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分析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一丝一毫的变动,无不牵动着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2014年财政部颁发的新政策,使得政府在税收方面进一步给企业让利。本文以中国船舶重工有限公司2014年的报表数据为例,对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不同选择进行透彻的边际效益分析,并且以河北钢铁股份为例讨论对折旧政策选择时可能出现的潜在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认为目前折旧政策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系统而全面地探讨了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对如何规范折旧政策选择提出了建议。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企业受到的挑战越巨大,企业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升级转型。改革开放来,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重,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带来的人口红利的丧失,我国企业不再享有得天独厚的廉价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逐渐使得缺乏技术、以压榨劳动力而获利的企业负担日益加重,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快速升级产业、淘汰落后产能、以机器代替人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科技大爆炸的背景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企业间竞争也日益国际化,创新的技术逐步成为各企业间竞争的核心。因此为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必须促进企业加速转型、鼓励产品创新、更新改造旧设备。其实,归根结底制约我国企业转型、继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资金的不足。从企业内部来看,内源资金不足;从外部融资角度考虑,成本代价太高。这就直接导致了企业没有办法提供充足的资金为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所以制造业发展的脚步就愈加的沉重。更无奈的是,近年来的行业环境情况不明朗,投资增速降低。综合来看,内外环境均不占据优势,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已经步入了瓶颈期。

直至2014年以前,只有部分行业使用加速折旧方法,适用范围较窄,并不

能有效地为亟待转型的企业提供助力。因此,为了配合国内结构调整、提高民间投资积极性,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做了新的具体方案,推进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广泛用于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六大行业,如此提高其可用资金流动性、增强创新能力的积极性,有效拉动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因此促进了这些产业的升级转型。能够有效地减轻企业投资的税收负担(可以加上如何有效地)、增强竞争活力,通过政府给企业让利,使得国内企业能够在国际竞争中享有与国外企业相对平等的竞争条件,推动内外资企业竞争公平化,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发达国家就曾采用加速折旧的办法来提高本国国际竞争力。允许使用加速折旧法是经济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日本于1951年实行加速折旧法,允许先进设备第一年计提折旧50%,研究用设备三年内可计提90%。1981年美国大幅缩短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不同年代采用不同的加速折旧方法。美日两国均使用加速折旧的方法来促进企业升级,并且在经济转型期取得了良好效果。

经过将国外经济转型期的状况与国内具体境况有针对性地做了具体的背景分析,可以看出对于现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我国经济来讲,现在正是应该适时采取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时候,这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1.2 文献综述

固定资产在报表中金额庞大,他的折旧的变化时刻牵动着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心。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运用都是会计界的重要课题。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专家,他们各自都对固定资产折旧的问题有着深刻的见解。通过对他们智慧成果的研究,不但可以了解国内外会计学界对固定资产折旧理论与实际的研究发展历程,更是能够通过对历史历程的研究来指导现在固定资产折旧所面对的问题。

西方会计发展的黄金时期19世纪到20世纪。在这段时间内,会计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而固定资产折旧概念和折旧方法的形成标志着现代会计到达了一个重要发展的阶段。伴随着手工作坊的逐渐规范化、工厂制度逐渐形成,企业可持续经营的目标也渐渐明确,他们开始注意长期投资、关注机器设备。由此带来

了,长期资产投资如何转变为成本的问题,从而产生了折旧的思想。在这之前,会计是不计折旧的,只须把所有资产在报废时全部冲销,还能继续使用的计为未销售商品,在年终盘存时估价就可以了。人们开始意识到这种做法的不合理性。当这种不合理思想遇到了铁路建设的蓬勃发展期,它的不合理被无限地放大。要把铁轨、火车这种使用期很长的巨额资本投资,等到其报废时再转为成本显然是不合道理的。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让长期固定资产作为一种经常性费用在整个生命期内分摊,提出了“折旧”的概念。折旧思想刚刚落实于实际时,企业多使用的是直线法,在整个期间内平均分摊。但是到了20世纪,各种各样的折旧方法应运而生。经过了一个世纪的探索,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得到了基本完善,由美国会计学家厄尔塞利尔斯编著的《折旧原理》(Principle of Depreciation)中分门别类地清晰介绍了直线法、余额递减法、单位成本法等等各种折旧方法。至此,新的会计研究体系——折旧会计,初步形成。

正如上段所述,折旧概念的产生是被铁路行业的蓬勃发展所推动的。折旧从产生开始就饱受争议、不断地被讨论,从它处理方法的多样性足以看出它的复杂程度。除此之外,对折旧定义的讨论也是经久不息。

195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折旧定义为“折旧是以系统的、合理的方式将有形固定资产的成本或其他计价基础减去残值(无残值不用减)后的净值,分配至资产(可以是一组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中去的会计处理方法。折旧是一个分配过程而不是计价过程。”这里强调了分配方式必须是系统的,有规则的不能只考虑了某种情况而忽略了可能发生的其他情形,而且方法必须是可以被理解的,符合实际条件的、合理的,不能是生搬硬套的方法。它对分配的细节也做了描述,考虑到了资产处理后可能残余的价值需要在分配时减去。

1976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第4号会计准则,其中折旧的定义是“折旧,指按照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分配其应计折旧额。“这个定义相比195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做的定义显得更加简明扼要,阐明了折旧的实质,并未对这就过程中的细节做过多的描述。

尽管人们早就知道资产是有使用寿命的,会计人员在做账务处理时需要考虑到资产使用到期报废的情况。但是,直到20世纪,大多数企业都是不计提折旧的,那时投资的返还占了发放股利的很大一部分,这样虚高的股利对于不知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