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与曲线运动(押题专练)-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精校精品Word解析版
2018版高考物理知识复习与检测: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2讲含答案
![2018版高考物理知识复习与检测: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2讲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e3cd45d1f34693daef3ef9.png)
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F=ma,F与a具有瞬时对应关系.3.力学单位制(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共同组成.(2)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有三个,分别是质量、时间和长度,它们的国际单位分别是千克(kg)、秒(s)和米(m).(3)导出单位:由基本物理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深度思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2)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速度越大.(×)(3)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逐渐减小时,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4)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一定受恒力作用.(×)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求解,具体逻辑关系如图:深度思考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由速度v A均匀减为v B的过程中前进的距离为x.图1(1)物体做什么运动?能求出它的加速度吗?(2)物体受几个力作用?能求出它受到的摩擦力吗?答案(1)匀减速直线运动能,由v错误!-v错误!=2ax可得(2)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由F f=ma,可求摩擦力三、超重和失重1.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3.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等于0的现象称为完全失重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4.实重和视重(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视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将不等于物体的重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台秤的示数即为视重.5.情景拓展(如图2所示)图21.(多选)关于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B.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C.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的合力的方向可能相同答案BD2.(多选)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取计数时间间隔为0。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测-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练测 含解析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测-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练测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e0903ffad6195f312ba63f.png)
【满分:11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 1.如图,一截面为椭圆形的容器内壁光滑其质量为M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内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当容器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时,小球偏离平衡位置如图,则由此可知,此时小球对椭圆面的压力大小为: ( )B .22)(m M Fg m ++C .22)(mF g m + D .条件不足,以上答案均不对 【答案】B【名师点睛】本题是连接体问题,两个物体的加速度相同,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进行研究.先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对小球研究,求出椭圆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到小球对椭圆面的压力大小.2.如图所示,A 、B 两球质量相同,光滑斜面的倾角为,图甲中,A 、B 两球用轻弹簧相连,图乙中A 、B 两球用轻质杆相连,系统静止时,挡板C 与斜面垂直,轻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则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有: ( )A .两图中两球的加速度均为sin g θB .两图中A 球的加速度均为0C .图乙中轻杆的作用力一定不为0D .图甲中B 球的加速度是图乙中B 球的加速度的2倍 【答案】D【名师点睛】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瞬时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哪些力不变,(弹簧的的形变量来不及变化,弹簧的弹力不变),哪些力变化(如绳子断了,则绳子的拉力变为零,或者撤去外力了,则外力变为零,)然后结合整体隔离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解题3.如图所示,物块M 在静止的足够长的传送带上以速度0v 匀速下滑,传送带突然启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在此传送带的速度由零逐渐增加到02v 后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M 下滑的速度不变B .M 开始在传送带上加速到02v 后向下匀速运动C .M 先向下匀速运动,后向下加速,最后沿传送带向下匀速运动D .M 受的摩擦力方向始终沿传送带向上 【答案】C【解析】传送带静止时,物体匀速下滑,故sin mg f θ=,当传送带转动时,由于传送带的速度大于物块的速度,故物块受到向下的摩擦力,根据受力分析可知,物体向下做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物块和传送带具有相同的速度匀速下滑,故C 正确.【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通过分析M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判断出摩擦力和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相等,然后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特点.4.甲、乙两球质量分别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保分小题自主演练:专题一第2讲直线运动与牛顿运动定律78张 含解析 精品
![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保分小题自主演练:专题一第2讲直线运动与牛顿运动定律78张 含解析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e1e3a3014b35eefdc8d33353.png)
专题一力和运动第2讲直线运动与牛顿运动定律1.(多选)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有()(导学号57180015)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C.忽略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D.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利用理想的完全光滑的斜面实验和逻辑推理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选项A正确;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是牛顿第一次提出的,选项B错误;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物比轻物下落得快,伽利略应用斜面结合数学推理及逻辑推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得出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的结论,选项C正确;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选项D错误.答案:AC2.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解析:手托物体向上运动,一定先向上加速,处于超重状态,但后面的运动可以是减速的,也可以是匀速的,不能确定,A、B错误;物体和手具有共同的速度和加速度时,二者不会分离,故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向上运动,物体只受重力,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但手的加速度应大于重力加速度,并且方向竖直向下,手与物体才能分离,所以C错误,D正确.答案:D3.一质点受多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再沿原方向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在此过程中,其他力保持不变,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a和速度大小v的变化情况是()A.a和v都始终增大B.a和v都先增大后减小C.a先增大后减小,v始终增大D.a和v都先减小后增大解析:质点受多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则多个力的合力为零,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剩余所有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再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则所有力的合力先变大后变小,但合力的方向不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先增大后减小,v始终增大,故选C.答案:C4.物体从斜面(斜面足够长)底端以某一初速度开始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t秒到达位移的中点,则物体从斜面底端到最高点时共用时间为()A.2t B.2tC.(3-2)t D.(2+2)t解析: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最高点的速度为零,为了使问题简化,可以看成由最高点开始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前一半位移与后一半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12-1,又t2=t,解得t1=(2+1)t,因此总时间为t1+t2=(2+2)t,D正确.答案:D一、单项选择题1.用水平力F拉着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从t =0时刻起水平力F的大小随时间均匀减小,到t1时刻F减小为零,则物体运动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大致正确的是()(导学号57180094)解析:用水平力F拉着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水平力F(设大小为F0)等于滑动摩擦力F f,即F0=F f.从t=0时刻起水平力F的大小随时间均匀减小,其水平力F可表示为F0-kt,由牛顿运动定律得,(F0-kt)-F f=ma,解得a=-ktm,即加速度a随时间逐渐增大,所以其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大致正确的是A.答案:A2.如图甲所示,小物块从足够长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下滑位移x时的速度为v,其x-v2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则斜面倾角θ为()A.30°B.45°C.60°D.75°解析:由x-v2图象可知小物块的加速度a=5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小物块的加速度a=g sin θ,所以θ=30°,A对,B、C、D错.答案:A3.(2017·陕西师大附中二模)如图所示为一台非铁性物质制成的天平.天平左盘中的A是一铁块,B是电磁铁.未通电时天平平衡,给B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a端接电源正极,b端接电源负极),调节线圈中电流的大小,使电磁铁对铁块A的吸引力大于铁块受到的重力,铁块A被吸起.当铁块A向上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电磁铁B的上端为S极,天平仍保持平衡B.电磁铁B的上端为S极,天平右盘下降C.电磁铁B的下端为N极,天平左盘下降D.电磁铁B的下端为N极,无法判断天平的平衡状态解析:从题图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上端流入,下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下端是N极,上端是S极,电磁铁通电后,铁块A 被吸起,铁块A 向上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会导致超重现象,因而可知铁块受到向上的电磁力F 必然大于铁块的重力G ,当铁块离开盘而又还未到达电磁铁的过程中,虽然铁块对盘的压力没有了,但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铁块对电磁铁有向下的吸引力,因此通过左盘电磁铁支架向下压左盘的力比电磁铁未通电时铁块压左盘的力还大,故左盘将下沉.故选C.答案:C4.如图所示,甲从A 地由静止匀加速跑向B 地,当甲前进距离为s 1时,乙从距A 地s 2处的C 点由静止出发,加速度与甲相同,最后二人同时到达B 地,则A 、B 两地距离为( )(导学号 57180095)A .s 1+s 2B.(s 1+s 2)24s 1C.s 214(s 1+s 2)D.(s 1+s 2)2(s 1-s 2)s 1解析:设甲前进距离为s 1时,速度为v ,甲和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 ,乙从C 点到达B 地所用的时间为t ,则有:v t +12at 2-12at 2=s 2-s 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v 2=2as 1,解得t =s 2-s 12as 1,则A 、B 的距离s =s 2+12at 2=(s 1+s 2)24s 1,故B 正确. 答案:B5.(2017·怀化一模)如图所示,甲、乙两车同时由静止从A 点出发,沿直线AC 运动.甲以加速度a 3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 点时的速度为v .乙以加速度a 1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 点后做加速度为a 2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 点时的速度亦为v .若a 1≠a 2≠a 3,则( )A .甲、乙不可能同时由A 达到CB .甲一定先由A 达到CC .乙一定先由A 达到CD .若a 1>a 3,则甲一定先由A 达到C解析:根据速度时间图线得,若a 1>a 3,如图,因为末速度相等,位移相等,即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相等,则t 乙<t 甲.若a 3>a 1,如上图,因为末速度相等,位移相等,即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相等,则t 乙>t 甲,通过图线作不出位移相等、速度又相等、时间也相等的图线,所以甲乙不能同时到达,故A 正确,B 、C 、D 错误,故选A.答案:A6.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三角形木块a 放在水平面上,把另一质量为m 的木块b 放在a 的斜面上,斜面倾角为α,对a 施一水平力F ,使b 不沿斜面滑动,不计一切摩擦,则b 对a 的压力大小为( )A .mg cos αB.Mg cos αC.FM (M +m )cos αD.Fm (M +m )sin α解析:不计一切摩擦,b 不滑动时即a 、b 相对静止,作为一个整体,在水平力F 作用下,一定沿水平面向左加速运动,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F=(M+m)a,则有a=FM+m.对木块b分析,不计摩擦,只受到自身重力mg和斜面支持力F N的作用.由于加速度水平向左,所以二者合力水平向左,大小为ma,如图所示,则有F N=mgcos α,选项A、B错误.F N=masin α=mF(M+m)sin α,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7.(2017·保定模拟)下图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所给信息可以判断,在0~t1和t1~t2时间内()(导学号57180096)A.0~t1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比t1~t2时间内的位移大B.在0~t1和t1~t2时间内进行比较,它们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C.0~t1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比t1~t2时间内的加速度小D.在0~t1和t1~t2时间内进行比较,它们的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反解析:由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0~t1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比t1~t2时间内的位移大,A正确;在0~t1和t1~t2时间内进行比较,它们的速度方向均为正,即方向相同,由斜率的正负知加速度方向相反,B正确,D错误;由斜率的绝对值大小知0~t1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比t1~t2时间内的加速度小,C正确;故选ABC.答案:ABC8.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的作用,在4 s 内该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A.物体将做往复运动B.2 s末物体的加速度最大C.2 s末物体的速度最大D.4 s内物体的位移最大解析:0~2 s内向一方向做匀加速运动,2~4 s内仍向同一方向做匀减速运动,由于对称性,2 s末物体的速度最大,4 s末速度为0,4 s内位移最大.故C、D正确.答案:CD9.如图所示,物块A、B质量相等,在恒力F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物块与水平面间接触面光滑,物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a1,物块A、B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 N1;若物块与水平面间接触面粗糙,且物块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块B的加速度大小为a2,物块A、B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 N2,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导学号57180097)A.a1=a2B.a1>a2C.F N1=F N2D.F N1<F解析:接触面光滑时,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 A+m B )a 1,可得a 1=F m A +m B =F 2m;对B 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N1=m B a 1=F 2.当接触面粗糙时,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F f =(m A +m B )a 2,可得a 2=F -F f m A +m B=F -F f 2m ;对B 受力分析,F N2=m B a 2+F f 2=F 2,所以选项A 错误,选项B 、C 、D 正确. 答案:BCD10.(2017·西安联考)如图所示,质量为m =1 kg 的物块A 停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外力F ,使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已知外力F 随时间t (单位为s)的变化关系为F =(6-2t )N ,则( )A .在t =3 s 时,物块的速度为零B .物块向右运动的最大速度为9 m/sC .在0~6 s 内,物块的平均速度等于4.5 m/sD .物块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大于27 m解析:水平面光滑,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F ,在0~3 s 内,物体受的力一直向右,一直向右做加速运动,可知3 s 时速度不为零,故A 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F m=6-2t ,at 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可知最大速度变化量为Δv =12×6×3 m/s =9 m/s ,可知物体向右运动的最大速度为9 m/s ,故B 正确.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知,位移x >12×6×9 m =27 m ,则平均速度v -=x t >276m/s =4.5 m/s ,故D 正确,C 错误.故选BD. 答案:BD三、计算题11.如图所示,一长为200 m 的列车沿平直的轨道以8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当车头行驶到进站口O 点时,列车接到停车指令,立即匀减速停车,因OA 段铁轨不能停车,整个列车只能停在AB 段内,已知OA =1 200 m ,OB =2 000 m ,求:(导学号 57180098)(1)列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的取值范围;(2)列车减速运动的最长时间.解析:(1)若列车车尾恰好停在A 点右侧,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1,距离为x 1,则0-v 20=-2a 1x 1x 1=1 200 m +200 m =1 400 m解得a 1=167m/s 2 若列车车头恰好停在B 点,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2,距离为x OB=2 000 m,则0-v20=-2a2x OB 解得a2=1.6 m/s2故加速度大小a的取值范围为1.6 m/s2≤a≤167m/s2.(2)当列车车头恰好停在B点时,减速运动时的时间最长,则0=v0-a2t解得t=50 s.答案:(1)1.6 m/s2≤a≤167m/s2(2)50 s12.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固定光滑斜面倾角θ=37°,两物块A、B的质量m A=1 kg、m B=4 kg.两物块之间的轻绳长L=0.5 m,轻绳可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 T=12 N,对B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使A、B由静止开始一起向上运动,力F逐渐增大,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1)若某一时刻轻绳被拉断,求此时外力F的大小;(2)若轻绳拉断瞬间A、B的速度为3 m/s,轻绳断后保持外力F 不变,求当A运动到最高点时,A、B之间的间距.解析:(1)对A、B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 A+m B)g·sin θ=(m A+m B)aA物体:F T-m A g sin θ=m A a代入数据解得F=60 N.(2)设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A物体:-m A g sin θ=m A a A设A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t,则有v0=-a A t 此过程A物体的位移为x A=v-A·tB物体:F-m B g sin θ=m B a Bx B=v0t+12a B t2代入数据解得两者间距为x=x B-x A+L=2.375 m. 答案:(1)60 N(2)2.375 m。
2018高考物理押题卷(二)带答案20180521
![2018高考物理押题卷(二)带答案20180521](https://img.taocdn.com/s3/m/6ba44e403b3567ec112d8a0e.png)
2018高考物理押题卷(二)20180521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B.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C.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只剩下一个氡原子核了D.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15、图中虚线是某电场中的一簇等势线。
两个带电粒子从P 点均沿等势线的切线方向射入电场,粒子运动的部分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
若粒子仅受电场力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粒子的电性相同B .a 点的电势高于b 点的电势C .粒子从P 运动到a 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大D .粒子从P 运动到b 的过程中,动能增大16、图⑪表示的是一条倾斜的传送轨道,B 是传送货物的平台,可以沿着斜面上的直轨道运送物体。
某次传送平台B 沿轨道将货物A 向下传送到斜轨道下端,运动过程可用图⑫中的速度图像表示。
由此可以判断下述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 0~1t 时间内,平台B 对货物A 的支持力小于重力,摩擦力水平向右B .1t ~2t 时间内,平台B 对货物A 的支持力等于重力,摩擦力水平向左C .2t ~3t 时间内,平台B 对物体A 的支持力大于重力,摩擦力水平向左D .在支持力等于重力的时间内,物体A 的动能和动量均不变17、我国的高速铁路发展迅速。
高速路网的里程达到了2.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如图所示,一列沿直线行驶的高速列车共有N 节,每节车厢的质量均相同。
当头车以F 牵引力拉动列车前进时,第k 节车厢对k+1节车厢的拉力大小为1F ;当尾车以同样大小的力F 推动列车前进时,k+1节车厢对k 节车厢的推力大小为2F 。
则( )A .21F F =B .1:121=F F C .kk N F F -21=D .由于不知道运动阻力和路面的坡度,无法判定18、半径为R 的圆形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O 是圆心,P 是磁场边缘上的一点。
2018届北京四中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资源:专题2 牛顿运动
![2018届北京四中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资源:专题2 牛顿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e0d722f676a20029bd642d7f.png)
2017~2018学年物理二轮专题卷(二)说明:1.本卷主要考查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
2.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017·安徽师大附中模拟)如图所示,一个热气球与沙包的总质量为m ,在空气中沿竖直方向匀速下降,为了使它以g3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则应该抛掉的沙包的质量为(假定整个过程中空气对热气球的浮力恒定,空气的其他作用忽略不计)( ) A.m 3 B .m 4C .2m 3D .3m 42.(2017·湖南长沙一模)如图所示,小车在恒力F 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其内底面左壁有一物块,物块与小车右壁之间有一压缩的轻弹簧,小车内底面光滑.当小车由左侧光滑地面进入到右侧粗糙地面时,物块一直与左壁保持接触,则车左壁受物块的压力N 1和车右壁受弹簧的压力N 2的大小变化是( )A .N 1变大,N 2不变B .N 1不变,N 2变大C .N 1和N 2都变小D .N 1变小,N 2不变3.(2017·福建质检)如图甲,在力传感器下端悬挂一钩码.某同学手持该传感器从站立状态下蹲,再从下蹲状态起立回到站立状态,此过程中手和上身保持相对静止.下蹲过程传感器受到的拉力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则起立过程传感器受到的拉力随时间变化情况可能是( )4.(2017·甘肃张掖市诊断)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 车和b 车,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为图中直线a 和曲线b ,由图可知( )A .a 车与b 车一定相遇两次B .在t 2时刻b 车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C .t 1到t 2时间内某时刻两车的加速度相同D .t 1到t 2时间内b 车一定会追上并超越a 车5.(2017·江西五校模拟)如图所示,在一光滑的水平面上,停放着紧挨的N 个相同的小木块,其中某两个相邻的小木块A 、B 之间接有压力传感器(图中未画出),压力传感器的大小和质量均可忽略.当水平外力作用在N 个小木块整体的最左端时,N 个小木块整体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B 之间的力传感器显示力的大小为F .当水平外力作用在N 个小木块整体的最右端时,N 个小木块整体以大小为47a 的加速度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这时A 、B 之间的力传感器显示力的大小仍为F .则水平面上放着的小木块个数可能是( )A .10B .16C .18D .226.(2017·山东重点中学联考)(多选)游乐场有一种“滑草”游戏,其装置可以抽象成为两个重叠在一起的滑块置于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所示,两种情况下,在滑块M 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M 和m 相对静止,一起沿斜面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M 和m 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图甲中物块m 受摩擦力作用B .若M 和m 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 图乙中物块m 受摩擦力作用C .若M 和m 一起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图乙中物块m 一定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D .若M 和m 一起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图甲中物块m 一定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7.(2017·辽宁三校联考)(多选)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A 、m B 的两个物体A 、B 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一起向右运动,已知m A >m B ,光滑动滑轮及细绳质量不计,物体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对B 的摩擦力向左 B .B 对A 的摩擦力向左C .A ,B 间的摩擦力大小为m A -m Bm A +m BFD.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要使A、B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F的最大值为2μm A g?m A+m B?m A-m B8.(2017·福建质检)(多选)我国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和谐号动车组由动车和拖车编组而成,提供动力的车厢为动车,不提供动力的车厢为拖车.某列动车组由8节车厢组成,其中2车和7车为动车,其余为拖车.假设该动车组各车厢质量均相等,相同运行状态下2车和7车提供的动力相同,运行过程中每节车厢受到的阻力相等.如图,该动车组以1车在前、8车在后的方向沿水平直轨道运行,则()A.启动时,7车对6车的作用力为推力B.关闭动力滑行时,6、7车之间既无推力也无拉力C.匀速运动时,6、7车之间既无推力也无拉力D.匀速运动时,6、7车之间的作用力小于2、3车之间的作用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018高三物理二模 牛顿运动定律专题汇编
![2018高三物理二模 牛顿运动定律专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ee36209ea76e58fafbb0034b.png)
上海市各区县2018届高三物理试题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分类精编一、选择题1.(2018 虹口 9)人在平地上静止站立时,受到的支持力等于人的重力。
做原地纵跳时,在快速下蹲后立即蹬伸的过程中,人受到的地面支持力会发生变化(如图,G 为重力,F 为支持力)。
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从下蹲开始到离地过程中地面支持力变化的是 ( )2. (2018 静安 二模 1)下列每组单位都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的是 ( )(A )V 、kg 、mol (B )m 、s 、J (C )kg 、A 、K (D )m 、N 、C二、填空题1. (2018 黄浦 二模 13)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都有________,而这种性质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来量度。
2. (2018 浦东 二模 14)一质量m =2.0kg 的物体,在F =10N 的水平外力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运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位置坐标x 与时间t 的关系为x =0.5t 2(m ),则物体在t =2s 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f =_________N 。
3. (2018 徐汇 二模 13)一质量为0.5kg 的小球从0.8m 高处自由下落到地面,反弹后上升的最高高度为0.45m ,已知球与地面接触的时间为0.1s ,空气阻力不计。
则在与地面接触过程中,球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 2,平均加速度方向_________,损失的机械能为________J 。
(g 取10m/s 2)0 (C ) (D ) F t F t 0 (A ) Ft(B ) 0 F t 静立 腾空 静立 腾空 腾空 腾空 G GG G三、综合题1. (2018宝山 二模 19)如图所示,长s =4m 的粗糙水平面AB 与足够高的光滑曲面BC 平滑连接,一质量m =2kg 的小物块静止于A 点,对小物块施加与水平方向成α=53°,大小为11N 的恒力F ,当小物块到达曲面底端B 点时迅速撤去F ,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温习精练一必考热点2运动学规律与牛顿运动定律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温习精练一必考热点2运动学规律与牛顿运动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fcca63ae852458fb770b56fa.png)
必考热点2 运动学规律与牛顿运动定律热点阐释运动学规律是历年高考必考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高考中,也常在计算题的第一题中考查;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每一年高考试题中均有表现,而运动学与动力学的结合考查更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
一、选择题(1~5题为单项选择题,6~8题为多项选择题)1.如图1所示,滑腻的水平面上有一小车,以向右的加速度a做匀加速运动,车内两物体A、B质量之比为2∶1,A、B间用弹簧相连并放在滑腻桌面上,B通过质量不计的轻绳与车相连,剪断轻绳的刹时,A、B的加速度大小别离为( )图1A.a、0B.a、aC.a、2aD.0、2a解析令物体B的质量为m,剪断轻绳前,弹簧弹力大小为F,绳索拉力大小为T,将A、B及弹簧看做整体,那么有T=3ma;隔离物体A为研究对象,那么有F=2ma。
剪断轻绳后,绳中拉力消失,弹簧弹力不变,因此物体A受力不变,加速度大小仍为a,而物体B所受合力为F=ma B,即a B=2a。
答案 C2.如图2所示,一些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自动扶梯。
为了节约能源,在没有乘客乘行时,自动扶梯以较小的速度匀速运行;当有乘客乘行时,自动扶梯通过先加速再匀速两个时期运行。
那么电梯在输送乘客的进程中( )图2A.乘客始终受摩擦力作用B.乘客经历先超重再失重C.乘客对扶梯的作使劲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D.扶梯对乘客的作使劲始终竖直向上答案 C3.一物体由静止动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该物体依次通过1 s、3 s、5 s通过的位移之比x1∶x2∶x3和依次通过1 s、3 s、5 s末的速度之比v1∶v2∶v3别离为A.x1∶x2∶x3=1∶2∶3,v1∶v2∶v3=1∶2∶3B.x1∶x2∶x3=1∶3∶5,v1∶v2∶v3=1∶3∶5C.x1∶x2∶x3=1∶4∶9,v1∶v2∶v3=1∶4∶9D.x1∶x2∶x3=1∶15∶65,v1∶v2∶v3=1∶4∶9解析依照题意画出物体运动的示用意,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持续相等的时刻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由图可知O―→A通过1 s,A―→B通过3 s,B―→C通过5 s,那么位移之比为x1∶x2∶x3=1∶(3+5+7)∶(9+11+13+15+17)=1∶15∶65;由v=at可知速度之比为v1∶v2∶v3=a×1∶(a×4)∶(a×9)=1∶4∶9,D正确。
2018年高考物理课标Ⅱ专用复习专题测试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 共83张 精品
![2018年高考物理课标Ⅱ专用复习专题测试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 共83张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7fdd11d50b4e767f5bcfce51.png)
v2+a2't2=0
联立
式得
t2=1 s
在t1+t2时间内,A相对于B运动的距离为
s=
1 2
a1t12
v1t2
1 2
a1
't22
-
1 2
a2t12
v2t2
1 2
a2
't22
=12 m<27 m
此后B静止不动,A继续在B上滑动。设再39;t2)t3+
3
大小仍为F。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 )
A.8 B.10 C.15 D.18
答案 BC 如图所示,假设挂钩P、Q东边有x节车厢,西边有y节车厢,每节车厢质量为m。当向
东行驶时,以y节车厢为研究对象,则有F=mya;当向西行驶时,以x节车厢为研究对象,则有F= 2 mx-
3.(2014课标Ⅱ,17,6分,0.645)如图,一质量为M的光滑大圆环,用一细轻杆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套在 大环上质量为m的小环(可视为质点),从大环的最高处由静止滑下。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当小 环滑到大环的最低点时,大环对轻杆拉力的大小为 ( )
A.Mg-5mg C.Mg+5mg
B.Mg+mg D.Mg+10mg
a2= v2 v1 ⑥
t2 t1
式中,t2=2 s,v2=0,联立⑤⑥式并结合题给条件得 μ2=0.4 ⑦ (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3,经过时间Δt,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v3。由牛顿第二定 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μ2mg+μ1(M+m)g=Ma3 ⑧ v3=-v1+a3Δt ⑨ v3=v1+a2Δt ⑩ 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的位移为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与曲线运动(押题专练)-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与曲线运动(押题专练)-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a57e56e518964bcf847c67.png)
1.如图1所示,帆板在海面上以速度v朝正西方向运动,帆船以速度v朝正北方向航行,以帆板为参照物()图1A.帆船朝正东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B.帆船朝正西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C.帆船朝南偏东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2vD.帆船朝北偏东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2v2.如图2所示,某轮渡站两岸的码头A和B正对,轮渡沿直线往返于两码头之间,已知水流速度恒定且小于船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往返所用的时间不相等B.往返时船头均应垂直河岸航行C.往返时船头均应适当偏向上游D.从A驶往B,船头应适当偏向上游,返回时船头应适当偏向下游3.如图3所示,在斜面顶端A以速度v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1恰好落在斜面的中点P;若在A点以速度2v水平抛出小球,经过时间t2完成平抛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图3A.t2>2t1B.t2=2t1C.t2<2t1D.落在B点4.从A点斜向上抛出一个小球,曲线ABCD是小球运动的一段轨迹.建立如图4所示的正交坐标系xOy,x轴沿水平方向,轨迹上三个点的坐标分别为A(-L,0)、C(L,0),D(2L,3L),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忽略不计,轨迹与y 轴的交点B 的坐标为( )图4A.(0,L 2)B.(0,-L )C.(0,-3L2)D.(0,-2L )5.如图5所示,正方体空心框架ABCD -A 1B 1C 1D 1下表面在水平地面上,将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顶点A 在∠BAD 所在范围内(包括边界)沿不同的水平方向分别抛出,落点都在△B 1C 1D 1平面内(包括边界).不计空气阻力,以地面为重力势能参考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小球初速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是1∶ 2B.落在C 1点的小球,运动时间最长C.落在B 1D 1线段上的小球,落地时机械能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是1∶2D.轨迹与AC 1线段相交的小球,在交点处的速度方向都相同6.(多选)如图6所示,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顶端有甲、乙两个小球,甲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乙以初速度 v 0 沿斜面运动,甲、乙落地时,末速度方向相互垂直,重力加速度为g ,则( )图6A.斜面的高度为8v 29gB.甲球落地时间为3v 04gC.乙球落地时间为20v 09gD.乙球落地速度大小为7v 037.如图7所示,“伦敦眼”(The London Eye)是世界上最大的观景摩天轮,仅次于南昌之星与新加坡观景轮.它总高度135米(443英尺),屹立于伦敦泰晤士河南畔的兰贝斯区.现假设摩天轮正绕中间的固定轴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对于坐在轮椅上观光的游客来说,正确的说法是( )图7A.因为摩天轮做匀速转动,所以游客受力平衡B.当摩天轮转到最高点时,游客处于失重状态C.因为摩天轮做匀速转动,所以游客的机械能守恒D.当摩天轮转到最低点时,座椅对游客的支持力小于所受的重力8.如图8所示,ABC 为在竖直平面内的金属半圆环,AC 连线水平,AB 为固定在A 、B 两点间的直的金属棒,在直棒上和半圆环的BC 部分分别套着两个相同的小圆环M 、N ,现让半圆环绕对称轴以角速度ω做匀速转动,半圆环的半径为R ,小圆环的质量均为m ,金属棒和半圆环均光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小圆环可视为质点,则M 、N 两圆环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 )图8A.gR 2ω4-g 2B.g 2-R 2ω4gC.g g 2-R 2ω4D.R 2ω4-g 2g9.如图9所示,有一陀螺其下部是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圆锥体、上部是高为h 的圆柱体,其上表面半径为r ,转动角速度为ω.现让旋转的陀螺以某水平速度从距水平地面高为H 的光滑桌面上水平飞出后恰不与桌子边缘发生碰撞,陀螺从桌面水平飞出时,陀螺上各点中相对桌面的最大速度值为(已知运动中其转动轴一直保持竖直,空气阻力不计)( )图9A.gr2 B.gr2+ω2r2C.gr2+ωr D.rgh+r+ωr10.如图10所示,竖直面内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形轨道与水平光滑轨道相切于D点.a、b、c三个相同的物体由水平部分分别向半圆形轨道滑去,最后重新落回到水平面上时的落点到切点D的距离依次为AD<2R,BD=2R,CD>2R.设三个物体离开半圆形轨道在空中飞行时间依次为t a、t b、t c,三个物体到达水平面的动能分别为E a、E b、E c,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图10A.E a=E bB.E c=E bC.t b=t cD.t a=t b11.关于静止在地球表面(两极除外)随地球自转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重力等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B.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可能不指向地球中心C.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D.物体在地球表面不同处角速度可能不同12.(多选)2016年4月6日1时38分,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进入近百万米预定轨道,开始了为期15天的太空之旅,大约能围绕地球转200圈,如图1所示.实践十号卫星的微重力水平可达到地球表面重力的10-6g,实践十号将在太空中完成19项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力争取得重大科学成果.以下关于实践十号卫星的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有()图1A.实践十号卫星在地球同步轨道上B.实践十号卫星的环绕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在实践十号卫星内进行的19项科学实验都是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完成的D.实践十号卫星运行中因受微薄空气阻力,需定期点火加速调整轨道13.(多选)如图2所示为一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其周期为24小时,A、C两点分别为轨道上的远地点和近地点,B为短轴和轨道的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卫星从A运动到B和从B运动到C的时间相等B.卫星运动轨道上A、C间的距离和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的直径相等C.卫星在A点速度比地球同步卫星的速度大D.卫星在A点的加速度比地球同步卫星的加速度小14.(多选)假设在宇宙中存在这样三个天体A、B、C,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天体A和天体B的高度为某值时,天体A和天体B就会以相同的角速度共同绕天体C运转,且天体A和天体B绕天体C运动的轨道都是圆轨道,如图3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3A.天体A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大于天体B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B.天体A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小于天体B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C.天体A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于天体C对它的万有引力D.天体A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等于天体C对它的万有引力15.如图4所示,一颗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A、B是卫星运动的远地点和近地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4A.卫星在A点的角速度大于在B点的角速度B.卫星在A 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 点的加速度C.卫星由A 运动到B 过程中动能减小,势能增加D.卫星由A 运动到B 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大16.设想我国宇航员随“嫦娥”号登月飞船贴近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宇航员测出飞船绕行n 圈所用的时间为t .登月后,宇航员利用身边的弹簧测力计测出质量为m 的物体重力为G 1.已知引力常量为G ,根据以上信息可得到( )A.月球的密度B.飞船的质量C.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D.月球的自转周期17.为了验证拉住月球使它围绕地球运动的力与拉着苹果下落的力以及地球、众行星与太阳之间的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同样遵从平方反比定律,牛顿进行了著名的“月地检验”.已知月地之间的距离为60R (R 为地球半径),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月球轨道上受到的地球引力是其在地面附近受到的地球引力的160B.由题中信息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密度为3πGT2C.物体在月球轨道上绕地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是其在地面附近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的13 600D.由题中信息可以计算出月球绕地球公转的线速度为2πRT18.据新闻报导,“天宫二号”将于2016年秋季择机发射,其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可近似看成是圆轨道.设每经过时间t ,“天宫二号”通过的弧长为l ,该弧长对应的圆心角为θ弧度.已知引力常量为G ,则地球的质量是( )A.l 2Gθ3tB.θ3Gl 2tC.t 2Gθl 3D.l 3Gθt2 19.太空行走又称为出舱活动.狭义的太空行走即指航天员离开载人航天器乘员舱进入太空的出舱活动.如图6所示,假设某宇航员出舱离开飞船后身上的速度计显示其相对地心的速度为v ,该航天员从离开舱门到结束太空行走所用时间为t ,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 )图6A.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可模仿游泳向后划着前进B.该航天员在太空“走”的路程估计只有几米C.该航天员离地高度为gR 2v2-RD.该航天员的加速度为Rv 2t220.A 、B 两颗卫星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 卫星运行的周期为T 1,轨道半径为r 1;B 卫星运行的周期为T 2,且T 1>T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 1(T 1T 2)23B.A 卫星的机械能一定大于B 卫星的机械能C.A 、B 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不受任何力的作用D.某时刻卫星A 、B 在轨道上相距最近,从该时刻起每经过T 1T 2T 1-T 2时间,卫星A 、B 再次相距最近21.如图8所示,“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到月球上要经过多次变轨,最终降落到月球表面上,其中轨道Ⅰ为圆形,轨道Ⅱ为椭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8A.探测器在轨道Ⅰ的运行周期大于在轨道Ⅱ的运行周期B.探测器在轨道Ⅰ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Ⅱ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C.探测器在轨道Ⅰ运行时的加速度大于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D.探测器在P 点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必须点火加速22.引力波的发现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所做的预测.1974年发现了脉冲双星间的距离在减小就已间接地证明了引力波的存在.如果将该双星系统简化为理想的圆周运动模型,如图9所示,两星球在相互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双星间的距离减小,则( )图9A.两星的运动周期均逐渐减小B.两星的运动角速度均逐渐减小C.两星的向心加速度均逐渐减小 D .两星的运动速度均逐渐减小23.一长l =0. 8 m 的轻绳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连接一质量m =0.1 kg 的小球,悬点O 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 =1 m.开始时小球处于A 点,此时轻绳拉直处于水平方向上,如图11所示.让小球从静止释放,当小球运动到B 点时,轻绳碰到悬点O 正下方一个固定的钉子P 时立刻断裂.不计轻绳断裂的能量损失,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图11(1)求当小球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2)绳断裂后球从B点抛出并落在水平地面的C点,求C点与B点之间的水平距离;(3)若x OP=0.6 m,轻绳碰到钉子P时绳中拉力达到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断裂,求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最新-北京市2018高考物理训练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精品
![最新-北京市2018高考物理训练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8e8e5ba96529647d272852ac.png)
课时作业(十)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1.如图所示,在汽车中悬挂一小球,实验表明,当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悬线将与竖直方向成某一稳定角度.若在汽车底板上还有一个跟其相对静止的物体m1,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和物体m1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第1题图A.汽车一定向右做加速运动B.汽车一定向左做加速运动C.m1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一定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D.m1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可能受到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2.将“超级市场”中运送货物所用的平板车固定在水平地面上,配送员用4.0×102N的水平力推动一箱1.0×102kg的货物时,该货物刚好能在平板车上开始滑动;若配送员推动平板车由静止开始加速前进,要使此箱货物不从车上滑落,配送员推车时车的加速度大小可以为( )A.3.2m/s2 B.5.5m/s2C.6.0m/s2 D.2.8m/s23.小孩从滑梯上滑下的运动可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质量为M的小孩单独从滑梯上滑下,加速度为a1.该小孩抱着一只质量为m的小狗再从滑梯上滑下(小狗不与滑梯接触),加速度为a2,则a1和a2的关系为( )A.a1= eq \f(M,m) a1 B.a1= eq \f(m,M) a2C.a1= eq \f(M,M+m) a2 D.a1=a24.如图所示,小球用两根轻质橡皮条悬吊着,且AO呈水平状态,BO跟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那么在剪断某一根橡皮条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情况是( )第4题图A.不管剪断哪一根,小球加速度均是零B.剪断AO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a=gtanαC.剪断BO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a=gcosαD.剪断BO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a=g/cosα5.(10年山东调研)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可忽略不计的足够高的定滑轮,绳的一端系一质量M=15kg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猴子,从绳子另一端沿绳向上爬,如图所示.不计滑轮摩擦,第5题图取g=10m/s2,在重物不离开地面条件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速度为( )A.25m/s2B.5m/s2C.10m/s2D.15m/s26.(11年广东调研)一个人站在医用体重计的测盘上,在下蹲的全过程中,指针示数变化应是( )A.先减小,后还原B.先增加,后还原C.始终不变D.先减小,后增加,再还原第7题图7.(18年广东高考)建筑工人用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kg的建筑材料以0.500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m/s2)( ) A.490N B.510NC.890N D.910N8.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 )A.向右做加速运动B.向右做减速运动C.向左做加速运动D.向左做减速运动第8题图第9题图9.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的最大拉力为( ) A. eq \f(3μmg,5) B. eq \f(3μmg,4)C. eq \f(3μmg,2) D.3μmg10.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质量为m0的平盘,盘中有质量为m的物体,盘静止时,弹簧伸长了L,今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ΔL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第10题图设弹簧总是处在弹性限度内,则刚松手时盘对物体支持力等于( )A.(1+ΔL/L)(m+m0)gB.(1+ΔL/L)mgC.(ΔL/L)mgD.(ΔL/L)(m+m0)g11.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楔形木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一块质量为m的木块置于楔形木块上,物体与斜面的接触面光滑,为了保持物块相对斜面静止,可用一水平力F推楔形木块,如图所示,此水平力的大小为多少?第11题图12.(10年山东调研)如图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kg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求(1)小物块放后,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大?(2)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1.5s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g取10m/s2).第12题图13.如图所示,把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高台上,用一条可以忽略质量而且不变形的细绳绕过定滑轮把它与质量为m的物体连接起来,求:物体M和物体m的运动加速度各是多大?(分别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求解)第13题图14.(11年广东模拟)如图所示,质量m=6kg的物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的作用力F.(sin37°=0.6 cos37°=0.8 g=10m/s2)(1)若当力F=15N时,物块仍处于静止状态,求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2)若当力F=20N时,物块恰好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求物块与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若保持以上动摩擦因数不变的情况下,当力F=40N作用在静止的物块上,求作用时间t=3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第14题图。
2018届北京四中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资源:专题3 牛顿运动
![2018届北京四中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资源:专题3 牛顿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7aafb43aa76e58fafab0037e.png)
2017~2018学年物理二轮专题卷(三)说明:1.本卷主要考查牛顿运动定律与曲线运动。
2.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017·湖北襄阳调研)如图所示,A 、B 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两颗卫星,A 、B 两卫星与地心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之比为k :1,则A 、B 两卫星的周期的比值为( ) A .k 23B .kC .k 2D .k 32.(2017·内蒙古部分学校联考)已知一质量为m 的物体分别静置在北极与赤道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差为ΔN ,假设地球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半径为R .则地球的自转周期为( ) A .2πmRΔN B .2πΔN mR C .2πm ΔNRD .2πR m ΔN3.(2017·山东潍坊统考)如图所示,在斜面顶端以速度v 1向右抛出小球时,小球落在斜面上的水平位移为x 1,在空中飞行时间为t 1;以速度v 2向右抛出小球时,小球落在斜面上的水平位移为x2,在空中飞行时间为t 2.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x 1x 2=v 1v 2 B .x 1x 2=v 21v 22C.t 1t 2=x 1x 2D .t 1t 2=v 21v 224.(2017·内蒙古联考)如图所示,内部为竖直光滑圆轨道的铁块静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质量为M .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以水平速度v 0从圆轨道最低点A 开始向左运动,小球沿圆轨道运动且始终不脱离圆轨道,在此过程中,铁块始终保持静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面受到的压力一定大于MgB .小球到达B 点时与铁块间可能无作用力C .经过最低点A 时小球处于失重状态D .小球在圆轨道左侧运动的过程中,地面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右5.(2017·黑龙江五校联考)如图所示,A 为近地气象卫星,B 为远地通讯卫星,假设它们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半径为R ,卫星A 距地面高度可忽略不计,卫星B 距地面高度为h ,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两卫星质量相等,发射卫星B 需要的能量少B .卫星A 与卫星B 运行周期之比为R 3?R +h ?3C .卫星A 与卫星B 运行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R +hRD .卫星A 与卫星B 运行速度大小之比为R +hR6.(2017·陕西宝鸡质检)(多选)如图所示,一个内壁光滑的圆锥筒固定在地面上,圆锥筒的轴线竖直.一个小球贴着筒的内壁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由于微弱的空气阻力作用,小球的运动轨迹由A 轨道缓慢下降到B 轨道,则在此过程中( )A .小球运动的线速度逐渐减小B .小球运动的周期逐渐减小C .小球的向心加速度逐渐减小D .小球运动的角速度逐渐减小7.(2017·云南七校联考)(多选)嫦娥五号探测器将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如果嫦娥五号经过若干次轨道调整后,先在距离月球表面h 的高度处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然后开启反冲发动机,嫦娥五号着陆器暂时处于悬停状态,最后实现软着陆,自动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并从月球起飞,返回地球.月球的半径为R 且小于地球的半径,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0且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引力常量为G .不考虑月球的自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嫦娥五号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可能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B .月球的平均密度ρ=3g 04πGRC .嫦娥五号探测器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t 时间内,绕月球运转圈数n =tR 2π?R +h ?R +hg 0D .根据题给数据可求出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8.(2017·四川重点中学模拟)(多选)如图所示为一半径为R 的水平转盘,两可视为质点、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滑块P 、Q 用一质量不计的原长为1.5R 的橡皮筋相连,当滑块P 、Q 随水平转盘以恒定的角速度ω转动时,滑块P 、Q 到转盘圆心的距离分别为1.5R 和R .已知两滑块与转盘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且橡皮筋满足胡克定律,劲度系数为k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假设两滑块与转盘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等于滑动摩擦力,kR ≤μmg .则( )A.当ω=k3m时,滑块P与水平转盘之间的摩擦力为零B.当ω=k2m时,滑块Q与水平转盘之间的摩擦力为零C.当ω=k2m+μgR时,滑块Q将要发生滑动,而滑块P仍相对水平转盘静止D.当ω=2k3m+2μg3R时,滑块P将要发生滑动,而滑块Q仍相对水平转盘静止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曲线运动专题卷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曲线运动专题卷](https://img.taocdn.com/s3/m/5d839ddd58f5f61fb7366686.png)
2017年高三物理全国名校名卷试题分项汇编系列(第01期)专题05曲线运动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将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从空中O 点以速度0v 水平抛出,飞行一段时间后,小球经过P 点时动能205K E mv =,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从O 到P 过程中()A. 经过的时间为3v gB. 速度增量为03v ,方向斜向下C. 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的正切值为13D. 下落的高度为205v g【答案】A2.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对于直线运动,教科书中讲解了由v t -图像求位移,由F x - (力-位移)图像求做功的方法.请你借鉴此方法分析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由F v - (力-速度)图线和横轴围成的面积可求出对应速度变化过程中力做功的功率 B. 由F t - (力-时间)图线和横轴围成的面积可求出对应时间内力所做的冲量C. 由U I - (电压-电流)图线和横轴围成的面积可求出对应的电流变化过程中电流的功率D. 由r ω- (角速度-半径)图线和横轴围成的面积可求出对应半径变化范围内做圆周运动物体的线速度 【答案】B【解析】F v -图线中任意一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乘积等于Fv ,即瞬时功率,故图象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不一定等于Fv ,即不是对应速度变化过程中力做功的功率,A 错误;F t -(力-时间)图线和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冲量, B 正确;由U I -(电压-电流)图线,根据公式P UI =可知,根据U 与I 的坐标值的乘积,求出对应电流做功的功率,C 错误;r ω-图线中任意一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乘积等于r ω,即线速度;故图象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不一定等于r ω,即不一定等于线速度,D 错误.选B .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速度变化越大,则其加速度越大B. 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则其速度一定增大C. 原来平衡的物体,突然撤去一个外力,物体可能做曲钱运动,也可能做直线运动D. 原来平衡的物体,突然撤去一个外力,则一定会产生加速度且方向与撤去的外力的方向相同 【答案】C【解析】A 项:根据加速度定义:va t∆=,可知,物体速度变化越大,则其加速度不一定越大,选项A 错误;B 项:若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即使物体的加速度增大,但其速度仍减小,选项B 错误;C 项:若撤去某一个力后,其余力的合力与撤去的力等值、反向、共线,若与速度方向不共线时,物体做曲线运动,若与速度方向共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故C 正确;D 项:原来平衡的物体,突然撤去一个外力,若所剩的其它外力不变,则一定会产生加速度,且方向与撤去的外力的方向相反,故D 错误。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真题训练 3牛顿运动定律--含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真题训练 3牛顿运动定律--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c337f06137ee06eef91807.png)
专题3 牛顿运动定律1.(2017海南卷)汽车紧急刹车后,停止运动的车轮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直至停止,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迹称为刹车线.由刹车线的长短可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已知汽车轮胎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0,测得刹车线长25m.汽车在刹车前的瞬间的速度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A.10 m/s B.20 m/s C.30 m/s D.40 m/s答案:B解析:刹车后汽车的合外力为摩擦力f=μmg,加速度;又有刹车线长25m,故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到汽车在刹车前的瞬间的速度大小;故ACD错误,B正确.2.(2017海南卷)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三个靠在一起的物块P、Q和R,质量分别为m、2m和3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用大小为F的水平外力推动物块P,记R和Q之间相互作用力与Q与P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之比为k.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μ≠0,则k=B.若μ≠0,则k=B.C.若μ=0,则k=D.若μ=0,则k=答案:BD.解析:三物块靠在一起,将以相同加速度向右运动;则加速度;所以,R和Q之间相互作用力,Q与P之间相互作用力;所以;由于谈论过程与μ是否为零无关,故恒成立,故AC错误,BD正确.3. (2017浙江卷)拿一个长约1.5m的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金属片和小羽毛放到玻璃筒里.把玻璃筒倒立过来,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然后把玻璃筒里的空气抽出,再把玻璃筒倒立过来,再次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B.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均做自由落体运动C.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D.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比小羽毛下落快答案:C解析:抽出空气前.金属片和口小羽毛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但金属片质量大.加加速度大,所以金属片下落快.但金属片和小羽毛都不是做自田落体运动.故AB错误.抽出出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都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只受重力作用运动,都为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一样快.故C正碗.D错误.4.(2017海南卷)一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的底部,另一端和质量为m的小物块a相连,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b紧靠a静止在斜面上,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从t=0时开始,对b施加沿斜面向上的外力,使b始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块a、b分离;再经过同样长的时间,b距其出发点的距离恰好也为x0.弹簧的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1)弹簧的劲度系数;(2)物块b加速度的大小;(3)在物块a、b分离前,外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答案:(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物块b加速度的大小为;(3)在物块a、b分离前,外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F=mgsinθ+(t<)解析:(1)对整体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沿斜面方向上重力的分力与弹簧弹力平衡,则有:kx0=(m+m)gsinθ,解得:k=①(2)由题意可知,b经两段相等的时间位移为x0;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相临相等时间内位移关系的规律可知:= ②说明当形变量为x1=x0﹣=时二者分离;对m分析,因分离时ab间没有弹力,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kx1﹣mgsinθ=ma③联立①②③解得:a=(3)设时间为t,则经时间t时,ab前进的位移x=at2=则形变量变为:△x=x0﹣x对整体分析可知,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k△x﹣(m+m)gsinθ=(m+m)a解得:F=mgsinθ+因分离时位移x=x==at 2t=<,F 表达式才能成立2017全国卷Ⅱ)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距离s 0和s 1(s 1<s 0)处分别设置一个挡板和一面小旗,如图所示.训练时,让运动员和冰球都位于起跑线上,教练员将冰球以初速度击出,使冰球在冰面上沿垂直于起跑线的方向滑向挡板;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垂直于起跑线从静止出发滑向小旗.训练要求当冰球到达挡板时,运动员至少到达小旗处.假定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冰球到达挡板时的速度为v 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的最小加速度.答案:(1) (2)220102v v gs -210120()2s v v s +解析:(1)设冰球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冰球在冰面上滑行的加速度a 1=μg ①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知–2a 1s 0=v 12–v 02②联立①②得③220110=2v v a g gs μ-=)设冰球运动的时间为t ,则④01v v t g μ-=⑤212at 由③④⑤得⑥21012()2s v v a s +=6.(2017全国卷Ⅲ)如图,两个滑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1 kg 和m B =5 kg ,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 =4 kg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刻A 、B 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 0=3 m/s.A 、B 相遇时,A 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求(1)B 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2)A 、B 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答案:(1)1 m/s (2)1.9 m解析:(1)滑块A 和B 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设A 、B 和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 1、f 2和f 3,A 和B 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a A 和a B ,木板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为a 1.在物块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①11A f m g μ= ②21B f m gμ=③32()A B f m m m gμ=++由牛顿第二定律得④1A A f m a =⑤2B Bf m a =⑥2131f f f ma --=设在t 1时刻,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设大小为v 1.由运动学公式有⑦101B v v a t =-⑧111v a t =联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式,代入已知数据得⑨1 1 m/sv =2)(a m m B +=由①②④⑤式知;再由⑦⑧式知,B 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A 的速度大小也为,但运动方向与B A a a =1v 木板相反.由题意知,A 和B 相遇时,A 与木板的速度相同,设其大小为.设A 的速度大小从变到2v 1v 的时间为2t 则由运动学公式,对木板有 2212t a v v -=212A v v a t =-+ ⑬时间间隔内,B (以及木板)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21122212s v t a t =- ⑭2)时间间隔内,A 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2012121()()2A A s v t t a t t =+-+⑮相遇时,A 与木板的速度也恰好相同.和B 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01A Bs s s s =++ ⑯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0 1.9 ms =⑰(也可用如图的速度–时间图线求解)。
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创新训练:附二 考前仿真
![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创新训练:附二 考前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d42ac9d9c8d376eeaeaa3146.png)
考前仿真押题练(二)(时间:60分钟 满分:11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牛顿、秒B .开普勒通过对行星运动规律的研究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C .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D .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偏转解析:选C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米、秒,牛顿不是基本单位,故A 错误;牛顿通过对行星运动规律的研究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故B 错误;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故C 正确;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发现了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偏转,故D 错误。
2.假设宇宙中有两颗相距无限远的行星A 和B ,半径分别为R A 和R B 。
两颗行星周围卫星的轨道半径的三次方(r 3)与运行周期的平方(T 2)的关系如图所示,T 0为卫星环绕行星表面运行的周期。
则( )A .行星A 的质量小于行星B 的质量B .行星A 的密度小于行星B 的密度C .行星A 的第一宇宙速度等于行星B 的第一宇宙速度D .当两行星的卫星轨道半径相同时,行星A 的卫星向心加速度大于行星B 的卫星向心加速度解析:选D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 Mm r 2=m 4π2r T 2,得:M =4π2G ·r 3T 2,根据题图可知,行星A 的R 3T 02比行星B 的大,所以行星A 的质量大于行星B 的质量,故A 错误;根据题图可知,卫星在两颗行星表面运行的周期相同,行星密度ρ=M V =M 43πR 3=4π2G ·R 3T 0243πR 3=3πGT 02,所以行星A 的密度等于行星B 的密度,故B 错误;第一宇宙速度v =2πR T 0,由题图知,行星A 的半径大于行星B 的半径,卫星环绕行星表面运行的周期相同,则行星A 的第一宇宙速度大于行星B 的第一宇宙速度,故C 错误;根据G Mm r 2=ma 得:a =G M r 2,当两行星的卫星轨道半径相同时,由于行星A 的质量大于行星B 的质量,则行星A 的卫星向心加速度大于行星B 的卫星向心加速度,故D 正确。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选择题押题练(一)牛顿运动定律(必考点)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选择题押题练(一)牛顿运动定律(必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fffb511676c66137ee061924.png)
选择题押题练(一) 牛顿运动定律(必考点)1.两个物体A 、B 的加速度a A >a B ,则( )A .A 的速度一定比B 的速度大B .A 的速度变化量一定比B 的速度变化量大C .A 的速度变化一定比B 的速度变化快D .A 受的合外力一定比B 受的合外力大解析:选C 加速度a =Δv Δt,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因此加速度a 大,速度v 、速度变化量Δv 均不一定大,速度变化一定快,故选项A 、B 错误,选项C 正确。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的大小与质量和加速度两个物理量有关,而题意中未涉及物体A 、B 的质量大小关系,因此它们所受合外力的大小关系也无法确定,故选项D 错误。
2.竖直向上抛出一物块,物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则物块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的过程中,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 )解析:选C 物块在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a =mg +kv m,因此在上升过程中,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加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到最高点加速度大小等于g 。
在下降的过程中加速度a =mg -kv m,随着速度增大,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增大得越来越慢,加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加速度方向始终向下,因此C 正确。
3.[多选]一个质量为2 kg 的物体,在5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现同时撤去大小分别为15 N 和10 N 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关于此后该物体的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5 m/s 2B .一定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等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C .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2.5 m/s 2D .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大小是5 m/s 2解析:选BC 根据平衡条件得知,其余力的合力与撤去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撤去大小分别为15 N 和10 N 的两个力后,物体的合力大小范围为5 N≤F 合≤25 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 =F m 得:物体的加速度范围为:2.5 m/s 2≤a ≤12.5 m/s 2。
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项4 1、力和
![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项4 1、力和](https://img.taocdn.com/s3/m/f621f51c376baf1ffd4fad14.png)
专项四考前回扣——结论性语句再强化一、力和牛顿运动定律【二级结论】1.静力学(1)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2)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G.(3)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范围:|F1-F2|≤F≤F1+F2.(4)三个共点力平衡,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多个共点力平衡时也有这样的特点.(5)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为F,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图12.运动和力(1)沿粗糙水平面滑行的物体:a=μg(2)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a=g sin α(3)沿粗糙斜面下滑的物体:a=g(sin α-μcos α)(4)沿如图2所示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图2(5)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若力是作用于m 1上,则m 1和m 2的相互作用力为N =m 2F m 1+m 2,与有无摩擦无关,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一样.图3(6)下面几种物理模型,在临界情况下,a =g tan α.图4(7)如图5所示物理模型,刚好脱离时,弹力为零,此时速度相等,加速度相等,之前整体分析,之后隔离分析.图5(8)下列各模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图6(9)超重:a 方向竖直向上(匀加速上升,匀减速下降).失重:a 方向竖直向下(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保温训练】1.如图7所示,光滑的斜面上,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A 、B 间用轻质弹簧相连.用平行于斜面且大小为F 的力拉物体A ,两物体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时,弹簧的长度为l 1;改用同样的力推物体B ,两物体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时,弹簧的长度为l 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图7A.F l 1+l 2 B.F l 1-l 2 C.2F l 1+l 2 D.2F l 1-l 2 B [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均为m ,斜面的倾角为θ,弹簧的原长为l 0.第一种情况:对整体有:F =2mg sin θ ①对于B 有:mg sin θ=k (l 1-l 0)② 则有:k (l 1-l 0)=12F ③第二种情况:对于A 有:mg sin θ=k (l 0-l 2)=12F ④联立③④式解得:l 0=l 1+l 22 ⑤将⑤式代入③式解得:k =F l 1-l 2,故B 正确.] 2.如图8所示,两个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分别为k 1、k 2,它们一端固定在质量为m 的物体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Q 、P 处,当物体平衡时上面的弹簧处于原长状态,若把固定的物体换为质量为2m 的物体(物体的大小不变,且弹簧均在弹性限度内),当物体再次平衡时,物体比第一次平衡时的位置下降了x ,则x 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图8A.mg k 1+k 2 B.k 1k 2mg (k 1+k 2) C.2mg k 1+k 2D.k 1k 22mg (k 1+k 2) A [当物体的质量为m 时,设下面的弹簧的压缩量为x 1,则mg =k 1x 1;当物体的质量为2m 时,2mg =k 1(x 1+x )+k 2x ,联立可得x =mg k 1+k 2,A 正确.] 3.(多选)在球心为O 、半径为R 的半球形光滑碗内,斜放一根粗细均匀,长度为L =3R ,质量为m 的筷子,如图9所示,筷子与碗的接触点分别为A 、B ,则碗对筷子上A 、B 两点处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图9A .A 点处指向球心O ,B 点处垂直于筷子斜向上B .均指向球心OC .碗对筷子上A 点的作用力大小为277mgD .碗对筷子上A 点的作用力大小为12mg AC [如图,弹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在A 点是点与球面接触,弹力F 1方向过球心O ;在B 点是点与筷子接触,F 2垂直于筷子斜向上,所以A 项正确,B 项错误;筷子的重力为G ,重心为D ,反向延长线与F 1、F 2交于C点,根据平衡条件和几何关系有CB ⊥AB ,F 1OC =F 2OD =G CD ,即F 1=G R 72R=277mg,C项正确,D项错误.]4.在电梯内的地板上,竖直放置一根轻质弹簧,弹簧上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当电梯静止时,弹簧被压缩了x;当电梯运动时,弹簧又被继续压缩了x10.则电梯运动的情况可能是()【导学号:19624197】A.以大小为1110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B.以大小为110g的加速度减速上升C.以大小为110g的加速度加速下降D.以大小为110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D[当电梯静止时,弹簧被压缩了x,则kx=mg;当电梯运动时,弹簧又被继续压缩了x10,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F=mg10,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为a=Fm=110g,方向竖直向上.若电梯向上运动,则电梯以大小为110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若电梯向下运动,则电梯以大小为110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D正确.]5.如图10所示,弹簧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连一质量为M=2 kg的秤盘,盘内放一个质量为m=1 kg的物体,秤盘在竖直向下的拉力F的作用下保持静止,F=30 N,突然撤去拉力F的瞬间,物体对秤盘的压力为(g取10 m/s2)()图10A.10 N B.15 NC.20 N D.40 NC[由于拉力F撤去之前秤盘和物体均保持静止,系统受力平衡,在拉力F撤去的瞬间,系统所受合力方向向上,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m)a,对物体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N-mg=ma,两式联立解得F N=20 N,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对秤盘的压力大小为20 N,方向竖直向下,C正确.]6.有一直角V形槽可以绕槽底所在轴线转动,其截面如图11所示,OB面与水平面间夹角为θ,有一质量为m的正方体均匀木块放在槽内,木块与OA、OB 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重力加速度为g.现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力推木块使之垂直纸面在槽内运动,则()【导学号:19624198】图11A.θ=60°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μmgB.θ=60°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3μmgC.θ在0°到90°变化过程中,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最大值为μmgD.θ在0°到90°变化过程中,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最大值为2μmgD[将重力按照实际作用效果正交分解,则木块对槽两面的压力分别为F A =mg sin θ,F B=mg cos θ,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μ(mg sin θ+mg cosθ),θ=60°时,f=3+12μmg,故A、B错误;θ在0°到90°变化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μ(mg sin θ+mg cos θ)=2μmg sin(θ+45°),当θ=45°时,摩擦力最大,最大为f max=2μmg,故C错误,D正确.]7.绵阳规划建设一新机场,请你帮助设计飞机跑道.设计的飞机质量m=5×118 kg,起飞速度是80 m/s.(1)若起飞加速滑行过程中飞机发动机实际功率保持额定功率P=8 000kW,飞机在起飞前瞬间加速度a1=0.4 m/s2,求飞机在起飞前瞬间受到的阻力大小;(2)若飞机在起飞加速滑行过程中牵引力恒为F=8×118 N,受到的平均阻力为F f=2×118 N.如果允许飞机在达到起飞速度的瞬间可能因故而停止起飞,立即关闭发动机后且能以大小为4 m/s2的恒定加速度减速而停下,为确保飞机不滑出跑道,则跑道的长度至少多长?【解析】(1)设飞机在起飞前瞬间牵引力大小为F1,受到的阻力大小为F,起飞速度v m=80 m/s,则阻1P=F1v mF1-F阻1=ma1代入数据解得F=8×118 N.阻1(2)设飞机起飞过程加速度为a2,达到起飞速度应滑行距离为x1,因故减速滑行距离为x2,跑道的长度至少为x,则F-F阻=ma2v2m=2a2x1v2m=2a3x2a3=4 m/s2x=x1+x2代入数据解得a2=1.2 m/s2,x1=2 667 m,x2=800 mx=3 467 m.【答案】(1)8×118 N(2)3 467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图1所示,帆板在海面上以速度v朝正西方向运动,帆船以速度v朝正北方向航行,以帆板为参照物( )图1A.帆船朝正东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B.帆船朝正西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C.帆船朝南偏东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2vD.帆船朝北偏东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2v答案 D2.如图2所示,某轮渡站两岸的码头A和B正对,轮渡沿直线往返于两码头之间,已知水流速度恒定且小于船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往返所用的时间不相等B.往返时船头均应垂直河岸航行C.往返时船头均应适当偏向上游D.从A驶往B,船头应适当偏向上游,返回时船头应适当偏向下游答案 C解析根据矢量的合成法则,及各自速度恒定,那么它们的合速度也确定,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也相等,故A 错误;从A到B,合速度方向垂直于河岸,水流速度水平向右,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则船头的方向偏向上游一侧.从B到A,合速度的方向仍然垂直于河岸,水流速度水平向右,船头的方向仍然偏向上游一侧.故C正确,B 、D 错误.3.如图3所示,在斜面顶端A 以速度v 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 1恰好落在斜面的中点P ;若在A 点以速度2v 水平抛出小球,经过时间t 2完成平抛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 )图3 A.t 2>2t 1 B.t 2=2t 1 C.t 2<2t 1 D.落在B 点答案 C4.从A 点斜向上抛出一个小球,曲线ABCD 是小球运动的一段轨迹.建立如图4所示的正交坐标系xOy ,x 轴沿水平方向,轨迹上三个点的坐标分别为A (-L,0)、C (L,0),D (2L,3L ),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忽略不计,轨迹与y 轴的交点B 的坐标为( )图4 A.(0,L2)B.(0,-L )C.(0,-3L2)D.(0,-2L )答案 B解析 由函数图象可知,轨迹为二次函数,过点(-L,0)和(L,0),设函数解析式y =-a (x -L )(x +L )将(2L,3L )代入方程,解得a =-1Ly =1L(x -L )(x +L ),将x =0代入得y =-L . 5.如图5所示,正方体空心框架ABCD -A 1B 1C 1D 1下表面在水平地面上,将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顶点A 在∠BAD 所在范围内(包括边界)沿不同的水平方向分别抛出,落点都在△B 1C 1D 1平面内(包括边界).不计空气阻力,以地面为重力势能参考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A.小球初速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是1∶ 2B.落在C 1点的小球,运动时间最长C.落在B 1D 1线段上的小球,落地时机械能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是1∶2D.轨迹与AC 1线段相交的小球,在交点处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答案 D解析 由h =12gt 2得t =2hg,下落高度相同,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故B 错误;小球落在A 1C 1线段中点时水平位移最小,落在C 1时水平位移最大,水平位移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是1∶2,由x =v 0t , t 相等得小球初速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是1∶2,故A 错误;落在B 1D 1线段中点的小球,落地时机械能最小,落在B 1D 1线段上D 1或B 1的小球,落地时机械能最大.设落在B 1D 1线段中点的小球初速度为v 1,水平位移为x 1.落在B 1D 1线段上D 1或B 1的小球初速度为v 2,水平位移为x 2.由几何关系有 x 1∶x 2=1∶2,由x =v 0t ,得:v 1∶v 2=1∶2,落地时机械能等于抛出时的机械能,分别为:E 1=mgh +12mv 21,E 2=mgh +12mv 22,可知落地时机械能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不等于1∶2.故C 错误.设AC 1的倾角为α,轨迹与AC 1线段相交的小球,在交点处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有 tan α=yx=12gt 2v 0t=gt 2v 0,tan θ=gtv 0,则 tan θ=2tan α,可知θ一定,则轨迹与AC 1线段相交的小球,在交点处的速度方向都相同,故D 正确.6.(多选)如图6所示,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顶端有甲、乙两个小球,甲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乙以初速度 v 0 沿斜面运动,甲、乙落地时,末速度方向相互垂直,重力加速度为g,则( )图6A.斜面的高度为8v209gB.甲球落地时间为3v 04gC.乙球落地时间为20v 09gD.乙球落地速度大小为7v 03答案 AC7.如图7所示,“伦敦眼”(The Londo n Eye)是世界上最大的观景摩天轮,仅次于南昌之星与新加坡观景轮.它总高度135米(443英尺),屹立于伦敦泰晤士河南畔的兰贝斯区.现假设摩天轮正绕中间的固定轴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对于坐在轮椅上观光的游客来说,正确的说法是( )图7A.因为摩天轮做匀速转动,所以游客受力平衡B.当摩天轮转到最高点时,游客处于失重状态C.因为摩天轮做匀速转动,所以游客的机械能守恒D.当摩天轮转到最低点时,座椅对游客的支持力小于所受的重力 答案 B解析 摩天轮做匀速转动,不是平衡状态.故A 错误;当摩天轮转到最高点时,游客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的方向向下,指向圆心,所以游客处于失重状态.故B 正确;摩天轮做匀速转动,所以游客的动能不变而重力势能是变化的,所以机械能不守恒,故C 错误;游客随摩天轮做匀速圆周运动,当摩天轮转到最低点时,游客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的方向向上,指向圆心,所以座椅对游客的支持力大于所受的重力.故D 错误.8.如图8所示,ABC 为在竖直平面内的金属半圆环,AC 连线水平,AB 为固定在A 、B 两点间的直的金属棒,在直棒上和半圆环的BC 部分分别套着两个相同的小圆环M 、N ,现让半圆环绕对称轴以角速度ω做匀速转动,半圆环的半径为R ,小圆环的质量均为m ,金属棒和半圆环均光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小圆环可视为质点,则M 、N 两圆环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 )图8 A.gR 2ω4-g 2B.g 2-R 2ω4gC.gg 2-R 2ω4D.R 2ω4-g 2g答案 A9.如图9所示,有一陀螺其下部是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圆锥体、上部是高为h 的圆柱体,其上表面半径为r ,转动角速度为ω.现让旋转的陀螺以某水平速度从距水平地面高为H 的光滑桌面上水平飞出后恰不与桌子边缘发生碰撞,陀螺从桌面水平飞出时,陀螺上各点中相对桌面的最大速度值为(已知运动中其转动轴一直保持竖直,空气阻力不计)( )图9 A.gr2 B.gr2+ω2r 2C.gr2+ωrD.rgh +r+ωr答案 C10.如图10所示,竖直面内半径为R 的光滑半圆形轨道与水平光滑轨道相切于D 点.a 、b 、c 三个相同的物体由水平部分分别向半圆形轨道滑去,最后重新落回到水平面上时的落点到切点D 的距离依次为AD <2R ,BD =2R ,CD >2R .设三个物体离开半圆形轨道在空中飞行时间依次为t a 、t b 、t c ,三个物体到达水平面的动能分别为E a 、E b 、E c ,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图10A.E a =E bB.E c =E bC.t b =t cD.t a =t b 答案 C解析 物体若从半圆形轨道最高点离开在空中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有:2R =12gt 2,则得:t =2R g物体恰好到达半圆形轨道最高点时,有:mg =m v 2R,则通过半圆形轨道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为:v =gR所以物体从半圆形轨道最高点离开后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最小值为:x =vt =2R由题知:AD <2R ,BD =2R ,CD >2R ,说明b 、c 通过最高点做平抛运动,a 没有到达最高点,则知t b =t c =2Rg,t a ≠t b =t c .对于a 、b 两球,通过D 点时,a 的速度比b 的小,由机械能守恒可得:E a <E b .对于b 、c 两球,由x =vt 知,t 相同,c 的水平位移大,通过圆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大,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E c >E b .11.关于静止在地球表面(两极除外)随地球自转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重力等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 B.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可能不指向地球中心C.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D.物体在地球表面不同处角速度可能不同 答案 B12.(多选)2016年4月6日1时38分,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进入近百万米预定轨道,开始了为期15天的太空之旅,大约能围绕地球转200圈,如图1所示.实践十号卫星的微重力水平可达到地球表面重力的10-6g ,实践十号将在太空中完成19项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力争取得重大科学成果.以下关于实践十号卫星的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有( )图1A.实践十号卫星在地球同步轨道上B.实践十号卫星的环绕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在实践十号卫星内进行的19项科学实验都是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完成的D.实践十号卫星运行中因受微薄空气阻力,需定期点火加速调整轨道 答案 BD解析 实践十号卫星的周期T =15×24200 h =1.8 h ,不是地球同步卫星,所以不在地球同步轨道上,故A 错误;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也是最大的圆周运动的环绕速度,则实践十号卫星的环绕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B 正确;根据题意可知,实践十号卫星内进行的19项科学实验都是在微重力情况下做的,此时重力没有全部提供向心力,不是完全失重状态,故C 错误;实践十号卫星运行中因受微薄空气阻力,轨道半径将变小,速度变小,所以需定期点火加速调整轨道,故D 正确.13.(多选)如图2所示为一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其周期为24小时,A、C两点分别为轨道上的远地点和近地点,B为短轴和轨道的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卫星从A运动到B和从B运动到C的时间相等B.卫星运动轨道上A、C间的距离和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的直径相等C.卫星在A点速度比地球同步卫星的速度大D.卫星在A点的加速度比地球同步卫星的加速度小答案BD14.(多选)假设在宇宙中存在这样三个天体A、B、C,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天体A和天体B的高度为某值时,天体A和天体B就会以相同的角速度共同绕天体C运转,且天体A和天体B绕天体C运动的轨道都是圆轨道,如图3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3A.天体A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大于天体B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B.天体A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小于天体B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C.天体A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于天体C对它的万有引力D.天体A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等于天体C对它的万有引力答案AC解析由于天体A和天体B绕天体C运动的轨道都是圆轨道,角速度相同,由a=ω2r,可知天体A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大于天体B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故A正确;由公式v=ωr,可知天体A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于天体B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故B错误;天体A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B、C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大于天体C对它的万有引力.故C正确,D错误.15.如图4所示,一颗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A、B是卫星运动的远地点和近地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4A.卫星在A点的角速度大于在B点的角速度B.卫星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C.卫星由A运动到B过程中动能减小,势能增加D.卫星由A运动到B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大答案 B16.设想我国宇航员随“嫦娥”号登月飞船贴近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宇航员测出飞船绕行n圈所用的时间为t.登月后,宇航员利用身边的弹簧测力计测出质量为m的物体重力为G1.已知引力常量为G,根据以上信息可得到( )A.月球的密度B.飞船的质量C.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D.月球的自转周期答案 A17.为了验证拉住月球使它围绕地球运动的力与拉着苹果下落的力以及地球、众行星与太阳之间的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同样遵从平方反比定律,牛顿进行了著名的“月地检验”.已知月地之间的距离为60R (R 为地球半径),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月球轨道上受到的地球引力是其在地面附近受到的地球引力的160B.由题中信息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密度为3πGT2C.物体在月球轨道上绕地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是其在地面附近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的13 600D.由题中信息可以计算出月球绕地球公转的线速度为2πRT答案 C解析 物体在月球轨道上受到的地球引力F =G mM R2=13 600·G mMR2,故A 错误,C 正确;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R 2=m ·60R ·4π2T2可得地球质量M =4π2R 3GT 2,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地球的密度ρ=M43πR 3=4π2R3GT 243πR 3≠3πGT 2,故B 错误;据v =2π·60R T =120πR T,故D 错误.18.据新闻报导,“天宫二号”将于2016年秋季择机发射,其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可近似看成是圆轨道.设每经过时间t ,“天宫二号”通过的弧长为l ,该弧长对应的圆心角为θ弧度.已知引力常量为G ,则地球的质量是( ) A.l 2G θ3tB.θ3Gl 2tC.t 2G θl 3D.l 3G θt 2答案 D19.太空行走又称为出舱活动.狭义的太空行走即指航天员离开载人航天器乘员舱进入太空的出舱活动.如图6所示,假设某宇航员出舱离开飞船后身上的速度计显示其相对地心的速度为v ,该航天员从离开舱门到结束太空行走所用时间为t ,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 )图6A.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可模仿游泳向后划着前进B.该航天员在太空“走”的路程估计只有几米C.该航天员离地高度为gR 2v 2-RD.该航天员的加速度为Rv 2t2答案 C解析 由于太空没有空气,因此航天员在太空中行走时无法模仿游泳向后划着前进,故A 错误;航天员在太空行走的路程是以速度v 运动的路程,即为vt ,故B 错误;由GMm R 2=mg 和GMmR +h 2=m v 2R +h ,得h =gR 2v2-R ,故C 正确;由a g =R 2R +h2得a =v 4gR 2,故D 错误. 20.A 、B 两颗卫星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 卫星运行的周期为T 1,轨道半径为r 1;B 卫星运行的周期为T 2,且T 1>T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 1(T 1T 2)23B.A 卫星的机械能一定大于B 卫星的机械能C.A 、B 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不受任何力的作用D.某时刻卫星A 、B 在轨道上相距最近,从该时刻起每经过T 1T 2T 1-T 2时间,卫星A 、B 再次相距最近 答案 D21.如图8所示,“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到月球上要经过多次变轨,最终降落到月球表面上,其中轨道Ⅰ为圆形,轨道Ⅱ为椭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8A.探测器在轨道Ⅰ的运行周期大于在轨道Ⅱ的运行周期B.探测器在轨道Ⅰ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Ⅱ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C.探测器在轨道Ⅰ运行时的加速度大于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D.探测器在P 点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必须点火加速 答案 A解析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知,r 3T2=k ,因为轨道Ⅰ的半径大于轨道Ⅱ的半长轴,则探测器在轨道Ⅰ的运行周期大于在轨道Ⅱ的运行周期,故A 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a =GM r2,探测器在轨道Ⅰ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Ⅱ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故B 错误;根据G Mm r2=ma 知,探测器在轨道Ⅰ运行时的加速度a =GM r 2,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GMR2,因为r >R ,则探测器在轨道Ⅰ运行时的加速度小于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故C 错误.探测器在P 点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需减速,使得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做近心运动,故D 错误.22.引力波的发现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所做的预测.1974年发现了脉冲双星间的距离在减小就已间接地证明了引力波的存在.如果将该双星系统简化为理想的圆周运动模型,如图9所示,两星球在相互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双星间的距离减小,则( )图9A.两星的运动周期均逐渐减小B.两星的运动角速度均逐渐减小C.两星的向心加速度均逐渐减小D.两星的运动速度均逐渐减小答案 A23.一长l =0.8 m 的轻绳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连接一质量m =0.1 kg 的小球,悬点O 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 =1 m.开始时小球处于A 点,此时轻绳拉直处于水平方向上,如图11所示.让小球从静止释放,当小球运动到B 点时,轻绳碰到悬点O 正下方一个固定的钉子P 时立刻断裂.不计轻绳断裂的能量损失,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图11(1)求当小球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大小;(2)绳断裂后球从B 点抛出并落在水平地面的C 点,求C 点与B 点之间的水平距离;(3)若x OP =0.6 m ,轻绳碰到钉子P 时绳中拉力达到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断裂,求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答案 (1)4 m/s (2)0.8 m (3)9 N解析 (1)设小球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B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v 2B =mgl解得小球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大小v B =2gl =4 m/s(3)若轻绳碰到钉子时,轻绳拉力恰好达到最大值F m ,由圆周运动规律得F m -mg =m v2B rr =l -x OP由以上各式解得F m =9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