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作者:周万全
来源:《学理论·中》2015年第04期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核心。高校思政课教学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着重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工具作用、价值引导作用和提升政治素养的作用,以培养掌握科学方法,具有良好个人品德、较高文明素质,一定政治素养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难,教育工作者们一定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直面现实问题,并加以合理解释,消除人们对思政课的偏见,树立开展思政课教育的信心,坚定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政课;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158-02
思政课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学最基本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成人、成才,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但是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许多困难。从现状上看:第一,学生不感兴趣,认为思政课内容缺乏新意,枯燥乏味,没有实际作用,反感甚至抵触,平时学习兴趣不大,学习结果也不甚理想。第二,很多教师没有信心。许多思政课教师对自己所讲授的内容理解不深,因而没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特别是遇到现实中的一些难题自己无法解释时,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政策产生怀疑,而对学生的提问则躲躲闪闪,试图回避,或者干脆省略课本上的若干内容,以免使自己难堪。第三,社会上的批评也影响到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发展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于是引起一些人对党的理论政策不满,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这种情绪不可阻挡地传入高校校园,使人们甚至高校教师、领导、学生们认为思政课作用不大甚至没有作用,尽说假话、大话、空话,因而存在着轻视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的现象(这又加大了思政课教师不自信的程度)。以上种种,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对我党的理论政策的怀疑和否定。有些人甚至有脱离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违背高校思政课教学纪律的危险。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更加旗帜鲜明地坚定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和指导作用。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和核心。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自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六十余年的历史。一百六十多年来,它不断丰富和发展,根源在于其严密的科学性,在于它符合自然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并指引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指导人们怎样正确地认识、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帮助人们自觉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明确共产主义的奋斗方向。因此,在工具层面上,它教给我们方法去认识和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在价值层面上,它引导我们主动追求大公无私、奉献他人和社会的崇高道德境界;在政治层面,它以正确的理论和不争的事实彻底地说服我们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坚定地选择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至少应体现在三个层次,表现出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工具层面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系统、准确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正确地提示了自然和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因而凡是抱有客观态度的人,都不能不信服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受益。这一层次的教学,主要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系统讲授,当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中也有这些原理的直接应用。这一层次的内容,与其他专业课的方法也是相通、相互印证的。因此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方法论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方法,这是其最基本的层面。
二是价值层面,促进学生个人品德、文明素质的成长。马克思主义是为人,首先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科学。它指出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生产实践活动促进社会发展,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为人民服务就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推动历史进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并向着更高的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道德发展。只要基于对历史、对人类社会、对人与人的关系的正确把握,我们自然就会努力做到勤勉工作、服务人民,做到与人为善、互相关爱,以至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这是对理论的理解与认同而自然上升到提高精神境界、促进道德修养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而又相当地稳固的,因为建立在正确认知基础之上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稳定性。当今我们正在进行和谐社会建设,大力提倡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更应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更应深刻剖析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们日常行为联系起来,以积极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向上发展。这一层面的教学,主要包含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理想、信念及道德修养的教育之中。这一层面的教学,还要特别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及世界各国优良道德传统结合起来。可以说,这一层面的内容,不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具有的,而是在古今中外都大量存在着的,而只有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进行了论证并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富而形成体系。因而这一部分的教学,不仅要从理论上深入以从认识根源上解决问题,而且要视野开阔、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正确实践。佛家讲“慧根”。人都是有“慧根”的,学好马克思主义,就能醍醐灌顶、就能“顿悟”,这是促进学生个人品德、文明素质的成长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其中具有核心作用。
三是政治素质的提高。就是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方向;还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我们讲“思政课”,首先想到它们是“政治课”,突出其宣扬政治的意图,认为这是执政党强加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