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教师辅导讲义模板
初中语文课堂讲义
![初中语文课堂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9739c59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c.png)
初中语文课堂讲义导言初中语文是学生接触文学、文化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
语文课堂是语文研究的重要场所,通过语文课堂的研究,可以使学生了解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
本讲义旨在帮助初中语文教师更加系统、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对语文的研究和探究。
课堂组织语文课堂教学应遵循“明确目标、组织有序、课堂生动、效果显著”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 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学到哪里。
2. 保证课堂组织有序,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及教学要求,教师要求严格,管理严谨,关注教学效果。
3. 让课堂生动有趣,同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学生的研究积极情绪高涨,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量身定制合适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文知识和文学常识两个方面。
语文知识主要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写作等方面。
文学常识主要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学流派、名著等方面。
具体来说,教学内容应注重以下几点:1.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即阅读理解能力、创作能力、批判性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2. 引导学生了解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地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3. 遵循学生的兴趣特点,选择适当的文学作品,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展示法等多种方法。
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教师应该:1. 运用情境教学法,以语境为基础,通过实际情境的展示,引导学生进行研究。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主研究意识。
3. 运用示范教学法,提高学生模仿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结语初中语文是学生学习文学、文化的重要阶段,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讲义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快乐。
初中讲义教案模板
![初中讲义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36d2e8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8.png)
一、课程名称(例如:《初中语文》)二、授课年级(例如:七年级)三、授课班级(例如:七年级(1)班)四、授课时间(例如: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第3节课)五、授课教师(例如:张老师)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
-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2.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困难的复杂概念。
- 学生难以掌握的操作技巧。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旧知: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2. 提出问题:结合实际生活,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导入新课:根据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1.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2. 互动环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1. 课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互帮互助: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中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知识点。
2. 强调本节课的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
(五)布置作业1. 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九、教学反思1. 评价教学效果: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改进措施: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水平。
十、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清晰明了地展示本节课的主题。
初中语文课堂讲授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课堂讲授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4073c4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c.png)
---课程名称:初中语文年级:七年级课题:《春》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 掌握生字词,积累优美语句。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 积累并运用优美语句。
教学难点:1. 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作者介绍、生字词等。
2. 学生准备课文,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春天有什么样的感受?请简要分享。
二、自主阅读,感知课文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并做好标记。
2. 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优美语句,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
三、讲解生字词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 学生跟读生字词,巩固记忆。
四、分析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巩固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春》,谁能分享一下自己对春天的感受?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
二、拓展阅读1. 教师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了解更多关于春天的文学作品。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点评。
三、课堂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春天的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2. 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巩固知识。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初三语文讲义教案设计模板
![初三语文讲义教案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75a148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2.png)
一、课程名称《(课文名称)》讲义教案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正确书写;(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表达技巧。
2. 能力目标:(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2)提高写作能力,学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3)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课堂讨论。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2. 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表达技巧;3.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词语;2. 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3. 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课文学习中。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粉笔、教具等;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情节;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生字、生词教学:(1)教师板书生字、生词,讲解字词的读音、字形和词义;(2)学生跟读,巩固字词。
2. 课文内容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理解段落大意;(2)分析文章结构,找出文章的写作手法;(3)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词语。
3. 修辞手法教学:(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课堂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2. 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五)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2.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记忆。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预习下一课课文,为下节课做准备。
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讲义范本
![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讲义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ba2fd41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f.png)
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讲义范本第一课:古诗词欣赏一、引入课堂环境的布置:将几张著名古诗词的图片贴在教室的黑板上,营造出古朴的氛围。
学生背景知识的调查:通过简短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了解程度,以便根据孩子们的差异制定教学目标。
二、导入1. 学生回答的问卷分析根据学生的反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停留在表面,知识储备不足,对古人的语言表达有很强的难度与局限性。
2. 谈论与解惑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古诗词的作用及特点,并进行简单的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到古诗词的美妙之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知识点展示1. 古诗词的起源和流传通过幻灯片或课件展示,简要讲解古诗词的起源和流传,学生可以通过图片和文字来了解古代的诗人与他们的作品。
2. 古诗词的分类介绍古诗词的不同分类,如唐诗、宋词、元曲等。
并逐个分类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解读,使学生对古诗词的体裁有较全面的了解。
四、案例分析以一首唐诗为例,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五、活动设计1. 课堂互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解读,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抒发个人情感。
2. 创作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创作一首小诗,让他们亲身体验古人创作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总结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互动活动,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将得到提高,能够更好地欣赏与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评思维。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回家背诵并完成一份读后感,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热爱,并为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初中语文辅导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语文辅导试讲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502049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a.png)
课时:1课时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具体文言文案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2. 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 学会翻译文言文句子。
教学难点:1. 文言文断句的准确性。
2. 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辨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文言文案例、文言文词汇表。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做好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阅读文言文吗?为什么?2. 引导:文言文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学习文言文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言文阅读技巧。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文言文断句的方法:a. 结合句子成分进行断句。
b. 根据文言文中的标志性词语进行断句。
c. 分析句子结构,寻找主谓宾等成分进行断句。
2. 讲解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 结合上下文,理解实词的意义。
b. 掌握虚词的用法,如介词、连词、助词等。
3. 讲解文言文翻译技巧:a.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b. 保留古文特点,如省略、倒装等。
三、案例分析1. 展示一篇文言文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言文断句、实词、虚词、翻译等问题。
2. 教师总结学生的分析,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篇文言文阅读练习。
2. 教师批改练习,讲解答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文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文言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布置作业1. 预习下一课文言文。
2. 复习本节课所学文言文阅读技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帮助学生掌握了文言文断句、实词、虚词、翻译等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讲课精华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讲课精华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b5d1a5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4.png)
---课程名称: [具体课文名称或单元主题]授课年级: [年级]授课时间: [具体日期和时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分析课文,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具体知识点或技能,如: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文章主旨的把握等]教学难点:- [具体知识点或技能,如:文章结构分析,情感表达的理解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文本、PPT、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备相关讨论话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 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二、新课导入1. 生字词教学- 逐个讲解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 通过游戏或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
2. 课文阅读-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并纠正发音和语调。
3. 课文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 通过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互动环节1.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 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2. 角色扮演-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写作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布置写作练习。
- 学生完成写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五、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相关书籍,拓展知识面。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 预习下一课内容。
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初中语文辅导班讲课稿范文
![初中语文辅导班讲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1f3399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2.png)
初中语文辅导班讲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中学的语文老师,也是大家辅导班的语文讲师。
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共同提高语文成绩,培养出色的语文素养。
首先,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语文学习的理解。
语文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工具,是我们表达思想、了解世界的方式。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因此,我希望在这个辅导班里,我们不仅要追求高分,更要追求真正的语文能力。
那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基础知识的巩固,二是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基础知识的巩固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词语与句子是最基础的。
所以,我们首先要从词语和句子的学习入手。
1. 词语的学习词语是语文的基本单位,也是语言的基本要素。
我们将分为词义辨析、词语记忆和词语的搭配三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首先是词义辨析。
中文词汇丰富多样,同音字、近义词、反义词经常使我们产生困惑。
我们将通过阅读文章、做语文练习题等方式,提高对词义的理解,培养辨析能力。
其次是词语记忆。
词语的记忆是基础,不仅要掌握常用词语,还要了解词语的用法、拼音和释义。
我们将借助课堂教学和背诵作业,帮助大家记忆词汇。
最后是词语的搭配。
词语的搭配是表达准确的关键。
我们将通过语法讲解和练习,掌握常用词语的搭配规律,避免常见的搭配错误。
2. 句子的学习句子是语言的组织单位,是我们表达思想的方式。
我们将从语法和修辞两个方面进行学习。
首先是语法的学习。
掌握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了解常见的句式和短语,学习正确的句子表达方式。
其次是修辞的学习。
修辞是一种文学手法,通过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手法,使文言文更有表现力,使诗歌更有韵律。
我们将通过解析经典文学作品,学习修辞的运用,提高文学修养。
二、语文素养的培养除了基础知识的巩固,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1. 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广义的语文学习的核心。
语文老师课件教案模板初中
![语文老师课件教案模板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87fdd40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2.png)
---一、课题《课题名称》---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如生字词、文学常识、写作技巧等。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
3. 学习并运用相关的语文知识。
---四、教学难点1. 对文章主题的深入理解。
2. 对文章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的灵活运用。
3. 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和写作中。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教学案例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备相关问题。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情境导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图片或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导入: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新课讲授1. 生字词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2. 课文分析:- 内容分析:分析课文的主题、结构、人物、情节等。
- 写作手法分析:分析课文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
3.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
(三)巩固练习1. 阅读理解: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如写读后感、续写故事等。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拓展: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教学经验。
2.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八、板书设计课题:《课题名称》一、生字词1. 生字词解释2. 写作方法3. 修辞手法二、课文分析1. 主题2. 结构3. 人物4. 情节三、巩固练习1. 阅读理解2. 写作练习---九、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初中语文试讲辅导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试讲辅导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5c48f4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c.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写作手法的运用,作者情感的分析。
2. 教学难点:分析、概括、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新课讲授1.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a.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b.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解释其意思。
c.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a. 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b. 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3. 总结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a. 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
b.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掌握文章的写作顺序。
(三)课堂练习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布置课后复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复习。
四、课后作业1. 阅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3. 总结课文,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总结教学效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写作手法的能力。
3. 学生分析、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
4. 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初中语文讲义第1-5讲
![初中语文讲义第1-5讲](https://img.taocdn.com/s3/m/4c4021bfb0717fd5360cdcd9.png)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第一讲前言1.考试性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是由国家建立考试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实行“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标准参照性考试。
所有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的人员都需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准入考试)(有了教师资格证不一定能当老师)2.考试流程(1)考普通话证(语文老师要二级甲等以上;其他科目要二级乙等以上)。
一般一年两次,3月报5月考,9月报12月考。
具体咨询当地语委办。
(2)参加教师资格考试,一年两次。
时间分别为上半年1月报名,3月中旬笔试,5月中旬面试,下半年9月报名,11月初笔试,1月初面试。
3.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本次考试合格的科目,成绩保留两年,考生可在两年内通过所有笔试科目申请面试,如果两年内补考仍不合格,须重新参加所有课程的培训考试。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应试攻略(一)单项选择题多与课本课文内容相关主要考察文学及汉语知识多与教学实例结合展开(二)案例分析题1.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分析给出一篇简单的教学设计或节选一段课堂教学实录,从一个角度(优点、缺点、语言、过程等)或多个角度进行客观评述。
2.作文评析题涉及学科知识当中字形、病句、成语等知识。
对学生作文进行优点评析,指明缺点,提出修改建议或写一段作文评语。
(三)教学设计第一类:1.学科知识当中的阅读理解题第二类:1.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并指明原理2.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或根据材料要求设计一则教学活动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第一部分学科知识本部分主要侧重于对汉语言文学知识和语文课程基本知识的考查,多以单选题、教学设计题、案例分析题的形式出现,一般以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相结合的形式考查。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本部分侧重于对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考查,多以单选题、教学设计题的形式出现,一般都会与现行语文教材结合起来考查。
第三部分教学实施本部分侧重于对考生教学实施能力的考查,多以单选题、教学案例题的形式出现,一般都会与现行语文教材结合起来考查。
初中语文辅导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辅导试讲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0d93e6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c.png)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文言文内容的能力,提升解题技巧。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1. 文言文断句技巧。
2. 文言文实词解释技巧。
3. 文言文翻译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2. 准确把握文言文的主旨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文言文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二、基本知识讲解1. 文言文断句技巧:- 介绍常见的断句标志,如:“夫、盖、凡、然、是以、故、于是、至于”等。
-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根据句意和语法结构进行断句。
2. 文言文实词解释技巧:- 介绍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 通过词义分析、词性推断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实词的含义。
3. 文言文翻译技巧:- 强调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 讲解如何处理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篇文言文短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断句、解释实词和翻译。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检查,教师批改并讲解错误原因。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文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困生给予个别指导。
课后,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文言文阅读辅导的质量。
初中语文讲义式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讲义式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6dec63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19.png)
一、课程名称《初中语文》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本节课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词义。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3)学会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词义。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3)写作技巧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2)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播放与本节课相关的音乐、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生字词讲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词义。
(2)课文内容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题,把握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
(3)写作技巧讲解:结合课文,讲解写作技巧,如描写、抒情、议论等。
3. 课堂练习(1)朗读课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2)默写生字词:学生默写本节课的生字词,教师批改。
(3)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写作技巧,完成一篇短文。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写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估其写作技巧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
2.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学习兴趣、参与程度等。
3.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如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写作能力的提升等。
备注:本教案模板可根据具体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改。
初中语文家教指导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家教指导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14ae08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1.png)
教学对象:初中生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3.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
2. 阅读理解技巧的掌握。
3. 写作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阅读理解中深层次含义的把握。
2. 写作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材、教辅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基础知识学习1. 教师讲解语文基础知识,如字词、语法、修辞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练习。
三、阅读理解指导1. 教师选取一篇适合初中生的阅读材料,讲解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分析文章内容。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指出不足之处,并给予指导。
四、写作技巧讲解1. 教师讲解写作的基本结构和技巧,如开头、结尾、过渡等。
2. 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3. 教师批改学生作业,点评优点和不足,给予修改建议。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鼓励。
六、课后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阅读材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练习写作,运用所学技巧创作一篇作文。
教学反思:1.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3.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注意事项: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初中语文说课辅导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语文说课辅导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40f93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c.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题,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 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难点:-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课件、教材、相关资料。
-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引导、评价。
2.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课文背景。
- 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提问或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讲解课文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对课文的理解。
4. 分析课文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题。
- 学生展示分析结果,教师点评。
5. 文学鉴赏-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点评。
6. 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 学生分组讨论,以课文为主题,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7. 总结与评价-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点评学生的表现。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2. 教学改进:- 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 加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六、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结构、文学鉴赏、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总结与评价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初中语文辅导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语文辅导试讲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14b903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b.png)
课题:《背影》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背影》,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对父爱的表达,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父爱的伟大,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
2. 分析作者对父爱的表达,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者对父爱的表达,感受父爱的伟大。
2.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括文章内容、作者简介、相关图片等。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和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电影《背影》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父爱的伟大。
2. 提问:电影中的父亲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3. 引出课题:《背影》。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课文,勾画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2. 小组讨论: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3.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深入理解1. 分析文章结构,讲解文章的表达方式。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感受父爱的伟大。
3. 学生分享表演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情感升华1. 引导学生思考:你如何理解父爱?你打算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作业1. 每位学生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2. 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深入理解、情感升华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体会了作者对父爱的表达。
在角色扮演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
在情感升华环节,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学会了感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表演能力。
初中语文讲课通用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讲课通用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c165a8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b.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初中语文2. 教学年级:七年级3. 教学班:X班4. 教学时间:40分钟5. 教学内容:根据具体课文内容进行调整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如生字词、文言文、现代文阅读等。
- 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基本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 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 掌握本课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
2.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句子。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讲述故事、展示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课文阅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句子,进行讲解和分析。
3. 阅读理解- 出示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 教师点评学生的答案,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写作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布置写作任务。
- 学生独立完成写作,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习方法和技巧。
-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教学效果。
2. 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经验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学校规定的教材版本。
2. 教学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PPT课件。
3. 辅助材料:相关教学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
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初中语文精讲课程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精讲课程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c74bb2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c.png)
---课程名称:初中语文精讲授课年级: [请填写年级]授课科目:语文授课教师: [请填写教师姓名]授课时间: [请填写具体时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内容:[请填写具体的教学内容,如课文名称、文学作品等]教学重点:1. [请填写教学重点,如理解文章主旨、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修辞手法等]2. [请填写教学重点,如阅读理解技巧、文学鉴赏方法等]教学难点:1. [请填写教学难点,如对复杂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等]2. [请填写教学难点,如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深度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辅助材料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备好相关讨论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导入: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1. 知识点讲解:针对教学重点,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巩固练习1. 阅读理解: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写作训练:布置与课文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四、总结与反思1.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
2.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五、课后作业1.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预习下一节课的课文,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答题示例: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初中语文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生:第讲教师:
课题
阅读方法总结
教学目标
1.系统掌握各种问题下的考点内容及应答方式、技巧
重点、难点
考点及考试要求
教学内容
阅读方法总结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 ______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
3、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2、……描写了(或刻画了)……3、……意思是……
*中心思想概括: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强调
*省略号的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破折号的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00年全国卷《长城》)
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 便于与长城对话,B. 便于抒发感情。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
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具体题型及应答)
*“××”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 事物的 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论证方法例证法: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以……来说明……的观点,列举详实,说服力强。
引证法:采用了引证法,以……的名言来说理,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以……来论述,深刻。
比喻论证法:采用了比喻论证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阐明了……
*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人称作用: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记叙的要素的作用: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 ,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烘托、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人)、寓理于物、状物(借景)抒情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不能互换
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了 ,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 ,表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