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组动态分析

合集下载

井组动态分析(1)

井组动态分析(1)

生产
日期
2000.12 2001.1
2 3 4 5 6 7 8 9
油井开 井数 (口) 4 4 4 4 4 4 4 4 4 4
液量 (t) 449.0 397.8 366.4 399.6 410.0 407.8 415 423.5 430.0 432.4
日 产量
油量 含水
(t) (%)
54.3
87.9
1-204
1-173
2-196
4-141 3N17
3-179 3-196
3-172
3-105 1-207 1-22 2-216
3-182
3-192 3N202
2-228
2-215
4X175 3-229
3-219
2-245 2-28
4-252
3-245
水井
3-266
可修复的套坏井
大修停修井
分析步骤
(一)了解注采井组基本概况及开采
715
240.0 25.0 89.6
700
250.0 26.0 89.8
696
260.0 24.0 90.8
680
268.0 23.0 91.5
650
备注
9
270
22.0 92.0
620
矿化度3900mg/l, 水型NaHCO3
2# 井 生 产 数 据 表
生产 日期 2000.12 2001.1
2 3 4 5 6 7 8 9
产能资料:包括日产液量、日产油量等
油 井
压力资料:包括静压、流压、油压、套压等 水淹资料:含水率 油气水物性资料:包括原油密度、粘度、水

型、矿化度等

动态分析方法

动态分析方法

动态分析的方法一、单井动态分析单井动态分析包括油井动态分析和注水井动态分析,以研究阶段性的分层调整管理措施为主。

油田的变化总要通过单井反映出来,所以管好油、水井是管好油田的基点。

油井分析以所管某一油井为重点联系到周围有关的注水井和相邻油井进行综合分析。

注水井分析则以所管某一注水井为中心,联系到周围的油、水井进行综合分析。

现分述如下。

(一)油井动态分析对注水开发的油田来说,油井动态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在保证达到一定采油速度的前提下实现三稳迟见水。

三稳就是产量稳、地层压力稳、流动压力稳。

迟见水就是无水采油期长、无水采收率高。

油井动态分析方法可综合为以下几点:第一,清点油层。

对所管油井的各小层要进行清点,了解全井射开的油层数、有效厚度和产能系数;了解射开各单层的类型,如水驱层(与注水井连通)、弹性层(与注水井不连通,与其它油井连通)、“土豆”层(与邻井全不连通)和“危险”层(与注水连通特别好,有见水危险);了解每个单层的渗透性、厚度和储量,掌握油层特性,胸中有数,分析就主动了。

第二,核实资料。

油井的生产特点和变化规律,总要通过观察现象和整理资料才能掌握。

在平时就必须取准油井动态资料,如油管压力、套管压力、流动压力、地层压力、产油量、油气比和油样分析资料(含水、含蜡、含砂等)。

及时观察记录油井变化情况如结蜡软硬、原油乳化、出砂、油井间歇出液现象。

新的变化情况出现后,要先从地面查清原因,弄清情况,落实资料,然后再进行动态分析。

第三,联系历史。

油井的每一变化都是有其根源的,要结合油井开采历史进行分析。

一方面要熟悉井史,结合钻井、固井、诱喷等有关情况进行分析。

另一方面要应用采油曲线,研究每个开采时期的生产指标变化特点,由它的过去,分析它的现在,由它的现在预测它的将来。

分析哪些是一贯的规律,哪些是突然的变化,便于综合考虑,得出系统概念。

第四,对比邻井。

首先要和注水井对比,如果见到注水效果或者见水,就要顺着连通层追踪到注水井,综合分析。

第七章注采井组动态分析

第七章注采井组动态分析

第七章注采井组动态分析注采井组动态分析是在单井动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单井动态分析基本上以生产动态分析为主。

而井组动态分析则是生产动态分析和油藏动态分析并重的分析内容。

注采井组的划分是以注水井为重心,平面上可划分为一个注采单元的一组油水井。

井组分析的核心问题是在井组范围内找出注水井合理的分层配水强度。

在一个井组中,注水井往往起主导作用,它是水驱油动力的源泉。

从油井的不同的变化可以对比出注水的效果。

因此,一般是先从注水井分析入手,最大限度地解决层间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调解平面矛盾,改善层内矛盾,也就是说井组分析以找出和解决三大矛盾为目标。

来改善油井的生产状况,提高油田的注采管理水平。

本章所要讲的主要内容是:油田注水开发的“三大矛盾”,注水井的分析,井组动态分析的内容、方法、步骤、及井组动态分析的案例。

第一节注水开发的三大矛盾当注水开发多油层非均质的油田时,由于油层渗透率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非均一性,注入水就沿着高渗透层或高渗透区窜流。

而中低渗透层或中低渗透区却吸水很少,从而引起一系列矛盾,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矛盾。

一、注水开发的三大矛盾1.层间矛盾层间矛盾就是高渗透性油层与中、底渗透性油层在吸水能力、水线(油水前缘)推进速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是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矛盾,也是注水开发初期的根本问题。

生产开发中,高渗透油层由于渗透率高,连通性好,注水效果明显,表现为产油能力高,担负全井产量的大部分。

中、底渗透性油层则由于渗透率底,连通性差,表现为产油量底,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

这样在油井中出现了层间压差。

图7-1层间矛盾示意256257在注水井中,高渗透层吸水能力强,可占全井吸水量的30%~70%以上。

水线前缘很快向生产井突进,形成单层突进,如图7-1所示。

因此,渗透率高、连通好的油层,由于注得多,采的多,生产井很快见到注水效果,含水很快上升。

高渗透油层见效及见水后,地层压力和流动压力明显上升,形成高压层,严重的干扰中、低渗透层的工作,致使这些层少出油或不出油,全井产量递减很快,含水上升。

单井井组动态分析讲座-PPT精选

单井井组动态分析讲座-PPT精选

(2)吸入部分漏失
P
下冲程开始后,由于吸入
阀漏失,泵内压力不能及时提
B
高而延缓了卸载过程,使排出
阀不能及时打开。只有当柱塞
速度大于漏失速度后,泵内压
力提高到大于液柱压力,将排 出阀打开而卸去液柱载荷(如 图中D '点) 。
悬点以最小载荷继续下行,
直到柱塞下行速度小于漏失速A
度的瞬间 。(如图中A‘点) 。
二、单井动态分析
1、单井资料录取与收集整理
油井单井资料的录取
油井: 计量资料(取液量、油量、洗井液量、掺水量、加药量等) 化验资料(取含水、氯离子、含盐、含蜡等) 压力资料(取油压、套压、回压、静压) 液面资料(取动液面、静液面) 示功图资料(取示功图) 工作参数资料(泵径、泵深、冲程、冲次) 电流资料(取抽油机上、下行电流)
解决措施:若上部脱可先对扣、作业。
5、油井结蜡影响的示功图
由于油井结蜡,使活塞 在整个行程中或某个区域增 加一个附加阻力,上冲程, 附加阻力使悬点载荷增加; 下冲程,附加阻力使悬点载 荷减小,并且会出现振动载 荷,反映在示功图上,上下 载荷线上出现波浪型弯曲。 (如右图所示):
5、油井结蜡影响的示功图
含3达、水到分的配析注变单要化井求及见原,因周水围,、油分见井析效都注情能水况见井到注注水水量效、果吸。水压力、吸水指数的 变油4、井化分见及分析效原析作方因见业向。效措)情,况施见(效水油果时井间产,量含、水流上压升(趋动势液,面产)量、变静化压情的况变。化, 5、分分析析井油内井技酸化术、状压况裂、堵水、调层、补孔、调参、放差生产
2、井组动态分析的要求
3、井组动态分析提纲
三、
一、井组概况
一、井组概况

油水井动态分析资料.

油水井动态分析资料.

油井含水上升原因
水洗井 导致的 含水上 升
边底水
油藏含 水上升
层间干扰
管外窜
槽,水 层窜通
砂埋油藏
封隔器失 效或底部 封堵措施 失效
5、气油比变化分析 气油比反映每采出1t原油所消耗的气量,一个油藏所含油、气数量有一定的比 例,这是原始油气比;油井投产后,当地层压力和流压都高于饱和压力时,产 油量和生产气油比都比较稳定;随着压力的下降,气油比逐渐上升,当地层压 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气油比就会很快上升。气油比高,地层能量消耗就大,原 油脱气严重,粘度增高,原油流动性能变差,降低油井的产量。 此外,油层和井筒工作状况也影响气油比的升降变化。如油层或井筒结蜡,或 井下砂堵等,改变了油流通道,使油的阻力增加,产油量下降,气油比上升。
工艺因素
回压上升 油嘴堵塞 井筒内结蜡 套压与动液面不匹配 泵效降低
管线结蜡、沉砂、管线变形、阀门误 控制等。 检查油嘴,清除保温套前后杂物(砂、蜡 或其它杂物)更换合格(防堵)油嘴。
分析示功图图形及载荷(电流)变化情 况判断是否结蜡。
因套压高,动液面在泵进液孔附近, 使泵的充满度低,油井产液量下降。
1、产油量变化 首先要对采油井的日产油量指标进行分析,通过阶段对比分析,得出该井产油 量的变化趋势(上升、稳定、下降)。 2、液量、含水变化 产油量变化直接的因素是液量、含水率的变化,产液量越高,且含水率越低, 则产油量越高。通过对比确定导致产油量下降的直接因素是液量下降或含水上 升,随后最重要的是对这两个因素进行变化原因剖析,同时对其它动态指标进 行分析。 3、液量上升原因分析 原因分为两类:一是井筒、泵况等工艺因素变化,二是地质因素变化;
单井动态分析所需的资料
动态分析所需资料

单井、井组动态分析

单井、井组动态分析
含水上升速度:指某一时间内油井含水率或油田综合含水的上升数值。
含水上升率:每采出1%地质储量时含水率的上升值。
一、动态分析基础知识
2、相关名词解释
综合递减率:下阶段采油量扣除新井产量后与上阶段采油量的差值,
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称为综合递减率,它反映油田老井采取增产措 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速度。综合递减为正值时表示产量递减,为负值 时表示产量上升动压力) 之差。
动液面:抽油井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测得的油套管环形空间中的液面
深度叫动液面。
静液面:抽油井关井后,油套管环形空间液面逐渐上升,当升到一
定位置并稳定下来时,测得的液面深度叫静液面。
一、动态分析基础知识
2、相关名词解释
注采井组:一口注水井和几口生产井构成的单元称注采井组。 正注:从油管往井内注水叫正注。 反注:从套管往井内注水叫反注。 笼统注水:在注水井上不分层段,在相同压力下的注水方式叫笼统
自然递减率:下阶段采油量在扣除新井及各种增产措施增加的产量
之后与上阶段采油量之差值,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称自然递减率。 它反映油田老井在未采取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速度。自然递减
越快,稳产难度越大。
一、动态分析基础知识
2、相关名词解释
注采比:指在某段时间内注入剂(水或气)的地下体积和相应的
采出物(油、水和地下自由气)的地下体积之比。它主要分月注采 比与累积注采比。
最终采收率:油藏经各种方法开采后,最终采出的总采油量占原始地
质储量的百分率。 油层有效厚度:油气层的有效厚度指在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在工业 油(气)井内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集层厚度。
一、动态分析基础知识
2、相关名词解释
生产井:用来采油(气)的井叫生产井。 注水井:用来向油层内注水的井叫注水井。 配产与配注:根据方案要求或生产需要,对注水井和油(气)井层段

井组动态分析模板

井组动态分析模板

井组动态分析模板一、收集资料1、静态资料:油水井所处区块、构造位置、开采层段(层位、层号)、射孔井段、射孔厚度、射孔弹型、注采对应状况以及连通状况、储层物性(电测解释成果: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砂层厚度及有效厚度等。

2、动态资料:单井及井组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井组压力(静压、流压)、注水井注水量及注水压力、气油比等。

3、生产测试资料:油井饱和度测井结果(C/O、PND_S、硼中子、钆中子等)、产液剖面测试成果、示功图、动液面、注水井吸水剖面测试成果、注水井分层测试成果、油水井地层测试资料、油气水性分析资料、流体高压物性资料(如密度、粘度、体积系数、饱和压力、原油组分分析等)、井况监测资料(井温曲线、电磁探伤、井下超声波成像、多臂井径、固井质量SBT等)、井间干扰试井资料。

4、工程资料:油井工作制度(泵径、冲程、冲次、泵深)、井下生产管柱组合及下井工具、井身结构(井身轨迹)等。

二、分析内容1、注采井组连通状况分析;2、注采井组日产液量变化分析;3、井组综合含水变化;4、日产油量变化;5、压力及压力场(静压、流压、生产压差、井组内地层压力的分布状况)变化;6、注水井注水能力变化;7、注采平衡状况分析;8、水淹状况分析(平面上、纵向上、层内水淹状况);9、井组调整效果评价等。

三、分析步骤1、井组概况2、开采历史(简述)3、分析内容3.1首先总体上阐述井组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压力、注水井注入能力变化,并分析影响的原因。

3.2重点单井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参见单井动态分析)3.3井组开采效果的分析评价3.3.1井组连通状况分析①编制井组注采关系连通图(油层栅状连通图),主要根据测井解释数据成果表、小层平面图等,初步建立注采井组空间三维立体模型。

②绘制小层渗透率、孔隙度、有效厚度等值线图,进一步建立储层模型。

3.3.2注采平衡状况分析①注水量是否满足配注要求地质配注量大于100m3/d,波动幅度±5%;地质配注量在50-100m3/d之间,波动幅度±10%;地质配注量在30-50m3/d之间,波动幅度±15%;地质配注量小于30m3/d,波动幅度±20%;注水井配注量及实际注水量满足上述区间的为配注合格,否则不合格。

井组动态分析

井组动态分析

平均动 液面 (m)
669 674 680 683 656
备 注
由井组生产数据表显示,井组液量、 由井组生产数据表显示,井组液量、油量 4 407.8 87.3 678 51.7 86.9 655 415 含水、动液面均降低,分析认为油量的降 动液面均降低, 、6 含水、4 54.3 7 4 423.5 87.7 646 52.0 低是由液量降低造成的。 低是由液量降低造成的。
一、准备工作
直尺、铅笔、橡皮、 直尺、铅笔、橡皮、计算器 准 备 工 作 某一井组的生产数据表及所 属单井生产数据表 该井组的井位图、 该井组的井位图、油层连通图
二、分析步骤
(一)了解注采井组基本概况及开采现状 一 1、注采井组在区块(或断块)所处 的位置和所属的开发单元 2、注采井组内有几口油井和注水井,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油井的生产层位和注水井的注水 层位及它们的连通情况 4、注采井组目前的生产状况
井组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图中的图例和符号
井组动态分析是在单井动态分 析基础上进行的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分 析判断工作, 析判断工作,也是采油工应掌握的技 能项目。 井组” 能项目。其“井组”的划分是以注水 井为中心, 井为中心,联系到周围油井和注水井 构成的油田基本开发单元。 构成的油田基本开发单元。井组动态 分析就是对开发单元中注与采的关系 及生产状况进行分析, 及生产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 的调整挖潜措施。 的调整挖潜措施。
6# 井 注 水 数 据 表
注 水 日 期 2000.12 2001.1 2 3 4 5 6 7 8 9 泵压 MPa 16.0 16.1 16.1 16.2 16.1 16.1 16.1 16.3 16.4 16.4 注入压力 油压 MPa 14.0 14.1 14.2 14.3 14.2 14.2 14.2 14.4 14.4 14.4 套压 MPa 12.0 12.2 12.3 12.4 12.3 12.3 12.3 12.5 12.5 12.5 配注 m3/d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21 实注 m3/d 178 175 179 180 180 179 178 180 179 179 配注 m3/d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34 实注 m3/d 150 150 151 152 150 150 149 149 150 150 备注

井组动态分析实例.

井组动态分析实例.

11.6 0.0 11.6 0.0 1870
8.5
0.0 2月酸化(554)
8.5
φ38*3.6*6*2500 2000.12月底累计采油
0.0 18310吨
1700
2001年1-9月份油水井共措施2井次。水井B井于3月初增注,增注后日注 水量由13方上升到70方左右,增注效果良好,使整个井组的能量得到了有效 补充。油井酸化1井次,即B2井于2月酸化。酸化增油效果明显。日产液量由 13.5吨上升到18吨,日产油量由13.5吨上升到18吨,日增油4.5吨,不含水, 同时动液面开始回升,由2360米回升到2090米。截止9月底,该井累积增油 554吨。但4个月后产量开始逐渐下降,动液面继续回升。分析认为最可能的 原因是工况不正常(泵、管漏,结盐结蜡,尾管堵等)。建议该井检泵。
46690.9
1085
465 364 2170 2250 2232 2130 2232 2170 2160 16173
34923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动液面
2000
2200
2400
80.0 70.0
日注水 70.0
75.0
72.0
71.0
72.0
70.0 7627..08
60.0
62.2
13.5
13.5 0.0 2360
18.0 17.8 18.2 17.0 126.0 133.3 141.0 108.5 18.0 17.8 18.2 17.0
0.0 0.0 0.0 0.0 2090 2020 2050 2080
15.0 45.0 15.0 0.0 1990
13.2 0.0 13.2 0.0 1950

单井,井组动态分析

单井,井组动态分析

单井、井组动态分析单井动态分析模板一、收集资料1、静态资料:主要包括油井所处区块、构造位置、开采层段(层位、层号)、射孔井段、射孔厚度、射孔弹型、注采对应状况以及连通状况、储层物性(电测解释成果: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砂层厚度及有效厚度等。

2、动态资料: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压力(静压、流压)、对应注水井注水量及注水压力、气油比等。

3、生产测试资料:饱和度测井结果(C/O、PND_S、硼中子、钆中子等)、产液剖面测试成果、对应注水井吸水剖面测试成果、注水井分层测试成果、示功图、动液面、地层测试资料、油气水性分析资料、流体高压物性资料(如密度、粘度、体积系数、饱和压力、原油组分分析等)、井况监测资料(井温曲线、电磁探伤、井下超声波成像、多臂井径、固井质量SBT等)。

4、工程资料:油井工作制度(泵径、冲程、冲次、泵深)、井下生产管柱组合及井下工具、井身结构(井身轨迹)等。

二、分析内容1、日产液量变化;2、综合含水变化;3、日产油量变化;4、压力变化(静压、流压、生产压差)变化;5、气油比变化;6、对应注水井注水能力变化;7、深井泵工作状况;8、措施效果评价等。

三、分析步骤1、概况2、生产历史状况(简述)3、主要动态变化首先总体上阐述油井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气油比、压力等变化状况,其次依次分析以下内容。

3.1日产液量变化3.1.1变化态势:主要分析日产液量在分析对比阶段呈现的变化趋势(要求绘制运行曲线变化),主要有液量上升、液量平稳、液量下降三种态势。

判定变化的标准(推荐)为:日产液量大于50t,波动幅度在±8%;日产液量在30-50t之间,波动幅度在±12%;日产液量在10-30t之间,波动幅度在±20%;日产液量小于10t,波动幅度在±30%;如果日产液量及变化处于上述区间的可以判定日产液量运行平稳;高于变化幅度可以判定产液量呈上升态势;如低于变化幅度则判定日产液量呈下降态势。

井组动态分析实例.ppt (09.3)PPT课件

井组动态分析实例.ppt  (09.3)PPT课件

0
0
0
0 1.7 3.7 7.3 62.2 67.8 下原油粘度20毫帕秒。
2442 2363 2354 2353 2333 2263 2219 1483 1400

1010.6 957.9 896 945.5 1161 1188.4 1111.8 1158.2 628.7 493.5 8540.9
井组动态分析实例
二○○六年九月
.
1
实例1: B井组动态分析
井号
层位
射孔井段(m)
砂层厚度 有效厚度 孔隙度 (m) (m) (%)
渗透率 (毫达西)
备注
431
3458.2-3459.4 1.2
0.8
15
63.3
B井
432
3466.2-3469.6 3.4
3.4
13
40.2
431
3442.2-3445.6 3.4 2.4 13.5
8.0 8.0 0.0 2480
7.6 7.6 φ32*3.0*4*2800
2000.12月底累计采油 0.0 2580吨
2500
B3井:从资料看,该井产液量,产 油量均在缓慢上升,产液量由5吨上升 到8吨,不含水,同时动液面也在回升, 由2670米回升到2500米。是一种典型的 注水见效反应。但由于该井离注水井较 远,不像B1井见效增产幅度大。考虑到 更远的B2井酸化后增产效果好,且B3 井物性较差,建议对该井实施酸化或压 裂增产措施。
11.6 0.0 11.6 0.0 1870
8.5
0.0 2月酸化(554)
8.5
φ38*3.6*6*2500 2000.12月底累计采油
0.0 18310吨

采油PPT课件:D-1井组动态分析

采油PPT课件:D-1井组动态分析

01-3 枣二/2.9/2
01-4 枣二/2.9/2
01-5 枣二/2.9/2
01-6 枣二/2.9/2
冲程/冲 次
(m/n/mi n)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5/3
B井生产数据表
日产液 日产油
156
1.8750 00-4
155
2.3400 00-5
153
2.7990 00-6
158
3.2730 00-7
160
3.7530 00-8
165
4.2480 00-9
170
4.7580 00-10
160
5.2380 00-11
170
5.7480 00-12
200
6.3480 01-1
210
6.9780 01-2
日期
生产层位
有效厚度/ 层数
00-1 枣二/2.9/2
00-2 枣二/2.9/2
00-3 枣二/2.9/2
00-4 枣二/2.9/2
00-5 枣二/2.9/2
00-6 枣二/2.9/2
00-7 枣二/2.9/2
00-8 枣二/2.9/2
00-9 枣二/2.9/2
00-10 枣二/2.9/2
00-11 枣二/2.9/2
D-1井组动态分析
分析内容提纲
第一部分 井组概况
构造井位图
油层剖面图
第二部分 井组资料
连通图
原油物性资料
生产数据
第三部分 单井动态分析
第四部分 井组动态分析
第一部分 井组概况

井组动态分析例题

井组动态分析例题

8.5 6
8.6 6
8.2 6
8
6
P1(S41)
配注 m3/d
实注 m3/d
40
39
40
39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4
40
41
40
41
40
41
40
40
40
40
40
40
40
42
h
40
41
P2(S42-3)
水嘴 配注 实注 mm m3/d m3/d
4
30
30
4
30
32
4
30
33
4
30
32
4
30
30
4
30
31
4
30
32
4
30
30
4
30
31
4
30
32
4
30
31
20-01 水井生产 数 据 表
注入压力
泵压 MPa 15 14.5 14 15 14 15 14 14.2 14 13.5 12.0 13.5 13.2 14.0 12.4
油压 水嘴 MPa mm
8.6 6
8.5 6
9.0 6
9.0 6
9.0 6
8.7 6
8.2 6
8.5 6
8.3 6
8.2 6
8
6
8.5 6
8.2 6
8.2 6
8
6
P1(S41)
配注 m3/d
实注 m3/d
60
6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油区的形成: 因流线特征而形成的死油区。在水驱油的过程中,水的推进 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线进行,服从于一般水动力学的规律,在流动 路线上遇着阻力较大的地方,水的流线要发生改变或弯曲。由于 流线改变而形成的死油区叫做因流线特征而形成的死油区。 底水油藏的死油区。底水油藏投入开发后,油水界面向上推 进的同时,由于压力漏斗的影响,近井地带产生水的锥进,水的 锥进比整个油水界面上升的速度要快得多,当油井被底水锥进所 淹没时,在地层中留下了大量的死油区。 中央井排各井之间形成的死油区。边水或注入水在驱赶石油 时,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没着到油井最短的距离线上水线的 推进速度最快,一旦当水进入油井以后,便会因油井压力漏斗的 关系将油井淹没,其淹没的速度决定于压力漏斗的压降幅度,压 降越多,淹没的越快。而当油井水淹以后,油井原产出的油水所 代替,则会在油井没井排方向和井间留下一个死油区。井距越大 死油区越大。这个井排若处于油田的边部或翼部,由于边水推进 的总趋势,死油区是比较容易处理的,若井排是中央井排,则两 侧的水驱效应一致,留下的死油区是不好处理的。
对油井来讲: 压力:上升--注水见效、注采比加大、新层参 加生产、储层改造措施。 平稳--注采平衡生产稳定。 下降--注水量降低、注采比降低、卡堵高压层段。 产量:上升--注水见效、工作制度(生产压差)加大、措施 作业有效、注采比可能增加、邻井控制生产。 平稳--注采平衡、工作制度稳定、没有采取措施作业。 下降—注采比降低、注水量降低、泵工作不正常、卡 堵生产层段、措施无效、结蜡、出砂、结垢、井底污染。
层间矛盾:由于油层垂向上的非均质性,在 笼统注水、合层采油过程中,构成了单层与单层 之间的差异,即层间矛盾。表现在各单层间的渗 透率相差很大,连通状况不一;在注水井内各单 层吸水能力不同,形成单层突进;在油井内高渗 透层出油多、见水快,低渗透层不能充分发挥作 用。 分析层间矛盾以井为单元,分析内容如下: 分析单层突进油层的特点及其对其他层的干扰程度; 分析不同开采阶段层间矛盾的变化特征; 对比不同井距、层系条件下的层间矛盾; 检查分层配水、分层配产对层间矛盾的调整程度; 分析各单层注采系统不同时对层间矛盾的影响
生产曲线:采油曲线、注水曲线、注采关系曲线主要 反映生产动态情况。主要看产量、压力、注水量、含 水变化 生产管柱图:主要反映工作制度、生产层段 吸水指示曲线:反映吸水能力变化,注意测试时间 顺序 示功图:反映油层及泵工作状况。 这些属于动态图件,可以看出生产动态变化特征: 1、哪些井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 2、是怎样的变化过程
强化生产: 强化生产,在采油井增加采油压差以增加采出量, 对注水井则提高注水强度以增加注水量。在放大采油压 差或提高注水压力后仍见不到显著效果时,则可进行酸 化、压裂等改造油层的进攻性措施。 强化生产措施适合于水线落后的地区,注水效果不 显著的地区,低渗透的地区。 在实行笼统注水,笼统采油的油田上,调整生产制 度的工作也往往只能影响到高渗透的主力油层,所以制 定限制措施时,也以主力油层为目标。而对于强化生产 措施来说,即使超出了主力油层而波及非主力油层,那 对于调整工作来说,更是有益的。对于层间差别不是很 大的油田来说限制措施起着降低生产水平的作用,而强 化措施有可能影响非目的层,使油田动态进一步复杂起 来,要慎重从事。
限制生产: 对采油井来说,限制生产是通过提高井底压力,即 减少生产压差以降低油井产量的办法进行。自喷井可以 更换较小的油嘴,抽油井在无水的情况下可以用减少泵 挂深度,在含水的情况下泵挂深度不变而改变油油参数 (冲程、冲数和泵径)的办法来实现。对于注水井来说 是用限制注水量来实现的。 限制生产适用于水舌附近,气顶附近,为了避免水 舌和气顶的继续突进而采取的措施。 对注水井来说,更不允许间歇注水,间歇注水很容 易引起油层的垮塌。 停止生产: 对限制无效的区域如已水淹的油井,或采取限止产 量后含水上升速度增加更快的油井等,采取关井停产、 停注的办法,以限止水舌的继续深入,以控制气顶的突 进。
井组动态分析
井组动态分析,主要研究分层注采平衡、压 力平衡和水线推进状况。注水井采用一定的注水 方式和工作制度注水时,由于各方向油层条件的 差异,周围油井也会有不同的反映。 第一种,注水效果比较好,油井产量、压力 稳定,无水采收率高或低含水期采收率高; 第二种,有一定注水效果,但不够明显; 第三种,受不到注水效果,油井压力、产量 下降,油气比上升; 第四种,油井过早水淹,含水上升快,不正 常水淹。
4、找出井组动态变化点 曲线: (1)、对采油曲线、注水曲线、注采关系曲 线找“拐点”就是动态变化点 (2)、对比不同时间图形形态,如示功图、 吸水指示曲线 数据表: (1)、计算对比数据波动大的时间点 (2)、必要时补充计算一些数据帮助分析
5、计算开发指标数据 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计算: 要注意:概念清楚、各种计算公式清楚、参数 单位要标准; 对有些计算要看清计算的范围、时间阶段等特 定要求。 隐含指标数据计算:阶段数据与累计数据换算、 单井数据与井组数据换算、地面与地下数据换算、 以及其他需要换算的数据(由井距求面积求供给 半径、由酸化半径隐含井底渗透率改变范围、井 距与注采井距的区别)。
从死油区采油 用一次制定的开发方案开发油田,总有些残留在 地下采不出的油,这种剩余油的成因各异,残留的方 式不同。 在被水驱替以后油层孔隙中残留的油,因其饱和 度大降,不能产生渗流,叫做残余油。残余油占孔隙 体积的百分量叫残余油饱和度,残余油在现代开发条 件上短期内不能采出,或采出时不具备工业产量。 在某种原因的影响下,没有被驱替而残留在油层 里的油叫死油。储存死油的区块叫死油区。死油区的 油是能采出的油。 油田开发的调整,其工作量有很大比重是放在从 死油区里采油。
无论井组动态变化如何,都集中反映出 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在非均质多 油层油田的注水开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矛 盾,主要有三大矛盾,即层间矛盾、平面 矛盾和层内矛盾。三个矛盾的产生主要是 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所引起的,油田投入 注水后矛盾的暴露就日益明显,并贯穿于 油田开发的始终。井组动态分析就是要分 析和掌握不同开采阶级的主要矛盾,不断 解决减缓矛盾提高开发效果。
调整开发井网 由于原来的开发井网是按主力油层的地质特点布置的, 在油田产能不断地被非主力油层所接替以后,原来的井网、 注采系统,都不能适应较差油层发挥生产能力的需要。原 来注水井数和注入量满足不了地下注采平衡的需要,注水 井的位置也会不能适应变化后的平面油水分布情况。此时 就必须调整开发井网。 调整开发井网是通过补钻新井来完成的。用其他调整 方法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而用钻调整井的方法可以得到很 好的解决。 在水线落后的区域可以补钻生产井和注水井,这种井 往往是在原有井的基础上加密度井网。在两个水舌之间的 死油区,必须补钻生产井。另外由于井下事故报废的油水 井附近,也要补钻更新井。这种情况下如果地下储量不够, 则可用大修油井的办法,如套管内侧钻新眼的办法去解决 而不必钻新井。
6、分析各个动态变化的原因 主要分析压力(静压、流压、井口压力)、产量 (液、油、水)、含水、注水量(吸水能力) 分析对比时注意: 各种动态变化对比时,要以时间为基准点, 油水井对比时间要一致。 动态变化对比要在本井和邻井两个方面找原 因。对来自本井的原因主要查找生产层段变化、 井筒封隔状况、泵工作状况、井底条件改善和污 染状况等等。 对邻井影响主要从注采平衡角度看邻井产量 有无变化,邻井注水量有无变化。
配产配注: 主要依据是:对各层的系统试井。通过系统 试井资料的解释,了解各层的吸水能力------吸 水指法,和各层的生产能力------采油指数,是 能够注多少和能够采多少的问题。 各层的累计采出量和累计注入量,搞清哪层 需要增加注入量还是减少注入量。是需要限制 生产还是强化生产。 和邻近区域、邻近井组相对比,了解那一些 是空层,那一层不是亏空层。这是从区域上说 那一层应该限制,那一层应该强化的问题。
平面矛盾。由于油层平面上的非均质性,以及井 网对油层的控制情况不同,构成了同一单层内各井点间 的矛盾,即平面矛盾。通常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注水 井周围各方向渗透率不同,油井见水有早有晚,对配水 量要求有矛盾。第二种是注水井转注时间不同,水线在 平面上推进参差不齐。第三种是注水井两侧开采层系和 井排距不同,对配水强度要求有矛盾。具体表现为高渗 透区出现犬牙交错的舌进,低渗透区或连通差的区内出 现低压区和死油区。 分析平面矛盾应以注水井所控制的井组或井排为 单元,分的内容如下: 分析排液时间长短,第二批注水井转注早晚和生产井工作制 度对水线均匀推进的影响;研究第一批注水井与第二批 注水井如何配合调整平面矛盾; 分析不同注水方式、不同井网条件下平面矛盾的特点; 根据注采平衡、压力平衡和油层的弹性,研究地下原油运动 情况。 处理平面矛盾靠三方面措施:第一,调整不同注水井的配水 井的配水强度;第二,调整不同方向的油井分层采油速 度;第三,钻检查井调整注采系统。
调整注采井别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发现原来部署的 采油井或注水井,因不符合油层的地质情 况,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或因油田开发 动态的变化、达不到原有的目的。则可将 注水井改为采油井,或将采油井改为注水 井,叫调整注采井别。
调整开采层位: 调整开采层位,指的是对旧层的封堵和打开新的油层, 现场叫做改采油层。 新打开的油层,一般都是些显示较差的层位。有些 低渗透层或厚油层中的低渗透层段;那些靠近尖灭线附近 的变薄的层位,以及有些被断层错开的小块油层,在油田 开发的初期,未投入开发。到了油田开发的中后期,或因 注水效果显著,或因采油工艺技术的提高,它们由“无效” 而变为“有效”。或因油田产量的紧张需要动用。 有些深部油层的开发井、注水井,因年久失修而丧 失工作能力,可将深部油层封堵而打开浅部油层投入生产, 也是改采的范畴。 被封堵的层位,一般都是水淹的层。在油田开发的中 后期,油层里的浸入水量已具有相当的规模,水淹面积已 接近或超过纯油区的面积,特别是多层混采的情况下,主 力油层的水淹给油井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有些问题用限 制或强化的办法去调整已经没有意义,有些情况使限度或 强化措施无法执行,只有调整层位才能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