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将进酒》导学案(无答案)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将进酒》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将进酒》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 人。”——王维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 催。”——王翰
“酒入愁肠,化》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 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 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 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 的“将”音义不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 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像这样夸张的手法,本诗中 还有哪几处?
“黄河之水天上来 ” “会须一饮三百杯 ” “斗酒十千 ” “与尔同销万古愁”
可以说,夸张是李白诗歌豪放风格
的重要体现。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之叹。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
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
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
• 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 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 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 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
2.写作背景
《将进酒》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 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 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 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 。

《将进酒》导学案 (1)

《将进酒》导学案 (1)

《将进酒》导学案学习三维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注意诗歌的韵律,通过声音的轻重缓急高低变化来表达情感。

3、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思想感情的变化,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

在聆听经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把握对诗歌得体的诵读,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学难点: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一、文体常识及写作背景:《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镜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O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本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友人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里做客。

他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借酒兴诗情写下这首《将进酒》,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二、完成预习:1、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1),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西出阳关无故人。

(3)欲饮琵琶马上催。

(4)酒入愁肠,o(5)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o(6)抽刀断水水更流,o人生在世不称意,O(7)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8)艰难苦恨繁霜鬓,o (杜甫《登高》)(9) ,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0 ,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11),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纱》)(12)?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2、识记字音。

(给加线的字注音)将进酒()莫使金檀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钟鼓馔玉()斗酒十千恣欢谑()呼儿将出换美酒()千斤散尽还复来(. )o3、解释下列诗句中画横线词语。

鲁人版-语文-高二-教案 1.1 将进酒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

鲁人版-语文-高二-教案 1.1 将进酒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

1.1《将进酒》教案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余光中的诗中有这么几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课件),这是写谁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对他的精彩描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课件)你读到的是怎样的李白?如此一个好酒、狂放的李白喝起酒来是怎样的情形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將进酒》。

二、释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背景简介跟谁喝酒呢?注意课本注释,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隐士)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四、基础落实1、字音: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én) 烹(pēng) 馔(zhuàn) 恣欢谑(zì) (xuè) 径(jìng) 裘(qiú)2、词语解释:“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为动用法,“为……而悲”。

“青丝”指黑发。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得意”这里是指有兴致的时候,今义是指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

樽:酒器酒具。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烹羊宰牛,丰盛的酒宴。

且,姑且。

2023年《将进酒》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整理_1

2023年《将进酒》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整理_1

2023年《将进酒》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整理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2、引导同学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背诵全诗。

3、激发同学学习李白诗歌的爱好,提高鉴赏诗歌的力量。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引导同学对诗中激愤的思想感情的精确把握。

教学设想:以老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诵读引导法、探究谈论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理解第一节诗意。

教学过程:导入: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因“愁”而喝,怀才不遇,喝!功业未成,喝!离愁别绪,也喝!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喝酒!唐代天才诗人李白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李白好饮也善饮,有杜甫的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李白嗜酒如命,狂放不羁,他不仅能饮酒,而且也善劝酒。

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感受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一、解题:将:读音:“”。

为“”的意思,《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

“将进酒”意为。

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

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二、背景:跟谁喝酒呢?留意课本解释,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整体感知1、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

其他同学留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达到全部同学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语文选修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第1课《将进酒》同步教案

语文选修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第1课《将进酒》同步教案

语文选修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第1课《将进酒》同步教案《将进酒》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必修五》中刚刚学过李白的《蜀道难》,领略了李白才华,余光中有这样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选修文本《将进酒》,一起去欣赏“酒仙”的姿态,“诗仙”的风采!点评:导入借助刚刚学过李白的《蜀道难》,引用余光中评价李白的诗(与酒有关),扣住本文的学习要点。

语言干净利索。

教态沉稳。

二、出示“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深入文本,体悟作者思想感情。

2、分析内容,品鉴特色,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点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学生学习任务,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理念,并且把“诵读”明确写入目标,诗歌的鉴赏的确应该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感受,在诵读中鉴赏,在诵读中提高。

暑期培训第一期就提出: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读书。

三、出示“学习环节”独特的韵味,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

(一)浅味——认知文本三个要求:1、读准字音2、读通文义3、初步把握感情基调先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一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课上交流。

教师出示“字音检查”和“词义检查”。

找一位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和感情三方面做好点评准备。

试问学生,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读了这首诗最初的感觉是什么?康震教授在“百家讲坛”《品李白》中说,李白是古代诗人中性格最多样化的一位,尤其是酒后的李白内心更显得丰富。

(二)品味——品鉴文本提问:读《将进酒》,你读到了一位什么样的李白?请找出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内容+手法+情感)小组讨论、发言,教师引导总结归纳李白的性格特点,例如,悲伤、乐观、愤激、痴狂等。

(出示李白主要经历)历史也验证了李白的说法,前有孔子“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后有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悲叹,可见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共同的心结。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将进酒》导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及难点】1、品鉴特色,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2、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3.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

【学习方法】诵读与鉴赏相结合。

【知识链接】一、诗歌鉴赏常见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的喜悦之情。

清新之风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平淡: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

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

平淡首推陶渊明。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

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比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

简洁又表述为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将进酒》 导学案

《将进酒》 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2、诵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豪放洒脱的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如夸张、比喻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包括怀才不遇的悲愤、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及时行乐的态度。

(2)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

2、难点(1)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与诗人情感的融合。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态度。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感情抒发一气呵成,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2、创作背景《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年),当时李白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

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心中的郁闷。

四、朗读指导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分组朗读,互相评价,纠正不足之处。

五、诗歌解读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两句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以黄河水一去不返和人生短暂易逝作对比,强调了时光的匆匆流逝,为下文抒发情感做铺垫。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诗人在此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态度,认为人生得意之时应当尽情欢乐,同时又坚信自己的才华一定会有用武之地,金钱失去了还会再来。

这种自信与豁达体现了李白的个性特点。

3、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写诗人与友人尽情欢乐,开怀畅饮,“三百杯”极言饮酒之多,表现出诗人的豪放。

4、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这几句诗节奏加快,诗人催促友人不停地饮酒,并表示要为他们高歌一曲。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该诗的时代背景,深化对作者思想的认识。

2. 理解“酒”这种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通过对诗歌意象“酒”的理解,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

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学会“知人论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诗词的深情朗诵吟咏中提升自我的审美修养与个人气质。

【学习重点】1、理清思路,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情感变化。

2、诵读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考纲要求】掌握“因声求气,吟咏声韵”的文学作品朗读方法。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有表情地诵读全诗。

起兴:开头用“君不见” 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

“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 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 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

“高堂” 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

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

“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

“天生”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

“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

“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

“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

“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

“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

“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学习过程】,、”、.、、/•. 八、I~f一、文学常识1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 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班级:姓名:代码:小组:评价:【课程标准与考试要求】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2.体会诗人跌宕的诗情,感受诗人的万古愁怀和内心的郁愤。

3.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豪迈飘逸的诗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李白“豪放”的个性,乐观面对挫折。

【学习重点、难点】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做到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2.通过诵读,结合背景理解作者感情的复杂性,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层次,感受诗人的万古愁怀和内心的郁愤!【预习案】一、知人论世阅读以下相关内容,了解本诗题目含义、相关背景。

1.释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2.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二、微课助学(一)认真听微课一,默读诗歌完成下列问题:1.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将.进酒( ) 金樽.()烹.羊宰牛( )岑.夫子( ) 钟鼓馔.玉( ) 恣.欢谑.( ) ( )沽.取( ) 将.出( )2.根据文下注释,默读诗歌理解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

鲁人版-语文-高二-1.1《将进酒》教学设计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

鲁人版-语文-高二-1.1《将进酒》教学设计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

1.1《将进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

【导入新课】情境创设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嗜酒)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狂放不羁)1.插入李白与酒的小故事:A.李白供奉翰林时,经常醉卧在酒店里,天子爱其才,找他进宫做诗,李白醉醺醺的来到宫中,叫杨国中磨墨,高力士脱靴,大胆的将权贵玩于鼓掌之间。

B.李白因酒而豪放、狂傲,因酒而成就了他的传世诗篇,就连他的死,也有人给它带上了传奇的色彩,传说她死的时候,坐在川上饮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

这些都展现了李白特殊的气质,那是一种豪放、洒脱、狂傲的诗人气质。

它们都与李白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2.李白的生平、经历: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仙”,又自称“酒中仙”。

少年时,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崇尚自然、清净无忧,企慕达到不受约束的人生境界。

早年多在隐居、漫游中度过,养成了他狂放不羁、豪放洒脱的气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

他希冀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推荐,受到重用。

天宝元年,他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

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

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最终提出离开长安。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将进酒》导学案(2)李白为何要如此狂饮?2.探索文本,把握诗歌的情感变化,体验诗人的浪漫精神。

(1)整首诗的情感是如何发展变化的?找出诗歌中的相关诗句,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学习目标:1.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理解诗人情感的复杂。

1、向导诗人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被称为“诗仙”、“诗侠”、“酒仙”。

他坦率大方。

他喜欢喝酒、写诗和交朋友。

他的诗歌华丽、优雅、真诚、自然。

李白五岁时背诵刘佳,十岁时观看数百所学校。

15岁时,他创作了许多诗歌和赋,受到了一些名人的高度赞扬和奖励。

年轻的李白擅长剑术,喜欢当一名少侠。

公元725年,24岁的李白离开蜀国,带着一把剑来到这个国家,离开他的亲戚,远行。

他把30万两分散在扬州。

拜访首都的名人,实现他们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然而,十年的漫游,一无所获。

公元742年,李白42岁。

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

性情率真的李白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才华出众,得到玄宗的厚爱,出游必相伴,与王侯卿相同游。

但他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玄宗呼之不朝。

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

公元744年,44岁的李白因权势人物的诽谤而被送金山,离开长安。

从那时起,他在长江和淮河徘徊,他的思想非常无聊。

公元755年冬天,安陆山起义。

隐居庐山的李白应李林王的邀请下山去见幕府,后来李林叛逆苏宗,被肃清。

李白被牵连并被判处流放在夜郎(现贵州省)。

他得到了赦免,中途返回。

他在旬阳(今江西九江)和宣城(今安徽宣城)之间旅行。

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文体常识及写作背景:“将饮”原为汉代乐府的短歌《闹歌》的曲调,标题意为“饮歌”。

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一年(752),是唐玄宗“给钱还”诗人八年后。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3•培养声情并茂的朗读、吟诵古代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1课时【知识链接】1•李白简介:李白:(701 — 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自称“酒中仙”,后世称他为“诗仙”。

少年时,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崇尚自然、清净无忧,企慕达到不受约束的人生境界。

早年多在隐居、漫游中度过,养成了他狂放不羁、豪放洒脱的气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

他希冀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推荐,受到重用。

天宝元年,他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是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

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

这并非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最终离开长安。

之后的他,仍保持着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写了一些宣扬人生如梦,及时行乐思想的作品。

这首诗歌就是其中一例。

2.李白与酒的小故事:A.李白供奉翰林时,经常醉卧在酒店里,天子爱其才,找他进宫做诗,李白醉醺醺的来到宫中,叫杨国中磨墨,高力士脱靴,大胆的将权贵玩于鼓掌之间。

B.李白因酒而豪放、狂傲,因酒而成就了他的传世诗篇,就连他的死,也有人给它带上了传奇的色彩,传说他死的时候,坐在川上饮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

这些都展现了李白特殊的气质,那是一种豪放、洒脱、狂傲的诗人气质。

它们都与李白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尖。

3.背景、解题:本文选自《李太白全集》o李白和友人岑夫子在嵩LU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学法指导】反复吟诵;阅读课本上的单元知识短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及文后的赏析文。

预习案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学习过程: 一、 预习成果展示(朗读课文,点评字音正误情况、节奏把握及情感把握情况)二、 听朗诵带三、 学习朗诵,领会诗人的豪放飘逸四、 整体感知诗歌的思想情感。

鲁人版-语文-高二-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设计 将进酒

鲁人版-语文-高二-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设计 将进酒

《将进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4、5、课时过程:6、一.1 导入: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

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

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

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将进酒》即是李白的代表作,今天我们通过这首诗来走近李白。

2、背景简介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3、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赏析诗歌师:这首诗的基调是怎样的?诗人的感情发展又是如何变化的?明确: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

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

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

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

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

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

鲁人版-语文-高二-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 将进酒第二课时

鲁人版-语文-高二-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 将进酒第二课时

延长县中学导学案(教学案)
年级:班级: 姓名:小组名称: 科目语文课题课型新课授课人
设计人审查人审核人师评组评
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

3、背诵这首诗。

重点深入理解李白在诗中的情感。

难点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

指导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学习过程
学习笔记(教学
设计)
【预习案(自主学习)】
1、朗读《将进酒》
2、试着背诵。

【探究案(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赏析诗句:
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
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用长句开篇,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诗人是怎样营造这种气势的?
2.结合第3和第4句来看,作者写黄河之水,目的何在?运用什么艺术
手法?。

《将进酒》讲学稿 (教师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将进酒》讲学稿 (教师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将进酒》讲学稿(教师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将进酒》讲学稿(教师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1《将进酒》讲学稿(教师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一、导入1. 背景介绍:《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抒情长诗,该诗以戎马、饮酒为主题,旨在表达李白的豪迈情怀和自由人生观。

2. 目标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1)了解李白的生平和文学成就2)分析《将进酒》的结构、语言、人物形象和主题等方面3)领会李白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和豪迈情怀二、知识导入1. 李白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于724年进士,不久后因为反对当时的政策而放弃官职,四处游历,在诗歌创作方面大放异彩。

李白的诗歌创作丰富多彩,涵盖了爱情、自然、历史、哲学等不同主题,尤以其豪放、奔放、自由的风格被后人所推崇。

2. 《将进酒》简介:《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诗之中最为流传广泛的一首,共有八十字。

该诗描写了主人公希望同朋友们一起畅饮三百杯而为乐的场景,通过对酒的借喻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理和豪迈情怀。

三、课程设计1. 探究李白“饮酒赋诗”的思想教师提问:李白为什么酷爱“饮酒赋诗”?学生回答:1)李白采取“饮酒赋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李白认为人生短暂,应该享受当下的快乐。

3)李白创作出的饮酒诗篇风格独特,能够表达他的生命方式和人生态度。

教师点评:李白的“饮酒赋诗”思想代表了诗人自由、豪放的精神和人生态度。

2. 分析《将进酒》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教师解析: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长诗,共有八十字,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两句)描写主人公想要和朋友们一起畅饮三百杯而为乐。

第二部分(第三到九句)描写主人公的豪情壮志,希望能够跟大江南北的好汉们一起痛饮。

第三部分(第十到十五句)描写主人公的慷慨感慨,表示自己即将去世,希望大家送给他一壶酒,以便在黄泉路上饮用。

高中语文1.1将进酒学案导学(鲁人版选修唐宋诗词)

高中语文1.1将进酒学案导学(鲁人版选修唐宋诗词)

鲁人版选修《唐宋诗词》1.1《将进酒》学案一、作者、作品1.作者简介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

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3.诗意简析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

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

《将进酒》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将进酒》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将进酒》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将进酒》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1《将进酒》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一、背景介绍《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爱国诗人”的李白以豪迈豁达、热情奔放、激情张扬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抒发了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美好憧憬。

二、导学目的通过本次导学,我们将:1.了解《将进酒》的背景、主旨和意义。

2.掌握该诗的格律、韵脚和修辞技巧。

3.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

4.发掘诗歌的深层含义和现实意义。

5.提高课文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导学内容与解读1.全诗分析:(1)李白天性豁达,视喜视怒自如,但本文所表现的情感仅仅是喜悦,用插科打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是一首节奏流畅,声势雄健的豪迈之歌。

(2)全诗32句,分4个段落,每段最后各有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即句式“……须尽”)是全诗的重心与精华,体现了李白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怀,是全篇的高潮。

全诗用“接八韵”、交脏韵”方式写就。

(3)李白用欣赏美酒、寻求畅快和豁达的境界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抒发对真正的自由、独立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将进酒》就是这种追求的手段和象征。

2.各节分析:(1)第一节:李白以豪迈放荡之态,接受“天上玉京”所陈列的诸般款式,赠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慨叹人生苦短,美酒美女未尽兴,使“醉中往来天地间”。

(2)第二节:李白决意放浪形骸,博揽名山大川,吟咏奇观,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地表达了诗人崇高的情操和希望。

(3)第三节:诗人跨越时空,把人生理想和追求格外强调,以自己失意时的贫贱为对比,赞美古代巨匠杜甫的雄才伟略,又用诚实尽人的品质,承认自己的无人问津的窘境。

(4)第四节:最后描述了诗人的豪情万丈,倒奔做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伟气概,抒发人生至理和真情实感,并宣称:“我不仅会喝酒,而且会写诗”。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鉴赏》将进酒导学案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鉴赏》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一、唐诗知识唐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空前繁荣和强盛的时代,也是我国古代文化获得迅速发展、大放异彩的时代。

唐代诗歌分为古体诗近体诗。

古体有五言、七言及长短句歌行;近体有五言和七言的律诗和绝句。

李白和杜甫各以自己的天才分别把古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歌推向高峰。

白居易是继李、杜之后又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创始人,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论,主张用诗歌反映人民的“病痛”,《新乐府》《秦中吟》便是体现他上述理论的佳作。

他的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是广为传诵的名篇。

二、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

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

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

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

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三、作者简介1、李白的生平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幼年生活饱览诗书。

二十岁以后他开始在蜀中漫游,这种经历对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兼求仕的时期。

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他赴长安,但他只被当做御用文人,狂放傲岸的性格也使他倍受权贵的排挤,李白政治理想破灭,上书请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2、识记字音。(给加线的字注音)
朝() 樽() 还() 岑() 烹() 馔()恣欢谑() () 径() 裘()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 )岑夫子( )
钟鼓馔玉 (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千斤散尽还复来( )。
3、解释下列诗句中粗体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 )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 )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 )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 )⑤径须沽取对君酌( )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 )
三、自读思考:
1、这首诗的基调是_________。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___________,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_______,“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______________之情。
【合作探究案】
1、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1.展示自主预习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歌开篇的长句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说说“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的作用。
5.“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思?
6.诗中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7.通读课文想想诗人为何而愁?
8、起兴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是本诗颇具特色之处,请各举一例予以解说。
答:①起兴手法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李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嘯傲淩沧州”。他用大胆的夸张、奇丽惊人的想象,表达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感情。如《秋浦歌》《蜀道难》。“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
3、背景介绍: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李白跌宕起伏的情感,赏析突出的艺术特色。
【自主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标画重要信息)
1、李白的生平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幼年生活饱览诗书。二十岁以后他开始在蜀中漫游,这种经历对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兼求仕的时期。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他赴长安,但他只被当做御用文人,狂放傲岸的性格也使他倍受权贵的排挤,李白政治理想破灭,上书请还。天宝三年春,李白被“赐金放还”,再次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这个时期他心情悲愤,但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天宝十四年,李白因参加李嶙幕府获罪,流放夜郎。次年,李白病死于当涂。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他还深受游侠思想影响,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了。
本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友人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里做客。他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借酒兴诗情写下这首《将进酒》,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了施”,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2、全文情感变化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全诗的主旨是什么?体现在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5、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
《将进酒》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
1、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2、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预习指导】
1、熟读诗歌,掌握基础知识。
2、知人论世,根据预习学案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7)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8)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1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积累并掌握关于酒的诗句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4)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6)兰陵美酒郁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