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科学探究案例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案例10例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案例10例案例一:探究水的流动在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水、凉鞋、瓶子和漏斗等材料,通过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的流动和漏斗的作用。
孩子们将瓶子放在凉鞋上,用漏斗倒水,发现水可以通过漏斗流到瓶子里。
然后,孩子们又自己设计实验,比较直接倒水和使用漏斗倒水的速度和方法,并得出使用漏斗可以更快地将水倒进瓶子的结论。
通过这个科学实验,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水的流动原理,还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探究物体的密度在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水、瓶子、塑料球和小石子等材料,让孩子们探究物体的密度和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孩子们首先将水倒入瓶子中,然后将塑料球和小石子放入瓶子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得出塑料球比小石子密度小的结论。
随后,孩子们又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其他物体的实验,进一步深入了解物体密度的概念。
通过这个科学实验,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物体密度的概念,还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案例三:探究声音的传播在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发声器、吸管和纸片等材料,让孩子们探究声音的传播和纸片的振动情况。
孩子们首先将发声器和吸管连接起来,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并得出声音可以通过吸管传到纸片上,并使其振动的结论。
随后,孩子们又自己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材质和大小的纸片对声音的传播和振动情况,并得出结论。
通过这个科学实验,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声音的传播原理和纸片的振动情况,还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案例四:探究光线的折射在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镜子、手电筒和纸片等材料,让孩子们探究光线的折射和镜子的作用。
孩子们首先将手电筒照向镜子,观察光线的折射情况,并得出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呈等角关系的结论。
随后,孩子们又用纸片挡住一部分出射光线,比较挡住前后的光线变化,并得出结论。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案例10例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案例10例幼儿园中班是孩子们开始接触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阶段。
通过科学探究,幼儿能够培养观察、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对于自然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下面将介绍10个有趣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案例,帮助孩子们探索自然、发展科学思维。
1. 水的状态变化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三个容器,分别盛满冷水、温水和热水。
让孩子们观察并记录水的状态。
他们可以发现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从而理解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
2. 彩色花瓶教师给每个孩子一个透明的花瓶和红、黄、蓝三种食用色素。
让孩子们尝试将不同颜色的水混合在花瓶里,观察结果。
通过这个活动,他们可以了解颜色是如何混合和改变的。
3. 种植纸尿裤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种植纸尿裤,并观察纸尿裤中的颜色变化。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孩子们将了解水的吸收和透过纸尿裤的原理。
4. 磁力探究让孩子们通过试验发现磁力的特性。
教师可以给孩子们提供磁铁和一些金属物体,让他们探索磁铁的吸引力和磁物体的特性。
5. 盐和冰的实验让孩子们通过实验发现盐对冰的影响。
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分别将一块冰放在两个容器里,一个加盐一个不加盐,并观察结果。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盐对冰的融化速度的影响。
6. 阳光和植物的关系通过观察植物在阳光下的生长情况,让孩子们了解阳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可以找一些不同的植物,并分别放在阳光和阴暗的地方观察。
7. 湿气的实验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湿气的行为。
教师可以将一杯热水放在房间里,盖上一块金属板,然后观察金属板上是否会出现水滴。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湿气的形成过程。
8. 航天探索通过制作纸飞机或纸火箭,让孩子们了解空气对物体的作用。
他们可以观察不同形状和材料的飞行器飞行的距离和速度,理解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9. 密度实验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
可以提供一些不同密度的物体,如玻璃球、泡沫、塑料球等,让孩子们将它们放入水中观察浮沉现象。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的10个案例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的10个案例1. 种子发芽的观察实验在幼儿园中班的科学探究中,种子发芽是一个非常有趣和有教育意义的案例。
教师可以给每个孩子一些种子,并引导他们在小花盆中种下种子。
孩子们可以每天观察和记录种子的生长变化,在观察日记中写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园儿童可以学到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种子所需要的水分和阳光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气球与静电的实验静电是儿童科学实验的经典案例之一。
在中班科学课上,教师可以教孩子如何通过摩擦气球和头发,在头发上产生静电。
孩子们可以观察和记录气球和头发之间的吸引力,并通过摩擦不同材料产生的静电数量的比较。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静电的基本概念,并激发他们对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兴趣。
3. 镜子的反射实验利用镜子进行反射实验是帮助幼儿理解光的基本原理的一种有趣方式。
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观察自己在镜子中的倒影,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镜子可以产生倒影。
随后,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观察结果和提问,解释镜子反射光线的原理。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增强对光的认识,并开始理解反射现象。
4. 水油不混溶的观察实验教师可以将水和食用油倒入同一个容器中,并让孩子们观察水和油之间的现象。
他们会发现水和油是不混溶的,形成了两个分层。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水和油不混溶,并通过简单的科学解释来帮助他们理解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5. 融化冰块的实验通过融化冰块的实验,教师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固体与液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师可以给每个孩子一个冰块,并观察冰块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孩子们可以用手触摸冰块,感受冰的温度,然后观察冰块在室温下逐渐融化的过程。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体验到物质状态的转化,尤其是固体到液体的转化。
6. 浮沉实验通过浮沉实验,幼儿可以学习到物体浮力的概念。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比如木块、塑料球和铁块等,然后请幼儿预测这些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孩子们可以将这些物体一个个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它们的浮沉情况。
幼儿园动手实验室: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案例
幼儿园动手实验室: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案例近年来,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备受关注,幼儿园动手实验室作为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备受教育界和家长的关注。
幼儿园动手实验室通过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实验和创造能力,使他们在快乐和愉悦的氛围中,享受科学的乐趣,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体验幼儿园动手实验室带来的乐趣和启发。
1. 案例一:水的变化在一个幼儿园动手实验室的活动中,老师准备了一些冰块,让幼儿们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探究水的变化过程。
幼儿们首先观察冰块的形状、颜色和状态,然后通过手触摸、温度计等方式来验证冰块的确是固态物质。
老师让幼儿们将冰块放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冰块融化的过程,并思考融化后的水的状态。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幼儿们不仅学会了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还体验了水的固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培养了科学探究的兴趣。
2. 案例二:植物的生长在另一个动手实验室的活动中,幼儿园的老师为幼儿们准备了一些植物种子和一些小花盆,让幼儿们亲自动手种植和照顾小植物。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们通过观察、浇水、施肥等方式,亲身体验了植物的生长过程。
他们从种子发芽、根系生长、叶片展开等每一个环节中,探索和发现了生命的奇迹。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不仅学会了照顾植物的方法,还培养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3. 案例三:光的反射在另一次动手实验室的活动中,老师为幼儿们准备了一些镜子和手电筒,让幼儿们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幼儿们通过移动手电筒、观察镜子中的光影等方式,发现了光线的反射规律,并且在实验中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疑惑和问题。
这个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们对光的认识,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和求知欲。
4. 总结与回顾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动手实验室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们通过观察和实践,体验了科学的乐趣,发现了科学的奥秘,进而培养了对知识和学习的渴望。
幼儿园青年科学家: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案例
幼儿园青年科学家: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案例幼儿园是孩子们认识世界、探索科学的起点。
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通过亲身实践和观察,探索科学规律,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
我曾经亲身参与了一些幼儿园的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今天我将和大家共享一些有趣的案例。
案例一:探索色彩的奥秘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比如玻璃杯、水和色素。
老师可以邀请孩子们一起来探索颜色的奥秘,让他们在玻璃杯中加入不同颜色的水,并观察它们混合后会产生怎样的颜色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在玩耍中学到色彩的混合规律,培养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好奇心。
案例二:探索冰的奇妙在幼儿园的实验室中,老师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冰块,然后让他们用手触摸冰块,观察冰块会融化成水。
老师再给孩子们一些盐,让他们撒在冰块上,观察冰块的融化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了解到盐对冰的影响,学习到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案例三:探索自然界的声音幼儿园中的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去户外或者教室外面,让他们静静地听一听周围的声音,比如鸟叫声、风声、树叶摩擦的声音等等。
老师可以请孩子们模仿这些声音,并且观察他们是如何发出这些声音的。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可以加深对自然界声音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
总结回顾通过上面三个案例的实验与探究活动,孩子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很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通过这些实验,他们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和科学精神。
我相信,这样的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会让孩子们爱上科学,培养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对幼儿的重要性。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到知识,更可以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
我愿意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样的活动中,让更多的幼儿在科学中茁壮成长。
幼儿园探究科学案例集锦 幼儿园科学探究
幼儿园探究科学案例集锦近年来,幼儿园科学探究在教育领域逐渐受到重视。
科学探究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将通过一些幼儿园科学探究案例,探讨幼儿园科学探究的意义、方法和实施过程。
一、案例一:小手工制作在幼儿园科学探究课上,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手工材料,如纸杯、塑料瓶、纸板等。
老师向孩子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给纸杯装上一层纸板,会发生什么变化?”孩子们分别动手实验,他们发现加上纸板的纸杯更加坚固,不易变形。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制作小手工,还了解了简单的力学原理。
二、案例二:小动物观察在一堂幼儿园科学探究课上,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昆虫标本和显微镜,带领孩子们观察这些小动物。
孩子们通过显微镜放大观察昆虫身体的细微结构,同时老师给他们讲解昆虫的生态习性和基本生理机能。
通过这次观察,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用显微镜观察细小的事物,还对自然界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案例三:小实验探究在一堂幼儿园科学探究课上,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瓶子、水、小石子等。
老师告诉孩子们:“我们用水和小石子装满瓶子,然后把手指堵住瓶口,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孩子们照着老师的指导操作后,发现水和小石子无法从瓶口流出,他们纷纷表示迷惑。
老师随后解释了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孩子们在实验中不仅感受到了科学原理,还培养了动手实验的能力。
四、幼儿园科学探究的意义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科学探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科学探究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观察、思考,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学探究能够引发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们愿意主动探索和学习科学知识。
3. 增进对自然的理解。
通过科学探究,孩子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五、幼儿园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进行幼儿园科学探究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提出问题。
幼儿园科学探究实验案例
幼儿园科学探究实验案例一、前言科学探究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孩子了解自然现象,培养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下面是几个适合幼儿园的科学探究实验案例。
二、幼儿园科学探究实验案例1. 气球呼吸装满气的气球可以实现很多玩法,不过,通过气球理解呼吸器官的工作更有趣。
为此,教师可以先让孩子们在气球吹满气后,大声呼吸空气,然后再把气球口压在嘴上,尽可能从残留的空气中吸出气球里的空气。
孩子们会发现吸气时,气球的体积会缩小。
对孩子们解释,气球里面被吸出来的气体正是我们呼吸时从身体里面吸入的氧气。
感谢氧气让我们的身体获得能量,和燃料一样。
孩子们可以在上述实验以后理解呼吸科学。
2. 冰与盐的实验盐和冰是每个人在冬天时非常的常见,显然促销员也知道这一点。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可以用这两种东西进行实验。
我们可以借助这两个东西来研究冰的融化过程。
首先,教师要将一个冰块(可以用超市购买的真空密封冰块)放到薄塑料袋里。
然后,向塑料袋中添加盐,再用饮管吸出空气并将袋子口扭紧。
鼓励孩子在外面玩耍时拿着冰块,不停地揉,看看什么时候会融化。
对孩子们解释,盐能使冰温度降低,因此冰块需要消耗周围的热量快速融化。
孩子们能够感性理解冰的融化过程,并且探究盐对冰的作用。
3. 节水实验同样是溶液实验,但这次,我们来探究节水和如何减少水的使用量。
教师可以准备两个水桶或盆,一个装满了热水,另一个装满了冷水。
然后,让孩子们观察水的面积,用巨大的水盆传递问题——哪个水桶的水更多?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小贴纸放在选择的答案上。
然后展示答案。
然后,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将热水和冷水混合在一起,然后重复上述过程。
孩子们会发现,当热水与冷水混合时,水表面积变大了。
也就是说,当冷水加入热水时,水的数量保持不变,但表面积扩大了,这说明我们可以用更少的水来洗碗、洗衣服或洗澡,同时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
4. 水和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最有趣的实验莫过于在沙子里面加水了。
幼儿园科学探究实践案例 幼儿园科学探究
实践案例一、引言幼儿园科学探究是培养幼儿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幼儿可以主动探究与发现世界,培养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探讨幼儿园科学探究实践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希望能够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二、实践案例一:观察植物生长在幼儿园科学课程中,老师可利用植物生长的实际案例来进行科学探究。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种子、土壤和小花盆,并邀请幼儿们一起来体验种植过程。
通过观察种子生长的过程,幼儿可以学习到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例如光照、水分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幼儿自己动手来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如不同种类的植物对光照和水分的需求不同等。
实践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制定实验计划、记录观察结果,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幼儿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案例二:探究物体的浮与沉另一个适合幼儿园科学探究的实践案例是探究物体的浮与沉。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如木块、纸片、塑料球等,并设计一些简单的浮力实验,让幼儿通过实验探究为什么一些物体会沉没,而另一些物体会浮起来。
在实践过程中,幼儿可以用自己的想法和方法进行观察和探究,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们观察实验现象,并帮助他们总结出规律,通过这样的探究实践,幼儿可以培养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实践案例三:研究天气变化天气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自然现象,通过观察天气的变化,幼儿可以学习到一些基本的气象知识,如晴天、雨天、阴天等。
老师可以利用日常的气象观测活动,让幼儿们通过观察天空、温度计、风向标等工具,探究天气的变化规律,并记录观测数据。
在天气观测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学习到一些基本的气象知识,如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天气对人和物的影响等,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幼儿可以激发对自然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案例展示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案例展示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案例展示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科学探究活动对幼儿的教育意义和作用。
科学探究活动在幼儿园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还可以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下面将展示几个典型的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案例。
案例1:探究金鱼的生长过程学科: 生物学目标: 帮助幼儿了解金鱼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活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介绍金鱼的生长过程,然后将孵化好的金鱼蛋放到一个鱼缸中。
幼儿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观察金鱼的成长和变化,记录下金鱼的体长、身体颜色及行为特点。
在此期间,老师会定期更换水,饲料和管理鱼缸,以保证金鱼健康生长。
教学评估:教师通过检查幼儿的观察笔记及口头表达方式来评估孩子们的学习状况。
案例2:探究水的性质学科: 物理学目标: 帮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
活动过程:教师在教室里放置一个大水缸,然后提供各种物品(例如:针、小球、橡皮、纸、木块)。
幼儿们观察物体在水中的表现,讨论哪些物品会沉在水底,哪些物品会浮在水面上,以及为什么会这样。
让孩子们尝试用各种方法改变水的形状,例如搅拌、分离和加热水。
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说话、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3:探索天文学学科: 天文学目标: 帮助幼儿了解宇宙和天文学。
活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简单介绍天文学的基本概念。
然后让幼儿在室外观察太阳、月亮、星星等宇宙物体,并记录下他们的表现和感受。
在后续的课堂上,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来帮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太阳系和宇宙。
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室外的表现和听孩子们的口头表达方式来评估他们的学习状况。
结语以上是几个典型的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案例,这些活动旨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这些活动也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科学探究游戏案例分享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科学探究游戏案例分享【序】幼儿园小小科学家:科学探究游戏案例共享【引言】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处于认知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
通过科学探究游戏,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探索和实验的能力。
本文将共享一些幼儿园小小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游戏案例,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教育。
【案例一:水中的彩虹】在一次幼儿园科学课上,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了一杯清水,并问他们如何使水中出现彩虹。
孩子们纷纷提出各种猜测和想法,有的认为可以借助阳光和水晶玻璃制造彩虹,有的认为可以在水中加入彩色墨水。
老师随后引导孩子们进行实验,他们在书桌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杯中的水放在纸上,然后利用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到水面上,最终在纸上成功呈现出了美丽的彩虹。
这个探究游戏不仅增强了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种子的成长】在幼儿园的植物生长课上,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了一次种子成长的观察实验。
每个孩子都获得了一个小花盆和一粒种子,在土壤里埋下种子并浇水,然后他们每天都会仔细观察种子的变化。
通过这个探究游戏,孩子们不仅亲身感受到了种子发芽、生长和变化的过程,也学会了照料植物并感受自然界的奥妙。
【案例三:探索物体的浮与沉】在幼儿园的自然探索活动中,孩子们探索了水和密度的关系。
他们在桶中倒入水后,尝试放入不同材质和大小的物体,观察哪些会浮起,哪些会沉下。
孩子们用小石子、橡皮泥、木块等不同材质的物体进行实验,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这个探究游戏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物体的密度和浮沉原理,也培养了他们对自然探索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总结与回顾】通过以上的案例共享,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小小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游戏是多么有益于孩子们的成长。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够增加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家长和教师也应该多鼓励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究游戏,给予他们自由发挥和探索的空间,以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实践案例分享
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实践案例分享介绍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变得日益重要。
科学探究是一种主动寻求知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通过研究、实验和推理来发现新知识。
本文将分享几个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实践案例,旨在激发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思考。
案例1:设计一个自由探索实验该案例发生在某小学科学课上。
教师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探索能力,提出设计一个自由探索实验的任务。
每个学生都被要求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并提出一个问题进行研究。
随后,他们需要制定实验计划、收集数据,并根据结果得出结论。
通过这个案例,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自主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体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实验。
案例2:参观科技博物馆或实验室这个案例涉及学生参观科技博物馆或实验室的经历。
通过与科学家交流、观察科技展品或实验现场,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科学探究的魅力和丰富性。
他们可以看到真正的科学实验并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思考、验证和创新的。
这样的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领域的兴趣,并激励他们主动探索。
案例3:组织小型科研项目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或家长可能会组织一个小型科研项目。
例如,建立一个小型天文观测队伍,让孩子们通过望远镜观察星星和行星;或者选择一个自然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如观察昆虫的行为习惯等。
通过参与一项真实的科研项目,孩子们将有机会体验从提出问题到整理数据再到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培养了他们对于探索未知的勇气和耐心。
结论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对于培养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全面发展非常关键。
上述案例中的实践经验表明,通过设计自由探索实验、参观科技博物馆或实验室,以及组织小型科研项目等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鼓励并支持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为他们提供机会去解决问题、发现新知识,并培养他们对于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教育案例精选
《科学教育案例精选》科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备受关注。
在教育实践中,涌现出了许多精彩纷呈、极具启发意义的科学教育案例。
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科学教育的魅力与价值,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下面将精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教育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案例一:“神奇的电路探索之旅”在一堂小学科学课上,教师精心设计了一场关于电路的探究活动。
教师首先展示了一些简单的电路元件,如电池、灯泡、导线等,并向学生们介绍了它们的基本功能。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了一套电路元件。
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开始了探索。
他们首先尝试着将电池、灯泡和导线连接起来,看看灯泡是否会亮。
在连接的过程中,学生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导线接触不良导致灯泡不亮,有的电池正负极接反了也无法使灯泡发光。
教师在一旁耐心地观察着学生们的操作,适时地给予指导和提示。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有小组成功地让灯泡亮了起来。
学生们兴奋地欢呼起来,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教师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灯泡会亮?电路中各个元件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们开始积极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的学生说电池提供了电能,灯泡是接收电能的装置;有的学生说导线是电流的通道,没有导线电流就无法流通。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们深入探究电路的其他特性。
他们让学生们改变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观察灯泡的亮度和变化。
学生们发现,通过改变电路的连接方式,可以改变电流的大小和灯泡的亮度。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电路的基本原理,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巧妙地设计了探究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的指导恰到好处,既不过分干预学生的操作,又能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学生们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案例二:“奇妙的生物进化之旅”中学的生物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组织了一次生动有趣的实地考察活动。
科学探究活动案例
科学探究活动案例1、冰的熔点与水的沸点课本上列出了实验探究的全部过程,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相同吗?也许会不一样呢!你能找到其中的原因吗?这里提醒同学们注意几个问题:(1)试管里的碎冰要稍微多一点,使冰的熔化能维持较长一段时间,便于观察、记录。
(2)学会认识温度计,根据温度计上标出的数值和实验的需要选择测量范围合适的温度计,测碎冰熔化温度的温度计测量范围可以小一些,测水沸腾温度的温度计范围要大一些,最大刻度值最好大于100℃(3)温度计要轻轻地、缓慢地插入碎冰中,不要损坏温度计下端外壳很薄的玻璃泡。
要将玻璃泡放在碎冰的中下部,不接触试管底和壁。
(4)可以用比较纯净的水(蒸馏水)结成的冰做实验,还可以用不纯净的水做实验,看看它们的熔点有没有区别。
(5)烧杯里水不要太少,试管插入水中深度要适当,试管底不触及烧杯底,以烧杯中水面高于试管中冰面为好。
(6)酒精灯火焰最好不要直接烧在烧杯底上。
(7)不要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不要用嘴吹熄酒精灯,如图002所示。
熔化过程的吸热提出问题固体熔化过程需要吸热吗?猜想与假设晶体熔化过程(1)要吸热;(2)不吸热。
非晶体熔化过程(1)要吸热;(2)不吸热。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相比较(1)相同;(2)不相同。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对固态晶体海波和固态非晶体石蜡分别加热,将它们的熔化过程进行对比。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用两个烧杯分别装适量的海波和石蜡,将温度计悬挂,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海波和石蜡的中间,用酒精灯缓缓加热,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当海波、石蜡大约还有一半没有熔化的时候,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海波和石蜡是否继续熔化。
分析与论证根据记录的数据在课本上的直角坐标上画上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
分析温度变化曲线的物理意义。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晶体熔化过程吸热;非晶体熔化过程吸热。
(选填“不”或“要”)在熔化过程中,晶体的温度;非晶体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评估、交流与合作分析、比较实验的数据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温度变化曲线。
幼儿园科学探索实验活动案例
幼儿园科学探索实验活动案例幼儿园科学探索实验活动案例随着幼儿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科学探索实验活动逐渐成为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科学实验,幼儿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培养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中,有许多成功的科学探索实验活动案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典型的案例。
一、《溶解实验》1. 实验目的:让幼儿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程度,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实验材料:白糖、盐、沙子、水杯、勺子。
3. 实验步骤:1)老师将三个水杯中分别加入一些水,放在实验台上。
2)请幼儿分别往三个杯子中加入一勺白糖、盐和沙子,观察其溶解情况。
3)让幼儿说出观察结果,进行讨论。
4. 实验总结:通过观察和实验,幼儿可以发现白糖和盐能够在水中完全溶解,而沙子则不能溶解,从而了解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二、《生活中的科学实验》1. 实验目的:让幼儿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验活动,培养他们对科学的认识和兴趣。
2. 实验内容: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比如利用牛奶和食醋制作软芝士、用颜料和牛奶制作彩色的流动画等。
3. 实验效果:这些生活中的科学实验可以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他们对科学的认识。
三、《植物的生长实验》1. 实验目的: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实验材料:种子、土壤、花盆、水壶。
3. 实验步骤:1)老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些种子、土壤和花盆,并指导他们自己动手种植。
2)在种植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借此机会向幼儿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需要的条件。
3)幼儿每天都要认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4.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亲身体验到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土壤、水分和光线等条件,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小学科学探究性实践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探究性实践案例分析科学探究性实践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小学科学探究性实践案例,探讨实践案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案例一: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堂上,老师设计了一个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实践活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了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首先,老师带领学生们到校园里的花坛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学生们积极思考,提出了各种猜想。
接下来,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将植物置于不同的环境中,有的放在阳光下,有的放在黑暗中,有的遮住叶片等。
他们观察每个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实验,学生们发现只有放在阳光下的植物生长得更好。
他们从实验结果中得出结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阳光的能量。
通过这个实践案例,学生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主动地探究问题。
他们不仅仅理解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理,还培养了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案例二:物体的浮沉现象在小学四年级的科学课堂上,老师设计了一个关于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实践活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和条件。
首先,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物体的密度和浮力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会沉下去?”学生们踊跃回答,提出各种猜想。
接下来,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分别选择不同的物体,如铁钉、木块、塑料球等,放入水中观察。
学生们发现,铁钉沉入水中,木块能浮在水面上,而塑料球则浮在水面上。
通过实验结果,学生们得出结论:物体能浮沉的原因是与物体的密度和浮力有关。
他们进一步探究了物体浮沉的条件,如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会沉下去,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会浮起来。
初二学生科学探究的真实案例分析
初二学生科学探究的真实案例分析在一个典型的初二课堂上,小杰和他的同学们正被引导进行一个科学探究项目。
这个项目的目标是让学生们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且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小杰选择了一个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充满挑战的课题:探究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小杰的第一个步骤是设立实验。
为了确保实验的有效性,他选择了三种土壤类型:沙土、黏土和壤土。
他在家里的花园里找到了这些土壤样本,并将它们分别放入三个相同大小的花盆中。
然后,他在每个花盆中种植了相同种类的小豆苗,并且每天按时浇水,以确保所有的植物在相同的条件下生长。
实验开始后,小杰每天都会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的高度、叶子的颜色和数量。
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各种有趣的现象。
例如,沙土中的植物生长得较慢,且叶子颜色较浅;而在黏土中,植物生长速度较快,但根系发展不如壤土中的植物丰富。
壤土中的植物表现最好,不仅生长迅速,而且叶子颜色深绿,根系也非常发达。
小杰的探究并没有止步于此。
他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分析,查阅了相关的科学资料,尝试理解不同土壤类型的成分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
他了解到,沙土排水性好,但保水能力差;黏土则容易导致土壤板结,影响根系呼吸;而壤土则兼具良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是植物生长的理想环境。
通过这次探究,小杰不仅学到了如何设计和执行一个科学实验,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从实验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形成自己的结论。
这种实践经验对他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极为宝贵的。
科学探究的过程教会了小杰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探究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通过实际操作,他感受到了科学实验的复杂性和乐趣,也对科学探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次经历,无疑将成为他科学学习道路上的一块基石,激发他对科学世界的无尽好奇和探索热情。
幼儿园科学探究引导案例分享与反思
幼儿园科学探究引导案例共享与反思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探究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科学探究,幼儿可以在探索中学习,培养好奇心与求知欲。
本文将共享一些幼儿园科学探究引导的案例,并对其进行深度反思与总结。
二、案例共享1. 《观察小甲虫》在一次户外探索活动中,幼儿园老师带领孩子们观察小甲虫。
老师引导幼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小甲虫的特征,如身体的颜色、触角的形状等。
老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小甲虫吃什么?”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一起动手做实验,观察小甲虫在不同食物面前的反应。
通过这个案例,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小甲虫的生活习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2. 《水的实验》在科学实验课上,老师带领幼儿们进行了一次关于水的实验。
老师首先鼓励幼儿们观察水的状态,如液态、固态和气态。
老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水的状态可以改变吗?”幼儿们用实验的方式验证了水的状态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
这次实验让幼儿们深刻理解了水的物理性质。
3. 《植物生长》在幼儿园的植物园活动中,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种植小型植物。
从播种到生长,老师每天都带领幼儿们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通过这个案例,幼儿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观察力。
三、深度反思与总结通过以上案例的共享,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探究引导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
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
科学探究可以引发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在进行科学探究引导时,老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设计符合他们能力的探究活动。
二是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探究中产生兴趣。
三是要重视观察和实践,在探究中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是要注重引导幼儿进行总结和归纳,在思考中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活动教研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科学活动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本案例以“探究光的折射现象”为主题,旨在通过科学活动教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等科学探究能力。
3. 提高教师对科学活动的设计、组织、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三、活动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简介首先,教师简要介绍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了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2. 实验探究(1)实验器材:激光笔、透明塑料杯、水、白纸。
(2)实验步骤:①将激光笔打开,对准透明塑料杯,使激光束从杯底穿过。
②将透明塑料杯中注入适量的水。
③将白纸放在塑料杯上方,观察激光束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④改变激光束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
(3)观察与分析①观察激光束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路径,分析光的折射现象。
②比较不同角度下激光束的折射程度,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3. 小组讨论(1)讨论光的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讨论如何利用光的折射原理设计科学实验。
4. 总结与评价(1)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2)评价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分析、推理等方面。
四、活动实施1.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并提前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
4.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活动成果。
五、活动反思1.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教师应注重实验探究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
4. 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科学活动教研水平。
通过本次科学活动教研,教师和学生都取得了良好的收获。
幼儿园探究科学知识的案例
幼儿园探究科学知识的案例
2021年七月份,一家名为“小探险家”的幼儿园在北京市启动了一项探究科学知识的计划。
这个计划鼓励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在游戏和探究中学习科学知识,以此来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以下是一些“小探险家”计划所涉及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具体案例。
案例一:小朋友制作冰淇淋
在这个活动中,小朋友们学习了制冰淇淋的原理。
他们首先了解了牛奶与糖、香草精混合后会变得膨胀,然后学习了将混合物冷却变硬的过程。
最后,小朋友们亲自动手加入和混合食材,用塑料袋将混合物装起来,然后将其悬挂在一大桶冰块上,最终得到了美味的冰淇淋。
案例二:小朋友探究一块石头
在这个活动中,小朋友们将一块石头拿回幼儿园,然后用放大镜、手电筒和水来研究这块石头。
他们考虑它是如何变成了石头,石头的表面形成是怎么发生的,以及样本中蕴含的其他信息。
最后,他们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讨论这块石头的历史。
案例三:小朋友建造压能车
在这个活动中,小朋友们使用简单的材料和工具建造了压能车。
他们
首先进行了一些实验,了解了压缩空气如何储存在气柱中,然后设计
和制造了一辆车,可以利用这些气柱来推动它走。
在车的建造过程中,小朋友们学会了使用尺子、锤子、胶水等工具,还为车的设计进行了
一些不同尝试。
通过这些活动,小朋友们在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了乐趣、挑战
和成功。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龄前儿童的科学素养,还有
助于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创造力。
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案例
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案例1. 探索太阳系的奥秘为了培养学生对太阳系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一所中学组织了一次太阳系实践活动。
活动中,学生分成小组,利用天文学知识和观测仪器,观测太阳、月亮和行星的运动轨迹,并记录下观测结果。
通过实践,学生们深入了解了行星运动规律,增加了对宇宙的认知。
2. 建立生态小天地为了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一所小学开展了建立生态小天地的实践活动。
学生们利用校园内的一块空地,种植各种植物,并建立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昆虫的生态行为等,学生们了解了生态系统的构成和相互作用,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风筝的科学一所幼儿园为了让孩子们了解风筝的科学原理,举办了风筝制作和飞行的实践活动。
孩子们首先学习了风筝的制作方法,并亲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风筝。
接着,他们在开阔的场地上放飞了风筝,观察了风筝在飞行过程中的表现,并学习了风的形成原理。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既增加了对风筝的了解,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化学实验探索一所高中开展了一次化学实验探索的实践活动。
学生们分组进行不同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金属反应等。
通过实验,学生们亲眼观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和变化,探索了化学原理。
同时,他们也学习了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安全知识。
5. 科学探究电路为了让学生们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一所初中开展了科学探究电路的实践活动。
学生们通过实验,搭建了简单的电路,并学习了电源、导线和电灯的作用。
通过观察电流的流动和灯泡的亮灭,学生们深入了解了电路的运作原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6. 空气的力量一所小学开展了一次关于空气的力量的实践活动。
学生们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了空气的存在和压力的作用。
他们利用吸管、气球等材料,进行了各种有趣的实验,如吸力、推力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亲身体验了空气的力量,并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物理原理。
7. 太阳能利用实践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太阳能的利用和重要性,一所中学组织了一次太阳能利用实践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科学探究案例鬼谷之谜秘鲁一处空寂无人的濒海山谷,在电闪雷鸣之夜,突然出现战马嘶鸣、杀声鼎沸的“鬼声”。
十多年前,一对父女探险家为了揭开这一“海魔鬼啸”的奥秘,深入“鬼谷”考察,得出了惊世骇俗的精彩结论,却被科学界疑为“造假典型”。
父亲含怨而逝。
女儿再次考察。
她研究方法之创新独到、探索精神之执着顽强、探索过程之跌宕起伏,堪称一绝。
她得出了更科学的结论,却受到更大的误解。
最后,她以超人的胆识才智,终于让最挑剔的审查者不得不信服。
美国奇异自然现象探索学会承认,上述结论在人类奇异现象探索史上写下精彩一笔。
新近,权威机构的专家进一步认定,这一结论是近年来人类对“泛太平洋区”神秘现象探索的重大成果……山谷“鬼声”居住在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兰市的赫林达·科菲是美国克莱姆斯学院物理实验室的高级实验师。
他对与海洋有关的神秘自然现象非常感兴趣,后来成为美国奇异自然现象探索学会(简称“奇探会”)会员。
从小耳濡目染,独生女芳德丽·科菲对奇特的自然奥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长大后,她也非常爱好野外科学考察,尤其是人迹罕至的地方。
父女俩经常同行,俩人感情深厚。
5年前母亲去世后,父亲更是成了她唯一的至爱亲人。
从普斯顿大学毕业后,小科菲在考克托海洋火山研究中心搞科研。
1992年2月6日,28岁的小科菲与65岁的父亲一起出发。
他们先来到了秘鲁南部卡斯克镇东北100多公里外的亚马拉第小山村,然后再步行几十公里崎岖山路,到了安第斯山的玛奥山谷。
据说,这个近海的野山谷,在夜深山静、电闪雷鸣之际,伴随着阵阵大海波涛声,大群“妖魔鬼怪”偶然会从海上飞来,狂舞乱闹,因而有“鬼谷”之称。
他们深入山谷行进,暮色苍茫时分,找到了一个可以容身的小山洞。
“呵,洞身像一条长蛇。
”父亲说,“那我们就称它为长蛇洞。
”晚上,父女俩在山坡上美美享用了一顿野餐后,回到山洞。
他们意外发现,刚才还是好好的指南针,忽然失灵了;几乎同时,刚才还在准确运行的手表,也不走了。
俩人好不奇怪。
“大概真的是鬼谷。
”老科菲笑着说,女儿也笑了。
随即,他们发现,大洋那边电光闪闪,接着这里闷雷阵阵。
看来要下大雨了。
父女俩出洞观望。
呵,一道道闪电将这空旷的山林拍摄成一张张巨大的银色“照片”。
“真奇特,真壮美!”女儿说完,打开了摄像机。
电光频频,直通地面;炸雷声声,地动山摇。
“这是‘通地闪’和‘落地雷’!赶快回洞!”父亲催促。
突然,电闪雷鸣戛然而止。
俩人好不奇怪。
阵阵海风“呼呼”吹来,远处海浪轻轻轰鸣。
整个山谷分外沉寂。
这时,他们听到了一阵鼎沸嘈杂的怪声。
小科菲惊得毛骨悚然。
父亲激动地说:“立即启动红外夜视,将它们都摄录下来。
不要说话!”一瞬间,科菲也意识到了,这是千载难逢的时刻!于是聚精会神地拍摄。
父亲打开了高强度聚光手电,光柱伸向黑黝黝的山谷,没有任何人影。
怪声越来越响:拼命喊叫声、金属打击声、马蹄声、马嘶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
在波涛声与海风声的“伴奏”下,显得格外清晰。
简直不可思议!蓦然,一道无比耀眼的“通地闪”,紧接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大炸雷。
此后,神秘的声响一下子消失了。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在做梦?”女儿问。
老科菲语气坚定:“不,刚才怪声确实出现!”旋即,大雨骤降。
俩人淋得像落汤鸡。
他们回到山洞,就播放录像,刚才惊心动魄的声响果然再现。
小科菲说:“像古代两军开战!”可是,古代的战场怎么会在空无一人的山谷重现?他们大惑不解。
难道真是幽灵从海上飘浮而至?回家后,他们详查了这一地区的战争史,得知1354年1月下旬的一天深夜,印加帝国与当地部落进行过一场惨烈大战。
战役从南太平洋海滨一直打到玛奥山谷。
在山谷交战时,电闪雷鸣,可怕的“通地闪”接连不断。
接着,他们请美国两名印加文明专家观看录像,分析语言。
他们确定,叫喊的语言是古代印加语,分别是喊杀声、咒骂声、劝降声和求饶声。
科菲父女由此认定,玛奥山谷录下了当时的战场声响,600多年后又放出录音。
他们喜不自胜,立即写了调查报告,并附上复制了的录像,于1992年3月7日递交“奇探会”。
9年的等待然而,该学会的许多专家却持异议。
反对最激烈的是美国著名的“海洋自然之谜”专家、“奇探会”顾问迪尔。
他说:“众所周知,录音与摄影、摄像一样,都是现代科技结晶,决不可能是大自然杰作。
报告描绘的‘事实’不仅与科学,甚至与常识相悖。
当地人的‘海鬼进山’之说,也是一种无稽之谈。
其实,录像中的声响完全可以人为加工。
我希望有良知的科学探索者不要弄虚作假,哗众取宠。
”这一看法得到了学会领导人的赞同。
这对科菲父女不啻是一个重大打击。
老科菲非常痛苦,突发严重心脏病,抢救无效。
在弥留之际,他对科菲说:“我珍视名誉,胜过生命。
你一定要为我洗刷不白之冤。
另外,探索这一奇特现象在科学上也非常有意义,所以你一定要探索到底。
”科菲含泪答应了。
料理完父亲丧事,她请教了一些录像专家。
他们都认为,就这盘录像而言,“编辑加声”与现场实录之间确实难以区分。
为此,她感到很沮丧。
她又向自己的律师咨询。
他说:“现在唯一的办法,是让当地的公证员陪您同往山谷。
录制‘鬼声’时,他们当场作证,并签署公证书。
”然而她知道,“海鬼”再现的时间是不确定的,可能间隔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她很可能费尽心血,却一无所获,甚至让父亲和她遭受更多嘲笑。
因此,她举棋不定。
当夜,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再次浮现在她脑海。
“不。
我不能让父亲死不瞑目,不能让这一如此奇特的科学探索就此终结!”她下定决心,奉陪到底。
她冷静地分析了“鬼声”产生的条件:夜深、高频率的“通地闪”。
而“鬼声”消失的条件是再次出现“通地闪”。
而雷闪突止,山谷突静,则是能听清“鬼声”的环境条件。
接着,她详细查阅了气象资料,得知当地系典型的海洋性气候,一年中的大雷雨天,集中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
她决定在这一时段等候。
1993年1月23日,她来到了当地公证部门,用重金聘请了两名公证员,一起来到了山谷,在以前与父亲呆过的“长蛇洞”过夜。
深夜果然雷电交加,可是并没有出现“鬼声”。
一天,两天……直到2月10日,“鬼魂”还是没有显现。
这回白等了。
第二年1月下旬,科菲又带领公证员来到故地,还是白等了。
直到2002年2月9日,即9年后,他们终于等来了“鬼声”再现。
再现与停现的条件与预计完全相同,而且持续的时间更长。
2002年2月14日,她又将第二份报告与相关材料送交“奇探会”。
一周后,该会会长会见她,颁发证明,承认当年科菲父女的发现真实可信。
激动万分的科菲回家后,来到了父亲像前,一字一句句“宣读”了证明。
蓦然,她感觉父亲仿佛在说:“决不能满足于现象的发现,哪怕是最奇特的现象。
科学的任务就是探索现象背后的秘密,而且越是奇特,往往越值得探索”。
她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这是父亲生前多次说过的话,我一定弄个水落石出!”她经过反复考虑,认定:除了山谷具有放音功能外,在逻辑上,无法用别的方式解释“鬼声”显现。
那么,山谷为什么会有录音功能呢?她查阅了所有有关资料,请教了所有能请教的专家,但一无所获。
一天夜里,她看着家里桌上的录音机、磁带,灵感一闪:“磁带录音的原理,不就是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再将电信号录入磁带?放音的原理不就是通过电信号,将磁带中的信号转化为声音?如果山中有磁铁矿,那么某种闪电不是也能将战场上的声波转化为电信号?而某种‘通地闪’不是也能将这种电信号传入磁铁矿,从而录音?同样某种‘通地闪’不是也能将录下的信号,再还原为声音?”她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她又想,当然,天然磁铁矿要成为录音物,肯定要有许多其他磁铁矿不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只有等找到矿藏后才能深入分析。
可是,这样大的山沟,应该从什么地方开掘呢?她思来想去,灵机一动:“指南针与手表都在洞中失常,出洞恢复正常。
这就说明这个洞很可能离磁铁矿最近。
何不就从这里开掘呢?”锲而不舍追寻背后奥秘她马上就到卡斯克镇有关部门咨询手续与费用。
手续并不难,难的是费用太大。
由于经常外出探险,父女俩的资产很少。
她算下来,几乎要倾家荡产,不过她在所不惜。
经过紧张筹备,2002年4月5日,她雇人在“长蛇洞”开挖了。
3天后,就挖到了磁铁矿。
令当地矿产专家惊愕的是,矿物非常细,就像粉末一样,而且都已氧化。
科菲发现矿层外的岩石层上粘满了这种粉末。
科菲凝视很久,眼睛一亮:磁带表面的细微磁粉与这里岩石表面的磁粉,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她兴奋得大叫起来:“我找到了秘密!挖掘可以结束啦!”旁人好不吃惊。
此后,她查到了大量资料,得知玛奥山谷处于南太平洋地层断裂带的延伸区,几百年来地质运动异常活跃。
她认为,正是这种活动使矿中大量的磁铁石不断地受到挤压磨碾,越来越碎,越来越细,最后成粉末状,且氧化。
“看来古代传说的‘山谷鬼声’来自‘海魔夜啸’,也有一点道理。
”她想。
回来后,她又写了一份调查报告,还附上挖掘过程的录像及矿粉样本,于2002年4月15日送交“奇探会”。
这回可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了。
然而没想到的是,她再次遭受异议。
反对最激烈的还是迪尔。
他的理由简明扼要:“没有事实证明,细矿沙在闪电的作用下,会录音放音。
”科菲得知后,呆住了。
她静心细想,平心而论,迪尔的批评并非无理取闹。
作为科研人员应该让活生生的事实说话,而不应该是推断。
可是,怎样才能让山谷变为录放音机呢?她思考良久,决定制作现场微缩模型,进行模拟实验。
由于费用很高,她只能以唯一的房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
为了模拟逼真,她来到卡斯克镇的一家航空俱乐部,租用一架直升机,在空中用高精度的摄像机,对玛奥山谷进行“航拍”,同时用先进的磁场感应仪,对山内的磁铁矿进行全方位扫瞄。
然后她下机,在山谷取泥土,在“长蛇洞”中取了岩石与磁铁粉。
回家后,她租用了一个空仓库,与助手一起制作了微缩模型。
当然山中的氧化磁铁沙也按比例埋入。
他们又制造了人工闪电。
她知道,可能需要进行千百次试验,才能成功。
因为所有的相关物资,如闪电的功率、时间与模型中的山及磁铁矿的体积、比重、重量,甚至湿度、温度等,达到一个精确的比值时,才能录放音,这也是“大自然录放音现象”罕见的原因。
实验在深夜进行。
一次没成,两次没成……3个月过去了,整整进行1000多次试验,还是没能成功。
贷款已耗尽,科菲变卖家中一切值钱的东西,再向所有愿意借给她钱的亲友借钱。
然而得到的全部钱款,也只够进行一个月。
一次次实验还是没见效,仅剩最后3天了。
这天晚上照镜子时,科菲发现自己平添了许多白发。
十多年来,自己将全部的业余时间都花在野外探险,花在探索‘鬼谷之谜’上,至今独身。
深夜,实验照旧进行。
照例先进行录音试验。
科菲在模型边放上录音机,放出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这是父亲生前最喜欢的乐曲。
接着,释放人工闪电。
她突然发现,记录仪上出现一种从未有过‘电磁感应’信号。
她顿时心跳加快。
关上录音机后,她立即记下了这次放电的所有相关数据,然后轻轻按动电钮,再次释放闪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