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天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低视力学课程代码:1316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低视力康复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眼视光学专业的选考课。
低视力康复主要是针对各种眼病所致的低视力患者进行视功能评估、助视器验配以及综合康复训练,以提高该人群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能力,阐明了低视力的特点,视功能的评估方法,助视器的种类,助视器的验配以及综合康复治疗。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既要掌握低视力的基础知识,以及不同眼病所致的低视力的特点,还要学会通过对眼部视觉功能的评估进行个性化的助视器的验配、视觉训练及康复治疗。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低视力康复是眼视光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也是眼科学在不断发展中延伸出的亚学科。
通过对低视力的学习,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视觉康复的另一独特的领域,对于具有残余视力的眼病患者,仍然具备提高视觉功能的潜能。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低视力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低视力的发展背景以及当前解决低视力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掌握低视力的诊断标准以及常见的致病原因。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低视力的诊断标准(重点)识记:低视力的定义,WHO低视力与盲的分级标准(1973),我国残疾人视力残疾标准(1987)理解:不同诊断标准之间的差别应用:根据患者双眼情况进行准确的视残定级(二)低视力的患病率和病因(次重点)识记:我国与国外常见的低视力致病原因理解:低视力与屈光不正的关系应用:能够正确区别低视力、弱视、屈光不正(三)低视力康复特点(次重点)识记:低视力康复的目的理解:低视力康复包括哪些方面第二章视功能评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对低视力患者的眼科检查可以确认和判断低视力损害的程度,评价低视力训练的效果,指导患眼的治疗。
要求掌握低视力的视功能检查方法,了解相关的眼部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视功能检查(重点)识记:视功能检查内容,常用的视力表及检查方法,屈光检查方法,视野的定义,正常视野的大小,对比敏感度的定义及检查方法,色觉障碍的常见类型理解:不同视力表的设计区别,病理性视野的类型及致病原因应用:LogMAR视力表在低视力患者检查中的优点,对比敏感度在视功能评估中的意义(二)病史采集(次重点)识记:病史采集的内容理解:病史采集在低视力康复中的作用(三)眼部检查,低视力患者生存质量评估(一般)识记:生存质量的定义理解:生存质量评估的基本方式及意义应用:常用的生存质量评估量表第三章助视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助视器的基本概念,常见种类以及助视器的选择及验配方法。
行为改变技术
行为改变技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行为改变技术》课程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行为改变技术》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对行为改变技术的研究和实践领域有更全面的了解。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行为的涵义、分类及行为的特点。
明确行为改变技术产生背景、界定以及特点,行为改变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其应用领域。
掌握行为改变技术的价值取向与操作原则,以及行为改变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行为及其特点识记:行为的涵义(1)行为的界定行为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机体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外部活动,即机体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动作、反应、运动或行动,以及人的头脑里的、所进行的各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是人与环境两者互动作用的结果,人类的行为大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2)促使个体行为发生变化的因素生理成熟与衰退、偶发事件、学习应用:行为问题的产生(1)适应与发展(2)个体适应与发展中出现的行为问题识记:人类的行为可分为两大类:正常行为和不正常行为从行为改变的角度来考虑,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普通人相比,在质和量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不足、过度或不适当,而且行为的后果就是不正常行为,反之就是正常行为。
识记:行为的特点(1)行为包括人们所说和所做(2)行为具有可塑性(3)行为具有相对稳定性(4)行为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测量尺度(5)行为可以由别人或者行为人自己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6)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7)行为受自然规律支配(8)行为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隐蔽的(二)行为改变技术及其特点识记:行为改变技术的界定行为改变技术是指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旨在减少、消除个体不良行为,塑造、增进个体良好行为的各种原理、方法。
理解:(1)行为改变技术与心理治疗的辨析(2)行为改变技术与行为治疗的辨析识记:行为改变技术的特点(1)研究领域集中于人的行为(2)积极应用实验心理学的原理(3)注重客观系统的行为处理方法(4)强调分析当前环境事件并重组个体的环境(5)以解决个体问题、增进个体社会适应为最终目标(三)行为改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识记:对行为改变技术的科学发展原理有重大贡献的人物有:巴甫洛夫、桑代克、华生、斯金纳应用:行为改变技术的应用(1)应用在家庭教养上(2)应用在学校教育上(3)应用在其他领域(四)行为改变技术的价值取向与操作原则识记:行为改变技术的价值取向(1)塑造新的良好行为(2)增进、维持已有的良好行为(3)削弱或消除已有的不良行为理解:行为改变技术的操作原则(1)重视控制外部情境与改变行为的后果(2)强调外因与内因相结合(3)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4)尊重个人权益和伦理要求(五)行为改变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理解:行为改变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1)塑造、增进特殊儿童的良好行为(2)减少和消除特殊儿童的不良行为应用:学习行为改变技术的意义(1)使考生初步理解和掌握行为改变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2)使考生初步掌握和应用行为改变技术的基本技巧(3)培养考生的实际能力,增强考生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勇气第二章行为改变技术的理论基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行为改变技术的应用范围广大,其理论基础也得到很大的扩大。
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萧鸣政)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人员素质测评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交叉学科,是在管理学、测量学、统计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思想和原理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科学方法,具有相对独立性。
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学科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各主要人员素质测评方法的操作技术和操作规程,学会灵活运用各种人员素质测评工具、客观分析测评结果。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人才测评理论并掌握人才测评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做好技能准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才测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明确人才测评的技术操作体系和人才测评理念;熟悉人才测评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掌握人才测评的内容、各种测评方案的实施、运用情况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学会运用测评技术选拔人才。
课程基本要求:考生了解和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有关概念,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当前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情况,掌握人员素质测评的整个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能够进行人员素质测评的制定、人员素质测评的实施、人员素质测评结果的分析与评价等工作。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属专业主干课程。
它与管理专业的许多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和《商务沟通》是本课程的基础,《人员测评技术》与本课程紧密衔接。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导论一、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与人员素质测评相关的基本概念。
学习要求:掌握素质的概念、素质的特性与素质的构成,熟悉人员素质测评概念及其各种类型的特点与操作流程,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功能与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素质的含义识记:素质的概念、素质的特性、素质的构成、素质测评的含义理解: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区别人员测评与人员选拔(二)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识记:选拔性素质测评的特点、配置性测评的特点、开发性素质测评的特点、诊断性素质测评的特点、考核性测评的特点理解:不同类型人员素质测评运用原则应用:不同的人员素质测评的操作流程(三)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理解:素质测评的评定作用、诊断作用、预测作用(四)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与运用原则识记: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作用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运用原则第二章胜任力理论及其对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一、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理解有关胜任力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学校安全工作考核制度范文(三篇)
学校安全工作考核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为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管理,进一步确保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学校安全工作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目的学校安全工作考核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评估,激励学校各部门和个人积极投入到安全工作中,推动学校安全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第三章考核内容学校安全工作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组织管理: 学校安全工作组织机构设置、职责落实、工作流程等是否健全、合理;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年度工作计划等是否制定,并认真执行。
2. 安全制度: 学校安全工作的制度、规章等是否健全、完善,并能够有效执行;学校安全教育、演练等活动是否定期开展,并达到预期效果。
3. 安全设施: 学校的安全设施、设备是否完备、有效;学校的消防设施、防护设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运行是否正常。
4. 应急管理: 学校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是否及时,应急演练的开展是否有效;学校应急事件处理的能力是否能够及时、妥善地处理各类安全事件。
5. 安全宣传: 学校安全工作宣传、教育的形式、内容等是否得当;学校是否给予师生充分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
6. 事故处理: 学校是否对事故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是否能够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学校是否及时落实事故处理的责任和处理措施。
第四章考核方式学校安全工作考核采取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定期考核主要采用年度、半年度或季度考核的形式;不定期抽查可在任何时间进行,由主管部门或学校自主组织进行。
第五章考核依据学校安全工作考核依据主要为学校安全工作标准、学校安全法规、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等文件,以及学校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
第六章考核评价学校安全工作考核评价主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定量评价可采用成绩分数、达标率等指标进行评价;定性评价可采用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等等级进行评价。
第七章考核奖惩学校安全工作考核奖惩制度按照考核评价结果进行奖励和处罚。
劳动就业概论
课程名称:劳动就业概论课程代码:00165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劳动就业概论课程是为培养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劳动就业概论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劳动与就业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培养与提高从事管理工作的素质与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劳动就业概论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学习此课程的先期课程为西方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企业管理学,后续课程为社会保障、人员素质测评、员工培训与开发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职业培训导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职业改革的目标任务、基本政策与基本经验;理解职业培训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了解职业培训机构构成、发展历程与工作现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职业培训的基本概念、职业培训机构的发展及工作任务(重点)1.识记:职业培训的概念、职业培训的特点、就业训练中心的概念、就业训练中心的特点与任务。
2.理解:职业培训机构的发展及工作任务、培训机构成立的基本条件、技工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确定技工学校目标任务的基本原则。
3.应用:职业培训机构调整改革的主要政策措施。
(二)我国职业培训工作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次重点)1.识记:我国的职业培训体系。
2.理解:依据职业技能标准职工培训层次的种类。
3.应用:职业改革的基本经验。
(三)当前与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职业培训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一般)1.识记:职业培训改革的指导思想。
2.理解:职业培训改革的方向与目标任务。
3.应用:职业培训改革的政策措施。
第二章就业前培训与职工培训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的主要环节与教学内容,以及企业职工培训的改革方向;理解劳动预备制度的概念、实施的背景与意义,就业前培训的意义与作用,我国企业职工培训各阶段的情况、培训的类型与方式以及新时期企业职工培训面临的新形势;了解特殊群体职业培训的特点与相关政策。
自考01759药物化学(二)
课程名称:药物化学(二)课程代码:01759(理论)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药物化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药学(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药物的发现、发展、现状、进展,药物的结构与理化性质、结构与活性的关系,药物的作用靶点等知识,重点在药物化学结构变化与理化性质、与生物学研究的内容。
通过学习可以使考生对常用药物的构性关系、构效关系、实际保管与应用有系统的认识,达到合理有效地使用常用药物这一目的。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设置目标是使考生通过学习,对常用药物的结构与结构特点、类型、制备原理与方法、构性关系和构效关系、实际保管与应用以及新药研发理论与技术有一个较系统的认识,掌握药物化学研究药物的方法,并具备根据药物的结构或结构特点分析药物的理化性质、构效关系和实际保管与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了解现代药物化学学科的发展,为以后的学习与在医药工作实践中合理有效的使用各类型药物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如下:1、掌握常用药物的名称、化学名称、化学结构或结构特点、制备原理与合成路线、构性关系、主要用途及各类型药物的构效关系,掌握常用药物具有生物活性的立体异构体。
2、掌握药物化学结构和其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能分析其在储存、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质反应和确定预防药物发生变质反应的措施,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3、掌握药物化学分析、研究药物的方法,能应用药物的有关化学知识解决药物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实际问题。
4、熟悉新药研发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
5、了解各类药物的新进展及近年来上市的新药名称、化学结构类型、结构或结构特点和主要用途。
6、了解影响药物生物活性的一些结构因素。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药物的酸碱性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酸碱的定义,药物结构中常见的酸、碱性功能基及强弱顺序和影响强弱的因素;熟悉两性物与两性离子的区别和药物的酸碱性在药物方面的一些应用;了解如何判断两性物与两性离子。
员工绩效考核制度范本(二篇)
员工绩效考核制度范本第一部分:导引公司为了推动员工的工作能力提高,确保目标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绩效考核制度,以规范和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和创造力,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
第二部分:考核目标1.提高工作绩效:根据公司整体目标和部门目标,评估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和成果。
2.促进个人发展:发现和培养员工的潜力,提供个人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
3.激励员工动力: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工作上的创新和突破。
4.提高工作质量:通过定期的考核和评价,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部分:考核责任1.员工考核责任:员工需要全面理解本绩效考核制度,积极主动参与考核过程中的工作,并按照公司的要求完成相关的考核工作。
2.部门负责人责任:部门负责人需负责组织和管理本部门的绩效考核工作,并根据考核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推动员工的工作提高。
3.公司负责人责任:公司负责人需定期审查和评估整体绩效考核工作,制定公司整体的考核政策和方针,并通过激励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第四部分:考核方法1.定期评估:每个季度对员工进行一次绩效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方法、工作成果等方面。
2.360度评价:在绩效评估中,除了员工的自我评价和上级领导的评价,还会邀请同事、下属和客户等多个角色对员工进行评价。
3.个人目标制定:员工和上级领导共同制定每个季度的工作目标,并在考核过程中衡量目标达成度。
4.奖惩机制: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和提升机会;对表现不佳的员工提供改进机会,并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考核处理。
第五部分:考核内容1.工作成果:考核员工在本季度内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质量。
2.工作态度:考核员工的工作态度是否积极主动、认真负责。
3.工作能力:考核员工在工作中所展现出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
4.团队合作:考核员工与团队成员的合作及贡献情况。
5.自我提升:考核员工在本季度内的自我学习和个人发展情况。
《学校管理学》_课程代码00448_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学校管理学课程代码:00448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学校管理学》这门课程以学校管理活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阐述了学校管理的主要原则、工作内容、基本环节及学校组织和领导等方面的知识。
它在教育管理专业专科课程中列为必修科目,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课。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应达到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是:理解学校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学校管理的目标、原则、内容、基本环节、方法及学校组织与领导方面的基本知识,为日后在本职工作中开展学校管理工作和学校管理研究奠定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教育管理专业的考生学习本课程应具备教育学、管理学和教育管理学、教育行政学方面的知识,因此,本专业的先修课程是《教育学》、《管理学》、《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行政学》。
其中,《教育学》和《管理学》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管理原理》是《学校管理学》的上位必修课程,从内容上奠定了学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基础,《教育行政学》是与《学校管理学》平行的课程,是从宏观上研究教育管理问题,与微观的学校领域的管理联系紧密。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牢固掌握管理的含义,学校管理的含义、产生及其发展演变历程;深入理解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及学科性质和特点;要领会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及其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学校管理的含义、产生与发展历程识记:管理的含义。
领导的含义。
学校管理的含义。
学校管理学的产生时间和标志。
理解:学校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学校管理学的演变过程。
应用:为什么说学校管理学是门年轻的学科。
(二)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内容和学科性质识记: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校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理解: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应用:怎样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管理学。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研究】课程介绍 + 考试大纲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三章 茅 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茅盾生平与创作的情况,更好的把握其在小说创作方面的艺术特色与突出成就,理解 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茅盾的短篇小说(重点) 识记:茅盾短篇小说的创作成就和相关作品 理解:茅盾短篇小说的主题和题材 应用:茅盾短篇小说语言风格评析 (二)《子夜》主题的历史评价(重点) 识记:《子夜》主题的几种历史评价 理解:《子夜》主题的几种历史评价产生的原因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四章 巴金
(三)《激流》三部曲(次重点) 识记:《激流》三部曲的作品名称和创作思想 理解:《激流》三部曲的主题和典型人物 应用:评析《激流》三部曲的典型人物
(四)《憩园》和《寒夜》(一般) 识记:《憩园》和《寒夜》中的人物形象 理解:《憩园》和《寒夜》是巴金后期精美之作 应用:解析《憩园》和《寒夜》的艺术特色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四章 巴金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巴金生平与创作的情况,更好的把握其在小说创作方面的艺术特色与突出成就,理解 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生平与思想(重点) 识记:有关巴金生平的文学常识 理解:巴金丰富多彩的思想的内容和来源 应用:以作品为例,分析巴金创作与个人经历的关系 (二)小说创作概述(重点) 识记:巴金小说的创作情况和相关作品 理解:巴金小说创作的伤感情调 应用:以作品为例分析巴金小说的伤感情调
00164劳动经济学
课程名称:劳动经济学课程代码:00164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劳动经济学,是劳动力市场现象系统化了的理论认识,是劳动力市场运行原理的体系。
它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分化出来的一门独立的应用经济学科,其形成与发展和经济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目标:通过现代劳动经济学学科系统的课堂讲授和学生广泛参与的课堂讨论,使学习者全面、系统和较为深入的掌握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政策应用等内容。
学习用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和成长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过程中的微观及宏观的问题和现象。
基本要求:掌握劳动力这种特殊资源使用、开发的机制和原理,能够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用实证和规范的研究方法,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工资和就业、劳动关系等相关的问题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三、与本专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以西方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等为基础,是本科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该课程的先期课程,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等,学习该课程的后续课程,如就业理论与政策、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与纠纷处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企业制度与文化、国际劳工标准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导言一、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应掌握以下内容:1、劳动经济学的形成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4、劳动经济学的主要特点5、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重点)识记:劳动定义:在一些情况下,劳动是指“劳动力”;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它可能指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劳动力定义:(1)传统或者早期的劳动力概念,是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工”,即“工人阶级”或产业工人。
家政考核管理制度
家政考核管理制度第一部分:引言1.1 本家政考核管理制度(以下简称“考核制度”)旨在贯彻执行和维护家政服务中的管理规定和政策。
1.2 家政考核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家政服务的员工。
第二部分:考核目标2.1 建立明确的家政考核制度,明确家政服务的标准和规范。
2.2 为家政服务员工提供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评价标准,激励员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2.3 促进家政服务员工的职业发展,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第三部分:考核内容3.1 家政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客户评价、员工自评、领导评价等。
3.2 家政考核内容还需包括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卫生质量、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3.3 家政考核内容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保证考核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第四部分:考核管理4.1 建立家政考核管理小组,负责具体的考核安排和执行。
4.2 家政考核管理小组应严格按照制定的考核标准和流程进行考核。
4.3 家政考核结果需及时通知员工,并对考核结果进行解释和说明。
4.4 家政考核管理小组应建立员工档案,记录员工的考核结果、奖惩情况等信息。
第五部分:奖惩制度5.1 建立奖惩制度,对家政服务员工的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或处罚。
5.2 考核优秀的员工可给予奖金、表彰证书等奖励,并纳入年度考核的晋升对象。
5.3 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员工,可进行警告、处罚、培训等处理措施。
5.4 家政考核奖惩制度应公开且合理,确保员工对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认可度。
第六部分:监督和整改6.1 建立家政考核结果的监督制度,确保考核过程的公正和透明。
6.2 对于考核结果存在争议的,应立即组织复核,并根据复核结果进行调整和处理。
6.3 定期对家政考核制度进行评估和完善,保证考核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七部分:附则7.1 本家政考核管理制度有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和执行,并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
7.2 家政考核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管理层所有。
此为源自管理制度文件,参考并作修改,其中所有的信息均不构成法律文件或公司政策。
石油工程考试大纲
石油工程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学习《石油工程》要紧是让学生全面熟悉油气藏基本概念、石油开发、石油钻井与采油生产与油气井增产与提高采收率等的工艺过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掌握石油工程的基本知识、原理与及有关工艺技术,而且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石油工程》为本专业专业基础课,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应具备《石油工程》课程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熟悉油藏流体的构成,描述油藏流体高压物性的参数及参数随油藏温压条件的变化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石油与天然气的相态特征与应用;地层原油的高压物性。
(重点)识记:描述油气高压物性的参数及变化规律懂得:原油与天然气的多组分相图应用:原油油藏体积与地面标况下体积的换算(二)地层岩石的高压物性(次重点)懂得:地层岩石的压缩系数及其变化规律(三)石油的生成及油气藏的形成(通常)识记:石油成因的几类说法,石油的构成第二章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熟悉油田开发的要紧流程,油田开发设计的要紧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油田开发方案设计的要紧内容。
(重点)识记:油田开发方案设计的要紧内容应用:油田开发设计的要紧方法(二)油田合理开发程序(次重点)懂得:油田开发的要紧流程第三章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熟悉各类钻井方法,熟悉钻井设备,掌握钻进工艺流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要紧钻井设备及其功用,钻井工艺流程,井眼轨道操纵方法。
(重点)识记:钻机的分类;钻机的构成及功能。
懂得:井斜的概念;井斜的危害:井斜原因;井斜的操纵应用:钻前准备;钻进等基本钻进工艺流程的描述(二)钻井液的作用及其特性参数(次重点)懂得:钻井液的功用及类型;钻井液性能及保护(三)最优化钻井技术(通常)识记:欠平衡钻井、柔杆钻井等新型钻井技术懂得:取心钻井;定向钻井;水平钻井;大位移钻井技术等特殊钻井技术第四章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熟悉油井固井与完井方法,掌握不一致固井与完井方法工艺流程。
《工程力学》课程专升本考试大纲(供参考)
《工程力学》课程专升本考试大纲2012年版本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工程力学》课程是土木建筑及工程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构件的受力分析和平衡规律,对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明确的概念,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解决简单的建筑工程中的力学问题,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设置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原理及具备一定的分析、计算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1、熟悉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公理、推论和定理。
2、掌握各种约束及约束反力的性质和特点,会画单个构件及物体系统的受力图。
3、掌握各种力系的简化和平衡问题的计算,着重解决物体的平衡问题。
4、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有关的定律和定理。
掌握轴向拉压、剪切、扭转和弯曲的四种基本变形的强度和刚度计算,着重解决强度计算。
5、了解点的应力状态的概念和内容,理解强度理论的知识,能初步解决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6、掌握压杆稳定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并有较强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篇静力学第一章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研究方法,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各类型约束的特点,能正确地对单个物体和物体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其受力图。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1、画单个构件或整体的受力图第二章汇交力系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力的可传性原理以及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方法,掌握求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和解析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1、计算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第三章力偶系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力矩的概念和计算,理解力偶的性质和特点,能求解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l刘昕
《人力资源管理》l刘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2020年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人力资源管理》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1、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概念、方法及原理;2.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H R M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与选拔、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等核心工作;3.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分析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要求考生具有初步的管理学的基础知识。
先修课程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大学生心理学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导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人力资源的特性1能动性:认识价值创造过程中最为主动的因素2社会性:人力资源具有人性的一面和社会道德的一面3开放性:即知识技能能力经验等人力资源核心要素是不断积累4时效性:涉及时间的概念(二)人力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明确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及相互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1、人力资源的特性2、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框架第三章组织结构、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组织设计的原则及内容(1)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9:(孔茨)任务目标/精干高效/有效管理幅度/责权利相结合/统一指挥/专业分工和协作/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稳定性和适应性/执行和监督分设原则(2)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6(考虑的因素):工作专门化、部门化、指挥链、管理跨度、集权与分权以及正规化(二)了解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点(1)直线职能型结构:优:a结构简单、b统一指挥、c 责权明确缺:a要求领导者能力全面、b日常繁忙不易决策(2)事业部制结构:优:a集中决策,分散经营;b有利于各事业部发挥经验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轻高级管理者繁杂事务以至于专注决策;c有助于培养多面手人才缺:a机构重复,管理人员多导致成本高;b容易出现本位主义,导致整体利益受损(3)矩阵制结构:优:有助于部门之间的协作达到组织目标、缺:a双重领导,不利益效率提高;b频繁开会耗费时间增加管理成本,还会引起冲突;c对员工人际关系技能和冲突解决技能要求高腰进行密集培训;d责任不清(三)了解职位分析的作用职位分析:职位描述+任职资格条件作用:A有助于增强人力资源规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B有助于确保组织中所有工作任务都得到明确安排C有助于通过明确的任职资格来帮助组织招募到合适的人才D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工作的成本有效性F为组织对员工的绩效评价提供客观的标准E有助于评价职位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保证报酬的公平性(四)掌握职位分析的主要方法:定性(传统方法):a访谈法(个人访谈、群体访谈、直接上级访谈)b问卷分析法c观察法:是由职位分析者通过对任职者现场工作直接或间接的观察、记录、了解任职者职位内容,收集有关职位信息的方法d工作日志法E职位分析问卷法(五)了解胜任素质的基本模型。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工具书及其使用课程代码:0642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中文工具书及其使用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一门重要课程,其内容涉及相关专业的语言、专业知识及研究资料的检索来源和检索方法,是一门对文科学生来说非常实用的工具性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该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参加自学考试者的中文工具书知识和使用中文工具书能力而特别设置的一门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自学考试者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辞书和现代辞书,熟悉查字词、查人物、查地名、查引文典故、查年代、查典章制度、查相关资料的相关工具书及其查检方法。
同时也掌握各个相关学科、各种类型的代表性工具书。
能够学有所用,有效地利用工具书为进行相关研究创造条件。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中文工具书及其使用是一门基础课,为本专业的语言、文学、历史等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凡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具备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社会、语言、文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的求学者,皆可参加中文工具书及其使用课程的自学考试,若历史、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较扎实,则在自学考试中更有优势。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工具书的性质、作用和分类,熟悉工具书的编排和检索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工具书的排检方法(重点)识记:字序法、分类法、时序法、地序法的定义理解:形序法的内容。
应用:综合分析利用字顺法查检辞书的方法。
(二)工具书的性质和作用(次重点)识记:工具书的定义理解:工具书三个方面的特点。
应用:分析工具书四个方面的作用。
(三)工具书的分类(一般)识记:字典和辞典、类书和政书、百科全书、目录、索引、年鉴、手册、文摘、表谱和图录的定义。
理解:类书和政书、百科全书、目录、索引的分类。
第二章查字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查找常用字和生僻字的字形、字义、字音等方面的主要工具书。
掌握《尔雅》、《说文解字》的体例和优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科学社会主义课程代码:00474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科学社会主义这一课程是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研究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的行动科学。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是学习者能够深刻理解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基本要求在于,学习者应正确识别、记忆有关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识,同时,在识记的基础上掌握所学内容的含义、由来及主要特征等等,并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合乎逻辑的归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涉及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
因此,本课程相对于本专业其他课程而言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综合性。
自学者在学习时必须深刻掌握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开设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之后。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导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需要学生掌握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以及需要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性质(次重点),在此基础之上需要重点掌握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重点),以及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学习方法(一般),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轨迹和相应的学科性质,对科学社会主义有一个较为初步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升华认识奠定基础。
二、考试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重点)识记: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及其主要标志及每次飞跃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表现,为什么说在俄国这样较为落后的国家难以在短时间内单独一国建设成典型的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大体上可以区分的四种情况;理解: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原因,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中社会主义国家在思想上的主要认识有哪些;如何理解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应用: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借鉴意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苏联模式,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一些什么以及我们需要做什么;运用哲学的观点来阐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三次飞跃;怎样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一门课程(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次重点)识记: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以及其主要作用;社会主义的本质;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论证;科学社会主义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其他几种表述的商榷,以及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自己的阐述;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综合性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科学的联系与区别;应用: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来阐释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以及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进行相应的评述(三):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一般)识记: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意义,科学社会主义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五点要求以及怎样做到每个要求;理解:理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意义对现实的意义,怎样理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科学社会主义是怎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应用:结合实际和方法,应怎样学好“科学社会主义”这一门课,怎样理解世界必将走向社会主义;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应该对世界资本主义采取的方针以及怎样洞察世界的趋势;怎样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一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线索?当前为什么迫切需要学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一门课程?第一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的必然性和飞跃性以及对其原因进行探讨(重点),以及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开放性(次重点),这些必须建立在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基本了解基础之上,学生还必须了解空想社会主义者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综合理解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开放性和科学性,并且能够积极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和飞跃性(重点)识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理论前提和原因;19世纪30、40年代三次较大的工人运动;和早期工人运动比较,近代产业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具有的特点;到19世纪40年代,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客观条件;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以及黑格尔的主要思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说的局限性;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杰出代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发展动力;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主要作用。
理解: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近代产业无产阶级运动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作用;怎样理解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发展的最高阶段;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关系;怎样理解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对实现社会主义所作出的理论上的贡献;运用: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和飞跃性有何现实意义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借鉴;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在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以及怎样真正的把“民生”问题切实的解决;(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开放性(次重点)识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意义。
巴黎公社经验总结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无产阶级的主要特征;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景;共产主义的最近目的和最终目的;《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历史意义;1848年革命运动的经验教训怎样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法兰西内战》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发展到新的高度;新型无产阶级民主政权的重要特点;威·李卜克内西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卡尔·考茨基对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主要贡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预测和设想;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在革命实践中发展的科学;怎样理解资本主义必然消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怎样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第一阶段特征的论述;怎样理解建立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的前提条件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开放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第一次飞跃的意义何在?应用: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开放、发展的科学;《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对当今政党适应性建设有何指导意义;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正确领导所必须遵循建党的原则,对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有何借鉴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预测与当今社会主义现实之间的区别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努力;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怎样认识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发展、开放的科学?(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一般)识记: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经历的三个时期;莫尔的代表作及其主要思想;太阳城和乌托邦的相似之处;康帕内拉比莫尔思想更有先进性的表现;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是如何阐述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巴贝夫的空想社会主义的重要历史意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三大空想主义者对未来的预测理解:如何理解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杰出贡献;怎样理解三大空想主义者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怎样理解欧文不屈不饶的将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怎样理解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存在根本缺陷。
应用: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者描绘出的未来社会主义的蓝图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以及从中我们可以学习什么促进现代化建设;如何认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巴贝夫人民革命和人民专政的思想对新中国建设和发展有何促进作用;傅立叶设想的“和谐社会”与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有何相同之处,并且应该怎样促进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如何有效的结合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劳动问题和分配原则的见解来促进当今社会的分配公平和缩小收入差距。
第二章: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需要学生掌握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理论渊源和历史地位(重点),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的变化及探索(次重点),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的首先胜利(一般),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和是非功过,理解苏联主要领导人之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识与探索,并能运用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经验教训的认识来分析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表现、理论渊源和历史地位(重点)识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背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理论渊源,具体分析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思想,从中分析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区别和联系,以归纳斯大林对科学社会主义做出了哪些贡献;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模式的国际影响;1956—1957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提出的有益思想的概括;社会主义国家失误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封建主义的影响估计不足、对资本主义缺乏全面分析、把社会主义理论绝对化、教条化,简单照抄照搬,没有结合不发达国家的实际加以灵活应用,急于建立纯粹的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的含义、社会主义认识第二次飞跃的伟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于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辟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第二次飞跃中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种理论形态即苏联模式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国家失误的原因理解: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经济上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否认和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计划经济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重要经济特征;在政治上表现为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苏联共产党独掌政权;在文化上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各种文化单位均由国家包下来等各个领域基本特征的主要表现;苏联从1928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坚持的指令性计划制度的特点;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首先在不发达国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应用:在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国际影响下分析中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经验教训,掌握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我国当时和以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以及对我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分析如何正确认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功过是非,如何正确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客观评价斯大林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与过失;(二)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的变化及探索(次重点)识记:1918年春到1920年底,苏联开始连续三年的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时列宁被迫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原因和意义,以及被迫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俄共(布)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时间、背景原因和主要措施;列宁在1921年—1923年间即向新经济政策转变时期提出的一系列对社会主义的主要的再认识的基本观点;1923年1月列宁写了著名的《论合作制》总结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特别是实行新经济政策以来农村合作发展的经验;理解: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设想基本上是继承并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及这一时期列宁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几个理论观点;苏联党内对社会主义问题的分歧和争论;应用:通过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分析对社会主义认识第二次飞跃的伟大意义;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提出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言论主要指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要经过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渡时期,这一理论观点对于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三)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的首先胜利(一般)识记:经济相对落后国家首先实现社会主义引起的争论涉及的主要问题:欧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否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条件、欧亚国家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资本主义制度相比究竟有没有显示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在政治上、经济上和人民生活方面的表现;理解:相对落后国家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发达阶段进入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和实践检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和活动中坚持认为的社会主义必须首先在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共同胜利的观点应用:运用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不发达国家取得胜利来分析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不发达国家取得胜利,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巨大飞跃也使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历史矛盾观点的理解和运用第三章: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说明:通过本章学习,需要学生掌握中国改革的进展和成就(重点),东欧国家改革的艰难历程和最终失败(即东欧剧变)、苏联改革的弯路和苏联的解体(次重点),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完善的必由之路(一般),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理解东欧、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艰难历程和经验教训,最终能够运用我国改革的进程和社会主义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来分析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及我国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三次历史飞跃及其伟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