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第 二 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研究植物和环境的关系。分别选择了沙漠里、水生和石头上植物进行研究,重点研究植物的形态各异和它生长环境的特点,让学生明白植物的形态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通过学习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为四年级下册《生物与生命》中对植物适应季节变化。
本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植物的形态特点和环境特点。
2.借助资料,分析观察,了解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的密切关漠中植物的形态特征。
4.初步了解沙漠植物的特征是为适应沙漠环境而服务的。
5.知道卷柏的生理特征——耐寒能力超强
过程与方法:
1.知道科学探究设计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教学具
准备
PPT、挂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
课题课时
1、不同环境里的植物1
2、沙漠中的植物2
3、水里的植物1
4、石头上的植物1
5、单元复习1
总课时6
2.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3.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4.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植物的形态特点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植物的形态特点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措施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等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种子发芽了教学目标:1.观察番茄和黃瓜的种子,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番茄和黄瓜的种子的外形特征。

2.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播种番茄或黃瓜并设计栽种记录,了解一些种植知识,并乐于长期观察记录。

3.通过收集和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认识到不同的种子大小、形状、颜色等各不相同。

4.做种子萌发对比实验,初步认识到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重点1.按照正确的方法播种番茄或黄瓜,并做好记录。

2.动手做探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做好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初步认识到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番茄和黃瓜的种子、课件、实验记录表、带盖透明玻璃瓶4个、活动手册等。

学生分组材料:花盆、土壤、水杯、小铲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然界中有很多植物的种子,谁来说说,你们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学生列举自己见过的植物的种子。

教师引导:植物的一生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植物种子的发芽。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活动一:观察并描述番茄和黄瓜的种子1.出示黄瓜的种子,学生进行观察并描述。

2.再出示番茄的种子,引导学生将番茄的种子和黄瓜的种子比较起观察来。

看一看番茄和黃瓜种子的特点。

预设:黄瓜种子是乳白色的,扁平光滑,边缘薄,比较小,形状细长。

与黃瓜种子相比,番茄种子小,呈水滴形,黄色,表面粗糙,外面有茸毛,形状圆而扁,有点像小耳朵。

教师小结:不仅是番茄和黄瓜的种子,其他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大小、颜色、形状等各方面都不相同。

3.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1)出示一些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是什么植物的种子?这些植物的种子各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从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各方面,去观察这些植物的种子,发现他们的特征。

活动二:种番茄1.学生观察课本第2页下面种番茄的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种番茄所需的材料以及方法。

材料:番茄种子、花盆、土壤、水杯、小铲子等。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中生长的植物》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中生长的植物》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中生长的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中生长的植物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2. 掌握水生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

3. 学会观察和描述水中生长的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教学内容1. 水中生长的植物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2. 水生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

3. 水中生长的植物的生长过程。

三、教学重点1. 了解水中生长的植物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2. 掌握水生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

四、教学准备1. 教科书《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

2. PowerPoint或其他教具展示工具。

3. 水生植物标本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 (5分钟)- 通过观察图片引发学生对水中生长的植物的思考,激发兴趣。

2. 呈现 (15分钟)- 使用PPT展示水中生长的植物的图片,介绍其特点和适应环境。

3. 实践探究 (20分钟)- 分发小组实验任务,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水中生长的植物的生长过程。

- 学生利用提供的水生植物标本或图片,用实验记录表记录观察结果。

4. 总结归纳 (10分钟)- 学生交流实验观察结果,老师引导总结归纳水中生长的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

5. 小结 (5分钟)- 老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第二课时1. 导入 (5分钟)- 复上节课的内容,出示相关问题进行回答。

2. 呈现 (15分钟)- 使用PPT展示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其特点和分类。

3. 实践探究 (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水生植物的分类实践活动,根据自己观察的植物特征进行分类。

4. 总结归纳 (10分钟)- 学生交流分类实践活动结果,老师引导总结归纳不同种类水生植物的特点。

5. 拓展延伸 (10分钟)- 引导学生了解一些著名的水中生长的植物,如睡莲、荷花等,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

6. 小结 (5分钟)- 老师帮助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化知识记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和分类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和描述水中生长的植物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沙漠里的植物》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沙漠里的植物》教案

6.沙漠里的植物【教材分析】本单元《植物与环境》是继上单元后对植物的进一步探究,属于生命科学,旨在让学生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为后续植物适应性、生物关系的学习打下基础。

不同的环境孕育不同的植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在沙漠里、水里、石头上都生长着各自相适应的植物。

《沙漠里的植物》是苏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的第二课,是本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紧接总课《不同的环境》,为后续《水里的植物》、《石头上的植物》奠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的基础,是后续学习的引领课。

本课聚焦沙漠的环境条件,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从观察、研究、查看资料三个部分依次展开教学内容:(1)观察一些沙漠中生长的植物,为本课学习做铺垫。

(2)通过三个活动研究沙漠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找仙人掌的茎和叶、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探究仙人掌储水的秘密。

(3)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阅读沙漠植物根的相关资料。

以植物的适应性特征为主要内容,针对事物的相关性展开教学。

【学情分析】植物一般不会移动位置,一旦适应某个特定的环境就能长期存活,这种适应性便于小学生研究。

学生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已经大致认识了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生存需要条件,在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中,学生认识了植物的几大重要器官及其作用。

三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生活中,他们已经接触了很多的植物,包括身边养殖的仙人掌,他们知道沙漠的存在、沙漠缺水,在大多数学生的前概念中,他们认为在沙漠上是没有植物的,因为无法满足植物喝水的必要生存条件,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沙漠中只有仙人掌这一种植物,对沙漠中的其它植物知之甚少。

因此,针对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探究典型沙漠植物的叶片、根系,从而认识叶片的储水特点、发达的根系,加强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认识沙漠中的典型植物。

2.知道沙漠植物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3.知道骆驼刺和梭梭草具有的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沙漠中的植物》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沙漠中的植物》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沙漠中的植物》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沙漠中的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聚焦沙漠环境,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分三个部分展开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观察一些沙漠中生长的植物。

教材出示了一组较为典型的沙漠植物的图片,让学生强化对沙漠植物的认识;下面列出的芦荟和石莲花是两种不典型的沙漠植物,是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做铺垫。

第二部分,以沙漠植物中学生较容易见到的仙人掌和芦荟为例,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这一部分以动手探究为主,分三个活动递进式展开。

活动一,找仙人掌的茎和叶,引导学生发现它的形态特征:茎绿色、覆盖蜡质,叶退化为刺。

活动二,用勺子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结构特征:内部含有大量水分。

活动三,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仙人掌(或芦荟)储水的秘密。

第三部分,以骆驼刺和梭梭为例,介绍这类沙漠植物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具有发达的根系。

与第二部分的内容一起,为学生总结沙漠植物的共同特点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上一课研究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节课聚焦沙漠这一环境,但学生对沙漠植物知之甚少,因此,先介绍一些沙漠植物,为后续的研究做铺垫,然后借助比较常见、形态特征比较明显的仙人掌和芦荟,通过观察、挤水、和模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更易理解沙漠植物与其环境的联系。

三、研究目标科学常识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中植物的形态特征,认识一些戈壁中的植物。

2.认识仙人掌的形态结构。

3.知道仙人掌和芦荟能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

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仙人掌,找出它的茎和叶,并画下来。

2.将观察、操作的结果与模拟实验的现象建立联系,发现仙人掌和芦荟通过1减少水份蒸发和储水来顺应戈壁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3.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骆驼刺和梭梭适应沙漠环境的结构特征:具有发达的根系。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域里的植物》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域里的植物》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域里的植物》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水域里的植物种类和特点- 观察和描述水域里的植物- 培养对水域环境的保护意识教学准备- 课本《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幻灯片或绘画板- 植物标本或图片- 水池或模拟水域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几张水域里的植物图片或植物标本,激发学生对水域里的植物的兴趣。

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植物的特点。

2. 引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水域里的植物有哪些种类。

使用幻灯片或绘画板展示不同种类的水域植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3. 实践:带领学生到水池或模拟水域进行实地观察。

让学生仔细观察水域里的植物,记录它们的外形、颜色、生长方式等信息。

鼓励学生亲自触摸植物并注意保护环境。

4. 总结:回到教室,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通过讨论,总结水域里的植物种类和特点。

强调对水域环境的保护意识,提出保护水域里的植物的建议。

5. 巩固:布置学生练册上与水域植物相关的练,巩固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到水库、河流或湖泊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观察和了解水域里的植物。

2. 借助互联网资源或图书馆,让学生了解更多水域植物的信息,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3. 组织水域植物展览,让学生展示他们收集到的水域植物标本或图片,并进行展览解说。

通过展览,增加学生对水域植物的了解和兴趣。

教学评估- 平时观察:观察学生在实地观察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 练册作业:评估学生对水域植物种类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 学生展览:评估学生对水域植物的展示和解说能力。

注:以上为教案提纲,具体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全部教案(共4课时)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全部教案(共4课时)

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全部教案(共4课时)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基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在科学知识方面,对应课标8.3“植物能够适应其所在的环境”,对于本学段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是: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在科学探究方面,涉及到搜集证据、得出结论等探究环节。

在探究的过程中,渗透了兴趣驱动、实事求是等态度方面的培养。

本节课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植物,植物的生长地点固定,短时间内变化较小,便于学生观察、研究。

在本单元中,本课处于总领位置,为本单元后续几课的具体研究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植物、各种各样的环境。

植物长什么样?它们为什么会长在这里?如果长在别的地方,会怎么样?这些都是学生渴望得到回应或解答的问题。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或多或少观察过植物,也了解一些常见环境中生存的典型植物,这些都是本节课的教学基础。

植物本身的形态特点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需要学生与教师一起经过观察、比较、推理、分析,之后做出解释的。

三、学习目标1、观察几种植物的形态特征,了解不同环境的特点,知道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它的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通过探索活动,观察比较大叶黄杨和杨树树叶的形态特点,联系其生长的具体环境,分析植物如何适应寒冷环境。

3、通过分析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感受植物顽强的生命力。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爱科学的情感。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它的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难点:探索植物如何适应寒冷环境五、教学准备教师材料:不同的树叶、课件、记录单学生材料:杨树和冬青叶子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白荷花和仙人掌的图片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植物的形态何种各样。

平静的池塘中盛开着白荷花。

荒芜的沙漠中挺立着仙人掌。

……它们是有什么本领吗?竟能在这样的地方安家!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_《不同环境里的植物》精品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_《不同环境里的植物》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第一课不同环境里的植物一、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第一节《不同环境里的植物》。

本单元采取“总—分”的形式介绍植物的多样性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先整体介绍植物具有多样性且对环境具有适应性,再详细介绍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植物。

本节课教材通过三部分来实施。

第一部分通过观察图片,分析不同植物的形态特点;第二部分,通过分析第一部分图片植物的生长环境,讨论、猜想植物形态特征和植物生活环境的关系;第三部分,认识大叶黄杨和杨树的叶子,分析比较它们适应环境的形态特征,进一步树立植物形态适应生活环境这一科学概念。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天真,探究积极性高。

学生通过以年级下册《动物与植物》的学习,已经初步树立了植物的多样性这一概念。

但对于植物的形态及其生活环境的关系并未多加思考。

本节课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分析讨论,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态的图片,再对应出现这种植物的生活环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猜测出植物形态与环境是有关系的。

最后,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大叶黄杨和杨树的叶子,观察它们冬天的样子,来判断叶子的形态和生活的环境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1.在观察和交流中,知道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通过比较、观察活动,发现大叶黄杨和杨树应对严寒的本领。

三、学习重点:1.在观察和交流中,知道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通过比较、观察活动,发现大叶黄杨和杨树应对严寒的本领。

四、学习难点:1.在观察和交流中,知道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通过比较、观察活动,发现大叶黄杨和杨树应对严寒的本领。

五、教学准备:教材、教学课件、每组实验材料包(大叶黄杨和杨树的叶子)、实验记录单1、2。

六、学习过程:。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5、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环境的特点,知道不同的植物适宜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

2、懂得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形态也不一样,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3、比较大叶黄杨和杨树的叶子,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联系生活实际经验等方式,了解这两种树叶的不同之处。

4、了解冬天来了,树木是怎样适应寒冷的环境的,设计一个常青树是否落叶的研究方案。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环境适宜不同的植物生存,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不同环境的特点,知道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叶黄杨和杨树的叶子等等。

预习要求: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请教他人等方式,了解不同环境的特点。

收集不同环境中生存的植物种类以及形态,思考植物的形态与生长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本11页的小诗:平静的池塘中,盛开着白荷花。

荒芜的沙漠中,挺立着仙人掌。

……咦,他们是有什么本领吗?竟能在这样的地方安家!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说一说白荷花生长在哪里?仙人掌生长在哪里?白荷花和仙人掌能够调换生长的环境吗?3、教师引导:同学们,白荷花生长在池塘中,仙人掌能够生长在荒芜的沙漠中,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第二单元,探究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4、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5课,不同环境里的植物。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认识形态各异的植物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这些植物数量庞大,形态各异。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种比较奇特的植物。

2、出示课本12页的5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水瓶树、仙人柱、椰树、芭蕉、雪松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这5种植物的知识。

3、教师相机引导并加以补充,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这5种植物的有关知识。

水瓶树长在非洲南部的水瓶树,高大粗壮,主干高达几十米,直径2米多,远看酷似一个巨大的啤酒瓶。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课题:果实与种子第1课时
组内讨论形成教案:
个人修改
教学
目标
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1)谈话:植物的根和茎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你知道它们对植物来说有些什么作用吗?
(2)学生交流自己的经验。
(3)指导学生看书19的图示,或根据实际情况观察盆栽植物的根。
(4)汇报得出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同时又有吸收水分和营养的作用。
(5)教师出示用红水浸泡过的富贵竹、芹菜茎等,演示横切和纵切,观察茎内部的变化。
2.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的,说明植物具有()性。
四、拓展提升
1.调查家中的物品,看看哪些来源于植物,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提供的。
五、总结全课
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大家收获了什么?
教后思考:
本节课先复习了本单位所学习的内容,再出示一株完整的绿色植物,让学生指出相应的部位,并了解哪些是繁殖器官,哪些是营养器官,再提问学生我们的食物吃的是植物的哪一部分,学生通过辨别食物的外观判断出了属于植物的那一器官,但在土豆和红薯又不一样的看法,又进行了讨论,区别了这两种食物。最后了解植物对我们人类以及动物还有生活环境的贡献,引导学生要爱护植物,保护植物,升华学生的情感。
三、检测导结
1.果实具有什么特征,种子的构造包括那几个部分?
2.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
3.种子的传播有哪几种方式?
四、拓展提升
怎样培育一株植物,直至它们产生自己的种子?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思维导图一、教材分析:1、 科学课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动手做”是本册教材的灵魂。

正如教材的编者所指出:要彻底打破 “教知识”“教书本知识”的旧的教学观,必须让学生从“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入手。

让学生亲自去种、养,观察、测量、记录、整理数据、作总结报告、讨论交流、自我评价......只有让他们亲自做了,才能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掌握科学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理解科学的含义。

从而才能真正地体现“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2、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的设计思路让学生经历 “种油菜”活动的全过程,掌握简单的种植和管理的方法技能。

启发学生在活动中坚持观察记录,油菜的下种——开花——接受花粉 花瓣 萼片 雄蕊制造花粉 昆虫结果的各个阶段的变化情况;掌握用放大镜观察油菜的花和种子、用镊子解剖油菜花、制作油菜花的标本等等,培养学生对一个有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能坚持长期的、连续性的、认真细致的观察、记录和研究的科学态度。

并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初步地掌握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猜想、设计实验、亲历实验、得出结论、证明猜想的具体方法步骤,是本单元的总体设计思路。

3、科学课的教学要“重过程”而“轻结果”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科学创新精神及能力的新世纪的人才,是每一位科学教师梦寐以求的愿望。

科学家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决不是简单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他们发明创造的每一项新的科研成果都是汗水和心血的结晶。

从问题的提出到取得科研成果,这期间不知经历了多少困难、挫折、失败和艰辛,而这一切是不为旁人所知的。

我们从前自然课的教学,大多只是重知识教学,把科学家的成果,(也就是把科学家工作的相对的一个个的终点)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而忽略了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

这对于学生的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科学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因此进行科学课教学要为孩子们创造“动手做”的机会,为他们开发学习资源和器材,引导他们学会因地制宜,因实际情况而宜,利用现实具备的一切有利条件,想尽办法解决开展教学实验活动所遇到的时间、空间器材等方面的困难,真真切切地把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搞起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种子发芽了【教材分析】《种子发芽了》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课程内容属于“生命科学领域”中年段要求。

四课内容按照自然顺序编排: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对植物各部分形态和功能进行观察与探究。

本课首先介绍种子的多样性;然后共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时间关系,本课将种子发芽的过程研究放在课外,使学生可以将课堂继续下去,在生活中继续进行科学探究。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种下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观察一周后有的发芽、有的没发芽的情况会自然而然引起学生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兴趣。

在学生的前概念里很多人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必备条件。

由此可见,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条件也会有前概念的模糊,学生的判断容易出错,需要继续探究。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够收集不同植物的种子,了解到种子形态的多样性。

2.知道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是种子能否萌发的基本条件。

科学探究:1.能够理解种子萌发实验的设计,并初步认识种子萌发的条件。

科学态度:1.珍爱生命,意识到植物种子的价值,种子萌发的意义。

【教学重点】能够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做好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探究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蚕豆种子、苹果种子、松子、冬瓜、红枣种子、广口带盖的瓶子(6个)、水、纸巾。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种下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几天过去了,你们的种子发芽了吗?生:交流种植后的现象。

师:黄瓜种子很多都发芽了,很棒,发芽后隔断时间要记得浇水哦。

西红柿的种子还没发芽,不要着急哦,过几天可能就发芽了呢!孩子们每天都要观察哦。

二、认识种子多样性1.师:老师之前让大家带来一些其他的种子,你们带来了哪些种子呢?生:介绍带的种子。

师:看来种子有很多种哦,老师也带来一种种子,你们猜猜看?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这个白胖子。

【强烈推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共课时)

【强烈推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共课时)

备课教师吴必辉学科数学授课班级三年级(2)班单元第二单元备课时间2014年3月9日课题B3.2.1果实和种子含2课时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用解剖的方法,利用放大镜对种子进行观察比较。

能用简单的语言或图画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能找出种子的相似之处。

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种子的构造和传播方式知道种子萌芽的条件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应该珍惜生命,不损伤一草一木。

教材分析重点解剖并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难点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教具镊子、小刀、放大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上节课老师请你们把种子连同“它们的家”一起带来,谁愿意给大家来介绍一下?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种子。

教师小结:很多植物会开花结果,种子藏在果实的里面。

果实就是种子的家,它们保护着种子不会受到伤害。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果实和种子。

板书课题。

二、种子的传播方式教师朗诵儿歌《蒲公英》蒲公英,开黄花,花儿落了把伞打。

小白伞,长长把,风儿一吹上天啦。

落到哪儿,哪儿安家,明年春天又开花。

要求:边听边思考,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种子的传播方式?小组讨论,并记录下来。

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归类。

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植物的传播方式。

三、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谈话:同学们,种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你们二次备课想知道吗?根据你们的经验,大家猜一猜:种子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猜想,并把自己的猜想画下来。

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里面呢?种子这么硬,怎么把它拨开来呢?谈话: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用水泡过的蚕豆种子,下面就请大家把蚕豆种子拨开,观察蚕豆种子里面有什么?边观察边把看到的情形画在记录纸上。

学生观察。

教师巡视,鼓励学生细致地观察。

为了观察得更清楚,适时提醒学生可以使用放大镜。

指导学生观察蚕豆种子里面的每个部分,并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这是什么?像什么?……学生分组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202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教案

202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教案

202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教案一. 教材分析《植物与环境》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植物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并培养他们关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但对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植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准备实验材料,如植物、土壤、水等;3.布置教室,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植物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实例,如沙漠中的植物、水中的植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植物是如何适应和改变环境的。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实验,如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植物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方法,分享自己的感悟。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与环境问题,如校园绿化、家庭养花等,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环境。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2根和茎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2根和茎
教学课题:2、根和茎
教学课时
1课时
主备老师
教学时间
第四周
教学目标
●知道植物的根一般分为直根和须根,茎一般分为直立茎、匍匐茎、缠绕茎和攀援茎等多类;
●知道在自然界中,植物的根和茎都有一些变态;
●了解植物的根具有支持作用和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作用;
●了解植物的茎具有支持作用和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5)小结:由于水面有一层植物油,它阻止了水分蒸发,因此减少的水不可能是蒸发掉的。我们看到烧瓶里的水下降了,这就说明水分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也将溶解在水中的养分吸收进来供植物生长。。
四、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植物的根和茎有了哪些了解?
限时作业
教师发放限时作业,按时完成并评价。
6、学生交流汇报。
7、小结:科学上把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植物的根叫做直根;而没有明显主根,每一条根都想胡须一样粗细的根叫做须根。
8、小组活动:植物分类——把带来的植物按照根的类型不同分一分,说说哪些植物是直根,哪些植物是须根。想一想它们一般分别种在什么样的土壤里。
9、小结:植物的根的特点与它的生长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本节课通过比较、分类活动认识根的多样性,认识直根和须根。认识根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茎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力求让学生通过茎和叶脉逐渐变红,体会茎的作用。
板书设计
1.认识直根和须根以及根的作用。
2.茎的运输功能。
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两种根,让学生观察、比较,再请小组成员将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摆在一起进行比较区分。
所选择的植株最好是直根系的,便于观察,对胡萝卜这种植物可做一些解释。
为了让学生看清红墨水沿着导管由下向上慢慢移动,最好选择容易操作的。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植物和我们》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植物和我们》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植物和我们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2.能够运用调查、讨论、交流等多种方法了解人类吃植物的哪个部分。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2.知道我们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

3.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部分及其名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2.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观察家庭用品,了解植物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带一些由植物加工成的食品、饮料、药品等到课堂。

2.学生关注自己近日所吃的植物,并把植物带到课堂上,如前一天所吃的蔬菜、水果等。

3.收集资料,制作有关植物对人类的巨大贡献的电子幻灯片。

4.教师提前制作介绍一株会开花的植物的各个部分的幻灯片,一株完整的西红柿的植株,切开的、可以观察到种子的半个西红柿和完整的西红柿。

三、教学过程:(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1.投影出示大自然风光的图片:同学们,大自然中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你所熟悉的植物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用处?2.学生交流介绍。

3.提问:植物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揭示课题。

(二)讨论: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1.谈话:有人说,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无论怎样夸张,都不过分。

2.小组活动:观察我们教室里的物品,看看有哪些物品来自植物,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得多。

3.交流汇报。

4.你的一天的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离不开植物?5.交流统计6.小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真的是说也说不完,写也写不尽。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

可以这么说吧,没有植物,我们也就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了。

(三)探索:它们分别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1.各小组学生拿出提前准备的近日所吃的植物,认一认。

2.组内交流:你所吃的是植物的哪一部分?3.交流汇报。

4.分一分:按照以种子.根.茎.叶.果实等不同形式提供食物的类型,将这些植物分类。

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苏教版)

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苏教版)

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第1课、果实和种子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知识与技能1、认识果实和种子。

2、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3、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4、知道种子萌发需要和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2、愿意开展长周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种子的构造。

难点:设计种子萌发的实验。

三、教学准备:植物挂图和一些图片。

一些种子和与水浸过的。

放大镜等。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回忆原有知识,引发研究内容1、你已经知道那些植物的知识?2、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已有知识。

3、了解种子吗?发表自己的看法,填写活动记录。

4、学生提出种子构造!能参与讨论,并在小组中发表意见。

较快的记录;对研究问题有兴趣。

二、解剖观察种子,发现种子的共同点1、提出:你认识那些植物的种子?2、提出:只有解剖了种子,才能观察。

3、你觉得解剖观察时要注意什么?4、解剖观察其他植物种子,你发现什么?5、说出常见植物种子的名字。

6、讨论发表注意点。

7、解剖、观察大豆的种子,并记录。

8、学生解剖其他种子,发现种子的构造相同点!讨论归纳9、讨论积极,认真倾听。

10、实验、观察、记录合作好。

三、讨论种子的萌发1、猜一猜种子为何能长出一棵植物?根据你的观察说说吗?2、指导实验(讨论注意点)。

3、讨论,发表意见。

4、一起做好种子萌发的实验,填写活动记录。

5、积极发现问题。

6、能完成7天实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四、交流问题关于今天的学习,你们还有哪些问题?共同讨论教学目标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同之处。

2、能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2021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水里的植物》教案

2021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水里的植物》教案

7.《水里的植物》教案【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了解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8.3植物能够适应其所在的环境。

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中的第三课《水里的植物》。

本课从学生讨论池塘里生长的植物,其形态、生长位置的不同,到对水族箱里的植物提出自己的疑问。

在学生的各种问题下,展开本课的教学。

经历探究水葫芦漂浮的秘密、观察金鱼藻的特点、切开莲的叶柄和地下茎(莲藕)观察它们的特点这一系列探究过程,发现水里的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

从淡水延伸到海水,通过扩展性阅读了解红树有哪些适应环境的本领。

最后,将课堂带到课外,通过栽种碗莲活动,了解碗莲的特点。

本课教学内容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现池塘里多种水生植物的生活景象,在介绍它们的名称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典型植物的形态和它们分别是生活在水中、水面还是水底,以确定本课的研究对象。

第二部分,以缩小的人工水环境——水族箱为观察对象,启发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为下一部分内容的展开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以探究为主要形式,研究具体的水生植物适应水中生活的本领,由三个动手活动组成。

活动一,探究水葫芦漂浮的秘密。

包括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过程,验证方法为把水葫芦压入水中后松手、用手挤压水葫芦的茎、掰开水葫芦的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5、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环境的特点,知道不同的植物适宜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

2、懂得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形态也不一样,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3、比较大叶黄杨和杨树的叶子,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联系生活实际经验等方式,了解这两种树叶的不同之处。

4、了解冬天来了,树木是怎样适应寒冷的环境的,设计一个常青树是否落叶的研究方案。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环境适宜不同的植物生存,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不同环境的特点,知道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叶黄杨和杨树的叶子等等。

预习要求: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请教他人等方式,了解不同环境的特点。

收集不同环境中生存的植物种类以及形态,思考植物的形态与生长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本11页的小诗:平静的池塘中,盛开着白荷花。

荒芜的沙漠中,挺立着仙人掌。

……咦,他们是有什么本领吗?竟能在这样的地方安家!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说一说白荷花生长在哪里?仙人掌生长在哪里?白荷花和仙人掌能够调换生长的环境吗?3、教师引导:同学们,白荷花生长在池塘中,仙人掌能够生长在荒芜的沙漠中,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第二单元,探究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4、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5课,不同环境里的植物。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认识形态各异的植物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这些植物数量庞大,形态各异。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种比较奇特的植物。

2、出示课本12页的5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水瓶树、仙人柱、椰树、芭蕉、雪松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这5种植物的知识。

3、教师相机引导并加以补充,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这5种植物的有关知识。

水瓶树长在非洲南部的水瓶树,高大粗壮,主干高达几十米,直径2米多,远看酷似一个巨大的啤酒瓶。

此树除“瓶口”有稀少的枝条树叶外,其它别无分枝。

所有的水分集中贮存在树干里,藏量可达一吨左右,所以水瓶树既不怕干旱,也不怕火烧,即使附近的灌木丛林都烧光了,它依然如故,最多只是毁损一些枝条树叶,次年雨季一到,又会长枝长叶。

仙人柱又叫巨柱仙人掌(学名:Carnegiea gigantea):是巨柱仙人掌属中唯一的物种,也是世界最高的仙人掌品种之一,植株高大呈柱状,有分枝呈烛台状,具锐棱,刺座有褐色绵毛,有辐射刺,花刺叭形,开在茎顶附近的刺座上,浆果红色,果肉可食,素有“仙桃”之称。

椰树椰子树(英文:Cocos nucifera L.)是棕榈科椰属的一种大型植物,椰子是椰树的果实,是一种在热带地区很普遍的果实。

椰子树的普及也与其果实椰子可以在海中随风浪漂流上千公里后生殖到离母树非常远的地方有关。

椰子树是常绿乔木,产于热带。

树干高约15~30米,单项树冠。

叶羽状全裂,长4~6米,裂片多数,革质,呈线状披针形,长65~100厘米,宽3~4厘米先端渐尖;叶柄粗壮,长超过1米。

芭蕉芭蕉(学名:Musa basjoo Siebold),为芭蕉科、芭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植株高2.5-4米。

叶片长圆形,先端钝,基部圆形或不对称,叶面鲜绿色,有光泽;叶柄粗壮,长达30厘米。

雪松雪松是松科雪松属植物。

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

树干较直,树枝从下至上环绕树干向外生长。

叶针形,长8-60厘米,质硬,灰绿色或银灰色,在长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

4、除了这5种植物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奇特的植物呢?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奇特的植物。

预设:世界上的植物千奇百怪,一般常见的最为奇特的植物主要有卷柏、猪笼草、日轮花、含羞草、生石花、百岁叶、龙海芋、火焰、香胶树、八仙花,每个不同植物的观赏价值各不同,其中的卷柏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我国主栽的植物之一。

教师相机出示卷柏、猪笼草、日轮花、含羞草、生石花、百岁叶、龙海芋、火焰、香胶树、八仙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赏,初步了解这些奇特的植物。

5、教师小结:在我们地球上有很多这样奇特的植物,只要大家细心观察,多看课外书,就能够了解更多这样的植物。

三、了解不同环境的特点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地球上,有高山,有峡谷,有大海,有江河,有平原,有山区,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热,有的地方水源充足,有的地方干旱少雨。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些不同环境的特点。

2、出示课本13页的4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说明,了解这4幅插图展示的是什么环境?这些环境分别有什么特点?图1:沙漠环境,特点是沙漠里降水很少,白天阳光强烈,气温很高,而夜晚气温骤降,温度很低。

图2:高山环境,特点是高山上的土层很薄,气温很低,经常被积雪覆盖。

图3:热带草原,特点是热带草原上的降水比较集中,一段时间干旱,另一段时间大量降水,一年中干季、雨季分明。

图4:热带沿海,特点是热带沿海地区全年高温,有些地方经常受季风影响。

3、除了书上列举的这4种不同的环境之外,地球上还有哪些不同环境呢?请同学们也来列举列举。

热带雨林地区,特点是气温高,雨水充足。

寒冷的高原环境,特点是气候寒冷,冬天积雪覆盖。

4、教师引导: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

这些环境分别适宜哪些植物生长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本12页的5种植物,想一想它们分别适宜生长在哪种环境中?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水瓶树、仙人柱、椰树、芭蕉、雪松这5种植物分别适宜生长在哪种环境中,并说一说具体的原因。

水瓶树——适宜生长在热带草原上,因为热带草原一段时间干旱,另一段时间大量降水,一年中干季、雨季分明,而水瓶树庞大的身躯适宜储存水分,能够在雨季大量领储水,在干季也不会因缺水而死亡。

仙人柱——适宜生长在沙漠环境中。

沙漠环境中雨水很少,而仙人柱非常耐旱,即使长期没有水分也能生存下去。

椰树——适宜生长在热带沿海地区。

因为热带沿海地区全年高温,常受季风影响,而椰树喜高温、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

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4°C-25°C,不耐干旱,也不耐长期水涝,喜海边和河岸的深厚冲击土。

芭蕉——适宜生长在热带雨林地区。

热带雨林雨水多,而芭蕉宽大的叶子有利于蒸腾作用,所以大叶子的芭蕉可以适应雨林,并且芭蕉喜光而能耐阴,喜欢生长在潮湿肥沃的土地里,适应性强。

生长温度为15.5至35℃,适温为24至32℃。

雪松——在气候温和凉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长旺盛。

雪松喜年降水量600~1000毫升的暖温带至中亚热带气候,在中国长江中下游一带生长最好。

5、出示活动手册第4页上的连线题,引导学生把下列植物和它们适宜生长的环境连起来。

6、除了书上列举的这几种植物之外,我们还知道哪些植物生长在哪些不同的环境中呢?学生分小组交流,所以说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在不同环境中生长的植物。

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图片。

莲藕原产于印度,很早便传入中国。

莲藕属木兰亚纲,山龙野目。

喜温,不耐阴,不宜缺水,大风。

红树一般生长在沿岸而泥土松软淤积的潮间带,这些地方的基层不稳定、土壤缺氧以及含有相当高的盐分。

红树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有独特的适应方法生长。

香蕉喜湿热气候,在土层深、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里生长旺盛。

我国适合大面积种植的地方我们国家只有台湾和海南岛了。

别的地方如:广东,福建,广西和云南应为气候的原因,只是有一部分的地方能够种植。

7、教师小结:同学们,不同的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而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形态也不一样,可以这样说,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比较大叶黄杨和杨树的叶子1、教师引导:同学们,不同的植物,它们的叶子是不一样的。

下面我们就以大叶黄杨和杨树为例,来比较一下大叶黄杨和杨树的叶子,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教师出示大叶黄杨树叶和杨树树叶,分发给学生。

全班交流讨论: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辨别大叶黄杨和杨树叶子的不同之处?摸一摸——摸一摸两种树叶,感受叶片的表面光滑程度和厚薄程度。

生活经验——平时观察两种树叶,看看它们秋天的时候会不会变黄?冬天的时候会不会全部落光?3、学生分小组按照以上方法来比较大叶黄杨树叶和杨树树叶的不同之处,并认真填写活动手册上的表格。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交流情况,并相机加以引导。

4、全班交流,总结大叶黄杨和杨树叶子的不同之处。

5、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刚刚通过比较发现大叶黄杨树叶和杨树叶子有许多不同之处。

其实大叶黄杨树和杨树是不同的两个树种,他们之间存在差异也是很正常的。

出示大叶黄杨树和杨树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这两种树。

6、讨论题冬天来了,大叶黄杨和杨树分别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冬天来了,杨树靠落叶减少水分蒸发和养料消耗来适应寒冷环境。

大叶黄杨靠树叶表面蜡质减少蒸发来适应寒冷环境。

7、拓展如何设计一个常青树是否落叶的研究方案?教师引导:同学们,冬天到了,有的树会落叶,有的树不会落叶,那么研究一个常青树是否落叶,我们该设计一个怎样的研究方案呢?学生分小组交流,设计一个常青树是否落叶的研究方案。

全班交流:展示学生设计的常青树是否落叶的研究方案。

预设:方案1:冬季到大叶黄杨下去看地上是否有落叶。

方案2:选定一根枝条,在秋冬季每天观察。

8、教师引导:那么常青树到底落叶不落叶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网络上是怎么说的。

出示一段文字,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常青树是否落叶这个问题。

常青树是指它终年常绿,常青树的叶子并非永不凋落,只不过叶子寿命比落叶树的叶子寿命长一些,如冬青叶可活1年~3年,松树叶可活3年~5年,罗汉松的叶子可活2年~8年。

它与落叶树不同点在于落叶树在秋冬季时会多数或全数落叶,常青树在四季都有落叶,但同时它也有再长新叶,有些松、柏科的叶子在老了、枯黄后会留在干上,不会落下(如杉木)。

9、教师小结:同学们,看来我们以后遇到问题不单要动脑筋,要仔细观察,必要的时候我们还要上网查阅资料,这样我们就可以能够得到更加确切的答案。

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沙漠、高山、热带草原、热带沿海等不同环境的特点,知道不同的植物适宜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我们还比较了大叶黄杨和杨树叶子的不同之处,知道大叶黄杨和杨树的叶子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

课后请大家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植物,下节课我们将研究沙漠中的植物,请大家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6、沙漠中的植物教学目标:1、了解沙漠中有仙人球、沙棘、仙人掌、骆驼刺、胡杨等一些植物。

2、引导学生通过用放大镜观察、用勺子挤压仙人掌的茎和叶等方式,了解仙人掌茎和叶的特点。

3、做探究仙人掌补水秘密的实验,进一步了解仙人掌补水的秘密,了解仙人掌能够在沙漠中生存的原因。

4、了解沙漠植物的根,知道沙漠植物的根系非常发达,了解不同的沙漠植物的共同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