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一对一(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公式高中物理知识点复习资料
平均速度公式高中物理知识点复习资料平均速度公式高中物理知识点复习资料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平均速度公式高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种通用的公式是=总位移/总时间但如果是匀变速运动,那么还有一种公式=(初速度+末速度)/2定义式△s△t=平均速度(△s=位移的大小△t=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其它计算公式2V1V2(V1+V2)=平均速度。
(前半路程平均速度V1,后半路程平均速度V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还可以用(V0+Vt)2来计出,此时平均速度还表示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拓展:一、运动的描述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 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
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
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高一物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识点
高一物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识点一、平均速度。
1. 定义。
- 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 公式:v = (Δ x)/(Δ t),其中v表示平均速度,Δ x表示位移,Δ t表示时间间隔。
- 例如,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从A点运动到B点,位移Δ x = 10m,所用时间Δ t=5s,那么平均速度v=(10)/(5) = 2m/s。
2. 平均速度的意义。
- 它反映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3. 两种特殊情况的平均速度计算。
-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还可以用v=(v_0 + v)/(2)来计算,其中v_0是初速度,v是末速度。
例如,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_0 = 2m/s,末速度v = 6m/s,则平均速度v=(2 + 6)/(2)=4m/s。
- 若物体做的是分阶段的直线运动,且各阶段的位移和时间已知,则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得到全程的平均速度。
例如,物体先以v_1 = 3m/s的速度运动t_1=2s,位移x_1 = v_1t_1=3×2 = 6m;再以v_2 = 4m/s的速度运动t_2 = 3s,位移x_2=v_2t_2 = 4×3 = 12m。
总位移x=x_1 + x_2=6 + 12 = 18m,总时间t=t_1+t_2 = 2+3 = 5s,平均速度v=(x)/(t)=(18)/(5)=3.6m/s。
二、瞬时速度。
1. 定义。
-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 当时间间隔Δ t趋近于零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值就是瞬时速度,即v=limlimits_Δ t→0(Δ x)/(Δ t)。
2. 瞬时速度的测量。
- 在实际中,可以通过打点计时器等仪器来近似测量瞬时速度。
例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若想求某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该点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近似代替。
高一高三物理-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精题讲解
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直线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 间变化的关系为x=6t–2t3(m),它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 v=6–6t2(m/s),则该质点在t=2 s时的瞬时速度、t=0到t=2 s间的
平均速度、均速率分别为( B )
A.–18 m/s、–2 m/s、2 m/s B.–18 m/s、–2 m/s,6 m/s C.–2 m/s、– 2 m/s、–18 m/s D.–18 m/s、6 m/s,6 m/s
精题讲解
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 的平均速率为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大
小和平均速率是( D )
A.v1 v2 ,v1 v2
2
2
B.v1 v2 ,v1 v2
2
C.0,
v1 v1
v22 v2
D. 0,2v1v2
v1 v2
精题讲解
(多选)关于速度的说法,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D )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 B.速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 C.速度越大,位移也就越大 D.速度的大小就是速率,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
精题讲解
(多选)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
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 ACD)
初中速度:速度=
路程 时间
在高中:平均速率
相同时间,比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二、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的区别
平均速率是标量,平均速度是矢量. • 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大小关系是:平均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
三、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时间间隔 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教案(6篇)
平均速度高中数学教案高中物理平均速度教案(6篇)平均速度高中数学教案高中物理平均速度教案篇一(1)会用坐标法及距离公式证明cα+β;(2)会用替代法、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由cα+β推导cα—β、sα±β、tα±β,切实理解上述公式间的关系与相互转化;(3)把握公式cα±β、sα±β、tα±β,并利用简洁的三角变换,解决求值、化简三角式、证明三角恒等式等问题。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余弦和角公式的推导1、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是三角函数一章和、差、倍公式系列的基础。
其公式的证明是用坐标法,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及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把两角和α+β的余弦,化为单角α、β的三角函数(证明过程见课本)2、通过下面各组数的值的比较:①cos(30°—90°)与cos30°—cos90°②sin(30°+60°)和sin30°+sin60°。
我们应当得出如下结论:一般状况下,cos(α±β)≠cosα±cosβ,sin(α±β)≠sinα±sinβ。
但不排解一些特例,如sin(0+α)=sin0+sinα=sinα。
3、当α、β中有一个是的整数倍时,应首选诱导公式进行变形。
留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是诱导公式等的基础,而诱导公式是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特例。
4、关于公式的正用、逆用及变用平均速度高中数学教案高中物理平均速度教案篇二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数学是讨论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同学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同学把握必要的数学基础学问,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力量,为学习专业学问、把握职业技能、连续学习和终身进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在九年义务训练基础上,使同学进一步学习并把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学问。
高一物理速度的知识点所有公式
高一物理速度的知识点所有公式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在高一物理中,速度是一个基础性的知识点,我们需要了解各种速度相关的公式。
下面列举了一些高一物理速度的知识点及其对应的公式。
1. 平均速度(v):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移动的总距离除以所花费的总时间。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v = Δs / Δt其中,Δs表示位移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2. 瞬时速度(v):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v = ds / dt其中,ds表示位移的微小变化量,dt表示时间的微小变化量。
3.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成正比。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s = v * t其中,v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t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4. 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在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速度和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s = (v0 + v) * t / 2其中,v0表示加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v表示加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t表示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5. 平均加速度(a):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平均速率。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a = Δv / Δt其中,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6. 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s = v0 * t + 1/2 * a * t^2其中,v0表示加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7.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v = v0 + a * t其中,v0表示加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以上是高一物理速度的知识点及其对应的公式。
通过熟练掌握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速度的概念。
在物理学习中,公式是我们理解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希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高一物理公式平均速度
高一物理公式平均速度在咱们高一物理的学习中啊,“平均速度”这个概念可是相当重要的。
先来说说啥是平均速度。
简单来讲,平均速度就是总位移除以总时间。
这就好比你从家去学校,不管你在路上是快跑、慢跑还是溜达,最后用你家到学校的距离除以你从出门到进校门的总时间,算出来的就是平均速度。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哈。
有一次我去爬山,那山看着不高,可真爬起来才知道不容易。
我从山脚下出发,一路走走停停,一会儿看看风景,一会儿喘口气儿。
这一路上,有的地方坡缓,我走得快些;有的地方坡陡,我就得慢点儿爬。
等我终于到了山顶,我就琢磨着,我这一路上的平均速度到底是多少呢?从山脚下到山顶的直线距离就是位移,我从出发到登顶所用的总时间也能算出来。
用位移除以时间,就能得出我爬山的平均速度。
这虽然和咱们在课堂上学的物理知识场景不太一样,但道理是一样的哟!咱们再回到课本里的公式,平均速度的公式是:v = Δx / Δt。
这里的Δx 表示位移,Δt 表示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那平均速度和咱们日常生活有啥关系呢?比如说,你坐公交车上学,公交车走走停停,一会儿加速一会儿减速,但你关心的往往是从你上车的那一站到学校那一站的平均速度,这样你就能大概知道每天上学路上要花多长时间啦。
还有啊,假如你参加跑步比赛,教练会通过计算你在整个赛程中的平均速度,来分析你的表现,看看你的体力分配是不是合理,有没有提升的空间。
在解题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有时候题目给的位移是千米,时间是分钟,那可不行,得把单位都换算成米和秒,或者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换算,这样算出来的结果才不会出错。
而且,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可不一样哦。
瞬时速度是某一时刻的速度,而平均速度是一段时间内的总体表现。
就好比你考试,平均成绩反映的是你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而某一次小测验的成绩就像是瞬时速度。
总之,高一物理中的平均速度这个概念,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真正理解透、会运用,还需要咱们多下功夫。
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多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这样就能更好地掌握啦!希望同学们都能把这个知识点牢牢掌握,在物理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顺!。
高一必修一物理速度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物理速度知识点在高中物理学中,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仅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性质,而且还与其他许多物理量紧密相连。
因此,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掌握速度的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来讨论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
它通常用"v"来表示。
在物理学中,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等于物体移动的距离除以所花费的时间。
即 v = S/t,其中,S是物体移动的距离,t是物体运动所花费的时间。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这两个概念。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移动的总距离除以所花费的总时间。
即 v平均= ∑S/∑t。
瞬时速度则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可以通过在速度-时间图上绘制切线的斜率来近似计算。
除了速度的计算方法,我们还需要了解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常常使用千米每小时(km/h)、英里每小时(mph)等单位来表示速度。
在学习速度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了解速度的方向。
物理学中,速度是一个矢量量,除了具有数值外,还具有方向。
当物体运动的路线相同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这个路线的方向。
当物体运动的路线不同时,速度的方向则与运动路线垂直。
在计算速度时,我们通常使用正负号来表示速度的方向,正号表示正向运动,负号表示反向运动。
除了了解速度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单位外,我们还需要了解速度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
速度与位移、时间和加速度之间有一系列重要的关系。
首先,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
速度可以通过位移与所花费的时间的比值来计算。
其次,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是,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最后,加速度是指速度变化的速率。
当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时,加速度将起到关键作用。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的值除以时间。
在现实生活中,速度的概念无处不在。
从日常步行到车辆行驶,从运动员参加比赛到航空航天,速度是我们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工具之一。
高一物理速度的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速度的知识点总结引言:在高一阶段的物理学习中,速度是一个关键的概念,它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中与速度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内容。
I. 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
它可以用公式v = s/t来计算,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在2秒钟内移动了10米的距离,那么它的速度就是10/2 = 5米/秒。
II. 速度的种类1.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它可以用公式v 平均= Δs/Δt来计算,其中Δs表示位移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平均速度的计算可以通过将总位移除以总时间来得到。
2. 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瞬时速度。
它可以用极限的概念来表示,即瞬时速度等于时间间隔趋近于零时的平均速度。
可以通过计算物体在极短时间内的位移与该时间间隔来得到。
III. 速度的方向和大小1. 速度的方向速度是一个矢量量,具有方向性。
在描述物体速度时,必须同时考虑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方向可以用正负号表示,正号表示正方向,负号表示负方向。
2. 速度的大小速度的大小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大小。
它可以通过物体的位移和时间来确定。
在速度的大小上,我们可以用绝对值表示。
IV. 速度的图示和分析1. 速度-时间图速度-时间图是用来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在这个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
通过对速度-时间图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运动情况,如加速度、匀速、减速等。
2. 加速度和减速度的判断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增加的大小,减速度则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减小的大小。
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的曲线斜率来判断加速度和减速度的大小。
V. 科赫斯定律科赫斯定律是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定律。
它表明,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成正比,时间与速度逆成正比。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 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平均速度高中物理公式
平均速度高中物理公式
平均速度高中物理公式:
1. 平均速度的定义:
平均速度(Average Velocity)指的是在一段时间里物体(如自行车、汽车等)在一段路程中的平均运动速度,它也可以定义为起点与终点之间的长度除以花费的时间。
公式表达为:v = s/t
2. 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区别
a. 平均速度是在一段固定时间内,物体在一段固定路程中行进所获得的平均速度,而速度则指的是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的行进速度,此时可以存在物体加速或减速的情况。
b. 平均速度一般在物体恒定速度行进时存在,速度则可以在物体改变速度行进时存在。
3. 平均速度的计算
a. 平均速度的计算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根据物体的运动方式,来计算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在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其公式如下:
$$ V_\text{av} = \frac{v_1+v_2+\cdots+v_n}{n}$$
b. 也可以根据物体的位移计算来计算平均速度,其公式如下:
$$V_\text{av} = \frac{\Delta S}{\Delta t} = \frac{S_2 - S_1}{t_2 - t_1}$$
其中,ΔS为物体从S1处至S2处之间的位移,Δt为物体从t1处至t2处之间的时间差。
4. 平均速度的应用
a. 平均速度在汽车及其他交通工具的行进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此时,可以根据汽车在一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以及所花费的时间,来计算汽车的平均速度,从而更好的评估汽车行进的效率。
b. 平均速度不仅可以用来描述固定容器中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情况,也可以用于描述任何一个物体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情况,如风的行进等。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法的灵活应用
【例 7】如图为利用频闪照相拍摄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某同学利用此照片测量出了小球在照
片中各位置间的高度差和直线距离,比如 A、B 两位置间的高度差记为 hAB,A、
B 两位置间的直线距离记为 sAB,已知频闪照相的拍照时间间隔为 T.由上述测量
量可求得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 v0=
,经过 D 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 vD
A.2 m/s,3 m/s,4 m/s
B.2 m/s,4 m/s,6 m/s
C.3 m/s,4 m/s,5 m/s
D.3 m/s,5 m/s,7 m/s
解析 根据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 B 点的
速度等于 AC 段的平均速度,vB=AB+BC=4 m/s。又因为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等于恒量,即Δx=at2, 2t
律有 mgsin θ-μmgcos θ=ma,可求得动摩擦因数为μ=1,故 C 选项正确,D 选项错误。 8
答案 ABC 【例 2】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 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 的时间为 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
第 1 页 共 1 页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
1.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任何相等时间内的位移都相等.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
2.平均速度
(1)定义: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发生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作平均速度.
(2)公式:v =Δx Δt
. (3)物理意义:粗略(选填“粗略”或“精确”)地描述物体在Δt 时间内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4)矢量性: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思考]
某运动员沿半径为R 的圆形跑道运动了一圈,经历的时间为t ,则该过程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怎样表示?
提示:运动员在时间t 内的位移为零,路程为2πR ,故平均速度为零,平均速率为2πR t
.。
高中物理学科之平均速度的认识以及讲解(非常全面)
16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人教版·物理 ·必修1
03课后课时作业
人教版·物理 ·必修1
□ (2)瞬时速度定义:运动物体在 14 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
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当 Δt 非常非常小,ΔΔxt 就可以看成
□ 某时刻(或某位置)的 15 瞬时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 平 均 速 度 16 等于 瞬 时 速 度 。 瞬 时 速 度 的 大 小 叫
活动 1:骆驼队一直向东行进,在沙漠里的位置和位移 如何描述?
提示:可以沿行进路线以向东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
系,用坐标表示位置,用坐标变化量表示位移。 活动 2:骆驼队向东行进的时间可以用直线坐标系表示
吗? 提示:可以,作时间轴;时间轴上的一点表示时刻,
表示初末时刻两点之间的线段表示行进的时间。
14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人教版·物理 ·必修1
活动 3:能比较快速地知道骆驼队什么时刻到达了什么 位置吗?
提示:能,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 位移,则坐标系中的一点可表示某时刻到达的位置。
15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人教版·物理 ·必修1
18
01课前自主学习
02课堂探究评价
03课后课时作业
人教版·物理 ·必修1
高中物理速度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速度公式大全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种不同情况下的速度计算方法,以便能够准确地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速度公式,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1. 平均速度公式。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运动的平均速率,它的计算公式为:\[v_{avg} = \frac{\Delta s}{\Delta t}\]其中,\(v_{avg}\)表示平均速度,\(\Delta s\)表示物体在时间段内所运动的距离,\(\Delta t\)表示时间间隔。
2.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其速度公式为:\[v = \frac{s}{t}\]其中,\(v\)表示物体的速度,\(s\)表示物体在时间段内所运动的距离,\(t\)表示时间间隔。
3. 加速度公式。
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加速度时,其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 v_0 + at\]其中,\(v\)表示物体的末速度,\(v_0\)表示物体的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间隔。
4. 自由落体速度公式。
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状态,其速度计算公式为:\[v = gt\]其中,\(v\)表示物体的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通常取9.8m/s^2),\(t\)表示时间间隔。
5. 抛体运动速度公式。
抛体运动是指物体在一定角度下进行的运动,其速度计算公式为:\[v_x = v_0 \cdot \cos\theta\]\[v_y = v_0 \cdot \sin\theta gt\]其中,\(v_x\)表示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v_y\)表示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v_0\)表示初速度,\(\theta\)表示抛体的发射角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间隔。
高中物理知识一对一(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
高中物理知识一对一(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一、单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5.0分,共20分)1.车启动后,某时刻速度计示数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此时汽车()A.行驶了70 hB.行驶了70 kmC.速率是70 m/sD.速率是70 km/h2.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瞬时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速率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C.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D.瞬时速度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3.关于瞬时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速度B.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位移内的速度C.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D.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的速度4.在变速运动中,瞬时速度可以理解为()A.其大小表示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B.其大小表示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程度C.它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标量D.某时刻的瞬时速度不可能等于物体某段的平均速度二、多选题(共6小题,每小题5.0分,共30分)5.(多选)关于速度与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瞬时速度简称速率B.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C.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D.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6.(多选)下列关于瞬时速度和瞬时速率的理解正确的是()A.瞬时速度能精确地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B.瞬时速度指质点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C.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D.瞬时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7.(多选)对于各种速度或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率是速度的大小B.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C.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是标量D.平均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8.(多选)一辆汽车向东行驶,在经过路标甲时速度表指示为50 km/h,行驶一段路程后,汽车向北行驶,经过路标乙时速度计指示仍为50 km/h,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经过甲、乙两路标时的速度相同B.汽车经过甲、乙两路标时的速度不同C.汽车经过甲、乙两路标时的速率相同,但运动方向不同D.汽车向东行驶和向北行驶两过程的平均速度相同9.(多选)关于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但不能反映物体运动的方向B.瞬时速度等于运动的物体在一段非常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瞬时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10.(多选)物体某时刻的速度是5 m/s,对此速度正确的理解是()A.在该时刻的前1 s内,物体的位移为5 mB.在该时刻的后1 s内,物体的位移为5 mC.该速度一定是瞬时速度D.若从该时刻起物体做匀速运动,则每秒内的位移是5 m11.学校举行了乒乓球比赛.比赛时,某同学拍摄了几张比赛照片,洗出来后发现照片上的乒乓球带了一段“尾巴”,经测量,照片上的乒乓球连“尾巴”共长7.2 mm.已知乒乓球直径为4 cm,照片与实物大小之比为1∶20.照相机曝光时间为s.求乒乓球飞过镜头时的瞬时速度.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汽车速度计上的示数表示汽车的瞬时速率,即表示汽车在该时刻的速率为70 km/h,所以D正确.2.【答案】A【解析】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故A正确,D错误;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速率不变,不一定速度的方向不变,故B错;路程是标量,而位移是矢量,故C错.3.【答案】C【解析】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速度是平均速度,A错误;物体在某一段位移内的速度是平均速度,B错误;瞬时速度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相对应,即对应于某一状态,C正确;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错误.故选C4.【答案】A【解析】瞬时速度大小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A正确;对于变速运动,经过一个位置可能有很多个时刻,因而光用位置无法描述瞬时速度,B错误;瞬时速度为矢量,C错误;D选项说法错误.5.【答案】BCD【解析】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故A错误,B正确;速度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速率是标量,C、D正确.6.【答案】ABC【解析】瞬时速度指质点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能精确地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A、B、C正确.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D错.7.【答案】AB【解析】速率是速度的大小,A正确;瞬时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B正确;速度和平均速度均为矢量,故C错误;平均速度方向是位移的方向,不是物体运动的方向,D错误.8.【答案】BC【解析】指针显的示数相同,说明两点处的速度大小相同,但是速度的方向不同,故速度不同,速率相同,故A错误,B、C正确;由于不能确定汽车的位移与时间,故无法比较平均速度,故D错误.9.【答案】BD【解析】瞬时速度是为了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引入的物理量,所以A选项错.平均速度在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时较粗略,但平均速度中所对应的时间Δt越小,越能精确地描述物体在那一时刻附近的运动快慢,所以选项B对.平均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而瞬时速度是与时刻相对应的物理量,不能说明它与一段时间内位移方向间的关系.10.【答案】CD【解析】11.【答案】6.24 m/s【解析】照片与实物大小之比为1∶20,已知乒乓球直径为4 cm,则除乒乓球外“尾巴”长度为Δx =cm-4 cm=10.4 cm=0.104 m因为时间很短,可以认为平均速度近似等于乒乓球的瞬时速度由v=,代入数据得:v=6.24 m/s.。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平均速度-精选教育文档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平均速度
高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做题,多练习,为高考奋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相对应。
(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与选定的时间或位移有关,不同时间段内或不同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对应哪段时间内或哪段位移的
平均速度,不指明对应的过程的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3)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方向相同,与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推导:
中间时刻Vp,中间位移Vs
Vp=Vo+at}
Vt=Vp+at}Vp=Vo+Vt/2=平均速度
Vs2Vo2=2a_s=X}
Vt2Vs2=2a_S=X}Vs2Vo2=Vt2Vs2
2Vs2=Vt2+Vo2
Vs=[Vt2+Vo2]/2
又∵中间位置的速度是算术平均,中间时刻的速度是平方平均,由均值不等式可知,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都要大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的公式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的公式
物理学是一门科学,研究物质的数量和性质,它涉及我们生活中的日常知识。
其中,速度是物质运动的基本性质。
它描述物体空间运动的快慢程度,是衡量物体的速度的重要观念。
高中物理学书中提到,用数学表达式来衡量运动物体的速度就是平均速度,用字母v表示,等于物体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行走的距离除以这段时间。
那么,这个公式是怎么样的呢?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v = (d1 - d2) / t,它表示在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了一段距离d1 - d2,花费的总时间t。
其中,d1是物体最初的位置,d2是物体最后的位置。
举一个实例来说明:一辆公共汽车从A站出发,到达B站的时间是半个小时,这段路程的距离是30公里,那么这辆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就是 v = (30 - 0) / 0.5 = 60里/小时。
另外,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可以变化的,它可以更快,也可以更慢。
所以,有时候平均速度也可以叫作平均运动速度。
平均速度取决于物体运动的时间段和距离,具体的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总之,平均速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
它可以帮助我们精确计算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反映出物体的实时速度状态,以及物体的运动路程是否合理。
此外,它也是估算一段时间内运动物体所走的路程的重要参考。
因此,计算平均速度是探究物体运动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 1 -。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2课时: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9.有 A,B,C 三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 0~t0s 内,它们的平
均速度 vA、vB、vC 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
B. > >
C. > =
D. = >
10.有 A,B,C 三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 0~t0s 内,它们的
第3页
6.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
初 + 末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的大小一定等于 2
B.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C.瞬时速率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指的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无论质点做任何运动,质点从 A 到 B 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一定等于
7.如图是某辆汽车的速度表。已知汽车从静止做加速直线运动,经过 40 秒后,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
置。由表可知( )
A.在 t=40s 时,汽车瞬时速率为 90 km/h
B.在 t=40s 时,汽车瞬时速率大于 90 km/h
C.在 0~40s 时间内,汽车平均速度的大小一定是 45 km/h
B.24m/s
C.12m/s
D.4m/s
12.物体由 A 沿直线运动到 B,前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 v1,后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 v2,则在整个运动的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1 + 2
2
1 + 2
C. 12
A.
212
B.1 + 2
D.无法确定
13.一质点沿直线 Ox 方向做直线运动,它离 O 点的距离 x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 x=2+3t-t3(m),速度 v 随时间 t
高一物理速度的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速度的知识点归纳在高中物理学中,速度是一个基本的概念。
它描述了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高一物理中与速度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
它的计算公式是:速度 = 距离 / 时间二、速度与位移的区别速度与位移是物理学中两个不同的概念。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它是一个矢量量,包括了距离和方向。
而速度只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一个标量量。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位移与总时间之比,即:平均速度 = 总位移 / 总时间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可以通过求导数的方法得到。
四、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单位可以根据所采用的系统不同而有所变化。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五、速度的相对性速度是相对的,即需要和一个参照物进行比较才能确定。
例如,当我们说某辆车的速度为60 km/h时,其实是指这辆车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如果我们考虑相对于其他车辆或者飞机,那么这辆车的速度就可能不同。
六、速度的加法在物理学中,当两个物体具有相同方向的速度时,它们的速度可以直接相加。
而当两个物体具有相反方向的速度时,它们的速度相减。
七、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加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量。
当物体在匀速运动时,其加速度为零。
而当物体在变速运动时,其加速度不为零。
八、速度与距离、时间的关系根据速度的定义公式,可以得出速度、距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速度 = 距离 / 时间距离 = 速度 ×时间时间 = 距离 / 速度九、速度-时间图速度-时间图是用来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图表。
在速度-时间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
通过分析速度-时间图,可以推导出物体的运动状态,例如匀速运动、变速运动以及静止等。
总结:速度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对于学习物理学非常重要。
高一物理平均速度公式和中点速度公式计算方法
物理实验:平均速度和中点速度计算方法概述在物理学中,平均速度和中点速度是常用的概念。
平均速度是一个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所经过的总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而中点速度是物体途中的某一点的瞬时速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平均速度和中点速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平均速度计算方法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平均速度 = 总路程 / 总时间。
在实际物理实验中,我们通常通过测量物体的位移和时间来计算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实验小车•直尺•秒表实验步骤1.将实验小车放在平滑的水平面上,使用直尺测量出小车的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并计算出物体的位移。
2.用秒表测量出小车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所经过的时间,即总时间。
3.将位移和总时间代入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平均速度。
实验注意事项•测量位移时,需注意小车的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的准确性。
•测量时间时,需确保秒表的准确性,尽量减小误差。
中点速度计算方法中点速度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是通过计算物体的位移与时间间隔的比值来获取的。
在实际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小球下落的实验来测量中点速度。
实验器材•自由下落的小球•高度计•秒表实验步骤1.确定小球自由下落的高度,并将高度记为H。
2.启动秒表,并记录小球自由下落到一半高度的时间t1。
3.继续记录小球自由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2。
4.将H/2代入位移公式(位移 = 0.5 * g * t^2)中,得到小球自由下落到一半高度所用的时间t3。
5.计算中点速度,即中点速度 = 0.5 * g * t3。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需确保小球的下落过程没有受到外力的干扰。
•秒表的准确性对于实验结果的精确性至关重要。
实验应用平均速度和中点速度的计算方法在物理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实际案例:1. 自行车速度测量通过测量自行车在一段时间内所经过的总路程和总时间,可以计算出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这对于比赛选手和骑行爱好者来说尤为重要。
2. 极限移动速度测量在一些极限运动(如滑翔、跑酷等)中,通过测量运动者在空中的中点速度,可以评估他们的速度和动作的流畅度,为他们的训练和提高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知识一对一(平均速度)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5.0分,共125分)1.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 s时的速度是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A. 10.4 m/sB. 10.3 m/sC. 10.2 m/sD. l0 m/s2.物体沿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物体某1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B.若物体在第1 s末的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C.若物体在10 s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其中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D.物体通过某位移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2.5 m/s3.如图所示是一张小球做单向直线运动的频闪照片示意图,频闪周期s,则小球在图中三个频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是()A. 1.80 m/sB. 1.50 m/sC. 0.60 m/sD. 0.50 m/s4.短跑运动员在100 m竞赛中,测得5 s末的速度为10.6 m/s,10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 m/s, 此运动员在这100 m中的平均速度为()A. 10.4 m/sB. 10.3 m/sC. 10.2 m/sD. 10.0 m/s5.汽车在两车站间沿直线行驶时,从甲站出发,先以速度v匀速行驶了全程的一半,接着匀减速行驶后一半路程,抵达乙车站时速度恰好为零,则汽车在全程中运动的平均速度是()A.B.C.D.6.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 m/s,v2=15 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 12.5 m/sB. 12 m/sC. 12.75 m/sD. 11.75 m/s7.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时刻位置坐标如下表,若物体从第2秒初到第3秒末发生位移的大小为x1,平均速度为v1在第4秒内发生位移大小为x2,平均速度为v2则()A.x1>x2,方向相反B.x1<x2,方向相同C.v1<v2,方向相同D.v1>v2,方向相反8.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单向行驶,开始以40 km/h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接着以速度v行驶全程的第二个的的路程,最后以72 km/h的速度行驶完最后的路程.已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54 km/h,不计变速时间,则v等于()A. 50 km/hB. 60 km/hC. 70 km/hD. 80 km/h9.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x=(t3-10)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3t2m/s,该质点在t=3s时的瞬时速度和t=2 s到t=4 s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27 m/s28 m/sB. 27 m/s27 m/sC. 9 m/s27 m/sD. 9 m/s28 m/s10.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10 m/s,=15 m/s,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 13.75 m/sB. 12.5 m/sC. 12 m/sD. 11.75 m/s11.汽车沿平直公路单向以速度v1行驶了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20 km/h行驶完其余的路程,如果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 km/h,那么汽车在前路程上的速度v1是()A. 25 km/hB. 34 km/hC. 35 km/hD. 38 km/h12.一质点始终向着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在前t时间内平均速度为,后t时间内平均速度为2v,则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A.B.C.vD.13.一名短跑运动员在100 m竞赛中,测得他5 s末的速度为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100 m竞赛中的平均速度为()A. 10.4 m/sB. 10.3 m/sC. 10.2 m/sD. 10 m/s14.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经过时间t回到抛出点,此过程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在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路程、位移和平均速度分别为()A. 2h、0、B. 2h、0、0C. 0、2h、0D. 2h、h、15.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这段距离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A. 0.25 m/sB. 0.2 m/sC. 0.17 m/sD.无法确定16.成都二十中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6 s末的速度为9.5 m/s,12.5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9.8 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 9.5 m/sB. 9.8 m/sC. 10 m/sD. 8 m/s17.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同时从P点出发,分别沿不同的路径1和2 同时抵达Q点.设甲同学在全过程中的位移为x1,平均速度为v1,乙同学在全过程中的位移为x2,平均速度为v2,则()A.x1>x2v1>v2B.x1>x2v1<v2C.x1=x2v1=v2D.x1<x2v1<v218.如图所示,博尔特在男子100 m决赛和男子200 m决赛中分别以9.69 s和19.30 s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00 m决赛中的位移是100 m决赛的两倍B. 2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 m/sC. 1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 m/sD. 100 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 m/s19.客车运能是指一辆客车单位时间最多能够运送的人数.某景区客运索道的客车容量为50人/车,它从起始站运行至终点站(如图所示)单程用时10分钟.该客车运行的平均速度和每小时的运能约为()A. 5米/秒,300人B. 5米/秒,600人C. 3米/秒,300人D. 3米/秒,600人20.汽车从制动到停止下来共用了5 s,这段时间内,汽车每1 s前进的距离分别是9 m、7 m、5 m、3 m、1 m.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与哪一秒的平均速度相等()A.第1 sB.第2 sC.第3 sD.第4 s21.11月28日,在纽约举行的世界杯游泳比赛中,我国女蛙王罗雪娟在50 m蛙泳比赛中,以31秒的成绩获得金牌,高科技记录仪测得她冲刺终点的速度为40 m/s,则她在50 m的运动中平均速度约为()A. 20 m/sB. 1.61 m/sC. 4.0 m/sD. 1.70 m/s22.一物体沿直线向东运动,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3 m/s,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2 m/s,则整个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 ()A. 2.5 m/sB. 1.2 m/sC. 2.4 m/sD. 2.3 m/s2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A. 35 km/hB. 40 km/hC. 45 km/hD. 50 km/h24.一列士兵正以某一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有紧急情况通知排头兵,一通讯员以不变的速率跑步从队尾赶到排头,又从排头返回队尾,在此过程中通讯员的平均速度为,则()A.=v0B.>v0C.<v0D.无法确定25.一辆汽车以速度为v1行驶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接着以速度为20 km/h跑完了其余三分之一的路程,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8 km/h,则前面的速度为( )A. 24 km/hB. 35 km/hC. 38 km/hD. 48 km/h二、多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5.0分,共25分)26.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C.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D.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27.(多选)如图甲所示是一种交警测速的工作示意图,B为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B盒接收,从B盒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Δt0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速度为v声=B.超声波的速度为v声=C.物体的平均速度为=D.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8.(多选)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讲平均速度,必须说明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B.讲平均速度,必须说明是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C.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D.平均速度能精确的描述变速直线运动29.(多选)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A.汽车在出发后10 s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B.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 s的位移都是5 mC.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 m/s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30.(多选)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达到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C.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D.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位移相同三、实验题(共0小题,每小题10.0分,共0分)四、计算题(共10小题,每小题18.0分,共180分)31.试分别分析下面三种情况下甲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甲做变速直线运动,前一半位移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平均速度为v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大?(2)甲做变速直线运动,若甲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多大?(3)甲做变速直线运动,若甲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2.一物体从A点沿正东方向以5 m/s的速度运动6 s到达B点,然后又以10 m/s的速度向北匀速运动4 s到达C点.则这10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多大?33.登山运动中,张捷用1 h40 min由宿营地X点爬到山顶Y点.在山道上通过路程是2400 m,相对于X升高了1200 m,如图所示.(1)由点到点总的位移大小是多少?(2)计算他爬山的平均速率.34.某学校教室、寝室、食堂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放学后甲同学直接去食堂吃饭,用了2 min到食堂,乙同学先去寝室拿东西然后立即赶到食堂,结果用了 4 min.求甲、乙各自运动的平均速度.(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5.甲、乙两地相距60 km,一汽车沿直线运动用40 km/h的平均速度通过了全程的,剩余的路程用了2.5 h.求:(1)此汽车在后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2)汽车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36.如图是高速摄影机拍摄的子弹射过扑克牌的照片,子弹的平均速度是900 m/s,请你估算子弹穿过扑克牌的时间.37.一辆汽车沿一条直线向正东方向行驶,第1 s内通过5 m,第2 s内通过20 m,第3 s内通过20 m,第4 s内通过5 m,则:(1)此汽车在最初2 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方向如何?(2)中间2 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38.某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1)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2,全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39.一位旅游爱好者打算骑摩托车到某风景区去观光,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是一条近似于直线的公路,他原计划全程平均速度要达到30 km/h,可是开出一半路程之后发现前半段路程他的平均速度仅有15 km/h,那么他能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的平均速度吗?40.一个物体向东运动了300 m,又向南运动了400 m,用时25 s,求物体的平均速度.五、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5.0分,共35分)41.一辆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第1 s内通过8 m,第2 s内通过20 m,第3 s内通过30 m,第4 s内通过10 m,则此汽车最初2 s内的平均速度是m/s,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m/s.42.某质点沿一直线运动,在第1 s内通过的位移为2 m,第2 s内通过的位移为4 m,第3 s内通过的位移为6 m,则质点前2 s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后2 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3 s 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43.一辆轿车沿直线公路行驶,前时间内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60 m/s,接着时间内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48 m/s ,则整个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若轿车在前一半位移内平均速度大小为60 m/s,后一半位移内平均速度为40 m/s,则全程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 .44.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由静止开始运动,第1秒内通过5 m,第2秒内通过10 m,第3秒内通过20 m,第4 s内通过10 m,第5 s内通过5 m,5 s末停止.则最初两秒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最后两秒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m/s,5秒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45.甲同学的家和学校均坐落在一条笔直公路的路边,一天,他骑自行车去上学,先以4 m/s的平均速度骑行,当走到一半路程时,被后边的乙同学追上,于是两人一起以6 m/s的平均速度骑行直到学校,则甲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46.一质点向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位移的前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1,位移的后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2,则通过这前后两段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____;整段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47.质点沿x轴正方向运动,在t1=2 s时刻它的位置坐标为x1=4 m,t2=6 s时刻它的位置坐标为x2=-6 m,则在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置变化Δx=_________m,平均速度=________m/s.六、简答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分)48.甲、乙两人从市中心出发,甲20 s内到达正东方向100 m处,乙30 s内到达正北方向150 m 处,试比较整个过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是否相同.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解:由于运动员参加100 m赛跑,故运动员的位移为s=100 m,10 s末运动员到达终点,故运动时间为t=10 s;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运动员在全程的平均速度==10 m/s故ABC错误,D正确.2.【答案】A【解析】物体某1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根据知,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故A正确.物体在第1 s末的速度是5 m/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5 m/s,则在这1 s内的位移不一定是5m.故B错误.物体在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在其中1s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5 m/s,则位移不一定等于5 m.故C错误.物体通过某位移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不一定是2.5 m/s.故D错误.3.【答案】D【解析】物体运动的位移为x=0.05 ,所需时间为t=3T=s=0.1 s,平均速度为==0.5 m/s,选D.4.【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运动员的位移为100 m;总时间为10 s,则平均速度:===10 m/s;故选:D.5.【答案】C【解析】设总位移为2x,前一半位移以速度v匀速行驶一半,故时间下半程初速度为v,末速度为0,2ax=故a=所以下半程的时间所以故选C.6.【答案】B【解析】设整体过程的总位移为2s,则物体通过第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t1=,物体通过第二段位移所用时间为:t2=,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v=联立并代入数据得:v=12 m/s7.【答案】C【解析】解:由位移等于坐标变化,可知,从第2秒初到第3秒末发生位移的大小为:x1=-1-4=-5 m.时间为2 s,则平均速度v1==-2.5 m/s;第4 s内位移为:x2=-4-(-1)=-3 m,平均速度v2==-3 m/s;因负号只表示方向,可知x1>x2,方向相同,v1<v2,方向相同,故C正确,ABD错误;8.【答案】B【解析】解:设全程位移为3s,则总时间t=++;再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54==解得:v=60 km/h故B正确,ACD错误.9.【答案】A【解析】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3t2m/s,t=3 s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3t2=3×32=27 m/s.由题意一质点沿直线Ox作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t3-10 m,故可知:t=2 s时刻,质点的位置坐标x2=-2 m,4 s末的位置坐标x2=54 m,因为位移是质点位置坐标的变化量,故物体在t=2 s到t=4 s内的位移x=x4-x2=56 m,其平均速度为:m/s=28 m/s,选项A正确,BCD错误.10.【答案】C【解析】设整体过程的总位移为2,则物体通过第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物体通过第二段位移所用时间为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代入整理得到=m/s=12 m/s11.【答案】C【解析】全程平均速度:,代入数据解得:1=35 km/h12.【答案】C【解析】前t时间内的位移x1=·=vt,后t时间内的位移x2=2v·t=vt,所以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故C正确.13.【答案】D【解析】v==m/s=10 m/s.14.【答案】B【解析】路程是指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指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题中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故选B.15.【答案】C【解析】由题图可知在t=0.3 s内小球运动了x=0.05 m.所以==≈0.17 m/s.16.【答案】D【解析】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所以===8 m/s17.【答案】C【解析】位移是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因此两个同学的位移相同,即x1=x2,而平均速度就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由于位移相同,用时相同,因此平均速度也相同,C正确,A、B、D错误.18.【答案】C【解析】100 m决赛,他的运动基本上是直线,位移就是100 m;而200 m决赛,他的运动是曲线(有弯道部分),位移比200 m小,因此选项A错误.200 m决赛轨迹若为直线,其平均速度约为10.36 m/s,因此选项B错误.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选项C正确.本题并未给出该运动员的瞬时速度,选项D错误.19.【答案】A【解析】客车的平均速度v==m/s≈5 m/s每小时运送人数n=×50人=300人.20.【答案】C【解析】全程平均速度=m/s=5 m/s,第 1 s内的平均速度为1=m/s=9 m/s,第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7 m/s,第3 s内的平均速度为3=m/s=5 m/s,第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4=m/s=3 m/s,第5 s内的平均速度为:5=m/s=1 m/s,故与第3 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C正确.21.【答案】B【解析】罗雪娟在50 m的运动中平均速度,就等于总的位移50 m与总时间31秒的比值,==m/s≈1.61 m/s,所以B正确.22.【答案】C【解析】设总位移为x,则前一半位移用时t1==后一半位移用时t2==所以整个位移的平均速度:===2.4 m/s.23.【答案】C【解析】设从甲地到乙地总时间为2t;根据平均速度公式:=,代入数据:=km/h=45 km/h,故选C24.【答案】A【解析】通信员从队伍尾部赶到排头,又从排头回到队尾,通过的位移恰好等于队伍运动的位移.设队伍运动的位移为x,运动时间为t,则:v0=,=,所以=v025.【答案】B【解析】设全程位移为3x,则行驶前三分之二路程的时间t1=,后三分之一路程用时t2=,v2=20 km/h,再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可得全程平均速度==28 km/h,解得v1=35 km/h,所以B正确.26.【答案】ABD【解析】物体在AB段的位移为1米,因此由公式,得故A正确;物体在ABC段的位移大小为:x=米,所以,故B正确;物体做曲线运动,物体在B点的速度不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根据公式可知,当物体位移无限小,时间无限短时,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代替某点的瞬时速度,位移越小,平均速度越能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则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故D正确.27.【答案】BC【解析】由题图乙可知,超声波在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所以超声波的速度为:v声==或v声==,故A错误,B正确;由题图甲和题图乙可知,被测物体通过的位移为x2-x1时,所需的时间为t=-+Δt0=(t2-t1+Δt0),所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D错误.28.【答案】ABC【解析】平均速度描述的是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运动的平均快慢,计算时必须指明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29.【答案】AC【解析】平均速度描述的是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运动的平均快慢,A、C正确,B错误;只有在速度均匀变化时平均速度才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D错误.30.【答案】AD【解析】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由于位移与时间都相等,故平均速度相同,故A正确;曲线运动中轨迹上任意一点的切向方向与该点的速度方向相同,故物体A与物体C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故B错误;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由于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位移的大小和方向都不一定相同,故平均速度不同,故C错误;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轨迹的长度,故从M到N过程中,三个物体的位移相同,但路程不等,D正确.31.【答案】(1)甲做变速直线运动,前一半位移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平均速度为v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甲做变速直线运动,若甲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3)甲做变速直线运动,若甲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2v2-v1【解析】解:设总位移为x,总时间为t,(1)前一半位移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平均速度为v2时,运动的时间:平均速度:(2)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2,有:x=又:所以:(3)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所以:3=22-132.【答案】10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5 m/s.【解析】解:由可得:x1=5×6=30 m;x2=4×10=40 m;则由图利用几何关系可知,总位移x==50 m;则平均速度v=m/s=5 m/s.33.【答案】(1)由X点到Y点总的位移大小是2000 m;(2)计算他爬山的平均速率是0.4 m/s.【解析】(1)位移等于首末位移的距离,总位移x==2000 m方向:由X指向Y(2)平均速率v==0.4 m/s34.【答案】甲、乙的平均速度分别为4.17 m/s和2.08 m/s,方向均从教室指向食堂【解析】甲、乙从教室到食堂的位移相同,其大小为Δx=m=500 m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甲的平均速度v1==≈4.17 m/s乙的平均速度v2==≈2.08 m/s方向均为从教室指向食堂.35.【答案】(1)16 km/h(2)20 km/h【解析】(1)汽车在前后两段的位移大小分别是x1=km=20 km,x2=60×km=40 km汽车在后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v2==km/h=16 km/h(2)汽车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v==km/h=20 km/h.36.【答案】6.7×10-5s【解析】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扑克牌的宽度约为6 cm,所以Δt=≈6.7×10-5s.37.【答案】(1)12.5 m/s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一致(2)20 m/s12.5 m/s【解析】(1)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得:1==m/s=12.5 m/s与汽车行驶方向一致.(2)中间2 s内的平均速度:2==m/s=20 m/s,全程的平均速度:总==m/s=12.5 m/s.38.【答案】(1)(v1+v2)(2)【解析】(1)设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则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前一半时间内的位移为x1=v1・,后一半时间内的位移为x2=v2・,全程时间t内的位移为x=x1+x2=(v1+v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2)设全程的位移为x,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前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t1==,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t2==,全程所用时间为t=t1+t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39.【答案】不能【解析】设全程的位移为x,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前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1==,后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若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水平,需满足30km/h==,当v→∞时上式才成立,不符合实际,由此可知,无论如何他都不能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水平.40.【答案】20 m/s,方向为东偏南53°【解析】物体的位移为x=m=500 m所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20 m/s方向为东偏南θ角,满足tanθ==,即θ=53°41.【答案】14 17【解析】最初2 s的平均速度:v=m/s=14 m/s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17 m/s42.【答案】354【解析】43.【答案】5248【解析】设轿车整段运动时间为3t,则有总位移x=60t+48×2t=156t,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52 m/s,设前一半位移为x,则有总时间t=+=,平均速度===48 m/s44.【答案】7.57.510【解析】最初两秒内汽车的平均速度v1==m/s=7.5 m/s;最后两秒内汽车的平均速度v1==m/s=7.5 m/s;5秒内平均速度==m/s=10 m/s.45.【答案】4.8【解析】设总位移为x,v1=4 m/s,v2=6 m/s,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4.8 m/s.46.【答案】【解析】前一段时间为t1=,后一段时间为t2=,所以两段所用时间之比为,整段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联立得=.47.【答案】-10-2.5【解析】位置变化量即为位移Δx=x2-x1=-6 m-4 m=-10 m,Δt=t2-t1=4 s,由平均速度公式得==m/s=-2.5 m/s.48.【答案】不同【解析】v甲==m/s=5 m/s,方向向东.v乙==m/s=5 m/s,方向向北.所以两人平均速度大小一样,方向不同,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