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学案(教师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2.能结合所学的文言知识准确翻译浅易文言句子。
二、文言语句翻译方法
1、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㈡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1:请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哪些词语可用替换法翻译。
①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古今异义,实词)(08江苏卷)
译文: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少有文采……等到获得(皇上)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译文:第二天不可不早点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2、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原句有哪些词语可以用保留法翻译。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译文:这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否则,我怎么会这样呢?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师说》)
译文:李家的孩子李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
译文:于是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毁百家的著作。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
如:①部分句首发语词(如夫、盖)。
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虚词。
③调节音节的虚词。
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翻译句子,并标明翻译时哪些词语可以不译出来。
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译文:天地是万事万物的旅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译文:出生在我的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
译文: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的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
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
有时为了使句子衔接更好还要加上关联词。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桃花源记》)
译文:(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译文:这小子不值得跟他共谋大事。
③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烛之武退秦师》)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
译文:公曰:“不可,(如果)微夫人之力(我)(就)不及此。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文公说:不可以,(如果)没有那人的帮助,(我)(就)不会有今天。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主谓倒装)
译文:百姓认为我很吝啬是应该的啊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师说》)(宾语前置)
译文: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结构后置)
译文: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定语后置)
译文:太子及知晓这件事情的宾客皆穿白衣服戴白帽子来送他。
6、文言文翻译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意译就是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文言文中的修辞,像比喻、借代、用典、夸张、互文、委婉等修辞可以意译。
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 比喻)
译文: 方圆千里坚固的城池,真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万世的基业。
②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借代)
译文:蔺相如只不过凭借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多之上
③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夸张)
译文:成名回头看蟋蟀笼空空的,快要出不来气,说不出话来。
④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互文)
译文: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上了船,端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助兴。
⑤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委婉)
译文:虽然年轻,希望趁我还没有死的时候把他托付了。
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用典)
译文:(我担心自己)像冯唐那样轻易地衰老了,像李广那样难以得到封爵。
三、其他注意事项:
1.观照上下文语境,善于推断。
(见“实词推断”学案)
2.注意词义活用,译出活用现象(见“词类活用”学案)
3.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
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分析主干,“古人……鸟兽”是主语,“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语中“古人”与“观于……鸟兽”是一种主谓关系。
“往往”是副词,“有”是动词,作谓语。
“得”就应该是宾语,看来是动词名用,引申理解为“收获”“心得”较为恰当。
所以整句就可翻译成:古人对天地、山河、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常常有所收获。
4.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如:“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语出《战国策•魏策》)“挠”一词陈述“色”,应为形容词,不能作动词,联想到“不屈不挠”,应理解为“屈服”之意。
“长跪”一词古汉语是“直着身子跪拜”,这里也不例外。
“谢”有多种意义:感谢、拜谢、谢绝、辞谢、告诫、谢罪等。
根据前面对“挠”字的理解,应取“谢罪”“道歉”之意。
所以整句应翻译为:秦王露出屈服的神色,直着身子跪拜,向他表示道歉。
5.熟记文言固定句式。
复习文言虚词时其实也涉及到很多的固定结构,如“无乃……乎”“得无……耶”等等。
在翻译时由于对一些文言固定句式不熟悉致使不能准确翻译。
如:“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
”(语出《李广传》)如果不熟悉“其……之谓也”这个固定结构就不能准确翻译。
该句应译为“大概是说李将军吧”
四、练习
1、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乔阳不闻,邑人愧而归之。
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欲与妻子相欢娱耳,何以愧为?”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
译文:范乔同乡在腊月除夕偷砍他家的树,有人告诉了范乔,范乔假装没听见,那个同乡惭愧地把偷砍的树归还给他。
范乔前去明白的告诉他说:“您在节日里拿点柴,想跟父母一起高高兴兴地过节罢了,为什么惭愧呢!”他通情达理善于开导,都像这样。
2、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宗令封德彝举贤,德彝视事三年,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唯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夫君子之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其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之不能知,安可诬今人以无才。
”
译文:唐太宗命令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视察了三年,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
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应分别取用它们的长处。
古代达到盛世的君王,难道都是向其他时代借用人才的吗?我们正担心自己不能了解人才,怎么可以冤枉现在人没有才能呢呢?”
3、将下面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
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
(《资治通鉴》)
①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在朝廷上指出朕的错误,不肯当面顺从。
②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君王厌恶听见自己的错误,那么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王喜欢听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佞之臣就会变为忠诚之臣。
4、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译文:南方有一种鸟,名叫鹪。
它用软软的发丝把羽毛编织起来,用来做成鸟巢,把它系在芦苇穗上。
大风吹来,芦苇折断了,鸟蛋摔碎,雏鸟也死去了。
这并不是鸟巢做得不完
善,而是因为它把巢建在了经不起风雨的地方呀!
5、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①有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
译文:有一个人想跟随他们,华歆就为难他。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译文:我当初犹豫就是因为这一点啊,但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
6、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辕毁,无所可用。
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
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学者之患亦然。
①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译文:因为他们乡间不曾有过车,就用船载着破车回到家乡并向乡人夸耀他得到的破车。
②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
译文:以为车本来就像这样(破烂),一个接一个效仿着制造这种破车。
7、把下面短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范元琰家贫,唯以园蔬为业。
尝出行,见人盗其菘注,元琰遽退走。
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
”于是母子秘之。
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南史•隐逸下》)注:菘,古代指白菜一类的蔬菜。
①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
(3分)
译文:先前我之所以退走,是担心他惭愧羞耻,现在说出他的名字来,希望你不要泄露出去。
②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
(3分)
译文:有时有人涉过水沟偷他家竹笋,元琰就伐木造桥来使他们(方便地)过沟。
8、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时大雪,积地丈余。
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
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
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
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②《后汉书•袁安传》
①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
”
译文:袁安答到:“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求别人。
”
②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译文: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就推荐他做了孝廉。
9.将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
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已若。
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①乌在其为明也?
译文:它的明察(表现)在哪里呢?
②是好苦我。
译文:这(镜子)使我好痛苦(或:难受)。
③泰然谓美莫己若。
译文:还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漂亮(或:还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像自己漂亮的了)。
10.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已者,狎(亲近而不庄重)之而不甘问焉。
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
①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译文: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别人是错的,(这)是世俗之人(或一般人)共同的毛病。
②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译文:比自己有才能的人,嫉妒他们因而不愿向他们请教;不如自己的人,轻视他们因而不屑于问他们。
11.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
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
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注:[1]窃:私下[2]刖:砍掉双脚的酷刑[3]矫:假传君命
①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译文:弥子吃桃感到特别甜,舍不得吃完而把它献给卫君
②忘其口而念我
译文:不顾自己口味的满足却想着我(译为"因为一心想着我,竟忘记桃子已被自己咬过"也可以)。
12.将下面语段中加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
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
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
译文:皇帝想念他的贤才,于是命令凭形体相貌来寻访他。
解析:画线句的翻译,难点在“物色”一词的理解,学生很容易将“物色”理解成动词“寻找什么人”,但根据上下文来看,这个词在介词以的后面,应该是名词,所以这里应理解成人的形貌外表。
13.请把下面几个句子恰当地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互不欺骗,何况是一个大国呢?
(2)、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鸿门宴》)
译文:头发向上竖着,眼眶都快瞪裂了。
(3)、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孔雀东南飞》)
译文:(墓)的四周种满了松柏的梧桐。
(4)、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陈情表》)。
译文:刚生下来六个月,慈父就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就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心愿。
(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李密《陈情表》)
译文:我活着应当为陛下献出生命,死后也当像结草老人那样报答陛下之恩。
附录:
1.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
诚......则......:如果......那么(就)......。
俄而(尔、顷):不久,一会儿。
而已:罢了。
何乃: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
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
既而:随后,不久。
既......且......:又......又......。
见......于......:被。
可得:可以,可能。
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
乃尔: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
且夫:再说,而且。
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是故:所以,因此。
是以(以是):所以,因此,因而。
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
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所谓:所说的,所认为。
所以:......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
往往:处处,到处;常常。
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
居无(亡)何(无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
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
无所:没有......什么人(或物),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
无以......为:用不着。
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无法。
毋(无)庸:不用,无须。
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
相率:竟相,一起。
相与:互相,相互,彼此。
;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
向使:假如,如果。
一何:多么;为什么......那么......。
一切:一律,一概;权宜,暂且。
以故:所以。
以......故......:因为......所以......。
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做......,把......作(为)......。
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
以至于:一直到;结果。
因而:据此而,借此而,因此而;因而。
于是: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
之谓: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
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
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
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何所......?所......的是什么?
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
孰与......?与......相比,哪个......?
安......乎?怎么......呢?独......耶?难道......吗?
何为......?为什么......?何......哉?怎么能......呢?何......为?......干什么呢?
何......之有?有什么......呢?
如之何......?怎么能......呢?
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直......耳!只不过......罢了!
......何如哉?该是怎么样的呢?
无乃......乎?恐怕......吧?
得无......乎?该不是......吧?
......庶几......欤?或许......吧?
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其......其......也......?是......还是......呢?
……与?抑……与?是……呢,还是……呢?
盍……矣(与)?为什么(不)……呢?
有……者: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