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350dba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e.png)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古代的祭祀音乐到现代的流行音乐,中国音乐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阶段和里程碑。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包括古代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等方面。
1. 古代音乐古代中国音乐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音乐。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距今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浮现了最早的乐器,如骨笛、石鼓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逐渐成为宫廷和贵族社会的重要组成部份。
古代音乐分为雅乐和俗乐两大类,雅乐是宫廷音乐,俗乐是民间音乐。
古代音乐的代表作品有《韶》、《雅颂》等。
2. 民族音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民族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占领着重要的地位。
著名的民族音乐有蒙古族的马头琴、藏族的唐卡、维吾尔族的鼓、壮族的芦笙等。
每一个民族的音乐都反映了其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3.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组成部份。
自唐宋以来,中国古典音乐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是元曲和明清戏曲。
元曲是中国古典戏曲的重要形式之一,代表作有《西华山》、《摊破天》等。
明清时期的戏曲以京剧为代表,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性剧种,代表作有《红楼梦》、《白蛇传》等。
4. 现代音乐中国音乐在20世纪初迎来了现代音乐的发展。
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中国的音乐创作开始融合西方音乐元素,形成为了独特的中国现代音乐风格。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是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涌现出来,如聂耳、冼星海等。
中国现代音乐的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
总结: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古代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四个阶段。
从古代的祭祀音乐到现代的流行音乐,中国音乐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发展过程。
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文化和情感。
中国音乐的发展不仅为世界音乐史增添了璀璨的篇章,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中国音乐发展史ppt
![中国音乐发展史ppt](https://img.taocdn.com/s3/m/70d0179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16.png)
西周、东周时期
西周和东周是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封建制社会因素日趋增长的历史时期。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在宴享娱乐中不同地位的官员规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队的编制。 周代还有采风制度,收集民歌,以观风俗、察民情。赖于此,保留下大量的民歌,经春秋时孔子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入乐诗歌一共三百零五篇。
明清时期
由于明清社会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萌芽,市民阶层日益壮大,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点。其中南方的弹词,北方的鼓词,以及牌子曲,琴书,道情类的说唱曲种更为重要。南方秀丽的弹词以苏州弹词影响最大。 在清代,苏州出现了以陈遇乾为代表的苍凉雄劲的陈调;以马如飞为代表的爽直酣畅的马调;以俞秀山为代表的秀丽柔婉的俞调这三个重要流派。以后又繁衍出许多新的流派。
中国音乐美的发展史
中国乐风
目录
1
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
3
音乐的价值
2
中国音乐同中国文化共同发展
4
当代音乐的多元化
中国音乐的发展史
远古时期
夏、商时期
西周、东周时期
秦、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音乐的发展史
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近代时期
当代音乐
远古时期
中华民族音乐的启蒙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
近代音乐
传统音乐首先以革命民歌的发展为以热潮,如反映太平天国革命的《洪秀全起义》,抗议沙俄入侵的《迫迁歌》,“五四”时期痛斥军阀出卖祖国镇压百姓的城市小调《坚持到底》,《苦百姓》等,在红色根据地,边区,解放区,革命歌曲更具有优秀的传统,如《天心顺》,《绣金匾》等。 西洋音乐的传入中国虽可以上溯到元、明时期,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影响于中国应当是清末民初的学堂民歌运动。学堂乐歌作为学生音乐教材,以宣传爱国反帝,拥护共和,以及学习欧美科学文明为内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开始兴起了传播西洋音乐,改进国乐的音乐活动,并建立了一些音乐社团。
最全中国音乐史
![最全中国音乐史](https://img.taocdn.com/s3/m/67fc2e693968011ca200912c.png)
一.古代音乐(一)远古1、20世纪80年代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9000年可考历史。
2、原始音乐的基本因素:节奏3、原始音乐往往与现实生活、巫术、宗教相结合。
4、《弹歌》反映原始狩猎生活。
《八阕》反映原始农牧生活。
5、《云门》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6、《咸池》尧时期崇天(水鱼图腾)乐舞。
浪漫主义气息。
7、《九韶》(《箫韶》):舜。
原始社会最高水平。
伴奏乐器:排箫。
共九段。
歌、舞、乐三位一体。
孔子“尽美以,尽善也”。
尽善尽美的由。
8、远古时期的乐器:吹奏乐器、打击乐器9、《大夏》夏朝。
乐舞。
大禹治水。
《大濩》商朝。
商汤伐纣。
(二)周秦时期1.(1)礼乐制度:周代周公制定的等级制度。
(2)礼乐机构:春官(史上第一个)2.(1)乐舞:六代乐舞(黄帝《云门》、尧《咸池》、舜《箫韶》、夏《大夏》、商《大濩》、西周《大武》)小舞、散舞、四夷之乐、宗教性乐舞(《傩舞》秋季驱除瘟疫)(2)乐歌:雅乐(大雅、小雅)、颂乐(大典)、南音(长江中下游一代民歌)、郑卫之音(黄河流域郑卫宋齐民歌)、九歌(祭典,大型歌舞曲)、成相(劳动)。
3. (1)乐器:八音(按照制造材料性质划分)标志我国古代器乐艺术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2)编钟:战国时期达到历史性高峰。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编钟。
4. 乐律学理论:三分损益法(弦长为计算基础)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
春秋时期。
产生宫商角徵羽。
(三)三国两汉1.汉代乐府:秦汉时期建立的音乐机构。
大规模、大范围采集民间歌谣。
代表人物:李延年(汉代协律都尉)根据西域音乐创作“新声二十八解”。
最早汲取西域音乐精华。
2.相和歌:汉北方歌曲形式。
特点:一唱众和,器乐伴奏。
发展的最高形式:汉魏“相和大曲”,(歌舞套曲)三段式歌舞曲。
结构:艳、曲、解、趋、乱。
3.乐器:吹管,弹弦(《广陵散》琴唱结合)4.音乐思想:(1)《乐记》:我国最早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音乐理论著作。
其中八篇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1c0ce5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7.png)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史是指中国古代至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
中国音乐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本文将从古代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以及现代音乐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一、古代音乐古代音乐是中国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古代音乐主要包括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
宗教音乐是古代中国最早的音乐形式,用于祭祀和宗教仪式。
宫廷音乐是古代中国皇帝和贵族享受的音乐,它以雅乐为主,雅乐是一种正式的宫廷音乐,具有规范的乐曲和演奏方式。
民间音乐则是古代中国普通百姓创作和演奏的音乐,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民间文化。
二、民族音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
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各个地区的音乐文化。
例如,蒙古族的长调和呼麦,藏族的唐卡唱法,壮族的山歌等,都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
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达方式,通过音乐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和情感。
三、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中国音乐史的重要发展阶段,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古典音乐主要包括雅乐和琴曲。
雅乐是古代中国宫廷音乐的代表,具有严格的乐理和演奏规范。
琴曲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器乐曲目之一,琴曲以琴为主要乐器,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古典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现代音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国音乐也逐渐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现代音乐主要包括民谣、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等。
民谣是中国现代音乐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真实、朴实的歌词和简单的旋律吸引了大量的听众。
流行音乐是中国现代音乐的主流,它融合了西方音乐元素,具有较强的商业性和流行性。
摇滚乐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充满了激情和反叛精神,对年轻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总结:中国音乐史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发展过程,从古代音乐到现代音乐,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b172f4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c.png)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史概述中国音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西汉时期。
中国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包括古代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等。
在这些时期中,中国音乐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对世界音乐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古代音乐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5世纪)古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
在这个时期,古代中国的音乐主要是通过乐器演奏和歌唱来表达。
乐器包括琴、瑟、筝、笛等,歌唱形式则有宫廷歌曲、民间歌曲等。
这个时期的音乐以祭祀、宴会、娱乐等为主要场合。
古典音乐时期(公元6世纪-公元14世纪)古典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古典音乐的鼎盛时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是宫廷音乐和文人音乐。
宫廷音乐是皇帝和贵族们的音乐,表现了尊贵、庄重的气质。
文人音乐则是文人士大夫们的音乐,表现了文人的情怀和才华。
在这个时期,中国音乐的乐器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现代音乐时期(公元15世纪至今)现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最后阶段,也是最具多样性和创新性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音乐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新的音乐流派和风格。
比如中国民族音乐、摇滚音乐、流行音乐等。
这个时期的音乐更加多样化,融合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元素,展现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中国音乐史的重要人物中国音乐史中有许多重要的人物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人物的简介:1. 谱系谱系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家。
谱系对音乐的音高、音色、音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曲艺曲艺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中国古代音乐家和作曲家。
曲艺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他的作品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 音乐家音乐家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中国现代音乐家和作曲家。
音乐家对中国音乐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革和创新,他的作品在中国音乐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3c5932a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4.png)
中国音乐简史中国音乐源远流长,丰富多样。
它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凝聚了人们对生活、生命和自然的理解与表达。
本文将带您略窥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了解其中的特点与演变。
一、古代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古人就开始使用石制乐器。
最著名的古代乐器应属于商代的“大鼓”和“尺八”,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音乐开始进入一个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封建社会的形成,古代音乐逐渐被赋予了宴会、祭祀等仪式与活动的功能。
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以庄重、庆祝、神圣为主要特点。
金、铜等金属乐器陆续问世,乐器的种类与音质开始多样化,使古代音乐在形式和演奏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二、宫廷音乐的繁荣与衰落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兴盛,宫廷音乐逐渐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表。
最有名的中国古代宫廷乐队是太平乐队,它在唐朝达到了巅峰。
《九成宫调》的创作扬名海内外,成为了中国宫廷音乐的经典之作。
然而,宫廷音乐也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败而逐渐走向没落。
清朝之后,宫廷音乐逐渐失去了它的繁荣与光彩。
不过它的影响依然深远,许多古典音乐都保留着它的痕迹,成为了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民间音乐的蓬勃发展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中最为活跃与多样的一部分。
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民间音乐都以其独特的方式跟随着当时社会的变革而发展。
一方面,由于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差异,中国各个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间音乐。
比如,西北地区的陕北民歌深受大家的喜爱,南方的山歌更是以其激昂的曲调和深情的歌词广为传唱。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现代化的推动,互联网的普及也让中国民间音乐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许多年轻人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音乐才能,让更多人听到了当代中国的民间音乐。
四、现代音乐的融合与创新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现代音乐也在逐渐脱离传统音乐的束缚,展现出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特点。
中国流行音乐的崛起,让人们享受到了迅速更新的音乐作品和音乐风格。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542892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5.png)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引言概述:中国音乐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乐府诗歌到现代的流行音乐,中国音乐向来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和流行音乐五个方面,详细探讨中国音乐史的发展轨迹。
一、古代音乐1.1 古代音乐的起源:古代音乐起源于古代人类社会的劳动和生活需要,最早的音乐形式是简单的歌谣和舞蹈。
1.2 乐府诗歌:乐府诗歌是古代音乐的重要形式,以其优美的音乐和深刻的诗意著称,成为中国古代音乐的代表作品。
1.3 宫廷音乐:宫廷音乐在古代中国占领重要地位,宫廷乐队演奏的音乐成为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也影响了后世的音乐发展。
二、民族音乐2.1 民族乐器:中国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乐器演奏方式而闻名,如二胡、琵琶、笛子等乐器成为中国音乐的代表。
2.2 民间音乐:中国的各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音乐传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形式和风格,如藏族的长调、蒙古族的马头琴音乐等。
2.3 民族音乐的传承:中国民族音乐在传承过程中注重口传心授的方式,师徒传承和家族传统成为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的重要途径。
三、古典音乐3.1 古典音乐的兴旺:唐宋时期是中国古典音乐的鼎盛时期,诗词歌赋和音乐结合,形成为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3.2 传统戏曲音乐: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是中国古典音乐的重要组成部份,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表演形式而闻名。
3.3 古典音乐的影响:中国古典音乐对后世音乐的影响深远,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现代音乐4.1 西方音乐的引入:近代以来,西方音乐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音乐开始融合西方音乐元素。
4.2 中国现代音乐的崛起: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音乐迅速发展,摇滚乐、爵士乐等音乐形式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4.3 现代音乐产业的兴起:中国现代音乐产业的兴起为音乐人材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音乐市场也逐渐成熟。
五、流行音乐5.1 流行音乐的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流行音乐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接受,成为大众爱慕的音乐形式。
中国音乐史简述
![中国音乐史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97d3d5f7941ea76e58fa043c.png)
中国音乐史分为古代和现代两部分【一】、古代音乐史一、远古夏商时期:古歌(八阙、弹歌、邪许歌、候人兮猗)古乐舞(皇帝的云门、咸池、舜的韶、夏的大夏、商的大霍)古乐器(打击和吹奏)重点是吹奏乐器中的埙二、西周春去战国时期1、礼乐制度(目的内容作用)2、音乐机构-春官3、乐舞(六代乐舞、小舞、散乐夷乐、四夷之乐、宗教性乐舞)4、歌曲(北方诗经、南方楚辞)5、说唱音乐《成相篇》6、乐器(八音、曾侯乙墓编钟、)7、乐律(十二律、三分损益)8、音乐思想(儒墨道三家)三、秦汉时期1、乐府2、鼓吹乐3、相和歌(相和大曲)4、百戏(击鼓说唱俑)5、古琴(特点、《广陵散》、《酒狂》《碣石调幽兰》)6、歌舞戏7、乐律(京房六十律、钱乐之三百六十律、何承天新律、晋荀笛律)8、音乐思想(嵇康《琴赋》《声无哀乐论》)三、隋唐时期1、宫廷燕乐(多部伎、坐立部伎、歌舞大曲、法曲)2、民间俗乐(曲子、变文、散乐)3、音乐理论(八十四调、二十八调)4、记谱法(减字谱、燕乐半字谱)5、音乐机构(行政:大乐署、鼓吹署宫廷:教坊梨园)6、音乐家(李隆基、李龟年)四、宋元时期1、音乐特点2、市民音乐(瓦子勾栏、书会、社会)3、音乐形式(曲子、唱赚、散曲)4、说唱(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5、戏曲(北方杂剧、南方南戏)6、乐律(俗字谱、律吕字谱、十八调)7、音乐论著五、明清时期、1、戏曲(明朝四大声腔和清朝四大声腔)2、说唱(北方鼓词、南方弹词)3、器乐(古琴、琵琶)4、琴谱(神奇秘谱、琵琶谱、弦索备考)5、朱栽育以上就是古代音乐史还可以按几种音乐形式的发展来背,如说唱音乐、记谱法、戏曲、音乐机构等等【二】近代音乐史一、传统音乐新发展二、戏曲发展-梅艳芳三、说唱音乐1、大鼓2、弹词四、民歌1、内容改变2、歌舞(北方秧歌、南方花鼓花灯)五、器乐1、社团2、地方乐种3、流浪艺人4、华彦钧六、学堂乐歌1、定义2、内容3、创作手法4、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5、历史意义七、音乐教育1、20世纪20年代(普通学校、专业学校、社会教育)2、20世纪30年代(普通、专业、社会)八、代表人物1、20世纪20年代(王光祈、萧友梅、黎锦辉、赵元任、青主、刘天华)2、20世纪30年代(黄自、聂耳、冼星海、贺绿汀)九、20世纪40年代1、国统区、沦陷区音乐2、马思聪3、江文也4、近代歌剧发展(1)新歌剧探索(西洋歌剧、传统改良、小歌剧)(2)秧歌剧(3)《白毛女》以上就是全部的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1
![中国音乐史1](https://img.taocdn.com/s3/m/96268c66cf84b9d528ea7a6e.png)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乐舞】:远古及周初,诗歌、舞蹈、音乐三者结合在一起时。
一般称乐。
亦称乐舞,先秦乐舞以六代之乐最为著名,分别是皇帝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濩》和周初的《大武》。
------------------------------【礼乐制度】:周初统治者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为巩固其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他们认为,“礼”可以分别贵贱等级,“乐”可以使人相互和敬,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够维护贵族的等级秩序,巩固统治阶级内部而有效地统治人民。
------------------------------【乐府体】:后人把乐府公署所采制的歌谣以及魏晋直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或模仿乐府风格的作品,统称为乐府。
-----------------------------【乐府】:秦汉代宫廷音乐机构,是继西周之后我国音乐史上第二个庞大的国家音乐机构,其主要职能是采集民间歌谣,另外还创作填写歌辞,创作,改编曲调,研究音乐理论进行演唱、演奏等。
以适应宫廷音乐的需要。
--------------------------【相和歌】:两汉及魏、晋期间对民间歌曲(北方)作艺术加工而形成的歌、舞、大曲等音乐的总称。
最初只是将徒唱的民歌加上管弦乐器伴奏,所谓“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后来经过发展,创造了一种结构较复杂的歌舞形式,称为相和大曲。
这种大曲的结构包括三个部分,一为“艳”,二为正曲及“解”,三为“趋”或“乱”。
------------------------【鼓吹乐】:汉代吸收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北狄乐)及其他民族音乐,经整理和改编运用于军队出行、宴会、宗庙祭祀等场合的音乐形式。
因以打击乐器鼓和吹管乐器排箫、笳、角为主,故称“鼓吹”,分为黄门鼓吹、骑吹、横吹、短箫铙歌四种。
-------------------------【新律】:南朝宋人何承天,在三分损益律的基础上进行内部调整,从而创造出的一种非常接近十二平均律的律制。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8bd199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4.png)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史是指中国古代至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涵盖了广泛的音乐形式、风格和流派。
中国音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代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音乐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音乐传统。
1. 古代音乐时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3世纪)古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的起源阶段。
在这个时期,音乐主要用于祭祀、宴会和娱乐活动。
古代音乐以雅乐和俗乐为主,雅乐是皇室和贵族的音乐,而俗乐则是民间音乐。
古代音乐器乐以编钟、磬、筚篥、笙等为主要乐器。
2. 中古音乐时期(公元4世纪-公元13世纪)中古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佛教的传入对中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音乐和宫廷音乐逐渐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此时期的代表性乐器有琵琶、箜篌、笛子等。
3. 近代音乐时期(公元14世纪-20世纪初)近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进入现代化阶段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西方音乐的影响逐渐增强,中国音乐开始吸收西方音乐的元素,并与传统音乐相结合。
中国音乐家开始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如交响乐、歌剧等。
同时,中国民间音乐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4. 当代音乐时期(20世纪初至今)当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最新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音乐经历了多元化的发展,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音乐家和作品。
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的融合成为当代音乐的一个重要特点。
此时期的代表性音乐形式有摇滚乐、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等。
总结:中国音乐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音乐、中古音乐、近代音乐和当代音乐四个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过程,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中国音乐的发展对世界音乐史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音乐史第一章 远古、夏、商时期
![中国音乐史第一章 远古、夏、商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773fa6c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d.png)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约8000年前—公元前11世纪)一. 关于音乐的起源1.国外相关学说:异性求爱说、模仿自然说、劳动起源说、语言抑扬说、信号起源说、巫术起源说等。
2.我国古籍相关记载:劳动说、自然说、巫术说、模仿说、情感说等。
二、古歌与古乐舞原始音乐大多歌、舞、乐三位一体,其中歌唱和舞蹈占据重要地位,节奏是基本因素,音乐与生活、巫术、宗教密切结合。
1.古歌(1)《弹歌》相传为黄帝时的歌曲,反映狩猎生活。
(2)《葛天氏之乐》 (或《八阙》)反映原始农牧生活的组歌,由三人拿牛尾,顿足而歌,共有八首曲子,即《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
(3)《蜡(chà或zhà) 辞》举行蜡祭仪式时所唱的歌曲,反映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的愿望。
(4)南音相传为禹的妻子等待他回来而唱的歌曲,共四字——“候人兮猗”,是我国早期南方民歌的代表,也可以说是一首最早的情歌。
(5)《易经·贲》反映古代抢亲婚姻制度的歌曲。
2.古乐舞(1)《云门》或《云门大卷》黄帝时崇拜天神的乐舞。
(2)《咸池》尧帝时崇拜天神的乐舞。
(3)《韶乐》(或《韶》《大韶》《萧韶》)舜帝时的一部宗教性乐舞,以排箫为主要伴奏乐器。
孔子观看后更是“三月不知肉味”,并作出了“尽美矣,又尽善也”的高度评价。
(4)《大夏》夏朝时的乐舞,内容是赞颂大禹治水功绩的,主要伴奏乐器是排箫。
从《大夏》开始,古乐舞从以颂天、颂神为主转向颂人为主,这是进入奴隶制社会之后,乐舞在内容上发生的重大变化。
(5)《大濩》商代时的乐舞,内容是歌颂商汤伐桀功绩的。
三.商代的巫乐巫本是一种原始宗教,由于生产力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局限,人们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各种自然现象而产生了崇拜自然、万物有灵等观念,而巫术活动也由此应运而生。
商族人很讲迷信,尚神鬼,巫风盛行。
商代的巫觋可以说是沟通人和鬼神之间的“使者”。
巫觋的地位很高,他们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活动,是神权统治的直接参与者。
中国音乐史讲义
![中国音乐史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f15df86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a.png)
解放区音乐
在解放区,音乐成为宣传革命思 想、鼓舞士气的重要手段。这个 时期的音乐作品大多具有浓郁的 民间风格,歌词内容表达了对自
由和解放的渴望。
新中国成立后的音乐
概述
民族音乐的复兴
新中国成立后,音乐开始进入一个新 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大 多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
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在借鉴西方音乐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自己 的音乐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
音乐作品的创作与改编
中国作曲家将西方音乐技巧与本土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许多具 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
中国音乐的国际影响与传播
国际音乐节的参与
01
中国音乐家和乐团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音乐节,展示中国音乐
03
民族音乐的创新
在接受西方音乐影响的同时,许多中国音乐家也在努力创新,尝试将中
国传统音乐的元素与西方音乐相结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音乐
概述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音 乐成为宣传和鼓动民众的重要工 具。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大多具 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期最重要的音 乐形式之一,它们大多以民间曲 调为基础,歌词内容直接表达对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 繁荣,音乐方面则出现了琴、瑟、鼓 等多种乐器,音乐理论也取得了巨大 发展。
汉唐时期
汉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高峰,如汉 代的“相和歌”和唐代的“燕乐”,这 些音乐形式在当时极为盛行,对后世音 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音乐的特点与影响
流行音乐的兴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流行音乐在 中国开始兴起。港台流行音乐率先 进入内地市场,并逐渐形成了自己 的风格和特色。
中国音乐史课件
![中国音乐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25be3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4.png)
秦汉音乐
总结词
统一与融合
详细描述
秦汉时期是中国音乐的统一与融合阶段,这一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音乐也呈现 出融合的趋势,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对宫廷音乐产生了影响,乐器种类增多,音 乐理论也有所发展。
唐宋音乐
总结词
繁荣与创新
详细描述
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的繁荣与创新阶段,唐宋时期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这一时期的音乐形式多样,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同时音乐理论也有了进一步 的发展。
中国传统的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以及其演奏技术,被世界 各地的音乐爱好者所接受和学习。
音乐理论的贡献
中国传统的音乐理论,如五声音阶、十二平均律等,对世界音乐理 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与交流
01
02
03
国际音乐节的参与
中国音乐家和乐团多次参 加国际音乐节,展示了中 国音乐的魅力。
中国音乐史课件
目录
• 中国音乐史简介 • 古代音乐 • 近代音乐 • 现代音乐 • 中国音乐的影响与传播 • 中国音乐的未来发展
01
中国音乐史简介
中国音乐的起源
远古时期
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 时期,如石器时代的骨笛等乐器 ,表明了中国音乐的古老历史。
夏商周时期
随着夏、商、周三代的兴起,音 乐逐渐发展,出现了编钟、编磬 等大型乐器,以及各种祭祀和宫 廷音乐。
代表人物
邓丽君、周杰伦、王菲等。
特点
流行音乐通常具有明快的节奏、简单的旋律和易于传唱的歌词,能够迅速抓住听众的耳朵 ,引起共鸣。
民族音乐
01 02
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融合了中华各民族 的音乐元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音乐 也在不断创新,融入新的元素。
[大学音乐]中国音乐史
![[大学音乐]中国音乐史](https://img.taocdn.com/s3/m/ac06ed0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d.png)
《大学音乐——中国音乐史》一、远古时期的音乐中国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音乐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距今约8000年前的贾湖遗址中,就出土了七音孔骨笛,这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演奏出简单的旋律。
在那个时代,音乐主要用于祭祀、求雨、驱邪等仪式活动,成为人们与神灵沟通的桥梁。
二、夏商周时期的音乐夏商周时期,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据《周礼》记载,周代设有专门的音乐机构,负责宫廷音乐的创作、演奏和传承。
这一时期,音乐分为“雅乐”和“郑声”两大类,雅乐主要用于宫廷祭祀、宴享等正式场合,而郑声则更多体现了民间风情。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音乐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理论家,如伯牙、子期、师旷等。
他们的音乐作品和理论,为后世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儒家、道家等学派也对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音乐具备了更多的哲学内涵。
四、秦汉时期的音乐秦汉时期,国家统一,音乐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汉武帝设立乐府,收集整理民间音乐,使音乐更加丰富多样。
这一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外音乐交流日益频繁,胡乐、羌乐等少数民族音乐逐渐融入汉族音乐,为我国音乐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变革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风格发生了显著变化。
这一时期,战乱频仍,民族融合,音乐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佛教音乐的传入,为我国音乐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同时,文人音乐的兴起,使音乐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
如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等,他们的音乐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六、隋唐时期的音乐盛世隋唐时期,国家强盛,经济繁荣,音乐进入了鼎盛时期。
唐代的宫廷音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燕乐、清乐、胡部乐等丰富多彩。
唐代还设立了教坊和梨园,培养了一大批音乐人才。
著名歌手李龟年、琵琶演奏家曹纲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唐代音乐的对外交流也十分活跃,日本、朝鲜等国的音乐受到了唐朝音乐的深远影响。
中国音乐史(1)
![中国音乐史(1)](https://img.taocdn.com/s3/m/232ce01b55270722192ef733.png)
1.我国音乐有约八千年可考的历史,依据是什么?考古学家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骨笛三十多只,历史最早的至今约九千年晚期的至今约八千年,有的还能吹出像河北小白菜这样的曲调.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发现的骨哨比舞阳骨笛晚一两千年,另考古出土大量的古埙,其中最早的为六千多年.考古学家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发现一只距今约五千余年有舞蹈图像的彩陶盆.这是我国乐舞有悠久历史的确证.1.1古歌与古乐舞:原始音乐的形势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其中歌唱和舞蹈具有重要地位,节奏因素较为突出,比较大型的乐舞相传有皇帝的<云门>尧的<咸池>流传下来的有舜的<箫韶>夏的<夏>商的< >等。
2.远古及夏商时期的乐器有哪些类型?请举出八种乐器的名称。
远古:骨笛,骨哨.夏代乐器主要有石磐,陶埙,掏铃等,商代青铜铸造类有铜鼓及钟,镛,还有玉磐等。
3.我国音节可以肯定在多少年前已经形成,有何依据?商代音乐文化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音节的观念已经成熟。
据目前发现的史料,在河南舞阳骨笛之后近五千年的晚商时期,才有可能肯定存在五声七声音阶,以至半音关系的实证4简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这时期音乐文化有那些成就?特点: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西周衰落后,礼乐制度受到冲击,在春秋末期形成礼崩乐坏,音乐逐渐突破礼的束缚而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古乐的衰微,新乐的兴起,成为春秋末期至战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特征。
成就:1、这时期产生的专业化乐人称作伶人、乐正、大师、小师等。
2、歌唱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行。
3、乐器在这时期获得较大发展。
4、这时期已形成调、调式、转调、固定音高、节奏、速度等古代乐理观念。
5、西周时期形成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规定十分严格。
6、春秋末至战国时期音乐哲学、音乐美学相当发展。
有很高的理论水平。
@5周代有哪几种重要的乐舞,什么是六舞?大型乐舞,小舞,民间乐舞,四夷之乐,宗教性的乐舞5诗经楚辞产生于什么时代?他们与音乐有什么关系?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诗经:孔子曾以他作为音乐教材向弟子传授。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8d0619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13.png)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摆布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音乐主要以吹奏、弹拨和敲击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音乐逐渐发展成为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融合了各个时期和地区的音乐元素。
1.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先秦时期的音乐主要是宗教和祭祀活动中的音乐,以及宫廷和贵族社交场合的音乐表演。
代表性的乐器有磬、钟、簧管等。
《诗经》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音乐文献之一,记录了大量的古代音乐曲目和歌词。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的音乐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音乐被视为一种教育工具,用于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
乐府是当时最重要的音乐形式,其中包括了七言绝句、乐府诗等。
此外,秦汉时期的音乐还受到了西域音乐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以琵琶、箫、笛等乐器为主,音乐内容更加多样化,包括了丰富的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
著名的音乐家嵇康和阮籍在这个时期活跃,他们的音乐作品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成就在世界音乐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宫廷音乐达到了巅峰,有“乐府古风”、“律吕清商”等流派。
同时,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南曲”、“北曲”等。
著名的音乐家包括李白、杜牧、白居易等。
5. 元明清时期(公元1279年-1912年)元明清时期的音乐受到了蒙古、满洲等民族的影响,形成为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元代的音乐以“宫调”为主,明代的音乐注重了音乐的表达力和技巧性,清代的音乐则更加注重了音乐的形式和结构。
这个时期的音乐也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浮现了一些融合了中西方元素的音乐作品。
6. 当代音乐(1912年至今)20世纪以来,中国音乐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音乐家开始接触西方音乐理论和技巧,融合了西方音乐元素,创作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作品。
中国音乐史(1)
![中国音乐史(1)](https://img.taocdn.com/s3/m/12a23c02cc17552707220861.png)
骨笛:我国考古发掘年代最早的乐器是属新石器时代的河南舞阳贾湖骨笛,遗址位于河南省中部,属裴李岗文化,出土的雌雄骨笛可奏出la,si,duo,re,mi,#fa六声音阶,表明贾湖人已经有了固定音高的概念,他反映出当时的音律水平和计算水平,他们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仍可演奏的管乐器埙:是一种陶制吹奏乐器,埙顶有吹音孔,无按音孔的埙可发一音,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埙是陕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一音孔埙,可发f3、降a3两个音远古时期的乐舞:1、葛天氏之乐:远古时期,人们用一边击节,一边载歌载舞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天地、氏族首领的敬仰以及对图腾的崇拜。
共分为八个部分《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
表演时由三人拿牛尾,顿足而歌,它反映了远古人民已经开始从事农、牧、林、家禽饲养等生产劳动,并能顺应自然时节的变化进行劳作2、伊耆氏之乐:伊耆氏有一种历史悠久的祭祀—蜡祭,以祈求农业丰收,不要发生地震、水、旱、虫类之灾夏商周的乐舞:周代的乐舞记载于典籍之中,并自称体系,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是宫廷礼乐中十分重要的艺术形式,大致可分为几类:1、六代乐舞: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飨活动的最重要的典礼音乐,简称“六舞”包括《云门大卷》,黄帝时的乐舞,《大咸》,唐尧时的乐舞,是人们崇拜天神的乐舞,祈望获得五谷丰收,《韶乐》,虞舜时的乐舞,“萧韶九成,凤凰来仪。
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使用的乐器有:鼗,笙,萧,镛等,因其有九次变化而被称为《九辩》,歌唱部分有九段而被称为《九歌》,这部作品的内容与表演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孔子在欣赏《韶乐》后称“三月不知肉味,评价《韶乐》为“尽美矣,又尽善也”。
《大夏》,夏禹时的乐舞,主要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舞者头戴皮帽,下着白裙,上身裸露而舞,从装束来看,这种舞蹈粗犷而质朴,《大濩》,商汤时的乐舞,歌颂商汤伐夏桀的功绩,《大武》,周武王时的乐舞,歌颂武王伐纣的功绩,4共六段,在音乐上使用了“乱”的手法,曲式结构完整,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孔子评价“尽美矣,未尽善也”。
中国音乐史总结
![中国音乐史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c34071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8.png)
中国音乐史总结中国音乐史总结篇1中国音乐史总结中国音乐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漫长且丰富多彩。
以下是对中国音乐史的总结:1.远古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以前)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如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记载了丰富的音乐活动。
在这个时期,音乐被用来祭祀、庆典和娱乐。
同时,还出现了多种乐器,如石磬、骨笛、琴瑟等。
2.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个时期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和《周礼》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民间音乐如歌谣、曲艺等也得到了发展。
3.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秦汉时期,音乐成为了国家机构的一部分。
秦朝设立了“乐府”,负责收集和整理民间音乐。
汉朝的音乐发展更加繁荣,乐器种类增多,音乐风格也变得丰富多样。
4.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589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成为了文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时期的音乐理论著作《声无哀乐论》和《乐府诗集》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民间音乐如山歌、小调等也得到了发展。
5.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至960年)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音乐的高峰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多样,如唐大曲、琴曲、佛教音乐等。
此外,隋唐时期设立了“教坊”,对民间音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和规范。
6.宋元时期(公元960年至1368年)宋元时期,中国音乐继续发展。
这个时期的音乐形式以唱作为主,如词曲、戏曲等。
同时,乐器演奏和音乐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宋代的“乐府”和元代的“行省”成为了重要的官方音乐机构。
7.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至1644年)在明朝时期,中国音乐的发展与戏剧紧密相连。
这个时期的戏曲、曲艺和民间小调等得到了繁荣发展。
同时,音乐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8.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至1912年)清朝时期,中国音乐的风格趋向于世俗化和民间化。
这个时期的戏曲、曲艺和民间小调等继续繁荣发展,同时,西方音乐也开始对中国音乐产生影响。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9a5a9b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c.png)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夏、商、周时期。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音乐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音乐文化。
1. 古代音乐时期(夏、商、周时期)在夏、商、周时期,音乐主要是用于宗教祭祀和宴会娱乐。
古代音乐以雅乐和颂乐为主,雅乐是宫廷音乐,颂乐是祭祀音乐。
乐器主要有磬、钟、瑟、箫等。
2. 传统音乐时期(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乐曲。
其中最有名的是《广陵散》,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首琴曲,至今仍有人演奏。
3. 文人音乐时期(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黄金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如《阳关三叠》、《秋风词》等。
此时期的乐器有古筝、琵琶、笛子等。
4. 传统戏曲音乐时期(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音乐的发展时期,戏曲音乐成为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豫剧、越剧等戏曲形式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音乐在戏曲表演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 现代音乐时期(20世纪以后)20世纪以后,中国音乐开始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形成了现代音乐的风格。
中国的音乐家开始创作各种类型的音乐,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乐等。
同时,中国的音乐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总结:中国音乐史经历了古代音乐、传统音乐、文人音乐、传统戏曲音乐和现代音乐等多个时期的发展。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中国音乐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瑰宝。
今天,中国音乐正在继续发展壮大,为人们带来更多美妙的音乐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国音乐文化可考历史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
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根据碳同位素14c测定和树轮校正,被测定的骨笛年代为距今7920年。
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已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
其中最早的为约6000多年前的无音孔和一音孔的古埙,也大大充分了我国可证的古音乐文化。
2,音乐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原始人为了求生存,必须与险恶的大自然苦斗,在不能战胜大自然和客观环境时,就产生需要精神力量的支助,后来逐渐演变成巫术,原始音乐的传说反映出这种形态。
原始人与旱灾、水灾斗争过程中所需要的精神力量,这是音乐起源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原始音乐重要的社会功能。
原始人把精神力量神秘化,就演变成巫术。
3,古歌与古歌舞原始音乐的形式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其中歌唱和舞蹈居有重要地位,节奏因素较为突出。
原始音乐与劳动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传为黄帝时作的《弹歌》,是反映狩猎生活的。
《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的“八阕”,则是反映原始农牧生活的组歌。
《礼记·郊特牲》记载的一首古代祭歌,似乎是用呼喊,恳求的音调唱出来的。
青海大通县孙家寨舞蹈文采陶盆与史籍所载有关乐舞资料相印证,说明我国古乐舞至少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从原始社会至夏,商时代,比较大型的乐舞有黄帝的《云门》,尧的《咸池》,舜的《韶》,夏的《大夏》,商的《大濩》等。
黄帝时代以云为图腾,所以《云门》应是崇拜天神的乐舞。
关于《咸池》,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天上西宫星名,另一说为太阳落山后洗澡的地方,可见尧的《咸池》也是崇天的乐舞。
古乐舞中的以舜的《韶》最著名,这事一部宗教性的乐舞。
夏的《大夏》内容是赞颂禹治水功绩的。
商的《大濩》则为歌颂商汤武功的乐舞。
4,古乐器这一时期的主要打击乐器有:鼓:原始乐器中最早产生的一种打击乐器,最古老的鼓为土鼓,后有木鼓,到商代才有铜鼓。
磬:磬为石器时代的产物。
编磬:由几个不同音高的磬变为一组。
钟:目前发现最早的为陶钟。
编钟:用几个不同音高的编钟编联起来演奏,就成了编钟。
编铙:··骨笛:埙:蘥:龢。
5,从西周到战国末800多年间,音乐文化发展的水平与成就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西周时期形成了我国古代的专业音乐文化,有许多收到专业训练的专业乐师,进行传授,表演等音乐活动。
2,歌唱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行。
周代有专门的“采风”制度,采集民间歌谣以察民情。
从流传下来第一部歌词集《诗经》和战国的《楚辞》可以看出其概貌。
这时期出现许多民间歌手,并有传授歌唱艺术的人和歌唱理论。
3,乐器在这时期获得较大发展。
4,这时期形成调、调式、转调、固定音高、节奏、速度等古代音乐理念。
流行三种音节和调式。
十二律、三分损益法。
铸出在一个中体内演奏大三度或小三度的钟,并利用不同高度的大小三度构成半音。
5西周时期形成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规定十分严格。
春秋时期学术下移,私人办学中也有音乐科目,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办学中曾亲自教授音乐。
此外,西周“春官”的一些乐师也有“掌教”乐技任务。
6春秋末至战国时期,音乐哲学,音乐美学相当发展,有很高的理论水平。
诸子百家大都重视音乐问题。
儒,墨两家显学在音乐观上针锋相对。
代表儒家学派的音乐哲学,美学著作《乐记》成文于战国。
6歌唱在古代一直是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歌唱更加盛行。
歌唱与庶民的生活关系密切,周代统治者为察民情而设有“采风”制度,搜集下来的歌词“风”与古老的祭祀歌曲“颂”,以及贵族所创作的歌词“雅”,在春秋末期,经过一些人的选择形式“诗三百”的集子,后世称之为《诗经》。
孔子曾以它做音乐教材向他的弟子传授。
今存《诗经》共305首,分三类:1风2雅,贵族文人的作品。
3颂,古老的祭歌和舞曲。
《风》是《诗经》的精华,这些民歌充满了热烈的生活气息。
它的题材多种多样,有爱情的、有劳动的;有生活风俗性的;有讽刺的;有童话的等。
《诗经》中的《风》,收集范围局限在北方,南方的楚风仅稍有涉及。
公元前4世纪出现了伟大诗人屈原,她的左品收入《楚辞》中,其中《九歌》《离骚》《天问》《招魂》。
《九歌》原来是楚国南部民间祭祀时唱的一套歌曲。
由于歌唱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声乐理论,先流传下来的主要有这样两段史料:其一是《乐记·使乙篇》所载。
其二是《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的一段记载。
7古乐理、乐律学西周以来,由于专业音乐文化的发展,经过长期的音乐实践积累,这时期古乐理中调性(调高、调式)观念已形成,并在礼乐中严格使用。
当时流行的三种音阶已有通用音名、如五声调式音阶。
两种七声调式音阶。
半音关系在商代已出现,到了周代逐渐形成完整的半音结构的十二律。
十二律又分作六律六吕,黄钟、太簇、姑冼、··宾、夷则、无射称六律,是为阳律。
其余大吕等六律称六吕,是为阴律。
音高、力度、节奏、速度、表情力等作为乐曲构成的整体因素的观念也存在,这时期以出现转调的理论,春秋时期产生了计算乐律的理论——三分损益法,这个计算法是以弦长为其计算基础。
8,音乐思想西周时期执行严格的礼乐制度,乐是为礼服务的工具,也可以说乐是礼的奴隶。
春秋时期礼乐制度的逐渐崩溃,乐逐渐摆脱礼的束缚,在社会上取得一定的独立地位春秋末期开始形成的儒家学派,战国初期形成的墨家学派是这时期的显学,他们的音乐思想是对立的。
荀子是先秦诸子的最后一位大师,一儒家思想为基础,坚守诸子百家的思想形成自己的体系.《乐论篇》阐述了六个论点:1,音乐是人们感情所需要,因为音乐可以促使人们向上。
2,音乐可以促使人们统一在同一的大道上,以应付社会上任何变化。
3,音乐是社会所需要的,因为听了“雅颂之声”,可以使人们心胸宽广,这样就有力量对外征伐,对内起谦让、亲和的作用。
4,音乐是“先王”用来变现欢乐的,在“先王”之道中,礼和乐是最重要的。
5,音乐具有感化人的作用,所以要谨慎选用。
6,音乐能够表达人们的志趣,有能使人得到娱乐。
名词解释1,相和歌:汉代,北方兴起了一种称作“相和歌”的歌曲形式。
它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徙歌”。
以后徙歌又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唱和形式,称作“但歌”。
“但歌”发展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复杂形势,就成为“相和歌”。
2,百戏:汉代的百戏,上承周代的散乐,是多钟民间艺术的结合。
它包括了杂技,魔术,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
、3,鼓吹:秦汉时得名并发展起来的鼓吹乐,是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
鼓吹乐又分为鼓吹和横吹。
鼓吹作为礼仪音乐在汉以后得以延续。
特别在民间更有着广阔的发展基础。
4,广陵散:琴曲《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最初是东汉末年产生于广陵地方的一首琴曲。
《广陵散》的题材内容,根据琴曲小标题。
《广陵散》曲谱经历代传授,后来保存在明·朱权辑的《神奇秘籍》中,它是隋唐时期的传谱。
5,《碣石调·幽兰》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
现存谱式原件是唐人手写卷子谱,存日本京都西贺茂的神光院。
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琴谱。
它属于以文字记录弹奏手法的文字谱式。
该谱所以称碣石调,是指它的曲调形式。
可推至汉代相和歌瑟调曲中的《陇西行》(步出厦门行)。
该谱所称“幽兰”是指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当与南朝宋诗人鲍照创作的琴曲歌词《幽兰》有关。
鲍照的《幽兰》词,情调朦胧迷离,似在回顾往事,略带伤感,以借“幽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碣石调·幽兰》更深刻地表达其幽怨、压抑的情绪。
6,散曲:散曲的音乐主要吸收了唐宋大曲、曲子和宋元说唱音乐、少数民族音乐等,也有一定数量的创作曲调。
散曲所表现的内容很广,涉及到元代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但数量最多的是歌唱山林隐逸和描写男女风情的作品,因而最受文人士大夫的崇尚。
散曲的体制分为小令、带过曲、和散套三种形式。
7,教坊:隋唐的音乐机构是适应宫廷燕乐的高度发展而建立的。
隋炀帝在关中设立教坊,唐玄宗又首创梨园的建制,从而使隋唐宫廷拥有自身隶属的音乐机构。
8,太常寺:太常寺是我国封建社会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
随带太常寺是监管雅乐和俗乐的机构,它囊括南北朝是一流的乐工,建立教坊。
唐代太常寺,规模更为庞大。
9,瓦子勾栏: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活动的中心是瓦子勾栏。
瓦子也称“瓦舍”或“瓦肆”,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点。
瓦子的出现是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产物。
勾栏是瓦子中用栏杆或巨幕隔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子,表演各种民间技艺。
有的勾栏以“乐鹏”为名。
10,蔡元定;蔡元定(1135~1198)字季通,学者称西山先生,建宁府建阳县(今属福建)人,蔡发之子。
南宋著名理学家、律吕学家、堪舆学家,朱熹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被誉为“朱门领袖”、“闽学干城”。
幼从其父学,及长,师事朱熹,熹视为讲友,博涉群书,探究义理,一生不涉仕途,不干利禄,潜心著书立说。
为学长于天文、地理、乐律、历数、兵阵之说,精识博闻。
著有《律吕新书》、《西山公集》等。
11,元杂剧;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
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
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蒲、马致远、白朴等。
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
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
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12,歌舞戏;中国南北朝、隋、唐以来在前代歌舞、百戏艺术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有故事情节、有少数角色扮演,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乐器伴奏的一种雏形戏曲。
歌舞戏的名称最早见于唐杜佑《通典》(766~801)卷一百四十六,属于“散乐”.剧目和内容的记载,见于唐代数种著作。
13,《声无哀乐论》中的音乐思想及其对立观点《声无哀乐论》作者嵇康,字叔夜。
琴末琴家,音乐理论家,思想家。
在魏任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他在政治上反对司马氏专权,主张“非汤武薄周礼”。
在琴曲方面,作琴曲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琴赋》等,还评论了当时的一些琴曲,具有可贵的史料价值。
《声无哀乐论》通过“琴客”和“东野主人”的八次论难,反复论述其“声无哀乐”的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都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
“心之无声,明为二者”又进而阐明音乐的本体是“和”。
表明音乐的形式,表现的手段和美的统一。
它对欣赏着的作用,仅限于“躁静”“专散”即它只能使人感觉兴奋或恬静,精神集中或分散。
音乐本身的变化和美与不美,与人在感情上的哀乐是毫无关系。
即所谓“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
”《老子》第一章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所以“玄学”这个名称表明了它和老子思想的联系。
这一时期,根源于道家思想的魏晋“玄学”对当时的政治,社会制度提出尖锐的批评,同时它也提供了逃避现实的一种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