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唑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H-1,2,3-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渐; 2化 工
一7 一
1 H 一 1 , 2 , 3 一 三唑类化合物 的合成研究进展
陈 颖 崔冬 梅
( 浙 江 工业 大 学 药 学 院 ,浙 江 杭 州 3 1 0 0 1 4 )
摘 要 :1 H一1 , 2 , 3 一 三 唑 类化 合 物 是 一 类重 要 的 杂环 化 合 物 , 由于 其 独特 的 化 学 性 质 和 生
备 1 H一1 , 2 , 3 一 三 唑 类 化 合 物 变 得 极 为 简 便 。 而 寻 求更加绿色有效 的 C u ( I ) 催 化 下 Hu i s g e n反 应 条 件 的摸 索 成 为现 代 科 学 T作 者 探 究 的重 点 。本 文 对
1 , 4 一 取代的 l H— l , 2 , 3 一 三 唑 类 化 合 物 的 合 成 方 法 的相 关 文 献 进 行 综 述 。
溶剂 反应 , 催 化剂量 少 , 仅为 0 . 5 ~ 2 m o 1 %, 且 能 循
环利用 。
s+R 2 一
_ R 2
该 类 反 应 还 用 到 别 的 很 多 催 化 剂 ,如 『 C u B r
( P P h 3 ) 3 ] 1 9 1 , C u S O 4 ・ H 2 O / 抗 坏 血 酸 钠 , Z n / C催 化 l l ,
Vo 1 . 4 4 No . 3 ( 2 0 1 3)
此 类 反 应 的 缺 点 是 叠 氮 化 合 物 化 学 性 质 活 泼, 大 多 数 叠 氮 化 合 物 为 易 爆 物 质 。芳 基 叠 氮 化 合 物撞 击 时 易爆 , 熔化时可分解 , 释 出 HN 。叠 氮
下, 得到 的 C u ( I 1 催 化炔/ 叠氮的 1 , 3 一 偶 极 环 加
含三唑的抗微生物药物研究进展
( 1重庆 医科 大 学 药 学院 , 重庆 4 0 1 ; 00 6
2西 南 大 学化 学化 工 学 院 , 重庆 4 0 1 ) 0 75
摘 要 : 含 三 唑 的 化 合物 是 目前抗 微 生 物药 物 研 究 开 发 中 的热 点领 域之 一 。本 文 结 合 国 内 外 文献 简述 了 在抗 菌 、 真 菌 、 结 抗 抗
般 认 为 , 三 唑 的 抗 真 菌 药 是 真 菌 羊 毛 甾 醇 含
1 a去 甲基 化 酶 ( 4 O D ) 4一 P 5 -M 抑制 剂 , 过三 唑 环上 的 4 通 位 氮原 子 与 P 5 红 素辅 基 亚铁 离 子 相络 合 , 4 On 血 阻
维普资讯
中 国抗 生 素 杂 志 2 0 年 1 07 O月 第 3 2卷 第 1 期 O
・5 7 ・ 8
文 章编 号 : 0 1 8 8 ( 0 7 1 — 5 70 1 0— 6 9 20 )00 8—7
含 三唑 的抗 微 生物 药物 研 究进展
a t c o i la e t n ti x e t d t a e t iz ls wih p t n i l il g c l c i i l b e e o e . n i r b a g n s a d i s e p c e h tn w ra o e t o e t l b o o ia t t wi e d v l p d mi a y a v y l
n fc n p r c ho e, t i z e u l u a e r di e s fe p r c o ia a tv te i v ro t p s iia t ha ma op r ra ol n c e s pp a s v r iid ha ma ol g c l c i ii s n a i us y e of
三唑类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三唑类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作者:王馨芳郑卫刚寇志安张婉霞张梓坤史美玲田永强来源:《寒旱农业科学》2023年第10期摘要:三唑类农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防治植物病害的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通过抑制麦角甾醇的合成阻碍病原菌的细胞壁形成,从而起到防治作物病害的作用,也能抑制植物赤霉素合成延缓植物生长;但因大范围应用及其难以降解的特性,污染环境和影响人类健康。
为给三唑类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提供参考,基于文献研究,梳理总结了三唑类农药降解菌的种类、影响降解的环境因素和降解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明确了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能有效降解三唑类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有望应用于治理三唑类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
关键词:三唑类农药;微生物降解;降解机理;环境污染修复中图分类号:S4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7-2172(2023)10-0909-08doi:10.3969/j.issn.2097-2172.2023.10.005Research Progress on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Triazole PesticidesWANG Xinfang, ZHENG Weigang, KOU Zhian, ZHANG Wanxia, ZHANG Zikun,SHI Meiling, TIAN Yongqiang(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Abstract: Triazole pesticides are widely used as fungicides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which can inhibit the synthesis of ergosterol to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cell wall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thereby, they play a role in crop disease control and can also inhibit the synthesis of plant gibberellin to delay the plant growth. However, because such fungicides are widely used anddifficult to degrade, which pollute the environment and affect human health.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triazole pesticides, the types of degrading bacteria to triazole pesticide degradatio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degrad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n degradation mechanisms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It is clarified that micro-organisms can effectively degrade triazole pesticide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 and microbial degradation technology is expected to deal with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triazole pesticides.Key words: Triazole pesticide; Microbial degradation; Degradation mechanism;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remediation為防治农作物病害和保障农作物产量,现代农业生产中杀菌剂的使用量成倍增加。
1,2,4-三唑类化合物在抗癫痫领域的研究进展
1,2,4-三唑类化合物在抗癫痫领域的研究进展
李光勇;雷康;王世本
【期刊名称】《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8(031)002
【摘要】目的:综述1,2,4-三唑类化合物在抗癫痫领域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对1,2,4-三唑类化合物在抗癫痫领域的研究新进展进行概述.结果与讨论含有1,2,4-三唑结构的化合物在抗癫痫药物研究领域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通过对该类结构的深入研究,将会有更多的1,2,4-三唑类化合物被开发为抗癫痫药物而用于临床.
【总页数】10页(P33-42)
【作者】李光勇;雷康;王世本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药学院 ,山东聊城 252059;聊城大学药学院 ,山东聊城252059;聊城大学药学院 ,山东聊城 2520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1
【相关文献】
1.1,2,4-三唑稠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进展 [J], 李映晖
2.1,2,4-三唑类化合物杀菌活性的研究进展 [J], 王献友;薛潇沛;庞艳萍;郭强;闵娜娜;窦玉蕾
3.3-取代硫基-4-N-取代邻羟苯基亚胺基-5-乙基-1,2,4-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抗菌活性及分子模拟 [J], 朱光蕾;卢俊瑞;谢志强;刘金彪;穆曼曼;麻晓宇
4.1,2,4-三唑类化合物的在医药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J], 郭晴晴;张寒煦;李娟;彭玉美
5.1-(1-取代苯基)-2-(1H-1,2,4-三唑或苯并三唑基)-O-(取代苄基)乙酮肟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 [J], 程潜;李长荣;邢玉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唑类抗真菌药的研究新进展
关键 词 : 三唑 类 抗 真 菌 药 ; 立 康唑 ; 沙 康唑 ; 展 伏 泊 进
中 图分 类 号 : 9 8 5 R 7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6—43 (0 8 0 10 9 1 2 0 )4—0 1 0 0 9— 3
叉耐药性 。 它们与氟康唑 、 曲康 唑及棘 白菌素类抗真菌药对念珠 伊 菌属的体外活性 比较见表 1 。
表 1 各类抗真 菌药对念珠 茵属的体外活性比较 [ I” g / l “ M C (g m )
第 1 三 唑 类 抗 真 菌 药 主 要 有 氟 康 唑 和 伊 曲康 唑 。 康 唑具 代 氟
2 第 2代 三 唑 类抗 真 菌 药 1伏 立床 研 究 或 上 市 的 三 唑 类 抗 真 菌 药 有 伏 立 康 唑 (0 2年 ) 泊沙 康 唑 (0 5年 )rvenzl(l 临 床 )该 类 20 、 20 、 aoaoe 1期 a I 。 抗 真 菌药 主要 是 抑 制 真 菌 甾醇 的 合 成 , 有广 谱 抗 真 菌 作用 , 念 具 ‘ 对 珠 菌 属 ( 括 氟 康 唑 和 伊 曲康 唑 耐 药 株 )新 型 隐 球 菌 、 孢 子 菌 、 包 、 毛
有 口服易 吸收 、 抗真菌谱 , 生物 利用度 高 、 良反应 低等 优点 , 、 不
临 床 上 广 泛 应 用 于 多 种 深 部 真 菌 感 染 。 曲 康 唑 胶 囊 口 服 吸 收 伊
差。 研制 的伊 曲康 唑 口服液 , 新 以羟丙基 环糊精为 助溶 剂 , 含伊曲
康 唑 1 g m 生 物 利 用度 提 高 至 5 % , 腹 眼 用 吸 收 快 , 药浓 0m / L, 5 空 血 度 高 , 用 于 口咽部 及 食 道 念 珠 菌 病 、 细 胞 减 少 发 热 患 者 的 经 验 适 粒 治疗 。 曲康 唑 注射 液也 适 用 于粒 细胞 减 少 发热 患 者 的经验 治 疗 , 伊 因 环 糊精 主要 经 肾排 出 , 功 能减 退 时 ( 肝清 除率 小 于 2 L mn 肾 肌 0m / i) 不 宜用 , 仍 可 用 口服 制 剂 …。 但
三唑类化合物在农药上的应用与开发
南方农药VOL19.4 研究应用37偏低。
国家气候中心预报,8月份,我国华北、西北大部降雨较常年正常或略偏少,东北东部降雨偏多,气温正常或偏高,气候条件总体不太有利于病害流行。
预计下阶段北方马铃薯晚疫病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360万亩。
其中,甘肃中东部、内蒙古中东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和黑龙江等局部地区如遇适宜气候条件,有偏重流行的风险。
研究应用三唑类化合物在农药上的应用与开发三唑是咪唑环的一个碳原子被氮取代而得到的五元杂环,作为药效用三唑比咪唑具有更低的毒性而广泛应用于目前许多农药产品上,至今已有众多的三唑类化合物用于农药工业上。
三唑类农药经过将近二十多年的发展,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和防治对象,由过去主要用作杀菌剂,到现在已开发出多种高效、低毒的除草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目前,三唑类化合物已成为新型农药开发的重要领域。
1、杀菌剂随着杀菌剂的广泛应用,其范围已逐渐扩大到包括真菌在内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三唑类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毒,持续时间长的优点,有良好的内传导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的杀菌特性,是农用杀菌剂开发应用的一个里程碑。
它通过与细胞色素P <50作用有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作,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
目前,三唑类杀菌剂已有三十几个品种上市,1974年拜耳公司研发成功的三唑酮是三唑类杀菌剂的第一个商品化产品,以及拜耳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三唑醇(Triadimenol ),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烯唑醇(Diniconazoie )和内环唑(Propiconazoie ),20世纪90年代初期研发的戊唑醇(Tebuconazole)都是目前国内常用的防治小麦病害的三唑类杀菌剂。
近年中研发出来的氟醚唑(Tetraconazle )、羟菌唑(Metconazole )、丙硫菌唑(Pmthioconazole )、氟硅唑(Flusilazole )等新型的三唑类化合物与常用的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相比较,分子结构变化很大,且大多含氟,除对禾谷类作物锈病、白粉病有活性之外,对纹枯病等病害也有很好的活性且持效期长,特别是丙硫菌唑代表了三唑啉硫酮这类新化合物,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
1,2,4-三唑类化合物杀菌活性的研究进展
1,2,4-三唑类化合物杀菌活性的研究进展王献友;薛潇沛;庞艳萍;郭强;闵娜娜;窦玉蕾【摘要】从杀菌剂方面对关于1,2,4-三唑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分类综述.重点介绍了不同取代基对三唑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影响,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1)008【总页数】4页(P134-137)【关键词】三唑类化合物;合成;杀菌活性;进展【作者】王献友;薛潇沛;庞艳萍;郭强;闵娜娜;窦玉蕾【作者单位】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2+7在现有的众多杂环化合物中,1,2,4-三唑类衍生物由于其广谱的生物活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一直颇受人们的青睐。
在农用化学品中,三唑类化合物己经被开发成为一类引人注目的超高效农药,目前已经有几十个商业化品种。
目前对于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开发仍然很活跃,研究的内容和主要目标是在保留三唑环分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其他部分进行适当的改造和修饰,以求达到进一步扩大其杀菌谱和应用范围,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生物活性并减少其用药量的目的。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荷兰Philiph-Dupher公司开发出了第一个1,2,4-三唑类杀菌剂——威菌灵[1]以来,目前己报道的三唑类杀菌剂数以万计,其发展之快、数量之多,是以往的任何杀菌剂所不能比拟的。
多数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如下活性特点:强内吸性、广谱性、长效、高效、立体性选择和共同的作用机制。
三唑类化合物的高效杀菌活性已经引起了国际农药界的高度重视,各大公司先后开发出一系列商品化的杀菌剂。
三唑类衍生物是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酶的抑制剂,对白粉病、锈病、灰霉病等多种病害具有较高的抑制率。
三唑类化合物研究与应用
文章 编 号 : 0 — 5 (0 7 0 -7 1 9 1 41 6 20 )7 2 - 0 6 0 0
三 唑 类 化 合 物 研 究 与 应 用
白雪 周 成合 , , , 米佳 丽
(1西南 大 学化 学化工 学 院 , . 重庆 40 1 ; .重庆 医科 大学 药 学 院 , 0 75 2 重庆
摘要 : 述了三唑类化合物在医药 、 药 、 综 农 化学等相关领 域的研究与应用 。参考文献 8 2篇 。 关键词 : 三唑 ; 抗菌 ; 真菌 ; 抗 抗肿瘤 ; 抗病毒 ; 药 ; 农 缓蚀剂
中 图分 类 码 : 6 6 7 0 2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01 ) 006
开 发 引。
1 医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三唑环作为药效 团呈现 出多 种生物活性 , 已 有 众 多 的 三 唑 衍 生 物 作 为 抗 真 菌 、 病 毒 、 肿 抗 抗 瘤、 抗惊厥等药物广泛应用 于临床。三唑类化合 物 已成 为近 几年 来药 物研 究 与 开发 的热 点 和 重点 领 域之 一 。 11 应 用 于抗真 菌药 物领域 . 三 唑类抗 真 菌药物 是 目前最 广 泛 使 用 的治 疗 真菌病尤其是深部真菌病 的药物 。其作用机理 是三 唑 环上 的 N一 4通 过 与 真菌 细 胞 色 素 P一 5 40 中铁 卟啉 中心 的 铁 原 子 配 位 , 制 底 物脱 甲基 化 抑 反应 , 致使 形 成细胞 膜 的 重要 物 质 麦 角 甾醇 缺 乏 , 羊 毛 甾醇 蓄积 , 导致 真 菌细 胞 膜破 裂 , 到抑 菌 和 达 杀 菌 的作 用 。
。
氟康唑的问世 , 改变了传统治疗真菌感染的方式。 氟康唑现已广泛用于真菌感染 的治疗 , 并被 WH O 推荐 为深部真 菌感染 首 选用 药 。但 是 随着 十余 年 的广泛使用 , 耐药性 越来 越 严 重 , 因此 各 国都 在不 断 寻找新 的抗 真菌 药 。 在 众 多 的研 究 中 , 多数 大 工作都是基 于氟康唑的结构进行改造和优化 , 开 发 了一系列氟康唑类似物 。按结构分为双三唑醇 和单三唑 醇类似 物 。
三唑类杀菌剂
目前我国开发和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的种类、作用特点和应用价值摘要:三唑类杀菌剂是目前研究和应用中比较热点的一类杀菌剂,本文就目前三唑类杀菌剂在我国开发和使用情况及其种类、作用特点和应用价值做了简要概括。
关键词:三唑类杀菌剂种类作用特点应用价值一、引言1、三唑类杀菌剂的发展史三唑类衍生物作为杀菌剂已有悠久的历史,迄今为止已有众多的三唑类药物用于临床医药杀菌剂、农业应用杀菌剂等。
三唑类杀菌剂是指含有三氮唑的化合物。
作为农药杀菌剂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是一类有机杂环类化合物,是七十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类高效杀菌剂。
20世纪60年代中期,荷兰Philiph-Dupher公司开发出第一个1,2,4一三唑类杀菌剂—威菌灵,三唑类杀菌剂的相关研究受到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德国拜耳公司(Bayer)和比利时Janssen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报道了1一取代唑类衍生物的杀菌活性。
20世纪70年代,三唑类化合物的高效杀菌活性引起国际农药界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拜耳公司研究人员发现,发现N-甲基碳上的取代基团可广泛地被其他基团所取代,而其生物活性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
人们通过取代基团的变换(如苯基可以被五元或六元杂环、各类型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酯、酮等官能团或桥苄基所取代),合成并筛选出一批具有杀菌活性的三唑类化合物。
其中包括活性很高的三唑基——O-,N-乙缩醛类化合物。
后来又开发了内吸性杀菌剂三唑酮、三唑醇等。
迄今为止,已开发的内吸性杀菌剂主要有三唑类、苯并唑唑类、嘧啶类、唑唑类、吗啉类等,其中最重要的内吸性杀菌剂是三唑类化合物。
已经问世并商品化的三唑类化合物有拜耳公司的氟三唑、三唑酮、三唑醇,Jenssen公司的乙环唑、丙环唑,英国CIC公司的多效唑(PP33)、苄氯三唑醇等。
九十年代初期研发的戊唑醇,最近研发出来的四氟醚唑、羟菌唑、丙硫菌唑、氟硅唑等。
新型的三唑类化合物,与常用的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分子结构变化很大,且大多含氟,除对禾谷类作物锈病、白粉病有活性外,对纹枯病等病害亦有很好的活性且持效期长。
杀菌剂重点品种(醚菌酯、嘧菌酯与三唑类)介绍与发展趋势
1.2 甲氧基丙烯酸杀菌剂市场比例
0.70% 1.90% 5.50% 5.70% 4.90% 34.60%
18.60% 28.00%
嘧菌酯 吡唑嘧菌酯 肟菌酯 氟嘧菌酯 啶氧菌酯 醚菌酯 醚菌胺 其它
1.3 甲氧基丙烯酸杀菌剂2009年市场
名称 嘧菌酯 吡唑醚 菌酯 肟菌酯 氟嘧菌 酯 啶氧菌 酯 醚菌酯 醚菌胺 销售额 (亿$) 9.10 7.35 4.90 1.50 1.45 1.30 0.50 上市 1997 2002 2000 2004 2001 1996 2004 用量 200-1800 50-560 62.5-188 12501500 250 200-400 1500 使用作物 谷物、大豆、水 稻、葡萄、蔬菜 谷物、大豆、果 树、蔬菜等 谷物、大豆、果 树、蔬菜 谷物 谷物、苹果 谷物、水稻、葡 萄、马铃薯 谷物 增长率 (09/04) 12.5% 20.0% 14.0% 71.9% 23.7% -6.6% 58.5%
一、甲氧基丙烯酸类杀菌剂市场
销售额 (亿$)
1998 2004 2008 4.34 13.18 24.92 15.4 21.3
2009 26.28 23.5
增长 14.8%
占杀菌剂 份额(%)
亿$
30 25 20 15 10 5 0 1998 2004 2008 2009
1996,醚菌酯,BASF 1997,嘧菌酯,Zeneca
2.5 唑菌酯
• 2003年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2009年上 市(登记号LS20091071),用于黄瓜霜霉 病的防治 • 2011年11月,获得第七届“大北农科技奖 一等奖”。 • 已经获得中国、美国、日本发明专利
2.6 丁香菌酯
• 沈阳化工研究院发明,吉林省八达农药有 限公司登记(LS20100164),20%丁香菌 酯SC采用涂抹方式用于果树腐烂病的防治。 • 已经获得中国和美国专利
三唑类化合物的环境毒性研究(可编辑)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丞洼王些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字日期:矽埤多月日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钥弓争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云洼王些太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丞洼王些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
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导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切寸琴争‘日签字日期:矽’签字日期:归辉月日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一、研究了三种三唑类杀菌剂对对大型潘慢性毒性以及对子代的遗传毒性和恢复情况,对三种三唑类杀菌剂低剂量长时间暴露情况下大型潘的种群发展影响进行评价,为全面评价三唑类化合物对水生环境的的生态风险提供依据。
二、在观察传统指标的基础上,对大型潘子代畸形进行了观察,并分析了原因。
三、从结构角度探求了这三种化合物对大型潘的致毒机制。
摘要三唑类杀菌剂因其高效、广谱、低毒以及长效性正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但在大量施用的同时该类农药会因为降雨、土壤转运、大气传输等原因最终进入水体,生活在其中的大型潘,作为水环境食物网中的消费者的重要代表,对环境的微小改变非常灵敏,可以表现出各种生物反应,因此可以通过观测它们对污染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得出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作用,从而为合理使用农药,防止农药对水体的污染和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本论文选择三唑酮、三唑醇、氟硅唑为研究对象,参照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标准方法进行其对大型潘的慢性毒性研究,包括子代的染毒实验和恢复试验,初步分析了该类农药对大型潘各个生理指标的影响,确定慢性毒性下限值,以及对子代的致。
三唑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农化新世纪三唑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蔡智华郭正元(湖南农业大学农业环境保护研究所、长沙410128)近年来,人们对三唑类杀菌剂的研究异常活跃。
20世纪60年代末,西德拜耳公司和比利时詹森公司首先报道了1-取代唑类衍生物的杀菌活性,70年代初,唑类化合物的高效杀菌性引起国际农药界的高度重视,三氮唑农用化学品的开发和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三唑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内吸性杀菌剂,并已开发出几十种产品。
1990年三唑类杀菌剂占杀菌剂10%。
所以研究探讨三唑类杀菌剂及其作用机理和环境行为有其现实意义。
1.国内外主要三唑类杀菌剂拜耳公司的戊唑醇(ethylt-rianol),商品名为Raxil和Folieur,它不仅有类似三唑的作用方式,而且发展第二机制抑制抗性发生,还与其他内吸或非内吸性杀菌剂配成混剂,有效地防治禾谷类和种传病害。
如戊唑醇与烯肟菌胺混合制成的复配制剂可明显的扩大杀菌谱。
戊唑醇可用作种子处理剂和叶面喷雾剂,用125 ̄250克/公顷处理对大、小麦锈病、白粉病等有极好防效。
此外,还能有效地防治花生、葡萄、香蕉、茶、油菜病害。
帝国化学公司的已唑醇(hexaconazole),商品名为Anvil,该药抑菌谱很广,对真菌(尤其是担子菌纲和子囊菌纲)引起的病害有广谱性的保护和铲除作用,用1.5 ̄2.0克/100升药剂可防治葡萄白粉病和黑腐病,30克/公顷可防治咖啡锈病,20 ̄50毫克/升对梨褐瘟病,疮痂病和白粉病有很好效果,使用量低于其他三唑类杀菌剂。
由道士公司的环唑醇(SAN619F),其四种异构体都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它具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可作为叶面喷雾剂和种子处理剂。
对禾谷类作物、咖啡、甜菜、果树和葡萄上的白粉菌属、锈菌目、孢霉菌属、喙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病菌均有效,可防治谷类和咖啡锈病,谷类、果树和葡萄白粉病,花生、甜菜叶斑病,苹果黑星病和花生白腐病,还可以与其它杀菌剂混用。
用1.0克有效成分/100升可防治葡萄白粉病,苹果黑星病和白粉病,在40 ̄60克有效成分/公顷低剂量处理时,对甜菜叶斑病有极好防效,对甜菜锈病的防治效果优于薯瘟锡,与咪鲜安的混合制剂是防治真菌病害的理想混剂。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triazole fungicides)为有机杂环类化合物,是七十年代以来发展的一类高效杀菌剂。
三唑酮是国内第一个商品化的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酮问世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应用历史。
由于其对作物多种病原菌具有高效、内吸、广谱的作用,而成为目前应用范围广、使用方法灵活、防治效果好、最具开发应用潜力的一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对小麦的多种病害,如危害叶部的锈病、白粉病,危害根部的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以及危害穗部的黑穗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综观小麦病害的化学防治历史,可以说,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虽然麦田生态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小麦病害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加重,但随着三唑类杀菌剂在各小麦产区的广泛应用,对控制小麦病害危害、降低损失和保障小麦丰产丰收以及小麦病害化学防治水平的提高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1 三唑类杀菌剂的研制和开发三唑类杀菌剂第一个商业化的产品—三唑酮,首先由德国拜耳公司于1974年研制成功,该公司于七十年代还开发了三唑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住友公司和瑞士诺华公司分别开发出了烯唑醇和丙环唑。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拜耳公司将其率先研制开发的戊唑醇投入市场。
上述5种药剂是目前国内常用的防治小麦病害的三唑类杀菌剂,尤以已国产化的三唑酮、三唑醇和烯唑醇应用普遍。
目前,意大利Isagro公司、美国氰胺公司和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又分别研制开发了氟醚唑(tetraconazole)、羟菌唑(metconazole)、环菌唑(triticonazole)等新型的三唑类化合物,这些新近开发的三唑类杀菌剂,除对禾谷类作物锈病、白粉病有活性外,对纹枯病等病害亦有很好的活性且持效期长,与常用的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分子结构变化很大,且大多含氟。
2 三唑类杀菌剂的防病增产机理2.1 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众所周知,三唑类杀菌剂除有显著的防病治病效果外,对植物的生长亦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在三唑类杀菌剂的开发应用初期即被人们所认识,基于这种认识将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显著的三唑类化合物一多效唑(Paclobutrazol,商品名PP333)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而广泛应用。
三唑类超分子化学与药物研究新进展_常娟娟
杯芳烃修饰后可借助氢键、静电作用等非共价键作用力与离子及中性分子形成主客体包合物 ,在
基于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力的超分子化学是一个蓬勃发展的热点研究领域 ,超分子聚集体在化学、 [1 ~ 5 ] . 杂环类 物理、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和药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化合物如三唑 、咪唑[7]、苯并咪唑[8]、咔唑[9]和哌嗪[10]等因具有生物活性潜力,在医药领域得到了 大量的研究与开发,且由于它们易发挥多种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力 ,已被广泛用于构筑超分子体系. 进
[19 , 20 ] ,咔唑环大的共轭体系及强的分子内电子转 咔唑作为重要的含氮芳杂环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移能力使其表现出许多独特的性能 . 将咔唑环与三唑环键连得到的查耳酮类新型咔唑三唑化合物可与
金属离子通过阳离子π 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超分子络合物 ,有望开发成为多种金属阳离子的探针 ,其 [9 ] 中咔唑双三唑化合物 5 a( Scheme 1 ) 对钴离子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 . 氟康唑特殊的双三唑结构及良好
超分子具有一维、二维和三维等丰富的拓扑结构. 在氟康唑与金属钴( Ⅱ) 、镉( Ⅱ) 离子形成的超分子 1 个金属离子同时与 2 个水分子和 4 个氟康唑络合,参与配位的是氟康唑中三唑 结构 6 ( Scheme 1 ) 中,
[22 ] 环的 4位氮原子 . 在对苯二甲酸存在下,氟康唑与锌离子作用形成结构很稳定的超分子 7 ( Scheme 1 ) ,其结构中含有 1 分子氟康唑和 2 分子羧酸. 羧基的存在使超分子的维度大大增加,羧基的协同络 [23 ] 合作用可增强氟康唑对锌离子的结合能力 . 由此可见,氟康唑的双三唑环结构特点使其具有多个配 位点与金属离子络合,形成的超分子具有更高维度的空间特点 ,结构更加稳定,不仅可对金属离子进
三唑类化合物研究与应用
F RI E ND O F CHE M IC AL I ND US T R Y50生化与医药化工之友2007.N O .07生长调节剂三十烷醇的沸点(85.586.5)以及状态很相似,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2.2讨论经过紫外可见光和薄层色谱检测确定了该物质是胡萝卜素所得胡萝卜素结晶中混有少量的乳白色固体物质并且分离很困难,影响了胡萝卜素的纯度3结语蚕沙中含有许多有效成分,用蚕沙制备叶绿素铜钠盐的报道已有很多,工艺也较成熟,在制备叶绿素铜钠盐过程中皂化萃取物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提取得到高纯度的胡萝卜素,是充分有效的利用好蚕沙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实验中还得到一种类三唑是咪唑环的一个碳原子被氮取代得到的五元杂环,作为药效团三唑比咪唑具有更低的毒性[1]而广泛地出现在多类农药,且迄今已有众多的三唑类药物用于农业三唑类农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拓展了应用范围和防治对象,由过去主要用作杀菌剂,到现在已开发出多种高效低毒的除草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显示出较大的发展力目前,三唑类化合物已成为新农药开发的重要领域1作为杀菌剂杀菌剂的英文为Fungi ci de ,从字面意思可理解为杀真菌剂,随着杀菌剂的应用,其使用范围已逐渐扩大到包括真菌在内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三唑类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毒持续时间长的优点,有良好的内传导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的杀菌特性,是农用杀菌剂开发的一个里程碑它通过与细胞色素P450作用而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达到杀菌的作用目前,三唑类杀菌剂已有三十几个品种上市1974年拜耳公司研制成功的三唑酮(T r iadi m ef on)是三唑类杀菌剂第一个商品化的产品[2],以及该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三唑醇(T r i adi m enol)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烯唑醇(Di ni c on a z o l e )[3]和丙环唑(P r o pi c o na z o l e )[4]20世纪90年代初期研发的戊唑醇(T ebucon azol e)[5]都是目前国内常用的防治小麦病害的三唑类杀菌剂最近研发出来的氟醚唑(T et r a conazol e,意大利I sa gr o)[6]羟菌唑(M et conazol e,美国氰胺)[7]丙硫菌唑(Pr ot hi oconazol e,德国拜尔)[8]氟硅唑(Fl usi lazol e,美国杜邦)[9]等新型的三唑类化合物,与常用的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分子结构变化很大,且大多含氟,除对禾谷类作物锈病白粉病有活性外,对纹枯病等病害亦有很好的活性且持效期长特别是丙硫菌唑代表了三唑啉硫酮这类新化合物,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几乎对所有小麦病害都可以防治,并能防治非谷物的多种病害,如油菜粉和花生的土壤传播病害与叶面病害病毒唑最初是作为人和动物防治药物研究开发的,后来发现病毒唑有抑制植物病毒能力,已成为近十年来抗植物病毒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它对马铃薯病毒,烟草斑纹病毒,黄瓜花叶病病毒,烟草坏死病毒等多种常见的植物病毒有抗病毒活性病毒唑对这些病毒的大田防效一般在30%-60%之间[10]双三唑类化合物1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活体外抑制活性高达75%11%,而且毒性较低[11]2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大多数的三唑类农药兼有杀菌和植物生长调节作用一些三唑类化合物能够阻止植物体内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形成[12],表现出强效的植物生长抑制作用,此外还有抗倒伏兼杀菌作用三唑类化合物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研究十分广泛,并取得很好的实际效果在禾本科豆科菊科等很多常见的植物中都有应用根据应用的主要目的,分为种质保存塑造理想株型和增强抗逆性提高产量三方面现在已经商品化的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是多效唑(Pa c l obut r a z ol )[13],烯效唑(D i ni c ona z ol e )[14],抑芽唑(T r i apent henol )[15],缩株唑(B A S 11100W ),多效唑的出现在生长调节剂发展中具有突破性意义将无毒易通过生物膜的二茂铁引入到三唑酮结构中,虽然出人意料的杀菌活性很低,但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2具有明显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达到了98.2%[16]3作为除草剂目前除草剂开发在强调高活性的同时,更注重安全性,确保非靶标生物人类和环境的安全以三唑为代表的一系列杂环化合物以其高效选择性好,生物降解率高的特点成为除草剂开发的主要方向根据其作用的靶点不同将三唑类除草剂分为以下几类:3.1乙酰乳酸合成酶(AL S)/乙酸羟酸合成酶(AH AS)抑制剂通过抑制A L S 而破坏植物体内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三唑类化合物研究与应用白雪(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715)摘要综述了三唑类化合物作为农用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杀螨剂的研究与应用关键词三唑农用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杀螨剂中图分类号TQ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862(2007)04(a )-0050-02似三十烷醇的物质,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证实参考文献[1]陈骁熠.优选胡萝卜素提取方案与其工艺改进.保鲜与加工,2002,2(6):2930.[2]纪平雄,黄自然.蚕沙胡萝卜素的提取.蚕业科学,1991,17(3):169172.[3]郝海玲,马跃龙等.薄层层析-分光光度法测定鬼针草中的胡萝卜素.光谱实验室,2005,22(4):892895.[4]绦明全.从蜂蜡中分离制备三十烷醇.广东化工,1991(4):1920.51F RI E ND O F CHE MI CAL IN DUS T RY 生化与医药2007.N O .07化工之友的合成,作用靶点单一,同时对人和动物不产生作用,安全有效氟酮磺隆(Fl ucar bazone -sodi um )[17]是拜尔公司2001年上市的磺酰脲类除草剂,主要用于苗后防除小麦田禾本科杂草和一些重要的阔叶杂草,对抗性杂草如野燕麦和狗尾草等有很好的防效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化合物是在磺酰脲类基础上由陶氏益农公司研制开发的新型除草剂,为旱田除草剂,使用剂量为360g /h m 2,对后茬作物安全,现在已经成为ALS 抑制剂研究的热点[18]3.2原卟啉原氧化酶(Pr ot ox)抑制剂该触杀型除草剂通过茎叶处理后,可被敏感植物或杂草迅速吸收到组织中,使植株坏死,或在阳光照射下使茎叶脱水干枯而死对作物环境安全,残效适中对后茬作物无影响用于大豆和玉米播后苗前或苗后除草的磺酰三唑酮(S ul f e n t r a z o ne )[19]和用于作物苗后除草的三唑酮草酯(C a r f ent r azone-et hyl )[20],是三唑啉酮类除草剂作为Pr ot ox 抑制剂的典型代表3.3其它1975年第一个三唑类旱田除草剂三唑磺(BTS 30843)问世[21]以此为模板,日本中外制药公司研制的苯酮唑(Caf e nst r ol e )[22],是三唑类除草剂研发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可以用于水稻田的除草,对除稗草有强效,并能防除千金子等杂草,残效期长其类似物CH -2000除草活性很好,但现在还未商品化;商品化的TH F -450同样对稗草有特效由近些年已经商品化及正在研究开发的已知结构的杀虫杀螨剂品种得知,传统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研究日趋回落[23],具有新的作用方式的杂环化合物已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根据所属的杀虫剂种类不同可以将三唑类化合物分为以下几类:4.1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合成方便杀虫谱广(许多品种可兼治螨类)生物降解率高在高等动物体内不易积累易于解毒,目前仍是杀虫剂几大类中品种最多,市场占有率最大的类型如1970年德国郝斯特公司开发的三唑磷[24](T r i azophos)和1973年汽巴嘉基公司开发的氯唑磷(I sozofos)三唑磷作为第一个上市的三唑类杀虫剂[25],具有广谱杀虫杀螨的特性,用于防治水稻二三化螟,纵卷叶螟等它可以渗入植株内层,对害虫和害螨起触杀作用,故在防治一些药剂不易直接接触到的害虫时效果表现更佳4.2氨基甲酸酯氨基甲酸酯杀虫剂结构简单,合成简便,作用迅速,持效期短,选择性好,对高等动物的毒性低1988年罗姆哈斯公司开发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唑蚜威(T r i azam at e)[26],对有机磷杀虫剂产生耐药性的蚜虫的防治效果很好,而且对多种蚜虫均有效,并兼具防治耐药性的桃蚜,但是属有毒农药品种,对人畜毒性相等欧盟委员会已决定于2006年1月4日撤消唑蚜威的登记,并撤回对含有该物质的植物保护产品的授权4.3-氨基丁酸(GA BA )抑制的门控氯化物通道抑制剂该类杀虫剂作用于G A BA 受体,阻断氯离子通道,阻碍了神经细胞的正常抑制过程,使昆虫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而逐渐衰弱并可能死亡将氟虫腈(Fi pr oni l )中的咪唑基团换成三唑取代基,化合物3[27]对蟑螂的I D508.61pmol上述介绍的均为三唑类化合物作为杀虫剂的情况1982年拜尔公司开发的三唑锡药效期长,可以与多种杀虫剂杀菌剂混合使用,对哺乳动物毒性低三唑锡可杀成螨若螨和螨卵,但对越冬卵无效5展望综上可见,三唑的特殊结构使其三唑类化合物在农药领域得到了异常广泛的应用,其研究与开发日益活跃,引起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关注随着对三唑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必将有更多的三唑类化合物用于农药(如农用杀菌剂除草剂等等)等领域,造福于人类参考文献[1]Pa uw D E.I nt J A nt i m i c r ob A ge nt s,2000,16:147-150[2]李海屏.江苏化工,2004,32(6):7-12.[3]L i u H Y ,Y a ng G .L ,Li u S B ,e t al .J L i qui d C hr om at ogr R el at Technol ,2005,28(15):2315-2323.[4]Seki m at a K ,H an S Y ,Y oneyam a K ,e t al .J A gr i c Food C hem ,2002,150(12):3486-3490.[5]H or sl ey R D ,Peder s on J D ,Schw ar z P B ,et a l.A gr ono J ,2006,98(1):194-197.[6]K hana F R,Sm i t hb L J.Cr op Pr ot ec t ,2005,24:79-86.[7]I t o A ,Sai shoj i T,K um azaw a S,et al.Pest i c.Sci.,1999,124(3):262-269.[8]K i l bur n D .A r a bl e Far m i ng,2002,29(18):8.[9]G a r ande au J M ,M i gi ni a c L ,Chol l et J F.H e l v C hi m A c t a ,1997,180(3):706-718.[10]金林红,宋宝安,杨松,等.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1):91-96.[11]X i a L ,Fan Z J,Y a o J H ,et al .B i oor g M ed Chem L e t t ,2006,16:2693-2698.[12]K i t ahat a N ,Sai t o S,M i yaza w a Y ,et al .B i oor g M ed Chem ,2005,13:4491-4498.[13]Fa ge r nes s M .J.,Y el ve r t on F.H .C r op Sc i ,2001,41(6):1901-1905.[14]C hoi J J.,L ee J S.,C hoi J M .,et al.J.K or ean Soc H or t i c ul Sci ,2002,43(5):633-638.[15]Pat el i P,Pa paf ot i ou M ,C hr onopoul os J.J H or t i cul Sci Bi ot echnol ,2004,79(2):303-307.[16]Ji n Z ,H u Y ,H uo A H ,et a l.J.O r ganom e t.C he m .,2006,691(11):2340-2345.[17]H ow a t t K A .W e ed t ec hnol ,2005,19(4):777-783.[18]程永浩,陈凯,李永红,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25(2):276-280.[19]M ai n C L,M uel l er T C ,H a yes R M ,et al.W e ed t e chnol ,2004,18(2):346-352.[20]Si ngh G .,Si ngh V P,Si ngh M .I ndi a n J W e ed Sc i ,2004,36:19-20.[21]高旭,黄明智,任天瑞.农药,2001,40(9):7-8.[22]B oger P.J Pe st i c Sci .,2003,28(3):324-329.[23]张一宾.现代农药,2004,3(6):30-34.[24]Bane r j i ,R ,Sa hoo,S K ,J ha S.I ndi a n J A gr i c Che m ,2005,38:67-71.[25]刘长令.农药科学与管理,1998,66(2):28-31.[26]Sw ee de n M B,M cLeod P J.J A gr i c E nt om ol o,1997,14(4):421-433.[27]O zoe Y ,Y a gi K ,N aka m ur a M ,e t a l.Pes t i c B i ochem Physi ol ,2000,66(2):92-104.。
1,2,4-三唑类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1,2,4-三唑类衍生物的研究进展曹肖;陈卓;乐慧庆;张池;龚银香【摘要】Triazole derivatives not only have the broad-spectrum, efficient bactericidal activity, but also have very good insecticide, herbicide and growth regulating activities.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the synthetic routes of 1,2,4-triazole derivatives have been reviewed in this paper. It is pointed out that 1,2,4-triazole derivatives have extensive application prospect.%三唑类杂环衍生物不仅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活性,而且具有良好的杀虫、除草及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综述了1,2,4-三唑类衍生物的生物活性和合成方法,同时指出了该类衍生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1(028)006【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三唑类衍生物;生物活性;合成【作者】曹肖;陈卓;乐慧庆;张池;龚银香【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5三唑类杂环衍生物以其良好的生物活性以及药效高、作用谱广而受到研究者的重视[1],其中N-取代-1,2,4-三唑类衍生物由于其高效的生物活性已成为农药工作者的研究热点[2]。
三唑鎓类化合物
三唑鎓类化合物摘要:一、三唑鎓类化合物的概述二、三唑鎓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三、三唑鎓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四、三唑鎓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五、展望三唑鎓类化合物的发展前景正文:一、三唑鎓类化合物的概述三唑鎓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三个氮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
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三唑鎓类化合物在多个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
二、三唑鎓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1.酰氯与胺的反应:酰氯与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取代反应生成三唑鎓类化合物。
2.醇氧化反应:醇在酸性条件下,通过氧化反应生成醛或酮,进一步转化成三唑鎓类化合物。
3.酚类化合物氧化反应:酚类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通过氧化反应生成醛或酮,进而生成三唑鎓类化合物。
4.σ-键迁移反应:通过σ-键迁移反应,将有机化合物转化为三唑鎓类化合物。
三、三唑鎓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1.医药领域:三唑鎓类化合物作为药物分子,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癌等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
2.农药领域:三唑鎓类化合物作为农药活性成分,具有优异的杀虫、杀菌、除草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3.材料领域:三唑鎓类化合物可作为高分子材料、涂料、粘合剂等的添加剂,提高材料的性能。
4.化学试剂:三唑鎓类化合物作为化学试剂,可用于有机合成、分析试剂等领域。
四、三唑鎓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三唑鎓类化合物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了许多具有新颖结构和生物活性的三唑鎓类化合物。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合成方法改进、生物活性筛选、结构表征等。
五、展望三唑鎓类化合物的发展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三唑鎓类化合物在医药、农药、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将不断深入,有望为人类创造更多价值。
三唑类农药残留分析研究进展
农 药 已成 为农业生 产 中不可 缺少 的生产 资料 , 药 的 但农 不合 理使用会 对环境造成 污染 。我 国是 农药 使用 大 国 , 年使
用量 居世界首 位 。研究表 明 : 用农 药的 1 % ~2 %作 用 于 施 0 0
灵 (0 4%干悬 浮剂 ) 中的 F46 留量_ 。他们采 用丙酮 一 82 残用石 8 : v v溶 0 82 ,
小柱净化 , 用 O 一 0 粗径 毛 细管 柱 分 离 , 电子 捕 获 检 再 V1 1 7 用 测器 (C ) 定 。该方法 对 F46的最小 检 出量 为 00 g E D ̄ N 82 . g, 2
在小麦和土壤 中 F46 82 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 2 1 gk, 和  ̄/g对 准偏差( S ) 44% ~ . %。该方法为其他新型芳基三 冗D 为 .2 86 7
摘要 三唑 类农 药具有 高效 、 广谱 、 低毒 、 效期长和 内吸传 导性强等特 性 , 残 对作 物具有保 护和 治疗作用 , 泛应 用 于水 果和 蔬 菜等 农作 广 物 上。但是 三唑类农 药 的不合 理使 用会 造成在 作物体 内的残 留积 累, 由此 引发食 品安 全 问题 。综述 了三 唑 类农 药的残 留检 测 方法 , 并
An lsso Ha oe P siie ayi f ̄ z l e t d s c
L Ln e a ( ea m n o C e ir, t u o e f u hu A s n G i o 60o I i t l D pr et f hm s v A h nCl g o G i o , nh , u h 5 1 ) t t  ̄ le z u zu 0 A s a t T a l psc e hv t hr t ii c i e i ec, i e i c , o x i , n s ule dsogs t c o— bt c r r z e e i ds ae h ca c r t s uha h i o t i e a e sc s s 小 f i y h 箍c ny l t it l g e da t m a r s m n f n c 出 e w o cy o r i r n t n y e c i
三唑类化合物研究与应用
化 合 物 以其 高 效 、 选择 性 好 , 物 降 解率 高 的特 点成 为 除草 剂 生 开 发 的 主要方 向。 据 其作 用 的靶 点不 同将 三唑 类 除草 剂分 为 根
重要 领 域 。
2作为植物生长调 节剂 1作为杀菌剂
大多数的 三唑类农 药兼有杀 菌和植物 生长调节 作用 。 一些 三 杀 菌剂 的英文 为 “ u gcd ”从字面 意思 可理解为 杀真 菌 唑类化合物能够阻止植物体 内生长素和赤霉素 的形成 [, Fn i e , i 1 表现出强 此外 还有 抗倒伏兼 杀 菌作 用 。 剂, 随着杀菌剂 的应用 , 其使用范 围已逐渐扩大到 包括真菌在 内的 效 的植物生 长抑制 作用 , 三唑 类化合物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研究十分广泛 , 并取得 细菌 、病 毒 等微生 物 。 三唑 类杀 菌剂 具 有高 效 、 广谱 、低 毒 、
维普资讯
三唑类化合物研究与应用
白雪 (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重庆
40 1 ) 0 7 5
摘 要 :综述 了三唑 类化 合物 作 为农 用 杀菌剂 、除 草 剂 、植物 生 长调 节 剂 、杀 虫杀 螨剂 的 研究 与应 用 。 关键 词 :三唑 农 用杀 菌剂 除草剂 植物 生长调 节剂 杀虫杀 螨剂 中图分 类号 :TQ4 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0 — 8220 )4a一 00 0 4 0 6 (o70()0 5— 2 0
持续时 间长的优 点, 有良好 的内传导兼具保护和 治疗 作用的杀菌特 性 , 用杀菌剂 开发 的一 个里程 碑 。 是农 它通过 与细 胞色 素P 5 作 40 用而抑 制麦 角甾醇 的生物 合成 , 而达 到杀 菌的作用 。 从 目前 , 三唑类杀菌剂 已有三十几个 品种上市 。17 年拜 耳公 94 司研制成功的三唑酮 (I dm f ) Tj ie n是三唑类杀 菌剂第一个商 品化的 a 0 产品 , 以及该 公司于 2 世纪7 年代 开发的三唑醇 (r dmeo) 0 0 T i i n1、 a 2 0世纪 8 0年 代开 发 的烯 唑醇 ( 1 c 1a o e I 丙环 唑 Di i o2 z l ) 和 2 ( o i o2 z l )4 0世 纪 9 Pr P c 1a o e [ 、2 1 0年 代 初期 研发 的 戊唑 醇 (euoao )都 是 目前 国内常用 的防治小麦病害的 三唑 类杀菌 T b cnzl[ e5 剂。最近研发 出来的氟醚唑 (ercn zl, T t o aoe意 利 I go_ a s r)、羟 a 6 I 菌唑( to aoe美国氰胺 、丙硫 菌唑(rticn zl, Me n zl, c i P ohoo aoe德国 拜尔)】 [ 8 、氟硅唑 (lsao , Fui zl 美国杜邦)等新型 的三唑类化合物 , l e [ 9 I 与常用的三唑酮等三唑 类杀菌剂相比 , 分子结构变化很大 , 多含 且大 氟, 除对禾谷类作物锈病 、 白粉病有活性外 , 对纹枯病 等病害亦有很 好的活性且持效期长 。 特别是丙硫菌唑代表了三唑啉硫酮这类新化 合物 , 保护、 具有 治疗和铲 除作用。 几乎对所 有小麦病害都 可以防 治, 并能防治非谷物的多种病害 , 如油菜粉和花生的土壤传播病害与 叶面病害。 病 毒 唑最 初是 作 为人 和 动物 防治 药物 研 究开 发 的 , 来发 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唑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摘要:在现有的众多杂环化合物中,三唑类衍生物对过渡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配位性能,因而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
三唑类衍生物由于其广谱的生物活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一直颇受人们青睐。
本文综述了三唑类化合物在农业、医药、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展望了三唑类化合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三唑化合物农业医药材料前言:含氮杂环化合物有着独特的生物活性,毒性低,内吸性高,常被用作医药和农药的结构组成单元,在医药和农药合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三唑类化合物作为含氮杂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结构特征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综述了三唑类化合物在农业、医药、材料三方面的应用,对新型三唑化合物的研制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农药方面的应用在农用化学品中,三唑类化合物己经被开发成为一类引人注目的超高效农药,其中已有几十个商业化的品种。
目前对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开发仍很活跃,其研究的内容和主要目标是通过保留三唑环的分子结构而对其他部分进行适当的改造和修饰,以求达到进一步扩大杀菌谱和应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其生物活性和减少用药量。
1.杀菌活性危害动植物而使动植物致病的有害生物主要是真菌、细菌和病毒。
对植物而言,植物的主要病害是真菌病害。
近30年来,三唑类杀菌剂以其高效、低毒、广谱而备受青睐。
三唑类化合物的高效杀菌活性引起国际农药界的高度重视,各大公司先后开发出一系列商品化的杀菌剂,如羟菌唑主要用于谷类作物防治矮形诱病、叶诱病、以及壳针孢、镰刀菌等病害;丙环唑主要对担子纲和子囊纲和半知纲中许多真菌有活;粉唑醇主要对担子菌纲和子囊菌纲的真菌有活性,如白粉病、诱病,对谷物白粉病有特效;酰胺唑具有保护、治疗作用,防治担子菌纲、子囊菌纲、半知菌纲引起的谷、水果、蔬菜和观赏植物的真菌病害;糠菌唑能防治谷类作物、葡萄、水稻、果树和蔬菜上的由担子菌纲、子囊菌纲、半知菌类病原菌引起的病害。
近几年来新研制的三唑类杀菌剂的结构出现以下几个特点:以多取代的三唑为母核,并对其它结构进行修饰,如以多个卤原子取代甲基上的氢原子;分子中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手性碳原子;形成稠杂环等多个方法来达到提高活性或专一性的目的。
三唑苄胺类化合物具有高效、广谱抗真菌活性, 构效关系研究表明, 三唑类化合物的 R1为 2, 4-二氯或 2, 4-二氟取代基时抗真菌活性较好。
冯志祥、张万年、周有骏[1]等人改进了 1-[2-(N -甲基)氨基-2-(2, 4-二氯苯基) 乙基] -1H-1, 2, 4-三唑的合成方法, 降低了成本。
并以 2-氯-1-( 2, 4-二氯苯基)乙酮为原料, 经三唑烷基化与甲胺反应生成酮亚胺后还原(A法), 或与N -甲基甲酰胺进行L eukart反应( B 法) 。
这两种方法原料易得, 反应简便,制得目标化合物的收率分别为 57. 6% 和 63. 2%苏桂发、霍丽妮、陈睿[2]以广西的优势资源松香为原料,脱氢松香酸与亚硫酰氯、硫氰化钾反应得到脱氢松香酰异硫氰酸酯, 然后再与芳胺或者烷基伯胺反应得到 1-脱氢松香酸酰基-3-取代硫脲, 最后与水合肼反应合成 5-(脱羧脱氢松香-4-基)-3-芳氨基-1H-1,2,4-三唑; 产物的结构经 IR,1H NMR,13C NMR 和元素分析予以确认, 并对合成出来的 17 种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测试结果表明,其中四种化合物对枯草杆菌抑菌率较高, 另外四种化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2 除草活性1975年Boots公司开发了第一个三唑类早田除草剂三唑磺,可防除一年生本科杂草,但对阔叶杂草和多年生杂草防效较差;胺草唑是一种有丝分裂抑制剂,它在植株内不移动,主要通过触杀分生组织而起作用,芽前使用可使阔叶杂草不发芽,芽后使用使植株逐渐停止生长,直至生长点死亡,幼株枯死。
三唑磺王振军、刘斌、李永红[3]等以吡唑酰胺类杀菌剂为模板, 应用“生物等排原理”设计了 1,2,3-三唑甲酰胺类具有等排结构的化合物, 从丙炔酸出发合成丙炔酰胺后, 利用 Cu(I)催化的 1,3-偶极环加成反应, 使其与叠氮化合物反应, 快速合成了 17 个结构新颖的1-取代-1H-1,2,3-三唑-4-甲酰胺类化合物. 当使用 Cu/C 催化时, 中间体 N-(3,4-二甲氧基苯基乙基)丙炔酰胺(4a)与 2,2,2-三氟乙基叠氮(14)在三乙胺作添加剂的条件下, 可以获得中等收率的偶联的 1,2,3-三唑化合物 17. 所有目标化合物都通过核磁共振氢谱, 元素分析或高分辨质谱的确认, 并测试了其生物活性. 结果表明, 该类化合物虽无明显的杀菌活性,但在 100 μg/mL 测试浓度下, 化合物 6a, 6e, 6k 和 6l 均表现出较好的除草活性。
在医药方面的应用1.抗癌作用含 1, 2, 3 三唑基的化合物、三氮唑糖苷衍生物, 都已被发现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和抗病毒活性。
类固醇类C17苯并三唑能够明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
4, 5, 6,7 tbro mo 1H benzot riazole 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能够抑制蛋白激酶 CK2, 诱导多种癌细胞凋亡。
由此说明, 苯并三唑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癌性。
孙婕、谭珍一、瞿斌[4]等将合成的3( 1H 1, 2,3 苯并三唑) -1 -( 4 氯苯基)- 1- 氧丙酮- 2 ,2, 4- 二氯苯甲酸酯( Bz) 作用于小鼠乳腺癌细胞系,考察了诱导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
结果表明, Bz 显著抑制小鼠乳腺癌 4T 1 细胞的生长, 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4T 1 细胞经 Bz作用后, 细胞增殖周期延长, 增殖速度减慢, AT Pase 活性降低; 膜电位检测结果表明, Bz 能够引起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
Bz 具有诱导小鼠乳腺癌 4T 1细胞凋亡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引发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而诱导细胞凋亡。
2.PTP-1B 抑制剂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1B (PTP-1B)特异性抑制剂是近年来治疗 II 型糖尿病药物研发的热点. PTP-1B 与 T 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TCPTP)同源性很高, 为了避免在使用PTP-1B抑制剂过程中对TCPTP 产生交叉抑制, 则需要设计开发对PTP-1B 具有高活性和高特异选择性的小分子化合物. 苯并三唑类化合物对 PTP-1B 的抑制活性很高, 并且其中一些化合物对 PTP-1B 表现出了较好的特异选择性, 具有良好的药用开发前景.梁娜娜、李艳妮、葛志强[5]等人通过 CoMFA 和 CoMSIA 两种方法分别对该类化合物进行了三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3D-QSAR)和三维定量结构-选择性关系(3D-QSSR)研究, 并建立了相关的预测模型. 计算结果表明 PTP-1B 中的 Arg24 与化合物的氢键相互作用是提高选择性的重要因素, 并且在 R2位引入氢键供体且体积较大的强供电子基团, 将有利于化合物抑制活性的提高, 而在 R2位取代基的末端引入氢键受体且体积较大的强吸电子基团, 将有利于化合物选择性的提高.3.抗菌性氟康唑含双三唑的异丙醇类化合物,是一种合成抗菌类药物。
氟康唑可用于治疗口腔、阴道和泌尿道念珠菌、毛癣菌、表皮癣菌等浅部真菌,以及新型隐球菌和小抱子菌等深部真菌感染,特别是对隐球菌脑膜炎疗效显著,被誉为抗真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
氟康哇还可治疗原虫病和预防骨髓移植病人念球菌感染。
该药抗真菌谱广,肝毒性小,具有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组织分布广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在临床上治疗效果显著,得到广泛应用。
迄今已在全球多个国家上市,一直稳居抗真菌药市场领先地位,并被世界卫生组织WHO 指定为治疗全身性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近些年,氟康唑在临床上的大量使用导致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再加上氟康唑水溶性较小,给药方式受限,且对临床上非白色念球菌如曲霉菌的治疗效果不明显,使得寻求广谱高效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更加紧迫。
近些年对氟康唑自身结构修饰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1)利用氟康唑中醇轻基形成酷类前药,目前报道的有梭酸酷类和磷酸醋类,该类药物(如磷氟康哇)已有上市。
(2)利用氟康唑中醇轻基形成醚类化合物,但由于氟康吟特殊的结构,醚类化合物的制备困难而受到限制,目前该领域研究不多。
(3)利用氟康哇中三唑环N原子形成季按盐类化合物,提高其水溶性,从而增强疗效。
(4)在氟康哇中三唑环c原子上引入新基团,改善氟康唑的理化性质并增强药物与靶酶活性位点的疏水相互作用,提高抗真菌活性。
研究表明,卤代节基是重要的活性增效基团,将其引入到三唑类抗细菌、抗真菌药物中可起到改善其药物活性,降低毒性,降低药物耐药性等作用。
在材料方面的应用1.光稳定性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和受阻胺类自由基捕获剂是聚合物常用的两种类型光稳定剂, 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复配使用, 复配后由于具有协同作用而使应用效果更佳, 从分子设计和原子经济角度出发,设计在同一分子内同时含有苯并三唑和受阻胺结构, 使化合物具有紫外线吸收和自由基捕获两种功能的研究更具有发展潜力。
邵玉昌、左洪亮[6]以 3-( 3-叔丁基 -4 -羟基-苯基 )丙酸为起始原料经重氮化、偶合、还原、酯化及酯交换反应合成了4个分子中含受阻胺结构的苯并三唑化合物, 反应总收率为 44 4% ~ 48 3%, 在引入甲基哌啶醇的酯交换反应中, 在无溶剂条件下合成了目标产物。
通过1HNM R、M S 和 IR 确定了化合物分子结构。
测定了它们紫外吸收光谱,该 4个化合物在 270~ 400 nm均有较强的吸收峰。
所合成的化合物分子中同时含有紫外吸收和捕获自由基两种功能, 是一类双功能光稳定剂。
2.减阻特性目前, 天然气管输减阻剂已成为天然气输送领域研究的新热点。
李峰、邢文国、张金岭[7]等根据天然气减阻剂的减阻机理, 合成了巯基三唑化合物, 经复配得到一种新型天然气减阻剂。
该减阻剂中, 巯基三唑化合物分子中含有 N、S、O 等电负性较大的原子, 能够吸附在输气管道内表面上并形成一层光滑的弹性分子薄膜, 其他复配物中含有 N、O 等电负性较大的原子, 也有很好的协同吸附作用。
在天然气减阻剂室内评价系统上对复配天然气减阻剂进行了减阻率测试,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减阻剂在钢铁表面上生成薄膜的形态, 检验了减阻剂的成膜性能。
试验结果表明: 构成复配型减阻剂的 2 种组分单独使用时减阻效果不大, 但复配后其减阻性能得到极大提高, 在 25 、前端压力为 520~ 650 kPa 时, 平均减阻率达到 8. 4% 。
3.缓蚀特性缓蚀剂的协同效应是缓蚀过程中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
研究缓蚀剂的协同效应, 对于充分发挥各种缓蚀组分的作用, 降低缓蚀剂使用和处理成本, 开发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新型复合缓蚀剂配方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