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复习要点
《陋室铭》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陋室铭》文言文知识点整理《陋室铭》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下面是其文言文知识点,欢迎阅读:一词多义⒈之: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何陋之有⒉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词类活用⒈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⒉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
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⒊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
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⒋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⒌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例句:无案牍之劳形⒍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
例句:苔痕上阶绿⒎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例句:苔痕上阶绿古今异义⒈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⒉惟吾德馨(馨:品德高尚;今义为:芳香.)⒊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⒋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5.可以调素琴(调:弹奏;今义为:调解)分层评析文章内容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
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
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
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
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以“德馨”统领全篇。
《陋室铭》知识点
《陋室铭》知识点《陋室铭》知识点一、文学常识:《陋室铭》作者是唐代的刘禹锡,字梦得。
本文体裁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理解性默写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④文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⑤文中表现陋室主人情趣高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⑥从反面写出陋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⑦用类比赞美“陋室”,并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⑧《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⑨《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四、问答题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环境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言外之意?答:①作者对官僚们的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对官府公事的厌倦。
②表现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
4.作者在本文的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答:既巧妙地照应了开头的“惟吾德馨”,又画龙点睛,强调了陋室不陋的主题。
5.文章是在写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还要提到“诸葛庐”“子云亭”?答:此句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6、“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 答:“无丝竹之乱耳。
”“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 答: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呼应。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陋室铭知识点归纳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陋室铭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一、解释词的含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神奇。
斯是陋室:此,这。
惟吾德馨:品德高尚。
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乱:使……乱。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何:什么。
二、理解性背诵: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2.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7.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
11.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本文开头起兴,以虚衬实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三、开放性试题“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
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
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七年级陋室铭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陋室铭知识点归纳《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著名诗,而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这首诗也成为了我们重要的阅读素材。
通过学习《陋室铭》,我们可以掌握许多语文知识点,本文将对七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陋室铭》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作者与背景《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他是唐玄宗时的大臣,曾先后担任过太子内舍人、集贤院检讨、监察御史等职位。
因为忧国忧民,言辞激烈,曾多次得罪朝中权贵,最后被贬黔南,流寓荒僻之地。
正是在他的流寓之地,写下了这首《陋室铭》。
二、诗歌结构《陋室铭》共有八句,每句四个字,旋律优美、紧凑有力。
整首诗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展现出了作者的豁达胸怀与高尚情操。
三、诗句解析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话表现出了作者不拘泥于外在条件,强调个人品德高尚的观点。
作者认为,一个人即使处于陋室之中,也可以拥有高尚的品德,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2.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不看重外表而看重内在精神的价值观。
作者通过“水”,表现出人们通常认为只有深不可测的水才有价值,而“龙”则是代表神秘而又灵性的东西;通过这样的比喻,作者着重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也是非常重要的,而非仅仅在于外表。
3. “斯则有肯,肯则有信”这句话强调了互信互肯之间的重要性。
如果人之间可以互相信任和理解,那么就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最终取得成功。
4. “言则有物,有物则有据”这句话表现了言行一致的价值观。
只有在言行一致的基础上,才能拥有足够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四、名句欣赏1. “风烛残年恨自难”这句话表现出作者艰辛的人生历程,同时也表现出了人生中的诸多困难。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深的无奈和无助。
2.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这句话表现出了作者深深的离愁别恨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那种无法挽回的往事。
五、诗歌内涵《陋室铭》不但是一首艺术价值很高的诗歌,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格和处事哲学,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也帮助我们前进。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附答案
《陋室铭》知识点考点整理古今异义:1.在:古义今义2.馨:古义今义3.调:古义今义4.形:古义今义5.鸿:古义今义6.丝、竹:古义今义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苔痕上阶绿,4.草色入帘青,5.惟吾德馨,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一词多义:1.之:无丝竹之乱耳:何陋之有2.往来:往来无白丁:其中往来种作3.是:斯是陋室:当是时(《口技》4.名: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也倒装句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孔子云:“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三、问题探究1.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文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芝兰之室”。
4.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
5.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举例分析。
四、文章中心《陋室铭》知识点考点梳理答案版古今异义:1.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2.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3.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4.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5.鸿:古义(大,渊博)今义(多指鸿雁,书信)6.丝、竹:古义(管、弦乐器)今义(丝,丝绸;竹,竹子)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2.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3.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
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4.草色入帘青,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5.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道德美好高尚。
6.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扰乱。
7.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一词多义:1.之: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②倒装标志,不译:何陋之有2.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3.是:①判断词,是:斯是陋室②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4.名:①著名:有仙则名②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倒装句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孔子云:“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三、问题探究1.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重点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重点知识点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在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陋室铭被作为重点篇目,下面就陋室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文本梗概陋室铭是刘禹锡的一首七绝诗,讲述了他在偏僻陋巷、破败简陋的居所中写作、思考的境遇,肆意歌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二、诗歌背景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被誉为“唐诗派第二宗”。
“陋室铭”写于贞元十三年(797年),时刘禹锡被贬至泾州。
这首诗也被称作《泾州司马青衫泪》或《泾州司马》。
三、全文解析陋室铭前两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是诗歌高妙之处,表明了诗人的意境,仿佛置身在仙龙世界之中。
接下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是刘禹锡自谦的态度,诗人将自己置身于简陋破败之地,但由于“人品高尚”,使得这里显得“厚德载物”。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这里描写刘禹锡身边聚集许多文士雅士,他们互相谈笑,没有粗鄙无知之人的侵扰,可以花时间品味的琴书。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里意为生活无压力、悠然自得,“四壁既寂寥,惟书影耳目。
”诗人所处的环境单调,但他为达到写作境界,他需要深入的思考和独立自主的写作环境。
“晨起磨牙袜,蒙茸制羽冠。
谨守圭窈约,独为谢公瘦。
”诗人将自己的生活状态说明地十分清楚,“守圭窈约”体现出他独行世界的态度,追求真理、卓尔不群,“独为谢公瘦”更是表达了刘禹锡对自己坚韧不拔、独立自主的追求和心态。
四、人物评析诗中的主人公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造诣高超,诗歌苍劲潇洒。
他在诗中虽然生活在“陋室”,但却沉浸在深思的境界之中,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
刘禹锡诗歌表现出的开放自由、崇尚真理的精神,对中国文化的后续发展影响重大。
五、意义分析“陋室铭”中表现出一种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崇尚独立自主、崇尚自由自在的生活。
《陋室铭》(基础知识和练习)
陋室铭
一、重点字词.
1、古今异义
无丝竹之礼耳丝竹:借代的修辞手法,指代音乐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
2、词类活用
有龙则灵灵:形容词用作动词,神异苔痕上阶绿上:名词用作动词,蔓延
无丝竹之乱耳乱:使动用法,便……受到扰乱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神3、重点虚词
之: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四、概括内容.
文章描述了“陋室”的环境.交往人物以及日常活动。
五、主旨.
作者通过描写“陋室”的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活动,极力表达“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模拟练习:
1、注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
有仙则名谈笑有鸿儒
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4、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5、从你学过的诗文中写出一个和“无丝竹之乱耳”一样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1分)
参考答案:
1、出名大没有装饰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①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
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
4、不矛盾。
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
5、非丝非竹伛偻提携黄发垂髫。
陋室铭复习提纲
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8、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
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第六板块:内容理解 1、本文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2、文章第二层(4-7 句)从哪几方面突出陋 室不陋? 3、文末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 何用意?
第七板块:拓展延伸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
4、其他重点词:
灵 斯 惟 德馨 上 入
鸿儒 白丁 调 素琴 案牍
第四板块: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云:“何陋之有?”
第五板块:理解性默写
1、文章点明全文主旨(提挈全篇、表明陋
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
2、 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3、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4、表现陋室主人生活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
的一句话(点睛之笔)是:
这句话巧妙的回应了前文的“
”。
6、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
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
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
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 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 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 面的“座右铭”。
第八板块:中考链接(见导学稿)
《陋室铭》复习提纲 第一板块:文学常识
作者、文体“铭”
第二板块:字音字形 惟吾德馨.——罄竹难书 案牍——牛犊——买椟还珠——亵渎 鸿儒——相濡以沫——孺子牛
第三板块:词义解释
《陋室铭》知识点集锦
《陋室铭》知识点引言:《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高雅思想。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的知识点梳理,也许对你的学习会有帮助。
一、文学常识1.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刘宾客集》2.本文选自《全唐文》,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陋室”室名,意思为简陋。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特征:一般都用韵。
二、理解性默写1.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之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老形。
6.以古代名人自比的语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河陋之有”?8.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句子:惟吾德馨。
9.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的句子: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
10.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1.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文章主题文章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四、行文思路1.一层: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不陋在于室主人品德高尚。
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了作者高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三层: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2.本文是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3.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
《陋室铭》知识归纳
《陋室铭》知识归纳一、作者简介1、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
选自《全唐文》作品《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作品:铭的特点: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的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二、词语积累(一)重点字词(1)在:在乎、在于,动词。
(2)名:这里用为动词,著名、闻名。
(3)灵:灵异,有灵气。
(4)斯:指示代词,此,这。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5)惟:介词。
表原因。
(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吾,我。
(7)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鸿:大。
(8)白丁:本指科举时代没有功名的人,这里与“鸿儒”对举,泛指不学无术的平庸小人。
通俗讲为没有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调,原指调弄,这里指弹奏。
弹奏闲雅的古琴。
素:不加装饰的。
(10)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一说《金刚经》(11)丝竹:琴、瑟、萧、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2)乱耳:扰乱。
(13)案牍:dú。
指官府公文。
(14)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劳,使……劳累。
(15)上(苔痕上阶绿):长到。
(二)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2、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
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3、草色入帘青,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4、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道德美好高尚。
5、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6、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三)一词多义:1.之: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②倒装标志,不译:何陋之有2.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3.是:①判断词,是:斯是陋室②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4.名:有仙则名(出名)名之者谁(命名)并自为其名(名字)不能名其一处(说出)(四)、重点句子翻译1、有仙则名,有龙则灵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陋室铭》知识与练习(含答案)
《陋室铭》一、理解背默题1、《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何陋之有?”7、《陋室铭》中,作者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名贤一样安贫乐道,具有远大抱负,引用了两个典故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的句子: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
9、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词语解释题1、有仙则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2、斯是陋室:指示代词,此,这。
3、惟吾德馨: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往来无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5、可以调素琴:调弄,这里指弹(琴)。
6、无丝竹之乱耳: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7、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8、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
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三、翻译句子题(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部编版七年级文言文《陋室铭》(知识梳理含答案)
《陋室铭》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本文选自。
作者,字,洛阳人,代、、。
被称为“”,世称。
著有。
二、了解体裁。
本文体裁是“”,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与、、并称古代议论性四大文体。
三、内容概说。
《陋室铭》全文可以分为三层: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何陋之有”,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四、字音字形德馨( ) 苔痕( ) 鸿儒()案牍( ) 西蜀( )五、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3、斯是陋室。
斯:4、惟吾德馨。
德馨:5、谈笑有鸿儒。
:鸿儒:6、往来无白丁。
白丁:7、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8、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9、何陋之有?何:(二)词类活用有仙则名。
名:有龙则灵。
灵:惟吾德馨。
馨:苔痕上阶绿。
上:草色入帘青。
青:无丝竹之乱耳。
乱:无案牍之劳形。
劳:(三)古今异义(1)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义:;今义:)(2)惟吾德馨。
馨(古义:;今义:)(3)谈笑有鸿儒。
鸿(古义:;今义:)(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古义:;今义:)(5)可以调素琴。
调(古义:;今义:)(四)一词多义(1)往来:往来无白丁其中往来种作(2)名: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也(五)虚词用法。
1.之无丝竹之乱耳何陋之有2.是斯是陋室当是时六、特殊句式倒装句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
七、课文翻译。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只是陋室主人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谈笑中有学识渊博的人,交往中并无没有学问的人。
可以弹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是耳朵受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陋室铭笔记整理重点
陋室铭笔记整理重点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2. 文体。
-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
二、重点字词。
1. 实词。
- 陋:简陋。
- 名:出名,著名(名词作动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灵:灵异。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斯:这。
“斯是陋室”。
- 惟:只。
“惟吾德馨”。
-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 苔痕:苔藓的痕迹。
- 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谈笑有鸿儒”。
-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无白丁”。
-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可以调素琴”。
-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 金经:佛经。
-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无丝竹之乱耳”。
- 案牍:官府的公文。
“无案牍之劳形”。
- 劳:使……劳累(使动用法)。
“无案牍之劳形”。
- 形:形体、身体。
2. 虚词。
- 之。
- 助词“的”,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宾语前置的标志,如“何陋之有”,正常语序为“有何陋”。
三、重点句子翻译。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蛟龙(潜藏)就有灵气了。
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4.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5.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6.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7.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陋室铭》复习要点
《陋室铭》复习要点一、文章背景二、文章结构1.第一段,以“古之人”为开头,表达了对古人追求道德强调精神追求的赞许;并引出了自己是一个逐翠微以草木齐举的吟咏者的自我介绍。
2.第二段,以“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方式来描述自己求学、寻找真理的过程,以及自己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3.第三段,描写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精神,以及面对各种质疑和非议的坚持不懈。
三、文中要点1.对古人的敬仰:谢灵运开篇就表达了对古人追求道德和精神追求的敬仰之情,认为他们的向往和追求是无私的。
从中也可见到作者内心追求道义的本质。
2.追求真理的坚持:谢灵运将自己比作少年行迹未定的芳草,通过自己不停探求,终得到一家之言,表达出人类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坚持。
他描述自己“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象且意味深长。
3.陋室的充实:谢灵运陋室布置简陋,但书籍齐备,他以纤尘不染的道德风范,崇尚博学多识,追求真理,展现了文化自信。
4.独立思考精神:在文中,谢灵运采用了反话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品质。
他说自己“犹自多疑”,其实是在强调自己虽然受到了质疑和非议,但内心对于真理和追求的决心从未动摇。
5.追求自由与追求真理的统一:谢灵运提出了“远志明身”、“吟翠微以草木齐举”的理想追求,认为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追求真理,才能成就真我。
四、写作手法2.反话:谢灵运在文章中多次运用反话来表达自己的独立决心和思考能力,用以强调对真理追求的决心和坚定。
4.借景抒怀:藉以表达诗人对人生和意义的思考,通过自然景物来反映人生价值观。
5.对仗格律:谢灵运在写作中运用对仗格律来表达语言的韵律感,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朗朗上口的效果。
通过对《陋室铭》的复习,可以了解到谢灵运在作品中所表达的理想和坚持。
他通过描绘简陋的书房和自己追求真理的品质,表达了对古人追求精神追求的敬仰,以及自己对于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谢灵运以自由的思想态度,追求真实而平等的人生境界,凸显了他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人文主义者的追求和坚持。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陋室铭》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陋室铭》《陋室铭》是唐代刘禹锡所作的一篇托物言志的骈体铭文。
这篇短文不足百字,却言简意赅,韵味深长,对于中考语文来说,是一篇重要的文言文考点。
一、原文及译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二、作者简介刘禹锡(772 年—842 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三、创作背景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总结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⑴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在于,动词。
⑶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灵验、神奇。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⑺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⑼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⑿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⒀之:语气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⒁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⒂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⒃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
杨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庐:简陋的小屋子。
⒅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
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陋室铭》文言文重点知识
《陋室铭》文言文重点知识一、一词多义:1、之: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
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
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何陋之有。
2、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二、词类活用:1、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
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
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5、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6、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
例句:苔痕上阶绿。
7、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例句:苔痕上阶绿。
三、古今异义:1、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2、惟吾德馨(馨:品德高尚;今义为:芳香.)3、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5、可以调素琴(调:弹奏;今义为:调解)四、创作背景:《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
《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
”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
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作者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陋室铭》重点及考点
《陋室铭》重点及考点《陋室铭》重点及考点引导语:《陋室铭》一文简短精悍,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重点及考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有《刘宾客集》。
被白居易称为“诗豪”。
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二、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
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韵母是:ing四、解释下列加点字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大)(读书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调弄)(未加装饰的)阅金经(阅览)(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公文、文书)(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草庐)五、成语和名句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六、对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居有仙之山德馨,临有龙之水志远七、填空: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总结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总结
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一些关于《陋室铭》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陋室铭》的作者是谁?
《陋室铭》的作者是中国唐代文学家刘禹锡。
2. 《陋室铭》的主题是什么?
《陋室铭》的主题是通过描写陋室,表现作者的高洁傲岸节操和安贫乐道情趣。
3. 《陋室铭》中有哪些名句?
《陋室铭》中有很多名句,其中最著名的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 《陋室铭》中描写的陋室是什么样子的?
《陋室铭》中描写的陋室非常简单朴素,房间矮小潮湿,但是因为作者的品德高尚,所以陋室并不陋。
5. 《陋室铭》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陋室铭》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排比、对仗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6. 《陋室铭》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
《陋室铭》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散文作品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
它的发表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7. 《陋室铭》中的“铭”是什么?
“铭”是一种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在《陋室铭》中,作者将“铭”这种文体运用到散文中,表现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以上是关于《陋室铭》的一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世称刘宾客,著有《刘宾客集》,有“诗豪”的美誉(被白居易称为“诗豪”)。
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本文选自《全唐文》,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陋室”,室名,意思为简陋,借“陋室”立意,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用韵,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铭压的是“ing”,有:灵、馨、琴、经、形、亭等。
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读音铭(míng) 案牍(dú) 鸿儒(hóng rú)调(tiáo)素琴馨(xīn) 亵(xiè)玩隐逸(yǐn yì) 周敦頣(dūn yí)蕃(fán) 擢(zhuó) 苔 (tái)痕二、多音字1.蔓{màn 蔓延。
wàn 蔓儿。
2.鲜{xiǎn 鲜见。
xiān 鲜花。
3.鲜{xiǎn 鲜见。
xiān 鲜花。
4.蕃{fán 蕃育。
bōn土蕃。
三、形似字1.{儒(rú):鸿儒。
孺(rú):孺子。
2.{牍(dú):案牍。
渎(dú):亵渎。
3.{蕃(fán):蕃育。
藩(fān):藩篱。
4.{莲(lián):莲花。
涟(lián):涟漪。
5.{益(yì):益友。
溢(yì):溢美。
6.{濯(zhuó):洗濯。
擢(zhuó):擢拔。
四、一词多义1.名{有仙则名。
名:动词,出名,闻明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作动词用,说出。
2.是{斯是陋室。
是:判断动词,是。
当是时。
是:代词,这。
3.之{无丝竹之乱耳。
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花之君子者也。
之:结构助词,的。
五、古今异义1.惟吾德馨.。
馨.:{古义:美好。
今义:芳香。
2.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义:身体。
今义:形状、样子。
3.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古义:琴瑟,萧管之类弦乐器。
今义:丝绸、竹子。
4.谈笑有鸿.儒。
鸿.:{古义:大。
今义:鸿雁。
5.亭亭净植.。
植.:{古义:立。
今义:栽种。
六、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闻名,变得有名。
2.有龙则灵.。
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3.惟吾德馨。
馨.:名词作形容词,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不蔓.不枝。
蔓.:名词作动词,生长枝蔓。
5.香远.益清。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6.无丝竹之乱.耳。
乱.: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7.无案牍之劳.形。
劳.: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七、对联1.琴棋书画般般皆雅致 2.志雅趣雅陋室雅春夏秋冬季季有闲情才高艺高品德高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 居有仙之山德馨,临有龙之水志远。
八、成语和名句: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九、特殊句式1.倒装句: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陋之。
2.判断句:……者也,表示判断。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3.被动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染:被污染。
十、本文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对偶、比喻、类比和比兴。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对偶、拟人。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对偶。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类比。
5.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用。
十一、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为名山了;水不一定要深,有蛟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灵:灵验,神奇。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房子,只要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谈笑、来往都是学识渊博的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佛经。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奏乐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丝:本指琴瑟、箫管等弦乐器,这里代指奏乐的声音。
竹:本指管乐器。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公文。
形:形体、身体。
劳:使……感到劳累。
乱:使……受到扰乱。
7.何陋之有。
【译文】: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
西蜀,现在的四川。
子云,指扬雄,西汉文学家。
十二、重点诗句1.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全文中画龙点睛(或唯一散句)的语句是:孔子云:何陋之有?4.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语句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文中描写室内景物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
文中描写室外景物的语句是:草色入帘青。
6.写室中之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
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7.写室中之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由此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由此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8.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
9.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1.用比喻赞美“陋室”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十三、阅读理解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①运用了对偶、比喻、类比和比兴的表现手法。
②以“山、水”引出“陋室”,以“仙、龙”引出“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灵、名”的特点。
2. “仙”和“龙”比喻什么?本文主旨句是什么?该句在全文中起何作用?答:①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②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以“陋室”两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这句话写出了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3.请谈谈你对本文开篇的看法?答:本文开篇连用两个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斯是陋室并立意于惟吾德馨,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以“仙”和“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又是事物的类比,表示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发生。
4.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答: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
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5.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突出陋室怎样的特点?答:①从居住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这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
②突出了陋室环境清幽典雅(景色雅),交往人物博学儒雅(交往雅)和生活情趣高雅(情趣雅)的特点。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之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致和情怀?写作角度有何不同?答:①表现了作者高雅、超凡脱俗的情致以及不受世俗羁绊、安闲适意的情怀。
②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是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调素琴”照应“无丝竹之乱耳”,“阅金经”照应“无案牍之劳形”。
7.作者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①表现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
②作者对官僚们的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对官府公事的厌倦。
8.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诸葛亮是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政治家。
杨雄是西汉的文学家。
他们都是古代的名贤。
在这里用他们的居住之地“诸葛庐”和“子云亭”作类比,说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
9.文中有两处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是哪两处?答:①实写:谈笑有鸿儒;虚写:往来无白丁。
②实写:可以调琴素,阅金经;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答:诸葛亮深居茅庐,但才高德昭,杨雄才学超世,其居何陋之有。
作者用这两位先贤自比,说明只要“德馨”,所居陋室又何陋之有呢?这是类比的方法。
引用孔子的一句话,用反问的形式呼应了前面的“斯是陋室”,准确地点明了全文主旨,隐含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什么修辞手法?“上”和“入”有什么好处?答:①对偶、拟人。
②“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12.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哪句?有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不同?答:①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②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
③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沉,表明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
13.作者在文中以仙人蛟龙自况,更以孔子、诸葛亮、子云等古代名贤自比,这种毫不自谦的思想是否让人觉得有些自以为是、不可一世?答:不会的。
作者的这种自比,并非狂妄自大,实是自勉自励,是要求自己交往纯正,志趣高雅,品质高洁,要以古代名贤为榜样,去追求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
立身处世就要有这种自知自勉的精神。
14.作者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你是否赞赏?答:①作者持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