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课堂评价探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课堂评价探讨对话这一问题,成为了教育中关注的主要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加入对话理论,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和理论价值。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是针对对话课堂有效实现的关键。
针对对话教学中的问题明确化,在此分析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最后找出解决的办法。
标签:阅读教学;实践;分析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最热门的研究就是,语文阅读教学对话,但目前这种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要对这些问题深思考虑,找到解决的办法,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走向更好的发展。
阅读教学中的交流与对话,指向每位学生的阅读。
本文将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课堂进行讲解,针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对话,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基础理论(一)教学对话中接受美学理论社会交往也是一种文学,是一种特定形态,是人与人之间对话的一种方式,这种理论是历史运作的一种交流方法。
文学的意义在于促进了人们相互之间的相理解,是一种建立在互动基础上的活动形式。
这种理论并不是一位作家单独创造完成的,而是读者与作家一同创作出来的,读者在阅读时对文字的理解就是文学作品新的构建过程,作品的真正意义是读者与文章的对话中产生的。
理解也是对话形式的一种,是在交流过程中发生的语言事件。
如果想要针对文本进行解释,那就需要与它们进行对话。
通过读者与作者对话的形式来达到创建文本意义的最终目的。
接受美学并不等同于赞同传统观点,它觉得读者都有创造性,是被动的接受者,还认为应该有更宽阔的发挥空间,这样读者本身才能对文本了解的更加彻底。
在阅读教学对话中,要改变传统的方法,老师要尊重学生地位和阅读体验等,要平等交流与对话,共同完成创作。
(二)阅读教学中对话理论某些著名的教育学者指出了当今社会的教育现状,同时还提出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比如,老师一直灌输各种知识给学生,长时间就会出现很多不良后果:一方面学生自己会失去批判意志,他们只会被动接受观点,总会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他们意识不到真理是相对的,都是有各自的条件的,他们对老师说的任何问题都不会去质疑;另一方将学生的创造性被抹杀了,学生总是等待老师讲述知识,失去了自主探究的意识。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有效评价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有效评价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是教师能否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手段。
如何进行有效评价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方法与策略。
一、提供多样化的评价形式有效评价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如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水平。
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评价中,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优势。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除了传统的笔试,还可以引入口头答辩、写作、演讲等形式,更全面地考验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结合课程目标进行评价在进行评价时,应将学生的实际表现与课程目标进行对比,评估学生对知识、能力、情感的掌握程度。
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三、注重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参与评价是有效评价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运用自评、互评、小组评价等方式,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自主性。
四、确保评价的公正性与客观性评价应该公正、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避免单纯依靠数值评价,而应多角度观察、综合评估,确保评价的公正性与客观性。
五、及时反馈与指导学习及时的反馈是评价的一大重点。
教师应尽快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出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恰当的指导和建议。
学生通过及时的反馈,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不足,规划下一步的学习目标,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评价标准、参与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主动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建立评价档案与跟踪追踪机制建立学生的评价档案并进行跟踪追踪,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发展情况。
通过不断追踪学生的评价数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知识与能力、思维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知识与能力方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
教师应通过讲解经典文学作品、语言文字知识等内容,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语文知识。
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能力。
在评价中,可以通过考察学生的课内作业和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培养情况。
思维与方法方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教师应通过提问、解决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思考、独立探索,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
在评价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评价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应通过讲述文学作品背后的人文情怀、社会现象的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关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评价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情感体验来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来评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教师应通过与学生的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与热爱,通过开展文学创作、朗诵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从知识与能力、思维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评价不仅应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培养情况,也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有效评价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有效评价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既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
有效评价不仅能够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能够促进学生持续地进行自我评估和提高。
下面就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评价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评价内容和形式评价内容应该包括语文课文本的基础知识掌握、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
普遍存在的评价方式有:笔试、口试、小组讨论等形式。
不同的评价方式适用于不同的评价对象。
比如说,针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评价可以采用笔试形式,而针对写作能力的评价则可以采用口试或小组讨论等形式。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作业、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二、评价方式的选择有效的评价方式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选择。
教师应该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就考虑如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
每个教学目标需要对应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成果。
三、评价标准和变量评价标准是评价方式的核心,是评价结果的产出。
评价标准应该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并能引导学生去调整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过程。
评价标准的制定需要体现“客观、公正、准确”的特点,评价内容需要与教学主题紧密联系。
此外,在评价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例如,评价变量的统一性、偏差控制等方面。
四、评价的意义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提升的关键环节。
通过有效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问题和潜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对于学生而言,评价可以激发其学习动力和胜任感,同时也能够建立起学生自我评价和提高的机制。
评价还有助于建立起学生成长的回顾、总结和追踪机制,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评价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针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选择、合理设计,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
高中语文有效课堂评价标准研究
高中语文有效课堂评价标准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语文有效课堂评价标准的建立及实施策略。
通过分析当前高中语文课堂评价的困境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我们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有效课堂评价标准,并明确了具体内容和实施策略。
该标准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本研究旨在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一种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有效课堂评价标准在现实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不断完善和调整标准,以更好地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
有效课堂评价标准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将为高中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课堂评价标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困境、国内外研究、建立、具体内容、实施策略、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语文课堂评价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和课程要求的升高,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需求。
高中语文课堂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高中语文课堂评价存在一些困境。
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标准不够清晰、评价内容过于片面等问题频繁出现,导致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受到质疑。
有必要对高中语文有效课堂评价标准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语文有效课堂评价标准的建立和具体内容,希望可以为高中语文课堂评价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可以借鉴和吸收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为高中语文领域的评价工作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高中语文课堂评价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而当前对于高中语文课堂评价标准的研究仍存在较大的缺失和不足之处,因此对于建立有效的评价标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高中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文学知识和文化传统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主要载体。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
本文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评价,旨在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或话题,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思考和辩证思维,提高学生的辩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应该注重训练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情感表达和意义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文学作品的精髓,提高学生的情感和审美体验。
3.语言表达能力高中语文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诗歌朗诵、作文写作等形式,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字功底和表达技巧。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批判性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瑕疵和问题,并引导学生善于对文学作品进行批评和评价,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品味。
5.跨文化交际能力语文教学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资源的引进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1. 教学内容的设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注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研究作者:尹诗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7年第7期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尹诗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针对学科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以及教学结果而采取的一种价值判断行为。
评价行为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不能像传统那样认为评价仅仅是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它应该是对教学的整体的全面评价。
本文探讨的教学评价策略主要侧重于语文课堂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以及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评价。
一、课堂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课堂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及发展。
新课改积极提倡把“课堂”转化为“学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因此教学评价的主体也应该改变。
众所周知,以往课堂是教师“独步天下”的小江湖,为了适应新课改,课堂的评价主体应该突破“小江湖”,应该多元化。
现今的课堂评价主体应由单一的教师评价向“生评——生互评”的模式发展。
1.学生自我评价语文课堂要积极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对学习过程不断检验、不断修订、不断提高的学习过程。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
教师要能够设计适宜的教学目标,提出符合学情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过程中,不但注重学生过程,也要引导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即课堂评价。
教学中,学生积极展现后,教师不要急于自己做出评价,而要首先让学生自我评价,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更能凸显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在教学《唐宋诗词选读》时,此选修教材重点要求就是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
在诵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时,让一位女生起来诵读,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善言辞,偶尔吐字不清。
当这位女生诵读完后,我并没有立刻做出对她诵读效果的评价,而是让她自己评价一下。
她沉默了一会,说:老师,我对我的朗读不够满意,我想再读一遍。
我赞许地答应了她的要求,结果她的第二遍诵读明显好于第一次诵读。
自我评价就是一个自我修订、发展的环节,这位女生在对自我评价后,明显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得到了发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执笔:尤溪五中***几个月来,本小课题组成员严格按照《<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有序有效地开展小课题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现将本课题前面阶段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一、严格按照《<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的实施步骤有序有效开展研究。
1.完成了本小课题的申报和开题工作。
在开题会上作为发言代表之一作了发言。
2. 确定了高一(8)、高三(11)为试验对象,并根据校情、班情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3.自觉学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有效性的有关理论文章,并开展讨论,做好记录。
4.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较清楚地掌握了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现状,明确了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5.深入他人教学课堂,进一步了解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现状,努力发掘他人优点。
6.小组成员自觉在课堂实践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评价语言实践。
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通过几个月的合作研究,本课题成员的合作意识,资料共享意识,课题研究主动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讨论,小组成员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改进方向等问题有了较清楚的理解和认识,为自己在课堂实践中开展实践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3.通过深入校内外他人课堂听课,较清楚了了解了周边班级、周边兄弟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优缺点,为自己在课堂实践中开展实践研究提供了借鉴,做到了取长补短。
4.课题小组成员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主体评价意识明显得到了提高。
认识到精彩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精彩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课堂是有缺陷的课堂,甚至是失败的课堂。
小组成员的课堂评价变得适时、适当、精练且丰富多彩,有效地改变了过去教师评价语言单一、不分对象、不分情境等状况。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变革,核心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之一。
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文能力。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在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应该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素养。
具体来说,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能够用准确、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2.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艺术素养,使学生在综合素养上得到全面发展。
1.文学作品鉴赏和理解。
语文课堂应该注重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理解,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2.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包括语法、修辞、修辞等方面的训练。
4.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
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学习语文的传统和历史,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传承文化,也能够创新文化。
1.探究式教学。
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更多地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让学生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来主动获取知识。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高中语文课是我国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一环,也是学生语言文字素养培养的主要阵地。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文字素养、思维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语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从这些方面进行评价。
语言文字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之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能够准确地理解课文中的内涵,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需要语文教师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训练,并且要针对学生的水平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口头表达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校园作文、写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舞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思维品质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的重要素养。
语文课堂上,学生不仅仅要学会理解课文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写作、演讲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文学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开思想交流和碰撞,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思维品质的培养。
社会责任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的重要素养。
语文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不仅仅要学习文学知识,更要学会感受文学作品中的人情世态,理解其中蕴含的社会责任。
教师可以通过精选课文、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明白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使命,激发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从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思维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只有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受益,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摘要】这篇文章探讨了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融入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
同时也分析了实施核心素养教学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通过案例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
评价部分总结了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势,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给教师与学生带来了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核心素养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重要性、融入方式、困难与挑战、实践案例、优势、发展方向、启示、评价与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素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们不断探索和实践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语文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围绕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展开讨论,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能够为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核心素养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备综合素养的能力。
语文教学作为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当前教育领域亟需探讨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从案例分析入手,探讨核心素养教学的困难和挑战,并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与展望,旨在为教师提供相关教学实践经验与启示。
研究本身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实施效果,可以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还可以促进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挑战和困难。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有效评价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有效评价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评价进行浅析,并分析了评价的手段和方法。
一、评价的目的与意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学生的问题所在,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二、评价的手段与方法(一)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指依据教学表现的特征和质量,不通过具体的量化指标进行评价。
例如,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以优、良、中、差等级别的评价,评价其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这种评价方法注重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评价,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综合性的指导作用。
(二)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指利用具体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估。
常用的定量评价方式包括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课堂讨论的次数等等。
这种评价方法能够客观地评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并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改进的依据。
(三)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将定性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学业水平评价、学习态度评价、综合能力评价等。
这种评价方法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评价的标准与指标(一)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力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力时,可以通过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量化评价。
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定性评价,评价学生的批判思维、分析能力等。
(二)学习态度与能力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能力时,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课堂表现等进行定性评价。
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等进行定量评价。
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时,可以通过学术活动参与度、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等进行综合评定。
四、评价的过程与方法(一)确立评价目标在评价之前,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标,明确评价的内容和侧重点。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高中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学修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方面表现出色。
语文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讲评、课外阅读、作文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课堂上,老师将教授文学知识和语文技能的过程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通过分析文本、讲解写作技巧、进行实践操作等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语文课堂通过精选文学课文,让学生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兴趣。
在课堂中,老师会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批评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与思考能力。
课堂上也会组织文学演讲、朗诵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表达水平。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课堂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分析问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造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提问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推理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堂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批判性写作能力和语言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课堂中,老师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表达和思考,组织文学创作比赛、写作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有效评价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有效评价一、引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重要手段。
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教学调整和个性化辅导。
本文将从评价的定义、目的和方法入手,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二、评价的定义和目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判断和分析的过程,旨在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指导他们进行学习调整和进一步提高。
三、评价的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积极性、参与讨论的能力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可以使用定量的评价指标,如出勤率、参与度等,也可以使用定性的评价方法,如文字描述学生的表现。
2. 作业评价作业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作业的批改和评分,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作业评价可以注重对学生答案的打分,也可以注重对学生的思路、逻辑和表达方式的评价。
3. 小组讨论评价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观察和记录小组讨论过程中的学生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可以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和学生的个人贡献度,给予评价和奖励。
4. 课堂测验评价课堂测验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成果的检验和评价。
通过设置课堂测验题目,测试学生对知识点、理论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可以采用客观题、主观题或案例分析题等不同形式的测验,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5. 学习反思评价学生的学习反思是帮助他们检查和总结自己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生的学习反思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和反思,并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有效评价的重要性1. 促进学生学习动力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有效评价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有效评价随着教育科技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化,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评价也成为了教学的重要环节。
有效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水平,确保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评价标准的选择、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和评价结果的利用三个方面浅谈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有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的选择高中语文教学评价应该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科性质来选择评价标准。
在语文课堂中,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自己所授课程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
评价的标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环节中,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
比如,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因此评价标准应该包含这些方面。
二、评价形式的多样性高中语文教学评价应该采用多样性的评价形式。
评价形式是指用什么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可以帮助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评价方式中,积极投入学习,并得到更多的成就感。
例如,一些学生善于口头表达,教师可以利用辩论赛、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评价;一些学生喜欢图像式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使用海报、PPT等形式进行评价,让学生借助图像的力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对于语文阅读的评价,教师可以不仅止于传统的笔试评价,还可以采用观察学生朗读、听学生讲解、辨认学生阅读时的理解等方式进行评价。
三、评价结果的利用高中语文教学评价应该利用评价结果来指导教学。
评价结果应该是一个反馈机制,教师从中汲取教学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指导。
同时,学生也能够从评价结果中看到自己优缺点的具体表现,对自身进行持续评估,发现并改善自身不足之处。
自评、互评和别评是评价结果的应用方式,其中别评可以通过发放成绩单、学业记录册等账面材料来完成,自评和互评则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引导。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论文10篇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都是经过教育专家通过精心筛选的,都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名著和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每一篇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课文,挖掘文章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内涵,如爱国主义精神、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等,通过向学生讲解来引起学生的共鸣。
重视课堂氛围的活跃
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对于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十分重要。在教学创新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需求。改变师生零互动的教学现状,在教学活动中多与学生交流,才能让学生乐于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来,推动语文教学的进步。比如在讲解《鸿门宴》时,教师可以就“鸿门宴”这个话题与学生聊一聊。教师要先与学生分享生活经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些学生说他们不想学画画,妈妈为了说服他们拜师学画,答应带他们去迪斯尼乐园,这对他们来说就像一场“鸿门宴”。学生参与进来,课堂氛围逐渐活跃起来,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分享的事件去判断其对于“鸿门宴”的理解。
1.有利于我国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了文化的全球化。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文化也呈现多样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文化的全球化必然伴随着西方文化观念的渗透和入侵,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比如,一些学生热衷于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但却对清明节、重阳节了解甚少。一大部分学生从小就习得一口流利的外语,但是却不能准确的利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达交流。这些现象令我们堪忧,如果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不到继承和发展,那么它们就将在全球化趋势下慢慢消亡,这个民族也将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生是继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文化的主体,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古诗词、民间故事、对联的学习,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应对全球文化的冲击。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随着时代的发展,核心素养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中语文课程也不例外。
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门学科,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素养出发,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探讨。
首先,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个人获取、理解、创造、应用信息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信息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如何让学生掌握文献资料的查找和利用技巧。
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好文献资料的采集和整合,并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让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培养他们在信息社会中批判、相信、利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
其次,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创新素养是指个人创造或者运用知识、思想、方法等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多角度分析,挖掘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
此外,语文课堂还应强化学习内容的创造性表现,如写作、朗诵、话剧、歌曲等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充分发挥创造性和创新性。
再次,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对社会重大问题的正确认知、对社会价值的理解和对社会利益的承担意识。
在语文课堂中,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与思考、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现实,认识最新的社会信息,并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与社会发展相关的各种活动中,如爱心公益、志愿活动、环境保护等,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
最后,语文课堂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素养。
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素养是指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对外汉语教学、海外游学等方式实现。
通过多方位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素养,促进学生个人成长和满足社会需求。
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曹伟
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曹伟发布时间:2021-07-28T04:55:04.884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6期作者:曹伟[导读]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获得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
四川省武胜中学校 638400摘要: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获得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对于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成绩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策略;语文阅读引言: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不够深刻,因此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回答语文阅读问题是常常因为思路不够清晰,显得没有逻辑。
同时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敏捷性也有待提升。
一、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在辨证归纳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清晰阅读中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同时还能简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就应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案,使其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举例来说在人教版必修2的采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可以将其与之前所学过的归园田居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了解两首诗的不同,在课前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教学方案,分别导入采薇和归园田居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以归园田居委参考思考采薇这首诗,与其的不同之处。
这两首诗在内容和格式以及主人公抒发的思想情感上各有什么异同?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有效评价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有效评价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语言能力和文学修养的重要环节。
而有效的评价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评价,包括评价的目的、原则、方法及影响。
一、评价的目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有两个目的。
首先,评价是用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便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其次,评价是促进教师教学改进、提高教学质量的反馈手段。
通过评价结果,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教授的知识和能力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评价的原则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1.客观公正原则。
评价要客观、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评价应基于客观的标准和数据,而不是主观的偏见和情感。
2.多元综合原则。
评价应综合多个方面的因素,而不仅仅是知识掌握程度。
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应包括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思维能力等多个方面。
3.因材施教原则。
评价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4.个性和群体的结合原则。
评价既要注重个体学生的发展,也要注意学生群体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评价的方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应多样化,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评价方法:1.行为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如课堂发言、课后作业情况、学习态度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2.学习档案法。
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记录他们的学习过程、成绩、作品等,以便综合评价。
3.口头评价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口头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作品评价法。
评价学生的作品,如作文、诗歌、书信等,从中反映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修养等。
5.考试评价法。
采用考试方式进行评价,包括课堂测试和期末考试等。
但需要注意考试只是评价的手段之一,不能过分强调。
高中语文有效课堂评价标准研究
高中语文有效课堂评价标准研究语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有效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有效课堂评价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促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然而,当前我国高中语文课堂评价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单纯、评价标准不明确等。
因此,对高中语文有效课堂评价标准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一、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课堂评价。
经过调研,综合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面反映其课堂表现和学习水平的有效途径。
评价方式主要有课堂观察法、测验法和作业评定法。
课堂观察法是指教师通过直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举手、回答问题等,以评价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等。
这种方式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但也存在着观察主观性强的问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敏锐度和客观性。
测验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通过给学生进行考试或测验,以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这种评价方式通常将课堂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评价指标,具有客观性和标准化的特点。
但是,测验法只能考察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和表达能力。
作业评定法是指通过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定,以反映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情况。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题能力,并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但是也存在着评定主观性强的问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
二、评价内容的多元性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评价应该涵盖学科、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的内容。
学科内容是指对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进行评价。
这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情况等。
这种内容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价,是评价的基础。
能力内容是指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进行评价。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分析、综合、创新等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研究报告徐薇郑涛李伟何淑清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和局限(一)“是否完成认知目标”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以外的其他发展的关注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中,教师是否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更确切地说是这节课的认知目标,是作为一节好课的很重要的指标。
的确,完成认知目标是教师在组织教学中一件很重要的任务。
有时候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很多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教师将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将学生调动得“兴趣盎然”,但检测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情况却并不理想。
原因就在于教师在备课时,未抓住完成该教学目标的关键条件。
像这样未完成预定认知目标的课显然不能称得上是一节好课。
但如果为了完成认知目标,而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的课也不能视为一节好课。
认知性任务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或惟一目的,教师不应只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而不考虑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不仅包括认知的发展,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包括各种能力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发展。
学生的想法中也许蕴涵着创造性的火花,也许是对知识更深刻的理解,可是教师不愿意在这上面花时间,因为怕影响教学进度,完不成认知目标。
(二)“丝丝入扣”的教学设计严重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传统的评课标准,往往强调教学进程要安排合理,教学环节井井有条。
许多观摩课,教师不敢拿出原汁原味的课,就是怕评委们说自己设计的课“漏洞百出”,说自己水平低。
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
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结果往往是把一节好课上成了表演课,演员就是教师,或者说主角是教师,学生则是配角,是观众。
教师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常常采取回避的处理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不到教师的随机应变,看不到对学生思维出现阻碍时的点拨。
教学过程好似一杯淡而无味的水,观后不是让人拍案叫绝,为之喝彩,而是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无任何收益。
因此,我们说教学“贵在得法”,就体现在教师如何作好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促进者、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三)“样样俱全”的所谓优秀课常常使教学忽略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需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可以说十分完备,而且每一项指标几乎都有固定的要求,诸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进程安排合理”、“课堂提问精炼”、“多媒体运用恰当”、“板书设计美观”、“教态自然”、“语言流畅”等等。
结果我们会发现,许多观摩课中的不少环节就是为迎合评课标准而设计的。
但是我们的教师有没有想过,课堂教学既然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就必须围绕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其目的是使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如果为了把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在黑板上即使板书并不那么美观,甚至让学生参与板书,又何尝不可呢?相反,如果让所谓的多媒体限制了学生的理解,让所谓的板书限制了学生的理解,那才是一堂既可悲又失败的课。
传统的评价标准所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性使得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种好的、值得倡导的课堂教学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或者说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应该包含哪些方面?为此我们研究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
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
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
因此,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而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
只有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
为了让学习者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我们强调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总目标都能由学生自己提出。
许多课是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事先设计出各种任务、课题,但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己确立这些任务或课题中所包含的各个子任务,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来确立子目标,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寻找达到各个子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启发和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对初始的目标进行分解或将其转化为其他目标。
二是学习者在“做”中进行学习。
目标一旦确立,学习者在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中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对象,也就是说总是要有一定的事情让孩子们去做。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习题,其潜在的假设是: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
我们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
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
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二)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单向的。
教师们应该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还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
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
因此,在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就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
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学习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
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作为促进者,教师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是包办代替,不是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
作为指导者,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必要线索的反馈,发展学生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通过示范、讲解,尤其是提炼和概括,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作为合作者,教师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去学习,敢于承认自己不如学生的地方;同时也愿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和专业人员合作,敢于冒风险去开拓自己专业以外的领域。
(三)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学生主动建构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对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
反对过于简单化地处理学习内容,希望把学习置于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之中,从而使学习能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更广泛的迁移。
同时,也强调在学习中应让学习者试着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问题。
虽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考的对象不可能达到科学家那样高深,但在学习中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却是一样的。
因此,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应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原始数据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
因为在学习者面对一个新问题时,必然先要求他们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在有了一定的想法和努力方向之后,开始尝试用一些方法对该问题展开探索。
根据尝试后的结果,学习者还需准备自己在小组中需要交流的信息,必要时甚至要写出书面的提纲。
在小组交流讨论时,一方面学习者需要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解题策略,另一方面还要努力理解他人的解题策略,并不断回顾和反思自己与他人在解题策略上的正确与错误、相同与不同,对正确的需给出证据和阐述理由,对错误的需找出错误的原因,对都正确但方法不同的解题策略,需比较不同方法之间的特点,优化解题策略等等。
这些环节是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必要环节,教师必须给予时间上充足的保障,这样学生知识建构的质量才会提高,反之常常会流于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空间上的便利。
这里的空间主要是指学生座位的安排。
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往往是插秧式地编排座位,每个孩子被安排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努力去理解黑板、教材或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和材料,这使得学习常常被视为孤立、个体化、相互存在竞争的活动。
如果我们把孩子们编排成一些工作小组,从空间上给予一定的调整,孩子们会十分乐于彼此进行交流、倾听、解释、思考他人的观点以及自己进行反思,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形成一个小而精的工作小组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从理论上讲,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是随着小组人数的扩大而减少的。
与此同时,整个班级中的小组数也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从这个角度讲,适当减小班级规模是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四)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
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想通过提问“你们懂了吗?”或“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
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
而要做到这些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则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只有理解和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才能促进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五)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习者要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和帮助思考的策略,而且学习者还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推论中是否包含逻辑错误等等。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或研究的这些问题)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