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树木到森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树木到森林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由树木到森林》,说课内容为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册教材传承了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特点,围绕专题以整合方式组织教材,着力于开放、具有活力的教材体系的构建,着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中整合了八个专题,第四单元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教材:纵横联系说课标——立体整合说教材——聚焦课型说模式——整合资源说开发。
➢纵横联系说课标:
语文课标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二年级隶属于第一学段,本学段目标有以下特点:汉语拼音降低了要求,减少了内容;识字提出了会认和会写两种不同要求;阅读强调积累,写话强调兴趣;口语交际更具时代要求;综合性学习要求比前有所增强。
以第四单元为例,我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来阐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本单元知识目标是认识50个生字,会写54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搜集积累资料的能力。情感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立体整合说教材
第一,人教版教材的编排意图非常明确:每个学段都从相同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要求,不同的是同一版块的学习程度,整个知识能力体系成螺旋上升趋势。以识字和写字为例,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一点。
第二,人教版教材特点鲜明:首先表现在识字课形式多样,本单元的识字课是通过三组朗朗上口的成语来呈现的;其次,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时代感强,贴近生活。本单元五篇教材,融合了三种体裁: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最后,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实际,重在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在本单元之前,一年级上册共三组课文,第二组课文中,首次出现了包含哲理的故事,只有两篇,分别是《自己去吧》和《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要求是从中受到启发教育;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也是故事篇,要求仍是通过读故事从中受到教育。
本册第四单元,课文围绕专题,整合了多种题材多种体裁的故事。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以前,学生对道理的感知大多停留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阶段。在这个单元,如何引导学生完成这个提升,将是难点。
➢聚焦课型说模式: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结合本单元的重难点,教学主要通过两种课型来展现。
一是识字和写字教学。按照“学情了解(正音—定标)——随文识字(正音—知义)——字理识字(见形—知义)——语境习字(知义—习用)”四步来走。这里我重点要介绍一下字理识字。字理,从个体汉字来说,是构成汉字的理据。从汉字系统看,字理是汉字的规律。如常见的形声字中,同声符的字靠形符来区别意义,同形符的字靠声符来区别读音。要说明的是,字理不等同于说文解字,而是通过看图识字、听读识字、拼音识字、溯源识字、构件识字、谜语识字等形式,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比如《风娃娃》一课“续”的认识。在学习之前,学生已经通过本册《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中反义词“买——卖”认识了“卖”字,与“续”形近的“读、渎”都是学生常见的字。学生通过读文,读句子,可以知道“续”的读音,可以知道文中“断断续续”的意思是水一会儿流,一会儿不流,一会儿又流,一会儿又不流……“续”有连接的意思。随文识字,帮助学生打通了音义连接。而字理识字,则通过习相同构件的字(读和渎),帮助学生记忆字形,打通音形义的连接。我们都知道,学生在上学前就学会了说话,生活实践已经帮他们做好了音义连接,字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连接,从而帮助学生正确使用汉字。
二是阅读教学。大体分为“自读自悟——共性探究——研读积累——习用创新”四步。自读自悟环节,让学生记下自己读文后最重要的问题或者收获,教师搜集整理资源。然后班级围绕共性问题共同探讨,接着深入文本研读,最后是根据课文内容适当拓展,习用创新。
我想以学生的课堂生成为例,来谈一谈学生的变化。刚开始的时候,学生提的问题不着边际,更别提收获了。而在一步步的深入学习中,学生的问题开始聚焦于中心话题,对文本的认识也开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比如:本单元的课文所包含的哲理,教参中有详细的解读,但是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不能直接灌输给他们。我们来看看学生们的课堂生成和教科书上有什么区别。
在《坐井观天》这一课,学生的认识还是停留在表面,在《我要的是葫芦》一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认识有了一点深入,而在后三课的学习中,学生的课堂生成已经接近教参,而且比教参更鲜活,更生活化!
➢整合资源说开发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课程资源要怎样开发?有一位教育名家这样说:语文的外延是生活。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材是资源,教师是资源,学生是资源,课堂评价是资源,课堂生成是资源,生活是资源……我们所处的这个环境,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重点开发的是学生文本阅读体验资源和学生生活经验积累资源,此外,通过师生三维一体评价、语文实践活动(读故事讲故事,搜集有意思的成语)、语文知识、文本插图等资源的整合开发,将学生置身在一个语文学习的大环境中,从而得到最好的发展。
最后,我想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素养提高了,自然就可以看到一棵树后的巍巍森林;读懂一粒沙里的缤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