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恶心呕吐

合集下载

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手术是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出现恶心呕吐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不适和痛苦。

了解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术后舒适度和康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1、麻醉药物的影响麻醉药物是导致术后恶心呕吐的常见原因之一。

一些麻醉药物,如阿片类镇痛药、吸入性麻醉药等,可能会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呕吐中枢,引起恶心呕吐反应。

此外,麻醉药物对胃肠道蠕动的抑制作用,也可能导致胃内容物潴留,进而引发恶心呕吐。

2、手术类型和部位不同类型和部位的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有所不同。

例如,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道手术,由于手术操作对胃肠道的刺激和牵拉,容易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恶心呕吐。

妇科手术、眼科手术、耳鼻喉科手术等,由于手术部位靠近迷走神经丰富的区域,也可能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

3、患者自身因素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吸烟史、晕动病史等自身因素也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有关。

一般来说,女性患者、儿童和老年人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肥胖患者由于腹部脂肪堆积,胃肠道受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慢,也容易出现恶心呕吐。

此外,有晕动病史、吸烟史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也会增加。

4、疼痛和应激反应术后疼痛和应激反应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如儿茶酚胺、皮质醇等分泌增加,这些激素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功能,从而引起恶心呕吐。

5、术后饮食不当术后过早进食、进食过多、进食油腻或刺激性食物等,都可能导致胃肠道负担加重,引起恶心呕吐。

二、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处理方法1、药物治疗(1)止吐药:常用的止吐药包括 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格拉司琼等)、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甲氧氯普胺等)、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等)、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止吐药物。

(2)镇痛药:对于因疼痛引起的恶心呕吐,合理使用镇痛药可以减轻疼痛和应激反应,从而缓解恶心呕吐症状。

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通用版

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通用版

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通用版术后恶心呕吐是很多手术患者都会遇到的常见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还可能延长恢复期。

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尽可能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减轻患者的术后恶心呕吐症状。

本文将针对术后恶心呕吐这一问题,介绍一些常用的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一、预防术前情绪紧张术前情绪紧张是导致术后恶心呕吐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手术前,医务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安抚,解除他们的紧张情绪。

此外,也可考虑给予患者一些镇定剂,以减轻他们的紧张情绪。

二、充分禁食术前禁食是手术操作的基本要求,患者需要在手术前一定的时间内停止进食,包括固体食物和液体。

充分禁食可以减少术后胃内容物的体积,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三、合理用药在手术中,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与使用麻醉药有关,因此,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手术类型,合理选择麻醉药的种类和剂量。

一般来说,选用非麻醉性药物较多,如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等。

这些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

四、采取慢性疼痛治疗术后疼痛是个常见问题,很多患者通过采取慢性疼痛治疗来缓解疼痛。

然而,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的不适感。

因此,在使用疼痛治疗药物时,医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疼痛程度与药物副作用的风险,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五、有效控制手术时间手术时间过长也容易引起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充分评估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和患者的身体情况,尽量采取措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六、术后适当进食术后适当进食对于预防术后恶心呕吐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患者在手术后的早期会出现厌食情况,但适当的饮食能够帮助恢复胃功能,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一般来说,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蔬菜等可以适当进食。

七、术后定期转位术后固定在床上时间过长,会加重患者的术后恶心呕吐症状。

因此,术后医务人员应该适时开展定期转位,帮助患者改变体位,增加舒适感,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防治快捷指南

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防治快捷指南
保持病房安静、清洁,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协助患者采取半卧 位或侧卧位,以减轻呕吐时的窒息风险。
呕吐物处理
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患者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慰和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 绪。
PONV的患者教育
1 2
了解PONV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PONV的发生原因、症状、预 防和治疗方法,提高患者对PONV的认识和重视。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术后合理饮食,避免过度饱腹和饥饿,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3
活动与休息
指导患者术后适当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减轻 PONV症状,同时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疲 劳。
THANKS
感谢观看
心理治疗
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能够通过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来
减轻PONV症状。
物理治疗
如针灸、按摩等,能够通过刺激穴 位、促进血液循环等方式来减轻 PONV症状。
中医治疗
如中药汤剂、推拿等,能够通过调 节患者的整体状态来减轻PONV症 状。
04
PONV的护理和患者教育
PONV的护理
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
用。
03
PONV的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止吐药
如格拉司琼、托烷司琼等, 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 呕吐中枢,从而减轻呕吐 症状。
抗组胺药
如苯海拉明、异丙嗪等, 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 兴奋性,从而减轻恶心症 状。
抗胆碱能药
如阿托品、东莨菪碱等, 能够抑制迷走神经的兴奋 性,从而减轻恶心症状。
非药物治疗
PONV的发病率和影响
发病率
PONV的发病率因手术类型、麻 醉方法和个体差异而异,但总体 来说,大约有30%的患者在手术 后会出现PONV。

术后恶心呕吐如何预防和控制

术后恶心呕吐如何预防和控制

术后恶心呕吐如何预防和控制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还可能影响术后恢复和伤口愈合。

因此,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术后恶心呕吐至关重要。

一、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机制要预防和控制术后恶心呕吐,首先需要了解其发生机制。

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

神经递质的作用是一个重要方面。

5-羟色胺、多巴胺、组胺等神经递质在恶心呕吐的发生中起到关键作用。

手术创伤和麻醉药物可能会影响这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调节,从而导致恶心呕吐的发生。

麻醉药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某些麻醉药物,如吸入性麻醉药、阿片类镇痛药等,可能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

患者自身的因素也有很大影响。

女性、不吸烟、有晕动病史或PONV 病史、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等,都是术后恶心呕吐的高危因素。

此外,手术类型和手术持续时间也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相关。

例如,腹部手术、妇科手术、眼科手术等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而手术时间越长,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也越大。

二、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措施1、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医护人员应仔细评估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

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晕动病、PONV 病史、是否吸烟等,结合手术类型和预计使用的麻醉药物,计算出患者的风险评分。

对于高危患者,可以提前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

2、优化麻醉方案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可以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尽量减少使用可能导致恶心呕吐的麻醉药物,如吸入性麻醉药和阿片类镇痛药。

可以采用区域麻醉或复合麻醉的方法,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的用量。

3、药物预防术前使用预防性药物是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重要措施。

常用的药物包括 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格拉司琼等)、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氟哌利多)、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

可以根据患者的风险评分和具体情况,选择单一药物或联合用药。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课件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课件

机制等方面。这些研究为深入了解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病机制和开发新的
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07
CATALOGUE
结论与展望
结论回顾
PONV的发生率因个体差异、手术 类型和麻醉方式等因素而异。
预防和治疗PONV的方法包括非 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药物 治疗是主要手段。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一个 常见的问题,影响患者的恢复和 舒适度。
中成药
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活 血化瘀等作用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
04
CATALOGUE
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与心理支 持
护理措施
遵医嘱用药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止吐药物或其他治疗 措施,缓解术后恶心呕吐症状。
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后恶心呕吐的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避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和吸入 性肺炎。
吐药进行治疗。
03
CATALOGUE
术后恶心呕吐治疗
非药物治疗
预防性治疗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以采取预防性治疗,如术前避免进食 固体食物,尽量不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等。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认知,减轻焦虑和恐惧,从而降低术 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呼吸锻炼
通过深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锻炼,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减 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PONV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但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药物 使用、手术操作、患者自身条件 等。
未来研究应关注PONV的预防和 治疗,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
未来展望
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 法,提高PONV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加强临床实践和研究,积累更多的数 据和经验,提高医生和患者对PONV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防治术后恶心呕吐专家意见通用版

防治术后恶心呕吐专家意见通用版

防治术后恶心呕吐专家意见通用版术后恶心呕吐是一种常见且困扰患者的不良反应。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手术后的恶心呕吐,专家制定了一套通用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以下是专家意见的通用版,希望能为广大患者提供帮助。

I. 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术前的准备工作对于预防术后恶心呕吐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建议:1. 与医生充分沟通:在手术前,与医生进行详细的交流,告知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过往病史,以便医生可以更好地评估手术风险,并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2. 饮食控制:手术前禁食是常规措施,但患者应避免过度饥饿或饱食。

合理的饮食控制有助于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3. 认真执行禁食时间:术前几个小时内,患者应严格遵守禁食指导,避免因进食或饮水导致手术延迟和恶心呕吐的风险。

II. 术中预防措施专家们还建议在术中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1. 麻醉药物选择: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以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有些麻醉药物会增加恶心呕吐的风险,而其他药物则具有反恶心呕吐的特性,应向医生咨询。

2. 控制手术时间:手术时间的延长与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增加有关。

因此,医生应尽量控制手术的时间,尽快完成手术,以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3. 高效床旁管理:在术中,对患者的床旁管理非常重要。

积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对异样症状做出响应,有助于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III. 术后恶心呕吐的治疗如果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应及时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些建议: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一些药物来控制术后恶心呕吐。

常见的药物包括镇吐药、止吐药和抗恶心药,但请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 饮食调理:针对术后恶心呕吐,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如油腻和辛辣食品。

3. 心理支持:术后恶心呕吐可能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积极面对症状,对于恢复是至关重要的。

术后恶心呕吐

术后恶心呕吐

糖皮质激素:如 地塞米松等,可 减轻胃肠道炎症 反应,减轻恶心 呕吐症状
止吐药:如阿瑞 匹坦、福沙匹坦 等,可有效缓解 恶心呕吐症状
饮食调整
避免油腻食物:术后应避免油腻食物,
01
以免加重恶心呕吐症状。 少量多餐:术后应采取少量多餐的方
02
式进食,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 清淡饮食:术后应选择清淡饮食,避
03
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补充水分:术后应补充足够的水分,
04
以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心理干预
心理疏导:与患
1 者进行沟通,了 解其心理状况, 提供心理支持
放松疗法:指导 患者进行深呼吸、
2 冥想等放松技巧, 减轻焦虑和紧张 情绪
认知行为疗法:
3 帮助患者认识和 改变不良认知, 减轻心理压力
药物治疗:根据
麻醉药物对胃 肠道的影响
术后疼痛对胃 肠道的影响
术后禁食对胃 肠道的影响
术后饮食不当
术后饮食不当可能
01
导致恶心呕吐
术后饮食不当可能
04
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02
术后饮食不当可能
导致消化不良
03
术后饮食不当可能
导致食物过敏
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
合理使用麻醉药物
01
麻醉药物的选择:根据手术类型和患
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
术后恶心呕吐
演讲人
目录
01. 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 02. 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 03. 术后恶心呕吐的治疗
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
麻醉药物的影响
01
麻醉药物对中 枢神经系统的
抑制作用
02
麻醉药物对胃 肠道功能的影

03
麻醉药物对内 分泌系统的影

术后呕吐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术后呕吐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一、引言术后呕吐是外科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康复和恢复产生不良影响。

术后呕吐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麻醉药物反应、手术刺激、感染、药物副作用等。

为了降低术后呕吐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本文将对术后呕吐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进行探讨。

二、术后呕吐的护理诊断1. 术后恶心、呕吐的病因诊断(1)麻醉药物反应:麻醉药物是术后恶心、呕吐的主要原因之一。

术后恶心、呕吐可能与麻醉药物剂量、药物类型、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2)手术刺激:手术操作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可能导致术后恶心、呕吐。

(3)感染:术后感染,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可引起恶心、呕吐。

(4)药物副作用:术后使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化疗药物等,可能引起恶心、呕吐。

2. 术后恶心、呕吐的程度诊断根据恶心、呕吐的频率、持续时间、呕吐物性状等,将术后恶心、呕吐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3. 术后恶心、呕吐对患者的影响诊断(1)生理影响:术后恶心、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

(2)心理影响:术后恶心、呕吐可能导致患者焦虑、恐惧、不安等心理问题。

(3)康复影响:术后恶心、呕吐可能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影响康复进度。

三、术后呕吐的护理措施1. 预防措施(1)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手术类型、药物使用史等,以便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2)麻醉药物选择: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尽量减少麻醉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3)手术操作:术中注意保护胃肠道黏膜,减少手术刺激。

2. 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

(2)饮食护理:术后早期禁食,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药物护理: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物,如昂丹司琼、多潘立酮等。

(4)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记录呕吐时间、频率、呕吐物性状等,及时向医生报告。

(5)对症处理:针对患者出现的脱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

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及缓解方法

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及缓解方法

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及缓解方法在经历手术后,不少患者会遭遇恶心呕吐的困扰。

这不仅让患者感到不适,还可能影响术后的恢复进程。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深入探讨一下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具体原因以及相应的缓解办法。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常见原因。

麻醉药物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麻醉药物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作用,进而干扰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恶心呕吐的发生。

手术类型也与术后恶心呕吐密切相关。

例如,腹部手术,尤其是涉及胃肠道的手术,由于胃肠道在手术中受到了直接的操作和刺激,术后更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

另外,妇产科手术、眼科手术等,也可能因为手术部位的特殊或者手术操作的方式,引发恶心呕吐。

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也不容忽视。

如果患者在术前就存在晕车晕船史、偏头痛,或者是女性处于妊娠期、月经前期,那么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概率会相对较高。

年龄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儿童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特点,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也会有所增加。

疼痛也是导致术后恶心呕吐的一个诱因。

术后伤口的疼痛会刺激神经系统,引发身体的应激反应,包括胃肠道的不适,从而导致恶心呕吐。

此外,手术中的补液量和补液速度不当,可能会引起体内电解质失衡,进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导致恶心呕吐。

那么,面对手术后的恶心呕吐,我们有哪些缓解方法呢?对于麻醉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医生通常会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并根据情况适当给予止吐药物。

常见的止吐药物有 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等。

针对手术类型导致的恶心呕吐,医生会在术前进行充分的评估,并在手术过程中尽量采用创伤较小的操作方式,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术后,患者可以采取半卧位,这样有助于减轻腹部压力,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和排空。

如果是患者自身身体状况导致的恶心呕吐,比如晕车晕船史或者偏头痛患者,术前应告知医生,医生会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对于女性患者,如果处于特殊生理期,医生也会在手术安排和术后护理中予以考虑。

【指南】术后恶心呕吐(PONV)管理指南

【指南】术后恶心呕吐(PONV)管理指南

【指南】术后恶心呕吐(PONV)管理指南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指术后24h内发生的恶心、呕吐,PONV不仅会加重患者的不适和对治疗的不满,而且还会因延长住院时间而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应该引起每一位麻醉医生的注意。

指术后24 h内发生的恶心、呕吐,普通患者发生率20%~30%,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发生率可达70%~80%。

PONV具有多元病因,包括个体差异、麻醉用药、手术风险。

PONV不仅会加重患者的不适和对治疗的不满,而且还会因延长住院时间而增加患者住院费用。

一项研究表明PONV患者的术后护理时间会延长25%。

严重的内科并发症如使用呼吸机,虽然不常见,但和呕吐有关。

恶心、呕吐的生理机制控制恶心、呕吐的初级中枢来源于位于髓质的呕吐中枢,五项刺激呕吐中枢的基本传入中枢有:1. 化学感受器触发区2. 位于阴道粘膜的迷走神经通路3. 前庭系统的神经传入通路4. 来自下丘脑皮质的C2、C3反射性传入通路5. 中脑传入通路能够刺激此五种通路的任何一种刺激都可以通过胆碱类、多巴胺或者血清素能受体激活呕吐中枢。

PONV的管理降低PONV的基线危险因素:覆盖性地预防PONV的发生会增加一些镇吐药的相关副作用,大部分指导方针都认同具有低风险的PONV患者预防性用药后效果不佳,并且具有使患者产生抗药性的风险。

患者如果仅有一项风险因素被视为低危,然而如何确认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一直是一项挑战。

Apfel等人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风险评分方法来预测PONV。

他们得出主要有4项危险因素:1. 女性;2. 有晕动病病史或者PONV病史;3. 非吸烟患者;4. 术后用阿片类药物。

这四项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别为:10%,21%,39%,78%。

也有其他学者把PONV的高危因素概括为以下3种:1.患者个体差异:女性;非吸烟患者;PONV或者晕动病病史。

2.麻醉药:2h内使用挥发性麻醉药;用含氮化合物,术时或者术后用阿片类药物,大剂量使用新斯的明。

防治术后恶心呕课件

防治术后恶心呕课件

其他药物
一些抗生素、止吐药等也 可能引起术后恶心呕吐。
患者自身因素
既往病史
如果患者有晕动症、偏头 痛等既往病史,术后恶心 呕吐的发生率可能增加。
年龄与性别
年轻女性患者术后恶心呕 吐的发生率较高。
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也 可能影响术后恶心呕吐的 发生。
02
术后恶心呕吐的危害
Chapter
对患者的生理影响
防治术后恶心呕吐课件
目录
• 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 • 术后恶心呕吐的危害 • 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的方法 • 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的注意事项 • 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的案例分析
01
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
Chapter
手术因素
手术类型
术中操作
某些手术,如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 术等,由于操作过程中涉及到的器官 或组织较多,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较高。
详细描述:本案例强调了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重要性,介绍了多种预防措施,包括术前教育、术中麻醉管理、术后饮食指导 等,通过全面预防,有效降低了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案例三:某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心理护理
总结词:心理干预
详细描述:本案例探讨了心理护理在防治术后恶心呕吐中的作用,介绍了如何通过心理干预,如放松 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疼痛加剧
恶心呕吐可能导致伤口疼痛加剧 ,影响患者休息和恢复。
电解质失衡
频繁呕吐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如 低钾、低钠等,影响身体正常生理 功能。
营养不足
无法进食或频繁呕吐可能导致营养 摄入不足,影响术后恢复。
对患者的心理影响
焦虑和抑郁
恶心呕吐可能导致患者情绪低落 ,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精选)

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精选)

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精选)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术后恶心呕吐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的恢复过程带来很大的困扰和不舒适感。

本文将探讨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在手术后更好地康复。

一、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分析术后恶心呕吐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过程。

主要原因包括手术刺激导致的胃肠道功能紊乱、麻醉药物的副作用以及术后镇痛治疗等。

此外,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术前存在的恶心呕吐症状、手术切口位置等都可能影响术后的恶心呕吐风险。

二、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措施1.评估风险并制定个性化预防方案在手术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既往的恶心呕吐症状、手术类型和时间等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对高风险患者采取更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2.术前禁食禁饮时间的控制术前禁食禁饮时间的控制对于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空腹时间过长可能引起胃酸分泌过多,刺激胃肠道并增加恶心呕吐的风险。

因此,控制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措施。

3.提前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用药对于高风险患者,可以在手术过程中或术后早期进行恶心呕吐的预防,常用的药物包括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可待因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使用的药物和剂量。

三、术后恶心呕吐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对于已经出现术后恶心呕吐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抗胆碱药等。

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地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来缓解术后恶心呕吐症状。

例如,改变患者的体位,保持舒适和安静的环境,进行放松呼吸练习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针灸、按摩等中医疗法来缓解恶心呕吐的症状。

3.个体化的治疗术后恶心呕吐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对于不同的患者,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和药物选择。

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和处理

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和处理

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和处理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身体和心理上的重大挑战,而术后恶心呕吐(PONV)则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如头晕、乏力、脱水等,还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因此,有效地预防和处理术后恶心呕吐至关重要。

一、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自身因素年龄、性别、吸烟史、晕动病史、焦虑情绪等都可能影响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风险。

一般来说,女性、不吸烟、有晕动病史或焦虑情绪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术后恶心呕吐。

2、麻醉因素麻醉药物的种类、剂量和使用方法都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密切相关。

某些吸入性麻醉药、阿片类镇痛药等可能增加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3、手术因素手术的类型、持续时间、部位以及手术中的刺激等也会对术后恶心呕吐产生影响。

例如,胃肠道手术、腹腔镜手术、眼科手术等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二、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1、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医护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恶心呕吐的既往史、晕动病史、吸烟史等,评估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

对于高风险患者,可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2、优化麻醉方案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可以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例如,尽量减少吸入性麻醉药和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采用区域麻醉或复合麻醉等。

3、术前禁食禁饮合理安排术前禁食禁饮时间,避免过长或过短。

过长的禁食禁饮时间可能导致患者脱水和饥饿,从而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过短则可能引起胃内容物反流误吸。

4、心理干预手术前,医护人员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方法,提高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

5、药物预防对于高风险患者,可以在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止吐药物。

常用的止吐药物包括 5 羟色胺 3(5 HT3)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托烷司琼等)、地塞米松、氟哌利多等。

可以单独使用一种药物,也可以联合使用多种药物,以提高预防效果。

术后恶心呕吐课件

术后恶心呕吐课件

03
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
非药物预防措施
术前禁食管理
术前适当的禁食可以降低胃肠道 负担,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成人术前禁食时 间为6-8小时,儿童为4-6小时。
麻醉方式选择
在手术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麻醉方 式,如全麻或局麻,以及优化麻 醉药物的用量,可以降低术后恶
心呕吐的发生率。
减少手术刺激
吸氧
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吸入,有助于缓解术后恶心和呕吐的不适感。通过 提高氧浓度,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减轻恶心症状。
03
调整术后体位
将患者头部抬高或将床位调整为倾斜位,有助于减少腹部压力,减轻恶
心和呕吐的症状。
二线治疗
针灸疗法
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以调节身体气血平衡,缓解术后恶心和呕吐症状。针灸疗法在术后恢 复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的术后恢复。
展望与临床意义
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降低PONV的发生率和优化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处理 所需的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针对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进展与展望,我们有望通过深入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制 定个体化防治策略和创新治疗方法,降低PONV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为安 全、舒适的术后恢复过程。
03 降低生活质量
PONV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导致食欲 不振、营养不良、心理压力等问题。
术后恶心呕吐的病理生理机制
中枢神经机制
手术和麻醉药物可能 刺激呕吐中枢,导致 恶心和呕吐的发生。
胃肠道机制
手术操作可能对胃肠 道产生刺激,引起胃 肠道功能紊乱,从而 导致恶心和呕吐。
前庭机制
术后患者可能需要卧 床休息,长时间卧床 可能导致前庭器官功 能失衡,进而引发恶 心和呕吐。

术后恶心呕吐分级标准

术后恶心呕吐分级标准

术后恶心呕吐分级标准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 is a common side effect that can occur after surgery. It can be distressing for patients and may lead to complications such as dehydration and electrolyte imbalances.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grade the severity of PONV in order to provide appropriate treatment.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手术后常见的副作用。

对患者来说,这可能是令人不安的,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失衡等并发症。

因此,评定PONV的严重程度非常重要,以便提供适当的治疗。

There are different grading systems for PONV, including the Apfel scoring system and the Kovac scoring system. These systems take into account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patient's risk factors, the type of surgery performed, and the presence of other medical conditions. By using these scoring systems, healthcare providers can determine the severity of PONV and tailor the treatment plan accordingly.评定PONV的系统有多种,包括Apfel评分系统和Kovac评分系统。

如何处理护理中的术后恶心呕吐

如何处理护理中的术后恶心呕吐

如何处理护理中的术后恶心呕吐术后恶心呕吐在护理中是常见的问题,它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的不适,还可能影响他们的恢复和生活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护理人员需要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来减轻患者的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应对术后恶心呕吐,并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1. 观察和记录症状术后恶心呕吐可能发生在手术后的几个小时内或数天内。

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并详细记录恶心的发作次数、呕吐频率、呕吐物的性质以及患者的饮食摄入和排泄情况等相关信息。

这有助于医疗团队了解恶心呕吐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2. 评估可能的原因术后恶心呕吐可能有多种原因,如手术后麻醉药物的副作用、手术期间感觉到的压力、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等。

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麻醉药物使用情况、手术操作复杂程度、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既往病史等,以确定可能的原因。

3. 提供适当的药物治疗针对术后恶心呕吐,医疗团队可以通过使用抗恶心药物来减轻患者的症状。

这些药物包括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等。

然而,护理人员在给予药物治疗之前应注意患者是否有相关的禁忌症,并遵循医嘱。

4. 提供口腔护理术后恶心呕吐可能导致患者口腔内的不适和异味。

护理人员应提供适当的口腔护理,帮助患者维持口腔清洁和舒适。

这包括定期漱口、刷牙和使用口腔清洁剂等。

5. 饮食管理对于术后恶心呕吐的患者,饮食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恢复饮食,并遵循医嘱提供适当的饮食。

一般而言,建议患者先从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如米粥、面条和汤。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鼓励患者小而频繁地进食,以减少胃部负担。

6. 提供心理支持术后恶心呕吐可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负担。

护理人员应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与患者进行交流,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疑虑。

通过与患者的情感互动,护理人员可以帮助他们减轻精神压力,提高情绪状态。

7. 提供舒适的环境舒适的环境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术后恶心呕吐症状。

手术后出现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及处理

手术后出现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及处理

手术后出现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及处理手术,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虽然能帮助患者解决许多健康问题,但术后可能会带来一些不适,其中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对于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和康复质量至关重要。

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为您详细介绍:首先,麻醉药物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因素。

某些麻醉药物,特别是阿片类镇痛药,可能会直接作用于大脑中的呕吐中枢,引发恶心呕吐的感觉。

此外,吸入性麻醉药也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排空,导致胃内容物积聚,从而增加恶心呕吐的发生风险。

其次,手术类型和手术时间也与术后恶心呕吐密切相关。

例如,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道手术,由于对胃肠道的直接操作和刺激,容易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而手术时间较长,意味着患者长时间处于麻醉状态,身体的应激反应增加,也会使术后恶心呕吐的可能性增大。

患者自身的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女性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几率通常高于男性。

这可能与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以及对恶心呕吐的敏感度较高有关。

此外,有晕动病史(如晕车、晕船)的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概率也较大。

吸烟的患者,由于尼古丁对胃肠道的刺激,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而不吸烟或近期戒烟的患者,则更容易出现这一症状。

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也可能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风险。

术前和术后的饮食管理不当也可能引发问题。

如果患者在术前吃得过饱或者进食了不易消化的食物,胃内残留较多食物,术后容易出现恶心呕吐。

而术后过早进食或者进食了不适当的食物,也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导致恶心呕吐。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术后恶心呕吐的处理方法:对于已经出现术后恶心呕吐的患者,首先要采取的措施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术后恶心呕吐处理护理课件

术后恶心呕吐处理护理课件
如止吐药等。
饮食调理
适当的饮食可以调节身体内的环 境,缓解恶心呕吐的症状。例如 ,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减轻胃 肠道的负担,从而缓解恶心呕吐
的症状。
环境调节
调节病房的环境,如保持室内空 气清新、安静、舒适等,可以缓 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从而降低恶
心呕吐的发生率。
05
预防措施
术前预防
评估风险
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了解,评估其术后恶心呕 吐的风险。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头痛
在使用止吐药后,部分患者可能会 出现头痛症状,可采取休息、按摩
太阳穴等方式缓解头痛。
嗜睡
镇静药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嗜睡症状 ,应避免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
使用此类药物。
过敏反应
抗组胺药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 应,如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应 立即停药并就医。
胃肠道不适
抗炎药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胃 痛、恶心等症状,可采取饭后服药 、减少剂量等方式缓解症状。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并合理使用止吐药物,以 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引起术后 恶心呕吐的因素。
术后护理
01
02
03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 征,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 恶心呕吐的情况。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 渐恢复饮食,避免过度饱 腹或空腹,以降低术后恶 心呕吐的风险。
物理治疗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身体 内的气血运行,缓解恶心 呕吐的症状。
按摩治疗
通过按摩穴位和肌肉,促 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缓解恶心呕吐的症状。
运动治疗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 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 提高身体的免疫力,缓解 恶心呕吐的症状。

术后恶心呕吐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术后恶心呕吐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术后恶心呕吐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一、概述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非药物管理作为预防和治疗PONV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对术后恶心呕吐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进行总结,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方面:非药物管理的预防措施,如术前教育、调整患者体位、使用镇静和麻醉技术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使用生姜、针灸、经皮电神经刺激等以及这些措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1. 简要介绍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定义、发生率和重要性。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出现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它指的是在手术后出现的恶心和呕吐症状,可能是由于手术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导致的。

PONV的发生率在不同类型的手术和麻醉方式下存在较大的差异,但通常发生率较高,大约在2030之间。

对于某些高风险患者,如女性、有PONV病史或晕动病史的患者,发生率可能更高。

PONV对患者术后康复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导致患者感到不适、焦虑、脱水、电解质失衡以及伤口裂开等并发症。

降低PONV的发生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是术后护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非药物管理在PONV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采用一系列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调整患者体位、提供心理支持、采用穴位疗法或芳香疗法等,可以有效地减轻PONV的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这些非药物管理方法的最佳证据总结将为临床医生和护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更好地指导患者康复和提高医疗质量。

2. 强调非药物管理在PONV治疗中的价值和意义。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恢复造成显著影响。

尽管药物治疗在PONV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非药物管理策略也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这些非药物方法不仅提供了避免药物副作用的可能性,而且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治疗选择。

非药物管理策略如行为疗法、心理干预和物理疗法,已被证明能有效减轻PONV症状。

术后恶心呕吐应急预案

术后恶心呕吐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术后恶心呕吐是临床常见并发症,对患者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为提高我院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患者术后安全,减少恶心呕吐对患者的影响。

2. 提高医护人员对术后恶心呕吐的识别、评估和应急处置能力。

3. 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三、应急预案组织架构1. 应急领导小组:由医院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医护人员组成,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处置小组:由麻醉科、外科、护理部、药剂科等部门医护人员组成,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处置措施。

3. 应急联络组:负责信息收集、传递和报告。

四、应急处置流程1. 识别与评估(1)医护人员在患者术后第一时间关注其恶心呕吐情况,对恶心呕吐程度进行评估。

(2)评估内容包括:恶心呕吐频率、持续时间、程度、伴随症状等。

2. 初步处理(1)患者去枕平卧,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2)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3)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缓解焦虑情绪。

3. 药物治疗(1)根据患者恶心呕吐程度,给予止吐药物,如盐酸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

(2)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物剂量。

4. 支持性治疗(1)加强营养支持,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

(2)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口腔感染。

5. 密切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恶心呕吐情况及治疗效果。

(2)如有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

6. 预防措施(1)术前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恶心呕吐症状,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2)术中合理使用麻醉药物,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3)术后加强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

五、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识别、评估、初步处理、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密切观察等。

3. 通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六、预案修订与培训1. 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修订应急预案。

2. 对医护人员进行预案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不良影响近些年来虽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在全部住院手术患者中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仍有20%~30%,某些PONV高危患者其发生率高达70%~80%,门诊手术患者约为30%。

PONV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48 h内,少数患者可持续达3~5天。

PONV导致患者程度不等的不适,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和吸入性肺炎,是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因素。

二、PONV的危险因素1. 患者因素女性、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者发生率高。

成人50岁以下患者发病率高,小儿3岁以下发病率较低,术前有焦虑或胃瘫者发生率高。

2. 麻醉因素吸入麻醉药包括氧化亚氮、阿片类药物、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氯胺酮、曲马多等增加PONV发生率。

容量充足可减少PONV发生率。

区域阻滞麻醉较全麻发生率低,丙泊酚TIVA较吸入全麻发生率低。

3. 手术因素手术时间越长,PONV发生率越高,尤其是持续3 h以上的手术。

某些手术,如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胆囊切除术、神经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以及斜视矫形术等,PONV发生率较高。

女性、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是成人PONV的四种主要危险因素,Apfel依此设计了成人PONV的风险度简易评分方法:每个因素为1分,评分为0,1,2,3和4分者,发生PONV的风险性分别为10%,20%,40%,60%,80%。

成人门诊手术出院后恶心呕吐(PONV)的五个主要高危因素是女性、有PONV史、年龄50岁以下、在PACU使用过阿片类药物以及在PACU有呕吐史,评分为0,1,2,3,4和5分者,发生PONV的风险性分别10%,20%,30%,50%,60%和80%。

儿童PONV的四个主要高危因素是手术时间长于30 min、年龄3岁及以上、斜视手术、PONV史或直系亲属有PONV史,评分为0,1,2,3和4分者,发生PONV的风险性分别为10%,10%,30%,50%和70%。

三、PONV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10cm直尺作为标尺,一端为0,表示无恶心呕吐,另一端为10,表示为难以忍受的最严重的恶心呕吐(1~4为轻度,5~6为中度,7~10为重度)。

四、PONV的发生机制呕吐中枢位于第四脑室腹侧面极后区(Area postrema)化学触发带和孤束核上方,分为神经反射中枢和化学感受器触发带。

神经反射中枢接受皮层(视觉、嗅觉、味觉)、咽喉、胃肠道和内耳前庭迷路、冠状动脉及化学触发带的传入刺激。

化学触发带包括了5-HT3受体、5-HT4受体、阿片受体、胆碱能受体、大麻受体、多巴胺受体等多种与恶心呕吐相关的部位。

恶心呕吐的传出神经包括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膈神经。

五、抗呕吐药的分类根据抗呕吐药的作用部位可将抗呕吐药物分为:①作用在皮层:苯二氮卓类;②作用在化学触发带:吩噻嗪类(氯丙嗪、异丙嗪和丙氯拉嗪)、丁酰苯类(氟哌利多和氟哌啶)、5-HT3受体拮抗药(昂丹司琼、格拉司琼、托烷司琼、阿扎司琼、多拉司琼和帕洛诺司琼)、NK~1受体拮抗药(阿瑞匹坦)、苯甲酰胺类、大麻类;③作用在呕吐中枢:抗组胺药(苯甲嗪和羟嗪)、抗胆碱药(东莨菪碱);④作用在内脏传入神经:5-HT3受体拮抗药、苯甲酰胺类(甲氧氯普胺);n其他:皮质激素类(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

1. 抗胆碱药这类药物作用机制是抑制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并抑制乙酰胆碱释放。

该类药物可阻滞前庭的冲动传入,主要用于治疗运动病、眩晕、病毒性内耳炎、梅尼埃病和肿瘤所致的恶心呕吐。

主要使用东莨菪碱贴剂防治PONV,副作用是口干和视力模糊。

2. 抗组胺药组胺受体可分为H1. H2和H3三种类型。

H1受体与过敏、炎性反应相关,H2受体与胃酸分泌相关,H3受体与组胺释放有关。

苯海拉明的推荐剂量是1mg/kg静注。

3. 丁酰苯类小剂量氟哌利多(0.625~1.25mg)能有效预防PONV,与昂丹司琼4mg效果相似。

氟哌利多因可能导致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性室速而受到美国FDA的黑框(black box)警告,但不少学者和文献认为此类并发症是时间和剂量依赖的,主要见于抗精神病的几周或几个月连续使用,而小剂量应用于PONV是安全的,在成人使用低剂量的本品对QT间期的影响与昂丹司琼及安慰剂无差别,但也提示在防治PONV时应避免大剂量使用本品或与其他可延长QT 间期的药合用,已证明甚至在非常小剂量时(10~15μg/kg),也有抗呕吐作用。

增加剂量虽增强抗呕吐疗效,但也带来副作用增加的危险,如镇静,锥体外系症状。

锥体外系症状主要发生在较年长的儿童,剂量大于50~75μg/kg。

氟哌啶醇被推荐为氟哌利多的替代品,0.5~2mg静注或肌注对PONV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可在诱导后或手术结束前给药。

4. 糖皮质激素类地塞米松和甲基强的松龙的抗呕吐机制仍不清楚。

由于地塞米松发挥作用需一段时间,应在手术开始时给药,主要需注意可能增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5. 苯甲酰胺类甲氧氯普胺有中枢和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作用,也有抗血清素作用,加速胃排空,抑制胃的松弛并抑制呕吐中枢化学感受器触发带,最常用于胃动力药和作为抗肿瘤化疗相关呕吐的辅助治疗用药,常规剂量10mg并未被证明有预防PONV作用。

一组大样本研究表明,甲氧氯普胺25mg或50mg与地塞米松8mg联合用药对PONV的预防效果才优于单用地塞米松8mg,而如此大剂量的甲氧氯普胺明显增加锥体外系统的并发症。

6. 5-HT3受体拮抗药5-HT受体90%存在于消化道(胃肠道黏膜下和肠嗜铬细胞),1%~2%存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触发带。

化疗和术后导致的呕吐与胃肠道黏膜下5-HT3受体激活有关。

建议用于PONV的预防,特别是高危患者的预防,不推荐使用多次治疗剂量,如果无效应试用另一类药物。

研究表明,所有该类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在PONV的预防时并无差别。

也有研究表明低剂量格拉司琼(0.1mg)复合8mg地塞米松和昂丹司琼4mg复合地塞米松8mg预防疝气手术后恶心呕吐均可达到气管导管拔管后2 h内94%~97%和24 h内83%~87%的优良效果。

昂丹司琼治疗PONV的推荐剂量是4mg,其副作用为:头痛(5%~27%),腹泻(<1%~16%),便秘(<1%~9%),发热(<1%~8~),不适或疲乏(0%~13%),肝酶增高(1%~5%)。

托烷司琼阻断5-HT3受体,该药结构主环最接近5-HT,更具特异性。

本药半衰期长(8 h~12 h,昂丹司琼3 h,格拉司琼3.1 h~5.9 h),有口服制剂。

帕洛诺司琼是第二代高选择性、高亲和性5-HT3受体拮抗药,半衰期长达40 h。

和第一代5-HT3受体拮抗药相比,帕洛诺司琼的结构类似于5-HT,更易于与5-HT3受体结合。

研究表明,0.075mg帕洛诺司琼可有效预防术后24 h内PONV的发生,其效应与4mg昂丹司琼相似。

主要经CYP2D6酶代谢,临床剂量不受年龄、肝肾功能影响,对QT间期无明显影响。

7. NK-1受体拮抗药阿瑞匹坦对NK-1受体具有选择性和高亲和性,对NK-2和NK-3受体亲和性很低,对多巴胺受体和5-HT受体亲和性也很低。

通过与NK-1受体结合来阻滞P物质的作用而发挥止吐作用。

术前1~3 h口服40mg阿瑞匹坦能有效预防术后48 h内PONV的发生。

8. 麻醉药小剂量丙泊酚(20mg)有止吐作用,但作用时间短暂。

研究表明,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咪达唑仑2mg能有效预防PONV,与昂丹司琼4mg等效。

9. 联合用药不同类型抗PONV药联合应用可阻断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受体,疗效优于单一药物。

此外,由于采用最低有效剂量,每种药物的副作用发生率也减少。

5-HT3受体抑制剂与氟哌利多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时效果最好。

10. 其他内关穴(P6穴位)针灸,透皮电神经刺激,催眠,生姜以及小剂量纳洛酮等治疗措施均有一定的止吐效果。

五、防治PONV原则1. 一般原则应确定患者发生PONV的风险,对中危以上患者应给予有效的药物预防。

去除基础病因,包括适当术前禁食(不少于6h);对消化道梗阻患者术前插入粗口径胃管单次抽吸或持续引流,对术中胃膨胀患者应在手术结束前放入大口径胃管一次性抽吸,抽吸后拔除胃管以减少胃管刺激和返流。

PONV高危病人的麻醉选择包括:使用丙泊酚麻醉或区域阻滞麻醉,选用短效阿片类药物如瑞芬太尼,术中足量补液,避免脑缺氧缺血,术后使用非甾体类药物镇痛。

2选择抗呕吐药物及给药时间PONV临床防治效果判定的金标准是达到24 h有效和完全无恶心呕吐。

不同作用机制的PONV药物联合用药的防治作用优于单一用药,作用相加而副作用不相加。

5-HT3受体抑制药、地塞米松和氟哌利多或氟哌啶醇是预防PONV最有效且副作用小的药物。

无PONV危险因素的患者,不需要预防用药。

对低、中危患者可选用上述一或两种药物预防。

对高危患者可用二至三种药物组合预防。

如预防无效应加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治疗。

预防用药应考虑药物起效和持续作用时间。

口服药物,如昂丹司琼、多拉司琼、丙氯拉嗪、阿瑞匹坦应在麻醉诱导前1~3 h给予;静脉抗呕吐药则在手术结束前静注,但静脉制剂地塞米松应在麻醉诱导后给予;东莨菪碱贴剂应在手术前晚上或手术开始前2~4 h给予。

3. 对未预防用药或预防用药无效的PONV病人提供止吐治疗病人离开麻醉恢复室后发生持续的恶心和呕吐时,首先应进行床旁检查以除外药物刺激或机械性因素,包括用吗啡进行病人自控镇痛、沿咽喉的血液引流或腹部梗阻。

在排除了药物和机械性因素后,可开始止吐治疗。

如果病人没有预防性用药,第一次出现PONV时,应开始小剂量5-HT3受体拮抗药治疗。

5-HT3受体拮抗药的治疗剂量通常约为预防剂量的1/4,昂丹司琼1mg、多拉司琼12.5mg、格拉司琼0.1mg和托烷司琼0.5mg。

也可给予地塞米松2~4mg,氟哌利多0.625mg,或异丙嗪6.25~12.5mg。

病人在PACU内发生PONV 时,可考虑静注丙泊酚20mg治疗。

如果已预防性用药,则治疗时应换用其它类型药物。

如果在三联疗法(如5-HT3受体抑制药、地塞米松和氟哌利多或氟哌啶醇)预防后病人仍发生PONV,则在用药6 h内不应重复使用这三种药物,应换用其他止吐药。

如果PONV在术后6 h以后发生,可考虑重复给予5-HT3受体拮抗药和氟哌利多或氟哌啶醇,剂量同前。

不推荐重复应用地塞米松。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