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文化引领,培养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从核心素养出发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从核心素养出发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从核心素养出发,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着清晰的目标指向,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以核心素养体系为统摄,国家将修订学业质量标准、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并“协同推进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各环节的改革”。

因此,构建落实核心素养体系是一场全方位的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

我们从可核心素养出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这样,校园文化会作为核心素养的提升的推进器。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共同的愿景、理想和信仰,是一所学校的生活样式,决定着学校的品格与品位。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用学校文化唤醒学生生命力量,塑造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拓宽学生的知识视域,。

让校园文化滋养学生心灵,规范学生行为,完善学生人格,落实核心素养。

一、打造以“绿色”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绿色”象征着和谐,象征着积极向上,象征着生机和活力,象征着健康的身心,象征着积极的人生态度,象征着优秀的品质。

学校以“绿色文化”理念为引领,以“自然、生命、健康、自由、和谐”为思路的学校内涵发展新模式。

通过“校园之绿色”、“行为之绿色”、“课堂之绿色”、实现“质量之绿色”,从而达成“绿色教育,张扬个性”的办学目标。

1.校园之绿色。

校园是育人的场所,校容校貌本身就是一门隐性课程。

我们绿化、净化、美化校园,对校园布局进行精心的规划和精细的布置,让校园每一面墙壁说话。

我们有简洁有力的格言、主题鲜明的图案,我们有学生自己编写的环境保护标语牌,在走廊上我们有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

绿树成阴,花香鸟语,昭示天地人和谐相处;喻世名言,学生作品,共相伴学海无涯乐渡。

优雅的校园环境为学生创造一方健康成长的沃土,给学生擎起一片施展个性的蓝天,每棵树,每面墙,都成为能够对学生产生熏染的老师。

2.行为之绿色。

学校依照“中学生守则”和“学生一日常规”的要求,制定了“绿色文明班级”评比标准,还编写了“学生绿色手册”、“绿色行为每日十问”。

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

引领学生诗词鉴赏,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引领学生诗词鉴赏,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引领学生诗词鉴赏,形成语文核心素养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及智慧结晶。

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中,引领学生诗词鉴赏,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诗词的鉴赏,学生不仅可以感悟文学之美,更可以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增强人文修养。

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引领学生诗词鉴赏,形成语文核心素养,是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诗词鉴赏首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传统的诗词语言高妙,意境深远,学生要想进行鉴赏,就必须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包括识字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等。

教师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诗词阅读的机会,引导他们对诗词进行欣赏和体味。

也要多指导学生学习诗词的朗读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其意境和情感。

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是指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

在诗词鉴赏中,学生要懂得品味诗词的语言、音韵、形象、意境等要素,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深入理解诗词中的美感和情感。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领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内涵。

三、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诗词鉴赏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情感的体验。

通过诗词的鉴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力量,领会生活中的真善美。

教师在引领学生诗词鉴赏时,要多给学生讲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融入诗词的世界,感悟其中的情感和美感。

四、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诗词的鉴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可以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

通过学习诗词,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味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在鉴赏诗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传统、感悟人生,培养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文化自信。

五、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哲理,通过诗词的鉴赏,可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化自强落实立德树人核心素养

文化自强落实立德树人核心素养

87EDUCATOR教育广角JIAOYUGUANGJIAO文化自强,落实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文 | 邓跃茂2011~2016年,五年的时间对一所学校来说,或许只是艰辛创业的开始,然而,我们却用短短初创的五年时间创造了辉煌的成绩,创造了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的奇迹,成就了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的速度。

这种奇迹和速度充分证明了刘彭芝校长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也充分证明了人大附中教育模式的可行性。

我常常在想,人朝学校令我们欣喜和骄傲的是出色的成绩,丰富的课程还是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其实都不是。

我们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创造了人朝先进的文化,正是这种文化使得人朝成为一片孕育奇迹和欣喜的沃土。

以文化人,以文立教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需要坚韧的文化自信,需要不懈地追求文化自强。

朝阳学校正是遵循着这样的原则开启了一条文化构建与完善之路。

正因为我们意识到人大附中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并对此充满信心,我们才能成功建构起人朝的文化。

任何一粒种子,都能在人朝这片沃土上自由呼吸,茁壮成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人朝文化力量。

教育是爱的事业,关爱孩子,尊重孩子,就是抓住了教育的本质。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心田。

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正如刘彭芝校长所讲,“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

爱与尊重是人大附中的核心文化,饱含深情地爱孩子,心怀大爱尊重孩子,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底色。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只有主动作为,才能奋发有为。

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要做到慎独慎微,积极主动,自觉行动,善于关爱孩子。

这种自觉行动的能力,就是教师的核心素养。

大浪淘沙,不进则退。

当前,北京教育正是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我们学校地处朝阳,刚刚起步,冉冉升起,但与一流名校还有不小的差距,在许多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近年来,教育界不断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

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将核心素养理念贯穿于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学校的制度建设到课堂的教学实践,从师生的互动交流到校园文化的塑造,都需要彰显核心素养理念,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本文将分析如何在教育中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一、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具体包括:文化素养、思维素养、学习素养、创新素养、实践素养、情感素养、身心健康素养等。

这些素养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彰显核心素养理念,就是要明确这些素养的内涵,将其融入教育的全过程。

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所了解,并能够辨析、批判和创新。

这就要求学校注重对国学经典和世界文明的传承,开设相关的文化课程和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综合性的文化素养。

思维素养是指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合作性思维等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用多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素养是指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应当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创新素养、实践素养、情感素养和身心健康素养等也是彰显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内容。

只有学校在教育中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搭建课程平台,传递核心素养理念为了落实核心素养理念,学校要搭建起课程平台,使之成为传递核心素养理念的主要途径。

具体来说,要从课程设置、教材编选、教学设计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实现核心素养理念的贯穿。

要注重课程设置,科学确定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空间。

学校可以开设跨学科的综合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培养核心素养

培养核心素养

培养核心素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沧州市凤凰城小学高正玉当代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以核心素养引领学生学习发展方向,以核心素养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以核心素养引导教师专业发展。

那核心素养又是什么?具体来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需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我们教室更要跟着这些原则来培养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的活动阵地,传授学生知识更要讲究教学效率,这样才可以事半功倍。

什么是教学效率?教学效率是针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收获而言的,是教学效果与时间和精力投入之比。

重视教学效率的意义在于让我们不断思考如何改进教学以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后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

面对知识爆炸和学习负担过重的现实。

教育者一方面要精选学习内容,另一方面要务必提高教学效率.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致力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上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教学效益、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具有层层递进的关系,是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考路径。

首先,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设计课堂教学的思维起点,目标指导教学设计,更指导教学实施.关注教学目标就要把握一堂课的教学效益,使教学目标精准定位于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

其次,在确定了具有教学效益的教学目标之后,就要思考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并确立标准判断目标的达成情况.最后,在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已经有了初步的教学方案和判断标准的情况下,就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上取得发展,即教学效率。

本着这些原则,我们教师就要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尊重个性,富有特色”的课堂。

坚持核心素养引领,强化语文德育功能

坚持核心素养引领,强化语文德育功能

Teachingseafaring 教海探航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321坚持核心素养引领,强化语文德育功能文/凌彩霞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进步,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也是愈发的重视。

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提,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为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核心素养最为前提,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是发展中的一部分。

语文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也是较为贴切的。

因此教师要在核心素养引领下不断强化语文德育教育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文就坚持坚持核心素养引领,强化语文德育功能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德育陶行知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由此可见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除了学科当中的知识,对学生德育教育同样的重要。

作为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当中的每一处,让学生在提高语文知识的同时加强个人道德品质的提高,从而更好的全面发展。

1 提高文化基础,奠定学生底蕴。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随着语文学科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积累了个人语文的文化基础。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学生语文学习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个人文化基础的积累。

就像是语文学习当中的阶段,只有先认识了字,才能够读懂文章,只有读更多的文章,才能提高个人写作的能力,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如此。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奠定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能力以及认识能力,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才能够更好的开展。

例如在语文九年级上册的学习当中,我们会在第22课学习到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经典情节《范进中举》。

在教学当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这篇文章,对于《儒林外史》写作背景同样要向学生进行普及,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时代以及社会背景。

作者以讽刺的手法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浅谈当代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当代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当代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从价值定位而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党的教育方针可以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进而贯穿到各学段,体现到各学科,最终落实到学生身上,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用于指导人才培养具体实践。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丰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构成的核心素养总框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等本质属性的观点,与我国治学、修身、济世的文化传统相呼应,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学生发展的要求.责任担当等六大素养均是实证调查和征求意见中各界最为关注和期待的内容,其遴选与界定充分借鉴了世界主要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核心素养研究成果。

六大素养既涵盖了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与能力,又体现了核心素养“最关键、最必要”这一重要特征.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为方便实践应用,将六大素养进一步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并对其主要表现进行了描述。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文化引领,创建“雅·慧”德育活动体系

文化引领,创建“雅·慧”德育活动体系

文化引领,创建“雅·慧”德育活动体系雅慧德育活动体系是一种以文化引领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格修养的德育活动体系。

该体系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培养爱国情怀、文明礼仪、集体意识、创新精神等品质和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为了创建雅慧德育活动体系,首先要明确德育的目标与原则。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宽容待人的品质,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德育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别差异和全面发展,强调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

需要确定德育内容与形式。

德育内容应覆盖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等。

德育形式则要多样化,包括课堂教学、社团活动、主题讲座、实践活动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接下来,需要建立与德育活动相关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活动流程,确保德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德育活动要有评估机制,通过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评价,监测学生的德育成果,并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与方式。

需要落实德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德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资源的作用。

学校可以制定年度德育计划,明确德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教师可以承担德育活动的策划和指导工作;家长要参与学生德育活动,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社会资源可以提供德育活动所需的场地、设备和专业指导。

在创建雅慧德育活动体系的过程中,要注重德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活动质量要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活动效益要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施雅慧德育活动体系的过程中,要重视实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实效性即通过德育活动的实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可持续发展即德育活动要具有延续性,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和学生需求的发展。

创建“雅·慧”德育活动体系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更是决定了教育质量和国家未来的竞争力。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我们将首先回顾国内外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当前中国教育的实际需求与挑战,然后提出构建中国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原则与策略,最后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期望能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培养出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二、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核心素养,作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概念,它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个概念强调了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核心素养的内涵丰富多样,涵盖了多个方面。

它包括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核心素养还包括了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核心素养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健康心理的人。

在中国化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经典文化、传统艺术等,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核心素养的培养还与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多元化的发展中展现个性和特长。

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体现了教育的新理念和新要求。

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通过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三、构建中国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教育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的重要途径,其本土化、特色化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继承剪纸非遗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继承剪纸非遗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继承剪纸非遗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摘要】继承剪纸非遗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剪纸非遗文化承载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学习和传承剪纸非遗文化,学生可以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创造力,增强文化自信心。

剪纸非遗文化融入教育的方式也多样化,可以通过课内教学、社团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继承剪纸非遗文化不仅有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引领学生走向更加丰富多彩的未来。

【关键词】剪纸非遗文化、学生核心素养、传承、影响、教育、审美情趣、创造力、文化自信心、重要性。

1. 引言1.1 剪纸非遗文化的价值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剪纸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兴起,传统文化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流失和衰退。

继承和传承剪纸非遗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继承和传承剪纸非遗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传承剪纸非遗文化,我们能够深刻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2 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这些素养不仅是学生个体的重要品质,也是未来社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外,更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和能力,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支撑,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和能力,学生才能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环境,保持竞争力。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者:张红峰来源:《新课程研究·上旬》2017年第06期【摘要】现如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立德树人的主要任务和教学关键。

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建构学生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核心素养建设的核心位置,让中华文化融入学生的一言一行中,融入学生的“基因”中。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素养;小学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6-0135-02目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同样也已成为教育领域最重要的发展趋势。

所以,完善学生核心素养已经逐渐成为了学校立德树人最为根本的一项内容。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根植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中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

在中国,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并且经过这千百年的流传与发展,在数代中国人的传承下,变得更为优秀。

在这片土地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紧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引领学生建构完善的核心素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性任何优秀的文化都可以起到教育人、影响人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不例外。

在传承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素质,又可以以文化的“力量”影响人的心灵。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涵盖的优秀的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价值观等,都在深刻记录前人智慧的同时赋予了这份文化以传承性和现实性。

例如,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所倡导的做人准则——“忠、孝、仁、义、廉、耻”,它在千百年前曾是孔子育人的精髓,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学校和教师也应从这六点出发,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做人,如何做好人,如何对待国家、对待父母、对待朋友。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外来文化侵蚀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会对我国小学生的思想造成一定程度的侵蚀,使得他们在外来文化不良效应的冲击下,整体价值观出现扭曲,并出现拜金主义、盲目攀比、诚信缺失、自私自利等现象。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作者:张安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年第15期摘要: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教师既要注重提高自身传统文化修养,同时也要注意运用各种策略,在引导学生学习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语文核心素养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无论是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是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结合笔者的教育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语文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语文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传统文化课程资源。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师中普遍存在着不重视读书和学习的现象,甚至忽视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更是无从谈起。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以儒家思想为内核,与道家、法家、佛家等多种文化相融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出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特点。

其中,关于学法、教法、生活、生命、伦理、社会、交友、理想、贫富等的表述与观点,不但有利于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有利于语文教师作为生命个体和社会个体建构自己的人生幸福。

因此,语文教师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首先要注重多读,从经典中多吸收营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厚积才能薄发;其次要善读,注重吸收消化其实质和精髓,真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第三要学以致用,修言谈举止,养浩然之气。

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左右逢源、如鱼得水、春风化雨,最大限度地杜绝“少慢差费”,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否则,“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恐怕连个称职的语文教师也算不上了。

培养文化自信,发展核心素养

培养文化自信,发展核心素养

培养文化自信,发展核心素养作者:魏宝芹陈刚来源:《阅读(教学研究)》2024年第03期【摘要】要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文化自信”的体现和落实至关重要。

语文学科需要在教学中将“文化自信”的落实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关联起来。

具体途径是,在诵读中品味文字,在讲述中读活文章,在思辨中感受文化,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体悟文本中的文化内涵,感受文化魅力,将文化自信悄然落地。

【关键词】小古文;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杨氏之子语文新课标首次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將“文化自信”列为语文核心素养内涵之首。

“文化自信”的概念内涵十分丰富,它涵盖了中华文化的一切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价值。

“文化自信”的培养决不能搞主导式的教化、灌输,也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以攀附的方式敷衍趋同。

基于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属性定位,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将“文化自信”的落实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关联起来,在诵读品析、感悟思辨和学会表达的同时,体悟文化内涵,感受文化魅力,将文化自信悄然落地。

古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小古文是浓缩的精华,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在文字、言辞、表达方式等方面体现了独特的审美价值、艺术特色和文化意蕴。

所以说,小古文的学习有利于传承优等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笔者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小古文《杨氏之子》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在这一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一、文字:在诵读中品味与深化1.在诵读中品味文字韵律古文中单音节词多,用法灵活,比现代汉语更易于编排语句的节奏,也最能体现汉语言的音韵美,因此古诗文往往朗朗上口。

同时小古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与当下的书面表达形式和口头表达习惯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杨氏之子》这篇小古文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难度并不很大,但小古文言语形式的特点需要引领学生在悉心诵读中品味。

培养核心素养

培养核心素养

培养核心素养,践行立德树人一、培养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作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新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成框架,以培养“人”为出发点和价值取向,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活生生的有知情意的人和发展创新的人为核心。

基本内容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校长和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这些素养。

二、践行立德树人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进一步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了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育人”比“育才”更重要的人才培养理念。

教育将不再以“分”为向导,以“考”为法宝,以片面追求教育的GDP为目标,而是基于“人”的哲学考量与追问,把培养一个个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能够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作为己任。

必须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增强学校的个性,实现学校特色发展和内涵提升。

为此,要重塑课程观、育人观、教师观和管理观等教育思想观念,提出优质化、个性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等发展战略。

倡导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

文化引领活动育人——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班级养成记

文化引领活动育人——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班级养成记

摘要核心素养是本轮课改启动的指导方向,在班级管理中可从多个维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从营造好班风、塑造优品格、打造真自我三方面,谈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运用文化引领、活动育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核心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班级管理班级养成Guiding and Educating Students with Culture and Activi 原ties:On Class Formation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Ye ZhipingAbstract Core literacy is the guiding direction for the start of this 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In class management,students'core literacy can be cultivated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From the as-pects of creating a good class style,shaping a good character,andcreating a true self,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use cultural guid-ance and activities to educate people in class management,so as to realize the core educational value of "moral establishment and talent cultivation".Key words core literacy;class management;class formation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教育的核心价值是“育人”。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当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热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起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

“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

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今后在学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今后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

比如,今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

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文化涵养,管理育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文化涵养,管理育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文化涵养,管理育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作者:王晓艳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49期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这就需要我们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将思想引领贯穿于各项管理、活动之中,文中以宿迁高等师范学校为例阐述如何结合学校实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开展每日“四必做”活动打造素养提升工程,切实推进高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现“做人、做事、求知”三者统一。

关键词:传统文化;培养习惯;学思并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新使命对时代新人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也就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这一重要思想观点,为新时代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指明了方向。

这就需要我们创新思政教育内容。

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将思想引领贯穿于各项管理、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接受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校训“进德修业”为育人目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铸魂作用,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开展每日“四必做”活动打造素养提升工程,切实推进高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现“做人、做事、求知”三者统一,打好人生底色。

一、“四必做”活动的背景(一)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在职业院校中,由于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家庭背景、所处的特定年龄阶段,我们的学生在常规遵守、良好习惯养成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校领导、系主任、班主任付出很多、很辛苦,但是,各种问题依然存在。

一边是辛苦,抱怨;一边是无动于衷,我行我素。

我们在做学生工作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主动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所思所想,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而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四必做”活动提出的理论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以“RONG”文化为引领,让校外教育课程建设更有“品”

以“RONG”文化为引领,让校外教育课程建设更有“品”

以“RONG”文化为引领,让校外教育课程建设更有“品”作者:王妍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3年第07期作为北京市最大的區级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面对新形势与新要求,在“RONG”文化引领下,立足宫本优势特色,积极以研促教,在北京市“少年宫美术工作室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的推动下,以美术工作室为依托,对少年宫艺术类课程从体系建构、精品课程开发、品牌课程输出等维度进行全方位探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

1.紧扣核心素养,建构高品质课程体系优质的课程体系,要以办宫理念为逻辑起点,以育人目标的达成为落脚点,对全部课程进行全面分析、系统归类,并寻求独特而有生命力的表达形式,最终建构起一套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完整性的课程系统。

当下的课程改革真正进入了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的3.0时代。

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向指引。

在“RONG”文化和育人目标的引领下,少年宫对核心素养进行了宫本化解读,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从美术、器乐、科技、歌舞、体育、戏剧、活动等层面入手,对各类课程进行系统梳理和重新架构,建构起各学科相互渗透、各学段相互衔接的“满天星”课程体系。

“满天星”课程体系在纵向上形成了基础性、拓展性和生长性课程三级进阶,在横向上形成了“星·工坊”“星·社团”“星·课群”“星·活动”四类融合的课程结构,横纵交织,全面育人。

希望学生们通过多元课程的学习,实现个性闪光,成为具有少年宫精神和气质的学生。

在“星·工坊”课程群建设中,丰台少年宫美术工作室以课程为根本,根据校外教育对实施美术教育的要求,以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面塑、沙画、动漫、版画课程为代表,就工作室的课程框架进行细化研究。

通过循序渐进地进行课程建设,逐步明确了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设计、实施方法及评价方式,由此搭建起具有少年宫美术特色的课程框架结构,为美术教师丰富课程内容与优化课程设置提供参考和指引。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包括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语言运用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和文化意识的培养等方面。

而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欣赏和传承的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

本文将探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关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的文化素养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首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提高文化素养的基础。

语文学科是学生获得文化知识和文化技能的主要途径,只有通过学科的学习,学生才能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进而理解和传承文化。

其次,学生的文化素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化素养包括对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而语文学科正是培养学生对文化进行理解和欣赏的重要平台。

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培养对文化的热爱和敬重。

可以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

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培养途径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首先,加强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前提。

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作业训练、阅读指导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和运用能力,进而为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阅读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种文化类书籍,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和经典著作的阅读兴趣。

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帮助他们从阅读中获取文化知识,提高对文化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此外,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实践。

学生的文化素养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掌握,还需要通过实际活动的参与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来加以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坚持文化引领,培养核心素养
作者:曹飞跃
来源:《湖南教育·A版》2018年第05期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还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培养师生核心素养的源泉。

培养师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用文化的润泽和熏陶去提升师生的核心素养。

耒阳一中始终坚持“家国情怀,儒雅风范”的办学理念,全面瞄准“队伍精干、业务精湛、管理精细、铸就精品”的办学目标,坚持文化引领,用浓郁的文化氛围,培养师生的核心素养。

一、突出诗圣文化,打造儒雅校园
耒阳一中创办于1902年,其前身是创办于唐天佑四年(907年)的杜陵书院,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素有“千年学府”之美誉。

校内有杜甫墓、杜工部祠等省级保护文物。

学校注重继承和弘扬诗圣文化精神,挖掘和打造诗圣文化特色,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积极打造儒雅校园。

一是弘扬诗圣品格。

杜甫具有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忠诚爱国的优秀品质和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在诗圣文化建设中,积极弘扬杜甫的道德品格,用诗圣的品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以民为本、大济苍生、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以德为先、忠诚爱国的“儒雅风范”。

二是打造文化品牌。

打造以诗圣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组织编写校本教材《诗圣的光辉》,深入推进《打造杜甫书香校园与学生儒雅性情的研究》课题研究,打造教育科研品牌;组织开展杜甫诗歌朗诵比赛、书法展、“书香班级”创建、“书香校园读书月”和读杜甫诗歌有感征文比赛等活动,打造校园活动品牌;在挖掘诗圣文化的基础上,构建“普通高中德育特色体系”,打造特色德育品牌,因为特色突出,我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百所特色高中项目学校”。

三是提升学校品位。

在学校建设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诗圣文化元素,将千年学府的古朴气韵与文化名人的卓越才情融为一体,着力打造以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书院、诗圣阁、杜甫诗墙等为核心的文化景点,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涵养学生性情,丰富学生的精神家园,进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由于校园文化特色鲜明,学校多次被评为“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二、挖掘德育文化,打造特色校园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德育文化。

开发和利用德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校园,是切实保证德育教育实效的重要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