞争“使商品的各种不同的个别价值形成 一个相同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 (1)市场价值是由部门内部竞争而形成的商品的社会价 值,是把价值同市场供求和竞争关系联系起来的范畴, 离开部门内部竞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社会 价值就是一句空话。 (2)市场价格是市场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在市场进 行交换的价格。市场价格由市场价值决定,并受市场供 求关系的影响。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市场价格就表现为 社会生产价格的货币表现。 15
政治经济学》第四章资本循环和周转(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帆)演示课件
09.10.2020
8
第一节 资本循环
(二)货币资本的循环
货币资本循环,就是以货币资本为出发点最后再回到货币资本的运 动。具体地说,就是以货币资本(G)为出发点,用货币购买生产要素— —劳动力(A)和生产资料(Pm),然后进入生产过程(P),生产出带有 剩余价值的商品(W’),最后出卖商品,取得比预付货币(G)更多的 货币(G’)。这个过程用公式展示就是:
生产资本:是以生产资料料和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本的职 能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资本家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起来,生产出 带有剩余价值的商品。
商品资本:是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销售把 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转化为货币,最终实现剩余价值。
09.10.2020
5
第一节 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产业资本依次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形式,最后回复
到其出发点形式的全过程。在这个循环中包括资本的形态变化、资本循 环所花的时间以及资本循环所花的费用。
注意这里对资本循环研究的两个假定: ——研究的资本是产业资本的循环,也就是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 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研究的资本是单个资本的循环,也就是单个资本家经营企业所 投入的资本的循环,不包括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及其形态变化: 购买阶段: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生产阶段: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售卖阶段: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显然: 资本运动涉及三个阶段和三种形式: 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 三种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09.10.2020
政治经济学课程第四章 资本积累(新)
一资本,第一年投资100,m’=100%, m全部用于个人消费:
一 100 80C+20V+20m=120 二 100 80C+20V+20m=120 三 100 80C+20V+20m=120
2、资本积累的削实外质,还必须有扩的大工剥人削阶规级模创,造进的行剩扩余大价再值生,产进来行进
3、资本
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 第二,资本主步义无竞偿争地是占资有本更积多累的的剩外余在价压值力。,资本
积累
家要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增强竞争实力,不得
的
不增加资本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因为只有不断地进
物质形态
资本构成
技术构成
基础决定 反映
决定 反映
密切联系 有机结合
资本有机构成
价值形态 价值构成 表现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 势
•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资本有机构成 是不相同的;
•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生产以手工技术为基础, 扩大再生产一般是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进行的, 因而有机构成的变化很缓慢。
• 差额越大就个别资本家讲,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就整个资产阶级来讲,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这样, 也会增加积累的数量。
预付资本的大小
• 如果剥削程度不变,剩余价值量取决于被剥削劳动者 人数;
• 如果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不变,随着预付资本 的增大,可变资本就相应增加,被剥削工人数增加, 创造的剩余价值也就会增加,从而增大积累的数量;
第四章 剩余价值的实现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精神磨损又叫无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价值上受到的损 失。造成精神磨损的原因也有两个:
一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同样的机器设备所需要 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使原有的机器设备价值降低;
②资本集聚的规模受限 于个别资本的规模,资本集 中是社会总资本的重新组合 不受规模等限制;
③资本集聚比资本集中 的速度慢。
21
(三)相对过剩人口
(1)相对过剩人口——就是超过资本对其需要的劳动人口。 这种人口过剩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资本的需要来说 的,有一部分劳动人口成为剩余的或多余的人。
(2)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存在形态: 一是流动的过剩人口 二是潜在的过剩人口 三是停滞的过剩人口
第四章 剩余价值的实现
第一节 资本的流通过程
一、资本的循环 (一)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增值,资本的运动表现为从生 产到流通,从流通到生产的不断转换过程,在这个不 断的转换过程中,它具有了循环的形式。 资本的循环过程是资本在运动中实现其价值增值—— 剩余价值的过程。
(一)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二)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是:第一部类可变资本与 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用公式表示为:
Ⅰ(v + m)=Ⅱc 由Ⅰ(v + m)=Ⅱc这个基本实现条件引申出另两个实现条件: Ⅰ(c+v+m)=Ⅰc+Ⅱc,即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
二、社会总资本及其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一)社会总资本 社会总资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社会总产品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出 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两个方面:
徐禾那本政治经济学概论中第四章第三节、第四节的内容
徐禾那本政治经济学概论中第四章第三节、第四节的内容政治经济学概论是一门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对于理解社会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徐禾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中,第四章第三节和第四节的内容尤为精彩,深度和广度兼具,下面就会针对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第四章第三节主要讨论了“市场的竞争与垄断”,徐禾指出,市场竞争是激发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
在竞争中,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从而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垄断现象也开始显现出来。
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导致市场失去竞争性,消费者的利益受损。
这一节的内容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市场竞争和垄断所带来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行业存在着明显的垄断现象,导致消费者的选择权受到限制,甚至价格被操纵。
对此,政府需要加强市场监管,保护竞争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
接下来,第四章第四节引起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它讨论了“国家与市场的关系”。
徐禾指出,国家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引导和监管的角色。
在一些重要领域,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市场机制往往无法完全发挥作用,需要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国家也应该促进经济的公平竞争,保障市场的有序运行。
这一节的内容让我意识到,国家和市场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在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公平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将更加复杂和敏感,需要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
徐禾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第四章的这两节内容,深刻剖析了市场竞争与垄断、国家与市场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深度和广度兼具的理论启示。
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理论对我们理解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坚定地支持和积极参与经济改革和发展。
对于我个人而言,这些内容也启发了我对经济学、社会学的进一步思考。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为推动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资本积累
客观必然性: 剩余价值规律与竞争规律的双重作用 (追求财富的内在冲动与激烈竞争的外在压力)
影响因素: 剩余价值率 社会劳动率 预付资本量 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
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变化 表现: 资本物质形态:PM / A
资本价值形态:C
/ V
—— 资本的技术构成 —— 资本的价值构成
人口增长给各种能源业带来极大压力。本来我国的煤、电、原 油、天然气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按人均产量计算均退居世 界排行榜的120位以后,现在人均能源产量(按标准煤计算) 只有0.77吨,只及世界人均产量的35%,只及加拿大的6.49% 。 人口增长迫使经济活动不合理性加剧。三废日增,污染严重, 生态退化,环境严峻。 专家测算:从淡水供应来看,我国人口不宜超过4.5亿;从能 源来看,理想的负荷能力是11.5亿;从粮食产量来看,不应超 过11.6以;从土地资源来看,不宜超过10亿。总之,我国生态 理想的负荷能力应为7-10亿人口。
社会生产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任何社会再生产过程都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 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在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资料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 生产的手段。因为物质生产的劳动过程仅仅表现 为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其目的是把预付价值作 为资本而生产和再生产出来。
不断更新、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就是再生产过程。 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 简单再生产是指再生产按原有规模简单重复,即新生产出来的产品 仅够补偿生产中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从而再生产只能 在原有规模进行。 扩大再生产是指新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补偿生产中已经消耗的生产 资料和消费资料以外还有剩余,从而再生产按扩大的规模持续进行。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简单再生产就不可能 有扩大再生产。
政治经济学-第四章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A 、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B、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资本又离不开流通”:货币不进入流通进行买卖活动不会增殖
。矛盾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2.03.2022
11
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要分析价值增殖 究竟发生在哪里?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G-W阶 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 殊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 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更大的 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而劳动 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值
(27元) 劳动力 价值
(3元)
具 创造使用价值
体
劳 动
转移生产资料旧价值 (24元)
抽 象
创造新价值
劳动力价值 (3元)
劳 动
(6元)
剩余价值 (3元)
资本 主义 生产 过程
(30元)
22.03.2022
28
我们可以将生产过程产出的商品价值表示为: W=C+V+M
C—不变资本,用于购置生产资料的资本; V—可变资本,用于购置劳动力的资本;
= 预付资本价值 + 剩余价值
22.03.2022
25
假定:纺纱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纺10公斤纱。棉花价格:2元/公 斤;消耗棉花10公斤,总价值为20元;机器消耗价值4元。
———————————————————
棉纱中的生产资料总价值 = 20 + 4 = 24 元
假定:12小时新创造价值
= 6元
预 生产资料 付 价值
资 (24元)
本
劳动
现代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生产的一般理论
4.4.2社会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是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总的再生产, 与之相对的是个别企业的再生产。在社会化大生产 中,各个企业的再生产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 这种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的个别再生产的有机总和 就是社会再生产。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就是相互联系、相互交错和 互为条件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有机总和。研究社会总 资本再生产的实现问题,就是要揭示社会总资本内 部不同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关系和条件。
❖ 4.1.2生产要素
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 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劳 动工具,它相当于人类器官的延长,表明人类对自然的控制 能力,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测量器。
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人们通过劳动进行加工,改变其 形态的对象,如通常所说的劳动加工物。
4.1 生产过程与生产要素
❖ 4.1.1生产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其 适合人类需要的过程,也就是人们的劳动过程。马克思指出: “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 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劳动过程具备三个简单要素: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 象,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人的劳动借助劳 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出生活资料以满足的人类 需要。
第四章 生产的一般理论
❖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有衣、食、住、行、用等生活资料。 这些生活资料只能通过人类的生产活动才能获得,而且只 有在这些生活资料得到满足了以后,人类才能够开展科学、 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其他社会活动。可见,物质资 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基本的经济活 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本章主要研究生产要素、 生产组织和再生产等一般的生产理论问题。
政治经济学第四版第四章课后答案
第四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1. 解释下列概念:(1)资本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
从物质形态看,资本可以表现为生产经营过程的一切要素,如生产资料、劳动力、专利和品牌等;从本质上看,资本的运动是价值运动。
(2)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就是为生产商品和实现资本价值增殖而发生的资本耗费。
生产成本构成了企业产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也是衡量企业盈亏的界限,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影响着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其回收状况也关系到企业对原有正常生产规模的维持能力。
(3)利润利润是与全部预付资本比较大于预付资本的增值额,是商品价值扣除生产成本后的余额。
(4)利润率利润率是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又称为资本利润率。
利润率的高低受劳动因素、资本因素、市场因素的影响。
剩余劳动占全部活劳动的比例越大,利润率越高;资本的节省可以提高利润率,资本运动的快慢影响一定时期的利润率;市场形势、资本经营着自身的市场经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均会影响利润率。
(5)资本积聚(6)资本集中资本集中是指把若干个规模相对较小的资本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资本。
主要途径有:一是并购(包括兼并、收购),即在竞争中居优势地位的资本并购居劣势地位的资本,包括部分并购或整体并购;二是联合,即原有的分散的单个资本联合成新的更大的资本;三是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等方式,把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使之转化为资本。
(7)资本经营资本经营就是资本产权的主体以价值形态的资本为经营对象,通过调整、交易、优化重组等方式,以实现资本价值量的保值增殖的一系列市场行为。
(8)风险投资风险资本的运营即风险投资,是资本经营的一种特殊类型,就是将资本投向蕴涵高风险、高收益和高成长可能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或项目,并以一定方式介入该企业或项目的管理、运行,在取得成功后既获得资本的高额增殖又实现资本回收的投资行为。
(9)资本循环产业资本从其最初的形态即货币资本的职能形态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售卖等阶段,资本的职能形态相应地变换为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然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一过程就是产业资本的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商品流通形式与资本流通形式的区别:
W — G — W’;G — W — G’
形式不同:
顺序 — 先卖后买与先买后卖;
起点和终点 — 商品到商品与货币到货币;
媒介不同 — 货币与商品;
运动的界限 —前者经一次交换后就退出流通,进入消费; 后者则不断地在流通中运动,只有不断地运动,才能不
断地实现价值的增殖。 G — W — G’ — W —
商品流通形式是为了使用价值,目的是为了获得特定商 品满足消费的需要,是为买而卖;
资本流通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比预付资本价值更多的价值。 形式是为了得到更多的价值G’=G+△G
11.06.2020
7
W — G — W’;G — W — G’
作用不同:
作为货币的货币只是一般等价物,是价值尺度与流通手 段的统一。
可见,货币处在运动中并可以增殖,从而带来剩余 价值,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1.06.2020
10
资本总公式及矛盾
资本总公式:G —W—G` 适用于产业、商业、借贷资本
矛盾: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A 、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B、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11.06.2020
12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资本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
资本离不开流通领域
等价交换 不会发生 价值增殖
不等价交换 也不会发生
价值增殖
货币不进入流通领域 进行买卖活动不会增 殖
11.06.2020
13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
劳动力成为商品
11.06.2020
14
劳动力
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是 存在于健康的活的人体中的。 现实的劳动力还包括着在现有社会生产力条件下 从事劳动所需要的必要技能。 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 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永恒条件。
G’’ — W — G’’’ ……
11.06.2020
5
W — G — W’;G — W — G’
内容不同:
商品流通是价值量相等的两种不同商品相交换,流通的 主体是不同的使用价值;
资本流通是用货币换回更多的货币,流通的主体是价值。
11.06.2020
6
W — G — W’;G — W — G’
目的不同: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维持劳动者家属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劳动者学习和训练的费用。
11.06.2020
17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有一重要特点,就是它包含 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劳动者必要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受一定历 史条件下的经济、文化及各国道德风俗习惯的 影响。它不仅是指人的生理限度的最低需要, 而且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维持劳动者正 常生活的需要。这一需要的种类和数量是随社 会经济的发展而扩大的。
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而一般商品 的使用价值经过使用消费后就消失了,且价值也 会消失或转移,绝不会创造新的价值,即不会发 生价值的增殖。
11.06.2020
20
劳动力为什么能创造出高于自身价值的价值呢?
是因为劳动者除为了自己生存,支付了在必要劳动时间内 的必要劳动外,还支付了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劳动。
必要劳动时间—是指花费在生产劳动力价值上(生活资料+ 抚养子女+教育)所用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的劳动叫做必 要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是指超出必要劳动时间那一部分时间。在 此时支出的劳动就叫做剩余劳动。
11.06.2020
21
资本家所购买的,就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正是对这种特殊商 品的购买和使用,才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实现了价值增值。资 本总公式的矛盾才得以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 本的条件。
11.06.2020
15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商品同其它商品一样,具有价值与使 用价值。但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的 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殊 性。
11.06.2020
16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耗费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 资料的价值。
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
11.06.2020殖 资本经营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11.06.2020
3
第一节 资本及其价值增殖
一、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商品流通公式:
W—G—W
运动目的是实现不同商品的交换
资本流通公式:
G — W — G`
运动目的是更多的货币
11.06.2020
11.06.2020
18
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提 高,使劳动力价值趋于下降;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 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也在日益提高,使劳动力价 值趋于提高。而且这是主要因素。
11.06.2020
19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力的支出——劳动。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
“资本又离不开流通”:货币不进入流通进行买卖活动不会增殖
。矛盾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1.06.2020
11
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要分析价值增殖 究竟发生在哪里?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G-W阶 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 殊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 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更大的 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而劳动 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资本家购买一般商品用了100元,购买劳动力这个特殊商品用了 100元,他的成本是200元,但他将生产的新商品以220元卖出, 这20元就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变为资本的前提,也是资本运 行的关键。
11.06.2020
作为资本的货币是能够带来价值增殖的价值。
11.06.2020
8
资本的特点
增殖性 运动性 返还性 风险性
资本的形态
货币资本形态
实物资本形态: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无形资产形态:以知识形态存在
虚拟资本形态: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
11.06.2020
9
二、资本价值增殖和利润
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 是资本家在扣除预付价值以后剩余的那部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