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与建模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UML建模实验报告02

UML建模实验报告02

UML建模实验报告02UML建模实验报告021.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项目案例,了解和掌握使用UML建模工具进行软件系统建模的过程和方法。

2.实验过程本次实验我们选择了一个简单的在线购物系统作为项目案例。

首先,我们进行了需求分析,确定了系统的功能和特性。

然后,我们进行了领域建模,识别出了系统的核心概念和实体。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用例建模,识别出了系统的用例,并绘制了用例图。

然后,我们进行了行为建模,设计了系统的顺序图和活动图。

最后,我们进行了结构建模,设计了系统的类图和对象图。

3.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完成了在线购物系统的建模过程,并获得了以下结果:1)需求分析:我们确定了系统的功能和特性,包括用户登录、浏览商品、添加到购物车、下订单等。

2)领域建模:我们识别了系统的核心概念和实体,包括用户、商品、购物车、订单等,并绘制了类图。

3)用例建模:我们识别了系统的用例,并绘制了用例图,包括登录、浏览商品、添加到购物车、下订单等。

4)行为建模:我们设计了系统的顺序图和活动图,包括用户登录、浏览商品、添加到购物车、下订单等的流程和交互。

5)结构建模:我们设计了系统的类图和对象图,识别了系统的类和对象,包括用户、商品、购物车、订单等。

4.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和体验了使用UML建模工具进行软件系统建模的过程和方法。

我们发现UML建模工具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理清系统的功能和特性,识别出系统的核心概念和实体,设计系统的用例、顺序图、活动图、类图和对象图。

通过建模过程,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系统的需求和设计,并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同时,我们也发现UML建模工具的使用需要一定的学习和实践,尤其是对于一些高级建模概念和技术的掌握。

因此,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应用UML建模工具,以提高我们的建模能力和技术水平。

5.实验改进建议根据本次实验的经验和总结,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在实验前进行必要的学习和准备,了解UML建模工具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以充分发挥工具的功能和效能。

《工程系统建模》实验报告

《工程系统建模》实验报告

《工程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姓名XXXXXXX学号XXXXXXX班级XXXXXXX专业XXXXXXX报告提交日期XXXXXXX实验一 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一、 实验名称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二、 同组成员学号 姓名 XXXXXX XXX XXXXXX XXX XXXXXX XXX XXXXXX XXX XXXXXX XXX XXXXXX XXX XXXXXX XXX XXXXXX XXX XXXXXX XXX三、 实验器材1) 转动惯量测试仪 2) 数字式电子台秤 3) 游标卡尺4) 扭摆及几种有规则的待测转动惯量的物体:金属载物圆盘、塑料圆柱体、木球、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用的金属细杆,杆上有两块可以自由移动的金属滑块。

四、 实验原理转动惯量的测量,一般都是使刚体以一定形式运动,通过表征这种运动特征的物理量与转动惯量的关系,进行转换测量。

本实验使物体作扭转摆动,由于摆动周期及其它参数的测定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扭摆的构造如图 1-1所示,在垂直轴1上装有一根薄片状的螺旋弹簧2,用以产生恢复力矩。

在轴的上方可以装上各种待测物体。

垂直轴与支座间装有轴承,以降低摩擦力矩。

3为水平仪,用来调整系统平衡。

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定角度θ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周期往返扭转运动。

根据虎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M 与所转过的角度θ成正比,即:M=-Kθ (1) 上式中,K 为弹簧的扭转常数。

由转动定律M =Iβ得:β=M /I (2) 令ω2=K /I ,忽略轴承的摩擦阻力矩,由式(1)、(2)得:222d Kdt Iθβθωθ==-=-图 1-1上述方程表示扭摆运动具有角简谐振动的特性,角加速度与角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

此方程的解为:θ=Acos (ωt +ϕ)。

式中,A 为谐振动的角振幅,φ为初相位角,ω为角速度,此谐振动的周期为:22T π== (3) 由式(3)可知,只要实验测得物体扭摆的摆动周期,并在I 和K 中任何一个量已知时即可计算出另一个量。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屏幕”类 •属性 •操作
初始化 initialize () 提示 prompt () 输入 input()
“系统维护人员”类 •属性
姓名(name):文本(char) 员工号(ID):整形(int) 联系电话(TelNum):整形(int) •操作 维护 Maintain()
“仓库管理人员”类 •属性
鞋店管理的特点是信息处理量比较大,所存的鞋种类多,而且由于进货单、 销售单、需求单等单据发行量特别大,关联信息多,查询和统计的方式各不相 同等原因,因此在管理上实现起来有一定困难。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信息 的重复传递,单据报表种类繁多,各个部门管理规格不统一等问题。
在本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满足计算机管理的需要,我们 采取了下面的一些原则:
状态机图表现一个对象(类)的生命史。对于一些实现重要行为动作的对象 应当绘制状态机图。绘制状态机图需要确定一个对象的生命期可能出现的全部状 态,哪些事件将引起状态的转移,将会发生哪些动作。
(绘制所选系统的一个对象的状态图并解释说明)
10 / 11
4.3.5 分析与讨论
比较顺序图与通信图、 活动图与状态图的应用。 顺序图:描述的是参与交互的对象及对象之间消息交换的顺序,用来表示用例 中的行为顺序。 通信图:强调发送和接收消息的信息的对象及其组织结构的交互图,用以描述 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交互关系。 活动图:用来描述达到一个目标所实施一系列活动的过程,描述了系统的动态 特征。 状态图:描述系统中类和对象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行为。
4.2 建立对象模型
4.2.1 候选类的数据字典
类名 User
Bill BankAccount
DrawAccount
Screen MaintenanceStaff

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

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

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1. 引言系统建模与仿真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系统的行为。

本实验旨在通过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方法,对某个实际系统进行分析和优化。

2. 实验背景本实验选择了一个电梯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电梯系统是现代建筑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其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对于整个建筑物的使用体验至关重要。

通过系统建模与仿真,我们可以探索电梯系统的运行规律,并提出优化方案。

3. 系统建模为了对电梯系统进行建模,我们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电梯系统通常由电梯、楼层按钮、控制器等组成。

我们可以将电梯系统抽象为一个状态机模型,其中电梯的状态包括运行、停止、开门、关门等,楼层按钮的状态则表示是否有人按下。

4. 仿真实验在建立了电梯系统的模型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仿真实验来模拟系统的运行过程。

通过设定不同的参数和初始条件,我们可以观察到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行为。

例如,我们可以模拟电梯在高峰期和低峰期的运行情况,并比较它们的效率差异。

5. 仿真结果分析通过对仿真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到电梯在高峰期的运行效率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大量乘客同时使用电梯导致的。

为了提高电梯系统的运行效率,我们可以考虑增加电梯的数量或者改变乘客的行为规则。

6. 优化方案基于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一些优化方案来改进电梯系统的性能。

例如,我们可以建议在高峰期增加电梯的数量,以减少乘客等待时间。

另外,我们还可以建议在电梯内设置更多的信息显示,以便乘客更好地了解电梯的运行状态。

7.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方法,并应用于电梯系统的分析和优化。

系统建模与仿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进各种复杂系统。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优化电梯系统,并将系统建模与仿真应用于更多的实际问题中。

8. 致谢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受益于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与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研究,深入理解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软件工具包括:Microsoft Visio 用于绘制系统流程图、数据流图等;SQL Server 用于数据库设计和管理;Eclipse 或Visual Studio 等集成开发环境用于系统的编程实现。

硬件方面,使用了性能良好的个人计算机,配置满足实验所需的软件运行要求。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系统规划首先,明确了实验系统的目标和范围。

以一个小型企业的订单管理系统为例,确定系统需要实现订单的录入、处理、查询、统计等功能。

然后,进行了初步的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等方面。

(二)需求分析通过与企业相关人员的沟通和调研,收集了用户的需求。

使用用例图和用例描述详细地记录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用户角色、系统功能、业务流程等。

同时,还分析了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如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三)系统设计1、总体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架构。

确定了系统的模块划分和模块之间的关系,绘制了系统的架构图。

2、详细设计(1)数据库设计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了数据库的表结构、字段、关系等。

使用 ER 图进行了概念模型设计,并将其转化为物理模型,创建了数据库表。

(2)界面设计设计了系统的用户界面,包括登录界面、主界面、订单录入界面、查询界面等。

考虑了用户操作的便利性和界面的美观性。

(3)模块设计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包括算法、流程、输入输出等。

(四)系统实现根据系统设计的结果,使用选定的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进行系统的实现。

编写了代码,实现了各个功能模块,并进行了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五)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安全性测试等。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项目:《ATM自动取款机系统》实验实验地点: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一、实验目的通过《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使学生在实际的案例中完成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中的主要步骤,并熟悉信息系统开发的有关应用软件,加深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熟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规范,为后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要求以个人为单位完成,自选题目,班内题目不重复,使用UML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并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主要设备:台式或笔记本计算机四、实验内容1 选题及项目背景ATM自动取款机系统项目背景:ATM自动取款机是由计算机控制的持卡人自我服务型的金融专用设备。

可以向用户提供一个方便、简单、及时、随时随地曲匡的互联的现代化的网络系统。

2 定义ATM自动取款机可以为用户提供取款、查询余额、设置密码、转账等业务。

在用户使用ATM自动取款机时,ATM要求用户输入密码,接下来由ATM把从银行卡上读取的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密码传给ATM自动取款机系统,系统通过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核对,如果密码正确,ATM就要求用户选择事务类型(取款、查询等),直至用户选择退出应用服务,询问用户是否退出应用服务,如果用户选择结束,则退出银行卡,系统重回登陆界面。

用户进入取款界面后,首先可以输入取款金额(必须是50的倍数),否则系统显示输入有误。

用户点击确认后,由系统查询用户相应的账户,判断该取值金额是否超出用户现有余额,如果没有,则系统会显示确认界面,用户单点击“确认”后,系统自动生成账单,并在后台进行工作,吐钞机进行清点并吐出现金,并将数据更新到数据库中;否则提示用户余额不足,请重新输入,重复上述过程。

3 参考资料《系统分析与设计》4 系统分析与设计4.1需求分析4.1.1识别参与者用户(取款者)、系统维护人员、银行管理人员4.1.2 对需求进行捕获与描述用例名称:存款执行者:用户目的:向银行账户中存放现金。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设计综合实验报告4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设计综合实验报告4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设计综合实验报告4综合实验报告: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设计一、引言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设计(Object-Oriented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简称OOSAD)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和建模等过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个综合案例,加深对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的建模工具和方法。

二、实验背景本次实验的案例为一个在线购物系统,该系统允许用户浏览商品、添加到购物车、下定单并完成支付等功能。

通过对该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可以掌握面向对象的建模技巧,包括用例图、类图、时序图等。

三、系统需求分析1. 功能需求根据用户的需求,我们确定了以下功能需求:- 用户注册和登录:用户可以通过注册账号并登录系统。

- 浏览商品:用户可以查看系统中的商品列表,包括商品的名称、价格、库存等信息。

- 添加到购物车:用户可以将感兴趣的商品添加到购物车中,以便后续下单。

- 下定单:用户可以选择购物车中的商品,并生成定单。

- 支付定单:用户可以选择支付方式,完成定单的支付。

2. 非功能需求除了功能需求外,我们还需要考虑以下非功能需求:- 性能要求:系统需要能够处理大量的用户请求,并保证响应时间在合理范围内。

- 安全要求: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支付信息需要进行加密和保护,确保不被恶意攻击者获取。

- 可靠性要求: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能够在浮现故障时自动恢复,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四、系统设计1. 用例图根据需求分析,我们可以绘制出以下用例图,用于描述系统的功能和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

(用例图示例)2. 类图在进行系统设计时,我们需要确定系统中的各个类及其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类图示例:(类图示例)在类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系统中的各个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商品类、用户类、购物车类、定单类等。

通过类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系统的结构和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

动态系统建模实验报告

动态系统建模实验报告

动态系统建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动态系统建模,探究系统内部的运行规律及其变化关系,从而对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和优化。

二、实验过程
1. 系统建模:根据实际系统的情况,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内部因素及其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2. 数据采集:利用实验仪器对系统输入、输出数据进行采集,获取系统在不同时间点的状态值。

3. 模型求解: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利用适当的计算方法对系统进行求解,得到系统运行的动态过程和规律。

4. 结果分析: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模型预测值与实际数据的差异,进一步优化建模过程。

三、实验结果
通过对系统建模与求解的过程,我们得到了系统的动态过程图和规律性变化曲线,进一步揭示了系统内部的运行机制:
1. 系统动态响应:系统在受到外部激励后,出现一定的时间延迟和振荡现象,逐渐趋于稳定状态。

2. 系统稳定性: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得到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临界点和稳定区域。

3. 系统优化:根据模型分析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调整,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四、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动态系统建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系统内部的运行规律和变化关系,掌握了系统建模与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实验过程的探究和实践,我们不仅提高了对系统运行的认识,也为今后的工程实践和科研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能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动态系统建模能力,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一、引言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设计,可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稳定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一个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设计,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案例背景本次实验选择了一个在线购物系统作为案例。

该系统是一个B2C(Business-to-Consumer)电子商务平台,用户可以在该平台上浏览商品、下单购买、支付等操作。

系统还包括商家管理模块、订单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等。

三、需求分析在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通过与用户沟通、调研市场需求等方式,我们得出了以下需求:1. 用户需求用户希望能够方便地浏览商品信息,包括商品图片、价格、描述等。

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分类浏览等方式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并将其加入购物车。

在下单购买时,用户需要填写收货地址、选择支付方式等。

2. 商家需求商家希望能够方便地管理商品信息,包括添加、修改、删除商品等操作。

商家还希望能够查看订单信息、处理退款等。

3. 系统需求系统需要能够处理用户的注册、登录、购买等操作,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系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性能,能够处理大量的并发请求。

四、系统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系统设计。

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1. 系统结构设计根据需求,我们将系统分为三个主要模块:用户模块、商家模块和管理模块。

用户模块负责处理用户的注册、登录、购买等操作;商家模块负责处理商家的商品管理、订单管理等操作;管理模块负责系统的配置、权限管理等。

2. 数据库设计为了存储系统的数据,我们设计了数据库。

数据库中包括用户表、商品表、订单表等。

通过合理的表结构设计和索引优化,可以提高系统的查询效率。

3. 系统接口设计系统接口设计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环节。

我们设计了一组清晰、简洁的接口,包括用户接口、商家接口和管理接口。

通过这些接口,不同模块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交互和功能调用。

(完整版)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

(完整版)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1 Witness仿真软件认识一、实验目的熟悉Witness 的启动;熟悉Witness2006用户界面;熟悉Witness 建模元素;熟悉Witness 建模与仿真过程。

二、实验内容1、运行witness软件,了解软件界面及组成;2、以一个简单流水线实例进行操作。

小部件(widget)要经过称重、冲洗、加工和检测等操作。

执行完每一步操作后小部件通过充当运输工具和缓存器的传送带(conveyer)传送至下一个操作单元。

小部件在经过最后一道工序“检测”以后,脱离本模型系统。

三、实验步骤仿真实例操作:模型元素说明:widget 为加工的小部件名称;weigh、wash、produce、inspect 为四种加工机器,每种机器只有一台;C1、C2、C3 为三条输送链;ship 是系统提供的特殊区域,表示本仿真系统之外的某个地方;操作步骤:1:将所需元素布置在界面:2:更改各元素名称:如;3:编辑各个元素的输入输出规则:4:运行一周(5 天*8 小时*60 分钟=2400 分钟),得到统计结果。

5:仿真结果及分析:Widget:各机器工作状态统计表:分析:第一台机器效率最高位100%,第二台机器效率次之为79%,第三台和第四台机器效率低下,且空闲时间较多,可考虑加快传送带C2、C3的传送速度以及提高第二台机器的工作效率,以此来提高第三台和第四台机器的工作效率。

6: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Witness的操作界面及基本操作有了一个初步的掌握,同学会了对于一个简单的流水线生产线进行建模仿真,总体而言,实验非常成功。

实验2 单品种流水线生产计划设计一、实验目的1.理解系统元素route的用法。

2.了解优化器optimization的用法。

3.了解单品种流水线生产计划的设计。

4.找出高生产效率、低临时库存的方案。

二、实验内容某一个车间有5台不同机器,加工一种产品。

该种产品都要求完成7道工序,而每道工序必须在指定的机器上按照事先规定好的工艺顺序进行。

实验五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五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五系统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五系统分析实验报告在实验五中,我们进行了系统分析的实验,旨在通过对一个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了解其运行机制、问题和潜在的改进方向。

本文将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一个特定的系统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评估。

通过对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系统的运行机制、问题所在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为系统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依据。

二、实验过程1. 系统的整体描述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对系统进行了整体的描述。

我们明确了系统的功能、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系统的整体描述,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目标。

2. 数据收集和分析为了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我们通过观察系统的运行过程、收集用户反馈和分析系统的输出数据等方式,获取了关于系统性能、用户满意度、问题和改进方向等方面的数据。

3. 功能分析在系统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我们明确了系统的核心功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子功能。

通过对功能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实现方式。

4. 性能评估为了评估系统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测试。

我们通过模拟用户的使用场景,测试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吞吐量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性能指标。

通过性能评估,我们能够了解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表现,并找出性能瓶颈和改进的方向。

5. 用户满意度评估为了了解用户对系统的满意度,我们进行了用户满意度评估。

我们邀请了一些用户参与实验,让他们使用系统并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

通过用户满意度评估,我们能够了解用户对系统的使用体验和期望,从而为系统的改进提供依据。

三、实验结果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和评估,我们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果和发现。

1. 系统的性能存在瓶颈通过性能评估,我们发现系统在高负载下存在性能瓶颈。

系统的响应速度明显下降,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系统需求分析实验报告(3篇)

系统需求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系统需求进行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用户需求等,为后续的系统设计和开发提供依据。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需求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系统分析能力。

二、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信息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开发出功能完善、性能优良、易于维护的系统,需求分析成为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本实验以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例,进行系统需求分析。

三、实验内容1. 系统概述系统名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系统目标: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的数字化管理。

系统功能:包括员工信息管理、招聘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管理、离职管理等功能模块。

2. 用户需求分析(1)用户角色系统用户包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部门经理、员工。

(2)用户需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员工信息、招聘信息、薪酬信息、绩效信息、培训信息、离职信息等进行管理、查询、统计和分析。

部门经理:查看本部门员工信息、招聘信息、薪酬信息、绩效信息、培训信息、离职信息等。

员工:查询个人信息、查看招聘信息、提交离职申请等。

3. 功能需求分析(1)员工信息管理功能:实现员工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功能。

需求:支持员工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学历、工作经历等信息的录入和修改;支持按条件查询、统计员工信息。

(2)招聘管理功能:实现招聘信息的发布、筛选、录用、反馈等功能。

需求:支持招聘信息的发布、筛选、录用、反馈;支持招聘渠道管理、招聘流程管理。

(3)薪酬管理功能:实现薪酬信息的录入、修改、查询、统计等功能。

需求:支持薪酬信息的录入、修改、查询、统计;支持薪酬计算、薪酬调整等功能。

(4)绩效管理功能:实现绩效信息的录入、修改、查询、统计等功能。

需求:支持绩效信息的录入、修改、查询、统计;支持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等功能。

(5)培训管理功能:实现培训信息的录入、修改、查询、统计等功能。

软件建模实验报告

软件建模实验报告

软件建模实验报告软件建模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软件建模的方式,对某一特定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通过使用UML(统一建模语言)工具,我们可以将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可视化表示,从而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实验的目标和背景,并详细描述了实验的步骤和结果。

1. 引言软件建模是软件工程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通过建立模型,我们可以对系统进行抽象和描述,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的需求和设计。

本实验选择使用UML作为建模语言,UML是一种通用的建模语言,具有广泛的应用。

2. 实验目标本实验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软件建模的方式,对一个特定的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具体来说,我们将使用UML工具对系统的用例、类、对象、关系等进行建模,从而得到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功能。

3. 实验步骤3.1 确定系统范围和需求在开始建模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系统的范围和需求。

通过与系统的用户和开发者进行沟通,我们可以了解系统的功能和限制,并将其转化为用例和需求。

3.2 用例建模用例是描述系统功能的一种方式,通过用例建模,我们可以识别系统的各个功能点,并将其表示为用例图。

用例图由参与者、用例和关系组成,通过用例图,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系统的功能和用户之间的交互。

3.3 类建模类是面向对象系统中的核心概念,通过类建模,我们可以识别系统中的各个对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类图,我们可以表示类的属性、方法和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3.4 对象建模对象是类的实例,通过对象建模,我们可以识别系统中的具体对象并描述它们的状态和行为。

通过对象图,我们可以表示对象之间的关系和交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动态行为。

3.5 关系建模关系是描述系统中各个元素之间的联系,通过关系建模,我们可以识别系统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表示为关系图。

关系图包括类之间的关系、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关系,通过关系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4. 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地对系统进行了建模。

系统仿真软件实验报告(3篇)

系统仿真软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系统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2. 学会使用系统仿真软件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实验;3. 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系统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三、实验内容1. 系统建模2. 仿真实验3. 结果分析四、实验步骤1. 系统建模(1)打开MATLAB/Simulink软件,创建一个新的模型;(2)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块进行搭建;(3)设置模块参数,完成系统建模。

2. 仿真实验(1)设置仿真参数,如仿真时间、步长等;(2)启动仿真,观察仿真结果;(3)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3. 结果分析(1)根据仿真结果,分析系统的性能指标;(2)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系统建模本次实验中,我们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模型。

该模型由以下模块组成:输入信号源、控制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

输入信号源:产生一个正弦信号作为控制系统的输入;控制器:采用PID控制器进行控制;执行器:将控制信号转换为物理动作;被控对象:表示实际被控系统的动态特性。

2. 仿真实验在完成系统建模后,我们设置了仿真参数,如仿真时间为10秒,步长为0.01秒。

启动仿真后,观察到控制系统输出信号与期望信号基本一致,说明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3. 结果分析根据仿真结果,我们可以分析以下性能指标:(1)系统稳定性:通过观察系统输出信号,我们可以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在本实验中,系统输出信号在仿真过程中没有出现发散现象,说明系统是稳定的。

(2)系统响应速度:通过观察系统输出信号的上升时间和超调量,我们可以判断系统的响应速度。

在本实验中,系统输出信号的上升时间为0.5秒,超调量为10%,说明系统响应速度较快。

(3)系统控制精度:通过观察系统输出信号与期望信号的误差,我们可以判断系统的控制精度。

在本实验中,系统输出信号与期望信号的误差在0.1%以内,说明系统控制精度较高。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内实验报告--2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内实验报告--2
2,创建use case建立Actor和use case之间的关系
1、类图
表示系统中类与类之间的关系,是对系统静态结构的描述。
绘制类图的步骤:
(1)、创建类图
(2)、加入类
(3)、增加类的属性
(4)、增加类的方法
下面即为一个按步骤绘制的类图:
聚合关联的类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Club与Person是聚合关系。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一个Person可以同时属于多个Club;一个Club可以有多个Person;当一个Club消亡时并不会导致其所属Person的消亡。
通达学院
课内实验报告
课 程 名:系统分析与设计
*******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 号:
姓 名:
二○一一至二○一二年度第二学期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第二次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实验项目名称:静态视图建模
实验类型:验证
每组人数:1人
实验内容及要求:
内容:设计系统的静态视图(类图、用例图)
依赖:People需要oxygen(氧气)才可以生存,是依赖关系。具体的图形是虚线箭头。
2、用例图
图书馆管理员处理借书、还书的用例
①处理书籍借阅
②处理书籍归还
③删除预定信息
成绩评定:
该生对待本次实验的态度□认真□良好□一般□比较差。
本次实验的过程情况□很好□较好□一般□比较差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很好□良好□一般□比较差
要求:无语法错误,尽可能减少冗余数据,逻辑关系清楚,考虑详尽,布局合理美观,具有可操作性。
实验结果:
1,创建Actor
方式一,先创建模型元素,再创建图形元素
方式二,同时创建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元素和图形元素

系统建模实验报告(3篇)

系统建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系统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运用系统建模工具进行系统建模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以某工厂生产线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建模方法对其进行建模和分析。

三、实验步骤1. 确定研究对象:某工厂生产线。

2. 收集数据: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工厂生产线的相关数据,包括生产流程、设备参数、人员配置等。

3. 建立模型: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运用系统建模工具(如Simulink)建立工厂生产线的系统模型。

4. 模型仿真:在系统模型中输入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仿真实验,观察系统动态特性。

5. 结果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分析工厂生产线的运行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模型建立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运用Simulink建立了工厂生产线的系统模型,包括以下模块:(1)输入模块:包括原材料、生产设备、人员等。

(2)处理模块:包括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

(3)输出模块:包括产品、废弃物等。

(4)反馈模块:包括生产数据、设备状态等。

2. 模型仿真在系统模型中输入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仿真实验。

仿真结果显示,工厂生产线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生产效率较高,但存在以下问题:(1)设备故障率较高,导致生产中断。

(2)质量控制不严格,产品质量不稳定。

(3)人员配置不合理,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3. 结果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分析如下:(1)设备故障率较高,导致生产中断。

为降低设备故障率,建议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提高设备可靠性。

(2)质量控制不严格,产品质量不稳定。

为提高产品质量,建议加强质量控制,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控。

(3)人员配置不合理,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为提高工作效率,建议优化人员配置,加强员工培训。

五、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提高设备可靠性。

2. 加强质量控制,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控。

3. 优化人员配置,加强员工培训。

系统分析与建模实验报告

系统分析与建模实验报告

系统分析与建模实验报告《系统分析与建模》实验指导书2012/2013年第⼆学期姓名:__ ___学号:__ ___班级:_10软件卓越__指导教师:唐学忠_软件⼯程系实验⼀⽤例图设计⼀、实验⽬的掌握在EA中⽤例图的基本⽤法和使⽤技巧。

⼆、实验环境软件平台:Microsoft Windows2000 /XP。

软件⼯具:EA。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本实验基于某学校⽹上选课系统的⽤例图的设计和实现。

(1)需求描述如下:某学校的⽹上选课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功能: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界⾯进⼊,建⽴本学期要开设的各种课程、讲课程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丙可以对课程进⾏改动和删除。

学⽣通过客户机浏览器根据学号和密码进⼊选课界⾯,在这⾥学⽣可以进⾏三种操作:查询已选课程、选课以及付费。

同样,通过业务层,这些操作结果存⼊数据库中。

(2)分析:本系统拟⽤三层模型实现:数据核⼼层、业务逻辑层和接⼊层。

其中,数据核⼼层包括对于数据库的操作;业务逻辑层作为中间层对⽤户输⼊进⾏逻辑处理,再映射到相应的数据层操作;⽽接⼊层包括⽤户界⾯,包括系统登陆界⾯、管理界⾯、⽤户选择界⾯等。

本系统涉及的⽤户包括管理员和学⽣,他们是⽤例图中的活动者,他们的主要特征相似,都具有姓名和学号等信息,所以可以抽象出“基”活动者people,⽽管理员和学⽣从people统⼀派⽣。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另外⼀个活动者。

(3)系统主要事件:●添加课程事件:●删除课程事件●修改课程事件●选课事件:根据以上分析,绘制系统⽤例图,并对⽤例加以描述,⽤例描述⽅法见教材。

四、实验预习和准备了解⽤例图描述系统基本⽅式。

熟练掌握⽤例图绘制的基本⽅法,了解⽤例、活动者、⾓⾊等基本概念的表⽰。

五、实验过程与结果图1-⽹上选课系统⽤例图⽤例描述:1、⾝份验证⽤况名:⾝份验证。

简述:当管理员或学⽣要求进⼊系统时,需要输⼊⽤户名和密码进⾏⾝份验证,以确认是否有登录到系统的权限。

参与者:管理员与数据库管理系统(学⽣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系统建模的仿真实验报告

系统建模的仿真实验报告

系统建模的仿真实验报告系统建模的仿真实验报告引言在现代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系统建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系统进行建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运行原理、优化系统性能以及预测系统的行为。

仿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模拟系统的运行过程,可以得到系统的各种指标,从而评估系统的性能。

本报告将介绍一个系统建模的仿真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模型,模拟一个电梯系统的运行过程,并通过仿真实验来评估该电梯系统的性能。

电梯系统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设施,其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出行体验。

通过建立模型和仿真实验,我们可以优化电梯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策略,提高其性能。

二、建模过程1. 系统边界的确定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电梯系统的边界。

电梯系统通常包括电梯本身、楼层按钮、电梯控制器等组成部分。

在建模过程中,我们将关注电梯的运行过程和楼层按钮的使用情况。

2. 系统的状态和状态转换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电梯系统的状态和状态转换。

电梯系统的状态可以包括电梯的位置、运行方向、开关门状态等。

状态转换可以根据电梯的运行规则和楼层按钮的使用情况确定。

3. 系统参数的确定在建模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确定系统的参数。

电梯系统的参数可以包括电梯的运行速度、电梯的载重量、楼层按钮的响应时间等。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到电梯系统的性能。

三、仿真实验设计基于建立的电梯系统模型,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仿真实验,以评估电梯系统的性能。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实验设计:1. 不同高峰期的电梯系统性能比较我们选择了不同高峰期的时间段,并模拟了电梯系统在这些时间段内的运行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电梯的等待时间、运行效率等指标,我们可以评估电梯系统在不同高峰期的性能差异。

2. 不同楼层按钮响应时间的影响我们模拟了不同楼层按钮响应时间的情况,并评估了电梯系统的性能。

通过比较不同响应时间下电梯的等待时间和运行效率,我们可以确定最佳的楼层按钮响应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分析与建模》实验指导书2012/2013年第二学期姓名:__ ___学号:__ ___班级:_10软件卓越__指导教师:唐**_软件工程系实验一用例图设计一、实验目的掌握在EA中用例图的基本用法和使用技巧。

二、实验环境软件平台:Microsoft Windows2000 /XP。

软件工具:EA。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本实验基于某学校网上选课系统的用例图的设计和实现。

(1)需求描述如下:某学校的网上选课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功能: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界面进入,建立本学期要开设的各种课程、讲课程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丙可以对课程进行改动和删除。

学生通过客户机浏览器根据学号和密码进入选课界面,在这里学生可以进行三种操作:查询已选课程、选课以及付费。

同样,通过业务层,这些操作结果存入数据库中。

(2)分析:本系统拟用三层模型实现:数据核心层、业务逻辑层和接入层。

其中,数据核心层包括对于数据库的操作;业务逻辑层作为中间层对用户输入进行逻辑处理,再映射到相应的数据层操作;而接入层包括用户界面,包括系统登陆界面、管理界面、用户选择界面等。

本系统涉及的用户包括管理员和学生,他们是用例图中的活动者,他们的主要特征相似,都具有姓名和学号等信息,所以可以抽象出“基”活动者people,而管理员和学生从people统一派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另外一个活动者。

(3)系统主要事件:●添加课程事件:●删除课程事件●修改课程事件●选课事件:根据以上分析,绘制系统用例图,并对用例加以描述,用例描述方法见教材。

四、实验预习和准备了解用例图描述系统基本方式。

熟练掌握用例图绘制的基本方法,了解用例、活动者、角色等基本概念的表示。

五、实验过程与结果图1-网上选课系统用例图用例描述:1、身份验证用况名:身份验证。

简述:当管理员或学生要求进入系统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以确认是否有登录到系统的权限。

参与者:管理员与数据库管理系统(学生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细节:发出登陆系统命令;输入用户名和密码;if 用户名存在thenif 密码正确then进入系统else提示用户名或密码错误else提示用户名不存在end if;2、进入管理界面用况名:进入管理界面。

简述:管理员成功进行身份验证后,允许进入管理界面。

参与者:管理员。

包含:开设各种课程、保存课程信息、改动、删除课程前置条件:管理员必须登录成功(即成功进行身份验证)。

细节:管理员完成身份验证;管理界面显示;管理员根据需要选择操作。

3、进入选课界面用况名:进入选课界面。

简述:学生成功进行身份验证后,允许进入选课界面。

参与者:学生。

包含:查询已选课程、选课、付费前置条件:学生必须登录成功(即成功进行身份验证)。

细节:学生完成身份验证;选课界面显示;学生根据需要选择操作。

4、开设各种课程用况名:开设各种课程。

简述:管理员在管理界面中选择开设各种课程的操作。

参与者:管理员、数据库管理系统。

包含:更新课程信息前置条件:管理员进入管理界面。

细节:管理员发出开设课程;做好开设课程准备,弹出开设课程对话框;输入课程号;输入课程名;输入课时;输入费用。

5、保存各种课程用况名:保存各种课程。

简述:管理员在管理界面中选择保存各种课程的操作。

参与者:管理员、数据库管理系统。

包含:更新课程信息前置条件:管理员进入管理界面。

细节:管理员发出保存课程;做好保存课程准备,弹出保存课程对话框;保存课程信息。

6、改动、删除课程用况名:改动、删除课程简述:管理员在管理界面中选择改动、删除课程的操作。

参与者:管理员、数据库管理系统。

包含:更新课程信息前置条件:管理员进入管理界面。

细节:管理员发出改动、删除课程命令;做好改动、删除课程准备,弹出改动、删除课程对话框;if 改动课程then输入新课程号;输入新课程名;输入新课时;输入新费用;else删除课程。

7、查询已选课程用况名:查询已选课程简述:学生在管理界面中选择查询已选课程的操作。

参与者:学生、数据库管理系统。

包含:更新选课信息。

前置条件:学生进入选课界面。

细节:学生发出查询已选课程命令;做好查询已选课程准备,弹出查询已选课程对话框;显示学生已选的全部课程信息。

8、选课用况名:选课简述:学生在管理界面中选择选课的操作。

参与者:学生、数据库管理系统。

包含:更新选课信息。

前置条件:学生进入选课界面。

细节:学生发出选课命令;做好选课准备,弹出选课对话框;显示可供选择的全部课程信息;选择课程号进行选课;系统接收选择,记录选课信息。

9、付费用况名:付费简述:学生在管理界面中选择付费的操作。

参与者:学生、数据库管理系统。

包含:更新选课信息。

前置条件:学生进入选课界面。

细节:学生发出付费命令;做好付费准备,弹出付费对话框;显示需要付费的全部课程信息;选择课程号进行付费;系统接收选择,记录付费信息。

10、更新课程信息用况名:更新课程信息。

简述:管理员在管理界面中进行各类操作后,对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更新。

参与者:数据库管理系统。

前置条件:管理员更新了课程信息。

细节:数据库修改或重写课程信息。

11、更新选课信息用况名:更新选课信息。

简述:学生在选课界面中进行各类操作后,对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更新。

参与者:数据库管理系统。

前置条件:学生更新了选课信息。

细节:数据库修改或重写选课信息。

12、提供课程信息查询服务用况名:提供课程信息查询服务。

简述:学生或管理员在登陆界面中输入身份信息后,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进行身份信息查询。

参与者:数据库管理系统。

前置条件:学生或管理员输入了身份信息。

细节:查询数据库。

六、实验小结和体会本次实验是围绕我们熟悉的学生选课系统展开的,要求画出系统的用例图,并使用刚刚接触的系统建模工具Enterprise Architecture,最初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然而成功地完成了实验之后却感到收获颇丰。

完成本次实验,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1、本次实验使我能够熟练地掌握用Enterprise Architecture画出用例图的方法,熟悉了用例图的基本用法和使用技巧;2、上机画用例图与现实中手工画用例图有很大区别,需要了解系统中各种工具的使用位置;3、在设计用例时,要同时写出用例描述,能够把用例实现的功能、参与者、包含扩展继承关系、前置条件、细节、后置条件、例外、限制、注释等信息做到精准描述并且心中有数,不能含糊其辞地描述或者主观臆造出用例,那样必然造成系统混乱,从而影响了全局的设计;4、了解了活动者、用例、角色等基本概念,能够把握基本概念的使用和各种情况下的辨析方式。

实验二交互图设计一、实验目的掌握交互图绘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会使用交互图描述用例实现的方法,掌握系统动态特性建模的技巧。

二、实验环境软件平台:Microsoft Windows2000 /XP。

软件工具:EA。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本实验基于实验一的用例图为例,来学习交互图的设计和实现。

(1)根据实验一的用例图,绘制每个用例的人机交互界面。

(2)抽象每个人机交互界面需要的系统对象。

(3)绘制每个用例的交互图(顺序图)。

四、实验和准备参照相关书籍和文档,熟悉交互图绘制和描述的方法。

五、实验过程与结果图2-人机交互界面图3-学生用例顺序图图4-管理员用例顺序图六、实验小结和体会本次实验要求画出学生选课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各个用例的顺序图。

完成本次实验,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1、在绘制人机交互界面的时候,使我回想起了在学习VB时的面向对象语言的界面设计方法,同样的以用户为中心,同样是用界面把用户需求和系统设计结合起来,用界面实现人机交互,而此处的系统建模则更要注重与其他建立的模型之间的统一。

在画人机交互界面时,我必须保证所有的功能与用例图中的一致且协调,做到不重不漏,否则将影响系统的设计;2、在绘制交互图(顺序图)的时候,我感到思维与前面画出的各种图有所不同。

用例图和人机界面都表征系统的静态特征,而交互图就是用来表达对象之间的交互的动态行为,是描述一组对象如何合作完成某个行为的模型化工具。

3、不同于用例图,交互图(顺序图)每张图只能描述一个用例的动态行为,而非整个系统的模型。

在设计时,我必须时刻在心中回想整个系统的设计架构,以保证单个用例的设计能够与整个系统设计统一。

实验三类和对象图设计一、实验目的掌握EA中类图和对象图刻划系统的一般步骤和技巧,掌握类图和对象图中的各种基本概念的含义和表达方法。

二、实验环境软件平台:Microsoft Windows2000 /XP。

软件工具:EA。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1)根据实验一的问题描述,建立系统的E-R模型。

(2)结合实验二中顺序图中的描述,建立系统的类模型。

(3)用UML的类符号,详细描述每个类的组成。

四、验和准备参照相关书籍和文档,理解类和对象图绘制的基本方法。

注意派生类和关联类及关联类型的表达。

五、实验过程与结果图5-学生选课系统E-R模型图6-学生选课系统类图六、实验小结和体会本次实验要求画出学生选课系统的E-R模型、类图。

完成本次实验,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1、在学习数据库系统的时候,我们就接触到E-R图的设计,在绘图中已经能够熟悉地使用各种设计的工具,能翔实地画出E-R模型的关键特征。

在绘图工具的使用上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我注意到,我们设计实体的时候市场会忘记与数据库中的关系表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可能设计出不能反应数据库建设时真正需要的架构,所以,我们在今后的设计中,一定要记住,设计实体或者属性时,要从表的观点出发,否则就会设计出不能反映真实数据库的E-R 图;2、在绘制类图的时候,我发现关键问题在于怎样从纷繁复杂的用户需求中抽象出能够成为系统设计帮手的类。

这个问题很关键,因为类图由系统中使用的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类之间的关系有关联、依赖、泛化、实现等,要想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系统,就必须搞清楚各种对象之间的这些联系。

与用例图一样,类图是一种静态模型,它还是是UML其它图的基础。

3、在本次实验中,我还注意到了派生类、关联类、关联类型的表达上的区别。

实验四状态图设计一、实验目的掌握状态图绘制的基本方法,理解状态图中各个要素的含义及表达。

二、实验环境软件平台:Microsoft Windows2000 /XP。

软件工具:EA。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1)请仔细阅读XP所提供的计算器程序,抽象该程序的类模型。

(2)绘制该程序的状态图。

(3)给出程序的VB源代码。

四、实验和准备参照相关书籍和文档,熟悉绘制状态图的基本方法。

五、实验过程与结果图7-计算器类图图8-计算器状态图六、实验小结和体会本次实验要求画出计算器的类模型、计算器的状态机。

完成本次实验,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1、画计算器的类图时,最初我很难想出计算器的类图有哪些类可以抽象出来,觉得根本没有画的必要,在查阅了相关书籍和网络资源之后,我才意识到可以把四则运算拆分,并分别抽象出类,从而画出类图;2、在绘制计算器状态图的时候使我想起了唐老师课上让我画的电梯算法的状态机,当时我完全凭着主观想象,没有太多的考虑到系统怎么去实现这样的状态机,所以,老师批评我的状态图脱离实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