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形状》PPT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地球的形状

广中元国市地处形于复四杂川多北样部,边既缘有,巍山峨地高向耸盆的地大过山渡,地也带有,大小不等的盆地;既有起伏不平的高原、丘陵,也有坦荡肥沃的 地平势原由。北向东南倾斜,山脊相对高差达3200余米。 摩从天高岭空山俯脊瞰海中拔国由大西地端,最地高势点像3四83级7米阶(梯大,草自坪西)向向东,逐级下降。 东最下高降一至级2阶78梯4米是,青向藏南高则原急,剧平下均降海到拔8400米0米。以山上脊,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多高山冰川,主要有 海昆拔仑由山北、至冈南底从斯3山04、5米喜(马轿拉子雅顶山)等降。到喜1马20拉0米雅。山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顶第尖二削级,阶坡梯面由一内般蒙在古2高5度原以、上黄;土河黄谷原深、切云,贵相高对原高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构成,平均海拔1000米至 差20在006米00。--800米间。 跨过第二级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海岸是第三级 阶梯, 地势下降到海拔500米至1000米以下。这里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些 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 再向东是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2023/10/11
56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2023/10/11
2023/10/11
54
1、地震的发生:
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地层发生断裂或 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共两套含板书设计-精品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第一课《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一)一、教学内容: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展现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地球的形状。
二、学情分析: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探索的艰辛过程以及我们居住的地球形状,增强学生对于自己生存家园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1)能够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提出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表达交流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增强学生对于自己赖以生存家园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
【教学难点】:知道合理质疑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推动力。
五、教学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地球仪、火柴棍、纸船。
学生提前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共计一课时。
(一)、话题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在四年级语文课本里学过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今天的科学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一一《地球的形状》。
(二)、简单交流,了解进程【了解学生对地球形状的认识]1、请大家说说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呢?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相关知识)(三)、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1、如今人类通过科技能从各种途径认识地球的形状,但古代人们是如何认为地球的形状的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中相关资料并汇报。
2、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展示。
3、填空练习,教师小结。
(1)、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天圆地方)''的猜想。
我国古代人认为,天像一个(锅);地像一个(方形棋盘),是(平)的。
(2)、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地球是:(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3)、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的形状。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单元1课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和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单元1课《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一、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2单元“咱们的地球”中的第一节课,本课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展现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熟悉进程,说明地球的形状。
二、通过学习《地球的形状》让学生在头脑中成立科学的地球形状、大小概念,为教材下一步学习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和地表的变迁等内容打好基础。
本课涉及的知识包括历史、地理、物理和数学等诸多学科,内容较丰硕。
本课学情分析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此刻早已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了。
我校地处城市,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宽,他们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图书等多种途径对咱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已经有了必然的了解,只是对人类熟悉地球形状的历史进程、地球大小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需要进一步熟悉,这也是咱们在这节课需要特别用心的地方。
有关地球概况的相关资料,咱们已经做了充沛的准备,并设计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模拟实验,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够顺利完本钱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道人类探讨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进程。
二、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让学生意识到用计算得出的数据可以对事物做出解释,同时引导学生跨学科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人类熟悉地球形状的曲折进程。
教学难点: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不同。
教材分析一、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2单元“咱们的地球”中的第一节课,本课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展现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熟悉进程,说明地球的形状。
二、通过学习《地球的形状》让学生在头脑中成立科学的地球形状、大小概念,为教材下一步学习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和地表的变迁等内容打好基础。
本课涉及的知识包括历史、地理、物理和数学等诸多学科,内容较丰硕。
本课学情分析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此刻早已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了。
我校地处城市,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宽,他们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图书等多种途径对咱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已经有了必然的了解,只是对人类熟悉地球形状的历史进程、地球大小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需要进一步熟悉,这也是咱们在这节课需要特别用心的地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 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 11《太阳系大家族》课件(32张PPT)

知识讲解
活动材料
圆规 彩纸 尺子 剪刀
知识讲解
活动方法
①按照八颗行星的直径数据,用圆规在不同颜 色的彩纸上画出大小不等的圆。 ②用剪刀将这些圆剪下来。 ③分别在这些圆纸片上写上八颗行星的名称。 ④将这八张圆纸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知识讲解
八颗行星体积从小到大的顺序
水星<火星<金星<地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
四、八颗行星的概况
八大行星根据组成物质可以分为哪几类? 八大行星各自又有哪些独特之处?
固态行星的 表面是岩石
气态行星的表面是 气体,大气之下可 能是液体、冰层或 固态的内核。
知识讲解
五、八颗行星的发现过程 阅读资料,八颗行星是如何被发现?
知识讲解
用肉眼观察发现: 水星、金星、火星 、木星、土星
用工具观 察发 现:天王星
太阳系大家族
苏教版 六年级上
新知导入
自古以来,人类就充满了对宇宙的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 你们知道“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吗?
在太古的时侯,太空中飘浮着一个巨星,形状 非常象一个鸡蛋,在无际的黑暗云雾中运行, 万赖无声。就在那巨星的内部,有一个名叫盘 古的巨人,一直在用他的斧头不停的开凿,企 图把自己从围困中解救出来。经过一万八千年 艰苦的努力,盘古挥出最后一斧,只听一声巨 响,巨星分开为两半。盘古头上的一半巨星, 化为气体,不断上升。脚下的一半巨星,则变 为大地,不断加厚,宇宙开始有了天和地。天 和地每日加高三尺,盘古也越高大,成了“顶 天立地”的英雄。
新知导入
在地球面前, 月球很渺小。 在太阳面前, 地球很渺小。 在宇宙面前, 太阳很渺小。 …… 浩瀚深邃的宇宙, 究竟有多少奥秘?
新知讲解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知识点整理2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1、古时候,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2、(“盖天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宇宙学说,认为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3、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天表有水,水包地,犹如卵壳裹黄。
这种学说被称为(浑天说)。
4、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现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5、人站在海岸看远处的航船,先看到进港船只的(桅杆),再看到(船身);出港船只则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这是因为地球是(球形)的。
6、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者是(葡萄牙)的(麦哲伦),他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7、(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一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1969年),(美国人)登上了月球,清晰地拍摄到了地球的照片。
8、2003年10月,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14)圈。
2005年10月,(“神舟6号”)把(费俊龙)和(聂海胜)送入太空。
9、最早算出地球大小的是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
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地球表面积是(510067866平方千米)。
10、(郑和)是我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
2、地球的表面1、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利用(卫星)在空中拍摄地面,使获得的图片更(清晰)、更(精确)。
2、地球表面的形状各种各样,有高原、山地、海洋与岛屿、平原、峡谷等。
3、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表形态,地球仪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白色)表示冰川,(黄色)表示山地和沙漠。
4、地球上的七大洲是(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把地球与其他行星进行比较;2.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了解地球仪上的各种符号以及表示方法;3.理解地球的各种构造,包括大洋地壳、岛屿和山脉等。
二、教学内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如何使用地球仪;3.地球的构造和地球上的陆地与水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如何使用地球仪。
2.教学难点:•地球的构造以及陆地和水域的分布。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球仪的使用方法;2.实验法:用实物地球仪,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加深学生对地球的认识;3.互动交流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 学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师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形的星球,地球的直径约为 12,742 公里。
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教学地球仪进行实物观察,并与其他行星进行比较。
3. 如何使用地球仪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使用地球仪,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经、纬、地图尺度和比例等基本知识,并让同学们进行操作演练。
4. 学习地球的构造教师介绍地球的构造,包括大洋地壳、陆地、岛屿和山脉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学地球仪上的各种标志进行认识。
5. 课堂练习通过问题的提出和答案的查阅,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六、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总结,同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确保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以及技能的掌握。
七、作业布置1.回家用地球仪家庭学习,了解本节课的内容;2.回答本节课的习题。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实验法、互动交流法等,较好地展示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的使用方法以及地球的构造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得到了提升,同时学生也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进一步掌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9.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课件)(共26张PPT+视频).ppt

三叶虫化石
蜻蜓化石
羽毛化石
各种各样的化石
化石的形成与发现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 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的遗体、遗 物或遗迹,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
在随后的岁月中,生物的有机质 被分解,遗体、遗物的坚硬部分和痕 迹被沉积物包裹,并被矿物化。
化石的形成与发现
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已 经形成的化石有些上升到接近 地表的地方,随着岩石的侵蚀 或坍塌,化石便暴露出来。
已经灭绝的生物
根据化石的形态了解古生物的外形 特点、生活习性、繁殖后代等各方 面的信息,了解这些古生物曾经在 地球上是如何生息繁衍的。
通过研究化石,探究生命与生命之 间、生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填空题
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活化石”的动物是( C )。
A.大熊猫
B.蟑螂
C.猪
2.化石一般存在于( A )中。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化石的奥秘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 体、遗物或遗迹,如骨骼、外壳、 叶子、脚印化石等。
除了恐龙化石,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其他生物化石。观察下图,猜猜 它们分别是什么化石。
蕨类植物化石
脚印化石
小昆虫化石
除了恐龙化石,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其他生物化石。观察下图,猜猜 它们分别是什么化石。
化石的形成
你能从下面的化石图片中读到哪些信息?
观察两种恐龙的头骨化石图片,猜猜哪种是食肉恐龙,哪种是食草恐龙。 食肉恐龙的头骨化石
食草恐龙的头骨化石 恐龙头骨化石的牙齿平齐, 适合切断植物。
恐龙头骨化石的牙齿尖锐锋 利,适合撕咬动物。
你能从下面的化石图片中读到哪些信息?
观察恐龙蛋化石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地球的形状ppt课件

实验
模拟实验:观察帆船进、出港,比较船在球体上 和在平面上航行会出现什么不同现象。 1、用一艘模拟小船在桌面上模拟进港、出港航 行, 观察时视线平视。 2、把模拟小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进港、出港航行。 观察时视线平视。 3、比较船在桌面上与球面上的航行有什么不同。
.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因为坚信地球是球形,1519年9月,葡萄牙的 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 朝着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西 班牙。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 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 形的!
.
古人的观点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 圆地方:天像一个 锅,是半圆的,地 像一个方形的棋盘, 是平的……
“天圆地方”
.
古人的观点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交替循环又使古人做 出了另一种猜测
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 衡认为:宇宙像鸡蛋, 地球像蛋黄位于正中间, 外层是水包围着地,犹如 蛋壳包裹着蛋黄。
.
浑天说
古人的观点
第二单元第1课
地球的形状
XXXXXXXXX学校 XXX
.
地球
公开的第一张完整 的地球照片
地球太大了,人站在地 球上只能看到陆地和海 洋的一部分。然而人类 在飞出地球之前,就已 经知道地球的形状了。 那么,人类是怎样逐步 正确认识地球的形状的 呢?
.
古人的观点
古代印度人认 为:大地被四头大 象驮着,站在一只 巨大的海龟身 上……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 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月球 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弧 形的,所以地球是球体或者 近似球体。
.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
后来,人们站 在海岸边看远处的 航船,发现总是先 看见进港船只的桅 杆,再逐渐看见船 身;出港的船只, 则总是船身先消失, 然后桅杆才逐渐隐 没在海平面下。据 此,人们猜测……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2005 年 , 聂 海 胜、费俊龙搭 载‘神舟六号’ 遨游太空。
2024/8/24
2008 年 , 翟 志 刚、景海鹏刘 伯明搭乘“神 舟七号”遨游 太空。
2024/8/24
给地球量一量“身”
先量一量地球最大的 “腰围”——赤道。
活动
2024/8/24
1. 根据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算出 地球赤道的长度。(1千米=2里)
2024/8/24
1.1水滴里的生物 1.2做酸奶 1.3 馒头发霉了 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2.1地球的形状 2.2地球的表面 2.3地球的内部 2.4 火山和地震 2.5地表的变迁 3.1蜡烛的变化
2024/8/24
3.2 铁锭生锈了 3.3变色花 3.4洗衣服的学问 4.1 登月之旅 4.2太阳系大家族 4.3看星座 4.4探索宇宙 4.5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5.1 假设 5.2实验
2024/8/24
人体表皮细胞和洋葱表皮 细胞有什么不同?
2024/8/24
洋葱表皮细是由多个近似于 长方形的格子组成,每个格子实 际上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就 是一个细胞。人体表皮也是由许 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 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
2024/8/24
细胞是谁发现的?细胞与 生命体有什么关系?
发霉的苹果
坏了的馒头
2024/8/24
发霉桔子
2024/8/24
2024/8/24
说说在哪些条件下食品和其他物 品会发霉?
• 温度 • 水分 • 通风不畅 • 光照充足 • 时间过长
2024/8/24
实验结论:霉菌适宜在温暖、潮湿的 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
序号 条件组合
实验方法
1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PPT课件第4单元 探索宇宙

我国古人便对天象很有研究,有古 书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 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 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也就 是说,若把观测的时间固定于傍晚, 则二月春分时斗柄指东,五月夏至时 斗柄指南,八月秋分时斗柄指西,十 一月冬至时斗柄指北。所以我们可以 根据傍晚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判断季 节。
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
太阳系大家族
太阳系的构成:太阳、行星、卫星等
八颗行星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88个星座,大熊座、小熊座等
探
北极星:几乎不动,可以辨别方向
索
观察星
寻找北极星:小熊座尾部,利用北斗七星寻找
宇
空
宙
做“星座”放映器
银河:超过10体验地球引力
探索宇宙
多种航天器 中国的航天之旅:“东方红”1号,“天宫”1号,杨利伟
探究一 星座
大熊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大 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了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 著名的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狮子座是春季星空中 的显著星座。狮子座位于北斗七星的南方,它的头部 朝西,有几颗较亮的星组成弯弯的镰刀形,尾巴在东, 主要由三颗星组成一个三角形。天蝎座是夏季南天最 显眼的星座,里面亮星云集。仙后座是秋季星空中一 个耀眼的星座,这个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 形(或“W”形),好像一位美丽的王后坐在宝座上。 冬季上半夜,在南天最引人注目的是猎户座。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地球的形状》教案.docx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地球的形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我们正式学习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对学生形成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课学习的地理内容有很大作用。
我们要将教材的内容尽可能生动、明确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将地理知识化难为易,转化为学生感兴趣并易于接受的东西,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要求:1.通过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学会联系实际感受地球的形状,探究能真正证明地球形状的论据。
2.从数学的角度,学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并了解内部结构发现的途径。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以及地球内部构造。
2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四:教学方法:由教师讲述为主,并适当提问学生,引导学生针对存在的地理现象进行思考,了解和探究地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划线部分的内容为板书内容)一、导入以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以及其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来引出地球。
师:首先看一下这是我们的太阳系,那大家来一起找一下我们的地球在什么位置。
生:在第三个。
师: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地球!那么大家对地球了解吗?我们是怎么样一步一步的认识地球的呢?二、讲解(一)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我国古代:1.“盖天说”——“天圆地方”——天是一个罩着大地的圆盖,而地像是一个方正的木板。
(用圆盖和四方板做示范辅助讲解)问:那圆盖与地的四个角怎么合得拢呢?(不需回答)“盖天说”缺乏科学依据。
2.“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用鸡蛋道具辅助讲解)教师讲解:“浑天说”与“盖天说”的区别在于“盖天说”认为天是半球形的天盖,且天总在地的上方,天上地下;“浑天说”认为天是整球形的天体,且天包着地,天外地内。
另外,“盖天说”认为地是平面的,是四方的;而“浑天说”认为地是曲面的,是圆的。
“浑天说”的提出者张衡根据太阳和月球的形状,推测地球是球体。
国外古代:介绍古代印度人,古俄罗斯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地球的形状》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第一课《地球的形状》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第一课《地球的形状》说课稿,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说教法和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中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小学生较全面地认识、了解、探索地球的起始单元,引导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对地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这一科学史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并且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2)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科学探究】:能通过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它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了解地球的概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并且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合作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地球的兴趣。
【教学难点】:让学生对地球的初始的认识。
四、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对地球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也知道了地球的形状,但对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却知道的很少。
另外,他们经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对科学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多数学生已经具有收集资料、分析整理概念的能力。
五、说教法和学法本课以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本课用资料、文字、图片,让学生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采用多媒体展示,结合探究式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人们探究地球的历史的全过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给学生显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主人。
【教学准备】地球仪、小船、相关课件及图片、多媒体资源以及让学生自己在课前找与本节课有关的资料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地球课件,同学们这是什么?导入本节课主题——地球。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课件_地球的形状_1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经 过科学家的精密测量,发现地 球并不是一个正圆的球体,而 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 不规则球体。
见证全貌:随 着科技的进步,人 类进入了太空,终 于从太空中看到地 球的全貌。
地球是一个椭球体 地球赤道周长 40091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 6378千米
地球表面积 510067866千米
终 于
1961年前苏联 “东方一号”飞船 绕地球飞行
看 到 了
地 球
人类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
1969年美国阿 波罗11号登上月 球拍摄到地球的 照片
阿波罗11号拍摄到的地球照片
终 于
看 到 了
地 球
2003年 飞 我国宇航员杨利伟搭载“神舟五号” 船绕地球飞行14圈,用摄像机拍摄 下在太空看地球的精彩画面
地球的形状
古 人 对 地 球 形 状 的
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 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古代埃及人认为高高的大山支撑着天 空,而星星则从天上垂悬着。
猜 测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半 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古 人 对 地 球 形 状 的
猜 测
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是圆的, 因为他认为只有圆球在所有几何 形体中最完美。
中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认为: 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天表有水,水包地,犹如卵壳裹 黄。
用来解释浑天说的模型
——浑天仪
古 人 对 地 球 形 状 的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 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 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 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 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 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线,因此从 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 掩盖。
【精选】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3)

课题:地球的形状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中的第一课《地球的形状》。
本课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展现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地球的形状。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
;3、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现象,大胆想象,积极思考。
能够通过计算,对地球的大小作出解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2、不迷信权威;3、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
2、知道科学结论的得出,可以来源于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1、知道合理质疑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推动力。
2、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
四、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教师搜集一些人们不断认识地球的资料,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融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于一瞬。
2、由教师准备实验记录单和一些直观教具:地球仪、小帆船,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故事的意义。
(二)学生准备:搜集麦哲伦相关资料,自制的小纸帆船。
五、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通过设计模拟帆船进出港、画麦哲伦航线、计算地球表面积相当于多少个中国国土面积、绕地球赤道一圈儿所用时间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为此,主要采用自学法,讨论法,演示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现代教育新理念。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2分钟)1、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究宇宙科学的奥秘。
请同学们看视频。
2、播放视频,教师配合解说:这是浩瀚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课件:《地球的形状》课件——第1课时

作业
请你搜集麦哲伦环球航行的相关资料,记 录下来,并与同学们分享。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1课
地球的形状
你知道这是哪里的图片吗?
古人对地球的形状的猜测
古代埃及人认为高高的大山支撑着天空, 而星星则从天上垂悬着。
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 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半圆 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古人对地球的形状的猜测
讨论:海面上航行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探究地球的形状实验
伟大的航行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 一次伟大的验证
伟大的航行
航行路线: 西班牙 大西洋 太平洋 西班牙
南美洲南端
伟大的航行
1519年9月30日,麦哲伦率领5条海船、234人从 西班牙外港出发,向南航行,12月13日到达里约 热内卢湾,1520年10月,麦哲伦率领船队进入一 条海峡,经过一个月才走出,为了纪念麦哲伦的 这次探航,后人把这条海峡命名“麦哲伦海峡”。 10月28日,船队向西航行,进入“南面的海”, 航行了110天,没有遇到狂风巨浪,平安无事,他 们就把这个大海洋命名为“太平洋”。1521年3月 6日船队在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关岛首次登陆,几日 后,在菲律宾群岛中,麦哲伦插手当地部族的战 争,结果受了重伤,被土著杀死。1522年9月,麦 哲伦的助手带领幸存者从太平洋绕好望角回到大 西洋,返回西班牙。
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是圆的,因 为他认为只有圆球在所有几何形体 中最完美。
中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认为: 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天表有水,水包地,犹如卵壳裹黄。
古人对地球的形状的猜测
分析认为
地球是球体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2.呕吐是因为胃里有酸水;剧烈运动感到肌肉酸痛, 是因为胃和肌肉产生了酸性物质;胃酸是酸性物质, 胃药是碱性物质。吃未熟透的柿子有涩味、肥皂洗手 时会有滑腻的感觉,是因为柿子和肥皂含有碱性物质。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 (显微镜)。
第2课 做酸奶
1、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 (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 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乳酸菌)属于 (杆菌)。
2、细菌的特点:①细菌(体积微小),三种基 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②细菌也 要吃食物,③细菌的(繁育)很快,
1、铁坚硬呈银白色,锈松软呈暗红色 。铁生锈的原 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2、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水中有盐, 铁制品表面不干净、粗糙等因素会使铁更容易生锈。 3、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喷漆、覆 盖搪瓷、电镀、涂沥青、制成不锈钢。 铁生锈和水、氧气都有直接的关系。
第3课 变色花
第3课 地球的内部
1、科学家会从火山、地热、地震等现象上分析地球 内部的结构
2. 地球内部从外向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人类在 探地研究中最深深度是14千米。 3. 科学家通过地震和核实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地 球内部结构——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 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第4课 火山和地震
3、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生产 (新的食物),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会致病。
第3课 馒头发霉了
1、馒头发霉对照实验
温暖潮湿 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 容易发霉 温暖干燥 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 不容易 寒冷潮湿 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 不容易 寒冷干燥 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1.金星是离我们最近的行星,虽然它与水星相比离 太阳更远,但它的表面温度却很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浑天说
我国东汉时期天 文学家张衡认为: 宇宙像鸡蛋, 地球 像蛋黄位于正中间, 外层是水包围着地, 犹如蛋壳包裹着蛋 黄。
月面上的地影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公元前322) 推断大地其实是个球体或近 似球体。
讨论:既然古希腊学者亚 里士多德、我国古代的张 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认为地 球是圆形的,人们为什么 不相信呢?
终 于
看 到 了
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球
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 特朗登上月球的情景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 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航天器, 绕地球飞行108分钟
2003年, 10月15 日,中 国“航 天英雄” 杨利伟 乘“神 舟”五 号飞船 成功
地球是一个椭球体
地球赤道周长
40091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
后来进港的船只给人们启 示.
后来,人们
站在海岸边看 远处的航船, 发现总是先看 见进港船只的 桅杆,再逐渐 看见船身;出 港的船只,则 总是船身先消 失,然后桅杆 才逐渐隐没在 海平面下。据 此,人们猜 测……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 造卫星,虽然直径只有58厘米, 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
这是什么?
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地球有 多大呢?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地球的形状
讨论:古代人怎样认识地 球的呢?
盖天说
于是古代中 国人认为天圆地 方:天像一个锅, 是半圆的,地像 一个方形的棋盘, 是平的……
古印度人的地球观
古代印度人 认为:大地被四 头大象驮着,站 在一只巨大的海 龟身上……
6378千米
地球表面积
510067866千米
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 小时,当你绕行赤道一圈后,你的年龄该 有多大?
。 40091÷(4×8×365)≈3.4(年), 约为3年零5个月,你的年龄加上
年数,即为绕行赤道一圈后的年 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