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种子库植物种类组成与土壤采集地植被的关系

合集下载

土壤类型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土壤类型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土壤类型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对植被分布具有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土壤类型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特性,这些特性对植物生长和分布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土壤类型对植被分布的影响,从土壤的质地、养分、水分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土壤的质地是决定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质地分为粘土、砂和泥等不同类型。

粘土质地的土壤通常保水能力强,透气性差,导致水分滞留在土壤中时间较长,为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水分供应,因此适合生长耐湿的植物,如湿地植物。

相反,砂质土壤透水性好,容易让水分迅速渗透到地下,因此适合生长喜旱的植物,如沙漠植物。

而泥质土壤介于两者之间,既能保水又透水性较好,适合生长多种植物。

其次,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也对植被分布起着重要的影响。

养分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不同土壤类型的养分含量存在差异。

富含有机质的土壤通常具有较高的养分含量,适合生长营养需要较高的植物,如森林植物。

这些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产生的养分为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而贫瘠的土壤则养分含量较低,适合生长耐贫瘠的植物,如草原植物。

这些植物适应了土壤中养分稀缺的环境,通过适应性的生长方式,在贫瘠的土壤上取得了生存优势。

此外,土壤中的水分对植被分布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植物对水分的需求有所不同,而土壤的水分特性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湿润的土壤满足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适合生长湿生植物,如河流湿地的水生植物。

而干燥的土壤由于水分稀缺,适合生长耐旱的植物,如沙漠植物。

这些植物具有耐旱的特性,能够在土壤水分有限的情况下生存并繁衍。

同时,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也为植物根系提供了生长的空间,进而影响着植被的分布范围。

综上所述,土壤类型对植被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土壤的质地、养分和水分等特性直接影响着不同类型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了解土壤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分布规律,为保护和管理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土壤与植被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措施来促进植被的健康生长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高一地理植被与土壤知识点重点

高一地理植被与土壤知识点重点

高一地理植被与土壤知识点重点地理学中的植被与土壤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地球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一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与植被与土壤相关的知识点,这些知识将对他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地表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提供基础。

本篇文章将重点论述高一地理课程中关于植被与土壤的重要知识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植被与土壤的关系。

植被和土壤是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植被对土壤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而土壤则为植被的生长提供养分和水分。

这种相互关系使得植被和土壤成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植被对土壤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植物的根系有助于固定土壤,并防止水土流失。

植物的根系可以穿透土壤并与土壤颗粒结合,形成牢固的土壤结构。

这种结构能够提高土壤的质地,使其更容易保持和储存水分。

其次,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这种作用有助于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从而影响气候变化。

同时,植物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使土壤富含有机物质,有利于土壤的肥沃度和生物多样性。

所以可以说,植被对土壤的形成和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反之,土壤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养分和水分。

土壤中的养分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和利用。

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矿物质对于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有机物质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碳和氮等养分,而矿物质则提供植物所需的磷、钾、镁等元素。

除了养分外,土壤还可以储存水分,并通过毛细管作用将水分提供给植物。

这种水分供应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至关重要。

所以可以说,土壤对于植被的生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地理学中,我们还需要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特征。

世界各地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各异,这与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热带雨林地区的植被以高大的乔木和茂密的灌木为主,土壤通常肥沃而富含有机物质。

这是因为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潮湿,降雨充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有机物质的积累。

与之相对应,草原地区的植被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土壤通常肥沃但较浅。

鄱阳湖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鄱阳湖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文 章 编 号 : 0 05 6 (0 0 -4 l0 10 —8 22 1 )4 0 3 一 5 1
鄱 阳 湖 湿 地 土 壤 种 子 库 特 征 及 其 与 地 表 植 被 的关 系
李 守 淳 2 , ,卢 蓓 聿 ,刘 晖4 ,刘 文 治 2 段 晓 华 ,
(. 1 江西 师 范大 学鄱 阳湖 湿地 与 流域 研究 教 育部 重点 实验 室 , 西 南 昌 30 2 ; . 国科学 院 武汉 植物 园 , 江 3 02 2 中 湖北 武 汉 4 0 7; 30 4 3 .武 汉工 程 大 学化 工 与 制 药 学 院,湖 北 武 汉 4 0 7 ; .水 利 部 中 国科 学 院 水 工 程 生 态研 究所 ,湖北 武 汉 4 0 7 ) 3034 3 0 9
摘要 :通过幼苗萌发法研究了鄱阳湖湿地 自然保护区内蚌湖、大湖池、中湖池、沙湖、象湖等 5 个湖泊的不
同水 位湖 滨带 土壤 的种 子库 特征 ,并 比较 了土壤 种子 库 与秋季 地表 植被 在物 种组 成 上的差 异 .研究 结果 表 明, 种子库 中共 计 萌发 了 5 2个物 种,其 中沙湖 最多 有 3 ,而蚌 湖最 少 只有 2 种 .种 子库 中萌发 出 的幼苗 以牛 5种 1 毛毡 ( lo h rs o o cn i 、沼 生水 马齿 ( al r h au t s、刚毛荸荠 ( lo h rsv l c ls ) Hee c ai y k se s ) s C lti ep ls i i c r) E e c ai al uoa 、看 麦娘 e l eu u e u l ) o c rsa q a& 、苦草 (al n ran tn) p Vls ei aa s 、陌 上菜 id r i rc mb n) i n enap o u es等数 量最 多.地表植 被 中则 出

退化沙地恢复过程中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及关系研究

退化沙地恢复过程中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及关系研究

环保治理18畜牧业环境 2020.02摘 要:文章以“退化沙地恢复过程中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及关系”为题,自地上植被物种的多样化与密度的变化分析、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群落组成上表现出的相似性两大切入点,就相关问题做深入系统的分析,为进一步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退化沙地恢复;地上植被;土壤种子库1 引言土壤种子库是在单位面积内具有生命力或者是发芽能力所有种子的总和,自相关性分析来看,其与地上植被之间表现出密切的关系性。

具体而言,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土壤的种子库来说,其重要的来源是地上植被,两者之间呈现出正向相关的关系。

通俗而言,如果说地上植物的种子产量多,那么土壤种子库的数量自然也就更加理想,反之亦然[1];还有一点,土壤种子库对于地上植被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反作用,主要通过对群落自然更新的参与得以实现。

在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中,关于该课题的研究早始于19世纪50年代,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还存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和探索。

文章基于此,在文献查阅和一线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关于该课题进行如下思考。

2 退化沙地恢复过程中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及关系分析退化沙地的恢复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分别是流动沙地阶段、半流动沙地阶段、半固定沙地阶段和固定沙地阶段。

在退化沙地的恢复过程中,从取样调查的情况来看,土壤种子库的植物种类在数量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总体来说是表现出来上升的趋势,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从半流动沙地阶段到固定阶段土壤种子库的物种丰富程度没有发生非常显著的变化,但是从流动阶段到半流动阶段土壤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增加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退化沙地的类型相同,土壤种子库的密度也存有显著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退化沙地要想获取理想的恢复效果,在流动沙地阶段,种子库密度最大的几种植物分别是狗尾巴草、猪毛菜以及沙米等;进入到半流动阶段之后,种子库密度最大的几种植物分别是大果虫实、狗尾巴草、猪毛菜等;到了半固定阶段,最丰富的的植物就是大果虫实、猪毛菜、狗尾巴草以及地锦等;当进入到固定阶段之后,最为丰富的就是画眉草、虎尾草以及狗尾巴草等。

沙丘土壤种子库及其与地上植被关系研究综述

沙丘土壤种子库及其与地上植被关系研究综述

2021年3月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Mar.2021第15卷第1期Journal of Yil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15No.1沙丘土壤种子库及其与地上植被关系研究综述贾风勤,白杨,任娟娟(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旅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摘要:土壤种子库作为植被潜在更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被更新、群落演替及受损生态系统恢复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植物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在回顾国内外有关沙丘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沙丘土壤种子库大小和物种组成、时空分布格局、与地上植被关系,以及非生物和生物因素对其影响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沙丘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1)持久种子库对干扰的响应及其在沙丘植被重建中的作用研究;(2)沙丘土壤种子库空间分布格局的尺度效应研究;(3)不同群落交错带沙丘土壤种子库研究;(4)不同植物种群的土壤种子库、幼苗建成、成年植株及种子雨之间的关系研究等.关键词:沙丘;土壤种子库;时空格局;水分;地上植被中图分类号:S688;TU98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99X(2021)01-0037-080引言土壤种子库作为植物繁殖体的储备库之一,可以减少种群灭绝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被恢复的进度和方向.对土壤种子库的关注开始于Darwin对种子库的研究,这是人类获得有关土壤种子库的第一个数据.国内外研究者研究了草原、森林、沙漠等生态系统土壤种子库大小、物种组成等;调查了微生境、立地条件、风、火、种子捕食者行为等干扰因素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揭示了土壤种子库动态变化;分析了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关系等对植被恢复的生态机制,综合以上各方面研究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框架.沙漠生态系统土壤种子库研究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开展[1,2].在我国,许多学者针对毛乌素沙漠、库不齐沙漠、科尔沁沙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甘肃民勤等干旱沙漠地区,开展了沙丘土壤种子库格局、动态剖析种子库在植物群落演替或沙丘演替过程中作用研究[3-5];也从微地形[6]、生物土壤结皮[7,8]、干扰方式和强度[9]等方面研究了土壤种子库库容、组成和时空格局等.土壤种子库作为种子年复一年的积累,有着比地上植被种类和数量更丰富的潜在种群,只要种子的生命力没有丧失,一旦有了萌发机会就会发芽生长,研究土壤种子库不仅是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对沙漠生态系统植被保护、退化植被重建和恢复都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10].1沙丘土壤种子库大小及其影响因素1.1沙丘土壤种子库大小沙丘土壤种子库植物种类和数量通常都不大,种子在沙丘土壤中的分布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这与植收稿日期:2021-01-24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天山青年计划项目(2018Q028).作者简介:贾风勤(1973—),女,河南扶沟人,博士,研究方向:植物生态、生态旅游.38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被覆盖程度及种类、复杂地形、微生境变化、散布时间[5,11]、动物取食等有密切关系.种子库密度与沙丘固定程度通常表现出正相关,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土壤种子库密度为90粒/m2,固定沙丘种子密度则较其增加了20倍达到1828粒/m2[12].库不齐沙漠东段固定、半流动和流动沙丘土壤种子库密度随沙丘流动程度增加而减少但差异显著程度不同[13].即便是在更小尺度的沙堆上,其固定程度也影响着土壤种子库.在处于演替初始、稳定、衰退和严重衰退阶段的白刺灌丛沙堆土壤种子库中,稳定阶段种子库密度最大达660.7粒/m2,衰退阶段最小仅为45.7粒/m2[14].有研究表明不同沙丘类型对植物组成和分布也产生着影响.塔克拉玛干沙漠复合横向沙垄、穹状复合沙垄、高大复合型纵向沙垄等6种立地类型中,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和乔木在不同立地类型中存在情况和种子数量均不同,如一年生草本植物在穹状复合沙丘中未出现,却是隆起状复合型沙垄中的优势种[15].同样为重要的沙地先锋植物和固沙植物,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的土壤种子库在流动沙地最大,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m)则主要分布在流动、半流动和半固定沙丘上;狗尾草(Searia viridis)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在所有沙丘类型中均可出现[16].1.2影响土壤种子库大小的因素1.2.1水分沙漠一年生植物种子存在萌发水分阈值即土壤水分低于萌发所需水分时种子处于休眠状态的属性[17],种子萌发对水分的这种响应特征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Artemisia monosperma种子在土壤水分含量为1.7%~18.3%范围内,萌发率随沙土含水量增加而增高至18.3%时达最大值[18].浑善达克沙地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在土壤含水量低于3%时种子不能萌发,最适土壤含水量需达到12%~20%.梭梭和沙冬青种子萌发率大于50%所需土壤水分至少要高于10%.种子与周围土壤间水势差影响种子萌发速度和萌发率,通常随环境水势降低,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度变小,但不同植物的响应程度不同[19].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种子水势低于-0.6MPa时萌发速度显著下降,有15%的种子在水势为-2.1MPa时仍能萌发,但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在-1.5MPa水势下便无萌发[20].对于干旱荒漠区域土壤水分多依靠降雨来调节,降雨的分布和雨量是荒漠植物种子萌发所依赖的最重要环境因素[21],沙坡头地区小画眉草(Eragrostis poaeoides)种子萌发只需要5mm左右降雨[22],10mm降雨可以使沙漠植物Hordeum spontaneum种子萌发.科尔沁沙地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种子萌发则需超过10mm[12].由于“水分限制”,降水变化成为植物种群发生和发育的驱动力[23].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1mm的降水事件对沙漠植物会产生有限但积极的影响[24].无论是一次性降水还是累计降水,8mm降水是科尔沁沙漠一年生植物种子萌发和发生的临界值[25].暴露在地表或埋藏在地表浅层的种子则可通过经受每晚露水及小量雨水的反复浸润,可能使种子活化导致种子萌发能力提高[26].吸水能力强大的种子可以在降雨后几小时或几分钟内萌发,Salsofa kali种子在吸水29min后即能萌发[27],梭梭种子水浸4h后,在25℃环境下1/2h内种子就开始萌发,8h后结束,Anastatiea hierochuntica在降雨量足够时6h后开始萌发[28].作为冷沙漠降水的一种主要形式,降雪通常影响生态系统过程[29],尤其是植被动态.由于积雪及冻融造成水、热、土壤等生态过程较降雨复杂得多,积雪下种子萌发、幼苗建成对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30].积雪有利于禾本科植物、非禾本科植物和灌木的建成[31],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则有利于短命植物建成和生长[32].积雪深度和持续时间影响植物花期、花的数量、种子产量和/或种子重量,这都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种子库库容、组成和地上植被建成等.有研究表明,积雪覆盖下土壤温度升高减少了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数量,但可促进更多物种萌发[33].较深的积雪覆盖不利于冷层积处理后需热层积解除休眠的植物种子萌发[34].积雪过早消融引起的冻融循环过程增加了种子库中种子遭遇冷冻事件的概率,冷冻事件对吸涨的种子(50%致死温度:-8℃)相对无影响,39贾风勤,白杨,任娟娟:沙丘土壤种子库及其与地上植被关系研究综述第1期对已萌发种子有较高的伤害并且可能会影响到短暂种子库中种子.对入侵植物的研究表明,积雪厚度的增加或减少对入侵种和土著植物种种子萌发无显著差异,但积雪厚度增加更有利于土著植物种群建立[35].1.2.2温度温度、水分改变对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会产生重大影响[36,37].植物产生的所有种子并非都能萌发,温度、水分等同其他因子共同作用控制着植物萌发和种群建成.植物的发生有赖于土壤种子库中种子.研究发现许多物种能在最低温度5℃萌发,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自然条件下,变温条件更适宜种子萌发[38].温度可通过诱导和破除休眠影响种子萌发,研究认为休眠是种子躲避不适萌发环境和形成持久土壤种子库的一个重要因素[39].低温在种子形成阶段通常会引起休眠和延长休眠时间,在种子萌发阶段则会打破刚收获种子的休眠[40].破除种子休眠的常用方法是4℃冷湿贮藏[41],高温高湿和更低温度也能有效破除种子休眠[42].种子萌发温度与种子属性、产地关系密切.小疮菊中央果在2/15℃和10/20℃条件下萌发率为10%~20%[43],内蒙古吉兰泰地区的梭梭(Halaxylon ammodendron)较新疆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种子萌发温度要高15℃,甚至在60℃时发芽率依旧高达64.2%[26].持续散布对土壤种子库维持和地上植被建成有重要作用,散布时期不同,萌发所需温度也不同,高温可促进较晚散布种子的萌发.温度变化通过影响植物物候变化引起种子散布时间变化,温度升高造成多数早春短命植物开花期提前7~17d[44].2土壤种子库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2.1土壤种子库水平分布格局因受微生境和地形的影响较大,土壤种子库密度在同一沙丘不同地貌部位也不同.流动沙丘迎风坡种子库密度略高于背风坡[45],半流动沙丘迎风坡种子密度要远远低于背风坡,差异显著[46].自坡底随高度增加土壤种子库密度大小受地上植被覆盖程度、生物土壤结皮和风沙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植被物种数和密度与固定沙丘不同微地形种子库密度在整体上呈现从坡底到坡顶依次减小趋势;泡泡刺灌丛沙堆5月和9月土壤种子库都表明迎风坡和背风坡种子数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灌丛间地[47];藻结皮影响下丘间地种子库密度要显著高于沙丘其他部位,且背风坡种子数量要显著高于迎风坡[48],随植被覆盖度减小逐渐减小[49].风沙活动导致从迎风坡坡底至沙丘顶部种子库密度逐渐增加,而背风坡则呈相反变化趋势[50].2.2土壤种子库垂直分布格局沙丘系统受生物结皮、风蚀和沙埋等影响改变着种子进入土壤的途径和地表土层深度,影响着土壤种子库垂直分布格局.土壤种子库种子约有80%~90%分布在土壤表层2cm处[21],表现为随深度增加,单位面积种子数量减小.对浑善达克沙地种子库研究表明,半固定沙丘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主要集中在地表0~10cm处,流动沙丘土壤种子库密度在10~20cm处表现为最大[46].库不齐沙漠流固定、半流动和流动沙丘土壤种子库都主要集中在0~5cm,均较5~10cm、10~15cm和15~20cm处的种子密度大且差异显著[13],这与浑善达克沙漠流动沙丘土壤种子库垂直分布有所不同.另外,种子大小和性状与种子库垂直分布关系也很密切.大粒种子在表层分布较为集中,小粒种子则分布在土壤深层[51].与扁平、细长的种子相比,近似圆形的种子易于进入土壤深层进而形成持久种子库[52].针对一些具体植物种,研究结果表明其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的分布并不都是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 Nitraria sphaerocarp的种子在0~20cm范围内垂直分布情况为:3.2%在0~2cm、6.2%在2~5cm、82.6%在5~10cm、7.7%在10~20cm[5],而浑善达克沙地沙丘顶部和迎风坡10~20cm处分布的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种子密度要远远大于0~5cm和5~10cm[45].40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2.3种子库时间动态由于生物因子(种子形状、大小、产量、散布和发芽,动物捕食行为等)和非生物因子(风、地形、地表状况等)的变化,土壤种子库密度、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标随着季节和年份的变化而变化.土壤种子库按时间动态可归纳为4类:1)仅在夏季存在;2)仅冬季存在;3)一年四季,都保持着一定数量的种子,在种子成熟和散布的秋季,土壤中有较大数量的种子;4)种子散布后,仅有少量种子发芽,大部分种子进入持久种子库[53].土壤种子库时间动态变化较大的2个时期分别为:种子雨散布结束后和种子萌发季节结束后.塔克拉玛干边缘荒漠区种子库密度呈现相近的时间动态变化,即11月大多数植物种子散布结束后种子密度达303粒/m2,8月最小.对7月、8月、9月和次年4月浑善达克沙地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土壤种子库萌发试验研究表明,种子库种子密度在8月降至最低,自9月种子密度开始增加至次年4月增至最高[46].研究者也观察到种子库密度在种子成熟后增加,在种子萌发期后减少,但某些物种在种子库中的数量保持年内相对稳定[54].种子雨散布和种子萌发影响着土壤种子库的时间格局,风信状况对种子库密度也有一定调节作用.有些植物种子的成熟期与季风同步借风力实现种子传播,风力活动较强的季节种子库密度较大[55].但有些植物种子的传播期是在风季结束后,以避开风沙可能带来的风蚀、沙埋等不利影响[56].2.4影响土壤种子库时空格局的因素2.4.1风蚀与沙埋由于沙丘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和沙漠植物种子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沙埋过深的种子会进入休眠状态,形成有益于物种长期生存的种子库或部分种子处于暂时休眠状态[19].风蚀会导致垂直和水平层次上土壤种子库结构变化,石羊河半固定和固定沙漠化土地90%以上种子分布在表层0~5cm,而初始阶段流动沙丘只有60%分布在该土壤层次中[14],风蚀还可使土壤深层次的种子进入地表或更深层次.风蚀和沙埋引起埋藏深度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种子萌发环境[57],被沙埋后的种子可能存在4种情况:种子萌发而且幼苗出土;种子萌发但幼苗没有出土;种子进入休眠,成为土壤种子库一部分;种子由于不同原因而死亡[58].沙埋种子受温度、光照、盐分和土壤湿度等综合因素影响使种子存在萌发深度阈值[59].在水分适当的条件下,柠条、羊柴(Hedysarum laeve)种子萌发和出苗合理埋藏深度为5~20mm[60],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在覆土4cm时萌发率最高[61].2.4.2生物土壤结皮生物土壤结皮是干旱沙漠地区特殊环境的产物,由细菌、真菌、蓝绿藻、地衣和苔藓植物与土壤形成的有机复合体,分布在土壤表层0.01~0.5cm处,具有较强的抗风蚀能力和生态效应,成为荒漠地区植被演替的重要基础[7].藻类结皮年龄增长增加了土表的光滑程度和土壤的坚硬度阻碍着种子的捕获和萌发[62],但干旱引起藻结皮表面的裂缝能捕获地锦、大果虫实等光滑、小粒种子;苔藓结皮随年龄增长表面密集绒毛状结构逐渐增大能增加土壤表面的粗糙度,为捕获种子提供有利条件[63],但植物种子也可能会被苔藓结皮中苔藓花梗夹住而无法进入土壤种子库[64].生物土壤结皮的含水量也影响着土壤种子库密度,科尔沁沙地干旱藻结皮、湿润藻结皮、干旱苔藓结皮和湿润苔藓结皮中土壤种子库密度依次减小,但总体表现为苔藓结皮种子密度高于藻结皮[65].2.4.3其他因子土壤表层板结或干旱条件下形成地面裂缝容易导致种子沿缝隙进入土壤深层,形成持久种子库被储藏在土壤中,但也可能为种子到达新生境提供机会.放牧影响土壤种子库空间异质性,草食动物对适口性不同的植物采食的程度和时间不同,增加了草本植物土壤种子库密度和种类在空间分布上的异质性,践踏能使散布在地表的种子得到浅埋为种子萌发创造有利条件[66];通过家畜皮毛、蹄瓣夹缝和粪便携带使土壤种子库水平分布空间格局多样化程度增加,仙鹤草(Agrimonia eupatoria)种子能附着在动物体表被携带到距离母株1km以外的地方[67],一些细小种子甚至可以附着在家畜蹄瓣缝隙中散布到更远距离.41贾风勤,白杨,任娟娟:沙丘土壤种子库及其与地上植被关系研究综述第1期3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研究要完整描述一个植物群落必须包括埋藏于土壤中有活力的种子.作为土壤种子库种源的地上植被,其生长发育状况及繁殖能力直接影响着种子库组成、大小和动态;而土壤种子库作为重要种源储备和供给库则通过种子萌发和形成幼苗直接参与地上植被的补充和自然更新[33],从而影响地上群落组成与结构模式.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相互关系目前存在2种观点:相似性较高或很接近[68](即地上植物物种类型和土壤种子库物种类型很接近)、很低或没有必然联系[69-70](即有土壤种子库,没有地上植株或没有土壤种子库,有地上植株).植物生活型影响二者关系,库不齐沙漠沙丘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相似性较高的原因是该区域地上植被多为一年生植物,而阿拉善荒漠地区土壤种子库和地上多年生草本植物完全不相关.沙丘地貌部位也是造成相似性关系变化的原因之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短命植物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间的相似系数在沙丘迎风坡底、中部和顶部都较高.演替阶段对二者的相似性也有一定影响,石羊河沙漠化土地随逆转过程先增大后减小,流动沙丘相似性系数为0.40,较逆转15年和25年的沙地分别低0.20和0.14[3].取样数量增多可能会改变土壤种子库中不同生活型植物出现的概率.土壤种子库对于已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起到决定性作用,研究者们建议对浑善达克大面积退化沙地草地恢复可优先考虑利用土壤种子库进行自然恢复.自然恢复区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较人工恢复区拥有更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不需要为增加多样性的目的引入外来物种[71].通过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油田公路扰动带生态恢复研究发现在长达15~16年的切割带弃土堆上,由于缺乏沙丘原始背景中的种源,地面植被稀疏,只在个别地方出现梭梭和羽毛针禾.4展望沙丘土壤种子库有着比地上植被种类和数量更丰富的潜在种群,在植物对特殊生境的适应机制,以及生态系统恢复和保育中的潜力日益受到关注.在未来的工作中,建议开展以下研究:(1)设置长期定位观测点,研究持久种子库对干扰的响应及其在沙丘植被重建中的作用.(2)开展沙丘土壤种子库空间分布格局的尺度效应研究,减少因取样数量、取样面积不同带来的随机误差,降低遗漏一些物种的概率等以最大限度获得土壤种子库真实情况.(3)开展不同群落交错带沙丘土壤种子库研究,尤其是半固定沙丘以弄清由于土壤质地不均匀性、干扰类型变化、微地形差异带来的土壤种子库变化及其对地上植被的影响.(4)研究不同植物种群的土壤种子库、幼苗建成、成年植株及种子雨之间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植被恢复的进度和方向.参考文献:[1]ABELLA S R,CHIQUOINE L P,V ANIER C H.Characterizing soil seed banks and relationships to plant communities[J].Plant Ecology,2013,214(5):703-715.[2]DREER N.How best to quantify soil seed banks in arid rangelands of the Nama karoo?[J].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11,173(1-4):813-824.[3]马全林,卢琦,魏林源,等.干旱荒漠白刺灌丛植被演替过程土壤种子库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15,35(7):2285-2294.[4]陈芳,马全林,魏林源,等.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种子库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J].中国沙漠,2020,40(4):190-196.[5]LI N,FENG G,TIAN C Y.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s of the soil seed bank at the north edge of Taklimakan Desert[J].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7,50(s1):122-127.[6]MIAO C P,LI X H,JIA M Y,et al.Spatial structure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of soil seed banks in moving sand dune systems of northeast China[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15,27(1):21-26.[7]张元明,聂华丽.生物土壤结皮对准噶尔盆地5种荒漠植物幼苗生长与元素吸收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1,35(4):380-388.42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8]陈孟晨,张景光,冯丽,等.沙坡头地区生物结皮覆盖区土壤种子库组成及垂直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17,37(22):7614-7623.[9]辛智鸣,董雪,黄雅茹,等.黄河分洪对乌兰布和沙漠局地种子库特征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9,39(3):0516-0523.[10]SHANG Z H,DENG B,DING L M,et al.The effects of three years of fencing enclosure on soil seed banks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above-ground vegetation of degraded alpine grasslands of the Tibetan plateau[J].Plant and Soil,2013,364(1-2):229-244.[11]刘晓风,谭敦炎.24种十字花科短命植物的扩散体特征与扩散对策[J].植物生态学报,2007,31(6):1019-1027.[12]李雪华,蒋德明,刘志民,等.温带半干旱地区一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特征[J].生态学报,2006,26(4):1194-1199.[13]于洁,高丽,闫志坚,等.库不齐沙漠东段不同演替阶段沙丘土壤种子库变化特征[J].中国草地学报,2015,37(4):80-85.[14]马全林,张德魁,刘有军,等.石羊河中游沙漠化逆转过程土壤种子库的动态变化[J].生态学报,2011,31(4):989-997.[15]马建兵,张希明,闫海龙,等.塔克拉玛干沙漠土壤种子库特征初探[J].干旱区研究,2009,26(1):71-77.[16]赵丽娅,李锋瑞,王先之.草地沙化过程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03,23(9):1745-1756.[17]王宗灵,王刚,刘新民.5种沙漠植物种子的萌发生态学研究[J].中国沙漠,1997,17(3):16-20.[18]HUANG Z Y,GUTTERMAN Y.Artemisia monosperma achene germination in sand:effects of sand depth,sand/moisture content,cyanobacterial sand crust and temperature[J].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1998,38(1):27-43.[19]BASKIN C C,BASKIN J M.Germination ecophysiology of herbaceous plant species in a temperate region[J].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1998,75(2):286-305.[20]曾彦军,王彦荣,南志标,等.阿拉善干旱荒漠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种子库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9):1457-1463.[21]ESPINAR J L,THOMPSON K,GARCIA L V.Timing of seed dispersal generates a bimodal seed bank depth distribu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2005,92(10):1759-1763.[22]张景光,李新荣,王新平,等.沙坡头地区固定沙丘一年生植物小画眉草种群动态研究[J].中国沙漠,2001,21(3):232-235.[23]LEVINE J M,MCEACHEMAK.COWAN C.Rainfall effects on rare annual plants[J].Journal of Ecology,2008,96(4):795-806.[24]WU Y,ZHENG X J,LI Y.Photosynthetic response of desert plants to small rainfall events in the Junggar Basin,northwest China[J].Photosynthetica,2015,54(1):3-11.[25]MA Y H,ZHANG T H,LIU X P.Effects of intensity of small rainfall simulation in spring on annuals in Horqin Sandy Land,China[J].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2015,74(1):727-735.[26]黄振英,张新时,GUTTERMAN Y,等.光照、温度和盐分对梭梭种子萌发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01,27(3):275-280.[27]GUTTERMAN Y.Seed germination in desert plants[M].New Yerk:Springer-Verlag,1993.[28]FRIEDMAN J,STEIN Z,USHKIN E.Drought tolerance of germinating seeds and young seedlings ofAnastatica hierochuntica L.[J].Oecologia,1981,51(3):400-403.[29]STINSON K A.Effects of snowmelt timing and neighbor density on the altitudinal distribution of Potentilla diversifolia in western Colorado,USA[J].Arctic Antarctic and Alpine Research,2005,37(3):379-386.[30]LOIK M E,GRIFFITH A B,ALPERT H.Impacts of long-term snow climate change on a high-elevation cold desert shrubland,California,USA[J].Plant Ecology,2013,214(2):255-266.[31]DA VID E.Innovative snow harvesting technology increases vegetation establishment success in native sagebrush ecosystem restoration[J].Plant Soil,2013,373(1-2):843-856.[32]FAN L L,LI Y,TANG L S,et bined effects of snow depth and nitrogen addition on ephemeral growth at the southern edge of the Gurbantuunggut Desert,China[J].Journal of Arid Land,2013,5(4):500-510.[33]BRICEňO V F,HOYLE G L,NICOTRA A B.Seeds at risk:How will a changing alpine climate affect regeneration from seeds in alpine areas?[J].Alpine Botany,2015,125(2):59-68.[34]BIENAU M J,HATTERMANN D,KRǑNCKEE M,et al.Snow cover consistently affects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Empe trum hermaphroditum across latitudinal and local climatic gradients[J].Alpine Botany,2014,124(2):115-129.[35]GORNISH E S,ANDERUD Z T,SHELEY R L,et al.Altered snowfall and soil disturbance influence the early life stage t ransitions and recruitment of a native and invasive grass in a cold desert[J].Oecologia,2015,177(2):595-606.[36]KIMBALL S,ANGERT A,HUXMAN T,et al.Contemporary climate change in the Sonoran Desert favors cold-adapted species43贾风勤,白杨,任娟娟:沙丘土壤种子库及其与地上植被关系研究综述第1期[J].Global Change Biology,2010,16(5):1555-1565.[37]李新荣,张志山,谭会娟,等.我国北方风沙危害区生态重建与恢复:腾格里沙漠土壤水分与植被承载力的探讨[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4,44(3):257-266.[38]刘有军,刘世增,纪永富,等.碟果虫实种子萌发对策及生态适应性[J].生态学报,2010,30(24):6910-6918.[39]LEISHMAN M R,WESTOBY M.Seed size and shape are not related to persistence in soil in Australia in the same way as in Britain[J].Functional Ecology,1998,12(3):480-485.[40]NYACHIRO J M,CLARKEl F R,DEPAUW R M.et al.Temperature effects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expression of seed dor mancy in Wheat[J].Euphytica,2002,126(1):123-127.[41]闫慧芳,毛培胜.老芒麦种子人工加速老化条件的筛选比较[J].种子,2013,32(7):1-6.[42]王桔红,马瑞君,陈文.冷层积和室温干燥贮藏对河西走廊8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2,36(8):791-801.[43]孙华之,谭敦炎,曲荣明.短命植物小疮菊异形瘦果特性及其对荒漠环境的适应[J].生物多样性,2008,16(4):353-361.[44]KUDO G,NISHIKAWA Y,KASAGI T,et al.Does seed production of spring ephemerals decrease when spring comes early?[J].Ecological Research,2004,19(2):255-259.[45]BAI Y F,HAN X G,WU J G,et al.Ecosystem stability and compensatory effects in the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J].Nature,2004,431:181-184.[46]窦红霞,王明玖.浑善达克沙地不同沙丘类型土壤种子库时空动态[J].草业科学,2008,25(3):116-118.[47]韩润燕,陈彦云,李旺霞.不同微地形固定沙丘地上植被、土壤种子库和土壤含水量的分布特征[J].草业科学,2014,31(10):1825-1832.[48]陈荣毅,张元明,魏文寿,等.不同沙丘部位和不同结皮类型对土壤种子库影响[J].干旱区研究,2008,25(10):107-113.[49]崔艳,王新平,潘颜霞,等.天然固定沙地不同微生境下土壤种子库差异[J].生态学报,2010,30(8):1981-1989.[50]LIU Z M,YAN Q L,LIU B,et al.Persistent soil seed bank in Agriophyllum squrrosum in a deep sand profile:variation along transect of an active sand dune[J].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2007,71(2):236-242.[51]王琳,刘彤,韩志全,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物种子大小变异的空间格局[J].生态学报,2014,34(23):6797-6806.[52]闫巧玲,刘志民,骆永明,等.科尔沁沙地78种植物繁殖体重量和性状比较[J].生态学报,2004,24(11):2423-2429.[53]THOMPSON K,GRIME J P.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seed banks of herbaceous species in ten contrasting habitats[J].Journal of Ecology,1979,67(3):893-921.[54]MA J L,LIU Z M.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seed bank in the annual psammophyte Agriophyllum squarrosum Mop.(Cheno podiaceae)on the active sand dunes of northeastern Inner Mongolia,China[J].Plant and Soil,2008,311(1):97-107.[55]WANG S M,ZHANG X,LI Y,et al.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soil seed bank of Stipagrostis pennata(Trin.)de Winter in the Gurbantonggut desert of north-west China[J].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2005,63(1):203-222.[56]YAN Q L,LIU Z M,ZHU J J,et al.Structure,pattern and mechanisms of formation of seed banks in sand dune systems in northeasternInner Mongolia,China[J].Plant and Soil,2005,277(1/2):175-184.[57]杨慧玲,梁振雷,朱选伟,等.沙埋和种子大小对柠条锦鸡儿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32(24):7757-7763.[58]MANU M A.Adaptations enhancing survival and establishment of seedlings on coastal dune systems[J].Vegetatio,1994,111(1):59-70.[59]ZHANG J H,MANU M A.Sand burial effects on seed germination,seedling emergence and establishment of Panicum virgatum [J].Ecology,1990,13(1):56-61.[60]郑明清,郑元润,姜联合.毛乌素沙地4种沙生植物种子萌发及出苗对沙埋及单次供水的响应[J].生态学报,2006,26(8):2474-2484.[61]朱雅娟,董鸣,黄振英.沙埋和种子大小对固沙禾草沙鞭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5,29(5):730-739.[62]LI X R,JIA X H,LONG L Q,et al.Effects of biological soil crusts on seed bank,germin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two annual。

洞庭湖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表植被的相关性

洞庭湖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表植被的相关性

Ab ta t h s z c mp st n, v ri a d srb to a d pe i s i e st o e d a k s e l s t r lto s i w t s r c :T e ie, o o ii o e t l it u in n s ce d v r i c i y f s e b n a w l a i s ea in h p ih
HOU i o Zh y ng,CHEN ns e Xi h ng,XI Y o gh g & LIX u E n on
( 妇 DogigSainf rWeln css m O sraina dR sac ,Ke a oaoyfrA r— oo i l rcse n t tt o t d E oyt bevt n ee rh n o a e o yL b rtr goe l c o essi o c g aP n S brpc l e in Istt o u t pcl gi l r,C ieeA a e yo cecs hn sa4 0 2 ,尸 R. hn ) ut i go , ntue fS br i r ut e hns cd m o aR i o aA c u fS i e,C agh 1 15 . C ia n
输入湖 ; 相关性
Ch rc e it s o ol e d b n n s r lt n hp wi b v g o n e ea ini a e a a t r i f is e a ka d i eai s i t a o e r u d v g tt n L k sc s t o h o Do gig nt n
aoerudvgt i ees de n tredmiatpatcm nt s Mia tu acaiou ,C r p ,ad P aai bvgo n eea o w r t i i he o nn ln o mu ie ( s nh ssc r rs ae s . n h lr tn u d i c h f l x s au dnea)ds b t gwt iee t ae vl i a eD n t g h e syo e akw s ihs i M.sch r ou rn iae ir ui i df rn w t l e Lk ogi .T ed ni f edbn a g etn t i n h re sn n t s h acai rs l f ( 6 6se sm ) flw db . rn iw a 3 75se sm )adlw s i C rxs. 1 16se sm ) ed ese 4 5 ed/ ,ol e yP au dn e ( 12 ed/ 。 n etn ae p (5 4 ed/ .Se snt ed o t o ih

浅述土壤种子库的种类组成、数量动态及萌发格局

浅述土壤种子库的种类组成、数量动态及萌发格局

论述 了国内外种 子库 的研 究概 况 ,对土壤 种子库 的种 类组成 、数 量动 态及 萌发 格
土壤种 子库 种类 数量 萌 发
局 做 了深入 分 析 。 关键词
1 前 言
种子库是潜在的植物种群 ,它贮藏了大 量植物种子 ,它的存在对植物群落的天然更
新 以及 植 被 破坏 后 重建 具 有重 要 作用 。种子 库 的数 量 、质 量 、组 成 、空 间 格 局 和 动 态 ,
对植物群落组成 、结构 、多样性和生产力都 有关 键 性 影 响 ,在植 物 生 态学 研究 中更 具 有 重要地位。对 于受保 护 的群落 和种 群来说 , 研 究种 子 库是 制 定保 护 和 管理 对 策 的基本 依 据 。故 本 文将 陈 述 土 壤 种 子 库 的 种 类 组 成 、
数 量动 态 及 萌发 格 局 。
2 国 内外研 究概 况
研究起步较 晚,但也作 了大量 的研究工作 , 比如 ,有对 南方 亚 热 带 常绿 阔 叶林 种子 库 的 研究 ;对 北方 落叶松 土壤 种子 库 的动态 研 究 ;有对草地植树种子生产急分 散 的研究 ,
还 有对 不 同演 替 阶段 种子 库 比较 ;外界 因子 对 土壤 种子 库 影 响 的研 究 。
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 出贡献 ;()加强缔 3 约方与各有关组织在公约湿地 的选择 、确定
和管理方面 的合作 ;( )通过湿地公约网络 4 推动各国、各地 区和国际的合作 。
加强对湿地资源 的保 护、开发 与利用 , 是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湿地的经济效益 、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种 子 的植 物 区系组 成 和丰 富 度不 一样 。据 幼 生 性 草地 、成 熟林 、次 生林 和熟 热带 雨林 的 取 样 萌发 实验 ,取 样 区 总共 有 10种植 物 种 3 子萌 发 。在 所 有 萌 发 实 验 的 土 壤 种 子 库 样

土壤类型与植被分布

土壤类型与植被分布

土壤类型与植被分布土壤和植被是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要素。

土壤为植被提供了生长的支持和养分的供应,而植被则通过根系固定土壤、吸收水分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对土壤进行改良和营养循环。

因此,土壤类型与植被分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土壤类型与植被分布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一、土壤类型的分类与特征土壤是由无机物质、有机物质、水和空气组成的复杂体系。

根据土壤颗粒的粒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砂质土壤、粉质土壤和黏质土壤。

砂质土壤颗粒较大,通透性较好;粉质土壤颗粒中等,保水能力较好;黏质土壤颗粒较小,胶结性较强。

除此之外,土壤还有酸碱度、肥力、水分含量等特征。

二、植被分布的影响因素1. 温度和降水:温度和降水是植被分布最主要的气候因素。

不同的植物对温度和降水有着不同的适应性,从而形成了植被的分布格局。

2. 光照: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光照充足的地区适合光合植物生长,而阴暗地区适合阴生植物的生存。

3. 土壤特性:土壤的质地、酸碱度、肥力等特性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

不同植物对土壤类型和养分要求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土壤类型上的特定植被群落。

三、土壤类型与植被分布的关系土壤类型直接影响植被的分布和组成。

例如,在黏质土壤中,水分含量高,保水能力强,适合水生植物的生长。

而在砂质土壤中,通透性强,排水性好,适合生长灌木和草本植物。

此外,土壤的酸碱度也会对植被分布产生影响。

一些酸性土壤适合松树等喜酸植物的生长,而碱性土壤则适宜碱蓬类植物的分布。

四、土壤类型与植被分布的案例研究1. 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雨林的土壤类型多样,包括红褐土、砂土、沼泽土等。

这些土壤类型的特点决定了亚马逊雨林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茂密的植被分布。

2. 位于中国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地区,土壤主要为茶褐土和棕壤,这种土壤类型适宜高寒草本植物的生长,形成了独特的高寒草甸植被分布区。

3. 土壤盐碱化是中国北方辽河流域的土地退化问题之一,土壤盐碱化严重影响了植被的分布。

城市植被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耦合研究

城市植被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耦合研究

城市植被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耦合研究作者:郝旺林郭智娟来源:《现代园艺》2015年第24期摘要:对吕梁市离石区的3个功能区吕梁学院、凤山、生态公园城市植被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耦合展开了研究。

3个功能区地上植被和种子库中共有植物物种分别为26、8、8种,各功能区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388、0.471、0.470,地上植被和土壤种子库表现出不同的耦合特征。

关键词:种子库;城市植被;物种相似性;耦合城市植被种子库是指分布于城市土地下层及地表凋落物中可存活种子总数。

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频见报道,如束文圣,蓝崇钰等关于采石场废弃地的早期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关系;李吉枚,徐海量等关于河水漫溢对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地表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影响和塔里木河下游不同退化区地表植被和土壤种子库特征;白文娟,焦菊英等关于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等。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农田、湿地、废弃矿地等生境类型的研究,对城市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之间关系的研究却鲜见报道。

本试验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探究城市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耦合关系,以期为有效保护城市植被提供一定的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本试验以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为主要研究区域,选取代表性较强的3个功能区作为观测点:M1吕梁学院(N37°34′40″,E111°08′18″,海拔高度955m),M2凤山公园(N37°31′37″,E111°08′21″,海拔高度1002m),M3生态公园(N37°53′12″,E111°13′21″,海拔高度930m),选择样地测定植被分布以及地下种子库分布特征,测定时间从2015年3~7月。

1.2样地调查取样(1)吕梁学院:随机选取3块样地依次编号为S1、S2、S3,采用样线法取样。

首先用10cm×5m样线锁定样方,在样方中每隔3m标记1个5cm×5cm的小样本,每个样方可获取6个小的样本。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唐勇;曹敏;张建侯;盛才余
【期刊名称】《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1999(10)3
【摘要】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西双版纳几类热带森林的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森林演替的初期,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共有的种类和种子储量较多,随着林龄的增大,外来种子的比例逐渐增加,到季节雨林阶段,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大部分为来自群落外的先锋种类.这些种子在郁闭的林冠下很难萌发,一旦森林受到干扰出现林窗或空旷地,这些潜在的种源将迅速萌发。

【总页数】4页(P279-282)
【关键词】次生演替;土壤种子库;热带森林
【作者】唐勇;曹敏;张建侯;盛才余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8.521.2
【相关文献】
1.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种子库的季节变化 [J], 唐勇;曹敏;盛才余
2.兰坪铅锌矿区植被恢复初期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关系的研究 [J], 齐丹卉;刘文胜;李世友;朱明远;苏焕珍
3.蒋家沟流域不同海拔梯度的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J], 刘颖;贺静雯;李松
阳;余杭;吴建召;崔羽;林勇明;王道杰;李键
4.沙丘土壤种子库及其与地上植被关系研究综述 [J], 贾风勤;白杨;任娟娟
5.南亚热带森林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组成特征及其关系 [J], 史军辉;黄忠良;欧阳学军;张池;李林;周小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总结植被和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植被通过根系与土壤紧密连接,同时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土壤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

而土壤则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并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支撑。

因此,了解植被与土壤的相关知识对于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植被和土壤的基本特征、相互影响、保护和利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展开。

一、植被的基本特征1. 植被是由一定地理范围内的植物生物群落组成的。

植被包括各种生长在地表的植物,如草、灌木、乔木等。

2. 不同植被类型的存在,与气候、地形、土壤类型等因素有关。

气候温度、降水量等因素会影响植被的类型和分布。

二、植被对土壤的影响1. 植被通过根系对土壤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减少土壤侵蚀。

2. 植被的枯枝落叶可以通过腐解作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3. 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可以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土壤养分循环。

4.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质地和含水量的要求不同,从而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

三、土壤的基本特征1. 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的地球表层的固体物质。

土壤是植被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2. 土壤的形成受地形、气候、母岩、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差异较大。

四、土壤对植被的影响1. 土壤中富含的养分和水分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条件。

土壤贫瘠或者含有有毒物质的土壤会限制植物的生长。

2. 土壤对植物根系的渗透性和通气性有影响,影响植物的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的效率。

五、植被与土壤的保护1. 合理管理植被可以减少土壤侵蚀,维护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同时,植被的保护也能减少风沙飞扬,保护水源地。

2. 合理管理土壤可以避免土壤质量下降,包括合理施肥、轮作休耕等措施。

3. 植被和土壤的保护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需要政府、企业和公民共同参与。

六、植被与土壤的利用1. 植被和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等。

植物与土壤之间的关系

植物与土壤之间的关系
第18页,此课件共67页哦
3.机械阻力 土壤紧实时,其容重增大且大空隙数 量减少。当容重大于1.3~1.4时,对根系 伸长有抑制作用。粘质土壤容重在1.5~ 1.6,轻质土壤在1.7~1.8时,作物根系就 很难扎入。 紧实土壤对根系伸展的抑制作用除 了机械阻抗的缘故外,还有土水势、通气 性和植物毒素积累等因素。
0
2、土壤通气性和水分

氧是根系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Drew Goss(1973)
认为:O2分压达到5kPa可满足根系生长;根呼吸放出的 CO2需及时排出
• 土壤水分一般不会成为根系生长的显著因素。但在
一定的水势条件下,根系生长较快。土壤水分含量过
高、过低不利于旱生植物根系的生长。如土壤水势在1
巴时,莴苣、菠菜、和蚕豆较水势为0.1巴时生长更快。
第33页,此课件共67页哦
一、根系分泌物
1、数量与特征 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高分子凝胶化合物 特殊产物,如:异株克生物质、高铁载体 细胞组织脱落物及其溶解产物。 无机离子:H+、K+、Ca2+等 有机分泌物的数量在1%~30%之间。随着
株令的增加,此比例下降。当遇到各种胁 迫时,根际的有机碳分泌量增加。 根系分泌的主要区域是根尖和侧根区。
但是一般耕作层的根量占总根量的60~ 80%以上。 • 双子叶植物的主根在上部15厘米左右 比较粗大。其上着生的侧根向外伸展,到 30-40厘米时急占向下生长,最深可达2米, 甚至5~10米(苜蓿)。但耕层根量占总 根量的80%以上。 • 因此,养分吸收以耕层为主,施肥也 应在耕层。
第4页,此课件共67页哦
• 单子叶植物,如禾本科作物发芽过程中形成不止一条种子根。 当幼苗长出后在胚芽鞘节处长出几条次生根(永久根)。次生根 和种子根上再产生侧根,侧根再分支,就形成须根系。由于这些 根系周围无分生组织,一般只能伸长,不能加粗,所以不能形成 明显的主根。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白文 娟 。 菊 英 ,焦 ,张振 国 。
(. 国科 学 院 水利 部 水 土 保 持 研究 所 , 西 杨 凌 72 0 ;2 西 北农 林 科 技 大 学 水 土 保 持 研 究所 , 西 1中 陕 1 10 . 陕
杨 凌 72 0 ;3 中 国科 学 院研 究 生 院 , 京 10 3 ) 1 10 . 北 0 09
面[ , 5 而有关 土壤 种子 库 的研究 非 常有 限 。仅 见王辉 和任 继周 [9 ] 8] . 对子 午 岭天 然油 松林 、 人工 油 松林 、 工 落叶 人 松林 和人 工刺槐 林 4种林 分 的土壤 种 子库 特 征及其 影 响 因子 的研究 ; 陈智平 等 [ 子 午 岭辽 东栎 林 土壤 种子 库 1 叩对 特征 以及 萌发 、 蛀 、 虫 生理死 亡 、 动物 摄食 、 霉变 与种 子大 小对 种子命 运 影 响的研 究 ; 积 民等 [] 宁夏 云雾 山典 程 1对 1 型草 原本 氏针茅 、 百里 香 和铁杆 蒿 群 落不 同封 禁 期 、 同坡 位 土 壤 种 子 库 的物 种 变 化 特 征 的研 究 ; 不 以及 白文娟
维普资讯第1 6卷
第 6期
1/ 0 7 2 20
A CTA PRA T ACU LTU R AE N I SI CA
Vo. 6 No 6 11 , .
黄 土 丘 陵沟 壑 区退 耕 地 土壤 种 子 库 与 地 上 植 被 的 关 系
摘 要 : 壤 种 子 库 与 地 上 植 被 的耦 合 研 究 对 于探 索 有 效 的植 被 恢 复 方 法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通 过 野 外 调查 和 室 内试 验 土 研 究 了 黄 土丘 陵 沟壑 区退 耕 地 土 壤 种 子 库 与 地 上 植 被 的 关 系 。 结 果 表 明 , 上植 被 的 物 种 数 (4 ) 于 土 壤 种 子 地 5种 多 库 中 的物 种 数 (8种 ) 菊 科 、 本科 和 豆 科 都 是 它 们 物 种 组 成 的主 要 植 物 ; 壤 种 子 库 和 地 上 植 被 的 丰 富 度 指 数 、 2 , 禾 土 多样 性 指 数 、 态优 势 度 与 退 耕 年 限 的 相 关 性 未 达 到 显 著 水 平 , 生 只有 均 匀 度 指 数 和 退 耕 年 限 呈 显 著 正 相 关 关 系 ; 土 壤 种 子库 和 地 上 植 被 的相 似 性 比较 小 , 似 性 系 数 ( C 变 化 范 围 为 0 1 3 0 4 4 平 均 为 0 2 1 黄 土 丘 陵 沟 壑 相 C ) .4 ~ . 1, .6。 区退 耕 地 土 壤 种 子 库 的物 种 数 、 富 度 指 数 和 多 样 性 指 数 均 小 于 地 上 植 被 , 从 一 定 程 度 上 说 明 了该 研 究 区 土壤 丰 这

《土壤与植被》 讲义

《土壤与植被》 讲义

《土壤与植被》讲义一、土壤与植被的关系土壤和植被是生态系统中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为植被提供了生长的基础,而植被反过来也对土壤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是植被生长的根基。

它提供了植物所需的养分、水分和支撑。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能够在其上生长的植被类型。

例如,肥沃的壤土通常能够支持多种农作物和草本植物的生长;而贫瘠的砂土可能只适合一些耐旱、耐贫瘠的植物生存。

植被对土壤的影响同样显著。

植被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植物的落叶和残体在分解后会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

此外,植被还可以调节土壤的水分循环,减少水分的蒸发,增加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

二、土壤的特性1、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颗粒的组合比例。

常见的土壤质地类型包括砂土、壤土和黏土。

砂土颗粒较大,透气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黏土颗粒细小,保水保肥能力强但透气性差;壤土则兼具砂土和黏土的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土壤质地。

2、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指土壤颗粒的排列和组合方式。

良好的土壤结构如团粒结构,有助于提高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3、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pH 值)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大多数植物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长良好,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植物适应于酸性或碱性的土壤环境。

4、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的能力。

土壤中的养分包括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以及铁、锰、锌等微量元素。

土壤肥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植被的生长状况和产量。

三、植被的类型1、森林植被森林是由高大乔木为主组成的植被类型。

它分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寒带针叶林等。

森林植被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提供木材和生态服务。

2、草原植被草原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分布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草原植被可以分为温带草原和热带草原。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植被与土壤关系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植被与土壤关系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植被与土壤关系教学一、初中地理课程中的植被与土壤关系教学的重要性植被与土壤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涉及到自然环境的各个方面,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植被与土壤的关系,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植被与土壤关系的教学内容1.植被的分类和特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植被的分类和特点。

植被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包括了各种不同的植物种类,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每种植物都有其特定的生长环境和适应性,因此了解植被的分类和特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

2.土壤的形成和类型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它是由岩石风化、有机物分解等过程形成的。

不同的土壤类型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如沙质土、黏土、壤土等。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和不同类型的土壤的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植被的生长环境。

3.植被与土壤的关系植被与土壤的关系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之一。

植被的生长需要特定的土壤条件,而土壤的性质也受到植被的影响。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植被对土壤的影响,如森林对土壤的肥力、水分等的影响,以及土壤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如适宜的土壤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结合实际案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被与土壤的关系。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植被与土壤的关系。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植被和土壤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不同地区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组织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植被与土壤的关系,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考察当地的植被和土壤类型,或者参与植树造林等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植被与土壤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

土壤种子库植物种类组成与土壤采集地植被的关系

土壤种子库植物种类组成与土壤采集地植被的关系

土壤种子库植物种类组成与土壤采集地植被的关系李洪远;佐藤治雄;朱琳;森本幸裕【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06(015)004【摘要】土壤种子库作为区域自然植被恢复的途径之一,在实际应用之前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土壤种子库出芽植物组成与土壤采集地自然植被的关系就是一个需要弄清的问题.文章从土壤种子库的生态学意义出发,首次对森林表土作为城市自然植被恢复绿化手段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试验材料取自日本大阪府箕面市大阪国际文化公园都市建设地,选取面积为20 m×20 m的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群落,采集林下5 cm厚森林表土;试验场地设在大阪府枚方市山田池公园的一隅荒地,共设置4个试验区,每个试验区7个试验处理,计28个试验小区.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种子库植物种类组成与表土采集地的植被关联性较低,但与种子散布型关系密切;表土的不同铺撒厚度在木本植物出现的种类、出芽个体数、生存个体数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总页数】5页(P791-795)【作者】李洪远;佐藤治雄;朱琳;森本幸裕【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日本国大阪府立大学绿地环境保全学研究室,大阪,〒599-8531;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日本国京都大学环境设计学研究室,京都,〒606-85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5【相关文献】1.高寒干旱草原披针叶黄华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J], 张起鹏;王建;赵成章;张志刚;冯婉婉;王珂2.兰坪铅锌矿区植被恢复初期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关系的研究 [J], 齐丹卉;刘文胜;李世友;朱明远;苏焕珍3.蔡家河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和土壤因子的关系 [J], 李翠;王庆海;陈超;温海峰4.施秉白云岩裸露地貌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J], YANG Yongyan;XIE Tao;HUO Da;HOU Yiju;ZHAO Wenjun;GUO Jinpeng5.乌海周边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和土壤因子的关系 [J], 罗超;郭小平;冯昶栋;叶金鹏;薛东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亚热带森林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组成特征及其关系

南亚热带森林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组成特征及其关系

南亚热带森林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组成特征及其关系史军辉;黄忠良;欧阳学军;张池;李林;周小勇【期刊名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06(28)4【摘要】该文通过在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设立的固定植物样带,研究地上植物组成数量特征和土壤种子库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该植物样带共有木本植物93种,其中,乔木60种,灌木33种;草本植物30种,其中,蕨类植物12种.②植物样带土壤种子库出现木本植物36种,其中,乔木11种,灌木25种.土壤种子库木本植物种子数量平均183粒m2,其中,灌木平均数量为162粒m2,乔木平均数量为21粒m2,灌木在土壤种子库中的数量远远高于乔木;出现草本植物13种,其中蕨类植物3种,草本植物种子数量平均为215粒m2.③土壤种子库与地上优势种相关性比较:草本>灌木>乔木.土壤中,草本植物种子数量以先锋种为主;乔木中,演替中间种的种子数量占优;灌木中,演替先锋种种子数量占优.④地上植被和土壤种子库之间的关系通过将森林群落植物划分为不同的生活型进行比较,灌木的Sorensen系数(0.54)>草本(0.32)>乔木(0.28).如果将地上植物按径级除去幼树,乔木的Sorensen系数为0.47.从共有种百分比来看,乔木为91%,灌木为65%,草本植物为50%.【总页数】6页(P22-27)【关键词】群落组成;种子库;优势种;相似系数【作者】史军辉;黄忠良;欧阳学军;张池;李林;周小勇【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2【相关文献】1.长江中游河漫滩种子库组成与地上植被关系的比较研究 [J], 陈刚梅;经博翰;袁龙义;薛兴华2.兰坪铅锌矿区植被恢复初期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关系的研究 [J], 齐丹卉;刘文胜;李世友;朱明远;苏焕珍3.退化沙地恢复过程中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及关系研究 [J], 赫磊4.退化沙地恢复过程中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及关系研究 [J], 赫磊5.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J], 唐勇;曹敏;张建侯;盛才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帕海高原湿地土壤种子库研究--物种种类组成与土壤采集地植被的关系谭芮,王娟*(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650224:昆明)摘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纳帕海湖滨湿地植物群落中15个主要种群进行季节和3种不同干扰条件下的生态位研究。

结果表明:关键词纳帕海,干扰,季节,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

Niche characteristics of rodents by diverse season and disturbance in Napahai wetland plant communityTAN,Rui WANG,Juan*( 1Faculty of Resources, Southwest Forestry College, Kunming Yunnan 650224, China) Abstract:The niche characteristics of 15 main tree populations of Napahai wetland plant community in the different season and 3 different disturbance dimensions.Key words:Napahai,niche breadth, niche proportional similarity, niche overlap.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上层凋落物和土壤中全部存活种子的总和[1]。

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是植物生态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国外对土壤种子库研究的时间较早,研究涉及的植物群落类型也很广泛,如森林、草地、农田、湿地、沙地、荒漠等。

国内关于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种子库的动态、种子库对植被恢复的作用、干扰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等,对森林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较多[2],而关于纳帕海高原湖滨湿地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未见报道。

土壤种子库是植物群落的地下组成部分,作为繁殖体,对退化生境的恢复和植被重建具有重要意义[3-5]。

研究不同干扰对纳帕海高原湖滨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影响,可为预测不同干扰条件下退化群落的恢复潜力、确定合理的管理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纳帕海湿地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延伸部分,位于滇西北香格里拉县城西部的纳帕海自然保护区内(99°37′~99°43′E,27°49′~27°55′N),为我国低纬度高海拔湿地的独特类型,纳帕海湿地海拔3260m,属云南海拔最高和纬度最北的高原湖泊之一,也是沼泽化较为严重和退化较为典型的湿地。

该区气候属寒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区西部型季风气候,全年盛行南风和南偏西风,干湿季节分明,6~10月为雨季,11月~次年的5月为明显干季,降水少、干旱突出[2]。

当地放牧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旅游开发和无序旅游的影响,形成了旅游践踏、放牧干扰这样的干扰在整个地区都存在。

而当地人为用草皮做护墙的而取草皮,而取过草皮的地方有的又因放养的家猪拱地找吃的,形成了另外2种不同的干扰类型:人工取草皮、旅游践踏、放牧干扰和人工取草皮、猪拱、旅游践踏、放牧干扰。

1.2研究方法样地设置:在地区内选取4种不同干扰类型选择典型样地选定面积为1m×1m的固定样地(干扰样地的情况见表1),按不同季度,分别在5、10月(分别代表雨、旱2个季节)对这些固定样地进行调查。

表土采集:在每个样地采取深度分别为0~5和5~10cm,的原状土体装入塑料袋,带回实验室,风干、过筛去除杂物后,将土样均匀平摊在发芽盆内,盆底部留有输水孔,厚度为3~4cm;在萌发用的塑料发芽盆底部预先填上5cm厚的无种子细沙。

用3个填满无种子细沙的塑料盆作为对照来监测是否有由空中传播的种子污染萌发装置。

然后置于温室中进行种子发芽和幼苗种属诊断实验。

种子萌发期间,每天定时喷洒适量水分,使盆内土壤保持湿润状态。

种子萌发后,仔细观察和诊断幼苗种属,一旦能够判别出一个幼苗的种属,则记其数,并将其从盆内移出,直至识别出所有幼苗。

土壤植被:在固定样地,分别在5、10月进行地上植被组成及特征调查,共发现多年生草本10种,一年生草本5种,如下表:种名科名拉丁名生活型百脉根碟形花科Lotus corniculatus Linn. 多年生/根葱状灯心草灯心草科Juncus allioides Franch. 多年生/根状茎云南毛茛毛茛科Ranunculus yunnanensis Franch. 多年生/宿根狗尾草sp. 禾本科Setaria Beauv. sp. 一年生华扁穗草莎草科Blysmus sinocompressus Tang et Wang 多年生/根状茎蕨麻蔷薇科Potentilla anserina L. 多年生/根状茎绵毛酸模叶蓼蓼科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 var. saficifolium Sibth. 一年生木里薹草莎草科Carex nubigena D. Don 多年生/根状茎平车前车前科Plantago depressa Willd. 多年生/根状茎荠十字花科Capsella bursa-pastoris(L.) Medic. 一年生西南委陵菜蔷薇科Potentilla fulgens Wall. ex Hook. 多年生/根状茎小蓼花蓼科Polygonum muricatum Meisn. 一年生云南高山豆碟形花科Gueldensaedtia yunnanensis (Franch.) H. P. Tsui 多年生/根状茎云生毛茛毛茛科Ranunculus nephelogenes Edgew. var. nephelogenes 多年生/宿根四川早熟禾禾本科Poa szechuensis Rendle 一年生1.3数据处理土壤种子库密度用单位面积(1m2)土壤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即萌发种子数。

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相似性:Sprensen种相似性系数(Se)=2C/(A+B)×100其中,C是两个样地(地上植被和种子库)共有的植物物种数;S1和S2分别对应两个样地(地上植被和种子库)中各自出现的物种数目。

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不同放牧方式间土壤种子库植物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2.1土壤种子库萌发数量对萌发后种子数量统计发现:5月采集的地下土壤种子萌发数量明显比10月萌发的多。

萌发情况如下:不同季节不同干扰条件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数量5月10月A 446 1858.333 1809 17 70.83333 71B 253 1054.167 1055 3 12.5 13C 539 2245.833 2246 130 541.6667 542D 168 700 700 17 70.83333 712.2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及生活型观察萌发后幼苗的种属,5月份采集的土壤种子库中,4个样地中物种总数为61种,其中多年生草本33种,一年生草本28种,单子叶植物9种,双子叶植物47种,蕨类5种。

(见下表)表1 5月不同干扰条件土壤种子库物种数和生活型干扰条件物种数目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蕨类植物A 21 11 10 2 17 2B 12 5 7 2 9 1C 12 7 5 2 10 0D 16 10 6 3 11 210月采集的土壤种子库中,4个样地中物种总数为12种,其中多年生草本4种,一年生草本8种,单子叶植物5种,双子叶植物7种,蕨类0种。

(见下表)表2 10月不同干扰条件土壤种子库物种数和生活型干扰条件物种数目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 2 0 2 1 1B 2 0 2 1 1C 4 2 2 1 3D 4 2 2 2 22.3土壤种子库物种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对土壤种子库的多样想调查发现,5月采集的种子,在4个样地中A、D样地的物种多样想更高,而B样地均匀性较高,A样地物种更丰富。

但10月采集的种子,在4个样地的情况却和5月的不相同,多样性D样地的更高,B、D两个样地均匀性较高,物种也更丰富。

其结果如下:表4 不同季节不同干扰条件土壤种子库的多样性和均匀性Table 1 Genera l conditions of sampling plots5月10月多样性均匀性丰富度多样性均匀性丰富度A 0.93 0.71 7.58 0.16 0.52 0.81B 0.86 0.80 4.58 0.28 0.92 2.10C 0.63 0.58 4.03 0.38 0.63 1.42D 0.91 0.76 6.74 0.54 0.90 2.442.4土壤种子库物种相似性表5 不同季节不同干扰条件土壤种子库的相似性Table 1 Genera l conditions of sampling plots5月10月A B C D A B C DA 1.000 A 1.000B 0.500 1.000 B 0.667 1.000C 0.667 0.333 1.000 C 0.182 0.417 1.000D 0.667 0.333 0.500 1.000 D 0.412 0.286 0.286 1.0003 几点讨论(1)(2)(3)致谢:对于王娟、杜凡老师的悉心指导和项目的参与,以及栗红林老师、马猛师兄、刘娟师姐、黄维胜师弟和本科生同学在野外调查、标本鉴定中共同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References1)Shang Y C. Niche theory in modern ecology. Advancements in Ecology, 1988,5(2): 77-84.2)Niu K C, Liu Y N, Shen Z H, He F L, Fang J Y. Community assembly: therelative importance of neutral theory and niche theory Biodiversity Science2009,17 (6): 579–5933)Zhang G M, Xie S C. Developement of Niche Concept and Its Perspectives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1997, 16(6): 46-514)Jin S Y, Zhang M, Yang C. The Outline of Ecological Niche Theory Research.2009, 21(4): 100-593.5)Li J, Zhu J Z, Zhu Q K. A review on niche theory and niche metrics. Journal of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3, 25(1): 100~1076)Huang Y Z.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niche theory study. Chinese Journal ofApplisd Ecolody, 1994, 5(3): 331-3377)Yu S X, L. Orlioci. Multivariate Measur of Niche Breadth. Acta Ecologica Sinica,1994, 14(1): 32-398)Li D Z, Shi Q, Zang R G, Wang X Q, Sheng L J,Zhu Z L, Wang C. Models forNiche Breadth and Niche Overlap of Species or Populations. Scientia Silvae Sincae. 2006, 42(7): 95-1039)Liu J F, Hong W. A Study on The Community Ecology of Castanopsiskawakamii——Study on The Niche of The Main Tree Population in Castanopsis kawakamii Community. Acta Ecologica Sinica, 1999, 19(3): 347-352.10)Su Z R, W u D R, Chen B G. Niche characteristics of dominant populations innatural forest in North Guangdong.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3, 14(1): 25-29.11)Yang Z H, Fang E T, Liu H J, e t al. Effect of water tab le to niche of plantpopulation at M inqinoasis fringe.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7, 27(11): 4900-4906.12)Han X Z, Zhang Y Y. Dynamical analysis of niche construct ion in n_populationmetapopulation.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8, 28(7): 3271-3276.13)Feng L, Hong W, Wu C Z, et a l. Niche characteristic of dominant populations inPinus taivanensis forest in Wuyi Mounta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08, 26(3): 308–316.14)Hu Z H, Qian H Y , Yu M J. The niche of dominant species populations inCastanopsis eyrei forest in Gutian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9, 29(7): 3670-3677.15)Hu Z H,Yu M J. Niche characteristics of dominant populations inCyclobalanopsis glauca forest in Gutian Mountain.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05, 24(10): 1159-116216)Yang J l,Wang H, Sun D Y, Wang B. Regeneration Niche of Main TreePopulations in Pinus tableformis Forest in Ziwuling Mountains.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2006, 6: 51-56.17)Wang N N, Shen Y B. Research Advance on Davidia involucrate Physology andEcology Modem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2010, 7: 218-220.18)Wei Z Q, Li X G, Hao Y Q. Study of Nic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TreePoulations of A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 Community. 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04, 26(1): 1-4.19)Ai X R. Dominate Populations Spatial Niche of Forest Community in Baihuwan,2006, 21(1):12-17.20)Luo B Q, Du F, Wang J, Shi C Y, He S L.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Structure of Davidia involucrate in Northeastern Yunnan.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2009, 34(1): 15-20.21)Fu D P.The Study on Species Diversity and Dominant Populations Niche ofDifferent Communities in Ebinur Lake Wetland.Xinjiang University Degree of Master Graduate Student Papars, 2008.参考文献:1)尚玉昌. 现代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生态学进展, 1988, 5(2): 77-84.2)牛克昌, 刘怿宁, 沈泽昊等. 群落构建的中性理论和生态位理论. 生物多样性, 2009, 17(6): 579-593.3)张光明, 谢寿昌. 生态位概念演变与展望. 生态学杂志, 1997, 16(6): 46-51.4)金松岩, 张敏, 杨春. 生态位理论研究论述. 内蒙古环境科学, 2009, 21(4):100-593.5)李杰, 朱金兆, 朱清科. 生态位理论及其测度研究进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 25(1): 100-107.6)黄英姿. 生态位理论研究中的数学方法. 应用生态学报, 1994, 5(3): 331-337.7)余世孝,L. 奥罗西. 物种多维生态位宽度测度. 生态学报. 1994, 14(1): 32-39.8)李德志, 石强, 臧润国等. 物种或种群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的计测模型.林业科学, 2006, 42(7): 95-103.9)刘金福, 洪伟. 格氏栲群落生态学研究—格氏栲主要种群生态位的研究. 生态学报, 1999, 19(3):347-352.10)苏志尧, 吴大荣, 陈北光. 粤北天然林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2003, 14(1): 25-29.11)杨自辉, 方峨天, 刘虎俊, 等. 民勤绿洲边缘地下水位变化对植物种群生态位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07, 27(11): 4900-4906.12)韩晓卓, 张彦宇. 基于生态位构建的n_种群集合种群动态分析. 生态学报,2008, 28(7): 3271-3276.13)封磊, 洪伟, 吴承祯等. 武夷山黄山松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特征. 山地学报,2008, 26(3): 308-316.14)胡正华, 钱海源, 于明坚.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甜槠林优势种群生态位.生态学报.2009, 29(7) : 3670-3677.15)胡正华, 于明坚. 古田山青冈林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 生态学杂志. 2005, 24(10) :1159-116216)杨君珑, 王辉, 孙栋元等. 子午岭油松林主要种群更新生态位研究. 林业资源管理. 2006, 6: 51-56.17)王宁宁, 沈应柏. 珙桐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7:218-220.18)魏志琴, 李旭光, 郝云庆. 珍稀濒危植物群落主要种群空间生态位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6(1): 1-4.19)艾训儒. 百户湾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空间生态位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6,21(1): 12-17.20)罗柏青, 杜凡, 王娟等. 滇东北珙桐群落特征研究. 林业调查规划, 2009,34(1): 15-20.21)傅德平. 艾比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