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学史导论
第1讲中国社会思想史导论
2014年
中国社会思想史
14
4、课程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由三部分构成:课堂表现(15%)、课后作 业(15%)和期末闭卷考试(70%)。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和参与两项。
2014年
中国社会思想史
15
推荐阅读书目:经典著作部分
钱穆(2001)《国史新论》,三联书店出版社 吕思勉(2005)《吕著中国通史》,华东师范
不要贪多:带着问题;甚至要逐字逐句地读;对每句话 尝试着打个问号,“为什么”?——“少就是多;慢就 是快”原则
不要怕不知道答案:问题的背后还有问题;不是你读一 点东西就能解决的;不要怕有困惑,有暂时无法想清的 问题是好事。
2014年
中国社会思想史
李泽厚(2008)《中国思想史论》(古代、近 代、现代三部分)三联出版社
葛兆光(2003)《中国思想史》(三卷)复旦 大学出版社;《宅兹中国》(2011)
朱维铮(2007)《走出中世纪》,复旦大学出 版社;
2014年
中国社会思想史
18
课程要求:请认真阅读
阅读的几个原则: 不要畏难:越难的东西越是要啃下来;得到的训练越大
大学出版社 冯友兰(1996)《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
出版社 粱漱溟(2005)《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
民);《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 费孝通(2007)《乡土中国》《中国士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年
中国社会思想史
16
推荐书目:海外中国研究部分
马克斯·韦伯(2003)《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南京:江苏人 民出版社
辜鸿铭的“辫子”。
2014年
中国社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想史
8
2014年
第1讲中国社会思想史导论
二是认为属于社会学学科的;(主流思想) 三是认为属于思想史的学科。
2014年
中国社会思想史
29
三、社会思想和社会学的关系
一是现代性——社会学的研究主题。
二是现代与传统 三是社会学视野中的传统
2014年
中国社会思想史
30
第二节 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概况
从日常现象中追问——
2014年 中国社会思想史 13
能够努力地与西方历史做一点比较
——学习提示之三
人认识自我是通过他人;“镜中我”; 一个民族认识自己亦然; 这其实是我们不自觉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但是,现在努力将其清晰自觉起来。
所以,比较的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当然,这是灰常灰常难的事情:)
2014年
中国社会思想史
20
何谓“社会思想史”
定义: 中国社会思想史就是研究历代中国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 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的观点、构想或理论 发生、发展的内在历史过程及其特点与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关键词: “思想”——观点、构想或理论; “史”——发生、发展的内在历史过程及其特点与规律 “社会”——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在社会生产和生 活实践中所形成
辜鸿铭的“辫子”。
2014年 中国社会思想史 8
2014年
中国社会思想史
9
3、课程学习方法的提示:
首先提示一点学习的心理准备: 要做好迎接复杂性思维的挑战;要有批判性思 考意识。
这不仅涉及到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时段特别长; 我们学习的时段特别短; 同时还有一个语言的问题;背后是用今天“现 代人”的思维去理解过去的问题。
社会史研究导论-
社会史研究导论社会史研究导论绪论(一)1【单选题】基督教在唐朝时传入中国的名称是(A)。
A、大秦景教B、尊经C、西仪东正教D、奥思定教2【单选题】当使用近代社会史这个概念时,往往还牵扯到了(D)的相关内容。
A、民族B、文化C、经济D、政治3【单选题】中国的宗法制度定型于(B)。
A、商朝B、西周C、东周D、秦朝4【判断题】现阶段中国近代史主要是指1840年到1949年这个阶段。
(√)5【判断题】基督教传教士大规模在两广地区登陆主要是从明朝初年开始的。
(×)社会史研究导论绪论(二)1【单选题】对于历史学来讲,求真、求善和求美的关系是(D)。
A、求真和求善是求美的基础B、求美和求善是求真的基础C、求美是求真和求善的基础D、求真是求善和求美的基础2【单选题】历史研究不断出现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现状相对于历史学家(C)还存在局限性与缺陷。
A、当前认识和研究目标B、研究传统和研究目标C、当前的认识和终极追求D、研究传统和终极追求3【单选题】西方文化史研究是指对历史所进行的(C)。
A、文化分析B、文化分析、文化批评C、文化分析、文化批评、文化解释D、文化分析、文化批评、文化解释、文化重构4【判断题】中国现阶段大量的文化史研究其实质是在研究思想史或学术史。
(√)5【判断题】《魏书》因为参杂了大量作者自身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为“秽史”。
(√)社会史研究导论绪论(三)1【单选题】()是还原历史唯一的中介与桥梁。
(B)A、文物B、史料C、遗址D、文学2【单选题】下列事件中,不可能记载在《资治通鉴》中的是(A)。
A、牧野之战B、秦朝一统天下C、张骞出使西域D、开凿隋唐大运河3【单选题】下列史书中,从形式角度来说,更易于理解的是(C)。
A、《三国志》B、《史记》C、《资治通鉴》D、《汉书》4【判断题】不同于其他流派,后现代史学强调史料最重要的特性是客观的,非人为的。
(×)5【判断题】历史学家只能永远位于求真的道路中,无法达到求真的目标。
《社会史研究导论》单选题(含答案)
《社会史研究导论》单选题1.1946年,《经济社会史年鉴》更名为《(B )年鉴》。
A、经济、社会、政治B、经济、社会、文明C、经济、历史、政治D、经济、历史、文明2.20世纪(D )以后,社会史学者提出“自下而上”的问题意识。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3.20世纪的年鉴派学者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C )。
A、北欧B、西欧C、地中海D、东欧4.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学者关注人民群众的作用集中在(C )上。
A、科技进步和物质丰富B、精神需求和经济进步C、农民战争和农民起义D、王朝战争和朝代更替5.20世纪前期史学的两种新路向是(C )。
A、社会稳定和眼光向下B、社会稳定和眼光向上C、社会变迁和眼光向下D、社会变迁和眼光向上6.按照法国年鉴历史学派的方法论,(B )算得上是一个中时段。
A、五年B、十年C、五十年D、一百年7.北京地区大量宦官修建寺庙主要是为了(C )。
A、建立良好的形象B、消除现世的罪孽C、寻找死后的归宿D、收敛信徒的钱财8.彼得·伯克的观点不包括(D )。
A、作者和作品是可以相分离的B、对出版后的作品的理解和诠释应该来自作者以及所有读者C、读者有权判断作者的作品D、作者无权判定自己是否属于某一个流派9.彼得·伯克认为后现代主义史学可以让历史学家不会过于漠视(C )。
A、普通人和一般事件B、英雄人物和一般事件C、普通人和个别事件D、英雄人物和个别事件10.不属于20世纪中叶以后的西方社会是研究的是(A )。
A、现代主义B、边缘群体研究C、叙事史的复兴D、都市史与乡村史研究11.传统的都市研究主要集中于(A )方面。
A、沿革地理与近现代变迁B、沿革地理与人口变化C、个人生活与近现代变迁D、个人生活与人口变化12.传统的角度研究中世纪史学是以(D )的方式进行的。
A、微观B、阶段C、渐进D、倒推13.传统的社会结构研究一般被简化为(C )。
A、政治制度史B、经济制度史C、阶级关系史D、社会演变史14.传统的史学研究对于死亡表现出的态度是(C )。
中国社会史研究——绪论
李文海等:《灾荒与饥馑》(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1年版。); 李文海等:《中国近代灾荒纪年续编》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李文海等:《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上海 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孟昭华:《中国灾荒史记》(中国社会出 版社1999年版。);
[法]魏丕信:《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 政》(徐建青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版。); 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 (中华书局出版社2000年版。); 苏新留:《民国时期的河南水旱灾害与乡 村社会》(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年版。); 张水良:《中国灾荒史(1927~1937)》 (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等
2. 什么是社会史?
“它是研究历史上社会结构与日常 社会生活的运动体系,它以社会群体、 社会组织、社会等级、阶级、社区、 人口的社会构成,以及上述成分所形 成的社会结构及其变动,构成社会结 构的人群的日常生活行为及其观念为 研究范畴,揭示其在历史上的发展变 化及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发展脉络
(七)病态社会方面
政治病态 风俗病态 社团病态 妇女病态
(八)灾荒方面
灾荒,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与社 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 各方面有着重要联系。 灾害的种类繁多,既有水灾、旱灾、风灾、 雹灾等各种气象灾害,还有地震、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既有蝗灾、螟害、鼠灾、瘟 疫等生物微生物灾害,也有土地的沙漠化、 盐碱化等灾害。
4.新社会史的兴起
按照杨念群给出的界定,所谓“新社会 史”,既不是一个范式转换的概念,也不 是一个简单的类分范围的概念,而应是与 本土语境相契合的中层理论的建构范畴, 寻求以更微观的单位深描诠释基层社会文 化的可能性。
《社会史研究导论》判断题(含答案)
《社会史研究导论》判断题1.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社会史概念演化成了社会发展史。
(√)2.20世纪上半叶开始,社会史学研究的一大特色就是多学科方法。
(√)3.20世纪中叶以后,宏观史学开始重视对不掌握文字书写的、霸权的、被排斥在历史研究主流以外的人群进行研究,从而转向了微观史学。
(×)4.彼得·伯克赞同后现代主义彻底的怀疑论。
(×)5.勃罗代尔认为把历史归结于偶然性的可能性会因为段时段的研究而减小。
(×)6.不同于佛经,壁画这种材料尚没有在历史研究过程中得到广泛利用。
(×)7.不同于其他流派,后现代史学强调史料最重要的特性是客观的,非人为的。
(×)8.不同于其他学科,历史学的界限在不同时代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9.布洛赫与费弗尔同是法国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
(√)10.陈寅榷认为,只有完全脱离与古人同样的境界,才能批评古人的得失和说法。
(×)11.从传统角度看,政治史就是政治制度史。
(√)12.从微观尺度上看,中世纪的社会矛盾并不明显。
(×)13.从微观的角度看,受限于妇女的地位,古代历史研究中女性的作用是不明显的。
(×)14.大多数极力倡导后现代史学的学者大多数只局限于具体研究,不重视理论。
(×)15.帝国研究无法脱离边缘研究,但是边缘对帝国影响不大,可以独立进行研究。
(×)16.东欧国家的市民社会主要发源于中世纪早期。
(×)17.都市研究应该是一项综合性的研究,可能涉及到历史、地理、经济、社会学等方面的学科。
(√)18.杜赞奇否定了发现历史的可能性。
(×)19.法国年鉴学派被认为是社会科学史学的代表。
(√)20.费尔南·勃罗代尔认为影响历史的时间因素不是单纯的一个,而是存在双重的因素。
(×)21.费尔南·勃罗代尔三个时间段理论中,短时段被称为结构的历史。
史学导论课程总结
史学导论课程总结一、课程概述史学导论是一门介绍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深入了解了史学的起源、发展和学科特点,掌握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提高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文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对这门课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课程内容在史学导论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史学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学习史学的起源和发展,我们了解到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演化过程。
史学最早出现在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史学经历了不断的变革和发展。
我们了解到了史学的不同学派和不同的研究取向,如传统派、批判派和新史学等。
2. 历史研究的方法与工具在史学导论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比如,历史文献的分析方法,包括文献收集、鉴别、整理和解读等。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常用的历史研究技巧,如历史地理学、计量史学、口述史学等。
3. 历史事件的理解与分析通过学习史学导论课程,我们学会了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
我们了解了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习了如何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历史事件,如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角度。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利用历史文献和资料来解读历史事件,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4. 历史学的应用与意义史学导论课程还介绍了历史学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我们了解到历史学在教育、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历史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传统,引导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历史,避免历史重复的错误。
三、课程反思通过学习史学导论课程,我对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我也反思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反思:1. 理论学习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在史学导论课程中,由于时间和课程设置的限制,我们更多地是了解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而较少有机会进行实际的历史研究。
因此,在实际运用史学理论的过程中,我常常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多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社会学导论》课件
社会学导论PPT课件介绍了社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通 过讲解社会学发展史、研究方法、理论和研究领域,以及社会学在解决热点 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学的意义和价值。
前言
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是什么?
社会学发展史
社会心理学研究
个体心理、群体行为和社会 群体之间的关系等研究领域。
社会学热点问题
1 社会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什么是社会问题?如何对社会问题进行分类和研究?
2 当社会的热点问题
当前社会存在的热点问题有哪些?这些问题对社会产生了何种影响?
3 社会学在解决热点问题中的作用
社会学如何发挥作用,解决热点问题并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符号互动主 义理论
关注个体之间通过 符号和互动构建现 实的过程,强调语 言和符号的作用。
结构功能主 义理论
将社会看作是一个 具有不同部分相互 依存的整体,强调 社会结构对个体的 影响。
社会学研究领域
社会学的基本领域
家庭、教育、组织等社会学 的基本研究领域。
人口与城市研究
人口分布、城市发展和社会 变迁等研究领域。
结论
未来社会学发展 趋势
全球化、技术革命和社会 变革对社会学发展的影响 和趋势。
社会学在现实生 活中的应用
社会学如何应用于解决实 际问题,推动社会改革和 提高人民生活。
社会学的意义和 价值
社会学对促进社会进步、 改善社会生活和实现社会 公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早期社会学家和们的贡献
康特、杜尔凯姆等社会学家对社会学的形 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发展阶 段
导论 社会学发展简史
卡尔· 马克思 (德国,1818—1883)
(一)社会学产生的条件
⒈历史条件——西方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 ⒉思想条件——西方近现代以来的社会思想
⒊学术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物质基础
新航路的开辟(14、15世纪)——殖民扩张,原始资本积累 文艺复兴(14至17世纪)——第一次思想解放 启蒙运动(17、18世纪)——第二次思想解放
②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社会事实是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社会事实能够 而且只能用社会事实加以解释。“某个社会事实 的决定性原因应该到先行的社会事实中去寻找,而不是 到诸多个人的意识形态中去寻找。”
社会学里程碑式的经典著作——《自杀论》 ①自杀与自杀率
自杀指凡由 受害人本人积极 或消极的行为直 接或间接引起的, 受害人本人也知 道必然会产生这 种后果的死亡。
自杀率 指每10万或 100万人口的 自杀人数。
②自杀的类型 利己型自杀
低
③影响自杀率的社会原因
社会凝聚力
社会整合 利他型自杀
高 (社会团结)
失范型或宿命型自杀
社会规范
社会制约力
自杀虽然是一种个人现象,但其原因主要不是取决 于个人的内在本性,而是取决于支配者个人行为的外在 原因,即外部环境及带有某种社会共性的社会思潮和道 德标准。每个自杀者都认为他们只服从于自己,而实际 上他们不过是集体力量的服从者。
中国社会学的先驱——严复
群学何?用 科学之律令,察 民群之变端,以 明既往,测来方 也。肄言何?发 专科之旨趣,究 功用之所施,而 示之以所以治之 方也。 《群学肄言》(1903年)
(二)中国早期社会学流派
⒈乡村建设学派
⒉综合学派
中国社会思想史讲义
中国社会思想史讲义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社会思想史,涵盖了众多思想家们的智慧与见解。
本文将从古代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到近现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等方面,介绍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演变和重要思想家的观点。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思想体系,核心价值观是孔子的仁、义、礼、智和忠恕。
他们强调家庭道德伦理和君主与臣民之间的关系。
孔子主张“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提出了“中庸之道”。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天性善良的观点,主张“养浩然之气”,并强调了君主应该为民众谋福利的理念。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内在的自我和谐。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和“名可名,非常名”的观点。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他以幽默而深刻的寓言形式,表达了个人的解脱和内心的自由。
三、法家思想法家思想起源于战国时期,以法律与行政管理为核心,强调严格的法制和权威统治,提倡法制社会的建立。
李斯和韩非是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主张强力的国家中央集权和严酷的法律制度。
四、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注重实践和实用主义,他们关注社会的公平和人民的幸福。
墨子是墨家思想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同等观点,他提出了“以德服人”的理念,反对战争和暴力。
五、佛教思想佛教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
佛教教导人们超越苦难与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三论宗、涅槃宗、华严宗等是佛教在中国的主要宗派。
六、近现代马克思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人民、中国梦等概念,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中国社会学史pdf阎明
中国社会学史pdf阎明
中国社会学史概述
一、古代社会学发展
1.《论语》的社会学思想:《论语》提出的社会学思想,主要致力于深入思考什么样的社会关系最有益于社会的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学思想:诸子的思想探索,如孔子的智慧,老子的道家和孟子的儒家代表了当时社会学思想的发展和思想家的观点。
3.秦汉时期社会学思想:在王官论中,社会学思想发展到一种新水平,其研究手段也更加成熟,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国家统治、宗教崇拜、社会关系等。
二、近代社会学发展
1.清朝时期的社会学思想:清代的学者们在社会学思想上以民族保存为主,提出了以体制改革解决社会问题的思想,努力开创了探索社会变迁和影响社会发展的科学思想。
2.近代初期的社会学思想:包括西方传入的学说,如共产主义、劳动观等,也包括新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都促进了现代社会学理论的形成。
三、现代社会学发展
1.20世纪的社会学思想:20世纪的社会学思想以过渡性的形式出现,
社会学家们积极研究文化变迁、政治体制改革以及经济发展的趋势,
从对全球化的社会和文化分析,到对日益复杂的都市社会现象的解读。
2.21世纪的社会学思想:21世纪以来,社会学的视野日渐增宽,社会
学家们研究了日益复杂的新型关系与社会结构,如全球化、多元化、
虚拟社会等。
同时,社会学家也愈发关注社会学理论与观察实践、社
会学研究伦理、社会学方法、社会学教学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社会史研究导论国学
中国社会史研究导论国学中国社会史研究导论国学这本书记录了作者研究中国社会史的行踪,集中体现了我的社会史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主要学术思想。
全书内容包括《我所认识到的唯物史观和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国的早期文明和国家的起源》、《战国秦汉商品经济及其与社会生产、社会结构变迁的关系》、《汉魏之际人身依附关系向隶属关系的转化》等。
何兹全,1911年生,山东菏泽人。
著名历史学家,1950年起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主要致力于研究汉唐经济史、兵制史、寺院经济和魏晋南北朝史几个方面,是我国魏晋封建说的创始者和代表者。
上编总论我所经历的20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我所认识到的唯物史观和中国社会史研究研究人类社会形态、结构及其发展规律是社会史研究的主流对中国古代社会形态演变过程中三个关键性时代认识的不够中编中国古代社会史论关于古代史的几个理论问题“亚细亚的”生产方式本义中国的早期文明和国家的起源早期国家的出现众人和庶民春秋战国之际的经济社会变化战国秦汉商品经济及其与社会生产、社会结构变迁的`关系战国秦汉时代的交换经济和自然经济,自由民小农和依附性佃农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奴隶下编中国中世社会史论中古时代之中国佛教寺院魏晋时期庄园经济的雏形三国时期农村经济的破坏与复兴三国时期国家的三种领民中古大族、寺院领户研究东晋南朝的钱币使用与钱币问题汉魏之际封建说汉魏之际社会经济的变化汉魏之际人身依附关系向隶属关系的转化佛教经律关于寺院财产的规定佛教经律关于僧尼私有财产的规定秦汉地主与魏晋南北朝地主的不同两汉豪族发展的三个时期南北朝隋唐时代的经济与社会。
第六章 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社区学派 《中国社会学史》必备
他们开设社会学课程,讲授社会学理论, 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取得了一 系列成果。 同时,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等政府 机关也迁至西南地区。
二、抗战时期的社会学研究机构
(一)中国社会学社
在中国社会学社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学的 研究没有停止,1943年他们在重庆、昆明、 成都三地召开了年会,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战后社会建设”问题。 可以看出,他们已经预计到中国取得抗战 的胜利指日可待,针对战后的社会建设问 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在民族危亡时机,为了保存中国文化遗 产和高等教育事业的继续进行,以培养 更多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社会 有用人才,大部分高校被迫纷纷迁移到 西南各地。
据1939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统计: 战前专科以上的学校共108所。 因战争迁至后方的有52所。 停办的有17所。 其余的或是原设后方,或原设上海租界, 或是教会大学所在沦陷区勉强维持办学。
要想在社会生活的任何一方面,求得正 确地了解,必须就从这个方面与其他一 切方面的关系上来考察探其究竟。 吴文藻不赞成李景汉等人的“忠实地描 述事实,不做断语”的方法,认为这种 方法是“横断的、一时的、局部的、静 态的”。这是不够的。
认为现代社区研究应当比描述性社会调 查更进一步,“他不但要叙述事实,记 录事实,还要说明事实内涵的意义,解 释事变发生的原因。” 这样的研究才是“纵贯的、连续的、全 形的、动态的。”
1887年出版的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 《社区与社会》(也译作《礼俗社会与 法理社会》),是西方最早的社区研究 的理论著作。 1917年英国社会学家麦其维的《社区》, 也是较早的社区研究著作。
中国社会学史课件
► 1917年,清华学生在北京西郊对195家居民的生活费用进 行了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家庭预算、生活情形等
► 1918年,清华大学学生调查了该校校役93人 ► 1918-1919年间,北平私立燕京大学教授调查了北京社会
状况,这是我国都市社会调查的开端。该书不仅表明了如何 用统计的方法搜集整理材料,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各机关缺乏 统计资料,即使有也不可靠
三、早期的社会学著作
► 1889年,美国神学博士司密斯写了《中国乡村生活》一书, 这是用社会学观点研究中国社会的第一本书。书中研究了中 国乡村的本身、乡村家庭生活。
► 1915年,陶履恭等著英文本《中国乡村与城市生活》,这 是我国人用社会学观点研究中国社会生活最早的一部著作
►“群”,即人群、社会,群的目的在于保国 保种,方法是提倡联合黄钟,君民同治,以 孔教为国教,反对专制独裁,反对外国侵略 者及买办洋务派
►变的目的是变政体,方法是废科举、开学校、 改官制,实行地方自治。
3.谭嗣同。《仁学》
►“凡为仁学者,于佛书当通华严及心宗、相 宗之书,于西书当通新约及算学、格致、社 会学之书,于中国当通易、春秋公羊传、论 语、礼记、孟子、庄子、墨子、史记及陶渊 明、周貌叔、张横渠、陆子静、王阳明、王 船山、黄黎洲之书”
► 强调了治群学之难
(1)客观困难
(2)主观困难——思想障碍。
(3)主观困难——感情障碍。
指出群学与中国固有的儒家思想有相通之处
► (1)斯宾塞认为,社会生活必须用科学方法加以 客观研究,这与孔子的“士”必须通过分析问题 取得学识,进行修身是一致的
► (2)斯宾塞提出变迁是在很长时间里发生的,是 日积月累的结果,进化论对突变持怀疑态度,这 与中庸观点相近。
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中国社会思想史
北京⼤学社会学考研中国社会思想史中国社会思想史第⼀讲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导论⼀.为什么要研究中国社会思想史1与古代贤哲对晤⼀室(古典⽂学让⼈“青春不⽼”)是意味悠长的对话,⾼层的并⾮简单的重复,(在不同是空的真理性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例如⽑泽东毫不利⼰,专门利⼈---为⼈民服务孔⼦⼰所不欲,勿施与⼈---“⼀句论语知天下”⼰欲伸⽽伸⼈,⼰欲达⽽达⼈。
仁者之⼼,仁者爱仁孟⼦⽼吾⽼以及⼈之⽼,幼吾幼以及⼈之幼。
墨家有道者劝以教⼈,有才者勉⼈分⼈,有⼒者?⼈助⼈范仲淹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圣⼈⽆⼼,以百姓之⼼为之2.鉴往知来,古为今⽤⼀定社会思想的产⽣,都有定时代特征,但没⼀个社会思想的产⽣,⼜离不开对前⼈思想的继承。
有⼀定的脉络可循。
当前的社会是历史悠久性的取向的⼀种表征。
每⼀个现实的症结都是经过深长的历史造成的。
例黄梅禅宗的改⾰更好的学习社会学荀⼦:⼈类优于动物之处就在于其形成社会群体的能⼒。
严复、孙本⽂、费孝通(孔林⽚思》)社会病态与社会⼼态问题美⼈之美,各类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同影响世界的⼗⼤思想家孔⼦柏拉图亚⾥⼠多德托多斯·阿奎那德(意)培根哥⽩尼⽜顿伏尔泰康德达尔⽂⼆.什么是社会思想史?社会思想?中国社会思想史?谜语:有⽔能养鱼虾,有⼟能种庄稼。
有⼈不是你我,有马飞奔天涯。
答案:“也”1.认识及解决社会问题的思想(以下都是各个学者对社会思想史的定义)例:昭君出塞及匈汉社会民⽣的关系波格拉斯:⼀个⼈、少数⼈对团体问题的考察程博群:实地研究⽽求解决2.关于社会共同⽣活及⾏动的思想加⽥哲⼆:社会⽣活的理论及理论体系⾼岛善哉:⼈类的社会⾏动和表现欲⽣活的思想史孙本⽂:社会上共同⽣活⼈与⼈相互调试的问题3.社会主义思想4.社会思想是社会理性达不到⽽想要达到(主要是⽇本学者持这种观点)如:⼤同社会外户不闭谋略不⽣吉⽥启⼀:追求社会改善的⼀切思想,时表⽰改⾰现实社会缺陷,实现更理想的社会的意欲与努⼒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中国社会学史的研究和学习方法
• 方法原则:
– 以大传统解社会学在中国的发 展历程。中国社会学与政治的密切关系是中 国社会发展方式的非西化特色决定的。中国 社会的发展不是按照西方分工社会特色发展 起来的。
• 具体方法:
– 从社会实践(改良)的角度来理解各种社会 理论
• 从理想类型的角度而言,小传统服从大 传统,但是实际研究过程中还是有交叉 混同。
• 孔德系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对立是中 国社会学史上大传统的对立,这种对立 一直贯穿中国社会学发展历程,判断标 准是否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从小传统的角度而言,孔德系和马克思 主义社会学都只是社会学学科中的一种 研究角度,一般强调的是自然学派与人 文学派的对立。
– 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写作完成 – 学术性较强,注重细节,有亲西方倾向 • 郑杭生、李迎生《中国社会学史新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英文版
• 杨雅彬 《中国社会学史》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 韩明谟 《中国社会学史》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 张琢
《中国社会和社会学百年史》 中华书局(香港)
导
论
一、关于教材和参考书的介绍和说明
• 教材:郑杭生、李迎生《中国社会学史新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中文版
– 根据党建出版社《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学》改编, 介绍了一些社会学基础知识,有一定政治倾向
– 相对其他教材,时间跨度最长,体例完整,有一定 特色
• “史”“论”结合 • 分为孔德系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两大传统 • 全景式展开与重点剖析交叉 • 社会学教育和社会学研究兼备 • 事实与评价相配
1992年版
• 孙本文 《当代中国社会学》 胜利出版公司 1948年版
二、中国社会学史中的两种传统
• 大传统:求是,中国社会学存在目的是运 用社会理论和社会调查方法寻找有关社会 发展的真理以救国救民。
• 小传统:求知,中国社会学存在目的是运 用社会理论和社会调查方法积累有关社会 发展的具体知识以扩展学科知识存量。
– 两个附录很有价值:中国社会学史大事记,中国社 会学著作要目
参考书
• 谢立中 《中国社会学经典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 胡鸿保 《中国人类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 韩明谟 《中国社会学名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 阎明 《一门学科与一个时代——社会学在中国》清华大学出版 社 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