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增 语用型教学观点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仁增:“语用型”教学的观点概述
多少年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几乎拓展到课程、教材、教法和考试的所有方面,研究成果是丰硕的。但是从总体上看,语文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面临很深的困惑。比起任何一个学科,语文教师都付出得更多,得到的回报却是能力差,效率低,学生不爱学,社会不满意。也没有一个学科像语文教学研究得这么多,研究来研究去转化为教学效益的却不多见。一些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只能孤独地挂在自己的树上。大片语文园林,绿瘦红也瘦。
1983年,在全国中语会第三次年会上,九十高龄的叶圣陶先生开始着急了:“不能今年研究,明年研究,研究它二十年,太慢了!能不能快一点儿?语文教学到底是干什么的?”
记得吕叔湘先生说过,在种种问题上遇到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如果能够退一步在根本问题上重新思索一番,往往会使头脑更加清醒,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什么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吕先生说了:一是认清教的是什么,一是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
吕先生的“退一步想”,也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贵穷本然”。语文和语文教学的“本然”,是不是都已经认识清楚、探究穷尽了呢?会不会在什么根本问题上有了毛病出了差错,才使得语文教学老是迟迟走不出困境?
老主张“穷究”,吕老说要“认清”,都说明认识“本然”正未有穷期。当我们走了很长的一段路之后,再回归到“本然”上重新思索,再看看究竟路在何方,确是非常必要。
语文教学的“本然”是什么呢?目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有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之势。在多少人绞尽脑汁、难以解脱之时,我们是否可以借助反向思维,不以教学者身份,而是从学习者的角度来思考、审视这一问题呢?倘若如此,事情可能就变得简单多了: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人,你学习语文干啥呢?绝大数人的回答应该是:形成基本的语文能力,供自己一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之需。因此,语文不管怎样学,到最后要来考察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时,语言应用能力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一个人说的话恰当得体与否,写出来
的文章漂亮与否,是很能说明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怎样的。所以,我们认为,语文教学的“本然”,其实就是言语应用,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必须定位在“语用”上,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因此,强化“语用”意识,打造“语用型”语文课堂,让文本言语得以“增值”,让言语技能得到提升,是语文教学的本原旨归。
一、语用与“语用型”教学
所谓语用,是指人们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表达特定意义,并产生相应交际效果的活动,内容包含语法结构、修辞知识、语言符号及其语言与它的使用者及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等。研究它的学科就是语用学,它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一门专门研究在不同的言语环境中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的科学,一切与语言使用者有关的语言动态因素都是其研究的范围。具体地说,语用学就是“研究在一定的上下文里语言的使用,包括所产生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的学科。”其基本特征主要是:1、语用学研究语言文字符号的意义及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的不同用法,乃至不同的表达效果,侧重于语言的实用。2、语用学注重语言本身的使用,以语言为基本的要素,讲究语言的组织与驾驭,特别在乎语言在特殊环境里的特殊表意效果,讲究语言规律的内在探索。
当然,我们这里所研究的“语用”,并不是真正语言学意义上的“语用”,而是学生学习语文后的“语用”,即: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妥贴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的运用。主要包括词汇、书面语、口语、篇章结构、文章体裁等方面的内容。这就是我们所主张的“语用型”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学术追求,它是基于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小学是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这一现实状况而确定的。
二、影响语用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个人的语用能力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有:
语感。语感对言语活动具有理解、生成、监控、情感等多种功能。它不仅能灵敏准确的感受、领悟、把握言语对象意义,使人把握言语对象的字面意义,还能捕捉言下之意、弦外之音,甚至还能准确补足对方未加表达的空白部分的意思;它能亳不费力、自然而然地为人们的言语交际提供一种遣词造句的模式,使一个个个体性的意念团变成线性的言语表达,从而使人一开口或者一动笔就能说出或
写出合乎语法规范的人人能懂的句子;它能准确而灵敏地判断、辨别出言语作品的正误、优劣和高下。对自已的言语,在说出或写出之前,如果觉察到有什么不妥,会自动加以纠正或补救。在说出或写出之后,还会进行反馈和评价;它能对言语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作出反应,引起好恶、美丑、爱憎等情感体验。总之,语感本身所具有的种种神奇的功能,足以使其成为一个人的言语能力的核心,它对语用效果的影响作用是潜在而巨大的,不可等闲视之。
语境。语境是语言的存在环境,同时,又是学习者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的环境。它就象空气,看不到摸不着,但无所不在。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具体的语境中,在这个语境中形成自已的语文甚至独特的语言风格。由此看来,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将一个语言交际主体放在一定的语境中,对其进行影响和教育。语文课或语文活动就是让学习者进入一个最优美、最典范、充满了营养、能使他高度吸收的语境当中,收到最好的“真善美的熏陶与教育,培养文学素养,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知识”的学习效果。
文体。口语没有明显精细的体裁之分,但书面语的表达则有长期“写”出来的文体表现形式规范。可是,停留在对静态的、孤立的语言现象进行句法——语义学的形式化分析只能是在抽象的层面上感知语言,感知文字、词汇和语法,并没有太大的“语用”价值,对言语实践的帮助较为有限。只有着眼于个人的语言应用行为、具体的言语创制与表现,甚至更为关注的是话语(说和写):语段与篇章,研究人的言语行为、言语活动,将言语放在特定的应用语境中进行认识,指向话语与篇章,指向“说”和“写”的行为实践才是有应用价值的。具有这种良好“文体意识”的人,对某种特定文体的全部表现形式规范和构成因素如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特殊要求的领悟与把握能力就高,其言语的表现力就强。
三、“语用型”教学的基本观点
1、“语用型”教学的价值指向于言语活动。
语文即言语,语文课就是言语课,已成共识。“语用型”教学就是以指向于言语活动而非语言活动为价值向取的,这样的一种定性,是厘清了“语言”与“言语”之区别,回归语文教学本原的必然选择。
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而从本质属性和构成来看,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它是一种静态的知识体系;言语则是说话(或写作)和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