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乡村旅游规划建设案例
乡村旅游开发案例:【乌村】体验式的精品农庄
![乡村旅游开发案例:【乌村】体验式的精品农庄](https://img.taocdn.com/s3/m/084f06b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f.png)
乡村旅游开发案例:【乌村】体验式的精品农庄乌镇,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千年古镇。
随着乌镇古镇旅游的蓬勃发展,为响应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推进建个大乌镇带动设“美丽乡村”的进程,乌镇国际旅游区围绕“116个小乌镇”的战略目标,依托乌镇旅游的品牌效应和虹桥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及生态优势,启动了乌村项目。
定位于“体验式的精品农庄”乌村项目定位于“体验式的精品农庄”进行开发,强调对乡村肌理保护基础上,引进国际先进的“农庄度假”理念,营造具有典型江南水乡农耕文化的传统生活氛围,打造成适应现代人休闲度假的“桃花源”。
乌村,位于乌镇西栅历史街区北侧500米,系紧依京杭大运河而立的历史古村落,总面积450亩。
全村围绕江南农村村落特点,以精品农产品种植加工区、农事活动体验区、知青文化区、船文化区等构成四大板块,内设酒店、民宿、餐饮、娱乐、景观等一系列适应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配套服务设施,与乌镇东西栅景区联袂互补,是古镇古街古村落的新型旅游度假目的地景区乌镇转型大背景下的试点之作与国内其他新农村开发项目相比,乌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以及无法比拟的基因血统。
作为乌镇旅游下一期工程,乌村紧邻乌镇西栅,低于沪苏杭旅游黄金三角地的核心,坐拥中国最优质的客源基地、最具特色的江南水乡风景名胜,游客爆棚的5A级景点。
乌镇的旅游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很容易辐射给乌村。
如此优质的客源地市场,估计举国上下,几乎无人能比。
2015年全年乌镇景区游客接待量应该超过800万人次。
如何在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客流分享,提高旅游体验质量,进而增加旅游频次和客单价,都是摆在乌镇旅游面前的重要课题。
乌村的开发,应运而生。
乌村代表的新型乡村旅游和庄园经济,与东栅西栅代表的古镇旅游相比较,风格自有不同。
同时,乌村提供的乡村农俗和原生态自然体验,完全可成为现有景区文化体验的补充。
这些均有助于做大乌镇全域范围的旅游经济,增强各景点的联动效应。
因此,乌村景区开发依托乌镇成熟景区大客流量,打造创新旅游体验的试验田,旨在完善乌镇全域旅游功能布局。
晋北乡村旅游改造案例
![晋北乡村旅游改造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48a265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6.png)
晋北乡村旅游改造案例摘要:一、背景介绍二、案例一:素建筑设计——桃源村宀(min,意思是深屋)屋三、案例二:某乡村民宿改造项目四、案例三:某乡村文化广场设计五、乡村设计原则及建议六、结论正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晋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落后,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设计师们纷纷投入到乡村改造项目中,力图通过设计的力量提升乡村的吸引力,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二、案例一:素建筑设计——桃源村宀(min,意思是深屋)屋位于通向村子内部的小路一侧,紧邻叙五祠(古九祠之一)的桃源村宀屋,四周农田环绕,相对独立。
房子体量很小,占地仅60平米。
建筑原状为两层,一层堆放农具,二层为居住空间。
设计师通过对建筑外观和内部功能的改造,使其成为一处具有现代化功能的乡村民宿。
三、案例二:某乡村民宿改造项目该项目位于晋北地区的一个传统村落,设计师在尊重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对民宿进行了翻新和改造。
通过改善住宿条件、增加公共空间和休闲设施,提升了民宿的整体品质。
如今,这家民宿已成为周边游客的首选之地,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四、案例三:某乡村文化广场设计乡村文化广场是村民日常休闲活动和举办各类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
设计师在充分了解当地文化特色和村民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处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乡村文化广场。
广场占地面积约2000平米,包括表演舞台、休闲区、健身区等功能区域。
广场的建成使用,为村民提供了一个集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活动场所。
五、乡村设计原则及建议1.尊重原有风貌:在改造乡村建筑时,应尽量保留原有建筑的外貌特征,融合现代设计元素,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
2.注重实用性:乡村设计要充分考虑村民的实际需求,提高建筑功能实用性,提升居住品质。
3.突显地域特色:在设计过程中,融入当地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筑。
4.保护生态环境:在乡村设计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几百万打造农村文旅策划案例
![几百万打造农村文旅策划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e5d84f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a.png)
几百万打造农村文旅策划案例一、项目背景。
咱先说说这个村儿啊,它就像一颗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宝石,有着青山绿水、古旧的建筑和淳朴的村民,可就是没多少人知道。
村儿里领导一寻思,这可不行啊,咱得想办法让大家都来看看咱这儿的好,于是就打算拿出几百万来打造农村文旅项目。
二、前期调研(花小钱,办大事儿)1. 走进村民家。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这些策划的人就像走亲戚似的,一家一家地串门儿。
和大爷大妈聊天,听他们讲村里的传说故事,什么山上有个神秘的山洞,以前住过神仙之类的。
还了解到哪家的媳妇做的传统美食特别地道。
这一步可太重要了,村民的故事那就是咱文旅的灵魂啊。
2. 摸清村里的资源。
然后就开始在村里四处溜达,看看有啥自然资源。
哟呵,这村儿里有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还有大片的竹林,就像个天然的氧吧。
再加上那些有些年头的老房子,虽然破旧,但很有韵味,这都是宝贝啊。
三、规划设计(钱要花在刀刃上)1. 主题定位。
我们想了好久,最后定了个“田园乡愁,古韵新游”的主题。
就是要让游客既能感受到田园生活的惬意,又能体会到村子古老的文化底蕴,还能玩点新鲜的。
2. 功能分区。
(1)乡愁体验区。
把那些老房子修缮了一下,保留了原来的风格。
里面布置成了传统的农家模样,摆上老式的农具,游客可以在这儿体验种地、织布等农活。
旁边还开了几家农家乐,主打村民们的拿手菜,像土鸡汤、梅干菜烧肉,那味道,绝了。
(2)田园游乐区。
沿着小溪打造了一些游乐设施,像水上秋千、竹筏漂流。
在竹林里还设了个迷宫,让游客在里面穿梭,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还划出一块地来种上各种蔬菜水果,游客可以自己采摘,体验收获的喜悦。
(3)文化展示区。
把村里的传说故事、民俗文化都整理出来,建了个小展馆。
里面有民间艺人做的手工艺品展示,还有定期的民俗表演,像舞龙舞狮、皮影戏啥的。
四、宣传推广(把几百万的效果最大化)1. 社交媒体营销。
我们找了几个村里的年轻人,让他们在抖音、小红书这些平台上发视频、写笔记。
晋北乡村旅游改造案例
![晋北乡村旅游改造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e7c24b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2.png)
晋北乡村旅游改造案例1. 背景晋北地区是中国山西省北部的一个地理文化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和交通不便等因素,晋北乡村旅游发展一直相对落后。
为了挖掘乡村旅游潜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晋北地区政府决定对乡村旅游进行改造和升级。
2. 案例1:平遥古城2.1 背景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和旅游业的发展,平遥古城的传统乡村特色逐渐消失,古城变得商业化和拥挤。
2.2 过程为了保护平遥古城的原汁原味,政府决定进行乡村旅游改造。
改造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恢复古城的传统建筑风貌:修缮古城墙、古街巷、庭院等,保留和恢复古城的历史风貌。
•挖掘古城的文化内涵: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区,设立博物馆和文化展示中心,展示古城的历史文化。
•发展特色旅游产品:推出古城演艺、民俗体验、传统手工艺品等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游客。
2.3 结果经过乡村旅游改造,平遥古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古城的传统风貌得到了保护和恢复,游客可以感受到古城的历史韵味。
•古城的文化内涵得到了挖掘和展示,游客可以了解到古城的历史文化。
•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丰富了游客的体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消费。
•古城的经济发展得到了提升,当地居民的收入也得到了增加。
3. 案例2:灵石石窟3.1 背景灵石石窟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是中国北方保存最完整的石窟艺术群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由于交通不便和基础设施薄弱,灵石石窟的旅游发展一直受限。
3.2 过程为了促进灵石石窟的乡村旅游发展,政府进行了以下改造和升级:•改善交通条件:修建道路、扩建停车场,提升游客到达石窟的便利性。
•完善基础设施:修缮石窟的入口、观光路线等,提升游客的观光体验。
•提升服务质量:培训导游、提供多语种导览,提高服务水平。
•推广宣传:开展宣传活动、参加旅游展览等,提升石窟的知名度。
乡村文旅融合的案例
![乡村文旅融合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2ee2c9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13.png)
乡村文旅融合的案例
乡村文旅融合的案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1. 河北省隆化县:该县以草莓产业为依托,塑造了农旅融合的新品牌。
通过全域、全产业链的规划,当地村庄实现了从破落到成为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的转变。
通过发展草莓种植,不仅带动了产业的发展,还吸引了大量游客,让乡村振兴建设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赋予了村民产业自主“造血”的功能。
2. 北京市北沟村:该村通过乡村美学建设重构美丽乡村,并探索“互联网+”促进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
随着京郊乡村休闲度假成为北京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沟村的发展脉络与需求特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京郊其他村庄的发展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这些案例都证明了乡村文旅融合可以带来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多重效益,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https://img.taocdn.com/s3/m/6bb0ec9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3.png)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案例一:扬州河网风光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根据当地政府的规划,在扬州市郊区的河网地区启动了一个乡村旅游规划项目。
首先,对该地区进行了资源评估,确定了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传统农耕文化和历史建筑等资源。
然后,制定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和策略,以扬州特色作为核心,突出河网风光和水乡文化,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接下来,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乡村旅游路线和旅游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方便舒适的旅游环境。
同时,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清洁工作,确保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吸引游客,当地政府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包括发布旅游宣传册、举办乡村旅游节和艺术展览等。
同时,注重与周边城市进行合作,开展旅游联动,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政府还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项目,提供培训和支持,使其成为旅游业的一部分,增加收入。
通过这些努力,扬州河网乡村旅游项目成为扬州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河网风光,体验到传统的农耕文化,并品尝到地道的农家菜肴。
这个项目带动了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保护了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案例二: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乡村旅游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的东南部,拥有独特的苗族侗族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为了推动该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当地政府开展了一系列规划和项目。
首先,政府组织了资源调查和评估,确定了该地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然后,制定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以苗族侗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为核心,突出少数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打造独特的乡村旅游品牌。
接下来,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旅游线路和配套服务设施,提高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同时,加强了宣传和推广工作,充分展示了当地的乡村旅游资源和特色。
政府还鼓励当地农民和少数民族群体参与乡村旅游项目,并提供培训和支持,使其成为旅游业的一部分,增加收入。
经过多年的努力,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乡村旅游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美丽乡村规划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典范
![美丽乡村规划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典范](https://img.taocdn.com/s3/m/4316259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65.png)
美丽乡村规划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典范一、背景介绍美丽乡村规划是指通过对乡村环境、产业、文化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以实现乡村景观的优化和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自然风貌、人文景观和乡土文化为资源,以旅游为主要经济活动形式的旅游活动。
将美丽乡村规划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还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典范案例分析1. 案例名称:某村美丽乡村规划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成功实践案例描述:某村位于山水环绕的风景区,原本是一个贫困的农村。
通过对乡村的规划和发展,成功地将美丽乡村规划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实现了乡村的全面发展。
- 规划设计:在村庄周边修建了生态公园、农田景观带和休闲步道,提升了乡村的绿化环境和景观品质。
- 产业发展: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建设了农家乐、民宿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消费。
- 文化传承:重视乡土文化的传承,举办传统节日庆典、民俗展示等活动,让游客体验当地的文化魅力。
- 社区参与: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旅游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增强了乡村的凝聚力和发展动力。
- 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提高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 案例名称:古村美丽乡村规划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案例描述:某古村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附近,通过美丽乡村规划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实现了古村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 建筑保护:对古村的传统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保留了古村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
- 文化挖掘:通过挖掘古村的历史文化资源,举办文化展览、传统工艺展示等活动,吸引游客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
- 旅游设施建设: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设施,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 乡村产业发展:发展古村特色的手工艺品、土特产品等乡村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的发展。
- 生态环境保护:注重古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了生态湿地公园、绿化带等,提升了乡村的生态品质。
城市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案例
![城市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d0ed71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17.png)
城市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案例
城市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案例有莫干山民宿和承德市"小城子村”等。
莫干山民宿作为中国民宿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依托大城市的人流和消费力,成为爆点树立了乡村旅游的品牌,并带动了乡村振兴。
其成功经验包括挖掘独有的生态资源作为开发生态旅游之本,并打造独有的生态IP"青蛙共和国",带动衍生产业发展。
承德市"小城子村则是一个美丽休闲乡村模式的案例。
这个村庄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政府通过引导村民挖掘本地的生态资源,开发特色生态旅游项目,提炼独有的文化IP,如"青蛙共和国”,并带动衍生产业发展。
以上两个案例都充分开发和利用了当地的生态资源,同时结合了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元素,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制定:审核:批准:。
乡村旅游建设的优秀案例
![乡村旅游建设的优秀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5690fb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0e.png)
乡村旅游建设的优秀案例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通过挖掘农村特色资源,搭建起一条旅游产业链,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乡村发展。
本文介绍了中国乡村旅游建设中的几个优秀案例,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它们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成功经验。
一、杭州西溪湿地杭州西溪湿地是中国乡村旅游中的一颗明珠。
它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杭州当局与当地居民合作,共同保护和修复湿地,打造了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他们在保护湿地的同时,利用湿地资源发展了一系列的旅游项目,如划船、观鸟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验。
通过在开展旅游活动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西溪湿地成为了杭州乃至整个中国乡村旅游建设的典范。
二、四川丹巴四川丹巴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之一。
这个小镇坐落在巴蜀的山水之间,风景秀丽。
丹巴乡村旅游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善于发挥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的优势。
他们将传统的红色旅游与美丽的山川融为一体,打造了一条独特的旅游线路。
游客可以参观革命战争遗迹,了解革命历史;也可以欣赏丹巴的美景,享受山水之间的宁静。
丹巴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在于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体验。
三、湖南张家界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张家界的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他们通过开展农家乐、农耕体验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
与此同时,张家界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倡导可持续发展。
他们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原有的自然环境,确保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同时,张家界还积极与周边地区合作,共同打造一个更大的旅游圈,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四、广西阳朔阳朔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也是广西乡村旅游的佼佼者。
阳朔以其壮丽的山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游客的目光。
在乡村旅游建设中,阳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注重利用乡村特色资源。
他们打造了一条以骑行为主题的旅游线路,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验。
游客可以在阳朔骑行,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
乡村旅游建设的优秀案例
![乡村旅游建设的优秀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6e57e6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b.png)
乡村旅游建设的优秀案例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正逐渐崭露头角并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
在中国的乡村旅游建设中,有许多优秀的案例值得借鉴和学习。
首先,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凤凰古城是一个备受瞩目的乡村旅游案例。
凤凰古城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当地政府积极参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了古城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恢复了古老的建筑和街巷。
同时,他们还策划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如土家族的婚嫁仪式、节日庆典等,使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其次,浙江省的乌镇也是一个成功的乡村旅游案例。
乌镇以其古老的运河和独特的水乡风景而闻名于世。
在乡村旅游建设中,乌镇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
他们修缮了古老的建筑,打造了水乡风情街区,推出了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宿和特色餐饮。
乌镇还举办了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水乡音乐节、龙舟竞赛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此外,四川省的九寨沟也是乡村旅游建设中的典范。
九寨沟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多样的民族文化而闻名于世。
在乡村旅游的建设中,九寨沟注重环境保护和游客体验。
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保护了沟内的森林、湖泊和瀑布。
同时,他们还修建了便捷的观光设施和服务设施,方便游客的出行和居住。
九寨沟还开展了多种民族文化活动,如藏族和羌族的传统舞蹈表演、手工艺品展示等,为游客提供了全面的体验和感受。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建设的优秀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只有这样,乡村旅游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旅游新项目案例
![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旅游新项目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6d424d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7.png)
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旅游新项目案例近年来,农村旅游成为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旅游项目,不仅能够吸引游客,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还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介绍几个农村旅游项目的案例,展示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案例一:湖南醉美巴洞村巴洞村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是一个地处峡谷、云雾缭绕、风景秀丽的小山村。
为了提升村庄的魅力和吸引力,巴洞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开发农村旅游项目。
他们修建了山间步道,沿途设置了各种风格独特的休息点,供游客歇脚观景。
此外,村里还兴建了农家客栈和特色餐馆,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住宿和美食体验。
通过这些措施,巴洞村吸引了大量游客,村民们也通过农家乐、农产品销售等方式直接受益。
案例二:广西梧州黄姚古镇黄姚古镇位于广西梧州市藤县,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镇。
为了挖掘古镇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当地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合作,进行了古建筑修复和文物保护工作。
他们修复了古镇的街巷、房屋和古井等,还在村里建起了博物馆和艺术馆,展示了古镇的发展历程和独特魅力。
此外,古镇还举办了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灯节、舞龙舞狮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购物和体验。
案例三:四川都江堰九眼桥旅游区九眼桥旅游区位于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一个集自然风景、历史文化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九眼桥旅游区的发展主要依托于都江堰古建筑的修复和水利工程的保护。
为了保护都江堰的古建筑,当地政府投入巨资对古建筑进行了修缮,同时还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此外,九眼桥旅游区还通过举办水灯节、船赛等活动,增加了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进一步推动了农村旅游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旅游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开发农村旅游项目,农村地区能够吸引游客,增加农民的收入,提升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
同时,农村旅游项目的开发也需要注重保护和修复古建筑、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既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又能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设计案例(合集6篇)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设计案例(合集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ea6e0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0.png)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设计案例〔合集6篇〕方案在管理活动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当工作初期,我们一定会制定一些方案去施行。
方案的内容多是涉及面比拟大的工作。
好的乡村旅游规划方案是从哪些方面入手的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乡村旅游规划方案设计案例〔合集6篇〕}”,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设计案例〔篇一〕一、概况〔一〕、工程名称及建立单位1.工程名称:某某乡村旅游2.建立单位:某旅游开发3.注册资金:50万元4.工程负责人:某某5.工程主管部门:乡镇政府〔二〕、工程总投资1500万元。
近期500万元。
〔三〕、资金筹措:公司筹资300万元;银行贷款500万元;工程合作700万元。
〔四〕、建立期限三至六年〔五〕、编制单位某某规划设计院二、某村根本情况某村位于某乡的最南端,北临下港乡村,东接镇、西靠镇。
距市中心约35公里。
全村总面积为2200亩,人口2226人,8个消费组,13个自然村,438户人家。
民风纯朴,社会治安很好。
主要经济来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
该村人均收入3400多元,在全乡处于中上游程度。
主要产业是林果业,占总产值的70%左右,其中板栗占50%,杏占20%。
养蚕户70多户,已初步形成规模产业。
目前,村子引山泉入户,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某村空气干净、负离子含量高、食品和饮用水无污染,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地。
该村共有人口976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30多位,90多岁的老人6位,是有名的长寿村。
本区域小梯田众多,田内种植粮食作物,田边种植杏、花椒、板栗、核桃等经济林木。
农林间作,很有特点。
自给自足的田园经济是本区域最典型特色。
家家都有小菜园,且以分布在房前屋后最多。
这里的蔬菜不打药,不施化肥,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蔬菜。
石磨、碾子分布较多,是村民加工食物的主要工具。
也是开展民俗旅游不可缺少的重要“原生态”资。
三、可行性分析^p〔一〕、必要性1.兴村富民,建立社会新农村的需要旅游业是富民兴村的产业,某村需要通过旅游产业的开展带动社会新农村建立,增加村民收入,全面建立小康家庭、小康社会。
和美乡村建设十大案例
![和美乡村建设十大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5e6fae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0.png)
和美乡村建设十大案例案例一:生态旅游型桃花村的蝶变。
桃花村以前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村里有不少荒地,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后来,村里有人灵机一动,这漫山遍野的桃花开起来多美啊,为啥不搞生态旅游呢?于是,大家齐心协力。
先把村里的环境好好整治了一番,垃圾没了,河道清了。
然后修了几条漂亮的步行道,直接通到桃花林深处。
村里还鼓励村民开农家乐,做一些桃花相关的特色美食,像桃花糕、桃花酒。
慢慢的,游客就多起来了。
到了桃花盛开的季节,那真是人山人海。
村民们的收入也蹭蹭往上涨,年轻人也开始回来创业,桃花村就这么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胜地。
案例二:特色农业引领葡萄沟的甜蜜致富路。
葡萄沟,听名字就知道这地方葡萄是主打。
这里的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种葡萄,可是以前就是小打小闹,种出来的葡萄也就是自己吃或者拿到集市上卖点小钱。
后来,村里的几个能人联合起来,成立了葡萄种植合作社。
他们引进了新的葡萄品种,还学习了科学的种植技术。
什么滴灌啊、搭架的新样式啊,都用上了。
而且,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卖葡萄,还搞起了葡萄深加工。
葡萄汁、葡萄干,还有葡萄酒,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葡萄沟的葡萄产业那是越做越大。
现在,葡萄沟的村民靠着葡萄过上了甜蜜的生活,家家盖起了小洋楼。
案例三:文化传承带动古窑村的新生。
古窑村有着几百年的制窑历史,以前村里到处都是古老的窑洞和废弃的窑址。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制窑业慢慢衰落了。
但是,这个村子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化遗产。
村里开始收集那些古老的制窑工具,修复窑址,还请老艺人回来教年轻人制窑手艺。
同时,把古窑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
游客可以到村里来参观古老的制窑过程,还能亲手体验一把做陶器的乐趣。
古窑村还开发了一系列带有古窑文化元素的纪念品,像小陶俑、窑变花瓶之类的。
这样一来,古窑村既传承了自己的文化,又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村子重新焕发了生机。
案例四:产业融合型田园综合体之稻香村。
稻香村可不只是有稻香哦。
这个村子原本就是以种水稻为主,传统的农业模式收益有限。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设计案例福建生态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设计案例福建生态](https://img.taocdn.com/s3/m/19aeb08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d.png)
住宿设施提升
改善乡村地区的住宿条件,提供舒适、干净的住宿环境,满足游客 的住宿需求。
公共设施完善
完善乡村地区的公共设施,如厕所、垃圾处理等,提高旅游的便利 性和舒适度。
04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实施策略
政策支持与引导
1 2 3
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制定乡村旅游发 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完善政策体系
出台一系列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 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为乡村旅游发 展提供政策保障。
加强政策引导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 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
市场推广与营销策略
01
品牌建设
加强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游客对乡村旅
游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02
宣传推广
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以
及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等网络平台,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03
营销策略
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包括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吸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应对
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市场需求、政策导向、技术进步 等因素,预测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趋 势,包括旅游产品创新、服务质量提 升、智慧旅游等方面的变化。
挑战应对
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提 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如加强政策支持 、提高服务质量、推动产业融合等。
持续改进与创新发展路径选择
保护自然环境
在乡村旅游规划中,应注重保护 自然环境,包括山水、森林、湿 地等生态系统,以及野生动植物
2023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2023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5a945f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4.png)
2023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案例1:贵州乡村旅游发展计划
在贵州省的一个贫困乡村,世界旅游联盟与当地政府合作推出了乡村旅游发展计划,以助力该乡村的振兴。
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
1. 乡村旅游规划:世界旅游联盟与专业团队合作,帮助制定了一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包括资源调研、品牌建设、景点开发等。
规划的重点是将乡村自然景观、传统文化和农业资源结合起来,打造独特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2. 基础设施建设:世界旅游联盟为该乡村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用于改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
这包括修建乡村道路、改善农村供水、电力供应等,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3. 旅游产品开发:世界旅游联盟帮助当地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开发特色农家乐、乡村民宿等旅游产品,吸引游客体验乡村文化和农业生活。
联盟还向当地提供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能力。
4. 营销推广:世界旅游联盟利用自身的全球影响力和网络资源,通过各种渠道推广该乡村旅游目的地。
他们与国内外旅行社、媒体合作,举办推介会、发布各种宣传资料等,提高该乡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通过这些努力,该乡村逐渐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同时,乡村的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这个案例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启发了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
注意:上述案例为虚构,仅用于展示讨论。
乡村旅游创新用地案例
![乡村旅游创新用地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d6f6e75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f.png)
乡村旅游创新用地案例
以下是一些乡村旅游创新用地案例:- 榔树模式:榔树村位于松阳县四都乡,自然风光优美,农耕文化积淀深厚。
为了有效转化利用成片存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实现旅游开发的目的,松阳县采取了“征用+挂牌”方式,将农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征用为国有建设用地,再进行公开挂牌出让。
- 横岗模式:横岗村位于松阳县竹源乡,村庄至今还保留着泥墙青瓦、乡土气息浓厚的成片农房。
为了探索异地搬迁后利用原有老村进行旅游发展的途径,实现原有房屋所有权以及集体建设用地的成功流转,松阳县采取了“征购+转移”方式,由县旅发公司提出旅游项目用地申请,县国土资源局将所需用地报省国土厅批准转为国有,县统征办将房屋实行征购,县不动产登记中心核发不动产权证,县旅发公司视项目需要整片或单幢农房出让给项目投资商,项目投资商按项目规定方案开发完成后申请发放不动产权证。
- 竹溪模式:小竹溪村位于松阳县竹源乡,原属竹源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留下了大量如供销社、邮电所等国有建设用地建筑。
为了有效利用乡村现有闲置低效国有建设用地,松阳县采取了“收储+挂牌”的方式,将农村国有建设用地及地上建筑物由县土地储备中心根据政策规定进行收储,然后带方案出让。
- 吴弄模式:吴弄村位于松阳县望松街道,是中国传统村落。
近年来,该村在实施旧村改造过程中,始终坚持“一户一宅”的原则,在审批新宅基地的同时收回农民原有的房屋土地使用权。
村委会将收回农民的原有老房子进行修缮后,出租给原住民、工商资本或村委会,再以投资入股的方式进行旅游项目开发,实现存量建设用地再利用。
这些案例在土地供
应上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如“征用+挂牌”、“征购+转移”、“收储+挂牌”等,实现了旅游。
乡村旅游典型案例
![乡村旅游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121b83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5.png)
乡村旅游典型案例乡村旅游是一种以农村为主要旅游资源,融合了农业、农村风貌、民俗文化和休闲度假等元素的旅游形式。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典型案例可以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和借鉴。
下面将介绍一个乡村旅游典型案例——“阳光乡村”。
案例背景:阳光乡村位于某省某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然体面秀媚,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乡村文化。
在过去,阳光乡村的农业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收入较低,乡村发展面临困境。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阳光乡村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通过整合资源,提升农村形象,吸引游客,实现乡村振兴。
发展策略:阳光乡村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策略,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首先,他们注重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当地农业、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等资源,打造独特的旅游产品。
他们在乡村建设中注重保护环境,提升乡村的生态品质,为游客提供绿色、健康的旅游环境。
此外,他们还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提高游客的舒适度。
旅游项目:阳光乡村开辟了多个吸引人的旅游项目。
例如,他们建设了农家乐,提供农家餐饮和民俗表演等服务;他们开设了农业观光园,让游客体验农耕文化和农业生产过程;他们还组织了农民市集,让游客购买到新鲜的农产品。
此外,阳光乡村还开展了农业体验活动,如采摘水果、种植蔬菜等,让游客亲身参预农业生产,感受农村的乐趣。
宣传推广:阳光乡村注重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向外界展示他们的旅游资源和特色。
他们建立了官方网站,发布最新的旅游信息和活动安排;他们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精彩的图片和视频,吸引更多的关注。
此外,他们还与旅行社合作,参加旅游展览和推介会,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经济效益:阳光乡村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改善了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产品加工、农村民宿等,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社会影响:阳光乡村的乡村旅游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农村建设的优秀实践案例分享
![新农村建设的优秀实践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979df26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a.png)
新农村建设的优秀实践案例分享新农村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而优秀的实践案例能够给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分享十个优秀的新农村建设实践案例,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探索提供借鉴。
1. 孔庙镇的乡村振兴孔庙镇位于山东省曲阜市,以孔庙而闻名。
近年来,孔庙镇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注重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
他们通过建设孔庙主题公园,引进农业科技,打造农业观光旅游,从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高村民收入,实现了乡村振兴。
2. 朱家岗村的农村文化活动朱家岗村位于湖南省湘潭市,他们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激发了村民热爱乡村,传承乡土文化的热情。
他们举办民俗表演、农具展览、农民画培训等活动,不仅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还吸引了游客,促进了文化旅游的发展。
3. 龙湾村的特色产业发展龙湾村位于江西省庐山市,他们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了茶叶种植产业。
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加工设备,龙湾村的茶叶品质不断提高,销售收入逐年增加,村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4. 孟庄村的生态农业示范孟庄村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他们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他们以无公害农产品为主,采用有机种植技术,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孟庄村成为了生态农业的典范。
5. 范家园的农民合作社范家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他们组建了农民合作社,整合资源,集中采购农资,统一销售农产品。
通过合作社的经营模式,范家园村民共同分享利润,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村社会经济水平。
6. 林海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林海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他们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社员+公司”的模式进行农业生产。
通过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林海村村民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与市场优势,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村庄发展。
7. 杨柳村的生态旅游开发杨柳村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他们依托自然风景,发展生态旅游。
通过改造农舍为民宿、开展户外运动、举办乡村音乐节等活动,杨柳村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乡村文旅产业典型案例
![乡村文旅产业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162f4c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3.png)
乡村文旅产业典型案例研究在全球范围内,乡村文旅产业逐渐成为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下,我们将深入分析乡村文旅产业的九个关键环节,并从实践角度提供成功案例。
一、乡村旅游规划案例: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托斯卡纳地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
当地政府制定了详细的旅游规划,确保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相协调。
二、文化资源开发案例:中国丽江古城丽江充分利用其独特的纳西文化,将古城保护与文化传承相结合,使丽江成为全球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三、旅游产品创新案例: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田普罗旺斯薰衣草田不仅提供传统的观光服务,还开发了薰衣草精油制作、花田骑行等体验式旅游产品,大大提高了游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四、品牌营销推广案例:新西兰霍比特村通过电影《霍比特人》的宣传,新西兰一个小村庄成为全球游客热衷的旅游胜地。
这种与影视IP结合的品牌营销策略,大大提高了村庄的知名度。
五、乡村文化保护案例:秘鲁马丘比丘印加文明的遗址马丘比丘在成为世界遗产后,当地政府严格限制游客数量,确保遗址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六、产业链整合案例:澳大利亚葡萄酒产区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产区将种植、酿造、销售与旅游完美结合,为游客提供从农田到酒杯的全链条体验,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链的经济效益。
七、旅游设施提升案例: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不断完善公园内的住宿、道路等基础设施,确保游客获得舒适的旅游体验。
八、可持续发展案例: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注重生态保护,严格控制游客活动,确保当地生态环境与旅游发展的和谐共存。
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为全球海岛旅游提供了借鉴。
九、社区参与共建案例: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当地社区深度参与到旅游业中,为游客提供家庭旅馆、导游服务等多种旅游产品。
这不仅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也使得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总结:乡村文旅产业的成功离不开系统规划与全面执行。
原乡生态乡村旅游度假区规划案例
![原乡生态乡村旅游度假区规划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df1f80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4.png)
原乡生态乡村旅游度假区规划案例第一篇:原乡生态乡村旅游度假区规划案例原乡生态乡村旅游度假区规划案例——山合水易“龙岩洋畲原乡生态旅游度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生态乡村旅游度假区规划——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原滋原味的生态乡村旅游,是现在人们追求的一种休闲度假方式。
这样的乡村旅游项目要怎样规划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呢?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对龙岩洋畲原乡生态旅游度假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该项目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洋畲村。
洋畲村2006年开始发展旅游,柑橘采摘和农家乐已经初具规模,但仍存在旅游配套明显不足,农业产业发展单一、区域发展的带动性差,产品链条短,休闲类产品欠缺等瓶颈问题。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深入调研并与各级领导、当地专家深度沟通后提出了打造“闽西第一山乡,百里生态画廊”的项目定位,同时提出通过“四大转变”带动“五化发展”的洋畲乡村旅游升级的战略思路,实现“洋畲”的品牌化,形成最具“原乡”特色与乡土生活方式的特色生态体验产品,从而解决了洋畲村旅游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福建省龙岩市洋畲村已被列为国家级生态文化示范村,是福建乡村旅游的明星村。
(一)规划结构根据考察研究,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将洋畲原乡生态文化度假区分为四个功能分区,分别是:入口服务区农庄休闲度假区原乡生态体验区森林养生游憩区(局部)(二)游览线路规划项目中的游览线路规划,主要依照“探村、探险、觅水、寻山”的路线展开。
通过这四条线路对项目中各个景点的有效串联,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区游览线路。
(三)道路交通规划1、车行交通规划以原地块内道路为主骨架,对其进行加宽处理,局部进行调整,主干道红线宽度7米;各分区内部开辟次干道,红线宽度4米和5米。
2、游步道规划区各主要景点均有游步道连接,采用木栈道、石阶、硬质铺地等形式,路面宽度1—2米。
3、停车场为满足项目区内外交通的静态停车需求,在保留洋畲村停车场的基础上在入口服务区增加一处停车场为景区服务,停车位为327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象里峪”既是对游客来里峪游赏感观的一种期盼,同时也是对里峪目标所要达到的収展目标的向
往,即里峪能够在游客心目中留下清晰的印象记忆,里峪留个游客的印象一定是丰满的,一定是有很多 记忆不回忆的,一定是能够引起游客内心某种共鸣的,在日后的生活场景中会在某个时段戒由某种现象 的引导下脑海中再现里峪的形象。
入口景石 方案一
入口景石 方案三
服务中心 方案三
自行车棚设计图
停车场规划图
[乡村游乐休闲区]
乡村游乐休闲区
乡村游乐休闲区
位置范围:
入村路两侧现存10个戓备油罐及周边山地区域。
功能定位:
娱乐休闲、露营度假、文化展觅、军事主题活劢体验。
改造思路:
利用油罐及周边山地为主体空间,挖掘整合特艱文化资源不,以10个油罐改造为工程抓手,利用油罐空间改策划各 类体验怅项目,形成多种类型的油罐特艱游乐体验空间;
乡村旅游需要更大的 施 展空间,按照村内 与村 外并重的思路营 造区域 田园氛围的营 造。
塑造个性风格
将塑造里峪自身风格作 为品牌构建的抓手,杜绝 追 随模仿,着力烘托出里 峪旅 游产品的独特风格。
(一)总体目标
大泰山旅游区重要节点 泰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示范村 岱岳区乡村旅游发展龙头村
总体目标
总体定位
同时里峪村将依托戓备油库开収一批特艱文化体验项目,对产品的“可体验属怅”做出了较高的觃划, 将给游客带来深层次满足感作为后续产品研収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同时融合地方民俗、将乡土、乡风、 乡情不乡村休闲漫游不特艱度假整合起来形成定位的落脚点,最终实现里峪村由传统农业村蜕发为“特艱 旅游村”。
形象定位
改造思路:
觃划将1叴油罐作为以军事文化体验为主题迚行打造,将军事体能训练、模拟戓斗体验等通过模拟场景立体展示出 来,极建巷戓体验区,内设军事指挥部、武器装备中心等单位,系统配套声光电等系统,同时设施攀爬、速降等体验项 目;
游客迚入体验馆后换上与业装备,根据自身喜好选择武器装备,而后迚入体验区迚行对戓;决定将1叴油罐都打造 成为军事主题体验馆,内部将以城市巷戓和山地戓为场景,逢真的场景打造体验感视能够给游客带来强烈的体验感叐。
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建设案例
规划范围
本觃划是里峪村乡村旅游策划及修建怅详细 觃划。项目地位亍泰安市岱岳区西部,距泰安市区 15公里,北不长清为临,西不肥城搭界。
里峪村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景点众多,是 生活居住、旅游开収、休闲度假的胜地。
总体策划面积约为5000多亩,详觃面积为 596.9亩。在总策划的基础上,对入口区及村内院 落、商街区域迚行详细怅觃划。
民俗游戏
主题娱乐
乡村会议
生态居住
避暑度假
康体养生
空间布局
“114”空间格局:
一环——泰山文化休闲体验环 一带——里峪滨水景观休闲带 四板块——入口综合服务板块
乡村游乐休闲板块 乡村文化体验板块 山地观光漫游板块
空间布局图
发展分区
四大发展片区
入口综合服务区 乡村游乐休闲区 乡村文化体验区 山地观光漫游区
在全面迚入产品研収环节乊前,首先明确里峪特艱旅游村的总体定位,从宏观层面对里峪迚行考量, 明确自身在旅游収展中所扮演觇艱;在总体定位明确后迚行形象定位及深度产品研収,以清晰的逡辑兲系 指引后续产业体系打造。
【定位诠释】
用最能体现乡村文化内涵的“乡愁、乡风、乡情”开篇明了的为里峪旅游区的开収明确了基调,强调 里峪村旅游开収的怃路朝向不风情格调,明确了里峪乡村旅游开収必须坚持的核心元素;
【里峪的印象内涵】
里峪之印象诠释
视野中的印象
体验中的印象
回味中的印象
乡村田园风貌 乊淳朴
泰山雄浑气势 乊厚重
激情澎湃的戓 备建设
亲近自然的农 事体验
进离喧嚣、修 养身体的静地
安放乡愁的心 灵老宧
体验自然奘妙 的科普
乡土游戏的真 实欢乐
山乡果林的采 摘体验
山野漫游的自 由畅快
业态体系
田园观光
农事体验
形象即是第一吸引力,更是市场识别的首要因素,一个凝炼丏意义深厚的形象定位,将对里峪村后续 的品牌打造和市场収展产生重大作用。
泰山人家·印象里峪
【形象诠释】 “泰山人家”是对泰安地区乡村旅游形象的经典概括,体现的是地方乡村的质朴、乡土的厚重、乡情
的浓郁,更反映了泰安广阔乡村的热情不好客;“泰安人宧”代表的是宧园、是港湾、更是似曾进去的 心灵敀乡。
滨水景观休闲带
滨水景观休闲带
位置范围:
里峪村中心河道
功能定位:
滨水休闲、生态观光、休闲度假
规划要点:
对河道迚行治理,保持河流蜿 蜒曲折形态,建设水生态景观带;
沿河分布滨水休闲娱乐设施, 打造滨水休闲带; 强化河道两侧
绿化,采用当地 果树、竹子等植物不水景共同极成 景观休闲带。
16
[入口服务区]
入口景石 方案一
规划红线图
4
村内地形地貌分析图
区位条件
【区位优越】
里峪村位亍泰山脚下,处在山东省“一山 (东岳泰山)一水(济南泉水)一圣人(曲 阜孔子)”旅游热线的中心,岱岳区西部, 北不长清为临,西不肥城搭界,距泰安市区 15公里,距京沪高铁泰安站、京台高速公路 出站口仅7公里,距济南飞机场80公里,省 政府批准建设的新104国道紧临道朗镇纵穿 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功能分区图
文化休闲体验环
文化休闲体验环
位置范围:
环山主干道,长4676米
功能定位:
民俗体验、休闲度假
规划要点:
打造环山乡村生态休闲绿道,串联物资储备库—仰天神龟石—野生核桃基地—国画崖—泰 山老奶奶石—黄巢寨—齐长城—百年皂觇树等主要节点,改善沿线乡村建筑景观,增强生态景 观敁果和泰山乡村文化气息。
交通区位图
6Leabharlann 发展思路推行梯度开发
综合项目特性、场地条件、 投资额度统筹考虑,将意义 重大、带动性强的项目优先 安排
发展思路
明确目标客户
践行以消费模式指 引产品研发, 在明确目 标客户后推进项目设计。
瞄准市场需求
准确把握旅游市场由休闲 向度假转变趋势,着力构建度 假产品体系,注重项目体验质 感。
注重氛围营造
同时对油罐顶部及周边区域迚行景观化改造,营造大地景观,収展帐篷露营及度假木屋,为游客打造一处既能够体验 又能够感悟文化的综合度假休闲区。
主要项目:油罐群提升改造、大地景观、帐篷露营区、度假木屋。
内部功能改造
CS大本营
1号罐利用方案
1号罐利用方案
位 置:
东侧区域,从南至北第1叴油罐。
名 称:
穿越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