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走进端午节
项目创意:加强“生活即是语文,语文即是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在分享他人的成果同时学到知识,体验学习的快乐
让学生了解并吸收中华民族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
项目名称:走进端午节
时间范围:2006年5月——6月
参加人员:八(8)班全体学生、语文教师和班主任
主要活动:搜集资料,分析整理,完成作品,演示作品,总结交流
活动时间:用两周时间,学生课外分组搜集整理资料,课内小组交流并全班展示。
[过程描述]
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可是这个时候
却是同学们学业最繁忙之际。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学习之余的快乐,同时也为了能让同学们对中华节庆文化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吸收节庆文化、民俗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激发他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关于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我决定在班上开展以“走进端午节”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实践调查端午节的来历,人们的庆祝方式,由端午节想到的等问题,然后以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在全班上汇报调查结果。
我选择这个主题有以下的原因:
首先端午节马上就到了,同学们可以亲身直接经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其次同学们虽有一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但并没有好好的落实。这一次的主题难度不太大,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再次可以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张扬学生的个性。
为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在端午节即将来临的前两周的语文课上我对我班的学生说:“同学们,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将与亲人团聚一堂,吃粽子、挂鸭蛋、叙亲情、享欢乐。可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要重视这一天吗?想不想了解这一节日的来历?围绕这个节日人们都用那些方式庆祝呢?你们已经读了很多的书,掌握了很多的知识,现在我们就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动脑筋想办法亲自去查一查、找一找、问一问,再把了解到的情况以自己最喜欢和最擅长的方式向同学和老师汇报,好不好?”具体要求是: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最少搜集一个关于中秋节的民间故事);
2.中华民族为什么重视端午节这一天?
3.调查人们用那些方式庆祝端午节;(国家庆祝中秋节举行了什么活动?活动的内容主要有那些?)
4.搜集关于描写端午佳节的文章或优美诗句;
5.写出自己的活动总结报告;
6.设计自己最喜欢和最擅长的汇报方式;(歌舞、文章、书画等形式不限)
7.在全班汇报自己的活动成果;
顿时,教室里一片欢呼声,同学们虽然过了很多个端午节,但是还真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人们除了吃粽子以外还有那些庆祝方式,最令同学们高兴的是有了自己的实践机会,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调查、研究,还可以把自己最拿手的绝活在新同学面前露一手,岂不快哉?为了使活动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我告诉大家要注意以下问题:1、这不是一般的家庭作业,而是很重要的一次独特尝试,要想千方百计完成好,但无论是查找、访问还是整理、汇报,重在过程的参与,不能以查找的知识多少论成败;
2、可以个人单独完成,也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或居住位置自己成立小组共同完成。如果是小组合作就应该既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要合理又要注意整体协作,既要尽可能独立调查研究,但也要注意合作、交流,某些问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形成资源共享;
3、不会完成的事情可以请教老师、同学和家长,但不能出现家长包办代替的情况;
4、调查、汇报的准备时间是节假日、以及在家时的语文晚自习;
5、需要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的可以与老师联系,不能擅自出入网吧;
6、调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可以邀请自己的父母共同参与调查研究和设计汇报形式。
接受任务后的同学们开始兴致勃勃地行动起来。为了让同学们做到有的放矢,在明确各同学(组)的调查要求,尊重学生己的调查意见的基础上,我不失时机的帮助其修改和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让学生知道综合性学习制订计划或调查方案的重要性。我对学生第一次的调查实践主要是进行有重点地指导,随机进行检查,适时地教给学生方法帮助学生完成活动任务。
为了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调查搜集关于端午的知识,除了语文学科有意识少布置或者不布置课外作业外,我还与班主任张士平老师商量其他学科星期日尽量也少布置课外作业,各学科教师都能积极配合,为学生留出了很多调查和研究的时间。
学生调查研究三周后我开始准备成果汇报活动的相关事项,由个人(或活动小组)提交自己的活动汇报形式,然后由班级文娱委员根据汇报形式编排成一个活动汇报节目单。
一个月后的星期一下午是学生活动的成果进行汇报的时间,这天下午,我特意邀请了学校的领导,本班的所有科任教师参加学生汇报活动。
同学们这次的综合学习活动,是一次创造性的尝试,他们既兴奋又自豪,参加汇报活动积极踊跃,丝毫看不出平时的害羞和扭捏,的确让我对他们的表现刮目相看:
第一汇报单元:端午节的传说
班长祁俊首先说:我所了解的端午节传说与爱国诗人屈原有关。
(故事情节略)
平时不爱说话的张宽接着说:我知道端午节的另一个传说,与
唐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有关。(故事情节略)
第二个汇报单元:我了解端午节知识
佘成雅同学关于端午节别称的调查汇报: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李康同学关于“吃粽子”的调查汇报: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端午食粽作为全国性风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宋时,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
徐青青同学关于“粽子”的调查汇报:由粽子话沿革
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