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五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含义及意义
• • • • • 社会交往的五种基本功能: 1.信息沟通功能 2.调节沟通功能 3.情绪沟通功能 4.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功能、促进人们彼 此认识和理解的功能 • 5.组织共同活动的功能
案例
• 情景1 贝儿是个早产儿,看上去有点弱不禁风,平时 又由爷爷奶奶照顾,隔代的宠爱时刻包围着他, 外婆更是不放心,每天中午都来接他回家午睡。 今天,外婆来晚了。看到其他小朋友都在结伴玩 耍,有的看书、有的下棋、有的画画,他也看中 了一个玩具,是小柏的飞行棋,马上就想加入他 们的游戏圈。可是,他刚一伸手,小柏就把他的 手推开了,并且以不欢迎的语气说:“别动,你 外婆就要来接你了。”贝儿只好讪讪地站在一旁, 眼睛却不曾离开他们。这时,外婆恰好进来了, 他便头也不回地回家去了。
五.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 (三)利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和丰富多 彩的活动 • 1.组织各种分享活动,鼓励儿童大胆交流 • 2.学会分工与合作 • 3.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培养和锻炼学前儿 童的交往能力 • 4.促进学前儿童与周围人的交往活动,让积极情感 贯穿幼儿交往活动的始终 • (四)设计并组织实施专门的社会交往教育活动
• 三. 教给孩子正确的交流方式
针对冬冬,教师与其家长进行了一次深入的 长谈,使她明白了自己的不理智行为给孩子造成 的伤害,主动到幼儿园向与冬冬发生冲突的孩子 表达了歉意,并且以友好的方式与大家说话,以 期改变小朋友的看法。而对冬冬,重点对其进行 了交往方式的指导,教他学会与人协商,也教他 学会承受别人的拒绝。经过多方努力,冬冬终于 得到了伙伴的认可。
五.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 (五)家园配合,强化儿童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 性行为 • 1. 教师与家长要经常沟通,使家长自觉地参与到教 育中。 • 2.指导家长的教育方式,让家长在家庭中有意识教 育培养幼儿 • 3.指导家长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合作性 行为时,要对孩子进行肯定,强化孩子的交往与合 作行为
• • • • • • • • • • (一)关于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过程包含的基本要素: 1.交往者(发送者、接受者和旁观者) 2.信息(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 3.人际认知(第一印象、光环作用、刻板印象等) 4.人际反应(直接性、掩饰性) 5.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师幼关系、亲子关系等) 6.人际吸引(人与人相互吸引、愿意亲近的程度) 7.交往情景(环境、场所、气氛等) 8.背景影响(政治、社会、经济、个性等)
四. 了解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存在问题的一般方法 • (一)观察法 • 是指幼儿教师为了了解学前儿童社会交往 的水平,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 察学前儿童,从而获得资料的方法。 • • • • • 做好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观察应注意: 1.确定明确的观察目标 2.选择观察对象 3.选择合适的观察地点和时间 4.制定明确的观察计划和记录表格
三. 了解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存在问题的一般方法 • (二)谈话法 • 谈话是教师与儿童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 也是教师客观了解儿童的思想观点、情绪 状态、理想信念、内心感受的机会。 • 运用谈话法应注意: • 1.围绕一定的交往问题进行交流 • 2.要学会倾听
三. 了解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存在问题的一般方法 • (三)社交测量法
二. 影响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因素
• • • • • • • • • (一)自身因素 1.认知水平 2.情绪表现 3.性格特点 4.个人能力 5.身体吸引力 (二)外在因素 1.教师的影响 2.家长的教养方式
三、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特点
• • • • • • •
• • • •
(一)与照料者一对一交往发展到同伴交往 婴儿形成的最初人际关系是亲子关系 幼儿的同伴交往,经历的三个阶段: 1.以客体为中心的阶段 2.简单交往阶段 3.互补性交往阶段 (二)幼儿时期以游戏为主要互动方式的交流,交往范围逐 渐扩大 幼儿期同伴交往的特点: 1.在幼儿前期,模仿现象普遍存在 2.交往由物品引起 3.语言在交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情景3分析
冬冬是个有攻击性行为倾向的孩子,但他也是 个很活跃的孩子,什么时候他都不缺少玩伴,只 要他想,便会加入别人的游戏,像上述案例中被 人拒绝也是最近才有的事。前几天,冬冬在攻击 别人时,自己脸上也留下了一道指甲缝大小的伤 痕。为此,他的妈妈对另一个孩子大发雷霆、厉 声呵斥,令在场的所有孩子都目瞪口呆。虽然老 师马上劝阻了她的粗暴行为,但孩子还是后怕地 哇哇大哭。正是因为家长这次失去理智的举动, 让所有的孩子都产生了排斥心理,使冬冬陷入了 被孤立的境地。
• (一)创设优良环境,促进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 • 1.创设良好内环境---安全、平等、民主、自由的心 理认知环境 • 2.创设良好的外环境---安全、整洁、丰富多彩的物 质环境 • (二)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 • 1.游戏中幼儿心情愉悦,对教师的启发、诱导容易 接受 • 2.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加深体验, 学会解决角色纷争,学会协调同伴关系的技能
采取的教育策略:
• 一. 指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对小西的妈妈,建议她要对孩子真正地放心、 放手。在交往中多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去找到小 伙伴。妈妈只需要在孩子感到无助的时候,给一 些鼓励,适当地提供一些方法就行了。当小西妈 妈退后以后,小西也就开始了他真正的交往活动, 有时并不顺利,但在成人的鼓励下,他会再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试,有许多时候,小西靠着自己找到了小伙伴。
五.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 • • • • (六)注意交往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儿童社会交往中有以下不同类型 1.受欢迎型 2.受排斥型 3.受忽略性
• (七)发挥成人的榜样作用
作业
• 一.填空题 • 1.社会交往,是指人们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人与人 之间 、 、 ,从而产生 上 相互影响的过程。 • 2. 效应,又称 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某一个 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者坏的印象后,会倾向于据此 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 3.婴儿形成的最初人际关系是 关系。 • 二.思考题 • 1.简述幼儿期同伴交往的特点。 • 2.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单元五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与 教育活动
基础理论
• 社会交往,是指人们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人 与人之间消息传递、情感交流、思想沟通从而 产生心理上相互影响的过程。
• 社会交往能力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最根本的 能力。
• 人之生,不能无群----荀子 • 东方快车 - 就让世界多一颗心.mp3
一.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含义及意义
• 社交测量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某种特定方法以了解 某一特定群体的社交结构以及该团体内人际交往 模式的方法。
• 适用于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社交测量法主要有提 名法、配对比较法、同伴评定法。 • 社交测量法只能提供儿童被同伴接受和拒绝的信 息,而不能解释其他因果关系。
五.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 情景2:
小西拿着一盒妈妈新买的飞行棋(这是班里体 积最大、包装最精美的飞行棋了),高高地举在手 里,一边摇晃,一边围着教室慢慢地转圈,似乎 在观察别人的反应,似乎在召唤伙伴一起来玩棋, 似乎在沾沾自喜自己的玩具有多神气。可是,他 转了两圈,依然没有一个小朋友和他搭腔(因为别 人已经组成小伙伴团体在玩自己的游戏了)。小西 又看了一会儿,便来到一边,拿出自己的棋盘, 一个人玩起了四个人的游戏。小洲正好路过,用 手摸了一下小西的棋子,被小西一把推开了,棋 子掉在地上,小西马上哇哇大哭起来,并坚持要 小洲把棋子整理好才罢休。
• 情景2分析 因为工作的关系,小西的妈妈常有机会来我 们幼儿园,也常来看看自己的宝贝儿子。每次来 都是她最快乐的时候,她总是急着张罗:“来, XX,你和小西玩吧!”“小西,XX最聪明了,你和他 一起玩吧!”然后便会满脸喜悦地看着儿子游戏。而 当妈妈不在时,小西便失去了目标,失去了伙伴。 孩子的交往能力是在自己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建立 起来的,成人可以提供帮助和指导,却万万不能 代替孩子去交往。正是因为小西妈妈每次都代替 孩子找游戏伙伴,代替孩子解决交往中的问题, 才造成了孩子独立活动时不知道如何交往的后果。 他宁可一个人玩虚拟的四人游戏,也不去尝试找 个小伙伴。
一.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含义及意义
• (二)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含义 •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是指学前儿童在与成人的 接触、交流或与同伴的游戏、学习、生活等 的过程中,相互沟通、情感交流的活动;是 其逐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愿望,了解别人的情 绪和想法,调节自己的行为,促进相互之间 理解协调,并使这种关系得到延续和保持的 活动。
• 情景3 冬冬在班里是个年龄偏小的孩子,也正因为 如此,他常常处理不好与别人的关系。瞧,今天 自由活动时,他又去下棋的小朋友那里捣乱,把 棋子弄乱了,幸好下棋的孩子马上把棋子恢复好 了,没有理睬他,也就没有引起争吵。他又来到 看书的辰辰那里,辰辰正和天天看着新带来的奥 特曼书。没等冬冬把头伸到书前,辰辰就把书转 到了另一边,并对天天说:“别给他看,等一会 儿被他弄坏了,他妈妈很凶的。”天天也附和着 这样说。冬冬听了不依不饶,伸手就要抢,辰辰 和天天飞快地跑开了,只剩下冬冬茫然地瞪着眼 睛。
• 情景1分析
对孩子的关爱本是无可厚非的,像贝儿这样 体弱的孩子确实更需要成人的关注与照料。然而, 在上述案例中,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却无形中剥夺 了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与权利,造成了孩子从 伙伴群体中分离出来的情况,成了一个孤独的个 体。从孩子的行动和神态中可以看到,孩子内心 确实存在交往的需要,然而,家长的出现使他马 上放弃了这一需要,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本就吸引 他的游戏。孩子自发产生的交往需要被完全扼杀 了。
补充:
• 1、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是指在人际交往中 ,人与人之间最初的印象。 • 2、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 某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者坏的印象后,会倾向 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 3.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社会定型,是指对某人 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类化的看法。 • 4.近因效应, 是指在人际沟通过程中,知觉对象最 近给人留下的印象。
• 二. 为幼儿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
对贝儿,不仅让其家长多带贝儿与同龄伙伴玩 耍,而且在幼儿园里,选择利用更多适合贝儿的 时间,比如早餐后、活动后等,让幼儿开展自由 活动。有时老师也会找贝儿玩个小游戏,引起别 人的兴趣后再将角色转移给别的孩子,使孩子们 逐渐地乐意与贝儿一起游戏。当贝儿一次次地与 孩子们快乐游戏时,他也就真正进入了伙伴团体 中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