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和纸层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薄层色谱讲义ppt课件

薄层色谱讲义ppt课件
氧化铝、离子交换纤维素、硅藻土、乙酰 化纤维素及聚酰胺等。
2〕薄层板的制备
将1份吸附剂加3份左右的粘合剂 〔0.2%-0.5%羧甲基纤维素钠〕在研钵中向 一个方向充分研磨,使成均匀的糊状物, 然后再倒入已预备好的涂布器中,在玻璃 板上平稳地以直线方向挪动涂布器,使硅 胶浆均匀平整地涂布。室温枯燥后置烘箱 活化,普通在105-110℃加热30min,置枯 燥器中备用。薄层厚度普通为0.2-0.3mm
增修订工程
项目 类别
鉴别
检查
含量测定
特征
或指
纹图
显微
TLC
HP LC
GC
理化
通则
重金属 有害元

毒性 成分
其 他

HPLC
TL CS
UV GC
其 他
10版 新增
259
1818
25
9
54 426
8
中成药
05版 收载
2811144ຫໍສະໝຸດ 1116102 627
8
提取物
10版 新增
05版 收载
21
3
2
5
1
11
16
2〕溶解样品的溶剂均有不同程度的洗 脱力,所以在上样的同时,样品在原位置 就呈环形展开,原点直径的分散促进了这 种展开,即所谓“上样环形色谱效应〞。 如样品在溶剂中溶解度很大,原点将变成 空心圈,这种效应对随后的线性展开呵斥 不利的影响,因此应选择样品在溶剂中溶 解度不宜太大的溶剂。
3〕供试液的溶剂在原点的残留,也会 改动展开的选择性,特别是供试液的溶剂 极性与展开剂的溶剂极性相差较大时更为 明显;因此,上样时同步枯燥或上样后枯 燥以除去原点残存的溶剂。如甲醇点后, 有残存甲醇时,就参与了流动相。所以应 该枯燥除去甲醇。

第七章薄层色谱法详解

第七章薄层色谱法详解
现在是28页\一共有57页\编辑于星期四
1、薄层板的制备
要求:玻璃板需光洁,否则吸附剂易脱落;
大小由需求决定。
现在是29页\一共有57页\编辑于星期四
1、薄层板的制备 薄层板分类和制法
软板的制备
硬板的制备 倾注法
平铺法
机械涂布法
现在是30页\一共有57页\编辑于星期四
(1)软板的制备
软板:直接将吸附剂铺在玻璃板上制成,不加粘合剂
(2)硬板的制备
c、机械涂布法:
优点:简单方便、薄板厚度均匀、分离效果好。
手动涂布器
现在是35页\一共有57页\编辑于星期四
全自动涂布器
常用的薄层板: 软板:硅胶H板、氧化铝H板 硬板:常用的有硅胶G板、氧化铝G板、硅胶CMC-Na板、氧化铝 CMC-Na板、硅胶GF<[254]> 、硅胶GF<[356]>
现在是36页\一共有57页\编辑于星期四
2、点样
(1)样品溶液的制备: 怎样选择溶剂? 水可以用吗?
现在是37页\一共有57页\编辑于星期四
2、点样
(2)点样量:
与薄层板的关系 太多太少的影响
现在是38页\一共有57页\编辑于星期四
点样基线:距底边2.0cm 样点直径:2-4mm
2、点样
(3)点样方法:
现在是22页\一共有57页\编辑于星期四
硅胶、氧化铝的含水量与活性级别
活性等级
I
II
III
氧化铝加水量 /%
0
3
6
硅胶加水量 /%
0
5
15
IV
V
10
15
25
38
硅胶和氧化铝含水量越高,吸附活性越弱。 只要在110℃左右加热,这些“自由水” 就能被可逆性地除去。利用

色谱法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色谱法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薄层色谱法
将固定相涂布在玻璃板或塑料 板上形成薄层,然后用合适的 溶剂展开,实现组分的分离和
分析。
纸色谱法
将固定相吸附在滤纸上,然后 用合适的溶剂展开,实现组分 的分离和分析。
气相色谱法
适用于气体和挥发性液体的分 析,通过气体流动相将样品带 入色谱柱进行分离。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种高效、高分辨率的色谱方 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和
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因此会以不同
的速度在薄层板上移动,从而实现分离。
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步骤
点样
将待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在薄层 板的起点处。
显色
在紫外灯下观察各组分的斑点, 或者用显色剂进行染色。
制备薄层板
将固定相涂布在玻璃板、塑料 板或铝箔上,形成一层均匀的 薄层。
展开
将薄层板放入展开槽中,用适 当的流动相展开。
色谱法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目 录
• 色谱法简介 • 薄层色谱法 • 纸色谱法 • 色谱法薄层色谱和纸色谱的比较 • 色谱法薄层色谱和纸色谱的发展趋势
01 色谱法简介
定义与原理
定义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复杂混 合物中各组分的方法,通过不同 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 配平衡实现分离。
原理
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之间的吸附 、溶解等分配平衡的差异,使不 同物质在色谱柱上移动速度不同 ,从而实现各组分的分离。
薄层色谱法的分离效率高于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使用涂布在玻璃板或塑料板 上的固定相,能够快速、有效地分离复杂的混合物,而纸色谱法则需要较长的 时间进行分离。
分辨率
薄层色谱法的分辨率也更高,能够更好地分离出组分相近的物质,而纸色谱法 的分辨率相对较低。
操作难度的比较
操作简便性

薄层色谱应用课件.pptx

薄层色谱应用课件.pptx

一、 实 验 目 的
❖ 了解薄层色谱的应用原理 ❖ 掌握薄层色谱的应用方法
二、实 验 原 理
二、实 验 原 理
应用薄层色谱检验、鉴定化合物的原理:
图1 365 nm下观察的结果
图2 硫酸乙醇显色结果
注:两边的是标准品,中间的是样品
二、实 验 原 理
➢ 固定相:硅胶,氧化铝,等。 ➢ 支持板:玻璃板,涤纶布,等。 ➢ 展开剂:根据样品的极性及溶解度选择,可采用单一溶剂,但更常用的
四、实 验 过 程
比移值( Rf 值)的计算:
五、 注 意 事 项
1. 制作薄层所用玻璃板要平滑、干净。 研磨要充分,保证所制的薄层面应平整均匀 存放薄层板时要注意保持干燥及避免污染。
五、 注 意 事 项
2. 样品浓度(浓度为0.01-0.1%): 太大,容易出现拖尾;
太小则会导致斑点不明显,难以观察。
五、 注 意 事 项
5. 标记斑点时:要轻轻勾画,避免铅笔将斑点处的硅胶碰掉,从而 影响后续显色结果的观察。
是混合溶剂。
三、实 验 试 剂 与 仪 器
点样样品 香草醛
间苯二酚
展开剂 石油醚 丙酮
四、实 验 过 程
薄层板 的制备
点样
展开
显色、定位
UV灯、显色剂
测定比移值
(Rf 值)
四、实 验 过 程
显色和定位 一般包括:一看、二照、三碘和四显四步。
❖ 一看:指先在自然光下观察 ❖ 二照:指分别在 254 nm 和 365 nm 下观察有无暗斑或荧光斑点 ❖ 三碘:对在自然光和紫外下均无斑点的物质可以用碘蒸汽显色 ❖ 四显:用显色剂显色 ➢ 实际操作中根据需要选择其中的两到三步。
五、 注 意 事 项

薄层色谱法PPT参考课件

薄层色谱法PPT参考课件
17
②点样 除另有规定外,在洁净干燥的环境下,用点样用的微
升毛细管(或其他符合要求的点样工具)点样与薄层板 上。一般为圆点状或窄细的条带状,点样基线与底边的 距离,视所用板的大小而定,如采用长度为10cm的板, 点样距离底边以10-15mm为宜,高效板一般8-10mm。 圆点状点样直径一般不大于4mm,高效板不大于2mm。 如样品容量较大,或为了改善分离度,也可点成的条带 状,条带状宽度一般为5-10mm,高效板条带宽度一般 为4-8mm。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相邻斑点互不 干扰为宜。点样时须注意尽量不要损害薄层表面。一般 的自制硅胶G薄层板,板面的牢度不够,定量测定时需特 别注意小心点样,不要使原点部分的板面破损。
18
③展开 点样后的薄层板置入加有展开剂的薄层展开箱中,密闭,一般采用上行展
开,薄层板浸入展开剂深度一般要求溶剂最初的前沿距原点约5mm,展开至规 定展开距后立即将薄层权取出,晾干,以备检测。展开距离为8-15cm为宜,高 效板5-8cm为宜。
如规定需用展开剂或其他溶剂的蒸气预平衡者可在双槽展开箱的一侧加入 适量的溶剂,密闭,一般保持15-30分钟。溶剂蒸汽预平衡后,应迅速放入载有 供品的薄层板,立即密闭。如需达到饱和状态,可在展开箱内壁贴一被溶剂湿 润的滤纸使展开箱易于被蒸气平衡。如规定薄层板需要同时预平衡者,应将薄 层板放入箱内没有溶剂的一侧槽中,平衡后再将溶剂倾入此糟中展开(如图)。
365nm紫外光检视例图
254nm紫外光检视例图 15
⑥薄层色谱扫描仪
系指用一定波长的光对薄层板上有吸收的斑点,或经激发后能发射出荧 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谱图和积分数据用于物质定性或定 量的分析仪器。 薄层扫描仪不仅可以进行原位定量,薄层扫描全图谱对定性鉴别也能提 供有用的信息。

薄层色谱法基础课件.ppt

薄层色谱法基础课件.ppt
31
3 原位化学衍生化
在色谱分析的综合技术中,尤其对痕量组分的 检测,衍生化反应已成为重要手段之一。
在薄层色谱中,有些化合物本身无色,又无紫 外吸收与荧光,同时也找不到合适的显色剂,或者 有性质近似的化合物共存很难分离,这时可考虑在 原位进行适当的化学反应,使之产生紫外吸收、荧 光、显色,或使性质发生较大差异以利于分离。
2. 碘 元素碘的最大特点是与物质的反应往往是可逆的,当化合物定
位以后在空气中放置时,碘即升华挥去,可以回到组分的原来状态, 有利于薄层的进一步处理。 3. 水
水可作为一种非破坏性显色剂,用于硅胶薄层,当许多憎水性 化合物展开后,用水喷薄层板,对光观察,在半透明的薄层板上,显 出白色不透明的斑点。
29
16
径向展开与普通展开的区别
17
4. 点样容器
➢ 定容毛细管 ➢ 微量注射器 ➢ 点样器
18
(五) 展 开
1. 水蒸气的影响
2. 溶剂蒸气的影响 3. 展开槽 4. 展开方式 5. 几种新型的展开技术 6. 展开操作
19
1.水蒸气的影响
在吸附薄层色谱的展开过程中,空气的相对湿度以及展 开槽中的水蒸气必须严格控制,微量的水也能对色谱分离结 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1)快速(数十秒~数十分钟) (2)分离效率高(多柱路) (3)灵敏度高
(斑点扩散小,比纸色谱高10-100倍)
(4)显色方法多样(腐蚀性显色剂) (5)图象易保存
4
二. 基本参数
比移值(Rf) Rf =原点至组分点中心的距离/原点 至流动前沿的距离 组分A的Rf =a/c 组分B的Rf =b/c
(2) 酸碱指示剂溶液:例如0.3%溴甲酚绿甲醇溶液,在绿 色背景上显现黄色斑,表示是脂肪族羧酸。

实验一薄层色谱和纸色谱课件

实验一薄层色谱和纸色谱课件
实验目的
1. 学习色谱法的原理 2. 掌握使用薄层色谱和纸色谱对化合物进 行分离和鉴定
色谱法的一般原理
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平衡常数 的差异进行分离。当带有样品的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 由于固定相对各组分的吸附或溶解性能的不同,使吸附
力较弱获溶解度较小的组分在固定相中移动速度较快,
经过多次反复平衡,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常用TLC表示,是一种微量,快速和简便的色谱方法。
一般是将固定相,如硅胶和三氧化铝,负载在一张薄层 板上,将样品置于固定相之后,流动相通过毛细管效应 从下往上流动而使样品分开。
的影响,产生分配现象,亲脂性强的流动相中分配的多,
移动速度快。
纸色谱实验药品和仪器
药品:
பைடு நூலகம்
甘氨酸,亮氨酸,混合物(自配),展开剂(水/正丁
醇/醋酸 5:4:1,取上层液体)
仪器: 滤纸,大试管,带钩塞子,铅笔
实验操作类似于TLC
两张色谱滤纸,分别点上甘氨酸, 混合物,以及亮氨酸,混合物 使用茚三酮乙醇溶液进行显色 通过比较Rf值确定混合物中各 组分。
TLC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使用的非常多实验操作,常常
用来检测反应和柱色谱前判断使用展开剂的极性。
薄层色谱实验药品和仪器
药品: 偶氮苯,苏丹红,混合物(自配),环己烷/乙酸乙酯 9:1
仪器: TLC板,毛细管,广口瓶,铅笔
1. 准备TLC板
0.5cm
0.5 cm
2. 展开
展开剂:环己烷/乙酸乙酯 9:1
3. 干燥、显色
自身有颜色 有共轭体系的使用紫外灯 各种显色剂

《纸层析实验》课件

《纸层析实验》课件
《纸层析实验》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纸层析实验简介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实验步骤与方法 • 实验结果分析 • 实验结论与展望
纸层析实验简介
01
纸层析实验的定义
01
纸层析实验是一种基于滤纸作为 固定相的色谱分离技术,用于分 离和鉴定混合物中的组分。
02
该技术利用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 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进行 分离。
可用于分离和鉴定天然产物、合 成化合物、环境污染物等混合物
中的组分。
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果 好、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科研
和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实验材料与设备
02
实验材料
01
02
03
04
滤纸
标记笔
溶剂
待分离的物质
实验设备
烧杯
天平 烘箱
玻璃棒 纸层析仪
实验试剂
01
02
03
展开剂
用于溶解和分离待测物质 。
实验结果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进行对 比,分析差异及原因。
数据处理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 理,如求平均值、标准差等,以便 更好地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图表分析
通过观察图表的变化趋势,分析实 验结果与预期的符合程度。
实验误差分析
操作误差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操作误差 ,如样品点的不均匀、纸层析过程中 温度控制不当等。
实验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纸层析实验有 望在多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此外,随着分析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发 展,新型的吸附剂和展开剂有望被开 发出来,进一步优化纸层析实验的效 果和应用范围。

《薄层色谱法》PPT课件

《薄层色谱法》PPT课件

2019/6/21
9
有机黏结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淀粉、聚乙烯醇、高分子聚合物等。其特 点是薄层强度高、使用方便,但不能用浓 硫酸作显色剂。
荧光黏结剂——在吸附剂中添加某种荧光指 示剂,常用的荧光指示剂
在254nm紫外光下发蓝色荧光的有钠荧光 素、硫化镉、阴极绿等。
在366nm有荧光的指示剂如彩蓝等。
此外还有:化学键合相反相展开、化学 键合相正相展开、离子交换、离子对色 谱、凝胶、胶束、手性展开。
2019/6/21
27
溶剂强度参数和选择性
溶剂的强度参数
定义:溶剂强度参数用表示。流动相 强度越高,表示它与吸附剂相互作用 力强。溶质的Rf值就越大。为得到满意 的分离,选用的流动相使溶质的Rf值在 0.3 – 0.7之间为宜。
2019/6/21
6
表面改性固定相
疏水改性硅胶——化学键合烷基
亲水改性硅胶——引入氨基、氰基、二 羟基等,薄层板极性介于极性吸附剂和 疏水改性剂之间(极性次序:硅胶﹥氨 基﹥氰基﹥二羟基﹥ 反相)。
表面改性纤维素——乙酰化纤维素
药典收载的固定相有:硅胶类、硅藻土类、 氧化铝类、微晶纤维素类等。颗粒直径一 般要求10 – 40 um。
2019/6/21
24
R=
n
× ⊿Rf
4
Rf1
由上式,Rf与R之间存在着如图所示关系
R
Rf=0.3,R最高
1.00
Rf在0.2-0.5,R变化不大
0.75
Rf﹤0.1或﹥0.7,R下降
0.5
0.25
0 0.1 0.3 0.5 0.7 0.9 Rf1
2019/6/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谱分离原理小结
● 不同组分性质上的微小差别是色谱 分离的必要条件
● 不同组分在两相中进行成千上万次 的质量交换(分配)是色谱分离的充分条件
为什么说色谱法是高效分离方法?
沉淀、萃取单级分离相比,色谱是连 续多级分离过程。物质间的分离特性差异 在色谱过程被"放大"了,因此说色谱法是 高效分离方法。
2020/2/12
毛细管现象
2020/2/12
21
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法是应用非常广泛的色谱方法,这种色谱 方法将固定相图布在金属或玻璃薄板上形成薄层,用 毛细管、钢笔或者 其他工具将样品点染于薄板一端, 之后将点样端浸入流动相中,依靠毛细作用令流动相 溶剂沿薄板上行展开样品。薄层色谱法成本低廉操作 简单,被用于对样品的粗 测、对有机合成反应进程的 检测等用途。
b.进样 将试样液调至萃取所需的最佳条件, 上柱,并控制一定流速流经色谱柱。
2020/2/12
13
c.洗涤
用同样的流速和与试液相似的水溶 液洗涤柱床,以洗去柱内未被萃取 的其他成分。
d.洗脱分离
控制一定的温度和适合的流速,用流 动相洗脱被分离组分。根据分离组分 的性质选择最佳的流动相组成,使各 组分完全分离,多采用分步洗脱方法。
2020/2/12
14
e.色谱柱的再生
一般有两种分离方法:
1、讲附有固定相的载体取出用有机溶剂洗 去萃取剂,加热干燥除去残留有机溶剂, 重新用固定相浸渍载体。
2、在柱顶部加入萃取剂的有机溶剂溶 液,缓慢流过色谱柱,柱上浸渍补充载 体附着的固定相,再用水洗去柱内的过 量有机相。
2020/2/12
15
2020/2/12
17
薄层色谱和纸层析
18
薄层色谱和纸色谱按固 定相分类都属于平面色谱, 按两相状态分类均为液相色 谱法
薄层色谱法是以铺在平面上支持 物体(如玻璃片)上的吸附剂薄层为 固定相的一中液相色谱法;纸色谱法 的载体多为滤纸,固定相是滤纸上吸 着的水分。
2020/2/12
19
纸色谱
纸色谱法(Paper Chromatography, PC)是一类以滤纸 为载体的色谱法。它具有简单、分离效能较高、所需仪器 设备价廉、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因而在有机化学、分析 化学、生物化学等方面得到应用。
1906年在一篇论文中将这种方法正式命名为色谱法, 色谱法由此得名。
2020/2/12
2
2020/2/12
3
基本概念:
色谱分离法,简称色谱法也称层析法和色层法。
两相:
固定相和流动相 色谱法就是基于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的微小差别进 行分离,是一种多级分离技术。
2020/2/12
4
基本原理:
11.6 色谱分离法
一、色谱分离法的历史 二、基本概念 三、萃取色谱分离法 四、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五、色谱分离法的应用
2020/2/12
第七小组制作
1
色谱分离法的历史
1901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将植物色素提取液加 到装有碳酸钙微粒的玻璃柱子上部,继而以石油醚淋 洗柱子,结果使不同的色素在在柱中得到分离而形成 不同颜色的谱带。混合色素通过碳酸钙微粒被分离成 不同色带的现象,像一束光线通过棱镜时被分离成不 同色带的光谱现象一样。
纸色谱实验方法
2020/2/12
20
纸色谱原理
滤纸由纤维素组成,通常它可以吸附20 %的水,其中约6 %的水是 与纤维素结合成复合物,构成纸色谱的固定相。而流动相为不与水相 溶的有机溶剂。这样的纸色谱法属于分配色谱。在纸色谱分离过程中, 由于滤纸纤维素的毛细管现象,使溶剂在纸上渗透展开 (development),这样样品组分在两相中作反复多次分配达到分离。
16
色谱分配系数
在色谱分离时,溶质随着流动相向前迁移,在这个过程中,它既能进 入固定相,又能进入流动相,即在两相之间进行分配。分配系数定义为
对于确定的色谱体系,K值在低浓度和一定温度下是个常数,它的大小 取决于的溶质的溶解、吸附、离子交换等性质。
在色谱分离过程中,K值大的溶质,在固定相的停留时间长,移动速度 慢。两个化合物之间的K值相差越大,越容易分离。
b.常用:
硝酸、盐酸、硫酸及这些酸与无机盐的混 合溶液。
由于流动相为水溶液,可以改变流动相的 酸度和加入络合剂提高分离效果。特别是 含有某些络合物的流动相,会使一些组分 被反萃取而实现分离。
萃取色谱法多用于无机分析。
2020/2/12
12
操作步骤:
a.用浸渍法制备固定相并平衡 将有机萃取剂溶于挥发性溶剂中,配成适当浓度 的溶液,将适当粒度的载体加入并搅拌或振荡一 段时间,让溶剂挥发,制得固定相。然后用5~10 倍于载体体积的流动相流过色谱进行平衡。 装柱要求:装填均匀、致密、无气泡。
涂渍或吸留于多孔、疏水的惰性载体的有机萃取 剂
流动相: 含有合适的无机化合物的水溶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0/2/12
6
分离过程:
把含有待测组分的试液置于色谱柱上层, 加入流动相,被分离组分从柱顶随着流动 相逐渐向下移动的同时,它们不断的在两 相之间进行萃取和反萃取多次分配。
快 速 柱 色 谱 柱 层 析 系 统
2020/2/12
7
影响分离的主要因素
• 固定相 • 载体 • 流动相
2020/2/12
8
一、固定相 a.固定相:有机萃取剂,或者有机分子以化学键与 硅胶表面的硅羟基反反应所形成的化学键合固定相。
b.固定相的萃取剂的条件: 能被载体牢固吸附,在流动相中不溶解。
2020/2/12
9
c.如何选择萃取剂? 有机萃取剂种类很多,根据分离对象的不同进行选择。 选择萃取剂的几个要点: 1、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远大于在原溶剂中 的溶解度。 2、萃取剂不能与原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反应。 3、萃取剂要与原溶剂密度不同。 4、萃取剂要不与原溶剂互溶
2020/2/12
10
二、载体
a.固定相载体的要求: 惰性、多孔和孔径分布均匀、比 表面大,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 定性。
b.常用的载体材料: 硅藻土、硅胶、聚四氟乙烯及聚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泡沫塑 料、活性炭纤维等。
2020/2/12
11
三、流动相
a.通常,以无机酸作为流动相,所用无机酸 的种类和浓度对分离因数影响较大,有时 加入无机盐以改变分离效果。
当固定相和流动相作相对移动时,被测物质在两相之间进 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使原来微小的差异进一步扩大,从而 使各组分分离。
优点:
分离效率高,能将各种极性相似的物质进行分离。
2020/2/12
5
萃取色谱分离法
方法原理:
萃取色谱是将溶剂萃取与色谱分离技术相结合的 液相分配色谱,一般在柱上进行,为柱色谱。
固定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