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转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转变

赵蓉

【内容摘要】: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处在一个风云不定的时代,南渡前的短暂安定生活,金兵南下的动荡岁月,都在作者的词作中得到体现;前后期作者生活的巨大转折是作者词风前后迥异的客观原因。从她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作者生活的大动乱的年代,而这样的艰难岁月也必然影响作者词风的改变。

【关键词】:李清照、前期、轻盈清婉、后期、沉痛哀伤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是颇具影响的大词家之一。她的诗、词、文、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个女性的真挚情怀,凭借一支笔,“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1]据记载,李清照本有《漱玉词》 6 卷(或作三卷),但已经散失,后经人重新编辑,得词约八十首,但其中也夹杂了他人的作品,目前可以确认是李清照所写的有四十余首。李清照以女子敏感细腻的心,感悟着生命流逝的无奈,体味着人生的离愁别恨,承受着乱世的黍离之苦,并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化愁为美,创造出了流传千古的词作珍品。解读她的词作,品味她的愁绪,我们感受到了一代词女的一片柔肠和一腔热血。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她前半生为喜,后半生为悲,南渡像一条分水岭将其生活轨迹划得清晰如水。她的词也应以她南渡的这条人生轨迹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而安定,词作多描写闺情,流露出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展现出女词人多愁善感的个性和真挚细腻的情感。在李清照前期描写男女相思离别之情的词中,表露出的女性情感往往热烈而恬静,微妙而直率,朴素而深刻,而这些离愁别怨的苦涩中又夹杂着一丝思念的甜蜜,体现出一种细腻的儿女柔情。所以,词中透露出的愁是清新凄婉,朦胧淡约的。李清照后期的词多写晚年孤苦无依的凄凉情境,词风由前期的轻盈清婉转向了沉痛哀伤,词中的愁也由前期的闲愁升华到更高的一个层面,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深刻的内容,儿女情长的闲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丧失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的失望破灭等交织而成的愁,这种愁是复杂的,是沉痛凄厉、深刻感人的。本文拟对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转变进行深入分析。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的少女时代,生活是比较稳定、充满欢乐的,她的性格也是活泼开朗的,词作多写少女生活的欢愉,对爱情生活的向往以及惜春伤时的情怀。这时的风格清新雅致,婉约细腻。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这首词所写时间是暮春时候,一个风雨之夜的早晨;地点是闺房中和院落里;内容是写主人公惜花的心情。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纯真的少女时代除了伤春悲秋、惜花惜时之外还有对此时生活的真实描写。《点绛唇》在仅仅40 来字的短小篇幅里,她便能以自己少女生活所特有的感受,抓住富于特征的细节,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天真烂漫而又美丽多情的妙龄少女的形象: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

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这首词所写的时间是初春;地点是家中的后园里;内容是写自己少女时的一个生活片断。词人描写了一个少女打秋千后的活泼、顽皮的形象。上片是素描其蹴罢秋千时的形象,下片主要是用外形来表示内心活动。“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个天然活泼的少女,虽然带羞跑了,却又不一下子跑进房里去,而是靠在门上观看,充分表现少女的好奇心。当然,堂而皇之地看人是不行的,于是她装作对梅子清香有兴趣,做出嗅一嗅青梅的样子。这个以嗅青梅掩饰自己回头观客的少女是那么的天真可爱。几句话把少女的爱美、易羞、好奇、作态的内心和外在活动都写得很典型。这首词用生动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动人的女性形象,而这个女性是在封建社会中上流阶层所不多见的,而在宋词中,这样新鲜而有力的形象也是不多见的。

此时的李清照,天真、活泼,充满了好奇心,充满了幻想,而这些都体现在她的词中,从而形成了她前期自然质朴、清丽明快的词风。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18岁时,嫁给宰相之子赵明诚,婚后住在京城,明诚在太学作学生,夫妻俩志同道合,情趣相投,感情真挚,生活美满幸福。夫唱妇随,“意会心谋,目行神授”[2]。但赵明诚作太学生时,每月只能回家两次,做官以后,也常有外出。独守空房的她,尝到了离别的滋味。短暂的离别,给多情的词人带来了离愁与感伤。词中处处体现出委婉含蓄、幽怨缠绵的风格。

此时在李清照的词中,当爱情这根和弦被拨动时,我们听到的不是欢快悦耳的交响乐,而是一支永恒而又忧伤的紫色小调;我们看到的不是花好月圆、卿卿我我,而是由相思引起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绪: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这首词所写时间是初秋的一天从白天到晚上;地点是园子里、湖上和所居住的楼上;内容是怀念丈夫而无可奈何、无法排解的愁绪。词中的首句不仅刻画出四周的景色,也是悲欢离合的象征。进而表明词人孤独寂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