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疆高一上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新疆高一上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
”文中的“动机”指()A . 发展工商业B . 统一思想,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 . 消灭异端学说D . 繁荣学术文化2. (2分)雅典梭伦改革、秦朝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 . 都加强了中央集权B . 都缓和了社会矛盾C . 都打破了世袭特权D . 都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3. (2分)《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A . 人声鼎沸B . 鼎鼎有名C . 楚王问鼎D . 三足鼎立4. (2分)张居正整顿吏治的根本着眼点是()A . 尊主权B . 课吏职C . 信赏罚D . 一号令5. (2分) (2017高一上·绵阳期中) 材料一:“斯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
中统、至元,始分立行中书省,……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泄露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
后名军机处,地近内廷,……。
”依据以上两则材料,可以获悉材料所述两个对应机构()A . 最初均因征伐用兵之事而设B . 起初都是中央临时的派出机构C . 后来皆为中央常设行政机构D . 都有防止泄露军事机密的特点6. (2分) (2018高二上·鹤岗月考) 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 .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 .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 . 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 .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7. (2分)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
湖北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湖北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与这一论断无关的历史事件是A . 确立王位世袭制B . 创立郡县制C . 确立三省六部制D . 开创科举制2. (2分) (2017高三上·虞城月考) 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为36郡;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
这一调整说明()A . 秦朝注重对边疆地区开拓B . 秦朝消除六国反叛势力C . 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繁盛D . 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3. (2分) (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 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
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 . 周B . 秦C . 汉D . 唐4. (2分) (2017高一上·银川期中)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
其中履行监察职责的是()A . 丞相B . 太尉C . 御史大夫D . 刺史5. (2分) (2019高一上·屯溪期中) 下面材料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 . 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B . 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C . 中央政府对地方分层的决策存在矛盾与困局D .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6. (2分)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的父系社会就有了姓氏,源于居住村落、部族、君主封地等。
据此判断“宋”姓源于()A . 君主封地B . 帝王赐姓C . 居住村落D . 生活部族7. (2分) (2016高一上·钦州港月考) 宗法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
河北省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河北省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2题;共64分)1. (2分) (2016高一上·遵义期中)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 . 封号和耕牛B . 土地和耕牛C . 土地和人口D . 人口和铁犁2. (2分) (2019高二下·菏泽期中) 历史学家王家范认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社会个体成员的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
”材料所述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 . 巨额的军事、行政开支B . 贵族集团追求奢华生活C . 官僚集团普遍贪污浪费D . “大一统”的集权统治3. (2分)“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是周人心目中对分封制的定位。
周王朝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的主要对象有①王室子弟②功臣③先代贵族④民众中的贤能之人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④4. (2分) (2018高二下·萧山月考) 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苏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
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道:“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
”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A . 朝觐述职B . 镇守疆土C . 出征作战D . 缴纳贡赋5. (2分) (2018高一上·辽源月考) 中国古代历时时间最长的、起源最早的政治制度是()A . 分封制B . 郡县制C . 世袭制D . 宗法制6. (2分) (2015高一上·无为期中) 在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
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 . 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 . 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C . 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D . 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7. (2分)(2016·江宁模拟) “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显示夏朝实行()A.分封制 B.嫡长子继承制C.王位世袭制 D.禅让制2.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3.右图是古代木板年画——《子孙万代童子图》,图中孩子个个聪明伶俐,讨人喜爱。
该年画体现了古代中国哪一观念( )A.重男轻女B.多子多福C.安土重迁D.返朴归真4.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这一论述说明西周时期( )A.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B.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C.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5.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了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
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度6.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上,有以小篆刻写的“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字。
其中海内皆臣最能表明( )A.国家统一 B.经济繁荣 C.文化统一 D.百姓安居7.秦汉时设朝议制度,当国家面临重要事情及君王难断之事,皇帝便会召集群臣,商谈解决方案,结果一般由宰相领衔上奏,最终决断权归皇帝所有。
这一制度( )A. 说明国家大事由群臣决议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体现了权利的平衡与制约D. 有利于决策时的集思广益8.与分封制相比,秦朝的郡县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主要依据在于A.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B. 郡县长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C.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D. 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得世袭9.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的分封制度。
根据所学知识,鲁国是姬姓封国(周公长子伯禽代表周公受封于鲁),因此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召公之子受封于燕),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宋),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④正确;故答案为C。
2、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
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答案】C【解析】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和所学史实,商王与邦国既有平等的关系,又是附属国与盟国的关系,在对邦国的支配地位商王实质上是盟主身份。
故选C。
3、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答案】C【解析】考点:分封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山东的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是鲁国,山西的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晋国,所以本题答案是 C项山东、山西。
足以证明,西周分封制的确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4、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
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答案】B【解析】考点:手工业的发展。
江苏省苏苑高级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2
江苏省苏苑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在史前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A、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B、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C、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2、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英雄的丰功伟业,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
下列最能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证据的是( )A、元谋人牙齿化石B、河姆渡聚落的遗址C、司母戊青铜方鼎D、司马迁的《史记》3、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的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
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A、阶级的产生B、王的出现C、早期国家的诞生D、世袭制的确立4、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评论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时说,“封建制度不废,兵争终无由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A、封国实力对比的变化B、异姓封国权力的扩张C、先代贵族不断的叛乱D、同姓封国关系的疏远5、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公国都城九里、侯伯国都城七里、子男都城五里的都城建制。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地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6、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A、国家产生B、文明起源C、政权分立D、社会转型7、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先进而自称为华夏。
进入战国之后,内迁的各部逐渐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
这一变化()A、加速了社会转型B、冲击了贵族政治C、促进了民族认同D、推动了战国变法8、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曾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新疆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
新疆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2017·郑州模拟) 1791年7月14日,罗伯斯庇尔在一次集会上说:“国王是不可侵犯的!但是,难道人民不也是不可侵犯的吗?国王的不可侵犯性是虚构的,而人民的不可侵犯性却是自然的神圣权利所规定的。
”这段演说()A . 为处死国王提供了理论依据B . 深刻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C . 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D . 反抗国王权威,强调个人自由2. (2分) (2018高一上·潮安期中) 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处填写的内容应分别是()A . 总统、世袭、皇帝B . 总统、世袭、宰相C . 总统、选举、皇帝D . 总统、选举、宰相3. (2分) (2019高一下·河北月考)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技术逐步提高。
下列有关我国耕作方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从“火耕”到“耜耕”再到“铁犁牛耕”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B . 铁犁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C . 铁犁的出现成为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的条件D . 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4. (2分)《左传》中子产(春秋时齐国人)对韩宣子说:“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藋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强要;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
“这反映出当时A . 商人与国家相互依靠B . 商人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C .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D . 商人与国家矛盾尖锐5. (2分)(2020·平顶山模拟) 明成祖在设立内阁的同时,又重用宦官。
到明朝中后期,在内阁权威扩大的同时,“代天子批红”的司礼监权力也不断上升,甚至出现宦官专权现象。
这反映出()A . 内阁和司礼监相互制衡、共同决策B . 中央集权达到顶峰C . 内阁和司礼监权力扩大削弱了皇权D .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6. (2分) (2017高一上·湄潭月考) 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精心设置了一套四辅官制度,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命其官,春官在春季任事,夏官在夏季任事。
河南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河南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 . 宗法制B . 分封制C . 郡县制D . 郡国并行制2. (2分) (2016高一上·平阴月考)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A . 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 . 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 . 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D .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3. (2分) (2016高三下·广东模拟) 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提出:“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官僚政治局面之所以是由秦国开其端绪,乃因中国二千余年的地主经济制度,是由秦国立下基础。
这种政治经济形态的配合,不但改变了中国封建性质,改变了中国官僚政治形态,且也改变了中国专制君主与官僚间乃至官僚相互间的社会阶级利害关系。
”该结论()A . 夸大了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B . 开创了用现代化史观研究的新视角C . 肯定了政治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D . 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态度4. (2分) (2019高二下·大丰期中)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
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
自今已来,除谥法。
”秦始皇废除谥法是为了()A . 反映皇帝独尊B . 加强思想控制C . 突显皇权至上D . 确立官僚政治5. (2分) (2018高二下·成都期中) 《史记·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包括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
当时水利事业的进步()A . 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B . 导致了铁制农具的使用C . 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D . 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6. (2分)《诗经·大雅·公刘》载:“执豕于牢,酌之用匏。
辽宁省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辽宁省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2题;共64分)1. (2分)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和成熟时期。
这里的“文明发展”和“成熟”的含义分别是()A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B . 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C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D . 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2. (2分) (2016高一上·河北月考) 秦以前有宗法,秦废封建,宗法与之俱废,萧何定九章,乃变为户法。
宗法以宗为单位,户法以户为单位。
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是()A . 人口增长迅速B . 商品经济发展C . 专制权力加强D . 儒学成为正统3. (2分)“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弟子,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该材料反映的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信息包括()①分封制②等级制③君主专制④宗法制A . ①②④B . ①②③C . ①③④D . ①②③④4. (2分) (2018高一下·太和开学考) 有学者说,西周国家是一个“权力代理的亲族邑制国家”。
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西周()A . 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等级制度B . 确立了上下尊卑的礼乐制度C . 以同宗同族作为分封的主体D . 实行“天下共主”的集权制5. (2分)如图,“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体现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①权力的高度集中②王权与神权相结合③严格的等级差别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A . ①③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④6. (2分)《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A . 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B . 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C . 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D . 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7. (2分)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A . 广建诸侯藩国B . 区分血缘亲疏C . 保证法律执行D . 巩固分封秩序8. (2分) (2017高一上·瓮安月考) 下列关于西周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 形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B . “国”与“家”密切结合C . 触动了世卿世禄制度D . 消除了贵族内部的矛盾9. (2分)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最新2021-2022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2021-2022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计70分。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2.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3.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4.西周发迹于富庶的渭河谷地,定都岐山脚下的镐京。
如何控制新增的广大东部地区?周公决定继承武王的规划,在洛邑新建一个都城,称为成周,镐京则称为宗周。
镐京为“宗周”,意在强调()A.周为天下之大宗B.周公是天下共主C.镐京是周的发迹之地D.镐京是周的都城所在5.据《礼记》记载:“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所以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
"由此可知,西周“乐”制的设计旨在()A.建立和维系宗法制 B.确立贵族等级秩序C.维系社会秩序稳定D.弥补分封制度缺陷6.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中作者意在表明()A.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7.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
内蒙古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内蒙古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与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A . 改革的内容不同B . 改革的方式不同C . 改革的发动者不同D . 改革的结果不同2. (2分)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与第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
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A . 世官制B . 分封制C . 宗法制D . 王位世袭制3. (2分)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 .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 .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 .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 .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4. (2分) (2018高一上·大连期末) 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制度因素是()A . 内外服制度B . 分封制C . 郡县制D . 礼乐制5. (2分) (2019高二下·江阴期中) 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虽没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
这一变化()A .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B . 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政治C .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D . 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6. (2分) (2017高二下·三明期中) 据《史记》记载,秦“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称颂秦始皇“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
这反映出秦朝()A . 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B . 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C . 建立君主专制D . 借法家思想强化社会人伦秩序7. (2分) (2016高一上·杭州期末) 忽必烈建元后,沿用前朝旧例频繁派中书宰执带相衔临时到地方负责行政或征伐事务。
高一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
高一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3分,共78分)1.《史记·夏本纪》:“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
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
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 )A.王位世袭制开始,“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 B.禹直接将天子位传给子启C.禅让制作为政治权利传承的方式未被突破 D.益将王位禅让给启2.把族权、政权和神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以尊祖和敬宗为信条,确定了诸侯与王室的关系以及诸侯国的继承规则,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等级秩序,具有维护政权的作用。
材料评述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3.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有(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多被分封在经济富庶地区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4.《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
这主要反映了西周( ) A.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 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C.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 D.天子拥有绝对专制权威5.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6.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
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 C.防止诸侯割据D.加强中央集权7.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
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秩序井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排编程式固定化,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
陕西省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陕西省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2题;共64分)1. (2分) (2018高三上·黄冈期末) 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里说:“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乱自京师始,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而共和行政焉”。
司马迁在此沿用了西周史官这一段纪年,并以公元前841年作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的开端。
材料主要说明()A . 司马迁所依据的是第一手史料B . 贵族共同协商执政以应对危局C . 周召共和开启了共和制的开端D . 贵族干预政治表明分封制崩溃2. (2分)(2016·常德模拟) 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 . 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B . 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之趋势并驾齐驱C . 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交流D . 文化发展呈现统一性与多样性共生的局面3. (2分) (2017高一上·黔西南月考) “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A . 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 .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 . 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 . 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4. (2分) (2017高三下·江苏模拟) 《左传·襄公十二年》:“秋,吴子寿梦卒。
(襄公)临于周庙,礼也。
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临,哭也)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
”材料反映了()A . 分封制等级森严B . 奴隶制渐趋强化C . 宗法制亲疏有别D . 封建制尊卑有序5. (2分)从“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变化说明了A . 君主专制的加强B . 分封制的瓦解C . 中央集权的加强D . 选官制度的变化6. (2分) (2017高二下·会宁期中) 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A . 奖励军功B . 奖励耕织C . 焚烧诗书D . 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7. (2分) (2017高二下·陆川月考) 梁启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的周朝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
内蒙古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
内蒙古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2019·河北模拟) 1904年,钱穆进新式小学——无锡荡口镇的国语学校,受到的一大观念冲击就是老师钱伯圭告诉他:《三国滇义》等书可勿再读,因为此书开首即云“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这说明当时()A . 传统大统观念已经瓦解B .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C . 推翻清王朝成为社会共识D . 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影响中国2. (2分) (2020高二下·绥德期末) 尚书令原是少府的属官,为皇帝管章奏文书。
汉武帝即位后,重用身边的人员,于是尚书令一职日益重要。
此时,大臣们的章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先送至尚书台(尚书令的官署)。
材料所述现象有利于()A . 加强中央集权B . 制衡内朝势力C . 限制丞相职权D . 维护国家统一3. (2分) (2016高一下·沈阳期末) 《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
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A . 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 . 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C . 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D . 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4. (2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据此我们作出的合理推断不包括()A . 明清两代都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社会B . 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王室”C . 明朝废除宰相造成了政治黑暗的局面D . 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完全专制社会5. (2分)“古希腊法律制度涉及社会各领域,而其中很突出的便是在文化方面的制度性规定。
与中国秦代的‘书同文’极为相似,古希腊也通过对语言文字使用的立法来加强文化思想的‘大一统’,从而为公共生活和民主决策创造精神氛围。
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
”“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
”材料表明科举制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C.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 D.有力地防止了权威被颠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
”显然说明了科举制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故选C。
AB 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题干“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说明D理解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2.秦朝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①国家统一的需要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一方面,秦建立在灭六国的基础上,秦把一切从中央到地方的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避免地方权力膨胀威胁中央,这有利于统一,也推动了多民族的国家。
另一方面,封建的个体小农经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封建地主经济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来保护他们的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维护封建经济的基础。
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3.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
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A.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 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C.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特点 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与晚辈相比,长辈住房拥有较大的进深和较高的台基,是因为在家族血缘关系中长辈地位高于晚辈,这一现象体现了浓厚的血缘等级色彩,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故A项正确;传统家庭成员之间地位是不平等的,故B项错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彼此之间缺乏协作,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点,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传统家庭中的男女地位,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2.夏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这说明夏商周时期()A.统治者武力强化中央集权B.王权具有神秘色彩C.政权统治具有更迭频繁特征D.神权控制政权色彩3. 谢维扬在《周代家庭形态》中说:“(宗法制度)就是国家承认血缘团体的领袖对其成员有代替法律来实施的管理和处置权,承认这种血缘团体是国家行政及司法的基本单位。
”他认为,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A.强化国家管理 B.提高族长权力 C.均衡权力分配 D.维护贵族特权4. 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
”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5.《左传·僖公十八年》载:“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
夏,师救齐。
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
齐师败绩。
狄救齐。
秋八月丁亥,葬齐桓公。
冬,邢人,狄人伐卫。
”材料反映出的实质是( )A.周天子地位衰微 B.分封制遭到破坏C.礼乐制不复存在 D.血缘纽带趋向瓦解6.如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B.分封制利于强化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C.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D.分封制促进了东方各诸侯国的社会发展7.如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8.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封建制之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
因此,他主张“行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
在此作者旨在强调()A.封建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郡县制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9.西周规定天子都城12里,公国都城九里,侯伯国七里,子男都城五里。
这一内容体现了( )A.各国经济实力的差异 B.维护政治秩序的目的C.中央集权体系的建立 D.西周发达的建筑水平10.马克思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周)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
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
”材料说明()A.周王与诸侯纯粹是主从关系B.西周并没有真正实行分封制C.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在主权分割时代周王从不约束诸侯11. 公元前705年,周桓王带兵攻打郑国被打败,并被射中肩膊。
有人劝郑庄公趁胜追击,庄公夜间却派大员去慰劳桓王,并探问伤状。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法制成为执政的基础B.宗法关系有利于调和冲突C.宗法制受到了严重挑战D.分封关系已难以维系统治12.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
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即位,是为周夷王。
这反映出当时()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B.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C.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D.宗法意识已日趋淡漠13.“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些话反映的是( )A.皇权至上 B.法律严密 C.相权过大 D.君臣合作14.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丞相掌握大权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15学者王亚楠指出,“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决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
经济政治大权集中于一身,他就有无上的富、无上的贵、无上的尊严,‘朕即国家’”。
材料中的“根本决定”应是()A.设立皇帝称号B.规定王位世袭C.分封子弟为王D.推行郡县制度16. 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突出地说明()A.秦始皇非常勤政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17.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
其中履行监察职责的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刺史18. 学者评价在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度B.三公九卿制C.皇帝制度D.宗法制度19.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范围,而且推动了( )A.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B.朝贡体系的形成C.地方行政三级管理局面的形成 D.郡国并行局面的形成20. 秦朝“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的制度设计是()A.三公九卿制B.推行郡县制C.土地私有制D.统一了货币21.汉代皇帝诏书先下御史大夫,然后转给丞相,丞相上书也由御史大夫转达。
御史大夫一职多由皇帝的亲信充任,如景帝时的晃错、武帝时期的张汤等。
可见御史大夫()A.对丞相具有监督与制衡作用B.是内外朝制度的具体体现C.实际上掌握着朝廷行政大权D.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22.“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鉴于以上教训,秦朝实行了( )A.朝议制度 B.焚书坑儒 C.分封制 D.郡县制23. 史载,秦朝皇帝玉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这本质上反映了()A.上供玉玺,臣子谄媚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君权神授,皇位世袭D.皇权象征,丞相专权2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C.制度法令的统一D.更有利于皇帝集权第II卷(非选择题)25.在古代中国,有些称呼具有深层次的含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过去这二十年考古发现的另一个重要启示在于王畿和东部地区在体制上的不同。
譬如,不管东方的诸侯在传世文献中怎样称呼,在考古发掘所得的青铜器铭文中他们均自称为“侯”……相反地,在陕西王畿地区的贵族宗族之长从未有称“侯”,而常常是被称为“伯”,有时为“仲、叔、季”。
——许倬云《西周史》材料二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他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建立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体制角度分别指出上述两类称呼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4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征?并用史实说明。
(8分)26.(2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1分)材料一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春者何?岁之始也。
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
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
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
其为尊卑也微……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
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桓何以贵?母贵也。
——摘编自《春秋·公羊传》材料二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
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
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
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
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间,史之阀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吕思勉认为:“封建者,统一之反也。
封建之制废,则统一之业成矣。
然后世又有为统一之梗者,则叛民、叛将之割据是也。
柳子厚(柳宗无)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
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大一统”思想的内涵。
(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大一统”国家形式在战国时期面临的困境。
(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后维护“大一统”的制度保障。
(6分)材料27.战国时代,随着各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郡县制已经逐步代替了古代的分封制。
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又陆续在新占地区设置了不少郡县。
但是,分封制作为一种旧的上层建筑,是不会轻易从历史舞台上消失的。
全国统一后不久,丞相王绾等就建议秦始皇把诸子派到燕、齐、楚等地设置封国。
秦始皇让群臣讨论。
廷尉李斯认为,周文王和武王所分封的子弟同姓很多,但后来亲属疏远,便互相攻杀,如同仇敌,连周天子也无力制止。
现在天下统一,设置郡县是大势所趋。
诸子有功之臣,只宜赐给赋税和重赏,这样便于控制,是求得安宁的好办法,分封王侯很不利。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决定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统一六国时,设置了三十六郡。
随着秦朝疆域的继续扩大,后来增至四十余郡。
--摘编自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二册(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秦朝采用郡县制的原因。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采用郡县制的作用。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