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

合集下载

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

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

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作者: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半月》2024年第05期信息化标准是国家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信息化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深入落实《“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系统推进,健全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提升信息化发展综合能力,有力推动网络强国建设,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信息化发展和标准化工作的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提升标准化基础能力、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标准实施、增强国际影响力,以标准建设支撑引领信息化发展,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系统观念。

强化统筹谋划、整体部署,促进信息化各类各层级标准协调发展,加强与国家战略规划的统筹衔接,优化标准体系,强化机制建设,提升标准规划、制定、宣传和实施各阶段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坚持需求导向。

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开展标准工作的积极性,推动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按照“先用先行”的思路推进信息化标准制修订和实施。

坚持重点推进。

围绕国家信息化和标准化发展战略任务,以标准化促进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数据价值释放、产业转型发展、惠民为民服务、治理能力提升,引领和驱动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

立足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持续增强国际标准影响力,大力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充分利用信息化标准领域双边、多边国际合作平台,推动我国信息化领域技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三)发展目标到2027年,信息化标准工作机制更加健全,信息化标准体系布局更加完善,标准研制、服务等基础能力进一步夯实,发布一批高质量的信息化标准,形成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的标准化人才队伍,标准质量显著提升,实施效果明显增强,信息化标准在引领技术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国际标准贡献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提升网络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提升网络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提升网络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9.06.28•【文号】工信厅网安〔2019〕42号•【施行日期】2019.06.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电子信息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提升网络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工信厅网安〔2019〕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人民邮电报社、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有关互联网企业:现将《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提升网络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专项行动方案》(工信厅网安﹝2019﹞42号)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联系人及电话:苗琳************/66069561(传真)电子邮箱:****************.cn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2019年6月28日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提升网络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专项行动方案近年来,随着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大数据技术创新与应用日趋活跃,产生和集聚了类型丰富多样、应用价值不断提升的海量网络数据,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

与此同时,数据过度采集滥用、非法交易及用户数据泄露等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做好电信和互联网行业(以下简称行业)网络数据安全管理尤为迫切。

为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做好新中国成立70周年网络数据安全保障工作,全面提升行业网络数据安全保护能力,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网络安全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坚持维护数据安全与促进数据开发利用并重,坚持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坚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社会监督作用,立足我部行业网络数据安全监管职责,开展为期一年的行业提升网络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加快推动构建行业网络数据安全综合保障体系,为建设网络强国、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重要支撑。

互联网企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

互联网企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

互联网企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军互联网领域,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广泛。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对企业质量和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单靠个体企业的努力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这就需要互联网企业建立起标准化的体系,来规范行业的生产和服务,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一、什么是标准化体系?标准化体系是指将企业经营管理、技术、产品质量和服务等各个方面制定成标准,并加以管理和执行。

其中包括标准的制定、标准的认证、标准的推广和标准的监督等环节。

标准化体系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多个方面,如人员组织架构、管理规范、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制造流程、质量控制、服务流程等。

二、为什么需要标准化体系?互联网企业需要建立标准化体系,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市场中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标准化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减少管理成本,规范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缺陷率,提高生产质量,同时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三、互联网企业标准化体系应该建立哪些方面?1、人员组织架构标准化体系人员组织架构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互联网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基于市场、业务、管理的人员组织架构,明确管理等级,规范职责分工,实现管理制度化和流程化。

这样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工作效能。

2、质量标准化体系质量标准化体系是企业品牌的基础。

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需要制定标准的质量管理规范,建立完善的产品检测机制,确保市场上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和安全标准。

3、技术标准化体系技术标准化体系是企业技术成果的保障。

互联网企业在技术上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化体系,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制造流程到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需要建立标准的技术规范和流程,确保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服务标准化体系服务标准化体系是企业提高客户满意度和营销推广的重要手段。

互联网企业在服务上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建立规范的服务流程、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控制机制,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工作方案(2022—2023年)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工作方案(2022—2023年)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工作方案(2022—2023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1.26•【字号】•【施行日期】2022.01.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工作方案(2022—2023年)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工作方案(2022—2023年)》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1月26日天津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工作方案(2022—2023年)为加强和规范本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津心办”数字社会综合应用平台,以下简称“津心办”平台)建设,加快政务服务数字化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21〕105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加快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津政发〔2021〕14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问题,践行“精心、敬心、用心、暖心”的服务理念,围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系统观念和标准化理念,坚持场景引领和数据赋能双轮驱动,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优势,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完善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重点推动“津心办”平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互联互通,全面提升移动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二)工作目标2022年底前,推动天津市“政务一网通”平台、“津心办”平台深度融合和数字化政务服务业务中台建设,实现各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与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充分对接,“津心办”平台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应接尽接”、“应上尽上”,全市移动政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

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
加强宣贯培训。
• 充分发挥地方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学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标准的培训、宣贯工作,通过培训、咨询等手段推进标准宣贯与 实施。用标准引领行业实现智能转型。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 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定期举办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国际论坛,组织中外企业和标准化组织开展交流合作,通过 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等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工作,积极 向国际标准化组织输出我国工业互联网标准化研究成果,加强国际合作。
的制定工作。
• 到2020年,初步建立工业互联网标 准体系。
• 到2025年,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 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标准应用水 平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
3
组及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多部门协调、多标委会协作、军民融合等工作机制,凝聚国内外标准化资 源,扎实构建统一、综合、开放的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
• 总体性标准: 《工业互联网 导则 工业企业上云》 • 在平台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评估要求》 • 在安全方面:《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保护要求》、《工业互联网安
全能力成熟度评估规范/安全能力评估》、《工业互联网通用威胁描 述模型》 • 标识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 基于HANDLE标识解析的接入云平台技 术要求》、《工业互联网 基于标识解析技术的工业互联网信息协同 共享技术要求》
实施动态更新。
• 实施动态更新完善机制,随着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和行业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据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不同阶段,修订《工业 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加快标准研制。
• 基于“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依托工业互联网标准绿色通道,加快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贯彻实施;推动标准试验验 证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标准课堂 / S t a n d a r d C l a s s r o o m08在供给侧改革中,“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政府开创政务服务新局面、创新政务服务新模式提供了良好契机和基础条件。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中强调规范各地区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审查工作细则、考核评估指标标准化等。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建立健全“一网通办”的标准规范,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互联网+政务”是以政务服务平台为基础,以公共服务普惠化为主要内容,以实现智慧政府为目标,运用互联网技术、思维与互联网精神,连接网络与现实社会,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办事流程的优化重组。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互联网+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云端化”解决了由各地各部门的分散建设演化为集群、集约式规划与建设,实现效率最大化,并提高了安全可靠的效能,是政务服务体系中“升级重塑”,实现“为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便捷、公平可及的政务服务”的重要环节。

标准化不仅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

魏礼群提出将标准化理念、原则、方法引入到行政管理服务部门,通过制定和实施适用于政务服务的标准体系,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是提升国家标准化水平必不可少的内容。

面对各级政府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虽进行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现实困境,杨惠等人提出应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资源标准化,结合国家最新的“互联网+政务服务”顶层设计,在遵循政务服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架设的实现策略。

目前国内对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政务服务的新模式,大多聚焦国外政务服务经验介绍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顶层制度设计与创新路径。

一文字编写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一文字编写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附件: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6年11月目录一、总体要求 0(一)指导思想 0(二)基本原则 0(三)建设目标 (1)二、智慧家庭产业与典型应用 (1)(一)智慧家庭概念 (1)(二)我国智慧家庭产业发展现状 (2)(三)智慧家庭生态体系架构 (2)(四)典型应用 (3)三、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 (5)(一)标准体系框架 (6)(二)标准体系构成 (6)1、基础类标准 (6)2、终端类标准 (7)3、安全类标准 (7)4、服务类标准 (7)(三)“十三五”期间标准重点研制方向 (9)四、组织实施 (10)(一)加强产业顶层设计 (10)(二)加快急需标准研制与实施 (10)(三)推动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11)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智慧家庭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围绕智慧家庭产业生态体系,构建我国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

按照综合标准化体系加快重点标准和基础标准研制,发挥标准对智慧家庭产业发展的指导、规范和引领作用,带动相关产业从单纯产品制造向“产品+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促进信息消费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加强智慧家庭标准化顶层设计,推动研究机构、标准化组织、行业组织和企业等产业链各方参与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

加强与关联产业和已有标准体系的衔接配套,解决目前智慧家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模式重复、功能单一、系统间难以互联互通等问题。

服务牵引、急用先行。

发挥服务在推动智慧家庭发展中的牵引作用,制定典型服务参考模型,完善智慧家庭服务运营模式,推动典型智慧家庭服务市场化运营。

按照“成熟一项、制定一项、实施一项”的要求,加快基础性和关键性标准的制定,及时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开放融合、安全有序。

鼓励智慧家庭企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开放融合的生态系统。

着重在智慧家庭网络安全、服务安全、终端安全等方面,开展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信息通信)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信息通信)
车载无线通信系统标准主要包含车载无线设备技术要 求和检测方法,车载窄带语音通信设备传输性能要求和测试 方法,车载无线通信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车载通信终 端与手持终端互联规范等。
3. 通信业务与应用技术标准
10
车联网产业相关的业务与应用包括效率出行类应用、主 动安全类应用、信息通信平台类应用、车载紧急救援应用、 信息共享和使用、基础数据和云服务等。通信业务与应用技 术标准主要规定具体服务产品和系统在联网以及互联互通 时对公共通信网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以及对应的试验方法 等。例如,针对效率出行类制定智能运输系统中道路信息结 构化和交互数据集标准;针对主动安全类应用开展基于网联 式的主动安全通信性能和自动驾驶技术通信性能要求和测 试方法;针对信息通信平台制定车载服务平台接口技术要求 及测试方法、平台与车载终端信息交互(OTA 技术等)技 术要求及测试方法等标准;车载紧急救援通信系列标准主要 面向车辆遇到突发状况采取紧急救援是对通信网要求开展 的标准化,包括紧急救援应用通信功能模型、网络架构、通 信业务流程、接口、紧急信息采集、消息格式等内容,涉及 网络业务平台、承载网络及通信设备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信 息共享和使用包括车联网产业数据共享与开放相关要求等; 制定基础数据和云服务平台的参考架构、公共服务数据开放 共享与流通等。
1
一、 车联网产业(信息通信)标准体系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 党的十九大精神,加速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发挥 标准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促进车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 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以满足研发、测试、示范、 运行等需求,推动汽车网联化技术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带动整车制造、汽车电子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建立跨行业、 跨领域、适应我国技术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车联网信息通信标 准体系。 (二)基本原则 立足国情,统筹规划。结合我国信息通信技术和产业 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在顶层设计、组织协 调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制定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 相结合的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车联网信 息通信标准体系。 基础先立,急用先行。科学确定车联网信息通信标准 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加快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的研 究制定;考虑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应用需求,合理安排技术 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进度,加快推进急需标准项目的研究制定。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顶层设计,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到2021年,明确人工智能标准化顶层设计,研究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研制的总体规则,明确标准之间的关系,指导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的有序开展,完成关键通用技术、关键领域技术、伦理等20项以上重点标准的预研工作。

到2023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重点研制数据、算法、系统、服务等重点急需标准,并率先在制造、交通、金融、安防、家居、养老、环保、教育、医疗健康、司法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推进。

建设人工智能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关于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标委联﹝2020﹞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网信办、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委、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顶层设计,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7月27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开源、开放的产业生态不断自我优化,充分发挥基础共性、伦理、安全隐私等方面标准的引领作用,指导人工智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的制修订和协调配套,形成标准引领人工智能产业全面规范化发展的新格局,制定《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以市场驱动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市场驱动,急用先行,跨界融合,协同推进,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原则,立足国内需求,兼顾国际,建立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加强标准顶层设计与宏观指导。

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无线电频率使用指南(2021版)

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无线电频率使用指南(2021版)

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无线电频率使用指南(2021年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服务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引导工业企业等行业用户合法使用无线电频率、依法设置和使用无线电台(站),维护空中电波秩序,特制定本指南。

一、基本原则(一)依法使用。

开展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涉及无线电频率使用,无线电台(站)的设置、使用,无线电发射设备研制、生产、进口和销售,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等无线电管理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二)协调发展。

适应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泛在化、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充分考虑技术体制和标准的多样性,提高不同应用场景与频率资源使用的适配度,鼓励以5G公众移动通信网络为主,其他方式为补充,承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

(三)鼓励创新。

发挥频谱资源对无线产业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引导无线电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领域创新应用,推动对传统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频率资源高效利用。

二、无线电频率使用综合考虑应用场景、服务对象、安全可控和运营成本等因素,统筹满足工业等行业用户在共享和专用、便捷和安全、个性和共性、广域和局域等方面的差异化需求,灵活采取以下广域网或局域网技术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广域网技术包括公众移动通信系统、专用移动通信系统等;局域网技术包括2400MHz、5100MHz和580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无线局域网)、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等。

(一)公众移动通信系统。

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可使用已获得许可的2G、3G、4G和5G 公众移动通信频率,开展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

鼓励优先使用公众移动通信系统承载规模化、社会化的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

充分发挥5G低时延、大带宽、高可靠的技术特点,推动5G在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领域的广泛应用,构建5G和NB-IoT(窄带物联网)、eMTC(增强机器类通信)、LTE-Cat1(支持Cat1传输速率等级的LTE网络)协同发展的格局,推进NB-IoT在低速率场景、eMTC或者LTE-Cat1在中等速率场景的多样化应用、规模化部署。

电信行业5G网络建设规划方案

电信行业5G网络建设规划方案

电信行业5G网络建设规划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概述 (3)1.1 5G网络发展背景 (3)1.2 项目建设目标 (4)1.3 项目规划范围 (4)第2章 5G网络需求分析 (4)2.1 市场需求分析 (4)2.2 业务需求分析 (5)2.3 技术需求分析 (5)第3章 5G网络技术选型 (5)3.1 5G关键技术与标准 (5)3.1.1 关键技术概述 (5)3.1.2 国际标准组织及规范 (6)3.2 5G频谱规划 (6)3.2.1 频谱资源概述 (6)3.2.2 我国5G频谱分配政策 (6)3.2.3 频谱规划方案 (6)3.3 5G基站设备选型 (6)3.3.1 基站设备类型 (6)3.3.2 设备选型原则 (6)3.3.3 设备选型方案 (6)第4章 5G网络规划与设计 (7)4.1 网络规划原则与目标 (7)4.1.1 规划原则 (7)4.1.2 规划目标 (7)4.2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7)4.2.1 总体架构 (7)4.2.2 核心网设计 (7)4.2.3 承载网设计 (7)4.2.4 无线接入网设计 (8)4.3 网络覆盖与容量规划 (8)4.3.1 覆盖规划 (8)4.3.2 容量规划 (8)4.4 网络优化策略 (8)4.4.1 参数优化 (8)4.4.2 资源管理优化 (8)4.4.3 网络监控与维护 (8)第5章 5G核心网建设规划 (8)5.1 核心网架构设计 (8)5.1.1 总体架构 (8)5.1.2 接入层设计 (8)5.1.3 控制层设计 (9)5.2 控制面与用户面分离 (9)5.2.1 分离背景 (9)5.2.2 分离架构 (9)5.2.3 分离优势 (9)5.3 网络切片技术规划 (9)5.3.1 网络切片概述 (9)5.3.2 切片类型及规划 (9)5.3.3 切片实现技术 (10)第6章 5G基站建设规划 (10)6.1 基站选址与基础设施建设 (10)6.1.1 选址原则 (10)6.1.2 基础设施建设 (10)6.2 基站设备配置与安装 (11)6.2.1 设备选型 (11)6.2.2 设备安装 (11)6.3 基站接入与传输网络规划 (11)6.3.1 接入网络规划 (11)6.3.2 传输网络规划 (11)第7章 5G网络运维与管理 (11)7.1 运维管理体系构建 (11)7.1.1 运维管理组织架构 (12)7.1.2 运维管理制度与流程 (12)7.1.3 运维人员培训与选拔 (12)7.2 网络监控与故障处理 (12)7.2.1 网络监控体系 (12)7.2.2 故障处理流程 (12)7.2.3 故障预警与预防 (12)7.3 网络优化与调整 (12)7.3.1 网络优化策略 (12)7.3.2 网络调整方案 (12)7.3.3 持续优化与改进 (12)第8章 5G网络安全保障 (13)8.1 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13)8.1.1 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框架 (13)8.1.2 设立网络安全管理部门 (13)8.1.3 制定网络安全政策 (13)8.1.4 建立安全评估与审计机制 (13)8.2 安全防护策略制定 (13)8.2.1 物理安全防护 (13)8.2.2 网络安全防护 (13)8.2.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13)8.2.4 安全态势感知与预警 (13)8.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4)8.3.2 用户隐私保护 (14)8.3.3 数据安全审计 (14)8.3.4 数据备份与恢复 (14)第9章 5G网络产业协同 (14)9.1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14)9.1.1 强化产业链上下游沟通与合作 (14)9.1.2 优化资源配置与协同创新 (14)9.1.3 加强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 (14)9.2 5G业务与应用创新 (14)9.2.1 深化行业应用创新 (14)9.2.2 推动个人应用创新 (15)9.2.3 加强应用创新政策支持 (15)9.3 产业生态圈构建 (15)9.3.1 建立健全产业生态体系 (15)9.3.2 促进跨界融合与创新 (15)9.3.3 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 (15)第10章项目实施与进度安排 (15)10.1 项目实施策略 (15)10.1.1 分阶段推进策略 (15)10.1.2 区域差异化策略 (15)10.2 项目进度计划 (15)10.2.1 项目启动阶段(13个月) (16)10.2.2 规模部署阶段(412个月) (16)10.2.3 全面商用阶段(1324个月) (16)10.3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16)10.3.1 技术风险 (16)10.3.2 市场风险 (16)10.3.3 投资风险 (16)10.3.4 政策法规风险 (16)第1章项目背景与概述1.1 5G网络发展背景全球经济的高度信息化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电信行业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技术革新。

一、文字编写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一、文字编写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附件: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6年11月目录一、总体要求 (1)(一)指导思想 (1)(二)基本原则 (1)(三)建设目标 (2)二、智慧家庭产业与典型应用 (2)(一)智慧家庭概念 (2)(二)我国智慧家庭产业发展现状 (3)(三)智慧家庭生态体系架构 (3)(四)典型应用 (4)三、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 (7)(一)标准体系框架 (7)(二)标准体系构成 (8)1、基础类标准 (8)2、终端类标准 (8)3、安全类标准 (9)4、服务类标准 (9)(三)“十三五”期间标准重点研制方向 (10)四、组织实施 (11)(一)加强产业顶层设计 (11)(二)加快急需标准研制与实施 (11)(三)推动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12)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智慧家庭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围绕智慧家庭产业生态体系,构建我国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

按照综合标准化体系加快重点标准和基础标准研制,发挥标准对智慧家庭产业发展的指导、规范和引领作用,带动相关产业从单纯产品制造向“产品+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促进信息消费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加强智慧家庭标准化顶层设计,推动研究机构、标准化组织、行业组织和企业等产业链各方参与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

加强与关联产业和已有标准体系的衔接配套,解决目前智慧家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模式重复、功能单一、系统间难以互联互通等问题。

服务牵引、急用先行。

发挥服务在推动智慧家庭发展中的牵引作用,制定典型服务参考模型,完善智慧家庭服务运营模式,推动典型智慧家庭服务市场化运营。

按照“成熟一项、制定一项、实施一项”的要求,加快基础性和关键性标准的制定,及时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开放融合、安全有序。

鼓励智慧家庭企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开放融合的生态系统。

着重在智慧家庭网1络安全、服务安全、终端安全等方面,开展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515项国家标准

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515项国家标准
展的 良好局面 。
保证 、个人信 息保 护与安全 监管等 问题 的 3 1 个标 准
研制方 向,以指导具体标准 的立项和制定 。
( 摘编 自工 业和 信息 化部 网站 )
《 指南 》提出大重点T 作 : 一是完善标准体 系的 顶层 规划 和设计 。聚焦 移动互 联 网产 业生 态体 系构 成和 产业发 展路 径 ,不 断完善 和优化 综合标 准化 技 术体系 ,统筹 推进技术创新 、产品研 发 、标准制 定 、 试 验验证 、知识 产权处置 和推广应用等各 环节工作 。 二 是 加快重 点 和基 础公 益类标 准制 定。重点 完善 互 联 互通 和技 术 引擎 相关 的基 础性工 作 ,解决 个人 信
问题 ,牢 同树 立 “ 人 民 质检 、质检 为 民 ” 的理念 , 树立 刚正廉 明的依法 行政形 象 ,科学 权威 的技 术执 法形 象 ,可亲可 信 的人 民质检形象 ,努 力建设 一 支 秉公执 法 、无 私奉献 的执法十部队伍 。
( 摘 编 自质检 总局 网站 )
依法 公开行 政处 罚案件 信息 ; 严禁 违规 处置罚 没物
息保 护 、应 用商店 及智 能终 端安 全 、接 口安全 、支
付安 全 以及 恶意行 为 防范等 问题 。三是大 力推 动相
◆ 质 检 总 局 、 国 家标 准 委发 布 5 1 5项 国 家标 准
日前 ,质检 总局 、国家标准 委批 准发 布 《 道 路 交 通标 志 和标线 》等 5 1 5 项 国家标准 。新发 布 的 国 家标 准涉及 公共 安全 、信息技 术 、物 品编码 、 日常

规 范 了空气 净化 装置 市场 ,对切 实保障 盯姓健康将 发挥积极作用 。批准 发布 的 《 普 通照明用 L E D产品 》 2项标 ,规定 了 L E D产品的安伞要求和测 量方 法 , 为消费者有效 避免光辐 射危险 ,选购 和使 用 L E D照 明产品提供指 导。 在空 间探索 方面 ,发布 《 月球 数字地 图质量 检 查与验 收 》等 7项 国家标 准 ,有 利于提 升月球 与行

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

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

附件: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6年11月目录一、总体要求 (1)(一)指导思想 (1)(二)基本原则 (1)(三)建设目标 (2)二、智慧家庭产业与典型应用 (2)(一)智慧家庭概念 (2)(二)我国智慧家庭产业发展现状 (3)(三)智慧家庭生态体系架构 (3)(四)典型应用 (4)三、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 (7)(一)标准体系框架 (7)(二)标准体系构成 (8)1、基础类标准 (8)2、终端类标准 (8)3、安全类标准 (9)4、服务类标准 (9)(三)“十三五”期间标准重点研制方向 (10)四、组织实施 (11)(一)加强产业顶层设计 (11)(二)加快急需标准研制与实施 (11)(三)推动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12)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智慧家庭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围绕智慧家庭产业生态体系,构建我国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

按照综合标准化体系加快重点标准和基础标准研制,发挥标准对智慧家庭产业发展的指导、规范和引领作用,带动相关产业从单纯产品制造向“产品+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促进信息消费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加强智慧家庭标准化顶层设计,推动研究机构、标准化组织、行业组织和企业等产业链各方参与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

加强与关联产业和已有标准体系的衔接配套,解决目前智慧家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模式重复、功能单一、系统间难以互联互通等问题。

服务牵引、急用先行。

发挥服务在推动智慧家庭发展中的牵引作用,制定典型服务参考模型,完善智慧家庭服务运营模式,推动典型智慧家庭服务市场化运营。

按照“成熟一项、制定一项、实施一项”的要求,加快基础性和关键性标准的制定,及时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开放融合、安全有序。

鼓励智慧家庭企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开放融合的生态系统。

着重在智慧家庭网1络安全、服务安全、终端安全等方面,开展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信息化规范标准体系建设

信息化规范标准体系建设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博为贵”一、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尤其是飞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地域和空间的距离进一步缩小,将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

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本国的信息化建设,尽管起步有早晚,发展程度不尽相同,但都在享受着信息化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成果,信息化已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信息化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在互通、互连、互操作的前提下获得的。

在我们的身边,计算机、网络、电视、移动电话等音视频及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信息通信技术(ICT)及其应用已成为构筑全球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

标准是人们为某种目的和需要而提出的统一性要求,是对一定范围内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标准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它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及其结果规定共同重复使用的规则、指导原则或特性要求。

标准对促进ICT产业发展及ICT 的推广应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

如果没有标准,互联网不会发展到今天这种规模。

人们很难说清楚生产一台电脑需要遵循多少标准,但是每个生产商一定会考虑采用标准统一的磁盘驱动器、打印机接口和网卡等。

标准化则是制定标准并使其在社会一定范围内得以推广应用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发布、实施及修改标准等过程。

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标准化工作是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在国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标准是规范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工程管理等行为的技术法规。

统一标准是信息系统互通、互连、互操作的前提。

只有通过统一技术要求、业务要求和管理要求等标准化手段,才可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程及相关环节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盲目和重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规范和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有序、高效、快速和健康地发展。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XXXX年国家标准项目立项指南资料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XXXX年国家标准项目立项指南资料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2011年国家标准项目立项指南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的任务要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动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组织开展2011年国家标准立项工作。

一、立项原则和要求(一)坚持公开透明、充分协调、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对立项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

(二)紧密围绕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社会事业发展重大需求,提出国家标准项目。

国家重点工程、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等提出的事关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发展的国家标准需求,应当优先安排。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标准专项规划中提出的国家标准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标准化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各级科技计划支持的国家标准研制项目,以及国家标准复审确认的修订项目,应当及时提出。

(三)准确把握国家标准定位,突出基础通用、强制性、关键共性技术和重要产品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等国家标准项目,减少一般性产品项目。

注意统筹国际国内,提高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行业标准的协调性。

注意标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无充分依据将标准随意拆分为多个项目的,原则上不予立项。

(四)为及时反映经济社会需求,申报项目采取相对集中和适时申报相结合方式,国家标准委根据项目申报情况,适时组织审核、公开征求意见,下达项目计划。

对国家急需的项目,采用快速程序立项。

二、立项重点(一)现代农业。

包括粮食安全;产地环境、生物育种、绿色农用生物投入品;园艺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种养及良好农业规范;动植物疫病防控和生物安全;水利基础设施、设施农业、先进农业装备;节水、节地、节能等农业创新技术;农产品加工和流通。

(二)服务业及社会事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
一、产业发展概述
移动互联网是指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接入互联网服务,包括移动终端、移动网络、移动业务与应用及移动安全等多个要素。

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产业中发展快、竞争激烈、创新活跃的重点领域之一,正迅速地向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广泛渗透。

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对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信息消费、推进信息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进入加速普及期,我国移动终端整机制造、核心芯片、应用服务、移动网络均呈高速发展态势,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2017年1-4月,国产品牌智能终端出货量达1.44亿部,占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90%,国产3G/4G终端芯片实现重大突破,终端产品向中高端发展。

移动高清视频、大型网游、移动支付、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创新业务和服务层出不穷,种类日益丰富。

与此同时,4G网络的快速普及以及与WLAN网络的协同发展,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更佳的网络体验。

移动互联网产业内涵广泛,其生态体系主要包括移动终端、移动网络、移动业务与应用、移动安全四个方面,如图
1所示。

图1 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
2
——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主要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

随着万物互联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车载、智能无人机等新型终端形态也在不断涌现。

目前移动终端领域正以人工智能、传感、物联、新型显示、异构计算等新兴技术为动力,继承、完善和创新现有技术体系。

——移动网络。

移动网络主要包括3G/4G/5G蜂窝网络和WLAN网络等。

我国正积极加快4G网络建设和普及,合理布局WLAN网络,启动5G研发和测试,构建高速宽带移动通信网络,促进无线宽带网络城乡普及和升级提速,全力支撑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

——移动业务与应用。

移动业务与应用主要包括移动业务平台以及个人应用、行业应用和公共应用等移动应用。

目前,移动业务与应用已进入平稳发展的新阶段,构建了基于优势平台打造自有业务生态的发展模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核心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移动应用的创新;物联网推动移动应用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扩展,并逐步深入城市管理各环节。

——移动安全。

移动安全主要包括终端安全、网络安全和应用安全等方面。

移动操作系统的开放生态体系,一定程度影响了终端和应用安全的发展,针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攻击也会导致网络安全威胁,同时数据的大规模流动也带来了数
据隐私安全等问题。

但各类软硬件加密技术、生物识别技术、个人信息保护以及恶意攻击防范手段等不断涌现,逐步推动移动互联网安全防护产业的发展。

我国正面向技术提升、监测评估、政策监管三方面构建移动安全防护体系。

二、建设指南编制总体要求
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信息产业发展指南》《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指导,从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实际出发,运用综合标准化的理念和方式,着力构建重点突出、协调配套、科学开放、融合创新的移动互联网标准体系,加快终端和应用、网络和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基本原则
——顶层设计,统筹规划。

围绕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立足国内、借鉴国际,加强移动互联网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统筹开展移动终端、移动网络、业务应用和安全等领域的标准研制。

——需求牵引,急用先行。

以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需求为引领,围绕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加快推进重点标准和基础标准的研制,动态更新移动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及时满足产业发展亟需。

——加强管理,安全有序。

着重在移动互联网的网络与
信息安全、服务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管理安全方面,开展相关标准的研制,进一步完善安全应用环境,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安全有序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基础标准较为完善、主要产品和服务标准基本覆盖、安全标准有效保障、符合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

形成标准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标准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与国际先进标准水平保持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内容
(一)移动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框架
依据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基于国际标准组织对于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工作基础,以及我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制定标准时面临的诸如难于规划和预测、监管标准建设不足、标准约束性下降、标准制定成员代表性不足等情况,结合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各关键环节特点,构建移动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框架,由“基础”“移动终端”“移动网络”“移动业务与应用”和“移动安全”五个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1.基础标准。

主要包括移动互联网术语、参考架构等方面的标准。

用于规范移动互联网涉及到的相关术语和概念,为其他各部分标准的制定提供支撑。

2.移动终端标准。

主要包括终端整体、应用软件、操作系统、芯片硬件、外围接口等方面的标准。

用于规范移动互联网中终端的软硬件建设,实现终端统一管理和互联互通。

3.移动网络标准。

主要包括无线接入网、核心网等方面的标准。

用于指导和规范移动互联网的网络接入和传输。

4.移动业务与应用标准。

主要包括移动互联网应用、业务平台、服务等方面的标准。

用于规范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展以及业务平台的架构和接口的统一。

5.移动安全标准。

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服务安全、安全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标准。

用于指导实现移动互联网的安全监管、服务安全、信息安全和系统安全。

图2 移动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框架
7
(二)移动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研制方向
以移动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框架为基础,通过研究分析移动互联网范畴内的已有标准,提出能够直接反映移动互联网特征,并能有效解决应用与业务平台、终端统一管理、服务质量保证、个人信息保护与安全监管等问题的31个标准研制方向(如表1所示,具体见附件),以指导具体标准的立项和制定。

其中网络部分遵循现有网络标准制定方向。

表1 移动互联网标准研制方向统计表
四、重点工作
(一)完善标准体系的顶层规划和设计。

完善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整体系统架构和技术思路,确定移动互联网相关产品、网络和应用服务的技术组成,增强移动安全保障能力。

聚焦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构成和产业发展路径,不断完善和优化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统筹推进技术创新、产品研
发、标准制定、试验验证、知识产权处置和推广应用等各环节工作。

(二)加快重点和基础公益类标准制定。

加强终端和应用、网络和信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服务提供、评价和质量保证等方面的标准研究和制定。

重点完善互联互通和技术引擎相关的基础性工作,解决个人信息保护、应用商店及智能终端安全、接口安全、支付安全以及恶意行为防范等问题,并面向用户感知提升应用服务质量,建立一套完整的应用服务评价和优化机制。

(三)大力推动相关标准的有效实施。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标准化机构的作用,推动移动互联网标准的宣贯与实施。

推动产业生态系统各方加深对标准的理解,最大限度用好现有标准,提高相关企业贯彻执行标准的自觉性。

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移动互联网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附件:移动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研制方向明细表
附件
移动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研制方向明细表
10
11
12
13
14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