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意象

合集下载

关于李清照词花意象探究

关于李清照词花意象探究

关于李清照词花意象探究李清照(1084-1155),字易安,号易安居士,中国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

她以清丽脱俗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细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被誉为“词史之最”,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

在她的词作中,花、草、树木等自然意象被广泛运用,成为了其作品中独特的艺术符号和意象。

本文将探究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揭示其在她作品中的丰富内涵和象征意义。

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常常与爱情、离别和人生悲欢交织相连。

在她的词作中,花往往被用来表现爱情的美好和坚贞。

比如在《如梦令》中,她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这里的“藕花”被用来象征爱情的美好,而“误入”则暗示了爱情的迷离和扑朔迷离的感情世界。

在《如梦令》中,李清照还写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这里的“春花秋月”则意味着爱情的美好与悲凉,而“往事知多少”更是在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无奈。

正是在这些作品中,李清照巧妙地以花比拟爱情,表现了词人对爱情的痴迷和对纷繁世事的深切思索。

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也常常被用来抒发词人的个人情感和境遇。

在她的词作中,花往往被用来象征词人自身的遭遇和感受。

比如在《如梦令》中,她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里的“雨疏风骤”暗喻了词人心中的落寞和忧郁,而“浓睡不消残酒”则意味着词人的心事纠结,难以入眠的焦虑。

在《蜀道难》中,她也写到:“噫吁嚱,语不得,回顾沧海横流。

”这里的“沧海横流”则暗示了词人心中的坎坷和沉浮,而“噫吁嚱”更是在抒发着词人对境遇的感叹和抱怨。

在这些作品中,李清照用花意象来抒发词人的感情和情感,表现了她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还常常被用来表现词人对家国的眷恋和对乡愁的沉醉。

在她的词作中,花往往被用来象征词人对家园的眷恋和对故土的留恋。

在《如梦令》中,她写到:“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这里的“故国不堪回首”更是暗示了词人对故土的留恋和对乡愁的眷恋。

李 清照词中常用的意象有哪些

李 清照词中常用的意象有哪些

李清照词中常用的意象有哪些李清照,这位在词坛独树一帜的女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艺术手法,为我们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词作。

在她的作品中,常常运用各种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词作的内涵,也使读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她的喜怒哀乐。

花是李清照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

梅花,在她的笔下,有时象征着坚韧与高洁。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梅花的清幽香气和蕴含的深意,或许正是她自身品质的一种写照。

而菊花,则常常带着一种孤寂和清冷的氛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这词句中,菊花的憔悴与人的消瘦相互映衬,烘托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荷花也是她喜爱描绘的对象,“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里的荷花,营造出了一种欢快而又美好的情境。

酒也是李清照词中频繁出现的意象。

酒有时是她排遣忧愁的工具,“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在这寒风凛冽的时刻,那几杯淡薄的酒,根本无法抵御内心的愁苦。

有时,酒又成为了她回忆往昔欢乐时光的引子,“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昔日与友人畅饮的欢乐场景,如今想来,更添几分惆怅。

风与雨这两个意象,在李清照的词中常常用来烘托氛围和表达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风雨交加的夜晚,引发了她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而“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中的风停花谢,更是尽显她内心的无奈与哀伤。

月这个意象,在李清照的词作中也有着丰富的含义。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明月高悬的西楼,寄托着她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的冷月,则更增添了整首词的凄凉之感。

李 清照词中的意象运用有哪些特点

李 清照词中的意象运用有哪些特点

李清照词中的意象运用有哪些特点李清照,这位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词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词坛上独树一帜。

她的词作中,意象的运用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为其作品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和韵味。

李清照善于运用自然意象来烘托情感。

比如“花”这一意象,在她的词中频繁出现,且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里的黄花,既是秋天的象征,又暗示着词人自身的憔悴与孤独。

花的凋零与残败,往往与她的身世之感、相思之苦相呼应,通过花的变化,展现出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

“雨”也是李清照词中常见的自然意象。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细雨绵绵,打在梧桐叶上,那点点滴滴的声音,在寂静的黄昏里显得格外清晰,烘托出词人内心无尽的哀愁。

雨的凄冷与迷蒙,不仅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更象征着词人心中的愁苦如雨水般连绵不绝。

李清照还巧妙地运用了生活中的日常意象来表达情感。

“酒”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饮酒本是一种常见的生活场景,但在李清照的笔下,酒成为了她寄托愁绪、抒发感慨的载体。

借酒消愁,却愁更愁,酒的存在更加凸显了她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舟”这一意象在她的词中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舟本是载人渡河的工具,然而在李清照的词中,却承载着她沉重的忧愁。

通过舟无法载动愁绪这一奇特的想象,生动地展现了她内心忧愁的深重和无法排解。

李清照在意象的组合上也别具匠心。

她常常将多个意象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相互映衬、相互烘托的效果。

比如“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在这里,红藕、玉簟、兰舟、锦书、雁字、西楼等意象相互交织,共同营造出一种孤独、思念的情境。

红藕香残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玉簟秋则增添了清冷的氛围。

独上兰舟展现出词人的孤寂,而云中锦书、雁字回时又寄托了她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月满西楼更是将这种思念渲染得更加浓郁。

论李清照词中的梅花意象

论李清照词中的梅花意象

论李清照词中的梅花意象
李清照,出身望族,世代为贵族,她乃中国古典词人,以其精湛的文学功底而彰显了自己的高超才华。

李清照词中的梅花意象,表达的是一种深厚的情怀:勇敢、清新、坚韧、温暖,优雅而又持久。

李清照善于运用梅花当作修辞手段,表达情感,在词中以梅花作为恰当的形象,以此来描绘深情的意象。

比如说,《摊破浣溪沙》中“浣溪沙”,用梅花来形象化深情若渊的爱情:梅花之花,折尽芳华,凄风瑟瑟,断肠碎心;梅花之意,象征着爱情的不灭,即使失去了芳华,也能够绽放拥抱。

另外,《声声慢》中也用梅花来传达出深情,有一种抒情讽刺的语气:“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舞曲中的旋律。

”从这段诗句中可以看出,梅花对抒发情怀有着特别的意象,它犹如一种抒情的象征,表达极其悲凉的意境,灵动的变化从李清照的词中体现得满满的。

再有,《如梦令》中“孤灯不明思悄然,卷帘望月空高悬。

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李清照用“梅花”作为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

李清照描绘的梅花,像是一种玲珑剔透的美丽,用磨练的语言表示出来,给人以无比的动人心弦,让人仿佛陷入一个美丽、神秘而朴素的自然之中。

总之,李清照词中的梅花意象,深深打动了读者,作者用梅花丰富了诗句,使其更具表现力,更加有意境,给读者以细腻、柔美的文
学气息,也让读者读出真挚、感人的情调。

李 清照作品中的自然意象有何特点

李 清照作品中的自然意象有何特点

李清照作品中的自然意象有何特点李清照,这位在宋代词坛独树一帜的女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为后世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词作。

在她的作品中,自然意象的运用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不仅为词作增添了生动的画面感,更深刻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情感世界。

李清照作品中的自然意象,首先体现出的特点是鲜明的季节性。

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在她的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

春天,她描绘出“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以乍暖还寒的天气烘托出内心的不安与愁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的景象,委婉地表达了时光匆匆、青春易逝的感慨。

夏天,“误入藕花深处”,那盛开的荷花和繁茂的荷叶,营造出一种欢快而又略带迷茫的氛围。

秋天,“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满地凋零的菊花,象征着她的孤独与寂寞。

冬天,“雪消风自软,梅花让柳新”,通过梅花在雪中绽放的坚韧,展现出她内心的坚守与不屈。

其次,自然意象的多样性也是其显著特点之一。

李清照笔下的自然意象涵盖了各种花卉、树木、风雨、霜雪等。

花卉方面,除了上述提到的菊花、荷花,还有梅花、杏花等。

梅花的傲雪凌霜,象征着她的高洁品质;杏花的娇艳动人,又或许反映了她曾经的美好时光。

树木方面,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在细雨中的瑟瑟之态,更增添了凄凉之感。

风雨霜雪在她的作品中同样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风雨常常象征着人生的波折与磨难,“昨夜雨疏风骤”,一夜风雨,让她担忧花的命运,实则是对自身命运的担忧;霜雪则多用来表达环境的寒冷与内心的孤寂,“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以雪之清寒衬托出人物的消瘦与寂寞。

再者,李清照对自然意象的运用还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这些自然意象并非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与她的情感紧密相连。

例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南飞,明月高悬,这样的景象中蕴含着她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期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花的飘零、水的流淌,无不流露出她深深的相思之苦和无奈之愁。

李 清照词作的意象运用有何特色

李 清照词作的意象运用有何特色

李清照词作的意象运用有何特色李清照,这位宋代词坛的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词作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的词作中,意象的运用更是别具一格,为其作品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李清照善于运用自然意象来抒发情感。

比如“花”这一意象,在她的词作中频繁出现,且具有多种不同的寓意。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中的黄花,既是对自身憔悴形象的比喻,又借黄花在秋风中凋零的姿态,烘托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花的盛衰变化,往往与她的人生境遇和情感状态相呼应。

当她处于幸福美满的时光,花便是娇艳动人、充满生机的;而当遭遇坎坷和磨难时,花则变得残败、凋零。

“雨”也是李清照词作中常见的自然意象。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场雨,不仅是自然界的风雨,更象征着人生的风雨和无常。

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花朵的凋零,更是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和悲哀。

又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细雨滴落在梧桐叶上的声音,在黄昏时分显得格外凄凉,将她内心的愁苦烘托得淋漓尽致。

雨的淅淅沥沥,仿佛是她心中无尽的愁绪,连绵不断,无法排遣。

除了自然意象,李清照还巧妙地运用了生活中的物品作为意象,增强了词作的感染力。

“酒”这一意象,常常出现在她的作品中。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饮酒并非只为消遣,而是借酒消愁,酒成为了她排解内心苦闷的一种方式。

然而,酒却无法真正消除她的忧愁,反而更凸显出她的愁苦之深。

“舟”这一意象也具有丰富的内涵。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舟本是载人载物的工具,但在李清照的笔下,却载不动她那沉重的忧愁。

通过这种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绪化为有形的重量,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和压抑。

李清照在意象的组合运用上也独具匠心。

她常常将多个意象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氛围。

李清照词中的意象分析

李清照词中的意象分析

李清照词中的意象分析李清照是南宋杰出的文学家,主张“词别是一家”,其作品风格衰婉而略带豪放,为婉约派代表。

清照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襟怀情趣,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其词的意象来体现的。

李清照词中意象主要有“花”、“帘”、“酒”、“雁”,这些意象有各自的意义,又有着共同的内涵。

伴随李清照南渡及前后词风的转变,词中意象也产生了一定变化。

关键词:李清照;意象;南渡;变化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生在仕宦之门、诗书之家。

其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是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善属文,工词章,名列北宋“后四学士”,曾受苏轼的赏识;其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亦能诗善文。

李清照家中藏书甚丰,父母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强烈的文学兴趣,使她自幼受到浓厚文学艺术氛围的熏陶,加之其极富天资、聪敏好学,因而年少时即工书善画,精通音律,但相较而论,以词为长。

李清照所作之词在宋时已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专辑刊行,惜均散佚,至明崇祯年间毛晋刻《漱玉词》十七首,为最早的李清照词作刻本。

今留存确凿的李清照词作共有四十五首①,然其中新意奔涌、经典迭出,万千意象被后代文人顿笔激赏、竞相模仿。

清照词中既有春至秋归、山水之乐,也有闺阁心情、离情别绪,更有家难国殇、深愁大悲,几乎涵盖了其整个起落跌宕的人生历程,可是说是这个婉约词人的人生“词史”,因此其中的意象之丰富自不必赘言。

细看李清照的词作,最常出现的意象有四个:“花”、“帘”、“酒”、“雁”。

意象由“意”与“象”两个因素组成,文人对外界有所感,生“意”于心,于是借助诗词文章中的具体的“象”来表达心中之“意”,这样“象”就不仅仅是单纯的事物,而是蕴含作者感情的寄托物。

本文将从李词中的丰富意象剖刀直入,一探究竟。

一、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在现存李清照的词中,通篇咏花的有六首,其中直接咏梅的词有三首,为《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玉楼春·红梅》、《满庭芳·残梅》;直接咏“菊”的词有一首,为《多丽·咏白菊》;直接咏“桂”的词有二首,为《鹧鸪天·桂》和《山花子·揉破黄金万点明》。

浅谈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

浅谈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

浅谈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摘要:“花”是李清照词的主要意象,也是李清照词的灵魂。

“花”的意象表现了李清照对美与生命的追求,是她内心的真实写照。

花的开谢枯荣贯穿了李清照人生的不同阶段,她把感情完全融注在花的灿烂世界中。

关键词:花的意象礼赞青春歌颂爱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而易安赏花、爱花,花也成为其宣泄内心情感的的一种寄托和她生命情感的升华。

她的词里有着花的影子、跳动着花的气息。

一、“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礼赞青春李清照出生于官宦大家庭,她沐浴在亲人的关爱中养尊处优,无拘无束,与其他封建女子不同,由于生活的优越和教育的自然开放,她在少女时期就四处游玩,领略了壮丽的山河和旖旎的风光。

因为种种才塑造了一个爽朗率真,大胆活泼的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该词写的是词人一次郊游归途中误入藕花深处的事。

词人用荷花不仅寄寓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人格,还寓意着女词人少女时期的美好生活如同那不胜娇羞的荷花,少女的天真烂漫洋溢在其中。

误入藕花深处的争渡的动作将一个天真浪漫、活泼热情、充满朝气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易安居士生活在封建时代,却没有被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所扼杀,而是敢爱敢恨,大胆的将自己的情感流露在字里行间。

一开头就以生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夏日清晨少女在花间刚荡完秋千的后的娇慵情景。

“露浓花瘦”把一幅春园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花瘦”一语双关,既指含苞待放的娇花,又指词人含苞待放的青春年华。

“倚门回首”准确的描写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害怕的微妙心理活动。

“青梅”出自于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青梅的酸涩犹如爱情的味道,丝丝的酸甜一点点渗透在词人心中。

词人一边嗅着青梅散发的清香气息,一边借着梅枝挡着因为惊喜而泛红的面颊,一双富有灵气的眼睛含情脉脉的靠在门边偷窥着少年的举动。

李 清照诗词中的自然意象如何体现

李 清照诗词中的自然意象如何体现

李清照诗词中的自然意象如何体现李清照,这位宋代的才女,以其细腻婉约的笔触和独特的情感表达,在诗词的领域留下了璀璨的篇章。

她的作品中,自然意象的运用丰富多样,成为了她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载体。

李清照诗词中的自然意象,首先体现在花这一意象上。

花的美丽、脆弱与短暂,与她人生的起伏和情感的变化紧密相连。

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风雨过后,海棠花的凋零,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易逝,也反映出她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而在《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里,“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花的寂寞与消瘦,恰似她在重阳节思念远方亲人时孤独与憔悴的心境。

水这一自然意象在李清照的诗词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水的流淌、清澈与深沉,常常与她的情感波澜相互映衬。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落花独自飘零,水自顾自流去,那种无奈和离别的愁绪在水的流淌中愈发深沉。

水的流动不息,仿佛她内心的思念和忧愁绵绵不绝。

月也是李清照常常描绘的自然意象。

月的阴晴圆缺,象征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的“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浩渺的云海和璀璨的星河,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境界,而月在其中则增添了一份神秘和空灵。

在《声声慢·寻寻觅觅》里,“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清冷的月光照进孤独的闺房,烘托出她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风这一意象在她的诗词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风的轻柔、狂暴,与她的情绪变化相呼应。

《点绛唇·蹴罢秋千》中“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微风轻轻吹拂着少女的衣衫,展现出青春的活泼与羞涩。

李 清照词中的意象运用如何影响后世文学传统

李 清照词中的意象运用如何影响后世文学传统

李清照词中的意象运用如何影响后世文学传统李清照,这位宋代的杰出女词人,以其独特的词风、细腻的情感和精妙的意象运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文学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词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花”“酒”“雨”“雁”等。

这些意象在她的笔下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和情感寄托。

“花”这一意象在李清照的词中频繁出现,且寓意丰富。

有时,花象征着青春的美好与短暂,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通过描绘海棠花的凋零,感慨时光的匆匆和青春的易逝。

有时,花又代表着女子的容颜和命运,如“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黄花之瘦衬托出人的憔悴,抒发了相思之苦和命运的无常。

“酒”在李清照的词中,既是消愁的工具,也是情感的催化剂。

早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中的酒,充满了少女的欢快与洒脱;而后期,“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中的酒,却显得无比凄凉,无法排解心中的愁苦。

“雨”这一意象常常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

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细雨敲打着梧桐叶,烘托出词人内心的愁苦和寂寞。

“雁”则常常象征着远方的思念和消息。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借雁传书的期待,表达了对爱人的深深思念。

李清照对这些意象的巧妙运用,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她对意象的选择和塑造,丰富了后世文学作品的意象宝库。

后世的词人在创作时,往往会借鉴李清照所运用的意象,并根据自己的情感和主题进行创新和发展。

其次,李清照通过意象表达情感的方式,为后世词人树立了典范。

她善于将个人的情感与具体的意象紧密结合,使情感更加生动、可感。

这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后世的词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再者,李清照在意象运用中的创新精神,激励着后世作家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方式。

她对传统意象的重新诠释和赋予新的意义,让后世作者明白,意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随着时代和个人的感悟而变化。

关于李清照词花意象探究

关于李清照词花意象探究

关于李清照词花意象探究【摘要】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词人之一,她的词作中常常运用花的意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本文首先介绍了李清照的文学背景,分析了她词作的特点,然后重点探讨了她词中常见的花意象,以及这些意象的运用方式。

通过对李清照词作中花意象的分析,可以看出她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手法。

文章探讨了李清照词中花意象的象征意义,揭示了这些意象背后的深刻内涵。

通过对李清照词作中花意象的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她的诗词创作及其艺术价值,进一步感受到她的词作带给人的美感和情感共鸣。

【关键词】李清照词、花意象、文学背景、特点、意象运用、象征意义、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通过对李清照的文学背景、词作特点以及词中花意象的探究,来深入解读她在词作中的意象运用和象征意义。

通过对李清照词中花意象的剖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她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品味她那优美动人的词作。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将逐一展开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读者们能通过这篇文章更深入地了解李清照的词作和其花意象的象征意义。

2. 正文2.1 李清照的文学背景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其词作以清丽脱俗、感情真挚而著称。

李清照生于北宋时期,那个时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云集,词坛更是拥有无数优秀的作品。

在这样的环境下,李清照得以接触并受到启发,也有了更多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李清照的作品不仅受到当时文人的欢迎,也被后人广泛传颂。

她在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上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手法,这些都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李清照所处的社会环境为她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她生活在一个封建礼教严格的时代,女性地位低下,男尊女卑的思想严重影响着社会风气。

在这样的环境下,李清照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她的词作中透露出一种彻底的个人主义色彩,与封建礼教的禁锢形成鲜明对比。

李清照还受到了道教、佛教等思想的熏陶,她的作品中不乏对人生、情感、命运等方面的深刻思考,这使得她的词作更具有超越尘世的意蕴。

关于李清照词花意象探究

关于李清照词花意象探究

关于李清照词花意象探究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词人,她的词作以才情绝绝、婉约清新著称。

花作为词中的意象经常出现,成为李清照独特的表达方式之一。

下面将探究李清照词中花
的意象。

李清照的词中花的意象常常用来描绘女性的形象和情感。

李清照以鲜花娇艳、柔弱多
情的特点来描绘女性形象,使得读者对女性的形象和情感产生共鸣。

例如在《如梦令》一
词中,李清照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里的雨疏风骤,可以理解为女
性心情起伏不定,而“浓睡不消残酒”则表明女性熬夜饮酒,与陌生男子共宿后的郁闷心情。

整首词以花为比喻,表现了女性在婚姻中的痛苦和无助。

花在李清照的词中也常常被用来表达爱情的美好与脆弱。

在《如梦令》一词中,李清
照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里的海棠花
是李清照常用的花语,代表着爱情的美好和短暂。

海棠花开时美丽娇艳,但转眼就凋零了。

通过描绘这种比喻,李清照表达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期望和脆弱忧伤之感。

李清照的词中花的意象还常常用来表达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哀悼。

在《蝶恋花·春景》一词中,李清照写道:“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青青,今晚偏
知春意生。

”这里的花褪残红代表着时间的流逝,春景的萧条。

通过对花的描绘,李清照
表达了她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对流年的感慨。

论李清照词花意象

论李清照词花意象

一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词花意象的演变在大自然芬芳美丽的世界里,花的种类是极其繁多的,能够进入文学作品中的也很多,但最为李清照感兴趣的集中在几种。

经统计,李清照在词中写过确指的花有梅、菊、桂、荷、海棠、梨花、荼蘼、芭蕉等8种,其中直接以咏物词的形式出现的就有9首。

而所有35首写花词中,直接提到花名的有28首。

其中写得最多的是梅花11首;菊花4首;桂4首(关于桂花的统计,有3首可以确定:《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鹧鸪天·暗淡青黄》。

《庆清朝慢·禁幄底张》一首却颇有争议),蓝天、林健等人以为是写芍药(《李清照诗词评释》1983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孙崇恩以为是写牡丹(《北宋婉约四大名家词》1995年,中国书籍出版社),郑孟彤以为是写桂花(《李清照词赏析》,1984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本文认为词中提到光明宫的典故 很明显是指桂花,因而赞同郑说);荷花4 首;海棠2 首。

这些花无不是风韵独特,高雅脱俗。

前人论李清照词,一般将其作品分为南渡前后两期。

这种分法固然有道理,但仍显太笼统。

宋室南迁是一个历史大事件,对当时每一个人都有影响,李清照也不例外。

不过,她究竟是一个深居幽闺的封建女性,纵然有高远的志向,社会对女性的束缚,使她不得不像所有那个时代的女性一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

因此,时代对她的影响,虽然重要 但并不是直接的。

在能和自己有着共同志向、能睹书品茗的丈夫赵明诚身上,弱女子的清照拥有一种安全感。

所以即使南渡以后,一旦生活稍稍安定,李清照仍有兴趣踏雪寻诗。

国恨于一个封建知识女性,毕竟是离得远了一点。

只有到赵明诚病逝之后,李清照的生活支柱一下子垮掉了,她的精神世界也随之崩溃。

于是,家亡夫死的惨剧才能更深的烙印在“国破山河在”的沉痛上,词的风格与思想才会有根本的变化。

因此,本文拟将李清照词分为三个时期来论述:少女时期---婚后时期---孀居时期。

关于李清照词花意象探究

关于李清照词花意象探究

关于李清照词花意象探究李清照(1084年—1155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南宋才女,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词作在宋代被称为“詞之絶品”,在后世影响深远,为中国古代词赋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清照的词以其超群的才情和深邃的意境而著称,她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花意象,这些意象为她的词赋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和情感。

李清照的词中花意象的运用极为丰富,这些意象包括了各种花卉的形象、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和情境。

比较常见的花意象包括梅、兰、菊、芍药、牡丹、柳、桃花等。

这些花意象在她的词中起到了丰富的表现功能,使得她的词具有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梅花是李清照词中常见的花意象之一。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赞美为“花中之王”,因其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的品质而备受推崇。

李清照的词中常以梅花来象征坚贞不渝的爱情和高尚的品德。

比如她在《如梦令》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舌人,却是他乡梅。

”通过梅花的形象,她表达了对远方心上人的怀念之情。

在《如梦令》中,她写到:“春未老,春意盎然,梅花一树雪柳丝丝柳絮。

”以梅花之美来点染春天的盎然与华美。

梅花在李清照的词中更多的是具有一种坚韧不拔、顽强的品质,象征着她对爱情的追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兰花也是李清照词中的重要意象之一。

兰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被视为高雅、清幽的象征,常常被用来比喻君子之德。

李清照在《一剪梅·舟过吴江》中写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通过兰花的形象,她表达了对学问和人生道路的思考,呼吁人们要踏实努力,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

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她写到:“当时青梅犹小,夜深忽梦少年事。

”兰花在此处象征着少年的美好年华,李清照通过兰花之美来表达了对青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忆。

菊花也是李清照词中常见的花意象。

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用来比喻高洁、孤傲的品性。

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到:“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_New

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_New

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一、李清照词中花之意象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词中,颇多自然意象,竟有三十五首词写到花,花这频频出现的意象,在她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

如海棠、梅、菊、桂、荷、银杏、芭蕉、丁香、梨等等,花之意象几乎篇篇出现。

其中写梅十三次,荷花四次,菊三次,桂花二次,海棠二次,梨花二次等,几乎全是在人们意识里风韵独特、毫无媚俗之态的花种。

然而,花在李清照的笔下,不是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浸透着词人深情、景情相融、与词人心灵交感的“情”化了的“花”,“人化”了的自然物。

这位好与花为伴的女词人把她杰出的人格精神及特殊时代背景下种种际遇的复杂体验都潜注于对这些花的描写之中,使她成为一个独特的“花间”女性词人。

从李清照对花的意象的描绘上,能体验到她的内心的情感:她在早年,抒欢乐之情;中年,抒离别之情;晚年,抒忧凄之情。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称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那么,李清照不是简单地把最能引起视觉刺激的花采入词“拥红堆雪”;或写她沉醉“误入藕花深处”,或写她流连于露洗的“苹花汀草”;或笔下春深时的“梨花欲谢恐难禁”,或笔下寒食天的皎月“浸梨花”……诸花之意象,都包蕴着无穷的遐想,深含着词人的轻灵神思。

把读者引进一个无限清新而又无比洁静美妙的境界。

这在当时北宋词坛上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里仅有菊花为例。

在李清照之前颇多咏梅诗作。

屈原咏菊是为表明自己的卓尔不群,“渊明之属意于菊,其意不在菊也,寓菊以舒其情耳。

”(《菊趣轩记》)而李清照人品文品深受“屈平、陶令”的影响。

在追求崇高理想的情操上,在高洁而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上,他们是一致的。

屈子“餐秋菊之落英”,陶令“东篱”下“采菊”,易安笔下的“琼肌”、“清芬酝藉”,在《多丽》词中对白菊的赏爱成为易安与屈、陶相合的契合点。

菊在《漱玉词》中多半被叫做“黄花”,它往往作为词人心态和命运的象征或载体而出现。

比如《醉花阴》中深秋生长在东篱旁的尚“有暗香盈袖”的“黄花”,只是作为女词人与丈夫因分居两地而产生的离愁和悲秋情绪的载体;到了《多丽》中“渐秋阑,雪清玉瘦”的白菊,由秋后的凋谢零落而引发出“似泪酒、纨扇题诗”的“婕妤之叹”,从而表达了女词人惟恐丈夫明诚在外有“天台之遇”的担心;而到了《声声慢》中的堆积满地“憔悴损”了的“黄花”,则成了女词人幽凄孤寂、冷落哀伤的廋语。

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

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

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一、李清照词中‎花之意象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词中,颇多自然意‎象,竟有三十五‎首词写到花‎,花这频频出‎现的意象,在她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

如海棠、梅、菊、桂、荷、银杏、芭蕉、丁香、梨等等,花之意象几‎乎篇篇出现‎。

其中写梅十‎三次,荷花四次,菊三次,桂花二次,海棠二次,梨花二次等‎,几乎全是在‎人们意识里‎风韵独特、毫无媚俗之‎态的花种。

然而,花在李清照‎的笔下,不是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浸透着‎词人深情、景情相融、与词人心灵‎交感的“情”化了的“花”,“人化”了的自然物‎。

这位好与花‎为伴的女词‎人把她杰出‎的人格精神‎及特殊时代‎背景下种种‎际遇的复杂‎体验都潜注‎于对这些花‎的描写之中‎,使她成为一‎个独特的“花间”女性词人。

从李清照对‎花的意象的‎描绘上,能体验到她‎的内心的情‎感:她在早年,抒欢乐之情‎;中年,抒离别之情‎;晚年,抒忧凄之情‎。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称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那么,李清照不是‎简单地把最‎能引起视觉‎刺激的花采‎入词中,而是把意念‎和理性中与‎自己的人格‎追求能够相‎融合的花撷‎于笔下,其间的一枝‎、一境都摇曳‎着属于女词‎人自己的那‎一片“风月”。

这既是为了‎寄情写志所‎作的有意选‎择,更是人生体‎验、人格追求与‎自然之花的‎无意契合。

她有一种特‎殊生活环境‎中对花事的‎异常敏感。

梅花尚未大‎开,她就关注着‎“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小重山》);梅开刚刚落‎英,她又怜惜“晚风庭院落‎梅初”(《浣溪沙》);而“昨夜风疏雨‎骤”(《如梦令》)更是牵系着‎她对花儿命‎运的关切。

任何情感的‎形成与抒发‎,无不是词人‎对自身的生‎存状态所作‎出的反映。

因此,“风疏雨骤”之后的“海棠花”,就不仅仅是‎引发作者惜‎春伤花情感‎的一种外物‎,在此,海棠花的生‎命遭遇与词‎人对自身命‎运的意识已‎经融合。

李清照的词意象精选

李清照的词意象精选

1.李清照诗词中的酒意象:酒、病酒、淡酒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写酒,写醉,写樽〔酒杯〕的词句甚多。

这些酒意象在词中,能够反映那首词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内涵,?如梦令?中就记载了她一段难忘的出游经历:“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里的酒就能反映出当时作者的心情是快乐的,群聚出游,饮酒至醉,荡舟池塘,这里的酒意象就可以说是以酒助兴。

当然我们常见的酒意象一般都是在表达愁绪的,正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中所述:“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那么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作者哪里是未干病酒,不是悲秋,清楚就是酒入愁肠悲秋至伤,醉酒悲秋皆是外表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都能体会到作者此刻的心情是多么的惆怅。

?声声慢?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真的很“淡〞吗?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在国破夫亡的特殊时期,在气候寒冷的情况下,本来想通过酒来祛除心中无限的愁苦,却根本无法驱散她心头浓重的愁云。

酒、游、愁是中国文人的爱物。

古代很多诗人词人们都在诗词创作中用到了酒,有相近之点,有不同之处。

有助兴增乐之酒,如“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辞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中,老朋友们相聚在一起,斗酒尽欢,一醉方休,抒写了友人相聚开怀畅饮的喜悦情状,表达了作者豪迈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

有壮志难酬、旷达潇洒之酒,如“呼儿将出挟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中,表达了作者人生失意、壮志难酬的烦忧之情,但没有萎缩之状、消沉之态。

有对现实、人生无奈之酒,如“为君沉醉又何妨。

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秦观?虞美人·碧桃无上栽和露?〕中,写的是一位美人站在花前,为春将去而暗自伤心:她怜惜花的寂寞无人赏,便想为花沉醉痛饮,一醉方休,以排遣心中的无奈。

关于李清照词花意象探究

关于李清照词花意象探究

关于李清照词花意象探究李清照的词中,花卉意象是经常出现的主题之一,她善于以花来比拟人生、抒发情感,通过花的形态、颜色、香味、象征意义等,寄托自己对现世离愁和对美好前景的向往。

本文将从李清照的词作品中探究花意象的运用。

一、“芳华绝代”与“红颜多薄命”在李清照的词中,花常常被用来比喻女性的绝代容颜与短暂的青春,因为花的美丽如同女子,娇艳而短暂。

例如《如梦令》中“梦回人似月,年去花如云”,以月、云、花相随,描述男女逝去的年华如同细流一般,淡淡地悠远,而在这个过程中,女子的美貌渐渐消逝,“花相向,须愁春色晚”(《声声慢》),然而这一切,又显得如此动人,梦幻和美丽。

二、“离人心上”之红芳李清照所表现的女性形象多数集中在红芳之中,她们有时是自己,有时是别人,词作常常通过花来寄托女性的情感和心理状态,例如《蝶恋花》中:“依依梦里看秋月,才会春心托杜鹃”,描描绘了女子深情眷恋自己爱人的梦境,秋月表示离人之思,杜鹃则象征恋爱中的痴情少女,形象地表现了女子的柔情和爱意。

三、“开花后凋零”与“洛阳陌上”李清照的词中,花往往寄托着女性的命运和人生观。

花虽然美丽,却无法长久,如短暂的青春一样,易逝、易凋零。

在这种语境下,花常常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珍贵,例如《如梦令》中“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词中,红阑干指的就是开过花后凋零的花瓣,寄托了女子短暂而珍贵的生命经历。

四、“花香满臆人”之绿柳李清照的花意象不仅包括花的形态和色彩,还包括花的气味和声音。

李清照的词中,绿柳常被用来比喻春的气息和生命的气息,如《如梦令》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中,杨柳岸比喻女子孤独无依的心情,而晓风残月则精准地表达了惆怅之情,营造了一种深情与孤独并存的境界。

总之,李清照的词中,花意象丰富多彩,除了象征女性特有的温柔妩媚与短暂的青春外,还体现了她独特的生命观和思想情感,让人在阅读中感到她渴望生命和爱情能够长存,唤起了人对美好事物,不可逆转的时间和生命的无奈深深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意象
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女词人,她的作品风格婉约清秀,具有强烈的女性风格特点。

她的词作意象也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

本文将从李清照词作中常用的几种意象出发,一个个剖析研究,总结出这些意象各自的意义和共同的内涵。

与此同时,李清照词中的意象也随着词风的变化而改变,本文也将对此进行分析。

成了一种独特的隐喻和象征关系,表现了女词人对美与生命的追求与爱惜。

同时,女词人喜欢将花意象与特定的时间、季节、气候、心境等联系在一起,表现了女性特有的心灵历程。

她把感情完全地融注在花的世界中,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不是单纯地咏物抒情,而是已经上升为词人的人生哲理与情感寄托,达到人亦是花,花亦是人的境界。

在不同的时期,花代表的意义也不尽相同。

()误入藕花深处:这是李清照的少女时期,作为一位封建时期的贵族少女,她的生活幸福快乐,无忧无虑,并且由于涉世较浅,词作风格也比较活泼开朗,充满青春活力。

也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的关心与亲近及内心的纯洁。

其中《如梦令》是最有代表性的写花的一首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小令选取傍晚归来时的一个特写镜头,十分生动地写出了全天游览的愉悦
,以花喻人,比喻生动,想象新奇,备受后人推崇。

这个比喻,不仅是因为帘外的黄花和帘内的美人相比情境和神态相似,十分具有创意。

更因为人瘦胜似黄花瘦,黄花与人物我交融,更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离别思念之情的浓厚,把词的主旨表达的淋漓尽致,给人美不胜收之感。

再如此时期的《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1引自《插图文学小丛书-李清照》毕宝魁著,1999年版,春风文艺出版社
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 这里春花即是少妇,少妇即是春花,两个娇艳的艺术形象融成了一体。

花映人,人衬花,少妇与春花的形象交相增辉,出神入化地烘托了她那如花的美貌和娇憨的情态。

她自信、活泼、俏皮,充满了少女春天般的热情。

这是李清照最甜美的一首词。

词以欣喜盈盈的轻灵笔触,精妙地刻画出一位初婚少女的美好情怀和细腻心理。

花的意象是李清照对丈夫情意的表达,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孙崇恩在《李清照诗词选》中也对此词做了评析:全词
愁。

华横溢、晓畅诗书、孤傲一世的象征,达到人花合一的境界。

二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
“在现存的李清照的四十多首作品中,有首词与饮酒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李清照留存到现在的词作中,有与饮酒相关。

”2由此可见,酒的意象对李清照的词是多么的重要。

酒的意象也与李清照的人生
2引自《李清照词选》诸葛忆兵选注,2005年版,中华书局
息息相关。

()“浓睡不消残酒”:在李清照的少女时代,酒作为一种乐趣和雅兴,给她带来少女时代的浪漫情怀,表现她细腻敏感的情思。

例如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在昨晚的一番狂饮后,宿酒未消,看着海棠花的凋零,也不禁伤感起来,词人借酒把自己的多愁善感,惜春伤春的感情表达出来。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以后,感情甚
女词人不直接说愁,而是通过描写使愁变的具体可感,意蕴无穷,耐人寻味。

酒醉的越深,越沉重,越说明愁之深。

晚年时李清照的《声声慢》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更可谓是名句,女词人本想借酒消愁,却未想到借酒消愁愁更愁。

“淡酒”说明女词人晚年是如何的凄凉,内心是如何的凄苦。

酒作为意象抒发了词人历经沧桑,饱经忧患的无限哀愁。

在李清照的词中,“酒”总是与“醉”相结合,没有醉就不能达到想要表达的
效果。

作者将一腔真情融入在酒中,让读者觉得身临其境,情浓意切。

也从侧面说明了李清照具有丈夫气,与传统的女词人是不同的。

三李清照词中“雨”的意象
“雨”的意象在李清照的词中也是较为重要的意象,将清照的少妇情怀突显得细腻自然,后期又更多体现了她在历经坎坷后的愁苦和忧郁。

()
早期的李清照词中“雨”的意象主要表现为少妇细腻自然的情感,在《浣
难禁
无语
苦的心情伴随着这点点雨声却又倍加凄凉了。

再如《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细雨与“黄昏”“点点滴滴”联系,渲染愁情,如泣如诉。

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苦悲以及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李清照中写“雨”的意象中,都是斜风细雨”、“黄昏疏雨”、“风骤雨疏”的小雨,而并没有瓢泼大雨,可能是因为小雨更能激发词人心中细腻的情感,更
能表达女词人心中无穷无尽的愁。

四李清照词中帘的意象
作为一个深居闺中的女词人,帘在女词人的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在李清照不同的时期帘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卷帘以及垂帘也都表达了女词人不同的心境。

卷帘时心境明亮,垂帘时心境幽暗平静。

在李清照现存的词作中,“帘”的意象达到首,帘钩,卷帘,垂帘,垂帘,疏帘等等都是经常出现的意象。

”。

“帘垂
晚安,抒发“物是人非”抚今思昔的怀旧情感。

天上银河不停地旋转,岁月匆匆流逝,又到了凉爽的秋季。

深夜之时,人间依然夜幕低垂。

“将天上的银河与人间帘幕并置,不言寂寞而见寂寞。

”这样的垂帘不仅暗示了作者面对残酷的现实内心的忧愁,更表现了作者对于外界动荡的局势,不愿身临的感情。

帘形态的变化与李清照的人生起伏息息相关,从“卷帘”与“垂帘”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卷”是阳光春日,美好的心情,“垂”是浓浓化不开的哀愁,从“
卷帘”到“垂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从无忧无虑的少女到历经磨难,饱经沧桑的老妇这一曲折复杂的过程。

“卷”少“垂”多,也说明愁绪贯穿李清照的一生。

五李清照词南渡前后词的核心意象的转变
综合前面对李清照词中“花”“酒”“雨”“帘”意象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这些词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是女主人公人生境遇和情歌的直接寄托和间接反应。

它们虽然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之物,但是又脱于平常,不与流俗,与李清照
3
矣”
赢得满衣清泪”,暮年时则已“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南渡前词中的核心意象花,已悄然从李清照身边逝去。

“酒”的意象是李清照晚期词中的核心意象,早期词中《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是李清照在少女时期在外游玩,充满欢乐,这时的酒是游乐欢快的象征。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表现的是敏
3引自陈延焯《白雨斋词语》
感而细腻的少女情思。

共赏金樽枕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渔家傲》) 词人饮酒月夜赏梅,充满欢快,愉悦气氛的场面。

明月金樽,是多么美好惬意的场景。

但是在南渡后酒的意象大部分成了国破家亡的愁痛的象征,作者只能借酒消愁,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菩萨蛮》),是期望在沉醉中缓解亡国之痛,“一江春浪醉醒中”(《浪淘沙》),女词人想借醉酒醒来表达自己的哀绝情意,表达对亡国和亡夫的深切悲痛。

渡后期属于核心意象。

“帘”的意象在李清照意象中也占比较重要的地位,主要是渲染环境,通过帘的不同状态体现作者的心境,《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写的是过度思念丈夫已至于身体消瘦,“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念奴娇》)写的是酒醒后,一个人独处时心灵的空虚和寂寞。

但是在南渡后,“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这两句收语,写的极其沉重字字是血,句句是泪。

一个昔日快乐的小姑娘此时已成了一个孤苦伶仃
的老人,不愿意参与外面纷杂的活动,只能一个人在窗帘底下听别人的欢乐。

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在这些意象中,我们看到李清照的内心世界比男性词人更婉曲、轻灵、细柔,使她在自然意象的运用上达到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艺术境界。

她所创造的意象意境上,包括情思和理趣的某一种和谐,似乎蕴蓄着人生某种真谛,从而在审美过程中至少获得了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

而李清照的奇绝不凡、精妙绝伦的意境宛如不朽的诱惑,似乎至今仍时不时地诱惑我们去感
受。

参考书目:
①《李清照词鉴赏》齐鲁出版社,年版
②《李清照集》山西古籍出版社,年版
③毕宝魁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之李清照》春风文艺出版社,年版
④杨雨著《莫道不消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
⑤诸葛忆兵选著《李清照诗词选》中华书局,年版
⑥张敏鹏李月编著,《李清照词集》,民族出版社,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