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C141高考数学必修_数列新亮点新定义数列
高一新课程《数列》解读课件

函数的极限与数列的极限
02
函数的极限定义可以推广到数列上,数列的极限定义也可以应
调性可以转化为数列的单调性,反之亦然。
数列的单调性
01
02
03
单调递增数列
如果对于任意的n,都有 a_{n+1}>=a_n,则称数 列为单调递增数列。
单调递减数列
如果对于任意的n,都有 a_{n+1}<=a_n,则称数 列为单调递减数列。
单调性与函数图像
单调递增的数列对应于函 数图像的单调递增区间, 单调递减的数列对应于函 数图像的单调递减区间。
数列的极限
极限的定义
对于任意小的正数e,存在一个正整数N,使得当n>N时,|a_n L| < e成立,其中L是数列的极限值。
极限的性质
极限具有唯一性、有界性、传递性和四则运算性质等。
极限的应用
的方法。
累加法的适用范围较广,尤其适 用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具有
明显递增或递减规律的数列。
累加法的优点在于计算过程相对 简单,但需要保证数列的规律性
。
迭代法
迭代法是通过不断重复应用数列的递 推关系式,从而求得通项公式的方法 。
迭代法适用于具有特定迭代关系的数 列,如几何级数等。
迭代法的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递推关 系式,并确定迭代的起始值和终止条 件。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为
$S_n = a_1 frac{1 - r^n}{1 - r}$,其中$a_1$是首项,$r$ 是公比。
裂项法求和
裂项法适用于分式数列,通过将每一项都拆分成两个部分,使得中间项 相互抵消,从而简化求和过程。
例如,对于数列$frac{1}{n(n + 1)}$,可以将其拆分为$frac{A}{n} + frac{B}{n + 1}$的形式,其中$A$和$B$是常数。通过求解$A$和$B$,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4章数列4.1数列的概念第1课时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课件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C [代入验证可知 C 正确.]
4.数列 1,2, 7, 10, 13,…中的第 26 项为________.
2 19 [因为 a1=1= 1,a2=2= 4, a3= 7,a4= 10,a5= 13,所以 an= 3n-2, 所以 a26= 3×26-2= 76=2 19.]
5.(一题两空)填空:2,3,____,5,2,____,2,9,2,11,… 2 7 [观察发现规律 an=2n,+n1为,奇n为数偶,数. ]
1.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判断给出的数列是有穷数列还是无穷 数列,只需观察数列是有限项还是无限项.若数列是有限项,则是有 穷数列,否则为无穷数列.
2.数列{an}的单调性:若满足 an<an+1,则{an}是递增数列;若 满足 an>an+1,则{an}是递减数列;若满足 an=an+1,则{an}是常数列; 若 an 与 an+1 的大小不确定,则{an}是摆动数列.
[提示] 由数列与函数的关系可知,数列{an}的图象 是分布在二次函数 y=-x2+2x+1 图象上的离散的点,如 图所示,从图象上可以看出该数列是一个递减数列,且前 两项为正数项,从第 3 项往后各项为负数项.
【例 3】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3n2-28n. (1)写出此数列的第 4 项和第 6 项; (2)-49 是否是该数列的一项?如果是,应是哪一项?68 是否是 该数列的一项呢? [思路探究] (1)将 n=4,n=6 分别代入 an 求出数值即可; (2)令 3n2-28n=-49 和 3n2-28n=68,求得 n 是否为正整数并 判断.
其中,有穷数列是________,无穷数列是________,递增数列是 ________,递减数列是________,常数列是________,摆动数列是 ________(填序号).
新高考数学数列相关知识点

新高考数学数列相关知识点数学数列作为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关注的焦点。
而在新高考改革中,数学数列相关知识点的考察也更加重要。
本文将以数列的定义、求和公式及特殊数列为主线,探讨新高考数学数列相关知识点。
一、数列的定义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特定规律排列的数字所组成的序列。
在数列中,每个数字被称为项,而项之间的规律则被称为递推公式。
二、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保持不变的数列。
我们可以通过递推公式来定义等差数列。
假设首项为a,公差为d,第n项为an,则等差数列的递推公式为:an = a + (n-1)d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n = (n/2) * (a + an) = (n/2) * (2a + (n-1)d)在解决等差数列问题时,我们经常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求解未知数,或者求解特定项的值。
三、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都等于前一项与公比之积的数列。
同样地,我们可以通过递推公式来定义等比数列。
假设首项为a,公比为r,第n项为an,则等比数列的递推公式为:an = a * r^(n-1)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n = a * (1 - r^n) / (1 - r)在解决等比数列问题时,我们通常需要确定首项、公比和项数等已知条件,再进行相应的计算求解。
四、特殊数列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之外,数学中还有许多特殊的数列类型,如斐波那契数列、裴波那契数列等。
斐波那契数列是指前两项均为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的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公式为:fn = fn-1 + fn-2裴波那契数列是指前两项分别为p、q,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的数列。
裴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公式为:an = an-1 + an-2这些特殊数列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等。
五、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数列作为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概念,不仅在学科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新高考数列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高考数列知识点总结归纳数列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由一系列按特定规律排列的数按一定的次序形成的有序集合。
而在新高考数学考试中,数列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经常出现在试卷中。
本文将对新高考数列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数列的概念和相关的解题方法。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由一系列按特定规律排列的数按照一定的次序形成,通常用{a₁,a₂,a₃,...,aₙ}表示。
其中,a₁表示数列的第一个数,aₙ表示数列的第n个数。
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称为公差,通常用d表示。
若给定数列的第一项和公差,可以通过an = a₁ + (n-1)d来计算数列的第n项。
二、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恒定的数列。
在新高考数学中,等差数列是最常见的数列类型之一。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等差数列{a₁,a₂,a₃,...,aₙ},如果其公差为d,首项为a₁,那么它的通项公式为an = a₁ + (n-1)d。
2. 等差数列的和等差数列的和可以通过求和公式Sn = n/2[2a₁ + (n-1)d]来计算,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3. 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具有以下性质:- 等差数列的相邻两项的和相等;-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n成正比;- 等差数列的对称轴为前后两项和的平均值。
三、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比恒定的数列。
在新高考数学中,等比数列也是常见的数列类型之一。
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₁,a₂,a₃,...,aₙ},如果其公比为q,首项为a₁,那么它的通项公式为an = a₁ * q^(n-1)。
2. 等比数列的和等比数列的和可以通过求和公式Sn = a₁ * (1 - q^n)/(1 - q)来计算,其中Sn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3. 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具有以下性质:- 等比数列的相邻两项的比相等;-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与n无关;- 等比数列的对数轴为前后两项比的平均值的对数。
高一新课程《数列》解读课件

数列在金融领域中用于描述利率 、复利、股票价格等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工程领域
数列在物理学、化学和工程学中用 于描述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如振动 、波传播、化学反应速率等。
社会领域
数列在社会学中用于描述人口增长 、城市化率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数列与其他数学知识的结合
数列与函数
数列与线性代数
数列可以视为离散的函数,研究数列 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有助于理解连续函 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数列的向量表示和线性组合在矩阵运 算和线性代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 握数列知识有助于理解线性代数的概 念和方法。
数列与微积分
数列的极限概念和微积分中的连续函 数有着紧密的联系,掌握数列知识有 助于理解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 法。
数列的表示方法
数列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₁,a₂,a₃...或简写为a₁₊ₙ,其中n表示项数,a表 示每一项的值。
数列的性质与特点
有界性
数列是一种有界函数,即它的 值域是有限的或可数的。
周期性
有些数列具有周期性,即存在 一个正整数T,使得对于所有正 整数n,aₙ=aₙ₊T。
单调性
数列可以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 ,也可以在某一段递增而在另 一段递减。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定义
等比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其中任意两个相邻项的比是一 个常数。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_n = a_1 times q^{n-1}$,其中$a_1$是首项,$q$是公 比,$n$是项数。
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解方法
01
02
03
斐波那契数列
$F_n = F_{n-1} + F_{n2}$,其中$F_1 = 1, F_2 = 1$。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4.1数列的概念(第1课时)【教学课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2,3,4,…,n 是无穷数列 B.数列 3,5,7 与数列 7,5,3 是相同数列 C.同一个数在数列中不能重复出现 D.数列{2n+1}的第 6 项是 13
D 解析:A 错误,数列 1,2,…,n,共 n 项,是有穷数列. B 错误,数列是有次序的. C 错误,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出现. D 正确,当 n=6 时,2×6+1=13.
表示 a1,a2,a3,…,an,…,简记为 {an}
(2)分类 ①项数 有限 的数列叫做有穷数列,项数 无限 的数列叫做无穷 数列. ②从第 2 项起,每一项都 大于 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 从第 2 项起,每一项都 小于 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减数列.特 别地,各项 都相等 的数列叫做常数列.
________.
3-4n
1 5
解析:∵an=3-2n,∴a2n=3-22n=3-4n,aa23=33- -2223
=15.
数列的概念
【例 1】下列各式哪些是数列?若是数列,哪些是有穷数列?哪 些是无穷数列? (1){1,3,5,7,9} ; (2)4,3,2,1,0 ; (3) 所 有 无 理 数 ; (4)1,2,3,4 , … ; (5)2,2,2,2,2.
(3)各项加 1 后,分别变为 10,100,1 000,10 000,…,此数列的通 项公式为 An=10n,可得原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10n-1. (4)数列中每一项均由三部分组成,分母是从 1 开始的奇数列,其 通项公式为 An=2n-1;分子的前一部分是从 2 开始的自然数的 平方,其通项公式为 Bn=(n+1)2,分子的后一部分是减去一个自 然数,其通项公式为 Cn=n,综合得原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an =n+2n1-2-1 n.
新高考数列知识点汇总

新高考数列知识点汇总在新高考改革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科目,数列也成为数学考试中的重点知识点之一。
数列是数学中一个有趣且实用的概念,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从金融领域的利润曲线到物理学中的物体运动模型,都离不开数列的运算和分析。
本文将以新高考数学考试为背景,深入探讨数列的相关知识。
1. 数列的定义与分类数列指的是一串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
它可以被分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大类。
等差数列中的每个数与其前一个数相差相同,例如:1,3,5,7,9就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2;而等比数列中的每个数与其前一个数的比值相同,例如:1,2,4,8,16就是一个等比数列,公比为2。
2. 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在求解等差数列问题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性质。
首先是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它用于计算数列中任意一项的数值。
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项的值,a1是首项的值,d是公差。
其次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通过求和公式来计算前n项的和:Sn = (n/2)(a1 + an)。
3. 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与等差数列类似,等比数列也有其独特的性质。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r^(n-1),其中an表示第n项的值,a1是首项的值,r是公比。
另外,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a1 × (1 - r^n))/(1 - r)。
4. 数列的应用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等差数列在金融领域中常用于计算利润曲线。
利润的变化可以看作是一个等差数列,通过分析数列的规律,可以预测未来的盈亏状况。
其次,等比数列在物理学中常用于描述物体的运动模型。
例如,一个物体以等比数列的方式运动,可以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来计算不同时间点的位置。
5. 数列的递推关系递推关系是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
对于等差数列来说,递推关系为后一项与前一项之差等于公差;对于等比数列来说,递推关系为后一项与前一项之比等于公比。
数列知识点总结新高考

数列知识点总结新高考数列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新高考中常见的考点。
掌握数列知识对于学好数学,提高数学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数列知识点,帮助大家在新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一、数列的定义与常见形式数列是有序数的排列,用字母a₁, a₂, a₃, ... 表示其中的每一项。
数列中的每一项称为数列的项,项数用n表示。
常见数列的形式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一个常数。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则其通项公式为:an = a₁+ (n-1)d。
求等差数列的和有两种常见方法:部分和公式和求和公式。
部分和公式是指前n项和Sn = n/2(a₁+an),求和公式是指前n项和Sn= n/2(2a + (n-1)d)。
三、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是一个常数。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则其通项公式为:an = a₁*q^(n-1)。
求等比数列的和有两种常见方法:部分和公式和求和公式。
部分和公式是指前n项和Sn = a₁(1 - q^n)/(1 - q),求和公式是指无穷等比数列的和S = a₁/(1 - q)。
四、通项公式的推导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有时我们需要推导,以更好地了解数列的规律。
对于等差数列,常用的推导方法有代数方法和解方程法;对于等比数列,常用的推导方法有代数方法和取对数法。
五、数列的运算对于数列,我们可以进行各种运算,包括求和、求差、求积、求商等。
掌握这些运算方法非常重要。
六、数列与数学应用数列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学内容,它还与数学应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数列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物理学中的应用、几何学中的应用等都是数学应用的例子。
深入了解这些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七、数列应用解题方法在解题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数列应用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善于运用数列的相关知识。
关于数列的2025年高考数学知识点

关于数列的2025年高考数学知识点在高考数学中,数列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不仅能够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运算和推理能力。
对于即将参加2025 年高考的同学们来说,掌握好数列的相关知识点至关重要。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简单来说,就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例如:1,3,5,7,9 就是一个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称为这个数列的项。
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通常用 a₁表示。
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数列的第 n 项与 n 之间的关系。
比如,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 aₙ = a₁+(n 1)d ,其中 a₁是首项,d 是公差。
而数列的前 n 项和 Sₙ ,则是数列前 n 项的总和。
比如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为 Sₙ = n(a₁+ aₙ) / 2 。
二、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数列。
这个常数称为公差,通常用 d 表示。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ₙ = a₁+(n 1)d 。
例如,数列 2,5,8,11,14 就是一个公差为 3 的等差数列,其首项 a₁= 2 。
对于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 Sₙ ,我们有 Sₙ = n(a₁+ aₙ) / 2 =na₁+ n(n 1)d / 2 。
在解题时,常常需要根据已知条件,通过列方程来求解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等。
三、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的数列。
这个常数称为公比,通常用 q 表示(q ≠ 0)。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ₙ = a₁qⁿ⁻¹。
比如,数列 2,4,8,16,32 就是一个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首项a₁= 2 。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Sₙ ,当 q = 1 时,Sₙ = na₁;当q ≠ 1 时,Sₙ = a₁(1 qⁿ) /(1 q) 。
在解决等比数列的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公比是否为 1 的情况。
四、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有许多重要的性质,比如:若 m + n = p + q ,则 aₙ + aₙ = aₙ + a_q 。
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数列的定义与表示方法:1.数列的定义:由一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有序数构成的集合称为数列。
2.数列的表示方法:可以通过用元素的代号表示每一项,如a₁,a₂,a₃,...,aₙ表示数列的前n项;或者使用通项公式表示数列的一般项。
二、数列的分类:1.根据数列的前后项之间的关系,可以将数列分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和。
2.等差数列:若一个数列中任意两项之差都相等,则称该数列为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ₙ=a₁+(n-1)d,其中a₁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3.等比数列:若一个数列中任意两项之比都相等,则称该数列为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ₙ=a₁*q^(n-1),其中a₁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4.等差数列的和:等差数列的和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记为Sₙ,可由通项公式推导出来。
三、常用的数列公式:1.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ₙ=(a₁+aₙ)*n/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ₙ=a₁*(1-q^n)/(1-q),其中q≠12.末项公式:-等差数列的末项公式为aₙ=a₁+(n-1)d。
-等比数列的末项公式为aₙ=a₁*q^(n-1)。
四、数列的性质:1.数列的递增和递减性:若数列的相邻两项之差为正数,称该数列为递增数列;若相邻两项之差为负数,称该数列为递减数列。
2.数列的有界性:若数列的所有项都不小于一个常数M,称该数列是下有界的;若数列的所有项都不大于一个常数N,称该数列是上有界的。
3.数列的单调性:若数列的前后项之间的关系始终保持一致,称该数列是单调数列。
4.数列的极限:如果数列中的项无限增大或无限逼近一些常数,那么这个常数称为该数列的极限。
五、常见的数列应用问题:1.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末项或项数的方法。
2.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末项或项数的方法。
3.判断数列的递增性、递减性、有界性或单调性。
4.使用数列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等差电费问题、等比人口增长问题等。
高三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doc

高三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1.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数列的项.(1)从数列定义可以看出,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如果组成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不是同一数列,例如数列1,2,3,4,5与数列5,4,3,2,1是不同的数列.(2)在数列的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在同一数列中可以出现多个相同的数字,如:-1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构成数列:-1,1,-1,1,….(4)数列的项与它的项数是不同的,数列的项是指这个数列中的某一个确定的数,是一个函数值,也就是相当于f(n),而项数是指这个数在数列中的位置序号,它是自变量的值,相当于f(n)中的n.(5)次序对于数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有几个相同的数,由于它们的排列次序不同,构成的数列就不是一个相同的数列,显然数列与数集有本质的区别.如:2,3,4,5,6这5个数按不同的次序排列时,就会得到不同的数列,而{2,3,4,5,6}中元素不论按怎样的次序排列都是同一个集合.2.数列的分类(1)根据数列的项数多少可以对数列进行分类,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在写数列时,对于有穷数列,要把末项写出,例如数列1,3,5,7,9,…,2n-1表示有穷数列,如果把数列写成1,3,5,7,9,…或1,3,5,7,9,…,2n-1,…,它就表示无穷数列.(2)按照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或数列的增减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列.3.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其内涵的本质属性是确定这一列数的规律,这个规律通常是用式子f(n)来表示的,这两个通项公式形式上虽然不同,但表示同一个数列,正像每个函数关系不都能用解析式表达出来一样,也不是每个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有的数列虽然有通项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的,仅仅知道一个数列前面的有限项,无其他说明,数列是不能确定的,通项公式更非.如:数列1,2,3,4,…,由公式写出的后续项就不一样了,因此,通项公式的归纳不仅要看它的前几项,更要依据数列的构成规律,多观察分析,真正找到数列的内在规律,由数列前几项写出其通项公式,没有通用的方法可循.再强调对于数列通项公式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1)数列的通项公式实际上是一个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为定义域的函数的表达式.(2)如果知道了数列的通项公式,那么依次用1,2,3,…去替代公式中的n就可以求出这个数列的各项;同时,用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可判断某数是否是某数列中的一项,如果是的话,是第几项.(3)如所有的函数关系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如2的不足近似值,精确到1,0.1,0.01,0.001,0.0001,…所构成的数列1,1.4,1.41,1.414,1.4142,…就没有通项公式.(4)有的数列的通项公式,形式上不一定是的,正如举例中的:(5)有些数列,只给出它的前几项,并没有给出它的构成规律,那么仅由前面几项归纳出的数列通项公式并不.4.数列的图象对于数列4,5,6,7,8,9,10每一项的序号与这一项有下面的对应关系:序号:1234567项:45678910这就是说,上面可以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的集合的映射.因此,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这里的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的自变量只能取正整数.由于数列的项是函数值,序号是自变量,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和解析式.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是可以用图象直观地表示的.数列用图象来表示,可以以序号为横坐标,相应的项为纵坐标,描点画图来表示一个数列,在画图时,为方便起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两条坐标轴上取的单位长度可以不同,从数列的图象表示可以直观地看出数列的变化情况,但不精确.把数列与函数比较,数列是特殊的函数,特殊在定义域是正整数集或由以1为首的有限连续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其图象是无限个或有限个孤立的点.5.递推数列一堆钢管,共堆放了七层,自上而下各层的钢管数构成一个数列:4,5,6,7,8,9,10.①数列①还可以用如下方法给出:自上而下第一层的钢管数是4,以下每一层的钢管数都比上层的钢管数多1。
新高考数列知识点汇总总结

新高考数列知识点汇总总结数列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概念,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熟练掌握的内容之一。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提出了新高考的要求,数列作为其中一部分,在新高考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新高考数列的知识点进行汇总总结,希望对广大学生提供一些帮助。
一、数列的概念和性质数列是由一系列有序的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其中每个数被称为该数列的项。
数列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有一个确定的位置,称为项数,用n表示。
数列的一般表示形式为{a₁,a₂,a₃,...,aₙ},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
数列的通项公式则表示数列中任意一项与它的项数之间的关系。
数列的性质有以下几点:1. 数列的项数可以是任意正整数,用自然数段表示。
2. 数列有且只有一个首项和一个末项。
3. 数列的项数可以大于首项,也可以小于末项。
4. 数列可以有相同的项,但是位置不同。
二、数列的分类数列根据其规律的不同可以分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等阶数列。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指的是数列中的每两个相邻项之间的差值都相等。
一个等差数列可以由其中的两个项确定,其中首项a₁和公差d决定了整个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₁ + (n-1) * d,其中a₁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则可以通过求和公式Sn = n/2 * (a₁ + an)来计算。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指的是数列中的每两个相邻项之间的比值都相等。
一个等比数列可以由其中的两个项确定,其中首项a₁和公比q决定了整个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₁ * q^(n-1),其中a₁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则可以通过求和公式Sn = a₁ * (q^n - 1) / (q - 1)来计算。
3. 等阶数列等阶数列指的是数列中的每两个相邻项之间的差值或比值与其项数n有关。
等阶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的规律来确定。
新高考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考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随着新高考制度的推行,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考生来说,变得更加关键和重要。
数列作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新高考数学中的一个必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新高考数列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列的相关内容。
一、数列的概念和基本特点数列是由一列有序的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我们常将数列记作{an}。
数列的基本特点包括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两种情况。
有穷数列是指数列中元素的个数有限,而无穷数列是指数列中元素的个数无限。
数列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数列的项,分为首项和通项。
首项表示数列的第一个元素,通项表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二、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其通项公式为an=a1+(n-1)d,其中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n表示项数。
等差数列的性质包括:公差为常数、任意项与首项的差是项数与公差的乘积、前n项和的通项公式等。
三、等差数列的应用等差数列在日常生活和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到等差数列的概念进行计算,如计算等差数列中的某一项或某一部分的和。
在数学中,等差数列也常被用于数列的推导和证明,通过找到规律,我们可以得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四、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其通项公式为an=a1*r^(n-1),其中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n表示项数。
等比数列的性质包括:公比为常数、任意项与首项的比是公比的n次方、前n项和的通项公式等。
五、等比数列的应用等比数列在数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数学中,等比数列常被用于数列的推导和证明,通过找到规律,我们可以得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等比数列也常被用于表示比例关系,如经济增长中的指数增长、科学实验中的放大倍数等。
六、前n项和的计算在数列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前n项的和。
对于等差数列来说,其前n项和的通项公式为Sn=(a1+an)*n/2。
新高考数学数列知识点梳理

新高考数学数列知识点梳理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由一系列有序的数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而成。
在新高考数学考试中,数列作为必考知识点之一,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将对新高考数学数列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此部分内容。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最简单也是最基础的数列之一。
它的特点是两个相邻的数之差等于一个常数d,称为公差。
例如,1,4,7,10,13就是一个以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在解题时,可以通过求出公差d,或者前n项和Sn的公式,来解决相关问题。
此外,等差数列还有重要的性质,比如通项公式an=a1+(n-1)d,其中a1为首项,n为项数。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相似,但其特点是两个相邻的数之比等于一个常数q,称为公比。
例如,1,2,4,8,16就是一个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对于等比数列,我们可以通过求出公比q,或者前n项和Sn的公式,来解决相关问题。
与等差数列不同的是,等比数列的项数不能为零或负数。
三、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一个给定的数列,如果可以通过某种表达式表示第n项an,则称该表达式为数列的通项公式。
通项公式提供了一种快速计算数列中任意项的方法。
以等差数列为例,一个常见的通项公式是an=a1+(n-1)d。
对于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为an=a1*q^(n-1)。
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列知识。
四、数列的性质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外,数列还有其他重要的性质。
例如,对于一个严格增加(或严格递减)的数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列项的变化趋势来发现规律。
此外,数列还可以通过数列项的奇偶性、尾项、前n项和等方法进行分析。
通过运用这些性质,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理解数列的规律和特点。
五、数列求和数列的求和也是数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对于等差数列,我们可以利用前n项和Sn的公式快速计算;对于等比数列,我们可以利用求和的公式来简化计算。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数列需要我们利用其他方法求和,比如在等差数列中每项都是不同的数。
新高考数列知识点总结

新高考数列知识点总结一、数列的定义与性质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学对象,它是由一系列按特定规律排列的数字组成。
数列一般表示为{a_1, a_2, a_3, ..., a_n},其中a_i表示第i 个元素。
数列的性质包括有界性、单调性、通项公式等。
二、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数列。
它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 (n-1)d,其中a_n表示第n项,a_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等差数列的性质包括:1. 公差d相同,任意两项之差相等。
2. 通项公式可推导出任意项的值。
3. 求和公式为Sn = (a_1 + a_n)*n/2。
三、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相等的数列。
它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 r^(n-1),其中a_n表示第n项,a_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等比数列的性质包括:1. 公比r相同,任意两项之比相等。
2. 通项公式可推导出任意项的值。
3. 求和公式为Sn = a_1*(1-r^n)/(1-r),当|r|<1时成立。
四、特殊的数列1.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指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
它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n-1) + a_(n-2),其中a_1 = 1,a_2 = 1。
斐波那契数列具有许多特殊性质,如黄金分割比等。
2. 幂次数列幂次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某个正整数次幂的数列。
它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k^n,其中a_n表示第n项,a_1表示首项,k为正整数。
幂次数列的性质包括:- 当k>1时,数列呈不断增大的趋势。
- 当0<k<1时,数列呈不断减小的趋势。
五、数列间的关系1. 数列之和的关系若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可通过求和公式求得数列之和。
对于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为Sn = (a_1 + a_n)*n/2;对于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为Sn = a_1*(1-r^n)/(1-r)。
2. 数列的递推关系数列间的递推关系是指通过已知数列的前一项或前几项来推导出后一项的关系。
(完整版)数列新定义专题

(完整版)数列新定义专题课题:基于数列的新定义相关题型数列中新定义题型在近几年来算是高考中的热门考点,通常情况下会结合之前所学的函数、三角等来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情况,该类题型要求学生对之前所学的知识掌握要扎实,并能运用连贯,并且对于数列之前所学的相关性质也要掌握扎实,同时也会引入其他新知识点。
基本要求:学生对函数及三角的相关性质要掌握熟练,其次对于数列的项数与各项的关系等要能熟练掌握。
1、数列与函数相结合1)与二次函数相结合例:在直角坐标平面上有一点列P1(a1,b1),P2(a2,b2),P3(a3,b3),……,P n(a n,b n),……,对每一个自然数n,点P n(a n,b n)在函数y=x2的图象上,且点P n(a n,b n),点A(n,0),点B(n+1,0),构成一个以点P n(a n,b n)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1)求对每一个自然数n,以点P n纵坐标构成的数列b n的通项公式;(2)令,求的值。
2)与指数函数相结合例:在xOy平面上有一点列P1(a1,b1),P2(a2,b2),P3(a3,b3),……,P n(a n,b n),……对每一个自然数n,点P n(a n,b n)在函数y=的图象上,且点P n(a n,b n),点(n,0)与点(n+1,0)构成一个以点P n(a n,b n)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1)求点P n(a n, b n)的纵坐标b n的表达式;(2)若对每一个自然数n, 以b n, b n+1, b n+2为边长能构成一个三角形,求a的范围;(3)设B n=b1b2b3……b n(n∈N+),若a是(2)中确定的范围内的最小整数时,求{B n}的最大项是第几项?3)数列与对数函数相结合例:已知函数,(1)n=1,2,3,……时,把已知函数的图像和直线y=1的交点横坐标依次记为a1,a2,a3,……,a n,……。
求证:a1+a2+a3+……+a n<1;(2)对于每一个n值,设A n,B n为已知函数图像上与x轴距离为1的两点,求证n取任意一个正整数时,以A n B n为直径的圆都与一条定直线相切,求出这条定直线的方程和切点坐标。
新高考数列知识点总结

新高考数列知识点总结### 新高考数列知识点总结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新高考中占有一席之地。
数列不仅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考察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
以下是新高考中数列部分的知识点总结:1. 数列的定义与表示- 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
- 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数列的项,如 \(a_n\) 表示数列的第 \(n\) 项。
2.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是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的数列。
- 公差 \(d\) 为相邻两项的差,通项公式为 \(a_n = a_1 + (n-1)d\)。
- 求和公式为 \(S_n = \frac{n}{2}(a_1 + a_n)\)。
3.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是每相邻两项的比相等的数列。
- 公比 \(q\) 为相邻两项的比,通项公式为 \(a_n = a_1q^{n-1}\)。
- 求和公式为 \(S_n = \frac{a_1(1-q^n)}{1-q}\)(\(q \neq 1\))。
4.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 通项公式是描述数列中任意一项与项数关系的公式。
- 求和公式是描述数列前 \(n\) 项和的公式。
5. 数列的递推关系- 递推关系是描述数列中项与前一项或几项之间的关系的公式。
- 常见的递推关系有 \(a_{n+1} = a_n + d\) 或 \(a_{n+1} = a_n \cdot q\)。
6. 数列的极限- 数列的极限是指当项数趋向无穷大时,数列项趋向的值。
- 极限的概念在数列的收敛性讨论中非常重要。
7. 数列的性质- 数列具有单调性、有界性等性质。
- 这些性质在解决数列问题时经常被用到。
8. 数列的应用- 数列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如金融、物理、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 理解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助于加深对数列概念的理解。
9. 数列的证明- 数列的证明通常涉及到数学归纳法等证明方法。
- 掌握数学归纳法是解决数列证明题的关键。
10. 数列的分类- 数列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如单调数列、有界数列等。
新高考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考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列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在新高考中也是必考的内容之一。
掌握数列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的数学成绩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新高考数列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应对考试。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由一串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的有序集合。
2. 通项公式: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称为通项公式。
3. 首项和公差:数列中的第一项称为首项,相邻两项之间的差称为公差。
二、等差数列1. 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相等,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则第n项的通项公式为an=a₁+(n-1)d。
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末项为an,共有n项,前n项和的公式为Sn=(a₁+an)n/2。
三、等比数列1. 等比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都相等,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比数列。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则第n项的通项公式为an=a₁q^(n-1)。
3.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共有n项,前n项和的公式为Sn=a₁(q^n-1)/(q-1)。
四、特殊数列1.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特殊的数列,它的前两项是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
2. 等差-等差数列:等差-等差数列是指每一个项都是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同时这些等差数列的公差也构成一个等差数列。
例如:2, 5, 8, 11, 14, ...五、数列的应用1. 数列在数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数学建模和数学推理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2. 数列可以用来描述各种数量的变化规律,如人口增长、销售额增加等等。
3. 通过数列的求和公式,可以计算出各种数量的累加值,如等差数列前n项和、等比数列前n项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新亮点:新定义数列
数列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模块之一,除了传统的运算和论证之外,各地的高考或模拟试题中出现了许多新定义的数列,成为数列问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下面我们一起领略他们的风采.考虑到数列的通项公式在数列问题中处于核心地位,我们仅给出通项公式.
1、等和数列
定义:在一个数列中,如果每一项与它后一项的和都为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和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这个数列的公和.
例1 已知数列 {}n a 是等和数列,且21=a ,公和为5,求n a .
分析 由等和数列的定义知:,3,2,3,24321 ====a a a a 奇数项为2,
偶数项为3.即2(3n n a n ⎧=⎨⎩为奇数)(
为偶数).
2、等积数列
定义:在一个数列中,如果每一项与它的后一项的积都为同一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积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该数列的公积.
例2 已知数列{}n a 是等积数列,且12a =,公积为5,求n a . 分析 由等积数列的定义知:,2
5
,2,25,24321 ===
=a a a a 所以奇数项为2,偶数项为25,即2(52
n n a n ⎧⎪
=⎨⎪⎩为奇数)
(为偶数).
记得在讲等差、等比数列时,就有同学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加减乘除是最基本的运算,既然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会不会有等和数列和等积数列呢?上面的分析解决了这个疑问.如果将四类基本运算和常见的等差、等比数列组合,数列家族中又产生了不少新“丁”,此类问题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好材料,因而倍受青睐.
3、和等差数列
定义:数列{}n a 中,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和成等差数列,则称此数列为和等差数列.
例3 已知数列{}n a 中,
{}121,2,1++==n n a a a a 是以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求n a .
分析 2,2,121≥==n a a 时,{}1++n n a a 是以首项为3,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n n a a n n 3)1(331=-+=++,令[]b n k a b kn a n n +++-=+++)1(1,由待定系数
法:33,24k b =-=,故⎭⎬⎫⎩
⎨⎧
+-4323n a n 是以41为首项,公比1-=q 的等比数
列.1
)1(4
14323--=+-n n n a ,即436)1()1(41432311-+-=-+-=--n n a n n n .
4、差等差数列
定义:数列{}n a 中,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为等差数列,则称此数列为差等差数列.
例4 已知数列{}n a 中,
{}n n a a a a -==+121,2,1是以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求n a
分析:由已知,2,121==a a ,{}n n a a -+1是以首项为1,3为公差的等差数
列.23)1(311-=-+=-+n n a a n n ,则213,,2)1(3121-⋅=---=--a a n a a n n ,从而[]222
)
1(3)1(2)1(2131+--⋅
=---+++=-n n n n n a a n , 2
6
732+-=∴n n a n
当公差为0时,也就是我们通常的等差数列. 5、积等差数列
定义:数列{}n a 中,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乘积成等差数列,则称此数列为积等差数列.
例5 已知数列{}n a 中,{}n n a a a a ⋅==+121,2,1是以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求n a
分析 由已知,2,121==a a ,{}n n a a ⋅+1是以首项为2,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13)1(321-=-+=⋅+n n a a n n ,从而
7
34
32--=-n n a a n n . 当n 为偶数时
,73432--=-n n a a n n 24310313n n a n a n ---=-,58,24=a a ,(34)(310)
8
2(37)(313)
5
n n n a n n --=⨯--; 当n 为奇数时,
,73432--=-n n a a n n 24310
313
n n a n a n ---=-,315,
2a a =,(34)(310)5
1(37)(314)
2
n n n a n n --=⨯--. 当公差为0时,即为等积数列. 6、商等差数列
定义:数列{}n a 中,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商成等差数列,则称此数列为商等差数列.
例6 已知数列{}n a 中,⎭⎬⎫
⎩⎨⎧==+n n a a a a 121,2,1是以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求n a .
分析 由已知,2,121==a a ⎭
⎬⎫
⎩⎨⎧+n n a a 1是以首项为2,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13)1(321-=-+=+n n a a n n ,从而431-=-n a a
n n , 125)73)(43(11
2211⋅⋅--=⋅⋅⋅=
--- n n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 当公差为零时,{}n a 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下的等比数列.
以此类推,我们可以定义和、差、积、商等比数列,不再一一列出.新定义数列问题,处理方法和手段上源于教材中的基本数列,又有所变化,可以拓展同学的视野,加深对于数列概念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良好素材,教学中应加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