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的发展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从两千多年前就和中国有着往来历史。在这漫长的交往过程中,以友好的往来为主流。唐朝时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中国的文化得到传播,日本的文化也得以迅速发展。然而,从近代开始,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国力超过中国,为了进一步发展而发动了侵华战争后,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便充满了曲曲折折。就如同周恩来总理的概括“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19世纪末,日本军国主义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侵略扩张中便开始留下了用中国人民鲜血书写的罪恶。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便开始了长达15年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二战结束之后,中日两国本来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恢复正常的邦交关系。但是,由于美国的介入,当时的日本当权者采取了敌视中国的立场,使得中日两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互相隔绝的不正常状态。直到1972年,在中美关系改善的前提下,在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两国签订了《中日联合声明》,结束了两国邦交的不正常状态,实现了两国邦交的正常化。在那之后,两国的关系在各个领域里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还远远没有达到实现真正的和解的地步,两国间不时出现各种大小摩擦。
影响并阻碍了中日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战争遗留问题。
虽然中日两国之间的战争已经过去了好几十年,但是战后的问题并没有完全地解决好,从而导致了两国间就这个问题引起了无数的纷争。
德国政府在战败后,不仅仅用语言向世界表达它对发动战争的忏悔,还用实际行动向当年遭受其害的国家及人民支付了巨额的赔款和补偿,并且对负有责任的军政人员进行相关的惩罚。并且,德国的《刑法》还明令禁止一切赞美纳粹及侵略战争的言行,违者一律严惩不贷。
反观日本,在战后处理过去侵略战争等问题上显得相当地敷衍了事。日本的政要们对于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缺乏深刻反省。始终有一部分人不愿意正视那段不光彩的历史,甚至公然为军国主义歌功颂德,美化侵略战争,歪曲侵华历史。他们的这些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及亚洲受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各国人民的感情,严重影响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主要有以下问题。
1.如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侵华日军在南京屠杀了30多万中国人民,而
对于这铁一般的事实,一些身居要位的日本政治家竟然否定这一罪行。中曾根内阁
的文部大臣藤尾正行吧南京大屠杀说成是个“不明不白的事件”,羽田内阁的法务
大臣永野茂门更说南京大屠杀是“捏造出来的”。
2.从军“慰安妇”问题。在日军战争期间,为了满足官兵的性欲,在其占领区域内设
立了许多“慰安所”,绝大部分都是被强抢来的亚洲国家的妇女。仅仅中国大陆就
至少20万的中国妇女被逼做慰安妇,大多数人在战争期间被迫害致死。战后,日
本政府一直拒绝承认强征“慰安妇”的事实,直至1992年,日本中央大学教授吉
田亿明在防卫厅方为研究所的战史档案馆发现了军部策划强征“慰安妇”并参与经
营“慰安所”的历史资料,从而引起了轩然大波,而一些死里逃生的慰安妇也挺身
而出揭露了许多血淋淋的事实。日本政府不得不承认参与了强征“慰安妇”的事实,并对受害者及其家属表示歉意。但是日本政府却拒绝以国家的名义对“慰安妇”进
行补偿,只是设立了一个非官方的“为实现亚洲和平的女性国民基金”,从民间募
集了约亿日元作为补偿。
3.日本右翼教科书问题。日本右翼势力借着修改教科书的名义,肆意的颠倒黑白,篡
改历史。如1982年上半年,文部省在审定历史教科书时,提出要将“帝国主义的
侵略”改为“扩大殖民地的政策”,把“侵略”改为“进攻”或“进入”。1986年编
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新编日本史》居然称南京大屠杀“未有定论”,日本发动侵华
战争是“被迫应战”,太平洋战争是为了“从欧美列强的统治下解放亚洲”。而2000
年的《历史》教科书中,宣称日本吞比朝鲜是为了“稳定东亚”,是“遵循国际关
系准则”的“合法”措施等等,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4.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二战后,日本宪法规定政治和宗教要进行分离,政府不能参
与参拜靖国神社等宗教事务,但是日本的首相及政要仍旧不顾宪法,一再参拜靖国
神社。这就成为了日本与亚洲邻国尖锐对立的核心。
二、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日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日本曾经通过武力霸占台湾并进行了长达五十多年的殖民统治。1972年两国签订《中日联合声明》时,日本政府就明确表示台湾
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正式宣布终止同台湾所谓的“外交关系”,日本只同台湾保持民间往来。然而多年来中日两国因为台湾问题引起的摩擦时有发生。日本政治家在与两岸的交往中采取了“脚踩两条船”的方针政策。并且2004年10月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访台,接着同意李登辉访问日本。日本还在其《周边事态法》中认定中国南海属于它所谓的“周边”,还宣称一旦“周边”发生战事,日本自卫队将协助美国解决。这是对中国的公然挑衅。
三、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列岛是我国最早发现、命名,并行使主权的。在甲午战争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但战争之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而攫取了台湾及附属各岛屿。二战后,日本把台湾归还给了中国,却把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等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在钓鱼岛的归属这一问题上,中日两国存在分歧。但从大局出发,30年前缔结和平友好条约时,两国领导人都同意将这一问题留待以后解决。20世纪60年代末,日方单方面采取行动,先是勘探,接着巡防,擅自将岛上原有的标明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标记毁掉,换上了标明这些岛屿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界碑,并给钓鱼岛列岛的8个岛屿规定了日本名字。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还先后在钓鱼岛列岛上修建了灯塔。1997年5月7日日本政府决定,如果外国人无视日本政府的警告登上钓鱼岛,将被认为是非法入境,日本将用武力予以驱逐。
以上几个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还有经贸摩擦问题、经援政治化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二)美国因素
两国学者一致认为,战后以来,美国因素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中日复交本来就是在中美关系改善的前提下完成的,复交后两国关系也一直受到中美关系状况的影响。冷战结束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因素或者中美关系的好坏,无疑将对中日关系产生巨大影响。在日美同盟进一步加强的今天,这种趋势只会增强而不会减弱。
中国威胁论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直接导致日本国民在经济领域与中国相比优越感的消失和中国威胁论的盛行,是近年来日本民众厌华情绪不断增长的一个深层原因。战后经济重新崛起带来的对华优越感开始消失,历史上形成的对华自卑感开始复苏,一种新的情绪即厌华情绪悄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