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的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农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意调剂劳动力和土地资源配置。 第二,注重修筑水利工程。 第三,提倡、推广先进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 推广优良品种。 第四,赈灾救荒。 2、近代中国农业政策 政府实行推进农业现代化政策。(见书第131— —134页)




重工轻农是政府政策的主要特点——南 京政府指导思想: 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 在农业发展问题上,政府的主导思想是 地方政府举办农业改良推广、造林、筑路、 合作事业等; 其他方面所需要的投资由农民自己解决, 而政府只承担监督和保护责任。



尽管,政府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政策,长期 以来所形成的重工商轻农政策却没有发生根本改 变。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资金 1980年的149· 95亿元增 加到2006年的3172· 97亿元,增长了20· 16倍。 1980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 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从1980年的12· 20%。2006年 的7 · 85%,下降了4· 35个百分点。 1980年财政支农支出总额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为10· 93%,占GDP比重为3· 30%,到1995年已分别下 降到4· 74%和0· 95%,



秦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正式出台,被历代封 建王朝长期推行。原因在于: (1)农业是古代经济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农业 经济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状况、国家的 财政状况和国家的盛衰存亡。 (2)抑商就是企图从根本上消灭引起变化的总 根源。通过抑商政策的贯彻, 以限制商人和商业资 本本的活动, 缩小商业营运的范围, 便可以把它们 的消极影响和造成的社会动乱减少到最低程度。




3、当代中国农业政策 1) 20世纪50年代——农村人民公社建立和发 展和农业生产大跃进 (1)农村人民公社 农村人民公社的特点: 第一,在组织和体制方面实行政社合一 。 第二,在所有制结构和组织规模上是“一大二 公”。 第三,在产品分配上和经营上是“一平二调”。



农村人民公社的问题: 第一,剥夺农民生产和经营自主权,降 低了劳动积极性,影响农村集体经济效益 提高。 第二,平均主义和搭便车的思想极度泛 滥。 第三,人民公社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权 限不清,导致经济管理混乱,行政管理严 厉。



百度文库

(5)实行向农业适度倾斜的支持政策, 加强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 (6)减少粮食征购指标,提高农产品价 格。 3)20世纪70年代农业政策 (1)农业学大寨 1964年毛泽东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 号召。 (2)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和保护政策


4)、20世纪80—90年代年农业改革政策 (1)、农村基本制度改革 农村生产责任制,明确乡政府为农村基层政权。 (2)、农村品流通体制改革 (3)、加强农业宏观调控,调整农村产业机构 5)、新世纪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的农业政策 2004-2008年,中央政府连续5年出台中央一号 文件,支持农业发展,制定了“少取、多予、放 活”和“工业反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 策。



(2)农业生产大跃进 1957年9-12月,空前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吹 响农业生产大跃进号角。 中共中央不仅十分重视指标外,还非常重视农 业增产措施和群众干劲。《人民日报》有一篇社 论“十分指标,十二措施,二十四分干劲”。 指标: 生产计划三本账,即中央两本账,一 本是必成的计划(公开),一本是期成的计划 (不公开); 地方建设两本账。地方第一本是中央第二本, 这是地方必成的,第二本是地方期成的。评比以 第二本账为标准。


二、我国农业政策的演变 1、古代中国农业政策 夏商西周时期,工商业和农业置于同样的地位, 王朝国家既重农, 又重工商主张农、工、商业各专 其业, 共同发展,。 “农攻粟。工攻器,贾攻货。” 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日趋发展壮大, 商 品经济活跃, 引发了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 重农抑商政策逐步成为当时传统社会的政策选择。



1997—2006年,我国财政用于农业支出占 当年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平均为9· 6%。 发达 国家的这一水平在30% ~50%,巴基斯坦、泰 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约为10% ~20% 。 可见,我国财政支农投入总量不足,财政支 农力度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 国家。说明我国还是实行的是轻农政策。
从农业投资来看: 农业财政投入比例。1937-1938、1939、 1940、1941、1942、1943、1944年度农业 投入占全部财政开支的0.32%、0.26%、 0.44%、0.6%、0.6%、0.6%、0.64%、 0.84%。 农业贷款比例:1937 年占1.5 %、1941 年占8.3 %、1948 年占3.0 %。
2)、20世纪60年代农业调整政策 1962年 5月,中共中央开始实施农业调整政策。 (1)、以人民公社为单位的经济核算制度调整 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生产队为单位的经 济核算制度。 (2)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3)恢复自留地和副业生产,开放集市贸易。 (4)清理“一平二调”的资金和物资。



这种轻农政策主要原因: 现代化范式下的农业发展的核心观念是 以工业化为中心,农业服务于工业; 农业是落后产业、农民是落后群体的错 误观念,造成了农业、农村和农民被社会 所忽视。 其严重的问题是形成了工业中心和农业 边缘、城市中心和农村边缘的社会生存状 态,农民在整个国家中的地位被边缘化了。



农业生产大跃进及其高指标大都是通过 两本账的方法,层层拔高的。 措施:农业增产措施除水利外,就是深 翻改土、合理密植、工具改革和养猪积肥 等“土、肥、水、种、密、保、管、工” 等农业八字宪法。 干劲: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农业“大跃进”是以严重的浮夸为其显 著特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