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美德教育之礼仪教案1

合集下载

礼仪之邦——中华礼仪教案

礼仪之邦——中华礼仪教案

中国古代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中华礼仪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礼仪体系,被誉为“礼仪之邦”。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们对礼仪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同时,礼仪也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礼仪,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份中华礼仪教案。

一、中华礼仪的历史概述中华礼仪源远流长,兴盛于周朝,发展至唐代达到了全盛时期,流传至今已经数千年。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注重礼仪,它不仅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涵盖了各个方面,如宴会、婚礼、丧礼、问候等情境。

每一种礼仪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目的,它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礼仪的核心是尊重他人,以及保持内心温和、从容和谦虚的态度。

在中华礼仪中,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言语都有固定的规范,仪态大方、安详自信、注意言辞,讲究精致,这就是中华礼仪的最高体现。

二、中华礼仪教案的概述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礼仪的文化,笔者特意编写了一份中华礼仪教案,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普及礼仪知识:从中华礼仪的历史概述到现代人们最常见的样式、礼仪的形象体现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使学生提升对中华礼仪的认识。

2、全面涵盖礼仪学科:礼仪表现形式各异,礼仪学科繁杂,包含了礼仪学科这一大篇章中的各个方面,例如礼仪的来历、意义、范畴、基本原则等。

3、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案采用了丰富的教学内容,例如穿着礼仪、社交礼仪、仪式礼仪、茶道、茶具使用、举杯饮酒等内容。

4、礼仪用语的掌握:透过标准的礼仪细节,与人沟通表达最关键的就是客套话语,因而重点强化学生礼仪用语的学习。

三、教案的培训内容1、礼节类礼仪的意义、礼仪形式、礼仪基本原则、茶道、皇家礼仪、社交礼仪、服装礼仪等多个方面细化。

2、礼语类礼貌性用语、祝福用语、惜别凯旋用语、场合用语、礼物谢谢语等百般商榷,提升孩子的交际能力。

四、教案的意义中华礼仪教案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礼仪的文化,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而编写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2023年中国传统文化教案篇一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当我读完《中华美德颂》之后,我知道了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也知道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包括它的形成和发展,还明白了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它是支撑民族进步的基石,所以我们应该发扬它。

想要发扬传统美德,传承道德文化,就必须了解传统美德的五大理念和道德文化的特征。

那么,首先让我们走进中华的传统文化中来了解一下美德文化和道德文化吧!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五大理念?它又有什么作用呢?“仁、义、礼、智、信“为中华传统美德的五大理念,这五大理念带动了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仁“是指要有同情、关心和爱护的心态,即“仁爱之心“。

主要倡导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怀、互相尊重和互相爱护,是世间万物共生、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一种道德规范。

“义“是指人的仪表,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亲密友谊、对美好、善良的追求,即“正义之气“。

是超越自我,正视现实、仗义会道的做人态度。

“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等规矩,即“礼仪之规。

“是建立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的一种标准和规则。

“智“是指要具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已知人的能力,即“智谋之力。

“是人认识自己、了解社会、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眼光和能力。

“信“是指要具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的品行,即“诚信之品“。

是人们交往和处事的道德准则。

“仁、义、礼、智、信“五大理念的关系,既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又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大厦的根基,这是人们理应履行的基本义务和主要品行。

由于现在的人们缺乏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就触碰了它并且违反了它,相信对传统美德了解之后,人们会主动去维护它并且发扬它。

你看中国的礼仪不仅源远流长,而且中国还是“礼仪之邦。

“中华民族“礼“的起源,是我国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

西周时,周公明确提出了“德政“的思想主张以“礼乐“治天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大教育家孔子创建了独特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

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礼仪文化与道德修养 - 教案

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礼仪文化与道德修养 - 教案

教案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礼仪文化与道德修养教案一、引言1.1礼仪文化的重要性1.1.1礼仪是文化传承的载体1.1.2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1.1.3礼仪与现代社会的关联1.1.4礼仪教育的必要性1.2道德修养的内涵1.2.1道德修养的定义与特点1.2.2道德修养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1.2.3道德修养与社会和谐的关联1.2.4道德修养教育的意义1.3教学目的与意义1.3.1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1.3.2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1.3.3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1.3.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二、知识点讲解2.1礼仪文化的起源与发展2.1.1礼仪文化的起源2.1.2礼仪文化的发展历程2.1.3礼仪文化的地域特色2.1.4礼仪文化的现代转型2.2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2.2.1传统道德观念的演变2.2.2道德修养的理论体系2.2.3道德修养的方法与途径2.2.4道德修养的实践应用2.3礼仪与道德的关系2.3.1礼仪与道德的内在联系2.3.2礼仪与道德的相互促进2.3.3礼仪与道德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2.3.4礼仪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三、教学内容3.1礼仪文化的教学要点3.1.1礼仪文化的概念与内涵3.1.2礼仪文化的表现形式3.1.3礼仪文化的实践应用3.1.4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2道德修养的教学要点3.2.1道德修养的核心价值观3.2.2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3.2.3道德修养的实践方法3.2.4道德修养的评价标准3.3教学方法与策略3.3.1案例分析法3.3.2讨论与互动法3.3.3实践体验法3.3.4反思与评价法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了解礼仪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4.1.2掌握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1.3能够运用礼仪与道德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1.4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道德自觉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4.2.2通过讨论与互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4.2.3通过实践体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2.4通过反思与评价,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4.3.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3.4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礼仪文化的地域特色和现代转型5.1.2道德修养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5.1.3礼仪与道德的关系及其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5.1.4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5.2教学重点5.2.1礼仪文化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5.2.2道德修养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原则5.2.3礼仪与道德教育的实践应用5.2.4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评价5.3教学策略5.3.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3.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5.3.3强化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5.3.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教学资料和案例6.1.2教学课件,包括PPT、视频等6.1.3教学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6.1.4教学辅助材料,如书籍、文章等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和文具,用于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6.2.2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6.2.3小组讨论所需的白板和马克笔6.2.4反思与评价所需的问卷或表格6.3教学环境准备6.3.1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6.3.2舒适的座椅和充足的光线6.3.3适合小组讨论和活动的空间布局6.3.4充足的教具和学具存放空间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7.1.2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7.1.3提供教学资源和材料7.1.4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7.2课堂讲解与讨论7.2.1讲解礼仪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7.2.2讨论礼仪文化的地域特色和现代转型7.2.3讲解道德修养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原则7.2.4讨论道德修养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7.3实践活动与体验7.3.1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礼仪与道德7.3.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反思实践过程中的问题7.3.3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分享实践经验和感悟7.3.4引导学生将实践体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升实践能力7.4反思与评价7.4.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7.4.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反思和评价7.4.4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学习和提升能力八、板书设计8.1礼仪文化板书设计8.1.1礼仪文化的概念与内涵8.1.2礼仪文化的表现形式8.1.3礼仪文化的实践应用8.1.4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创新8.2道德修养板书设计8.2.1道德修养的核心价值观8.2.2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8.2.3道德修养的实践方法8.2.4道德修养的评价标准8.3教学目标板书设计8.3.1知识与技能目标8.3.2过程与方法目标8.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九、作业设计9.1礼仪文化作业设计9.1.3调查并分析现代礼仪文化的变迁和发展趋势9.1.4探讨礼仪文化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和意义9.2道德修养作业设计9.2.3调查并分析现代社会的道德问题和挑战9.2.4探讨道德修养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和意义9.3综合性作业设计9.3.2设计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涵盖礼仪与道德修养的多个方面9.3.3调查并分析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和作用9.3.4探讨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性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课后反思10.1.1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10.1.2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10.1.3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需要补充和拓展10.1.4教学环境和氛围是否良好,是否需要改善和优化10.2拓展延伸10.2.1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礼仪与道德修养的相关理论和实践10.2.2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10.2.3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资料,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和视野10.2.4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重点关注环节补充和说明:本教案以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礼仪文化与道德修养为主题,通过引言、知识点讲解、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等十个章节进行详细阐述。

《中华文化美德教育》班会教案

《中华文化美德教育》班会教案

《中华文化美德教育》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美德的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美德的内涵与特点2. 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的关联3. 培养和践行中华文化美德的方法和途径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华文化美德的宣传片,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中华文化美德的内涵,包括仁爱、忠诚、诚信、宽容、勤劳、节俭、谦逊、礼貌等,并分析其特点。

3. 案例分析(10分钟)通过分析一些中华传统美德的案例,如《弟子规》、《三字经》等,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的关联,认识到中华文化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4. 互动环节(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培养和践行中华文化美德,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这些美德。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中华文化美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中华文化美德的理解和践行情况。

五、教学资源1. 中华文化美德宣传片2. 相关案例资料3. 参考书籍:《弟子规》、《三字经》等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中华文化美德的同时,能够真正践行。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年级教案第1课《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时提供了“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学情分析修身尚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

本课的内容有故事及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场景,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场景中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主题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主题,自由朗读单元主题,提取本单元主题2.导入本课主题——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齐读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师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2.出示问题:晋文公是按照什么标准赏赐大臣的四、知行合一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作业熟练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第2课《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第二课,出处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本课承接第一课的内容,强调人的德行很重要。

学情分析在学习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一、复习导入1.复习背诵《1》1. 2.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

复习背诵第一课内容2.齐读课题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展示朗读1.学生自读故二、朗读句子1.引导学生自读,能够准确流利朗读2.明确出处,学习古语今说明确意思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启发1.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所学说自己的看法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刘备劝子”的故事,理解故事的意思2.思考有什么收获3.读诗句四、知行合一1.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的看结合生活,说说生活中的小事作业熟练背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板书设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恶:坏事善:好事第3课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以礼相待教案

以礼相待教案

以礼相待—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让同学们了解中国的传统礼仪,并引导同学们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导入: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作为中国人,我们应为国家的文化而感到骄傲,把中国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今天我们先了解一下中国的传统礼仪。

一、首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孔鲤过庭》。

有一天,孔鲤在家读书读累了,就想溜出去玩一会儿,然后就蹑手蹑脚地跑了出去,在院子里正好碰到了父亲孔子,孔子严肃的看着孔鲤说:“你干什么去?”孔鲤说:“我想出去玩一会儿。

”孔子说:“你看《诗经》了吗?”孔鲤说:“我还没来得及看呢?”孔子就教训他说:“不学诗,无以言,”,回去看书去,然后,孔鲤赶紧回到书房钻研诗经。

孔鲤天天看,夜夜看,看累了,又溜出去玩了,在院子里,又碰到了孔子,孔鲤心想,我已经把诗经看过了,应该可以玩了吧,可是这次孔子没有问《诗经》,而是问的《礼记》,孔子说:“《礼记》,你看了吗?不学礼,无以立。

”孔鲤赶紧回到书房看《礼记》。

故事讨论:1、故事中有哪两位主人公?你对孔子和孔鲤有所了解吗?孔子、孔鲤孔子是中国古代一位非常有智慧的老师,孔鲤是孔子的儿子,孔子的儿子为什么叫孔鲤呢?孔鲤出生的时候,鲁国君王给他的父亲送来了一条鲤鱼以世祝贺,孔子为了感谢鲁国王君,就把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孔鲤。

2、同学们看过《诗经》和《礼记》吗?这两部经典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

播放诗经简介视频,可以让同学们了解一下。

《礼记》这部经典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人传统礼仪和礼貌。

《传统美德启蒙教育》班级讨论会教案

《传统美德启蒙教育》班级讨论会教案

《传统美德启蒙教育》班级讨论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传统美德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提高道德素养。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探讨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 增强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2. 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难点1. 如何将传统美德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如何培养和创新传统美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中华传统美德的概念和内涵。

- 提问:你们对传统美德有什么了解和认识?2. 基本概念(10分钟)- 教师详细讲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 学生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讨论。

3. 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 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4. 案例分析(10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与传统美德相关的案例,如孝敬父母、诚实守信等。

- 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践行传统美德,并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5. 创新与实践(10分钟)- 学生思考如何创新传统美德,使其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

-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新想法,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讨论会的收获和体会。

- 学生填写反馈表,对本次讨论会进行评价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会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讨论会的总结和反思。

-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讨论会的评价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教学资源- 教学PPT:展示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特点和相关案例。

- 讨论材料:提供一些与传统美德相关的文章、故事和视频等,供学生小组讨论和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3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3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2、活动开始: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

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

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
喺文明礼仪嘅沃土上,中华民族千年嚟薪火相传,结出晒累累硕果。

作为炎黄子孙,我哋有责任继承并发扬呢一宝贵遗产。

为此,特举办此次文明礼仪主题班会,与同学们共品传统文化嘅芬芳。

一、导语
巍巍中华,泱泱文明。

礼仪之邦,美德流芳。

等我哋踏上文明礼仪嘅征程,探寻中华文化嘅博大精深。

二、礼仪之源
自古以嚟,礼仪便与我哋嘅生活息息相关,系社会同谐、人际交往嘅基石。

孔子曰:“礼之用,同为贵。

”礼仪嘅本质喺于同谐,喺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嘅同谐共生。

三、礼仪之范
待人接物礼仪:尊老爱幼、礼貌谦令,体现中华民族嘅仁义礼智信。

服饰仪容礼仪:衣住得体、举止端庄,展现个人嘅风范同对社会嘅尊重。

文明用语礼仪:语言文明、吐字清晰,尊重他人、传递善意。

网络文明礼仪:言辞文明、尊重版权,营造健康嘅网络空间。

四、礼仪之益
礼仪可以塑造个人形象,提升个人素养。

礼仪可以促进人际同谐,营造良好嘅社会氛围。

礼仪可以传承中华文化,彰显民族精神。

五、实践礼仪
从身边小事做起,主动问候、礼令行人。

规范穿戴打扮,注意公共卫生。

谨言慎行,使用文明用语。

维护网络秩序,尊重他人隐私。

六、总会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嘅精髓之一即为文明礼仪。

佢唔仅系行为规范,更系道德修养同精神风貌嘅体现。

等我哋喺日常生活中践行礼仪,令文明礼仪之光照亮我哋嘅言行举止,传承中华文化,共建同谐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教案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教案中国传统文化是反映民族风貌的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

以下是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1、懂得礼仪是中华传统的一种美德。

2、在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文明礼仪的行为。

3、结合自己并能谈发生在身边的事所受到的启示。

教学重点如何按照礼仪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一、复习回忆,导入新课。

1.指名学生背诵:弟子规。

2.板书课题:出示:有关传统礼仪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读)1.出示要求:(1)读懂意思。

(2)明白其中的道理。

2.指名说出自己的理解。

3.同学交流。

三、教师讲解句意与故事:(讲)1、待客之道(1) 有客拜访应将家收拾整洁着正装,衣着整洁,(尤其夏天更为注意)不随意出门,侯客而到.(2) 客人来应主动迎出,与客人在门外拱手,主人伸右手请客人入,客人微一躬谢礼后方可进入,主人在前引路客人跟其后,客人应将鞋摆放整齐,客人走时脚步应轻些,以免打扰其他家人,主人请客上座,自己坐客位,客人谢坐后方可坐,主人侯客人坐后而坐,起席,客人先站起来,主人方能站起来,送客送出门.(3) 如内有客人,应都起立,主人为其一一介绍,相互都要见礼,方可就坐,按说,晚来的.客人应众人都坐后方才就坐.(4) 主人送茶送水应主动下地亲自奉与,客人双手接过,点头示意。

先奉老后奉少,先奉生后奉熟.(5) 如只有两人面对面谈话时,有客人进来时,应主动站起来,让出座位默默退侧到一旁客位,来者坐下后自己才坐,自己在一旁不要插话,等二人相邀时方可加入谈话内容当中.(6) 递接物品时应双手拿稳物品奉上(古礼单手为”递“双手为”奉“ 长辈上级用”递“晚辈下级用”奉“)长辈老师所送礼物,不应推辞.(7) 如会尊长老师则入门后须行礼问好自己主动坐客位.(8)遇节日亲朋好友之间应相互拜访串门,相互馈赠礼物,每家每户都要走到送到,晚辈学生主动到长辈家里去拜节问安,在路上认识人之间相遇应行古礼,如作揖等.2、故事:1礼节要注意:○2女孩的进步:○每一个人从小都要注重自己的礼仪表现,举止要文雅,风度,大方。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知识,理解礼仪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习惯。

3. 通过学习礼仪,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概述礼仪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礼仪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2.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言谈举止礼仪饮食习惯礼仪穿着打扮礼仪社交场合礼仪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礼仪的基本知识和传统文化背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礼仪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礼仪。

3.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运用礼仪。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和借鉴。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等相关书籍。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

3. 视频资料:收集一些关于礼仪的短视频或纪录片。

4. 情景道具:准备一些用于模拟实践的道具,如服装、餐具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与礼仪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礼仪情景模拟,评估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礼仪的知识点,评估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概述2. 第3-4课时:日常生活中的礼仪3. 第5-6课时:社交场合的礼仪4. 第7-8课时:公共场所的礼仪5. 第9-10课时:节日庆典的礼仪6. 第11-12课时:总结与复习七、教学步骤1. 第1课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概述讲解礼仪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礼仪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2. 第2课时: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讲解言谈举止礼仪、饮食习惯礼仪、穿着打扮礼仪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礼仪3. 第3课时:社交场合的礼仪讲解与陌生人交往、拜访他人、聚会等社交场合的礼仪分析一些社交场合的礼仪案例,让学生学会得体应对4. 第4课时:公共场所的礼仪讲解在公共场所(如电影院、餐厅、商场等)的礼仪强调公共场所礼仪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遵守5. 第5课时:节日庆典的礼仪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分享一些节日庆典的礼仪案例,让学生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加一礼仪教案敬老礼仪

六加一礼仪教案敬老礼仪

六加一礼仪教案敬老礼仪六加一礼仪教案——敬老礼仪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老龄化问题的逐渐突显,敬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我们有义务向学生宣传传统文化、弘扬中华孝道,敬老礼仪的教育也就成为了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简单易行、实用有效的六加一敬老礼仪。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敬老思想。

2. 学习敬老礼仪中的规定程序。

3. 提高学生的中华文化素养和礼仪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敬老思想。

2. 六加一敬老礼仪的规定程序。

3. 学生的体验和反思。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本节课的主题是敬老礼仪。

请大家谈一谈你们对敬老的理解,以及你们身边的敬老现象。

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敬老思想首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敬老思想,它的来源和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敬老思想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时期。

《尚书》、《论语》、《孟子》等文献都有珍视老年人的记载。

《孝经》更是把“养亲、尊亲、敬亲”放在孝道的首位,被誉为“百善之首”。

在中华民族的千年传统里,“老有所为”,是对老年人的一种崇高尊重,老年人具有威望和地位,他们是中华民族道德的榜样,也是社会稳定的支柱。

3. 六加一敬老礼仪的规定程序在现代社会,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华文化、培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以及更好地引导青少年尊老爱老,学会团结、尊重、关爱老年人,我们学校特别规定了一套六加一敬老礼仪,它是敬老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发展,包括以下六个细节程序和一项建议:(1)专门为走路缓慢的老人打开楼道门;(2)遇到老人困难时,主动帮助老人一把;(3)为老人拎重物;(4)为老人办理手续时,优先为老人服务;(5)听取老人的意见,尊重老人的决定;(6)在公共场合,让座给老人。

建议:要尽力为老人创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多与老人交流沟通。

请大家仔细品读这套六加一敬老礼仪,你们有什么体会和想说的吗?4. 学生体验和反思现在,请你们分小组分享你们身边的敬老现象,或者你们曾经遇到的敬老问题。

小学四年级礼仪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礼仪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礼仪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礼仪,为什么要学习礼仪。

2.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仪规范。

3.培养孩子们的礼仪意识和行为规范。

二、教学重点1.礼仪的概念和重要性。

2.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礼仪?–礼仪是指规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举止的一套规范。

–礼仪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教养。

2.为什么要学习礼仪?–学会礼仪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礼仪可以增进人际关系,展示自己的素质和气质。

3.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礼貌用语:学会说“请”、“谢谢”等礼貌用语。

–衣着整洁:讲穿着整洁,注意卫生。

–礼仪坐姿:学会端正坐姿,不乱摆动。

–公共场合礼仪: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等。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2.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练习礼仪。

3.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问题或故事引入礼仪的重要性。

2.概念解释:讲解礼仪的概念和意义。

3.案例分析:根据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礼仪做法。

4.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展示不同情境下的礼仪行为。

5.合作训练:组织学生合作训练,互相提出意见和建议。

六、课堂评估1.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

2.听取学生对礼仪的认识和看法。

3.针对案例分析和讨论结果进行评估。

七、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礼仪的概念、重要性和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现出良好的礼仪风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礼仪知识。

感谢大家的配合,谢谢!。

文明礼仪道德讲堂教案_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教案

文明礼仪道德讲堂教案_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教案

文明礼仪道德讲堂教案_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教案文明礼仪道德讲堂教案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也许会看到一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旁若无人地坐在公交车的老弱病残席上;也许会听到两个高谈阔论的时髦姑娘,如何兴高采烈地发出“他妈的”之声;也许会遇到有人撞了你一下,不打招呼便扬长而去的情况。

每当你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这与我们物质文明的发展是多么不相称!但是,当前社会上仍然有些人对于这些不文明礼貌的行为不以为耻不以为怪,并且为之辩护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难道这真的是区区小事吗?我们要向有这种思想的人大喝一声:“你们错了!如果任其这样发展下去,那么文明何在?礼貌又何在呢?”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道德讲堂”第一讲----文明礼貌。

本次课程,我们将会包括六个部分:1.唱一首歌曲2.看一部短片3.颂一段经典5.发善心,那么我们就开始今天的道德之旅吧!二、唱歌曲齐唱《道德歌》二、看短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活中最主要的是文明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一切的学识都重要。

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文明礼貌地处事待人。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学生文明礼仪活动短片。

全体观众观看短片教师:看完了短片,我认为大家都有所感触,相信对于文明礼仪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及了解。

试着去常识改变下自己的文明礼仪,那么你将会发现原来改变了自己那么一点点,就能为社会多做那么多的贡献。

如同短片中说的,文明离我们很近很近,近的触手可及,有时候文明就是一个弯腰的动作,有时候只是一个举手的瞬间。

我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体现文明礼貌。

三、诵经典我们伟大祖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十分注重文明礼貌。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礼待人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们广泛传诵,“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毛泽东是上个世纪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从小养成了对长辈有礼貌的美德,后来当了,仍然能以礼待人。

一九五九年,毛主席回韶山,曾专门邀请亲友的老人吃饭,毛主席给老人敬酒,老人们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回答:“敬老尊贤,应当应当!”由此可见,文明礼貌是多么重要。

《中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中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中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中华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中华传统礼仪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 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文明素养-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教学准备- PowerPoint幻灯片- 视频资源:《中华礼仪之道》- 学生手册:中华礼仪常识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展示中华传统礼仪的图片和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引用一句相关的古代名言,如孔子的“君子之交淡如水”,激发学生对礼仪的兴趣。

探究(15分钟)1. 观看视频资源《中华礼仪之道》,让学生了解中华礼仪的起源、发展和内涵。

2.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认为中华礼仪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拓展(20分钟)1. 分发学生手册,让学生阅读其中的中华礼仪常识。

2. 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讨论并总结出中华礼仪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

3.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并进行展示。

实践(15分钟)1.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中华礼仪的应用。

2.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总结的中华礼仪规范,表演一段场景,如迎宾、致辞、敬茶等。

反思(5分钟)1. 学生自我反思:你在本次活动中有哪些收获?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2. 教师总结:强调中华礼仪对个人修养和社交交往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中华礼仪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文化活动,深入了解中华礼仪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中华传统节日,进行相关礼仪的研究和展示。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中华礼仪,如尊敬长辈、友善待人、注重仪容仪表等。

教学评估-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学生对中华礼仪的理解程度-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展示效果参考资料- 中华礼仪手册- 《中华礼仪之道》视频资源。

文明礼仪教案

文明礼仪教案

第一章礼仪的起源和发展教学内容:礼仪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知道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教学重点:1礼的本质、作用2.礼的原则3. 礼的含义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礼仪究竟何时何故而起,自古以来,人们做过种种探讨,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礼仪起源说:天神生礼仪;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礼生于理,起于俗。

礼仪起源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

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在人类社会的萌芽时期——原始社会时期,礼仪便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和发展而开始自身的开发与传递。

以下为我国社交礼仪的大致变更情况礼仪的创始期——新石器时期。

半坡遗址、仰韶文化及有关资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尊卑有序,男女有别。

礼仪的形成时期——青铜时代。

原始社会解体,向奴隶社会过渡,劳动活动升温,推翻殷王朝,取而代之的是周朝,《周扎》的产生,将人们的行为举止、心理情操系统地纳入一个尊卑有序的模式之中,要求人们依礼而行。

礼仪的发展变更时期——西周末期。

出现了所谓的“礼崩乐坏”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相继涌现出孔子、孟子等思想圣人,发展和革新了礼仪别论、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个。

妥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动”。

计系统地问述了礼仪的本质勺功能,在《论语》里村74处谈到礼仪。

要求人们用规范约柬白己的行为,所以他是卞张以礼治囚的最有代表件的人物。

古之礼的内涵分为两个方面:一肚典章制度,如各湖代的典章制度;二是社会一切人的行为和举止规他。

学习中华文明传统文化教案(7篇)

学习中华文明传统文化教案(7篇)

学习中华文明传统文化教案(7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几种民间小吃的名称以及制作方法。

2、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尝试用团圆、捏、搓等制作技能制作民间小吃。

3、通过品尝,感受民间小吃的美味,体验与哥哥姐姐一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糖葫芦制作材料:山揸、蜂蜜。

2、汤团制作材料:米粉、芝麻。

3、油条制作材料:面粉、发酵粉。

4、芝麻球制作材料:面粉、芝麻。

5、其它:电磁炉、电饭煲、油、糖、一次性台布。

活动过程一、欣赏民间小吃图片,激发活动兴趣。

1、师:“小朋友你吃过哪些民间小吃?”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并欣赏图片。

3、听哥哥姐姐介绍集中民间小吃的由来。

二、请爷爷奶奶介绍各种民间小吃的制作材料以及方法。

三、幼儿在大班哥哥姐姐的带领和帮助下参与民间小吃制作活动。

1、幼儿分区域进行制作。

2、教师各区域指导重点。

糖葫芦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串山揸的技能。

汤团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团圆的技能。

油条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搓长条的技能。

芝麻球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滚芝麻的技能。

四、共同品尝民间小吃。

乡土教育:民间艺术、民间游戏、民间特产搬上了舞台。

有“印板糕”、“剪纸”“打年糕”“西瓜灯十八韵”等民间制作,有“棉花糖”、“冰糖葫芦”、“爆米花”等民间物品的品尝,有“拔河”、“捏泥人”、“穿项链”、“搓稻草”、“印染”、“唱戏曲”等民间游戏的游玩,还有特产品尝店和名胜、名人介绍屋等观看,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家长们带着孩子重温了儿时的游戏,跳竹竿、走高跷、丢手绢,一起品尝年糕的滋味,粽子的醇香,穿上环保时装走走模特秀,欣赏爷爷奶奶们的戏曲表演。

笑容写在孩子们的脸上,回忆荡漾在家长的心中,家长和孩子一起感受到真实的童年生活的快乐。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教案【篇2】教学目的1、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3、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中华传统文化教案5篇

中华传统文化教案5篇

中华传统文化教案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华传统文化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华传统文化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明确成功要靠自己,克服好逸恶劳,处处依赖别人的行为;对自己表现出来的依赖性感到害羞。

2、引导学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树立自强自立信念。

树立报国志向,培养回报社会的美好愿望和信念3、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献身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要成功就要自强不息,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由认识自强自立到持之以恒,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教学方法:情景体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感知自强通过观看《20xx年国庆大阅兵》视频、图片,让学感知中国人民子弟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国防取得成就正是国家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取得的。

二、品味自强通过学习教材内容:(1)孙膑身残志坚,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对兵法的学习和研究,他对前途充满信心,就是在这个信心的鼓舞下,孙膑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终于消灭了庞涓,并最终写了《孙膑兵法》。

(2)司马迁忍辱著《史记》,让学认识《史记》是伟大志向和自强不息精神的结晶。

(3)“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充分体现了徐悲鸿那自强自立的精神。

(4)“轮椅作家”张海迪,五岁时因患病,下身瘫痪,她却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

用镜子看书的故事更充分说明荣誉的花环属于自强者。

让学生认识教材中人物的自强不息精神,并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三、深层感悟1、从古今自强不息的人物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材,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欣赏歌曲《爱拼才会赢》四、凝聚升华让学生认识要自强自立,做生活的主人1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自强自立的一些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文化美德教育之礼仪】
传统礼仪
积余实验学校陈冬梅
教学目标
1、懂得礼仪是中华传统的一种美德。

2、在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文明礼仪的行为。

3、结合自己并能谈发生在身边的事所受到的启示。

教学重点
如何按照礼仪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导入新课。

1.指名学生背诵:弟子规。

2.板书课题:出示:有关传统礼仪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读)
1.出示要求:
(1)读懂意思。

(2)明白其中的道理。

2.指名说出自己的理解。

3.同学交流。

三、教师讲解句意与故事:(讲)
1、待客之道
(1) 有客拜访应将家收拾整洁着正装,衣着整洁,(尤其夏天更为注意)不随意出门,侯客而到.
(2) 客人来应主动迎出,与客人在门外拱手,主人伸右手请客人入,客人微一躬谢礼后方可进入,主人在前引路客人跟其后,客人应将鞋摆放整齐,客人走时脚步应轻些,以免打扰其他家人,主人请客上座,自己坐客位,客人谢坐后方可坐,主人侯客人坐后而坐,起席,客人先站起来,主人方能站起来,送客送出门.
(3) 如内有客人,应都起立,主人为其一一介绍,相互都要见礼,方可就坐,按说,晚来的客人应众人都坐后方才就坐.
(4) 主人送茶送水应主动下地亲自奉与,客人双手接过,点头示意。

先奉老后奉少,先奉生后奉熟.
(5) 如只有两人面对面谈话时,有客人进来时,应主动站起来,让出座位默默退侧到一旁客位,来者坐下后自己才坐,自己在一旁不要插话,等二人相邀时方可加入谈话内容当中.
(6) 递接物品时应双手拿稳物品奉上(古礼单手为”递“双手为”奉“ 长辈上级用”递“晚辈下级用”奉“)长辈老师所送礼物,不应推辞.
(7) 如会尊长老师则入门后须行礼问好自己主动坐客位.
(8)遇节日亲朋好友之间应相互拜访串门,相互馈赠礼物,每家每户都要走到送到,晚辈学生主动到长辈家里去拜节问安,在路上认识人之间相遇应行古礼,如作揖等.
2、故事:
○1礼节要注意:
○2女孩的进步:
每一个人从小都要注重自己的礼仪表现,举止要文雅,风度,大方。

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说与写)
1。

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2.结合自己或者身边这样的故事,写一段自己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