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模板(精选)
结果。
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 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出卖劳动力成为雇佣劳动者,资本家通过榨取工人的剩余 劳动获取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关系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注重绿色发展和 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05 不同国家类型经 济发展比较分析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及特点
01
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科技创新,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创新人才、优化
创新环境等措施,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02 政治经济学基本 原理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01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基
本属性。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02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通过市场供求、价格机
制和竞争机制等调节资源配置。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03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
传统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采取优先发展 重工业的战略,以加速工业化进程和 增强国防实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与实践
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
市场化改革与宏观调控
中国政府在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保持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确保 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
06 政治经济学前沿 问题探讨
政治经济学本科教案
政治经济学本科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3. 了解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介绍;2. 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3. 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分析;4. 政治经济学的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法探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提问和引用相关案例,引起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讲解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通过幻灯片或板书的方式,系统性地讲解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目标等。
3. 介绍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介绍和讲解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如供需理论、边际效用理论等,并说明其应用范围和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理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4. 分析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选择一些具体的案例,如经济改革、国际贸易、产业发展等,分析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师可提问学生案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加深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解。
5. 探讨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法通过分组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案例或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6. 梳理和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政治经济学对于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提出相关问题,拓展知识面。
四、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2.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互动,观察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2. 完成小组或个人作业,包括解答问题和案例分析等;3. 考试或测验,检验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经济学期刊、报告和研究论文,深入了解政治经济学的最新发展;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和讲座,增加实践经验和学术交流。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第一章:政治经济学概述1.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2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1.3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商品与货币2.1 商品的基本属性2.2 商品的价值与交换2.3 货币的产生与职能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3.1 资本与剩余价值3.2 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3.3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阶级斗争第四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1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4.2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4.3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矛盾与危机第五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5.1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5.2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所有制形式5.3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与定位6.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6.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家调控第七章:国家宏观调控7.1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与目标7.2 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与方法7.3 我国宏观调控的实践与成效第八章: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8.1 经济发展战略的含义与重要性8.2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8.3 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第九章:全球化与政治经济学9.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特点9.2 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经济学挑战9.3 我国应对全球化的战略选择第十章: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10.1 当代政治经济学的新问题与新挑战10.2 当代政治经济学的新理论与新观点10.3 政治经济学未来的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政治经济学概述难点解析: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包括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历史分析等,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
二、商品与货币难点解析:商品的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学生需要理解价值的概念、价值形成过程以及价值规律。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难点解析: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剩余价值的产生、实现和分配过程。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word版教案章节:一、导论教学目标:1.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原理;3.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学派。
教学内容: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4.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5. 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学派。
教学活动:1. 引入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和重要性;2. 讲解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通过实例进行分析;3. 介绍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如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历史比较等;4. 阐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价值规律、剩余价值、阶级斗争等;5. 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包括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政治经济学等;6. 介绍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激进主义等;7. 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交流。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定义和研究对象的掌握程度;2. 评估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理解;3. 检查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4. 评估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历史发展和主要学派的了解。
教案章节: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教学目标:1. 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和基本结构;2. 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3. 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教学内容:1.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结构;3.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原理;4.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行机制;5.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发展;6.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现状。
教学活动:1. 引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2. 讲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通过实例进行分析;3. 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结构,如私人所有制、市场经济、竞争等;4. 讲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原理,如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等;5. 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行机制,如市场调节、价格机制、供求关系等;6. 介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发展,包括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7.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现状,如全球化、危机、改革等;8. 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交流。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word版一、引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对政治经济学产生初步的认识和兴趣。
2. 教学内容:介绍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历史发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2. 教学内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特征和运行机制。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分析法。
三、剩余价值理论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剩余价值的概念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2. 教学内容:剩余价值的定义、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和剩余价值分配。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四、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的发展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资本积累的过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
2. 教学内容:资本积累的过程、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和趋势。
3.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分析法。
五、国家与经济政策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和经济政策的内容与目标。
2. 教学内容:国家在经济中的角色、经济政策的类型和作用。
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六、市场机制与竞争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市场机制的运作原理和竞争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2. 教学内容:市场机制的组成、市场供需关系、竞争的形式与效应。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模拟市场交易游戏。
七、经济周期与危机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经济周期的波动及其背后的原因,以及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影响。
2. 教学内容:经济周期的类型、成因、经济危机的诱因和后果。
3.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分析法、小组讨论。
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2.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特征、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
九、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机制,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和现状。
《政 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X学分总学时:X学时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本质,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经济学课程和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一)导言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2、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任务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科学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二)商品与货币1、商品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2、货币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形式和货币流通规律(三)资本与剩余价值1、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2、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率3、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超额剩余价值(四)资本积累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2、资本积累的本质和影响因素资本积累的本质资本积累的影响因素3、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五)资本的循环和周转1、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2、资本的周转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六)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1、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2、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基本实现条件派生实现条件3、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前提条件实现条件(七)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成本价格利润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的形成平均利润率的形成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形成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八)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商业资本的形成和职能商业资本的形成商业资本的职能2、商业利润商业利润的来源商业利润率(九)借贷资本和利息1、借贷资本的形成和特点借贷资本的形成借贷资本的特点2、利息和利息率利息的本质利息率3、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银行资本的构成银行利润(十)资本主义地租1、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2、级差地租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和原因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3、绝对地租绝对地租的形成条件和原因(十一)垄断资本主义1、垄断的形成和本质垄断的形成垄断的本质2、垄断与竞争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竞争的新形式3、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金融资本的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十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国家调节经济的主要目标和手段国家调节经济的作用和局限性(十三)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其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经济全球化的原因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后果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3、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系统讲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
2024版国家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教案
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研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政 治经济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06
政治经济学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构建
课程评价体系完善及持续改进方向
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 系
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等多个维 度,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
02
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项目,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
教学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03
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机制,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
精神。
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构建线上教学平台
利用网络技术搭建线上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在线学习 工具,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的。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只是转移价值,不创造新的价值。
剩余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重要理论。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并支付工资, 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新的价值。资本家通过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实现利润,这是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本质。
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传统产业逐渐衰落。在产业结构 调整过程中,市场竞争和垄断的力量对比也在发生变化。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与投资问题
01
国际贸易的发展与特 点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规模 不断扩大,贸易结构日益复杂。国际贸 易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各国 经济的相互依存。
高一政治经济学教案
高一政治经济学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政治经济学理论在现实经济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2.现实经济问题的辩证分析。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政治经济学教材、PPT、相关案例等教学资源。
2.学生预习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如: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老师讲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商品、价值、价格、供求关系等。
2.老师通过实际案例解释政治经济学原理,如: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等。
3.学生跟随老师思路,理解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政治经济学理论在现实经济中的应用1.老师列举现实经济案例,如:房价上涨、股市波动等,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解释现实经济问题。
四、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1.老师针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如: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等。
2.学生跟随老师思路,理解并掌握政治经济学理论。
3.老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五、现实经济问题的辩证分析1.老师提出现实经济问题,如: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辩证分析。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老师给予鼓励。
七、课后作业1.复习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一篇现实经济文章,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针对难点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政治经济学理论。
2024版精选政治经济学教案
2024/1/30
1
目 录
2024/1/30
•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析 •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与实践 • 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与挑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与发展
2
01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2024/1/30
3
政治经济学定义及研究对象
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在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计划 经济。
12
0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与实践
2024/1/30
13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与 发展
阐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及 其实践过程,分析公有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中的核心地位。
2024/1/30
01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
核心是资本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关系
02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和前提,而资本主义私有制
则是市场经济得以运行的制度保障。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历史作用
03
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历史上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矛盾。
2024/1/30
19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经济安全风险增加,如金融市场波动、 贸易保护主义等;政治稳定和社会治 理压力加大;文化冲击和价值观冲突。
机遇
利用全球化机遇促进经济发展,缩小与 发达国家差距;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 升国际话语权;加强南南合作,共同应 对全球性挑战。
2024/1/30
2024政治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教案(完整版)contents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经济关系调整•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应用前景展望目录01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政治经济学定义及研究对象定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同时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生产力01指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
生产关系02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0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经济基础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上层建筑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哲学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社会形态指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这二者同时构成的社会模式。
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
要点一要点二社会形态的演变规律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政治经济学》教案
抽象到具体方法在《资本论》中应用
从商品出发逐步展开分析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商品这一抽象概念出发,逐步展开对资 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入分析。
运用抽象力揭示本质联系
通过抽象思维,揭示商品、货币、资本等经济范畴的本质联系和运 动规律。
具体再现资本主义经济过程
在抽象分析的基础上,具体再现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过程、流通过 程和分配过程。
0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析
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演变
1 2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定义与特点 强调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 标。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演变过程 从小规模手工作坊到大规模机器生产,从自由竞 争到垄断阶段。
3
当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新变化 股权分散化、法人治理结构、国有企业私有化等。
市场竞争与垄断形成机制
忽视市场作用
在计划经济时期,市场的 作用被大大削弱,价格机 制、供求机制等市场调节 手段受到限制。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提出改革开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 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 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通过国有企业改革等措施,建立 了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独 立的市场主体。
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要发挥市场的作用,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政府宏观调控
共同富裕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政府应 该在市场失灵时进行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稳 定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把共同富裕作 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强调要缩小贫富差 距,实现社会和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主要特征的生 产方式。
马克思主 义政 治经济学教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
2、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等。
3、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劳动价值论的内涵和意义。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经济概念和理论,并能够运用它们分析实际问题。
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讲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经济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通过列举一些常见的经济现象,如商品价格的波动、工人的工资待遇等,引发学生对经济问题的思考,从而引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包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处境。
(2)阐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及其对政治经济学的贡献。
3、商品与货币(1)讲解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通过具体的商品实例,让学生理解商品的这两个属性。
(2)解释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说明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分析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
结合历史上货币形式的演变,让学生明白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4、劳动价值论(1)深入阐述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即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2)讨论劳动价值论在现代经济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5、剩余价值论(1)讲解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重点解释资本家如何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等手段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如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等。
6、资本积累(1)阐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必然性。
(2)探讨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政 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帮助学生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
(2)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2、难点(1)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2)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经济概念和原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经济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如商品价格的波动、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引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它的任务是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联系,阐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商品与货币(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3)价值量的决定: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4)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4、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分析不同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其优缺点。
3. 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4. 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2.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3.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4. 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以下为具体教案内容:一、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1.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社会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1.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2.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劳动能力。
生产关系是指一定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形式的总和。
1.2.2 价值规律原理价值规律是指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1.2.3 剩余价值原理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大于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部分,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
二、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2.1 经济制度的分类经济制度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生产关系的总和。
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经济制度可分为以下几种:2.1.1 封建主义经济制度2.1.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2.1.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2.2 经济体制的分类与特点经济体制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根据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经济体制可分为以下几种:2.2.1 计划经济体制2.2.2 市场经济体制2.2.3 混合经济体制2.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其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企业改革、价格改革、金融改革等。
政治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导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其任务是揭示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学习导论要掌握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内容、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特点等,为更好学习这门科学奠定基础。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就必须要有维持生活的物质资料,除此之外,还必须有生产这些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所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的条件。
政治经济学既然是以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而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理解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首先就要从研究物质资料生产开始。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和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变换过程,是人类利用劳动资料,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改变劳动对象的存在形态,以满足自身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1.人的劳动,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改造客观物质对象,获得生产或生活资料,使其满足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2.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用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和条件。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直接将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
其次,还包括为加工劳动所需要的其他物质条件,如管道、容器、运输工具、道路、建筑物等,劳动对象,是人的劳动作用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
3.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们加工过而天然存在的自然界的物质,如地下埋藏的矿石、原始森林等,这些物质都是自然界固有的。
另一类是经过人们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如纺织厂的棉花、炼钢厂的生铁等,这类经过人们劳动加工过的劳动对象叫原料。
科学技术越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就越大,生产力水平就越高。
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统称为生产资料,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物质条件,而人的劳动则是主观条件。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1.1 课程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政治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2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经济活动和经济学资源、稀缺性和选择市场、供给和需求1.3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1 资本和资本主义资本的概念和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2.2 剩余价值理论劳动力商品和剩余价值的产生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矛盾2.3 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社会福利制度和政治民主制度的作用第三章:社会主义生产方式3.1 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马克思主义的形成社会主义从理想向现实的过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3.2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模式3.3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任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第四章:国家与经济4.1 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国家经济职能的演变和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微观干预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和市场经济的局限性4.2 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和经济体制的类型和特点混合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4.3 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贸易帝国主义和国际垄断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组织第五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体系5.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特点实证主义和解释主义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5.2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体系国家与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5.3 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发展和创新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和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性和挑战第六章:市场经济体制6.1 市场经济的定义与特征市场经济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市场经济体制的优点与缺点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6.2 市场经济下的供求关系供给与需求的基本概念市场均衡与价格机制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6.3 市场经济与政府调控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与职责第七章: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7.1 企业行为与决策企业目标与利润最大化企业竞争策略与市场优势企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7.2 市场结构与竞争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与市场力量寡头垄断市场与竞争策略7.3 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企业间合作的形式与动机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企业战略联盟与产业集群第八章: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8.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与特点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全球化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8.2 国际贸易与对外开放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类型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与发展历程对外开放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8.3 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我国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策略与挑战一带一路倡议与对外开放新格局第九章: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9.1 收入分配公平与不平等等问题收入分配的概念与衡量指标收入分配公平与不平等等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与现状9.2 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与目标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与意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9.3 的收入分配与社会稳定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我国收入分配与社会稳定的现状与挑战第十章: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应用与挑战10.1 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应用政治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与分析中的应用政治经济学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的应用政治经济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10.2 政治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挑战科技进步与产业变革对政治经济学的影响政治经济学在应对新时代发展难题中的使命10.3 政治经济学的前景与学科建设政治经济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展望政治经济学在培养高素质经济学人才中的作用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政治经济学的课程内容,包括导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国家与经济、市场经济体制、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以及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应用与挑战等十个章节。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2. 理解政治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方法;4. 熟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代表性著作。
二、教学重点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3. 政治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 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5. 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代表性著作。
三、教学内容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分析经济和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主要关注经济发展、财富分配和权力结构等问题。
2. 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经过了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等思想家的贡献,逐渐形成了现代政治经济学的体系。
其中,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放任主义”理论,强调市场经济的优势;卡尔·马克思则提出了“剩余价值”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强调社会主义革命。
基本概念包括价值、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
3. 政治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借鉴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同时又关注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政治学和社会学有很强的交叉点。
4. 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政治经济学采用了多种分析框架和方法,包括比较研究、历史分析、制度分析、数理模型等。
不同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关系,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
5. 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代表性著作政治经济学有多个主要理论流派,包括古典政治经济学、新古典主义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代表性著作,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约瑟夫·施坦伯格的《经济学原理》,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述的方式,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概念等内容;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政治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激发思考和交流;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4.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材料,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理论流派和代表性著作的认识。
2024年度政治经济学教案
通过革命或改革等方式,推翻旧的经济制度,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2024/2/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包括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等,每个 阶段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当代政治经济学
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经济学成果,研 究全球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等新时代 背景下的经济问题。
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创立了剩 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 度的本质和矛盾。
2024/2/3
6
02 商品与货币
2024/2/3
7
商品及其属性
01
02
03
04
3
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 渐走向集中和垄断,同时无产阶级的队伍也不断 壮大。
2024/2/3
1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原因
01
经济危机的表现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现为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破产、失业增
加、社会动荡等现象。
2024/2/3
02 03
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 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
特点
政治经济学具有阶级性、实践性、科 学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它强调经济现 象的政治、社会和历史背景,注重分 析经济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
2024/2/3
4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产关系
研究生产资料所有制形 式、生产过程中人与人 的关系以及产品分配方
式等。
2024/2/3
交换关系
政治经济学本科教案
政治经济学本科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向本科生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对经济和政治相互关联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分析经济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政治经济学在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和政治行为方面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该知识进行经济政策的分析和决策。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培养学生政治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3.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和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4.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1.导论1.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1.2 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与应用1.3 政治经济学的跨学科性质2.经济学基础2.1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机制的原理和优势-计划经济的特点和限制2.2供给和需求-需求的决定因素-供给的决定因素2.3市场均衡分析-供需曲线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的决定和调整3.政治经济学理论3.1新兴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3.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价值与剩余价值理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3.3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市场的自由与效率-国家的角色和限制3.4制度主义政治经济学-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度变迁与制度设计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向学生介绍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3.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交流。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实地调研经济和政治现象,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五、评价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小组讨论等)占比30%;2.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课后习题、案例分析等)占比30%;3.期中考试占比20%;4.期末考试占比20%。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政治经济学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要求1.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方法。
2. 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3. 熟悉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
4. 提高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绪论(1)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1.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1.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3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2)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2.1 古典政治经济学2.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3 当代政治经济学(3)我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3.1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经济学的发展3.2 政治经济学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劳动价值论1.1 劳动的二重性1.2 商品的价值1.3 价值规律(2)剩余价值论2.1 剩余价值的来源2.2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3 剩余价值率(3)资本积累论3.1 资本积累的实质3.2 资本积累的过程3.3 资本积累的后果(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4.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基础4.2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4.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3. 资本主义经济(1)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1 资本原始积累1.2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段1.3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2.1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2.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行机制2.3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矛盾和冲突(3)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3.1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的原因3.2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表现3.3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调控4. 社会主义经济(1)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1.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基础1.2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1.3 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2)社会主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2.1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必要性2.2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目标和内容2.3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关系(3)社会主义经济的国际比较3.1 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比较3.2 社会主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3.3 社会主义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下为详细教案内容:一、绪论1. 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1)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律、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邵玉东(一)使用教材本课程使用的是《政治经济学》陈征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三版)(二)教学参考书1、郭吴新:《90年代的美国经济》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2、余永定:《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年。
3、周茂荣:《解读新经济》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
4、李京文:《知识经济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5、张幼文:《世界经济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
6、北京大学经济系:《〈资本论〉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7、张熏华:《〈资本论〉的脉络》,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
8、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83年。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适当案例教学,同时将开展2—3次课堂讨论活动。
(四)教学手段传统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总评成绩由期末卷面成绩与平时成绩、期中测验成绩三部分加权平均算出,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20%,期中测验成绩占10%。
平时成绩根据作业(课程论文)成绩、课堂发言、读书笔记、考勤记录等综合给出。
(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1、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及其运行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以及必然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代替的规律;2、能够运用所学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市场经济的一般问题。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七)其它要求:1、按时完成课后练习(共三次)。
2、结合本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完成课程论文一篇,学期末交任课教师。
3、阅读教师指定参考书籍或其他经济学类书籍,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4、欢迎并鼓励同学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
Email:sddzan@导论教学时数:6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学习经济学的要求。
2、通过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使学生理解我国改革的必要性。
重点讲授为什么说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必须遵守经济规律。
3、能应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我国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
教学难点:生产关系的四大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理论的应用:能应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我国改革的必要性。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2、章士嵘.《〈资本论〉的逻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教学内容: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一、“经济”的最初含义二、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变革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2、劳动过程的要素二、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唯物辨证法二、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三、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四、对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第四节政治经济学的性质、任务和意义一、政治经济学的性质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运动规律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基础训练一、名词解释经济规律生产力生产关系二、思考题1、为什么经济规律是客观的?3、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4、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方法有那些?第一章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教学时数:6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 商品的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价值形式的发展及其货币的产生;价值规律。
2、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价值体现的是社会关系。
3、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如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分析现阶段我国的买方市场。
教学重点: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货币的产生以及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教学难点: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价值体现的是社会关系。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1、章士嵘.《〈资本论〉的逻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3、毛蓉芳:《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人民出版社,1995年2月。
4、北京大学经济系:《〈资本论〉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5、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3年各期中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讨论。
教学内容:第一节商品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二、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三、商品的价值量第二节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一、简单的价值形式二、扩大的价值形式三、一般价值形式四、货币形式第三节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一、商品交换的矛盾二、货币的基本职能(一)价值尺度(二)流通手段(三)贮藏手段(四)支付手段(五)世界货币三、货币流通规律四、货币形式及其发展第四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三、价值规律的作用(一)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
(二)价值规律能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会促使小商品生产者向两极分化。
基础训练一、名词解释使用价值价值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价值规律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2、等价形式有何特点?3、影响价格的因素有那些?4、简述价值规律的含义、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三、社会调查调查曲靖目前市场水果供求和竞争的情况。
要求写一篇调查报告。
第二章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教学时数:6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2)理解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与形式。
(3)学会运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现象。
教学重点:劳动二重性与夹杂的增殖,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教学难点: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1、章士嵘.《〈资本论〉的逻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毛蓉芳:《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北京大学经济系:《〈资本论〉解义》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3、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3年以来各期中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讨论。
教学内容: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流通总公式二、资本在生产与流通相统一的过程中增殖三、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关系第二节剩余价值的源泉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二、总体生产劳动者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三、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的特殊表现四、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五、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第三节剩余价值的生产一、剩余价值率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三、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四节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二、工资的形式三、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和相对工资四、工资的国民差异基础训练一、名词解释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相对工资二、思考题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2、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根据、意义是什么?3、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4、为什么说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而不是工人劳动的报酬。
5、怎样分析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高工资现象。
第三章资本的积累过程教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了解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认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2)理解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以及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相互关系。
(3)分析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无产阶级的影响,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
教学重点: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无产阶级阶级的影响教学难点: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无产阶级的影响以及对无产阶级贫困化的认识。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1、马克思著《资本论》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2、魏埙主编《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张维达主办《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吴树青等主编《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教学内容:第一节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一、生产和再生产二、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第二节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一、资本积累及其必然性二、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三、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四、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第三节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过剩人口一、资本有机构成极其提高二、资本有机构成不变时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时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的影响第四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的贫困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第五节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一、资本的原始积累二、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的灭亡与社会主义的建立基础训练一、名词解释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资本积聚资本集中资本有机构成绝对贫困化相对贫困化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2、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哪些特点?3、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什么?4、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5、资本的技术构成是什么?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6、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7、怎样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8、什么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第四章资本的流通过程教学时数:8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了解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和采取的职能形式,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2)理解产业资本循环,实现资本连续循环的基本条件,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3)运用上述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以及加速资本周转的方法及其对搞好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加速资本循环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以及两大部类比例关系的意义教学难点: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和前提条件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1、马克思著《资本论》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2、魏埙主编《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张维达主办《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