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压轴题突破之立体几何五种动态问题和解题绝招
立体几何中的最值与动态问题 (解析版)
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立体几何主要研究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与空间图形有关的线段、角、体积等最值问题常常在试题中出现。
下面举例说明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
一、以静制动例1、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AB=AC ,AB ⊥AC ,M 是CC 1的中点,Q 是BC 的中点,点P 在A 1B 1上,则直线PQ 与直线AM 所成的角等于( D ) A 300 B 450 C 600 D 900分析:虽然点P 的具体位置不定,但PQ 在平面A 1C 上的射影是一条定直线A 1H ,在正方形ACC 1A 1中AM ⊥A 1H ,故由三垂线定理得BQ ⊥AM 。
例2 如图3,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F 是棱AB 上的一条线段,且EF =b <a ,若Q 是11A D 上的定点,P 在11C D 上滑动,则四面体PQEF 的体积( ). (A)是变量且有最大值 (B )是变量且有最小值 (C )是变量无最大最小值 (D )是常量分析:此题的解决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图形的特点.这个图形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线段EF 的位置不定,点P 在滑动,但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是否可以发现其中的稳定因素?求四面体的体积要具备哪些条件?仔细观察图形,应该以哪个面为底面?观察PEF ∆,我们发现它的形状位置是要变化的,但是底边EF 是定值,且P 到EF 的距离也是定值,故它的面积是定值.再发现点Q 到面PEF 的距离也是定值.因此,四面体PQEF 的体积是定值.我们没有一点计算,对图形的分析帮助我们解决了问题.1. 在正四棱锥S-ABCD 中,SO ⊥平面ABCD 于O ,SO=2,底面边长为2,点P 、Q 分别在线段BD 、SC 上移动,则P 、Q 两点的最短距离为( ) A.55B.552 C. 2 D. 1解析:如图,由于点P 、Q 分别在线段BD 、SC 上移动,先让点P 在BD 上固定,Q 在SC 上移动,当OQ 最小时,PQ 最小。
高考数学复习点拨 动态法求解立体几何中的计算问题
动态法求解立体几何中的计算问题用动态的方法处理立体几何问题,给几何题赋予了活力,题意更加新颖,同时使几何问题处理起来更加灵活,也加强了对空间想象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一、 巧“割”当直接计算几何体的体积较困难时,可通过分割法将其分解为熟习的图形,易于计算,为顺利运用公式、定理解题铺平道路,扫除障碍。
例1.如图1,已知ABCD--A 1111D C B 是棱长为a 的正方体,E 、F 分别为棱AA 1与CC 1的中点,求V 11EBFD A -【分析】:本题若直接找高,不仅需对此图形的线、面关系作深入分析,还需要进行一系列较为复杂的转化,不胜其烦,而用分割法进行等价转化,则简单得多。
【解】连结EF ,则截面A 1EF 把四棱锥A 1-EBFD 1分割成两个三棱锥A 1-EFB 和A 1-EFD 1,且它们等底同高。
所以,3111111112131a S CD V V V ED A ED A F EFD A EFB A =⋅⋅===∆---, 所以,.6123111111a V V V V EFB A EFD A EFB A EFBD A ==+=---- 二、妙“补”补法是把不熟悉几何体延伸或补加成熟悉几何体,把不完整的图形补成完整的图形。
例2、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均为2,四个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A 、π3B 、π4C 、π33D 、π6【解析】因为,正方体的面对角线可构成一个正四面体,所以,可将原四面体补成为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体,则正方体、正四面体的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所以,求的直径2R 等于正方体的体对角线,又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3,所以,2R =3,R =.23 所以,S =π4R 2=π3. 故选A.三、展开铺平教材中求柱、锥、台的侧面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重要方法,即“展开铺平”处理立体几何问题,即把空间图形元素的性质与数量关系集中在一个平面上,降低解题难度。
例3、如图1所示,在母线长为20cm ,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5cm 、10cm 的圆台中,从母线AB 的中点M 拉一根绳子,围绕圆台侧面转到B 点,(1)求绳子的最短长度;(2)求此时绳子和圆台上底圆周间的最短距离.【解】如图2所示,将圆台的侧面展开并补为扇形,设圆心为O ,扇形圆心角为α,可求得OA =20cm ,2πα=.(1)绳子的最短长度为MB =).(5022cm OB OM =+(2)作MB OD ⊥于D ,交于E ,侧OD =MBOB OM ⋅=24(cm ). 所以,ED =24-20=4(cm ),即绳子和圆台上底圆周间的最短距离为4cm..。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数学课件:立体几何-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
1 · = -1 + + 4 = 0,
解得
1
λ=6,满足题意,故存在点
P,使得 BD1⊥平面 APC,故 B 正确;
对于 C,当
1
λ= 时,BD1⊥AP,BD1⊥PC,此时
6
AP,PC 同时取得最小值,即 AP+PC
取得最小值.
=
30
,故
3
1 5 1
- , ,
6 6 3
,=
A.当P为BD1的中点时,∠APC为锐角
B.存在点P,使得BD1⊥平面APC
C.AP+PC 的最小值为
30
3
D.顶点 B 到平面 APC 的最大距离为
6
6
解析 如图,以点D为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
直角坐标系,
则A(1,0,0),B(1,1,0),C(0,1,0),D1(0,0,2),
ABCD=PQ,MN⊥PQ,所以MN⊥平面ABCD.又M0N⊂平面ABCD,所以
1
MN⊥M0N.故动点M形成的轨迹长度为
4
×2π×
2
4
=
2π
.
8
角度二
与动点有关的最值、范围问题
例2(多选题)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1,AA1=2,动点P在体对角
线BD1上(含端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ABC)
轨迹长度为
2π
8
.
解析 如图,连接AC,设AC的中点为M0,△ADE绕DE顺时针旋转90°,此时平
面A'DE⊥平面ABCD.
取CD中点P,CE中点Q,连接PQ,MP,MQ,M0P,M0Q,取PQ中点N,连接MN,M0N.
培优提能10 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
培优提能10 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是指空间中的某些点、线、面的位置是不确定的或可变的一类开放性问题,解答此类问题应该动静结合、化动为静,找到相应的几何关系,具体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法:(1)函数法:某些点、线、面的运动,必然导致某些位置关系或一些变量的变化.变量变化时会引发其他变量的变化,从而建立函数关系,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来解.(2)解析法:我们常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即实现几何问题代数化.因此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将空间图形中的若干元素坐标化后,借助向量进行运算和分析,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 (3)等价转换法:动和静是相对的,在运动变化过程中,要善于寻找或构造与之相关的一些不变因素,将一些变化的点、线、面进行合理转换,实现变量与不变量的结合.培优点1 以静制动(旋转问题、射影问题)典例1 正四面体ABCD的棱长为1,棱AB∥平面α(如图),则四面体上的所有点在平面α内的射影构成的图形面积的取值范围是.解析:去掉与问题无关的面,将四面体看成是以AB为棱的二面角C-AB-D(二面角大小一定),用纸折出这个二面角,不妨将AB置于平面α内,将二面角绕AB 转动一周,观察点C,D 在平面α上的射影,可以发现点C,D 在平面α上的射影始终在AB 的射影的中垂线上.当CD ∥平面α时,四边形ABCD 的面积最大,为12(如图1).当CD ⊥平面α时,四边形ABCD 的面积最小,为√24(如图2),转动过程中C,D 在平面α上的射影从C,D 变化到C ′,D ′(如图3),故图形面积的取值范围是[√24,12]. 答案:[√24,12]在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时,需从复杂的图形中分化出最简单的具有实质性意义的点、线、面,让几何图形的实质“形销骨立”,即从混沌中找出秩序,是解决“动态”问题的关键.触类旁通1 如图,直线l ⊥平面α,垂足为O.正方体ABC 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点A 是直线l 上的动点,点B 1在平面α内,则点O 到线段CD 1的中点P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解析:从题图中分化出4个点O,A,B1,P,其中△AOB1为直角三角形,固定A,B1,点P的轨迹是在与AB1垂直的平面上且以AB1的中点Q为圆心的圆,从而OP≤OQ+QP=12AB1+2=√2+2,当且仅当OQ⊥AB1,即点O,Q,P共线时,取到等号,此时直线AB1与平面α成45°角.答案:√2+2培优点2 动点轨迹(长度)问题典例2 在棱长为2√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棱AB,AD 的中点,P为线段C1D上的动点,则直线A1P与平面D1EF的交点Q的轨迹长度为( )A.2√153B.4√33C.2√133D.4√23解析:如图,连接B1D1,因为E,F 分别为棱AB,AD 的中点,所以B 1D 1∥EF,则B 1,D 1,E,F 四点共面.连接A 1C 1,A 1D,设A 1C 1∩B 1D 1=M,A 1D ∩D 1F=N,连接MN,则点Q 的轨迹为线段MN,易得A 1D=√A 1D 12+DD 12=4,△A 1ND 1∽△DNF,且A 1D 1FD=2,所以A 1N=23A 1D=83.易知A 1C 1=C 1D=A 1D=4,所以∠C 1A 1D=60°,又A 1M=2,所以在△A 1MN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MN 2=A 1N 2+A 1M 2-2A 1N ·A 1Mcos 60°=529,所以MN=2√133,即点Q 的轨迹长度为2√133.故选C.空间中动点轨迹问题变化并不多,一般此类问题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处理,一是从曲线定义或函数关系出发给出合理解释;二是平面与平面交线得直线或线段;三是平面和曲面(圆锥,圆柱侧面,球面)交线得圆、圆锥曲线.很少有题目会脱离这三个方向.触类旁通2 (多选题)(2022·湖南郴州高三期末)如图,点P 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表面上的一个动点,则( AC )A.当点P 在平面BCC 1B 1上运动时,四棱锥P-AA 1D 1D 的体积不变B.当点P 在线段AC 上运动时,D 1P 与A 1C 1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π6,π2]C.当直线AP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时,点P 的轨迹长度为π+4√2D.若F 是A 1B 1的中点,当P 在底面ABCD 上运动,且满足PF ∥平面B 1CD 1时,PF 长度的最小值是 √5解析:当P 在平面BCC 1B 1上运动时,点P 到平面AA 1D 1D 的距离不变,正方形AA 1D 1D 的面积不变,故四棱锥P-AA 1D 1D 的体积不变,故A 正确;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x,2-x,0),0≤x ≤2,A 1(2,0,2),D 1(0,0,2),C 1(0,2,2),则D 1P →=(x,2-x,-2),A 1C 1→=(-2,2,0),设D 1P 与A 1C 1所成的角为θ(0≤θ≤π2),则cos θ=|cos<D 1P →,A 1C 1→>|=|D 1P →·A 1C 1→||D 1P →||A 1C 1→|=|x -1|√(x -1)2+3,因为0≤|x-1|≤1,当|x-1|=0时,θ=π2,当0<|x-1|≤1时,cos θ=|x -1|√(x -1)2+3=√1+3|x -1|2,0<cos θ≤12,则π3≤θ<π2,综上,π3≤θ≤π2,所以D 1P 与A 1C 1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π3,π2],故B 错误;因为直线AP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若点P 在平面BCC 1B 1和平面DCC 1D 1内,因为∠B 1AB=45°,∠D 1AD=45°已为最大,不成立,在平面ADD 1A 1内,点P 的轨迹长度是AD 1=2√2,在平面ABB 1A 1内,点P 的轨迹长度是AB 1=2√2, 在平面A 1B 1C 1D 1内,如图所示,作PM ⊥平面ABCD,因为∠PAM=45°,所以PM=AM,又PM=AB,所以AM=AB,则A 1P=AB,所以点P 的轨迹是以A 1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四分之一圆,所以点P 的轨迹长度为14×2π×2=π,所以点P 的轨迹总长度为π+4√2,故C 正确;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x,y,0),x,y ∈[0,2],B 1(2,2,2),D 1(0,0,2),C(0,2,0),F(2,1,2),则CB 1→=(2,0,2),CD 1→=(0,-2,2),FP →=(x-2,y-1,-2), 设平面B 1CD 1的法向量为n=(a,b,c),则{CD 1→·n =0,CB 1→·n =0,即{-2b +2c =0,2a +2c =0,令a=1,则n=(1,-1,-1), 因为PF ∥平面B 1CD 1,所以FP →·n=(x-2)-(y-1)+2=0,即y=x+1,所以|FP →|=√(x -2)2+(y -1)2+4=√2x 2-4x +8=√2(x -1)2+6≥√6,当x=1时,等号成立,故D 错误.故选AC.培优点3 翻折问题典例3 如图,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半径为5 cm,该纸片上的等边三角形ABC 的中心为O.D,E,F 为圆O 上的点,△DBC,△ECA,△FAB 分别是以BC,CA,AB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沿虚线剪开后,分别以BC,CA,AB 为折痕折起△DBC,△ECA,△FAB,使得D,E,F 重合,得到三棱锥.当△ABC 的边长变化时,所得三棱锥体积的最大值为 cm 3.解析:如图,连接OD,交BC于点G,由题意,知OD⊥BC,OG=√3BC.6设OG=x,则BC=2√3x,DG=5-x,×2√3x×3x=3√3x2,三棱锥的高h=√DG2-OG2=√25-10x,S△ABC=12则三棱锥的体积V=1S△ABC·h=√3x2·√25-10x=√3·√25x4-10x5.3),则f′(x)=100x3-50x4.令f′(x)=0,得令f(x)=25x4-10x5,x∈(0,52x=2.当x∈(0,2)时,f′(x)>0,f(x)单调递增;当x∈(2,5)时,f′2(x)<0,f(x)单调递减.故当x=2时,f(x)取得最大值80,则V≤√3×√80=4√15.所以三棱锥体积的最大值为4√15 cm3.答案:4√15在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时,对于一些很难把握运动模型(规律)的求值问题,可以通过构建某个变量的函数,以数解形.触类旁通3 (1)(多选题)(2022·河北唐山高三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E为AB的中点,将△AED沿DE所在的直线翻折,使A与A′重合,得到四棱锥A′-BCDE,则在翻折的过程中( AB )A.DE⊥AA′B.存在某个位置,使得A′E⊥CDC.存在某个位置,使得A′B∥DED.存在某个位置,使四棱锥A′-BCDE的体积为1(2)(多选题)(2022·广东罗湖高三期末)在△ABC中,AB⊥BC,且AC=2,BC=1,若将△ABC沿AC边上的中线BD折起,使得平面ABD⊥平面BCD.点E在由此得到的四面体ABCD的棱AC上运动,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为( BCD )A.∠ADC=π2B.四面体ABCD的体积为18C.存在点E使得△BDE的面积为14D.四面体ABCD外接球的表面积为13π3解析:(1)对于A,如图所示,过A′作A′O⊥DE,垂足为O,延长AO交BC于点F,因为DE⊥AO,且AO∩A′O=O,AO,A′O⊂平面A′AO,所以DE⊥平面A′AO,又因为A′A⊂平面A′AO,所以DE⊥AA′,A正确;对于B,取DC的中点G,连接EG,A′G,当A′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在直线EG上时,此时DC⊥平面A′EG,从而得到A′E⊥CD,B正确;对于C,连接A′B,因为点E∈平面A′BE,点D∉平面A′BE,所以直线A′B与DE是异面直线,所以不存在某个位置,使得A′B∥DE,C错误;对于D,由VA′BCDE =13×12×(1+2)×2×h=1,解得h=1,由A′O⊥DE,可得A′O=A′E·A′DDE =√5=√5,即此时四棱锥的高h∈(0,√5],此时√5<1,所以不存在某个位置,使四棱锥A′-BCDE的体积为1,D错误.故选AB.(2)对于A,取BD的中点M,连接CM,因为BC=CD=1,所以CM⊥BD,又平面ABD⊥平面BCD,平面ABD∩平面BCD=BD,所以CM⊥平面ABD,则CM⊥AD,若∠ADC=π2,则AD⊥CD,所以AD⊥平面CBD,则AD⊥BD,显然不可能,A错误;对于B,易知△BCD的面积为√34,在平面ABD中,过A作BD的垂线,交BD的延长线于点H,易知AH=√32,因为平面ABD ⊥平面BCD,平面ABD ∩平面BCD=BD,所以AH ⊥平面BCD,即三棱锥A-BCD 的高为AH=√32,所以三棱锥A-BCD 的体积V=13×√34×√32=18,即四面体ABCD 的体积为18,B正确;对于C,显然当AC ⊥平面BDE 时,△BDE 的面积取得最小值,易知CD=1,DH=12,由余弦定理可得CH=√72,所以AC=√AH 2+CH 2=√102, 又四面体ABCD 的体积为18, 所以18=13×S ×√102,即S=3√1040<14, 且△BCD 的面积为√34>14,所以存在点E 使得△BDE 的面积为14,C 正确;对于D,设△BCD 与△ABD 的外心依次为O 1,O 2, 过O 1作平面BCD 的垂线l 1,过O 2作平面ABD 的垂线l 2,则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球心O 为直线l 1与l 2的交点,延长CO 1交BD 于点M,则M 为BD 的中点,连接O 2M,则四边形MO 1OO 2为矩形,结合正弦定理可求得O 2M=√32,O 1C=√33, 所以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半径为R=OC=√O 1O 2+O 1C 2=√O 2M 2+O 1C 2=√34+13=√1312,则四面体ABCD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S=4πR 2=4π×1312=13π3,D 正确.故选BCD.培优点4 动态最值问题典例4 (多选题)(2022·江苏常州高三期末)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长为3a,点M 是棱BC 上的定点,且BM=2CM,点P 是棱C 1D 1上的动点,则( )A.当PC 1=23a 时,△PAM 是直角三角形B.四棱锥A 1-PAM 体积的最小值为32a 3 C.存在点P,使得直线BD 1⊥平面PAM D.任意点P,都有直线BB 1∥平面PAM 解析:由已知及计算可得PC 1=23a,AM=√13a,AP=√2113a,MP=√943a,所以AP 2=MP 2+AM 2,所以△PAM 为直角三角形,A 正确;S △AA 1M =12×3a ×√13a=3√132a 2,当P 与C 1重合时,点P 到平面AA 1M 的距离最小,设点P 到平面AA 1M 的距离为h, 在B 1C 1上取M 1,使B 1M 1=2C 1M 1,sin ∠B 1M 1A 1=√13=ℎmin a,所以h min =√13a,所以V A 1PAM =V PAA 1M =13×S △AA 1M ×h ≥13×3√132a 2×√13a=32a 3,B 正确;因为BD 1⊥平面AB 1C,平面AB 1C 与平面PAM 不平行,所以BD 1与平面PAM 不垂直,C 错误;P 与C 1重合时,平面PAM 为平面C 1AM,BB 1∥CC 1,若BB 1∥平面PAM,则CC 1⊂平面C 1AM,与CC 1⊄平面C 1AM 矛盾,D 错误.故选AB.解决与空间图形有关的线段、角、距离、面积、体积等最值问题,一般可以从三方面着手:(1)从问题的几何特征入手,充分利用其几何性质去解决; (2)利用空间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3)找出问题中的代数关系,建立目标函数,利用代数方法求目标函数的最值.解题途径很多,在函数建成后,可用一次函数的端点法,二次函数的配方法、公式法,函数有界法(如三角函数等)及导数法等.触类旁通4 (多选题)(2022·广东揭阳高三期末)如图所示,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M,N 分别是AD,CC 1的中点,P 是线段AB 上的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平面PMN 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可以是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B.当点P 与A,B 两点不重合时,平面PMN 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是五边形C.△MPN 是锐角三角形D.△MPN 面积的最大值是√212解析:如图所示,当点P 与A,B 两点不重合时,将线段MP 向两端延长,分别交CD,CB 的延长线于点O,Q,连接NO,NQ 分别交DD 1,BB 1于R,S 两点,连接RM,SP,此时截面为五边形MPSNR,故B 正确;当点P 与点A 或点B 重合时,截面为四边形,不可能为六边形,故A 错误;考虑△MPN,当点P 与点A 重合时,MN=√6,PM=1,PN=3, 此时因为MN 2+PM 2<PN 2,故∠PMN 为钝角,故C 错误;当点P 与点B 重合时,点P 到直线MN 的距离取到最大值,△MPN 的面积取到最大值,此时MN=√6,BM=BN=√5,则MN 边上的高为√(√5)2-(√62)2=√142,△MPN的面积为12×√142×√6=√212,即最大值为√212,故D正确.故选BD.。
高考数学万能解题技巧归纳
高考数学万能解题技巧归纳高考数学万能解题技巧归纳总结高考像漫漫人生路上的一道坎,无论成败与否,其实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要总结高考的得与失,以下是小编准备的高考数学万能解题技巧归纳,欢迎借鉴参考。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数学选择题目还是比较多的,占的分值也挺大的,因此,对于不同的数学选择题,就需要掌握不同的解题技巧,有些题型概念性比较强,那么这些试题传递出来的就是以数学学科规定和习惯为依据的,那么同学们就千万不能够擅自去改变它,而是应该对号入座。
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最重要的还是审题,然后懂得挖掘隐藏条件,再就是要懂得选择解题方法同时控制好解题时间。
填空题“直扑结果”填空题和选择题都是属于客观性的题目,这类题目的特点就是不计较同学们的解题步骤,最在乎的是同学们的答案,只要答案对了,那么分数也就到手了,因此,在解答这些题目的时候,要正确,迅速,稳定,心态一定要好,不能够马虎,不能粗心。
解答题“步步为营”解答题是分值占的较大,难度也比较大的题目,因此,在做解答题的时候,就不能够像做填空题和选择题那样只需要一个结果就好了,做解答题需要将解答过程一个个的写出来,一步一步来,要知道,综合题目,阅卷老师都是看答题要点给分的。
所以,在做题的时候要知道多少就写出来多少,不要纠结于自己到底会不会做这道题。
高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1.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简单的问题,把复杂的图形,分成几个基本图形,找相似,找直角,找特殊图形,慢慢求解,高考是分步得分的,这种思考方式尤为重要,能算的先算,能证的先证,踏上要点就能得分,就算结论出不来,中间还是有不少分能拿。
2. 运动的问题静止化,对于动态的图形,先把不变的线段,不变的角找到,有没有始终相等的线段,始终全等的图形,始终相似的图形,所有的运算都基于它们,在找到变化线段之间的联系,用代数式慢慢求解。
3. 一般的问题特殊化,有些一般的结论,找不到一般解法,先看特殊情况,比如动点问题,看看运动到中点怎样,运动到垂直又怎样,变成等腰三角形又会怎样,先找出结论,再慢慢求解。
高考数学压轴题解法的误区有哪些
高考数学压轴题解法的误区有哪些高考数学压轴题通常是整套试卷中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的题目,对于考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然而,在解答这些压轴题的过程中,考生往往容易陷入一些误区,导致解题思路受阻或者得出错误的答案。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高考数学压轴题解法中常见的误区。
一、盲目套用公式和定理很多考生在面对高考数学压轴题时,第一反应就是去回忆学过的公式和定理,然后盲目地套用。
这种做法看似是在运用知识,实则是没有真正理解题目所考查的核心概念和数学思想。
例如,在立体几何的压轴题中,如果仅仅是机械地套用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而没有深入分析图形的结构和条件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出现错误的证明或者计算。
以一道求二面角的题目为例,有的考生可能会直接套用二面角的余弦公式,而没有考虑如何正确地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或者没有判断所求出的余弦值是否为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这样的解法往往是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忽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高考数学压轴题往往会设置一些隐含条件,如果考生没有仔细审题,很容易忽略这些关键信息。
比如,在函数压轴题中,给定的定义域可能会对函数的性质产生重要影响,但有些考生在解题过程中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导致后续的计算和推理出现偏差。
再比如,在解析几何的题目中,曲线的方程可能会限制某些变量的取值范围,或者图形的对称性等性质也可能是解题的关键线索。
如果考生没有敏锐地捕捉到这些隐含条件,就很难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
三、解题思路过于单一有些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形成了固定的解题模式,在面对高考压轴题时,也试图用单一的方法去解决。
然而,压轴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数学方法和技巧,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例如,对于一道涉及数列和不等式的综合压轴题,有的考生可能只会从数列的递推公式入手,试图通过求出通项公式来解决问题,而忽略了利用不等式的放缩技巧或者数学归纳法等方法。
这种单一的解题思路很容易陷入僵局,无法得出最终的答案。
2022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空间中的动点问题
立体几何—空间中的动点问题专题综述空间中的动点问题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点的位置发生变化,在变化过程中找出规律,将动点问题转化为“定点”问题、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将立体几何的问题转化为解析几何的问题等,目的是把问题回归到最本质的定义、定理或现有的结论中去.立体几何中考查动点问题,往往题目难度较大,渗透化归与转化思想,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一般考查动点轨迹、动点的存在性、定值、范围、最值等问题,除了利用化动为定、空间问题平面化等方法,在几何体中由动点的变化过程推理出结果以外,也可以通过建系,坐标法构建函数,求得结果.专题探究探究1:坐标法解决动点问题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使几何元素的关系数量化,借助空间向量求解,省去中间繁琐的推理过程.解题步骤与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一致,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动点的位置关系,如在棱上或面内,转化为向量的关系,用参数表示动点的坐标通过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表示出待求的量若求最值或取值范围,转化为函数问题,但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坐标法用于解决动点的存在性问题、求最值、求范围问题.说明:对于求最值、范围问题,也可以直接通过几何体中的某个变量,构建函数,求最值或范围.(2022湖北省宜昌市模拟) (多选)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为线段1AD 上一动点,则( )A. 对任意的点,都有1B D CQ ⊥B. 三棱锥1B B CQ -的体积为定值C. 当为1AD 中点时,异面直线1B Q 与所成的角最小D. 当为1AD 中点时,直线1B Q 与平面11BCC B 所成的角最大【审题视点】以正方体为载体考查定点的定值、最值问题,正方体便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可选择用坐标法解决.【思维引导】选项,可以用几何知识证明;选项,设出点坐标,用坐标表示出异面直线成角的余弦值或线面角的正弦值,求最值,得出点位置.【规范解析】解:对于:连接,1.CD因为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 1B D ⊥平面1ACD ,CQ ⊂平面1ACD , 1B D CQ ⊥,故正确; 对于:平面11//ADD A 平面11BCC B ,平面11ADD A 与平面11BCC B 的距离为正方体棱长,1123111326B B CQ Q BCB V V a a a --==⨯⋅=,为定值,故正确; 对于:以为坐标原点,直线分别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下图:用一个参数表示动点的坐标,并求出参数范围,即为函数定义域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0,20,2Q x x x -∈,则1(2,2,2)B , ()2,2,0B , (0,2,0)C , 因此()12,2,B Q x x =---, ()2,0,0BC =-, 设异面直线1B Q 与所成的角为θ,则当时,,当时,当时,故当与1D 重合时,异面直线1B Q 与所成的角最小,故不正确;对于: ()12,2,B Q x x =---, 又是平面11BCC B 的一个法向量,设直线1B Q 与平面11BCC B 所成的角为α,则,所以当1x =时,sin α取得最大值63,而0,2πα⎡⎤∈⎢⎥⎣⎦, 因此α取得最大值,即当为1AD 中点时,直线1B Q 与平面11BCC B 所成的角最大, 故正确. 故选.ABD【探究总结】典例1是一道典型的研究动点问题的多选题,难度中等,但能够反映出坐标法研究最值范围问题的思路.建系设坐标,写出参数范围 根据向量运算构造函数求最值.转化为函数求最值,求出当函数取最值时的x 的值(2021安徽省蚌埠市联考) 已知圆柱1OO 底面半径为1,高为π,是圆柱的一个轴截面,动点从点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到达点,其距离最短时在侧面留下的曲线Γ如图所示.将轴截面绕着轴1OO 逆时针旋转(0)θθπ<<后,边11B C 与曲线Γ相交于点.P(1)求曲线Γ长度; (2)当2πθ=时,求点1C 到平面的距离;(3)证明:不存在(0)θθπ<<,使得二面角D AB P --的大小为.4π 探究2:化动为定点的位置在变化的过程中,有些量或位置关系是不变的,比如点到平面的距离不变,从而使几何体的体积不变;动点与另外一定点的连线与某条直线始终垂直,与某个平面始终平行.在证明体积为定值、证明位置关系时,要动中寻定,将动态的问题静态化:将动点转化为定点,寻找动直线所在的确定平面,从而解决问题.答题思路:1.动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定值:证明平面,动点到平面的距离即为定点到平面的距离;2.为动点,为定点,证明:证明所在平面与垂直;3.为动点,为定点,证明平面:证明所在平面与平面平行.(2021湖南省四校联考) 在正三棱柱中,,,分别为的中点,P 是线段DF 上的一点.有下列三个结论:①平面;②;③三棱锥的体积时定值,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审题视点】求证关于动直线的线面平行或线线垂直,三棱锥的体积为定值问题,要化动为定.【思维引导】证明动直线所在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证明定直线与动直线所在平面垂直;寻找过点与平面平行的直线,即得出点到平面的距离.【规范解析】解:如图,对于①,在正三棱柱中,,分别为的中点,平面平面,由平面,得平面,故①正确;对于②,在正三棱柱中,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故②正确;对于③,平面平面,平面到平面的距离为定值,而有为定值,故是定值,故③正确.故选D.【探究总结】线面平行,转化为面面平行异面直线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体积的定值问题,转化点到平面的距离是定值,即通过线面平行或面面平行,得出动点到平面距离为定值立体几何证明中经常出现,求证关于动直线的线面平行与线线垂直问题,其思路是转化为证明动直线所在的定平面与其他平面或直线的位置关系.关键是分析动点,动线或动面间的联系,在移动变化的同时寻求规律.(2021云南省曲靖市联考)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111ABC A B C -为直三棱柱,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2CD AD =,60ADC ∠=︒,1.AA AC =(1)证明:,1C ,1B 四点共面,且11A C DC ⊥;(2)若1AD =,点是上一点,求四棱锥的体积,并判断点到平面11ADC B 的距离是否为定值?请说明理由.探究3: 巧用极端位置由于点位置连续变化,使研究的图形发生连续的变化,利用点的位置变化“极端”位置,避开抽象及复杂的运算,得到结论.常见题型:1.定值问题:几何体中存在动点,但所求结果是确定的,即随着动点位置的改变不会影响所求的量,故可以考虑动点在极端位置的情况,优化解题过程.2.范围问题:几何体中存在动点,结果会随着动点位置改变而改变,当动点从一侧极端位置移动到令一个极端位置的过程中,所求量在增大、或减小、或先增后减、或先减后增,通过求出极端位置处的值,及最值,从而得出范围;3.探究问题:探究满足条件的点是否存在,也可以转化为求出范围,从而得出结论.(2021湖南省株洲市模拟) 在正四面体中, 为棱的中点, 为直线上的动点,则平面与平面夹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围是 .【审题视点】本例可用极端位置法分析,也可以建系,用坐标法解决.【思维引导】借助极端位置分析,不难看出经过和底边中线的平面与平面垂直,点在移动的过程中,存在一个位置使平面与经过和底边中线的平面平行,即平面平面,此时两平面所成角为,角最大;当点移动到无穷远时,平面平面,此时两平面所成角最小.【规范解析】解:由下左图 设为的中心,为的中点, 则在正四面体中平面, 为中点,为的中点,,故平面连接,并延长交于点, 连接,并延长交于点, 则过点的平面交直线于点. 则平面平面 即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正弦值为1,点从取最值的位置处移动至直线的无穷远处的过程中,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逐渐减小,即当点在无穷远处时,看作, 如下右图 故平面与平面的夹角即为平面与平面的夹角,求出其正弦值为. 综上可知:面与面的夹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围为.【探究总结】借助极端位置解决典例3中的问题,首先利用几何知识,明确点在移动的过程中 ,所求量的变化情况,若在极端位置处取“最值”,问题就简化为求出极端位置处的值.(2021浙江省杭州市高三模拟)高为1的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二面角与二面角A PB C --之和记为,则在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是( )A .一直增大B .一直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专题升华几何体中研究动点问题往往难度较大,开放性强,技巧性高.总体思路是:用几何知识,经过逻辑推理,证明位置关系或求出表示出所求量;或者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将几何问题代结合几何知识,两平面成角的变化过程,即动点从一个极端位置变化到另一极端位置时,夹角大小的增减情况在极端位置处取“最值”,直接求出点该处时的夹角的正弦值,即为范围区间的一个端点数化,用空间向量研究动点问题,省去了繁杂的推理环节,但计算量较大.解决动点问题的策略不局限与上述方法,常用的的方法还有:运用条件直接推算,借助条件将几何体还原到长方体中去;构造函数,数形结合;还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解决,如化折为直、利用解析几何的知识解决. 但只要我们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方法,并灵活加以应用,不仅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而且还可以得到简捷巧妙的解法.【答案详解】 变式训练1【解答】解:(1)在侧面展开图中为的长,其中AB AD π==,∴曲线Γ的长为2;π(2)当2πθ=时,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0,1,0A -、()0,1,0B 、1,0,2P π⎛⎫- ⎪⎝⎭、()11,0,C π-, 、(1,1,)2AP π=-、1(1,0,)OC π=-设平面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2002n AB y n AP x y z π⎧⋅==⎪⎨⋅=-++=⎪⎩, 取2z =得(,0,2)n π=,所以点1C 到平面的距离为12||||4OC n d n ππ⋅==+; (3)假设存在满足要求的(0)θθπ<<, 在(2)的坐标系中,()sin ,cos ,P θθθ-,,设平面的法向量为111(,,)m x y z =,则111120sin (cos 1)0y x y z θθθ=⎧⎨-+++=⎩, 取11x =得sin (1,0,)m θθ=,又平面的法向量为(1,0,0)k =,由二面角D AB P --的大小为4π, 则|cos ⟨,m k ⟩2212|sin .21sin θθθθ==⇒=+ sin (0)2πθθθ<<<,0θπ∴<<时,均有sin θθ<,与上式矛盾.所以不存在(0)θθπ<<使得二面角D AB P --的大小为.4π 变式训练2【解答】(1)证明:因为111ABC A B C -为直三棱柱, 所以,且,又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BC AD ,且BC AD =,,且,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1B 四点共面;,又1AA ⊥平面,AC ⊂平面,,四边形11A ACC 为正方形,连接1AC 交1A C 于,,在ADC ∆中,2CD AD =,,由余弦定理得,,所以,AD AC ⊥,又1AA ⊥平面ABCD ,AD ⊂平面ABCD ,1AA AD ⊥,,1AA ⊂平面11A ACC ,,AD ⊥平面11A ACC ,1AC ⊂平面11A ACC ,所以,又,平面,1A C ⊥平面, 1DC ⊂平面,(2)解:由(1)知:1A C ⊥平面,在Rt DAC 中,由已知得3AC =,,四棱锥的体积,//BC AD ,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定值,即为点到平面的距离变式训练3【解析】解:设二面角为,二面角A PB C --为,当时,正三棱锥趋向于变为正三棱柱,;当时,正三棱锥趋向变为平面,.当正三棱锥为正四面体时,且,,故.当从小变大时,要经过从变为小于的角,然后变为的过程, 故只有选项符合. 故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高考数学压轴题必用的6个技巧+5大思路
高考数学压轴题必用的6个技巧+5大思路解题技巧1、三角函数题注意归一公式、诱导公式的正确性{转化成同名同角三角函数时,套用归一公式、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时,很容易因为粗心,导致错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2、数列题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2)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
)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
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3)证明不等式时,有时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很简单(所以要有构造函数的意识)。
3、立体几何1)证明线面位置关系,一般不需要去建系,更简单;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存在性问题、几何体的高、表面积、体积等问题时,最好要建系;3)注意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范围)与所求角的余弦值(范围)的关系(符号问题、钝角、锐角问题)。
4、概率问题1)搞清随机试验包含的所有基本事件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2)搞清是什么概率模型,套用哪个公式;3)记准均值、方差、标准差公式;4)求概率时,正难则反(根据P1+P2+...+Pn=1);5)注意计数时利用列举、树图等基本方法;6)注意放回抽样,不放回抽样;7)注意“零散的”的知识点(茎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层抽样等)在大题中的渗透;8)注意条件概率公式;9)注意平均分组、不完全平均分组问题。
5、圆锥曲线问题1)注意求轨迹方程时,从三种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着想,椭圆考得最多,方法上有直接法、定义法、交轨法、参数法、待定系数法;2)注意直线的设法(法1分有斜率,没斜率;法2设x=m y+b (斜率不为零时),知道弦中点时,往往用点差法);注意判别式;注意韦达定理;注意弦长公式;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3)战术上整体思路要保7分,争9分,想12分。
压轴题05 立体几何压轴题(解析版)--2023年高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全国通用-理)
压轴题05立体几何压轴题题型/考向一: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题型/考向二:外接球、内切球等相关问题题型/考向三:平行关系、垂直关系、二面角等相关问题一、空间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热点一空间几何体的侧面积、表面积柱体、锥体、台体和球的表面积公式:(1)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S侧=2πrl,S表=2πr(r+l).(2)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S侧=πrl,S表=πr(r+l).(3)若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r,则S侧=π(r+r′)l,S表=π(r2+r′2+r′l +rl).(4)若球的半径为R,则它的表面积S=4πR2.热点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柱体、锥体、台体和球的体积公式:(1)V柱体=Sh(S为底面面积,h为高);Sh(S为底面面积,h为高);(2)V锥体=13(S上+S下+S上S下)h(S上、S下分别为上、下底面面积,h为高);(3)V台体=13(4)V球=4πR3.3二、外接球、内切球问题类型一外接球问题考向1墙角模型墙角模型是三棱锥有一条侧棱垂直于底面且底面是直角三角形模型,用构造法(构造长方体)解决,外接球的直径等于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长方体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b,c,外接球半径为R.则(2R)2=a2+b2+c2,即2R=a2+b2+c2.常见的有以下三种类型:考向2对棱相等模型对棱相等模型是三棱锥的三组对棱长分别相等模型,用构造法(构造长方体)解决,外接球的直径等于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如图所示,(2R )2=a 2+b 2+c 2(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 ,b ,c ),即R 2=18(x 2+y 2+z 2),如图.考向3汉堡模型汉堡模型是直三棱柱、圆柱的外接球模型,模型如下,由对称性可知,球心O 的位置是△ABC 的外心O 1与△A 1B 1C 1的外心O 2的连线的中点,算出小圆O 1的半径AO 1=r ,OO 1=h 2,所以R 2=r 2+h 24.考向4垂面模型垂面模型是有一条侧棱垂直底面的棱锥模型,可补为直棱柱内接于球;如图所示,由对称性可知球心O 的位置是△CBD 的外心O 1与△AB 2D 2的外心O 2连线的中点,算出小圆O1的半径CO1=r,OO1=h2,则R=r2+h24.类型二内切球问题内切球问题的解法(以三棱锥为例)第一步:先求出四个表面的面积和整个锥体的体积;第二步:设内切球的半径为r,建立等式V P-ABC=V O-ABC+V O-P AB+V O-P AC+V O-PBC⇒V P-ABC=13S△ABC·r+13S△P AB·r+13S△P AC·r+13S PBC·r=13(S△ABC+S△P AB+S△P AC+S△PBC)r;第三步:解出r=3V P-ABCS△ABC+S△P AB+S△P AC+S△PBC.类型三球的截面问题解决球的截面问题抓住以下几个方面:(1)球心到截面圆的距离;(2)截面圆的半径;(3)直角三角形(球心到截面圆的距离、截面圆的半径、球的半径构成的直角三角形).三、平行关系和垂直关系的证明、二面角等热点一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判断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常用方法(1)根据空间线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逐项判断,解决问题.(2)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判断.(3)必要时可以借助空间几何模型,如从长方体、四面体等模型中观察线、面的位置关系,并结合有关定理进行判断.热点二几何法证明平行、垂直1.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2)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a∥α,a⊂β,α∩β=b⇒a∥b.(3)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β,b⊂β,a∩b=P,a∥α,b∥α⇒α∥β.(4)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α∩γ=a,β∩γ=b⇒a∥b.2.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m⊂α,n⊂α,m∩n=P,l⊥m,l⊥n⇒l⊥α.(2)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a⊥α,b⊥α⇒a∥b.(3)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4)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α⊥β,α∩β=l,a⊂α,a⊥l⇒a⊥β.热点三空间向量法证明平行、垂直1.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或l 1与l 2重合)⇔v 1∥v 2.(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在平面α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v 1和v 2,则l ∥α或l ⊂α⇔存在两个实数x ,y ,使v =x v 1+y v 2.(3)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或l ⊂α⇔v ⊥u .(4)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u 2,则α∥β⇔u 1∥u 2.2.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v 1⊥v 2⇔v 1·v 2=0.(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v ∥u .(3)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和u 2,则α⊥β⇔u 1⊥u 2⇔u 1·u 2=0.四、空间角、距离问题热点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方法一:综合法.步骤为:①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直线,平移另一条直线,或将两条直线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②证明找到(或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③通过解三角形来求角.方法二:空间向量法.步骤为:①求出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分别记为m ,n ;②计算cos 〈m ,n 〉=m ·n|m ||n |;③利用cos θ=|cos 〈m ,n 〉|,以及θ,π2,求出角θ.热点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方法方法一:几何法.步骤为:①找出直线l 在平面α上的射影;②证明所找的角就是所求的角;③把这个角置于一个三角形中,通过解三角形来求角.方法二:空间向量法.步骤为:①求出平面α的法向量n 与直线AB 的方向向量AB →;②计算cos 〈AB →,n 〉=AB →·n |AB →||n |;③利用sin θ=|cos 〈AB →,n 〉|,以及θ∈0,π2,求出角θ.热点三平面与平面的夹角求平面与平面的夹角方法方法一:几何法.步骤为:①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②证明所找的角就是要求的角;③把这个平面角置于一个三角形中,通过解三角形来求角.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口诀:点在棱上,边在面内,垂直于棱,大小确定.方法二:空间向量法.步骤为:①求两个平面α,β的法向量m ,n ;②计算cos 〈m ,n 〉=m ·n|m |·|n |;③设两个平面的夹角为θ,则cos θ=|cos 〈m ,n 〉|.热点四距离问题1.空间中点、线、面距离的相互转化关系2.空间距离的求解方法有:(1)作垂线段;(2)等体积法;(3)等价转化;(4)空间向量法.一、单选题1.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直线m 、n 分别在平面ABCD 和11ABB A 内,且m n ⊥,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若m 垂直于AB ,则n 垂直于AB B .若m 垂直于AB ,则n 不垂直于ABC .若m 不垂直于AB ,则n 垂直于ABD .若m 不垂直于AB ,则n 不垂直于AB【答案】C【详解】AB 选项,若m 垂直于AB ,由面ABCD ⊥面11ABB A ,面ABCD ⋂面11ABB A AB =,可得m 垂直于面11ABB A ,即面11ABB A 内的所有直线均与m 垂直,而n 可能垂直于AB ,也可能不垂直于AB ,故A 错误,B 错误;CD 选项,若m 不垂直于AB ,则,BC m 为面ABCD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由题可知BC n ⊥,m n ⊥,则n 垂直面ABCD ,又AB ⊂面ABCD ,所以n 垂直于AB ,故C 正确,D 错误.故选:C2.在中国古代数学经典著作《九章算术》中,称图中的多面体ABCDEF 为“刍甍”.书中描述了刍甍的体积计算方法:求积术曰,倍下袤,上袤从之,以广乘之,又以高乘之,六而一,即()216V AB EF AD h =+⨯⨯,其中h 是刍甍的高,即点F 到平面ABCD 的距离.若底面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2EF =,且//EF AB ,ADE V 和BCF △是等腰三角形,90AED BFC ∠=∠= ,则该刍甍的体积为()A .3B .3C .D .403【答案】B【详解】如图所示,设点F 在底面的射影为G ,,H M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连接,,EM FH MH ,则FG 即为刍甍的高,-P ABC 面积恰为该容器的表面积)展开后是如图所示的边长为10的正方形123APP P (其中点B 为23P P 中点,点C为12PP 中点),则该玩具的体积为()A .6253B .1253C .125D .2503【答案】B【详解】该玩具为三棱锥-P ABC ,即三棱锥A PBC -,则PA ⊥底面PBC ,且10PA =,PBC 面积为252,所以12512510323P ABC V -=⨯⨯=.故选:B.4.攒尖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的一种结构形式,宋代称为撮尖,清代称攒尖.通常有圆形攒尖、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八角攒尖,也有单檐和重檐之分,多见于亭阁式建筑、园林建筑.如图所示的建筑屋顶是圆形攒尖,可近似看作一个圆锥,已知其轴截面(过圆锥旋转轴的截面)是底边长为6m ,腰长为5m 的等腰三角形,则该屋顶的体积约为()A .38πmB .39πmC .310πmD .312πm 【答案】D【详解】如图所示为该圆锥轴截面,由题知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5.已知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若//,//a b b α,则//a αB .若//,,//a b a b αβ⊥,则αβ⊥C .若//,//,//a b αβαβ,则//a bD .若//,//,a b αβαβ⊥,则a b⊥【答案】B【详解】对于A ,若//,//a b b α,则//a α或a α⊂,故A 错误;对于B ,若//,//a b b β,则a β⊂或//a β,若a β⊂,因为a α⊥,则αβ⊥,若//a β,如图所示,则在平面β一定存在一条直线//m a ,因为a α⊥,所以m α⊥,又m β⊂,所以αβ⊥,综上若//,,//a b a b αβ⊥,则αβ⊥,故B 正确;对于C ,若//,//,//a b αβαβ,则直线,a b 相交或平行或异面,故C 错误;对于D ,若//,//,a b αβαβ⊥,则直线,a b 相交或平行或异面,故D 错误.故选:B.6.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为32,则该三棱柱外接球表面积的最小值为()A .12πB .24πC .48πD .96π7.已知三棱锥-P ABC 中,底面ABC 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点P 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的中心,且三棱锥-P ABC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18π,球心在三棱锥-P ABC 内,则二面角P AB C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A .12B .13C 22D 即PDC ∠为二面角P AB C --的平面角,由23AB =,得22OC OD ==,显然三棱锥线段PO 上,由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8.已知三棱锥-P ABC 的四个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4PB PC AB AC ====,2PA BC ==,则球O 的表面积为()A .316π15B .79π15C .158π5D .79π5而,,AB AC A AB AC =⊂ 平面ABC ,因此在等腰ABC 中,4,2AB AC BC ===,则215sin 1cos ABC ABC ∠=-∠=,二、多选题9.已知直线a ,b ,c 两两异面,且a c ⊥,b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存在平面α,β,使a α⊂,b β⊂,且c α⊥,c β⊥B .存在平面α,β,使a α⊂,b β⊂,且c α∥,c β∥C .存在平面γ,使a γ∥,b γ∥,且c γ⊥D .存在唯一的平面γ,使c γ⊂,且a ,b 与γ所成角相等【答案】ABC【详解】对于A,平移直线b 到与直线a 相交,设平移后的直线为b ',因为b c ⊥,所以b c '⊥,设直线,a b '确定的平面为α,则a c ⊥,b c '⊥,直线b '和a 相交,所以c α⊥,同理可得:c β⊥,故A 对;对于B,平移直线c 到与直线a 相交,设平移后的直线为c ',设直线,a c '确定的平面为α,因为c //c ',且α⊄c ,所以c α∥,同理可得:c β∥,故B 对;对于C,同时平移直线b 和直线a ,令平移后的直线相交,设平移后的直线为,a b '''',因为a c ⊥,b c ⊥,所以a c ''⊥,b c ''⊥,设直线,a b ''''确定的平面为γ,则a γ∥,b γ∥,且c γ⊥,故C 对;对于D ,由对称性可知,存在两个平面γ,使c γ⊂,且a ,b 与γ所成角相等,故D 错误;故选:ABC.10.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外接球表面积为12π,,,M N P 分别在线段1BB ,1CC ,1DD 上,且,,,A M N P 四点共面,则().A .AP MN=B .若四边形AMNP 为菱形,则其面积的最大值为C .四边形AMNP 在平面11AAD D 与平面11CC D D 内的正投影面积之和的最大值为6D .四边形AMNP 在平面11AA D D 与平面11CC D D 内的正投影面积之积的最大值为4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依题意,234π()12π2a ⋅=,解得因为平面11BCC B ∥平面ADD则M 在平面11AA D D 上的投影落在设为H ,则四边形AGHP 为四边形AMNP 由于,AM PN GM HN ==,则(当1x y ==时取“=”),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ABD三、解答题11.如图,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为菱形,60BAD ∠=︒,2AB =,4SD =,SD ⊥平面ABCD ,点E 在棱SB 上.(1)证明:AC DE ⊥;(2)若三棱锥E ABC -,求点E 到平面SAC 的距离.【详解】(1)证明:如图,连接BD ,因为四边形ABCD 为菱形,所以AC BD ⊥,因为SD ⊥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所以SD AC ⊥,又因为SD BD D = ,所以AC ⊥平面SBD ,又因为DE ⊂平面SBD ,所以AC DE ⊥.(2)解:设点E 到平面ABC 则三棱锥E ABC -的体积V (11sin 18032AB BC =⨯⨯⨯⨯︒-12.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平面ABD ⊥平面BCD ,,AB AD O =为BD 的中点.(1)证明:OA CD ⊥;(2)已知OCD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已知点E 在棱AD 的中点,且二面角E BC D --的大小为45 ,求三棱锥A BCD -的体积.【详解】(1)证明:AB AD = ,O 为BD 的中点,AO BD ∴⊥,又平面ABD ⊥平面BCD ,平面ABD ⋂平面BCD BD =,AO ⊂平面BCD ,所以AO ⊥平面BCD ,又CD ⊂平面BCD ,AO CD ∴⊥.(2)取OD 的中点F ,因为OCD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CF OD ⊥,过O 作//OM CF ,与BC 交于M ,则OM OD ⊥,由(1)可知OA ⊥平面BCD ,设OA a =,因为OA ⊥平面BCD ,所以设平面BC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3300x y n BC ⎧+=⎪⎧⋅= ○热○点○题○型二外接球、内切球等相关问题一、单选题1.已知ABC 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其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若球O 的体积为323π,则球心O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A B .32C .1D 因为ABC 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且所以13O B =,又因为球O 的体积为32π2.已知三棱锥-P ABC 的底面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侧棱,,PA PB PC 两两垂直,若此三棱锥的四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是()A .3πB .πC .3π4D .3π23.一个圆锥的底面圆和顶点都恰好在一个球面上,且这个球的半径为5,则这个圆锥的体积的最大值时,圆锥的底面半径为()A .103B .2C .3D 【答案】C【详解】解:如图,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球半径5R =,球心为O .过圆锥的顶点P 作底面的垂线2125OO r =-.所以圆锥的高h PO =4.已知圆锥的侧面积为2π,母线与底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则该圆锥的内切球的体积为()A .4π3B .43π9C.27D5.如图,几何体Ω为一个圆柱和圆锥的组合体,圆锥的底面和圆柱的一个底面重合,圆锥的顶点为A ,圆柱的上、下底面的圆心分别为B 、C ,若该几何体Ω存在外接球(即圆锥的顶点与底面圆周在球面上,且圆柱的底面圆周也在球面上).已知24BC AB ==,则该组合体的体积等于()A .56πB .70π3C .48πD .64π【答案】A【详解】设该组合体外接球的球心为O ,半径为R ,易知球心在BC 中点,则224R AO ==+=.6.已知矩形ABCD的顶点都在球心为的体积为43,则球O的表面积为()A.76πB.112πC D.3故球的表面积为:2476πR π=,故选:A .7.水平桌面上放置了4个半径为2的小球,4个小球的球心构成正方形,且相邻的两个小球相切.若用一个半球形的容器罩住四个小球,则半球形容器内壁的半径的最小值为()A .4B .2C .2D .6此时,如上图示,O 为半球的球心,体的体对角线,且该小球与半球球面上的切点与8.已知三棱锥-PABC的四个顶点均在球的球面上,,PB AC== PC AB=Q为球O的球面上一动点,则点Q到平面PAB 的最大距离为()A2211BC2211D2223BD BE AB∴+==,BD2226BD BE BF∴++=,∴球在PAB中,cosABABP∠=二、填空题9.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 ,14AB AC PA AB AC ⊥=+=,,,当三棱锥的体积最大时,三棱锥-P ABC 外接球的体积为______.则三棱锥-P ABC 外接球的直径为2R PA =因此,三棱锥-P ABC 外接球的体积为34π3R10.如图,在直三棱柱111中,1.设为1的中点,三棱锥D ABC -的体积为94,平面1A BC ⊥平面11ABB A ,则三棱柱111ABC A B C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答案】27π【详解】取1A B 的中点E ,连接AE ,如图.因为1AA AB =,所以1AE A B ⊥.又面1A BC ⊥面11ABB A ,面1A BC ⋂面111ABB A A B =,且AE ⊂面11ABB A ,所以⊥AE 面1A BC ,BC ⊂面1A BC ,所以AE BC ⊥.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BB ⊥面ABC ,BC ⊂面ABC ,所以1BB BC ⊥.又AE ,1BB ⊂面11ABB A ,且AE ,1BB 相交,所以BC ⊥面11ABB A ,AB ⊂面11ABB A ,所以BC AB ⊥.11.如图,直三棱柱111的六个顶点都在半径为1的半球面上,,侧面11BCC B 是半球底面圆的内接正方形,则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为___________.12.如图所示的由4个直角三角形组成的各边长均相等的六边形是某棱锥的侧面展开图,若该六边形的面积为12+,则该棱锥的内切球半径为___.由题意,侧面展开图的面积由,PD AD PD DC ⊥⊥,○热○点○题○型三平面关系、垂直关系、二面角等相关问题1.已知多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CDEF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四边形ABCD 是直角梯形,90ADC DAB ∠=∠=︒,36BE AB ==,4=AD .(1)求证:平面ADF ⊥平面BCE ;(2)求直线AF 与平面BCF 所成角的正弦值.【详解】(1)因为四边形CDEF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所以CE ⊥DF ,ED ⊥DC ,因为四边形ABCD 是直角梯形,90ADC DAB ∠=∠=︒,所以AD ⊥CD ,AB ⊥AD ,故直线AF与平面BC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PA 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平面PAD⊥平面ABCD.Array(1)证明:平面CDM⊥平面PAB;(2)若AD BC ∥,2AD BC =,2AB =,直线PB 与平面MCD ,求三棱锥P MCD -的体积.【详解】(1)取AD 中点为N ,连接PN ,因为PAD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PN AD ^,且平面PAD ⊥平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PN ⊂面PAD ,所以PN ^平面ABCD ,又AB ⊂平面ABCD ,所以PN AB ⊥,又因为PD AB ⊥,PN PD P = ,,PN PD ⊂平面PAD ,所以AB ⊥平面PAD ,又因为DM ⊂平面PAD ,所以AB DM ⊥,因为M 为AP 中点,所以DM PA ⊥,且PA AB A = ,,PA PB ⊂平面PAD ,所以DM ⊥平面PAB ,且DM ⊂平面CDM ,所以平面CDM ⊥平面PAB .(2)由(1)可知,PN AB ⊥且PD AB ⊥,PN PD P = ,所以AB ⊥平面PAD ,△为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E为BD的中点,F为AE的三等分点,且2AF FE ABD=.(1)求证://FM 面ABC ;(2)若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的大小为23π,求直线EM 与面ABD 所成角的正弦值.【详解】(1)在BE 上取一点N ,使得12BN NE =,连接FN ,NM ,∵6BD =,∴116BN BD ==,2NE =,3ED =,∵12AF FE =,∴12BN AF NE FE ==,则FN AB ∥,又FN ⊄面ABC ,AB ⊂面ABC ,∴FN ∥面ABC ,∵15BN CM ND MD ==,∴NM BC ∥.∵NM ⊄面ABC ,BC ⊂面ABC ,∴NM ∥面ABC ,∵FN NM N = ,,FN NM ⊂面FNM ,∴面FNM ∥面ABC ,又FM ⊂面FNM ,4.已知底面是正方形,平面,,,点E 、F 分别为线段PB 、CQ 的中点.(1)求证://EF平面PADQ ;(2)求平面PCQ 与平面CDQ 夹角的余弦值;(3)线段PC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直线AM 与平面PCQ 所成角的正弦值是7,若存在求出PM MC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详解】(1)证明:法一:分别取AB 、CD 的中点G 、H ,连接EG 、GH 、FH ,由题意可知点E 、F 分别为线段PB 、CQ 的中点.所以//EG PA ,//FH QD ,因为//PA DQ ,所以//EG FH ,所以点E 、G 、H 、F 四点共面,因为G 、H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所以//GH AD ,因为AD ⊂平面ADQP ,GH ⊄平面ADQP ,所以//GH 平面ADQP ,又因为//FH QD ,QD ⊂平面ADQP ,FH ⊄平面ADQP ,所以//FH 平面ADQP ,法二:因为ABCD 为正方形,且以点A 为坐标原点,以AB 、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3P 、()3,3,0C 、()0,3,1Q 所以()0,3,1EF =- ,易知平面PADQ 所以0a EF ⋅= ,所以E F a ⊥ ,EF ⊄ADQP EF所在平面和圆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已知2,1AB EF ==.(1)求证:平面DAF ⊥平面CBF ;(2)当AD 的长为何值时,二面角C EF B --的大小为60︒?设()0AD t t =>,则(1,0,C -∴(1,0,0)EF = ,33,22CF ⎛= ⎝6.如图,在三棱柱111中,四边形11是边长为4的菱形,AB BC =,点D 为棱AC 上的动点(不与A 、C 重合),平面1B BD 与棱11AC 交于点E .(1)求证1BB DE //;(2)若平面ABC ⊥平面11AAC C ,160A AC ∠= ,判断是否存在点D 使得平面11A ABB 与平面1B BDE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π3,并说明理由.【详解】(1)11//BB CC ,且1BB ⊂/平面11ACC A ,1CC ⊂平面11ACC A ,∴1//BB 平面11ACC A ,又∵1BB ⊂平面1B BD ,且平面1B BD 平面11ACC A DE =,∴1BB DE //;(2)连接1AC ,取AC 中点O ,连接1AO ,BO ,在菱形11ACC A 中,160A AC ∠=︒,∴1A AC △是等边三角形,又∵O 为AC 中点,∴1A O ⊥∵平面ABC ⊥平面11ACC A ,平面ABC ⋂平面11ACC A AC =∴1A O ⊥平面ABC ,OB ⊂平面。
2024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
第1页共5页2024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解题策略]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就变化起因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平移;二是旋转.就所求变量而言可分为三类:一是相关线、面、体的测度;二是角度;三是距离.立体几何动态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化归处理能力,在各省市的高考选择题与填空题中也时有出现.在解“动态”立体几何题时,如果我们能努力探寻运动过程中“静”的一面,动中求静,往往能以静制动、克难致胜.1.去掉枝蔓见本质——大道至简在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时,需从复杂的图形中分化出最简单的具有实质性意义的点、线、面,让几何图形的实质“形销骨立”,即从混沌中找出秩序,是解决“动态”问题的关键.例1如图1,直线l ⊥平面α,垂足为O .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点A 是直线l 上的动点,点B 1在平面α内,则点O 到线段CD 1中点P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________.图1答案2+2解析从图形分化出4个点O ,A ,B 1,P ,其中△AOB 1为直角三角形,固定AOB 1,点P 的轨迹是在与AB 1垂直的平面上且以AB 1的中点Q 为圆心的圆,从而OP ≤OQ +QP =12AB 1+2=2+2,当且仅当OQ ⊥AB 1,且点O ,Q ,P 共线时取到等号,此时直线AB 1与平面α成45°角.2.极端位置巧分析——穷妙极巧在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时,对于移动问题,由图形变化的连续性,穷尽极端特殊之要害,往往能直取答案.例2在正四面体A -BCD 中,E 为棱BC 的中点,F 为直线BD 上的动点,则平面AEF 与平面AC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1解析本例可用极端位置法来加以分析.。
高考满分数学压轴题16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可编辑可打印)
一.方法综述立体几何在高考中突出对考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论证能力及数学运算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考查的热点是以几何体为载体的垂直、平行的证明、平面图形的折叠、探索开放性问题等;同时考查转化化归思想与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对于探索性问题(是否存在某点或某参数,使得某种线、面位置关系成立问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问题一般有三种类型:(1)条件追溯型;(2)存在探索型;(3)方法类比探索型。
现进行归纳整理,以便对此类问题有一个明确的思考方向和解决办法。
二.解题策略类型一 空间平行关系的探索【例1】(2020·眉山外国语学校高三期中(理))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M 是对角线1AC 上的动点(点M 与1A C 、不重合),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①存在点M ,使得平面1A DM ⊥平面1BC D ; ②存在点M ,使得平面DM 平面11B CD ; ③1A DM ∆的面积可能等于36;④若12,S S 分别是1A DM ∆在平面1111A B C D 与平面11BB C C 的正投影的面积,则存在点M ,使得12S S【答案】①②③④【解析】①如图所示,当M 是1AC 中点时,可知M 也是1A C 中点且11B C BC ⊥,111A B BC ⊥,1111A B B C B =,所以1BC ⊥平面11A B C ,所以11BC A M ⊥,同理可知1BD A M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且1BC BD B =,所以1A M ⊥平面1BC D ,又1A M ⊂平面1A DM ,所以平面1A DM ⊥平面1BC D ,故正确;②如图所示,取1AC 靠近A 的一个三等分点记为M ,记1111AC B D O =,1OC AC N =,因为11AC AC ,所以1112OC C N AC AN ==,所以N 为1AC 靠近1C 的一个三等分点, 则N 为1MC 中点,又O 为11A C 中点,所以1A M NO ,且11A DB C ,111A MA D A =,1NOB C C =,所以平面1A DM平面11B CD ,且DM ⊂平面1A DM ,所以DM 平面11B CD ,故正确;③如图所示,作11A M AC ⊥,在11AA C 中根据等面积得:12633A M ==, 根据对称性可知:16A M DM ==,又2AD =1A DM 是等腰三角形, 则122162322326A DMS⎛⎫⎛⎫=-= ⎪ ⎪ ⎪ ⎪⎝⎭⎝⎭,故正确;④如图所示,设1AM aAC =,1A DM ∆在平面1111D C B A 内的正投影为111A D M ∆,1A DM ∆在平面11BB C C 内的正投影为12B CM ∆,所以1111122222A D M aS S a ∆==⨯⨯=,122121222222B CM a S S a ∆-==⨯-⨯=,当12S S 时,解得:13a =,故正确.故答案为 ①②③④【点评】.探索开放性问题,采用了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给出条件再加以证明,对于命题结论的探索,常从条件出发,探索出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对于探索结论是否存在,求解时常假设结论存在,再寻找与条件相容或者矛盾的结论。
立体几何:动点与设未知量-高考理科数学压轴题冲刺训练
07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1.已知{a n}是等比数列,a n>0,且+a3a7=8,则log2a1+log2a2+…+log2a9=().A.8B.9C.10D.11解析▶∵ +a3a7=8,a n>0,且{a n}是等比数列,∴2=8,∴a5=2.∴log2a1+log2a2+…+log2a9=log2[(a1a9)(a2a8)·(a3a7)(a4a6)a5]=log2=9log22=9,故选B.答案▶ B2.在等比数列{a n}中,a n>0,,,+1成等差数列,且a1+2a2=2,则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解析▶设等比数列{a n}的公比为q,由a n>0知q>0,由题意得+=,即a1-a2=a1a2, ∴a1q=1-q.又a1+2a2=2,∴a1+2a1q=2.由-解得或--(舍去),∴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答案▶a n=-3.如图所示的是“杨辉三角”数图,计算第1行的2个数的和,第2行的3个数的和,第3行的4个数的和 … 则第n行的n+1个数的和为.11第1行12 1 第2行1331第3行1464 1 第4行…解析▶1+1=2,1+2+1=4,1+3+3+1=8,1+4+6+4+1=16,则第n行的n+1个数的和为2n.答案▶2n4.已知数列{a n}的各项均为正数,前n项和为S n,且S n=( ),n∈N*.(1)求证:数列{a n}是等差数列.(2)设b n=,T n=b1+b2+…+b n,求T n.解析▶(1)∵S n=( ),n N∈*,∴当n=1时,a1=S1=( )(a1>0),解得a1=1;当n≥ 时,由----a n-1,得2a n=+a n--即(a n+a n-1)(a n-a n-1-1)=0,∵a n+a n-1>0,∴a n-a n-1=1(n≥ ).∴数列{a n}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由(1)可得a n=n,S n=( ),b n===-.( )∴T n=b1+b2+b3+…+b n=1-+-+…+-=1-=.【例1】设S n为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a1=1,且3S1,2S2,S3成等差数列,则a n= .解析▶(法一)设等比数列{a n}的公比为q(q≠0) 则2S2=2(a1+a2)=2(a1+a1q),S3=a1+a2+a3=a1+a1q+a1q2.因为3S1,2S2,S3成等差数列,所以3a1+a1+a1q+a1q2=4(a1+a1q),解得q=3,故a n =3n-1.(法二)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由3S 1,2S 2,S 3成等差数列,易得q ≠ 所以4S 2=3S 1+S 3, 即( - )-=3a 1+( - )-, 解得q=3,故a n =3n-1. 答案▶ 3n-1在等差(比)数列问题中,最基本的量是首项a 1和公差d (公比q ),在解题时往往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这两个量的方程组,从而求出这两个量,那么其他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这就是解决等差(比)数列问题的基本量的方法,其中蕴含着方程思想的运用.在应用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时,务必注意公比q 的取值范围.1.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a 3=30,S 4=120,设b n =1+log 3a n ,则数列{b n }的前15项和为( ).A .152B .135C .80D .16解析▶ 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由a 1+a 3=30,a 2+a 4=S 4-(a 1+a 3)=90,得公比q==3,首项a 1==3,所以a n =3n ,b n =1log+33n=1+n ,则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其前15项和为 ( )=135.故选B .答案▶ B2.设{a n }是首项为a 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S n 为其前n 项和.若S 1,S 2,S 4成等比数列,则a 1=( ).A .2B .-2C .D .-解析▶ 由题意知S 1=a 1,S 2=2a 1-1,S 4=4a 1-6. 因为S 1,S 2,S 4成等比数列,所以 =S 1·S 4,即(2a 1-1)2=a 1(4a 1-6),解得a 1=-.故选D .答案▶ D【例2】(1)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满足S15>0,S16<0,则, … 中最大的项为().A.B.C.D.(2)若等比数列{a n}的各项均为正数,且a8a13+a9a12=2e(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则ln a1+ln a2+…+ln a20= .解析▶(1)由S15= ()==15a8>0,S16= ()=8(a8+a9)<0,可得a8>0,a9<0,d<0,所以数列{a n}是递减数列,所以a1>a2>…>a8>0,所以0<S1<S2<…<S8,从而0<<<…<.又因为当 ≤n≤ n∈N*时,a n<0,S n>0,即<0,所以是, … 中的最大项.故选C.(2)因为{a n}是等比数列,所以a8a13=a9a12=e,所以ln a1+lna2+…+ln a20=ln(a1a2…a20)=ln(a1a20)10=10ln(a8a13)=10ln e=10.答案▶(1)C(2)10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是两种数列基本规律的深刻体现,是解决等差、等比数列问题既快捷又方便的工具,应有意识地去应用.但在应用性质时要注意性质的前提条件,有时需要进行适当变形.在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的运算问题时,经常采用“巧用性质,整体考虑,减少运算量”的思想.1.已知等比数列{a n}满足a n>0,且a3a2n-3=22n(n≥ ) 则当n≥时,log2a1+log2a2+log2a3+…+log2a2n-1= .解析▶log2a1log+2a2log+2a3+…log+2a2n-1log=2(a1a2a3…a2n-1).设S=a1a2a3…a2n-1,则S=-a2n-2a2n-3 (1)两式相乘,得S2=(a3a2n-3)2n-1=22n(2n-1),所以S=2n(2n-1),故原式=n(2n-1).答案▶n(2n-1)2.已知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3,则= .解析▶显然公比q≠ 则由=( -)-( -)-=--=1+q3=3,得q3=2,所以=--=--=.答案▶【例3】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λ(a n-1),其中λ≠0.(1)证明{a n}是等比数列,并求其通项公式;(2)当λ=2时,求a2i.解析▶(1)由题意得a1=S1=λ(a1-1),故λ≠ a1=-,a1≠0.由S n=λ(a n-1),S n+1=λ(a n+1-1),得a n+1=λa n+1-λa n,即a n+1(λ-1)=λa n.由a1≠0 λ≠0 得a n≠0 所以aa =-,因此{a n}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于是a n=-.(2)由(1)可知,当λ=2时,a n=2n,故a2i=a2+a4+…+a2n= ( -)-= ( - ).判断或证明数列是否为等差、等比数列,一般是依据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或利用等差中项、等比中项进行判断.利用=a n+1·a n-1(n≥ n∈N*)来证明数列{a n}为等比数列时,要注意数列中的各项均不为0.记S n为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已知a3=-8,S3=-6.(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求S n,并证明对任意的n∈N*,S n+2,S n,S n+1成等差数列.解析▶(1)设数列{a n}的公比为q,由题设可得-( )-解得--故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2)n.(2)由(1)可得S n=( -)-=-+(-1)n·.由于S n+2+S n+1=-+(-1)n·-=2-(- )·=2S n,故S n+2,S n,S n+1成等差数列.【例4】设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已知a1=λ,S n+1=λS n+λ(n∈N*),其中常数λ>1.(1)求证:数列{a n}是等比数列.(2)若数列{b n}满足b n=logλ(a1a2…a n)(n∈N*),求数列{b n}的通项公式.解析▶(1)当n=1时,S2=λS1+λ,即a2=λ2,∴=λ.当n≥ 时,S n=λS n-1+λ,∴a n+1=S n+1-S n=λ(S n-S n-1)=λa n,即=λ(n≥ ).又∵=λ,∴数列{a n}是首项为λ,公比为λ的等比数列.(2)由(1)得a n=λn,∴a1a2…a n=λ1+2+…+n=( ),∴b n=logλ( )=.解这种题目的一般方法是用“退位相减法”消去S n(或者a n),得到数列{a n}的递推公式(或者是数列{S n}的递推公式),进而求出a n(或者S n)与n的关系式.设S n是数列{a n}的前n项和,且a1=-1,a n+1=S n·S n+1,则S n= .解析▶由已知得a n+1=S n+1-S n=S n+1·S n,易知S n≠0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S n+1·S n,得-=-1,故数列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则=-1-(n-1)=-n,所以S n=-.答案▶-一、选择题1.S n是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S7-S2=45,则S9=().A.54B.63C.72D.81解析▶(法一)∵S7-S2=45,∴a3+a4+a5+a6+a7=45,∴5a5=45,a5=9,∴S9= ()=9a5=81.(法二)∵S7-S2=45,∴7a1+21d-(2a1+d)=45,即a1+4d=9,∴S9=9a1+36d=9(a1+4d)=9×9=81,故选D.答案▶ D2.已知数列{a n}满足a1=2,a n+1=(n∈N*),则a2019=().-A.-2B.-1C.2D.解析▶∵数列{a n}满足a1=2,a n+1=-(n N∈*),∴a2=-=-1,a3=-(- )=,a4=-= … 可知此数列具有周期性,周期为3,即a n+3=a n,则a2019=a3=.故选D.答案▶ D3.若S n为数列{a n}的前n项和,且S n=,则等于().A.B.C.D.30解析▶∵当n≥ 时,a n=S n-S n-1=--=( ),∴=5×(5+1)=30.故选D.答案▶ D4.已知等比数列{a n}中,a2=2,a6=8,则a3a4a5=().A.±64B.64C.32D.16解析▶因为a2=2,a6=8,所以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知a2a6==16,而a2,a4,a6同号,所以a4=4,所以a3a4a5==64,故选B.答案▶ B5.已知{a n}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S n是其前n项和.若S5=15,则a10的值是().A.11B.20C.29D.31解析▶因为S5=15,所以5a1+×4=15,所以a1=-5,所以a10=a1+9d=31,故选D.答案▶ D6.观察下列各图,并阅读图形下面的文字.像这样,10条直线相交,最多可形成的交点的个数是().A.40B.45C.50D.55解析▶(法一)n+1(n N∈*)条直线相交,当n= … k …时,最多可形成的交点个数分别是1,1+2,1+2+ … +2+3+…+k ….∴10条直线相交,最多可形成的交点的个数是1+2+…+9=45.(法二)设n(n≥ n∈N*)条直线相交,最多可形成的交点个数为a n,则--…-累加得a10-a2=2+3+…+9,∴a10=1+2+3+…+9=45.故选B.答案▶ B7.《张丘建算经》中“今有马行转迟,次日减半,疾七日,行七百里.问日行几何?”意思是“现有一匹马行走的速度逐渐变慢,每天走的里数是前一天的一半,连续行走7天,共走了700里路,问每天走的里数为多少?”则该匹马第一天走的里数为().A.B. 00C. 00D.解析▶由题意知这匹马每日所走的路程成等比数列,设该数列为{a n},则公比q=,前7项和S7=700.由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700,解得a1= 00,故选B.答案▶ B8.已知等差数列{a n},{b n}的前n项和分别为S n,T n,且=,则0=().A. 0B.C.D.解析▶(法一)设S n=5n2+2n,则T n=n2+3n.当n=1时,a1=7;当n≥ 时,a n=S n-S n-1=10n-3.∵a1=7符合上式,∴a n=10n-3.同理b n=2n+2.∴0= 0 .故选A.(法二)由=--,得0==== 0 .故选A.答案▶ A9.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若数列{a n}为递减数列,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A.(3,+∞)B.(2,+∞)C.(1,+∞)D.(0,+∞)解析▶因为a n+1-a n=-=--,所以由数列{a n}为递减数列知,对任意n N∈*,a n+1-a n=--<0,所以k>3-3n对任意n N∈*恒成立,所以k∈(0 +∞).故选D.答案▶ D二、填空题10.在等比数列{a n}中,若a1=,a4=-4,则|a1|+|a2|+…+|a n|= .解析▶设等比数列{a n}的公比为q,则a4=a1q3,代入数据得q3=-8,所以q=-2.又等比数列{|a n|}的公比为|q|=2,所以|a n|=×2n-1,所以|a1|+|a2|+|a3|+…+|a n|=(1+2+22+…+2n-1)=(2n-1)=2n-1-.答案▶2n-1-11.设等差数列5, 0,, 0 …的前n项和为S n,则当S n最大时,n= .解析▶(法一)设该等差数列为{a n},∵公差d= 0-5=-,a1=5,∴a n=5+(n-1)×-=-+ 0.要使S n最大,则00 即- 00- ( ) 00解得 ≤n≤ .又n∈N*,∴ =7或n=8.(法二)∵公差d= 0-5=-,首项为5, ∴S n=5n+(- )×-=-n2+n=--+.∴当n 取最接近 的整数时,S n 最大,即当n=7或n=8时,S n 最大.答案▶ 7或812.在计算机语言中,有一种函数y=INT(x )叫作取整函数,它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如INT(0.9)=0,INT(3.14)=3.已知 =0. ·8571 ·,令a n =INT 0 ,b 1=a 1,b n =a n -10a n-1(n>1且n ∈N *),则b 2019= .解析▶ 依题意得a 1=2,a 2=28,a 3=285,a 4=2857,a 5=28571,a 6=285714,a 7= … 所以b 1=a 1=2.又b n =a n -10a n-1,所以b 2=8,b 3=5,b 4=7,b 5=1,b 6=4,b 7= … 可知数列{b n }是周期为6的周期数列.而2019=336×6+3,所以b 2019=b 3=5.答案▶ 5三、解答题13.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a n+1-2,a 1=2.(1)证明{a n }是等比数列,并求其通项公式;(2)若数列{b n }满足 - · - ·…· - = (n ∈N *),证明:{b n }是等差数列. 解析▶ (1)当n ≥ 时,由S n =a n+1-2,得S n-1=a n -2,两式相减,得a n+1=2a n ,即=2. 又S 1=a 2-2,a 1=2,∴a 2=S 1+2=4,满足=2, ∴=2对任意的n ∈N *都成立. ∴{a n }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a n =2n .(2)∵ - · - ·…· - =, ∴ … - = · ,∴2[(b 1+b 2+…+b n )-n ]=n ·b n , ①∴2[(b 1+b 2+…+b n+1)-(n+1)]=(n+1)b n+1, ②由②-①得2(b n+1-1)=(n+1)b n+1-nb n ,即(n-1)b n+1-nb n +2=0, ③∴ b n+2-(n+1)b n+1+2=0,④由④-③得nb n+2-2nb n+1+nb n=0, ∴b n+2-2b n+1+b n=0,即b n+2-b n+1=b n+1-b n(n∈N*),∴是等差数列.。
高考数学 立体几何动态问题
立体几何的动态问题立体几何的动态问题,主要有五种:动点问题、翻折问题、旋转问题、投影与截面问题以及轨迹问题。
基本类型:点动问题;线动问题;面动问题;体动问题;多动问题等。
解题时一般可以通过改变视角、平面化或者寻找变化过程中的不变因素而把问题回归到最本质的定义、定理或现有的结论中,若能再配以沉着冷静的心态去计算,那么相信绝大多数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动点轨迹问题空间中动点轨迹问题变化并不多,一般此类问题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处理,一是从曲线定义或函数关系出发给出合理解释;二是平面与平面交线得直线或线段;三是平面和曲面(圆锥,圆柱侧面,球面)交线得圆,圆锥曲线。
很少有题目会脱离这三个方向。
(注意:阿波罗尼斯圆,圆锥曲线第二定义)1.(2015·浙江卷8)如图11-10,斜线段AB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60°,B为斜足,平面α上的动点P满足∠PAB=30°,则点P的轨迹是()A.直线B.抛物线C.椭圆D.双曲线的一支式题如图,平面α的斜线AB交α于B点,且与α所成的角为θ,平面α若动点C的轨迹为椭圆,则θ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3.(2015春•龙泉驿区校级期中)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是A1D1的中点,点P在侧面BCC1B1上运动.现有下列命题:①若点P总保持PA⊥BD1,则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直线;②若点P到点A的距离为,则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圆;③若P满足∠MAP=∠MAC1,则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椭圆;④若P到直线BC与直线C1D1的距离比为2:1,则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双曲线;⑤若P到直线AD与直线CC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抛物线.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4 B.3 C.2 D.14.(2018•温州模拟)已知线段AB垂直于定圆所在的平面,B,C是圆上的两点,H是点B在AC上的射影,当C 运动,点H运动的轨迹()A.是圆B.是椭圆C.是抛物线D.不是平面图形5.(2013•铁岭模拟)如图所示,△PAB所在的平面α和四边形ABCD所在的平面β互相垂直,且AD⊥α,BC⊥α,AD=4,BC=8,AB=6.若tan∠ADP﹣2tan∠BCP=1,则动点P在平面α内的轨迹是()A.椭圆的一部分B.线段C.双曲线的一部分D.以上都不是6.(2013•嘉兴二模)设m是平面α内的一条定直线,P是平面α外的一个定点,动直线n经过点P且与m成30°角,则直线n与平面α的交点Q的轨迹是()A.圆B.椭圆C.双曲线D.抛物线7.(2008•浙江)如图,AB是平面a的斜线段,A为斜足,若点P在平面a内运动,使得△ABP的面积为定值,则动点P的轨迹是()A.圆B.椭圆C.一条直线D.两条平行直线8.(2015春•台州校级月考)AB是平面α的斜线段,长度为2,点A是斜足,若点P在平面α内运动,当△ABP 的面积等于3 时,点P的轨迹是()A.圆B.椭圆C.双曲线D.抛物线9.(2016•浙江二模)在正三棱柱(底面是正三角形的直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AA 1=2.若点M 在△ABC 所在平面上运动,且使得△AC 1M 的面积为1,则动点M 的轨迹为( ) A .圆B .椭圆C .双曲线D .抛物线10.(2016•武汉校级模拟)如图,AB 是平面α外的固定斜线段,B 为斜足,若点C 在平面α内运动,且∠CAB 等于直线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则动点C 的轨迹为( )A .圆B .椭圆C .双曲线D .抛物线11.(2008年浙江·理10)如图,AB 是平面a 的斜线段,A 为斜足,若点P 在平面a 内运动使得△ABP 的面积为定值,则动点P 的轨迹是 ( )(A )圆 (B )椭圆 (C )一条直线 (D )两条平行直线12.(2014年金华高二十校联考·文10)圆柱的轴截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M 为正方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动点P 在圆柱下底面内(包括圆周),若直线BM 与直线MP 所成角为45°,则点P 形成的轨迹为 ( ) A .椭圆的一部分B .抛物线的一部分C .双曲线的一部分D . 圆的一部分13.(2014•杭州二模)在等腰梯形ABCD 中,E ,F 分别是底边AB ,BC 的中点,把四边形AEFD 沿直线EF 折起后所在的平面记为α,p ∈α,设PB ,PC 与α所成的角分别为θ1,θ2(θ1,θ2均不为零).若θ1=θ2,则满足条件的P 所形成的轨迹是 .ABP B ACDMP14.(2018秋•诸暨市校级期中)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中,E,F分别是棱AD,BP上的动点,且满足AE=2BF,则线段EF中点的轨迹是()A.一条线段B.一段圆弧C.抛物线的一部分D.一个平行四边形15.(2015秋•太原期末)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为棱A1B1的中点,点Q在侧面DCC1D1内运动,给出下列结论:①若BQ⊥A1C,则动点Q的轨迹是线段;②若|BQ|=,则动点Q的轨迹是圆的一部分;③若∠QBD1=∠PBD1,则动点Q的轨迹是椭圆的一部分;④若点Q到AB与DD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Q的轨迹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其中结论正确的是(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16.如图,长方体ABCD﹣A′B′C′D′中,AB=BC=,AA,上底面A′B′C′D′的中心为O′,当点E在线段CC′上从C移动到C′时,点O′在平面BDE上的射影G的轨迹长度为()A.B.C.D.17.(2016秋•温州期末)点P为棱长是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内切球O球面上的动点,点M为B1C1的中点,若满足DP⊥BM,则动点P的轨迹的长度为()A.B.C.D.18.(2018•宁波二模)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侧面BB1C1C中心,F在棱AD上运动,正方体表面上有一点P满足=x(x≥0,y≥0),则所有满足条件的P点构成图形的面积为.19.(2017•定海区校级模拟)已知异面直线a,b所成角为60°,直线AB与a,b均垂直,且垂足分别是点A,B 若动点P∈a,Q∈b,|PA|+|QB|=m,则线段PQ中点M的轨迹围成的区域的面积是.20.(2017秋•赣州期末)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CD=2AB=2EF=2a,E,F分别是底边AB,CD的中点,把四边形BEFC沿直线EF折起,使得平面BEFC⊥平面ADFE.若动点P∈平面ADFE,设PB,PC与平面ADFE 所成的角分别为θ1,θ2(θ1,θ2均不为0).若θ1=θ2,则动点P的轨迹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A.B.C.D.翻折问题面(动问题)翻折问题的一线五结论.DF AE⊥一线:垂直于折痕的线即五结论:1)折线同侧的几何量和位置关系保持不变;折线两侧的几何量和位置关系发生改变;2--D HF D H F''∠)是二面角的平面角;3D DF')在底面上的投影一定射线上;1、(2016年联考试题)平面四边形ABCD中,AD=AB=2,CD=CB= 5,且AD AB⊥,现将△ABD沿对角线BD翻折成'A BD∆,则在'A BD∆折起至转到平面BCD的过程中,直线'A C与平面BCD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2.(2015年10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18)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60°,线段AD,BD的中点分别为E,F。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方法总结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方法总结一、立体几何动态问题的概念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呢,就是那种图形在动或者点啊线啊在动的问题。
就像是有个小虫子在立体的几何图形里爬来爬去,它每爬到一个新位置就会产生新的几何关系。
这种问题特别有趣,也特别考验咱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常见的动态类型1. 动点问题比如说一个点在一条直线或者一个平面上动,那这个点的位置不同,它和其他几何元素的关系就会跟着变。
像在一个三棱柱里,有个点在棱上动,那这个点到各个面的距离就会随着它的移动而改变。
2. 动线问题线在动就更复杂一点啦。
想象一下,一条直线绕着一个点旋转,那它扫过的空间形状就是我们要研究的。
比如一条直线在一个圆锥里绕着圆锥的顶点旋转,它和圆锥底面圆周上的点连线的夹角就会一直在变。
3. 动面问题面动起来就像是一张纸在三维空间里飘来飘去。
一个平面在一个立体图形里平移或者旋转,那这个平面和其他平面或者直线的交线就会不断变化。
就像一个平面在正方体里平移,它和正方体各个面的交线就会有不同的情况。
三、解决动态问题的方法1.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这是一个很厉害的方法哦。
把立体几何图形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里,就可以用坐标来表示点的位置。
这样不管是点动、线动还是面动,我们都可以通过坐标的变化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比如说一个动点在一个长方体的棱上动,我们设这个点的坐标,然后根据它的运动轨迹来确定坐标的取值范围,再通过向量的方法来计算它和其他点、线、面的关系。
2. 利用向量法向量在解决动态问题里超级好用。
对于动的点、线、面,我们可以用向量来表示它们的方向和位置关系。
像计算两条动直线的夹角,我们就可以用向量的点积公式。
如果是一个动平面和一条直线的夹角,也可以用向量来计算。
而且向量的运算比较有规律,不像纯几何方法那样有时候要绞尽脑汁想辅助线。
3. 特殊位置法这个方法很巧妙呢。
我们可以先找到动元素的一些特殊位置,比如动点在棱的端点的时候,动线和某个平面平行的时候,动面垂直于某个坐标轴的时候。
高考数学压轴题常用解题方式
高考数学压轴题常用解题方式九种题型1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问题中考的解答题一般是分两到三部分的。
第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题或者中档题,目的在于考察基础。
第二部分往往就是开始拉分的中难题了。
对这些题轻松掌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分数,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做题过程中士气,军心的影响。
线段与角的计算和证明,一般来说难度不会很大,只要找到关键“题眼”,后面的路子自己就“通”了。
2图形位置关系中学数学当中,图形位置关系主要包括点、线、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以及圆这么几类图形之间的关系。
在中考中会包含在函数,坐标系以及几何问题当中,但主要还是通过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来考察,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圆与三角形的各种问题。
3 动态几何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
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
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察。
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机会拼高分。
4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在这一类问题当中,尤以涉及的动态几何问题最为艰难。
几何问题的难点在于想象,构造,往往有时候一条辅助线没有想到,整个一道题就卡壳了。
相比几何综合题来说,代数综合题倒不需要太多巧妙的方法,但是对考生的计算能力以及代数功底有了比较高的要求。
中考数学当中,代数问题往往是以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为主体,多种其他知识点辅助的形式出现的。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问题当中,纯粹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通常会以简单解答题的方式考察。
但是在后面的中难档大题当中,通常会和根的判别式,整数根和抛物线等知识点结合5多种函数交叉综合问题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函数就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
这类题目本身并不会太难,很少作为压轴题出现,一般都是作为一道中档次题目来考察考生对于一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掌握。
备战2020高考数学之冲破压轴题-专题17 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学生版
第四章立体几何专题17 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压轴综述】在立体几何中,判定和证明空间的线线、线面以及面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主要是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计算空间图形中的几何量(主要是角与距离)是两类基本问题.在涉及最值的问题中主要有三类,一是距离(长度)的最值问题;二是面(体)积的最值问题;三是在最值已知的条件下,确定参数(其它几何量)的值.从解答思路看,有几何法(利用几何特征)和代数法(应用函数思想、应用基本不等式等)两种,都需要我们正确揭示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并有效地实施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要善于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这一步要求我们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要牢牢抓住,有关计算公式熟练掌握.一、涉及几何体切接问题最值计算求解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并作出合适的截面图,如球内切于正方体,切点为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正方体的棱长等于球的直径;球外接于正方体,正方体的顶点均在球面上,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等.通过作截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与圆的接、切问题,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寻找几何中元素间的关系求解.这样才能进一步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内的问题;二.涉及角的计算最值问题1. 二面角的平面角及其求法有:定义法、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找公垂面法、射影公式、向量法等,依据题目选择方法求出结果.2.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一平移,将两条异面直线平移成相交直线.二定角,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找出所成角.三求角,在三角形中用余弦定理或正弦定理或三角函数求角.四结论.3.线面角的计算:(1)利用几何法:原则上先利用图形“找线面角”或者遵循“一做----二证----三计算”. (2)利用向量法求线面角的方法(i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ii)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钝角时取其补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下面通过例题说明应对这类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压轴典例】例1.(2018·全国高考真题(理))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都相等,则α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为()A B C .4 D 例2.(2018·全国高考真题(文))设A B C D ,,,是同一个半径为4的球的球面上四点,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D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 )A .B .C .D .例3.(2017·全国高考真题(理))a ,b 为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边AC 所在直线与a ,b 都垂直,斜边AB 以直线AC 为旋转轴旋转,有下列结论:①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AB 与b 成30°角;②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AB 与b 成60°角;③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小值为45°;④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大值为60°.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例4.(2017·全国高考真题(理))如图,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 ,半径为5 cm ,该纸片上的等边三角形ABC 的中心为O .D ,E ,F 为圆O 上的点,△DBC ,△ECA ,△FAB 分别是以BC ,CA ,AB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沿虚线剪开后,分别以BC ,CA ,AB 为折痕折起△DBC ,△ECA ,△FAB ,使得D ,E ,F 重合,得到三棱锥.当△ABC 的边长变化时,所得三棱锥体积(单位:cm 3)的最大值为______.例5.(2016·浙江高考真题(理))如图,在ABC 中,AB=BC=2,∠ABC=120°.若平面ABC 外的点P 和线段AC 上的点D ,满足PD=DA ,PB=BA ,则四面体P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是 .例6.(2019·安徽芜湖一中高三开学考试)在Rt AOB ∆中,6OAB π∠=,斜边4AB =.Rt AOC ∆可以通过Rt AOB ∆以直线AO 为轴旋转得到,且二面角B AO C --是直二面角.动点D 的斜边AB 上.(1)求证:平面COD 平面AOB;(2)求直线CD与平面AOB所成角的正弦的最大值.例7.(2019·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三月考(文))如图,AB是圆O的直径,点C是圆O上异于A,B的点,PO 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且PO=OB=1.(1)若D为线段AC的中点,求证:AC⊥平面PDO;(2)求三棱锥P-ABC体积的最大值;(3)若,点E在线段PB上,求CE+OE的最小值.例8.(2016·江苏高考真题)现需要设计一个仓库,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的形状是正四棱锥,下部分的形状是正四棱柱(如图所示),并要求正四棱柱的高是正四棱锥的高的4倍.(1)若则仓库的容积是多少?(2)若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为,则当为多少时,仓库的容积最大?【压轴训练】1.(2019·四川石室中学高三开学考试(文))在ABC △中,已知AB =BC =045ABC ∠=,D 是边AC 上一点,将ABD △沿BD 折起,得到三棱锥A BCD -.若该三棱锥的顶点A 在底面BCD 的射影M 在线段BC 上,设BM x =,则x 的取值范围为( )A.(B.C.D.(2.(2019·四川高三月考(文))已知球O 表面上的四点A ,B ,C ,P 满足AC BC ==2AB =.若四面体P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23,则球O 的表面积为( ) A .254π B .254π C .2516π D .8π3.(2019·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理))圆锥的母线长为2,其侧面展开图的中心角为θ弧度,过圆锥顶点的截面中,面积的最大值为2,则θ的取值范围是( )A .),2πB .π⎡⎤⎣⎦C .}D .π⎫⎪⎪⎣⎭4.(2019·安徽高考模拟(理))如图,已知四面体ABCD 为正四面体,1AB =,E ,F 分别是AD ,BC 中点.若用一个与直线EF 垂直,且与四面体的每一个面都相交的平面α去截该四面体,由此得到一个多边形截面,则该多边形截面面积最大值为( )A .14BCD .15.(2019·湖北高三月考(理))若一个四棱锥底面为正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正方形的中心,且该四棱锥的体积为9,当其外接球表面积最小时,它的高为( )A .3B .C .D .6.(2019·四川雅安中学高三开学考试(文))已知三棱锥D ABC -四个顶点均在半径为R 的球面上,且AB BC ==2AC =,若该三棱锥体积的最大值为1,则这个球的表面积为( ) A.50081π B.1009π C.259π D.4π7.(2017·山西高三(理))两球1O 和2O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内部,且互相外切,若球1O 与过点A 的正方体的三个面相切,球2O 与过点1C 的正方体的三个面相切,则球1O 和2O 的表面积之和的最小值为( )A .(32pB .(42pC .(32p +D .(42p8.(2019·广东高考模拟(理))平面四边形ABCD 中,AD AB ==CD CB ==且AD A B ⊥,现将ABD ∆沿对角线BD 翻折成A BD '∆,则在A BD '∆折起至转到平面BCD 的过程中,直线A C '与平面BCD 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为( )A .2B .12C D9.(2019·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高二月考(理))已知底面边长为,侧棱长为S ABCD -内接于球1O .若球2O 在球1O 内且与平面ABCD 相切,则球2O 的直径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10.(2019·山西高三月考)已知三棱锥P ABC -的四个顶点都在半径为3的球面上,AB AC ⊥,则该三棱锥体积的最大值是__.11.(2019·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90BAC ∠=︒且14BB =,设其外接球的球心为O ,已知三棱锥O -ABC 的体积为2,则球O 的表面积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12.(2019·湖南高三月考(文))已知三棱锥A BCD -满足3AB BD DC CA ====,则该三棱锥体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13.(2019·河南高三月考(文))已知三棱锥P ABC -的四个顶点均在同一个球面上,底面ABC ∆满足BA BC ==2ABC π∠=,若该三棱锥体积的最大值为3.则其外接球的体积为________.14.(2019·四川双流中学高三月考(文))已知球的直径4DC =,A ,B 是该球面上的两点,6ADC BDC π∠=∠=,则三棱锥A BCD -的体积最大值是______.15.(2019·河北高三月考)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AC ⊥,AB ⊥平面PAD ,底面ABCD 为正方形,且3CD PD +=,若四棱锥P ABCD -的每个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则球O 的表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16.(2016·浙江高考真题(文))如图,已知平面四边形ABCD ,AB=BC=3,CD=1,直线AC 将ACD 翻折成ACD',直线AC 与BD' 所成角的余弦的最大值是______.17.(2019·重庆一中高三开学考试(理))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BC ∆沿对角线AC 折起,使平面ABC ⊥平面ACD ,得到如图所示的三棱锥B-ACD .若O 为AC 的中点,点M ,N 分别为DC ,BO 上的动点(不包括端点),且BN CM =,则当三棱锥N-AMC 的体积取得最大值时,点N 到平面ACD 的距离为______.18.(2019·浙江高三开学考试)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M 是AD 中点,动点P 在底面ABCD 内(不包括边界),使四面体1A BMP 体积为23,则1C P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19.(2019·安徽合肥一中高考模拟(文))如图,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M 是AD 的中点,动点P 在底面ABCD 内(不包括边界),若1//B P 平面1A BM ,则1C P 的最小值是____.20.(2019·湖南高三期末(文))点P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侧面11BCC B 及其边界上运动,并保持1AP BD ⊥,若正方体边长为2,则P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数学压轴题突破140之立体几何五种动态问题和解题绝招
中高考数学名师张芙华?2018-01-2906:14:27
2018年高考数学压轴题突破140之立体几何五种动态问题和解题绝招一.方法综述
立体几何的动态问题是高考的热点,问题中的“不确定性”与“动感性”元素往往成为学生思考与求解问题的思维障碍,使考题的破解更具策略性、挑战性与创新性。
一般立体动态问题形成的原因有动点变化、平面图形的翻折、几何体的平移和旋转以及投影与截面问题,由此引发的常见题型为动点轨迹、角度与距离的计算、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探索性问题以及有关几何量的最值求解等。
此类题的求解并没有一定的模式与固定的套路可以沿用,很多学生一筹莫展,无法形成清晰的分析思路,导致该题成为学生的易失分点。
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缺乏相关学科素养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造成的。
动态立体几何题在变化过程中总蕴含着某些不变的因素,因此要认真分析其变化特点,寻找不变的静态因素,从静态因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求解动态范围的选择、填空题,有时应把这类动态的变化过程充分地展现出来,通过动态思维,观察它的变化规律,找到两个极端位置,即用特殊法求解范围。
对于探究存在问题或动态范围(最值)问题,用定性分析比较难或繁时,可以引进参数,把动态问题划归为静态问题。
具体地,可通过构建方程、函数或不等式等进行定量计算,以算促证。
二.解题策略
类型一立体几何中动态问题中的角度问题
【指点迷津】空间的角的问题,一种方法,代数法,只要便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均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然后利用公式求解;另一种方法,几何法,几何问题要结合图形分析何时取得最大(小)值。
当点M在P处时,EM与AF所成角为直角,此时余弦值为0(最小),当M点向左移动时,EM与AF所成角逐渐变小时,点M到达点Q时,角最小,余弦值最大。
类型二立体几何中动态问题中的距离问题
【指点迷津】求两点间的距离或其最值。
一种方法,可建立坐标系,设点的坐标,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写出距离,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另一种方法,几何法,根据几何图形的特点,寻找那两点间的距离最大(小),求其值。
类型三立体几何中动态问题中的面积、体积问题
【指点迷津】求几何体体积的最值,先观察几何图形三棱锥,其底面的面积为不变的几何量,求点P到平面BCD的距离的最大值,选择公式,可求最值。
类型四立体几何中动态问题中的轨迹问题
类型五?立体几何中动态问题中的翻折、旋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