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理解之概括整合
记叙文阅读——概括内容专题练习(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概括内容专题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dd3f0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b.png)
记叙文阅读——概括内容专题练习(含答案)在我家乡的田野上,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而我的父亲则是花生的大户。
很多人向他请教,父亲总是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他的声音很长,像在讲述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事实上,花生真的是一个好活。
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每年的秋天,田野上都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种作物几十年来从未让人失望过。
在我印象中,每当麦子将要熟时,父亲就开始种植花生。
他只需要一把铲子和一个三角撑子这样的简单工具。
不久,小花生种子就在土里发芽了。
等到麦子收割完毕,花生苗已经长成了一片翠绿的景象。
看着这些苗,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对它们爱不释手。
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地拉着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使它们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
我们心疼得直哭,但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果然,一段时间后,我们再次见到它们,它们都好好的,青叶之间还缀满了小黄花。
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些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
他还向我们讲述了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
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我们心里溢满了欢喜。
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人难以相信。
有一年,麦子收割完毕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
可是火势借着风力殃及了我们家的地,一片青青的景象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
父亲一向自信的表情变得煞白,他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然而,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
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花生特别容易管理。
只需要一遍除草剂,就可以让它自由生长。
在漫长的夏天里,容易干旱,但花生并不怕。
当玉米和棉花的叶片因为焦渴而耷拉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
在秋天收获时,即使碰上连绵的风雨天气,也不会有什么关系,因为果实长在下面,雨水反而滋润了它们。
每年的父亲节,班级都会开展以“感恩父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一——概括主要内容(练习+答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一——概括主要内容(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88050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0.png)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一——概括主要内容(练习+答案)概括内容时应该尽量准确表达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二是“简洁”,概括内容要简明扼要,避免冗长和繁琐。
三是“全面”,概括内容要尽可能全面,不要遗漏重要信息。
在解题时,可以结合以上方法,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概括。
同时,还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篇章逻辑,理清文章的思路,确保概括的内容完整、准确、简洁、全面。
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周一早晨,我紧张又兴奋,因为我的竞赛课即将开始。
这是一节级别很高的竞赛课,有各校领导做评委,还有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到场。
我希望获得掌声和奖杯。
教研组长特地嘱咐我,一定要安排好时间,万万不可拖堂,否则一票否决,与奖杯无缘。
我感激地点点头,正准备去教室,美术老师却气呼呼地闯了进来。
他告诉我,市里举行“我最爱的人”儿童绘画大赛,我班绘画天分颇高的安锐却故意捣乱,把妈妈画成了老巫婆,还拒绝修改。
看到安锐的画,我也很吃惊。
画上的妈妈没有任何美感可言,那一双眼睛尤其奇怪,一只画成了一团浑浊的雾,另一只眼角有泪滴下来,而手用了怪诞的紫黑色。
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铃声响起来。
我上的是一节口语交际课,题目是“我爱四季”。
面对众多陌生的面孔,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得成了小木头,课堂气氛像被冰镇过。
我微笑着启发他们,他们小脑瓜里的记忆一下子复苏了,春天里高高飞起的风筝,夏天里一园一园的石榴花,秋天里满地厚厚的落叶,冬天里孩子们玩疯了的打雪仗,他们争先恐后,唱歌似的说个不停。
课堂上时时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场面,连那些正襟危坐的评委,也露出赞许的表情。
教研组长眉开眼笑,也给我一个胜利的手势。
只要一个简单的小结,这节课就可以漂亮地结束了,而我似乎已感受到那只奖杯的厚重。
忽然一直沉默的安锐举手了,他的声音很小,却很清晰:“老师,我不爱秋天和冬天,可以吗?”几乎所有的人都转过头看着这个奇怪的学生。
安锐惶恐至极,一下子变得结结巴巴,他的脸憋得通红。
教研组长皱着眉,对我指指墙上的时钟。
第05讲 记叙文之概括类题目【知识梳理+对点训练】-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原卷版)
![第05讲 记叙文之概括类题目【知识梳理+对点训练】-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29661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3.png)
第05讲记叙文之概括类题目【学习目标】1.了解记叙文概括类题目常考题型:①内容情节概括②人物形象概括③心理、情感概括④原因概括题⑤主旨概括2.掌握记叙文概括类题目的答题方法。
【互动探究】揭开害羞之谜①当绝大多数人都和谐地融于社会交往中时,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
研究表明,大概有10%的幼儿“生来害羞”。
这些儿童在与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接触时,显得不同寻常的谨慎和jiān默。
②人们一般认为,害羞就是一个人性格内向造成的。
但是科学家通过行为研究、大脑扫描甚至是基因测试,逐渐了解到,害羞是一种复杂的状态。
③为了寻找害羞的原因,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小学生。
让小学生们先回答调查问卷,然后根据他们的害羞程度分了小组。
之后,又向孩子们展示了一系列的图画,上面画的是表示高兴、生气和没有任何表情的脸,要求小学生识别这些脸。
结果显示,害羞程度高的小学生,一直不能顺利地解读表示生气的脸。
④当研究者用脑电图扫描的方式记录小学生的大脑活动时,他们又发现在那些羞怯指数较高的孩子的大脑中,掌管人情世故的皮层活动能力较弱,而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部分则颇为活动。
所以,在参加社交活动时,一般的孩子能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变化做出相应的反馈;而那些害羞的孩子很可能不懂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无法做出相应的反馈,当他们面对难以辨识的表情时,就会变得很警惕,表现出来的就是害羞。
⑤害羞孩子的大脑是如何被塑造成这样的呢?心理学家接着收集了这些小学生们的唾液样本,对其进行DNA分析,结果发现,害羞的孩子的基因中与大脑化学物质5-羟色胺有关的基因有一两个比别人更短,使得他们大脑内5-羟色胺浓度过低,导致他们交往不畅,最终产生一系列精神和心理上的问题,比如焦虑,惊恐,最严重的就是抑郁情绪,而这样的人通常比较害羞。
因此,由于基因的差别,有些人生来就害羞。
⑥心理学家曾对一批具有羞怯性格倾向的2岁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他们发现,那些最初有羞怯倾向的人,虽然有2/3的人长大后仍是这种性格,但仍有1/3的人通过努力克服了这种害羞性格,变得开朗起来。
记叙文阅读方法之概括中心意思
![记叙文阅读方法之概括中心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f567b31eeff9aef8941e066d.png)
记叙文阅读方法之概括中心意思金柳【概念阐释】阅读记叙文,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记叙文的中心意思是蕴涵在所记叙的人、事之中的,所以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对于侧重写人的记叙文,要具体分析人物的言行,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侧重叙事的记叙文,要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事件的意义,从而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意思。
有时候,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就会对文意有不同的理解。
【阅读技法】概括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看开头。
很多文章都是开篇点题。
如魏巍的《我的老师》。
2.看结尾。
许多文章篇末点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枣核》的最后一段:“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3.分析文中议论抒情的部分。
记叙文中记叙、描写部分是“画龙”,而议论、抒情部分则往往是“点睛”。
抓住“睛”有助于抓住主题。
4.抓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能传神,文章的题目总能或隐或显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所以要注意分析题目。
如朱自清的《背影》。
5.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
你只要分析出该文是在何种背景下写的,主题也就呼之欲出了。
如阿累的《一面》。
6.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总结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态度。
【例题讲解】给心灵搭桥余显斌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教我们。
他是一个民办教师,叫什么,我已经忘记了。
只记得他姓李,大家都喊他李老师。
现在回想起来,还记得他那双近视眼,老在眼镜后眯眯地笑;光头,发根已花白。
他有一个习惯,自习时,总爱在教室里慢慢地踱,踱到谁跟前,看到你冥思苦想,就会俯下身子,轻轻地问:“有疑难么?做得出来吗?”一般情况下,同学们总会摇摇头,接着点点头。
这时,他就会直起身子,扶扶眼镜,口中吟道:“勤学苦思,学而不厌,孺子可教也。
”他说的次数多了,以至于班上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
因而,在他又一次询问学生后,还不等扶眼镜,就有学生调皮地接口说:“勤学苦思,学而不厌,孺子可教也。
记叙文阅读:概括内容,梳理思路
![记叙文阅读:概括内容,梳理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cc1654e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72.png)
记叙文阅读:概括内容,梳理思路记叙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文体,占较大分值。
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小说,考点和题型相近。
记叙文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
记叙文的分类有写人、叙事、写景和状物。
小说的要素有人物、情节和环境,情节发展有开端、发展、和结局。
散文的取材为“形”,题旨为“神”,分类有叙事、抒情和说理。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中心句和提示语、关键词等进行概括,可以使用题目扩展、要素归纳、段意合并和摘录句段等方法。
本文讲述了作者由乡下学校转到城里上初一的经历。
每天晚上,他要经过一条没有路灯的小巷子。
有一天,小巷里传来哀伤的哭声,吓得他跌倒受伤。
之后,他在小巷里走着走着突然想哭,但是突然看到一位老奶奶在窗户里探头,为他打开了一盏灯。
第二天,他看到小巷里的一对老夫妻在家门口喝茶聊天,感受到了小巷里的温暖。
几天后,他回家时发现老人在门前挂了一盏灯泡,为他照明。
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关爱,抒发了作者对这种感情的感慨。
在作者初一的时候,因为父亲在城里上班,他由乡下学校转到城里上学。
每天晚上下自后,他要经过一条没有路灯的小巷子。
有一天,小巷里传来哀伤的哭声,吓得他跌倒受伤。
之后,他在小巷里走着走着突然想哭,但是突然看到一位老奶奶在窗户里探头,为他打开了一盏灯。
这个场景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温暖。
第二天,他看到小巷里的一对老夫妻在家门口喝茶聊天,感受到了小巷里的温暖。
几天后,他回家时发现老人在门前挂了一盏灯泡,为他照明。
这个细节表达了老人对作者的关心和温暖。
整个故事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关爱,抒发了作者对这种感情的感慨。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小巷里的老人们给作者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记叙文之概括主要内容
![记叙文之概括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5665ca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6.png)
爱的权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这个女孩痊愈,这位女士一共捐了三次钱,总额超过了20万元。女孩一家人过意不去,一定要见见这位救命恩人,电视台甚至录制了女孩一家人泪流满面的场景,希望当面感谢一下他们的恩人,然而这位女士还是婉言谢绝了。
社记者对这位神秘的好心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通过短信的方式,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与女士交流,逐渐赢得了她的信任。一次,在茶馆里聊天,女士为记者讲述了她小时候最不能忘怀的一件事: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叶老师不置不否,却给我讲敢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一位小姑娘患了重病,自己觉得马上就要死了,她望着窗外的常青藤,说:“常青藤上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我就要离开人间了。”人们都为她伤心。这件事被一个年迈多病的画家知道了,老画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抱病握笔画了一片碧绿晶莹的叶子,把它牢牢地扎在常青藤上。此后不久,老画家安然长逝了,而那位小姑娘却从此坚强地活了下来。听着叶老师娓刀的讲述,我悟出了她喜欢绿叶的真正原因。 后来,我离乡来津。分手时,叶老师送我一束花,可我却说:“你还是送我一片绿叶吧。”叶老师会心地笑了,笑得那么甜。
02
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然后再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写景的文章。
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
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和自卑作战,和惰怠作战。我还一遍遍地为自己勾画未来的蓝图。越来越多的人真诚地用“阳光”、“自信”、“上进”这些词来形容我。
那个周末,烈日流火。我兴冲冲地跑到艺术品商店,买了一幅带画框的《睡莲》。虽只是临摹画,我的喜悦却是那样真实而强烈。我告诉父亲,这是美术学科的参考资料。C父亲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只是爬到椅子上,郑重其事地帮着把画挂在我的房间里。
记叙文阅读之归纳概括、文章内容、故事情节(全面概括、筛选信息)
![记叙文阅读之归纳概括、文章内容、故事情节(全面概括、筛选信息)](https://img.taocdn.com/s3/m/8536bbf6a5e9856a561260de.png)
▪ 6、再回头,他已经戴上眼镜,正在翻看我的教学
我 辅导书。 劝 ▪ 7、“不错啊,很像个大学者哦!感觉怎么样?”
他 ▪ 8、“我觉得……挺清楚的。”‖
接 受
▪ 9、“那太好了,你正好戴着它吧,连眼镜盒也拿 去吧,省得放在这儿占地方。”我心中一阵暗喜。
眼 ▪ 10、“老师,我……”
镜 ▪ 11“怎么?嫌我的眼镜不好啊?”我假装有些生气
地说,“都没怎么戴过,你看,还挺新的呢。‖”
▪ 12“没,没有。”他红了一下脸,不再作声了。
▪ (1)我有意碰掉眼镜 第5段①②句
▪ (2)我
眼镜第5段③④⑤句—8段
▪ (3)我劝他接受眼镜 第9——11段
▪ (4)他
眼镜 第12段
▪ 5、……③看到他正抬头望着我,我便说:
“哦,你看,这是我前几年配的眼镜,一直
▪ 5、①一周后的一个星期天,我约他到我寝室来, 说要给他补习一下古文。②我认真地为他讲了一会
儿,便起身假装到书架上找资料,顺便碰掉了那副 早已准备好的眼镜,然后漫不经心地说:“哎,我 这东西太多了,乱七八糟的,好多以前的东西还堆
在这儿呢。” ③看到他正抬头望着我,我便说:
“哦,你看,这是我前几年配的眼镜,一直没戴,
▪ 3、后来我问了一位和他很要好的同学,才知道他最近一段 时间总是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他曾去医院检查了一下视力, 居然两眼都近视到400度了。
▪ 4、我思虑了几天。他家中比较贫困,显然他是不忍 心向父母开口要钱配眼镜。我拿钱给他配一副眼镜 并不难,但让这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接受却不是件 容易的事。他对别人的同情怜悯一向特别敏感,稍 有不慎,便会使他的心灵受到伤害。
【解析】本题考点是:归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 记叙文阅读之学会概括内容-初中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
![4 记叙文阅读之学会概括内容-初中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https://img.taocdn.com/s3/m/166c460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1.png)
初中语文阅读”公式记忆法”专题记叙文阅读--学会概括内容【考点解读】学会概括内容,首先是内容方面,就是弄清“记叙了什么”。
比如读《阿长与(山海经)》时要弄清楚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
其次是主题思想,就是弄清“表达了什么”。
比如要弄清楚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准确回答这类问题,需要有概括归纳的能力。
具体到记叙文阅读训练或者考试题中,概括归纳还可以有一些变化的题型。
内容方面如概括事件要点、人物心理过程、描写的情景画面等。
主题方面如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物的性格特点或者文中不同的人物态度等。
●考点1:概括文章内容◎常见题型1.请你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ⅹⅹ的特征。
2.本文围绕ⅹⅹ记叙了哪几件事?请分条概述。
◎答题思路1、审清题干,明确题干要求,确定答题范围。
整体:概括全文/围绕全文,体现在几个方面/为什么……局部:概括X-X段/围绕XX,概括……/“XX”表现在……方面2、划分层次,精准阅读,抓住关键,圈点勾画。
整体概括: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抓住段眼(起始句/结尾句、抒情句、议论句)局部概括:针对题干关键词,快速锁定内容提取、筛选、归纳内容3、整合内容,精准表达。
取干去枝,全面、分条概括(可根据题干赋分情况分条作答)◎例题示范题目:用—句话概括本段的内容,说说“我”流泪的原因。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97224e4f78a6529657d537d.png)
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含练习)-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指主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还包括人物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等。
那么如何才能快速准确简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常见的概括方法有以下几种:1.“六要素”综合法。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
2.关键词语提炼法(含中心词句提炼法)。
即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同时更要注意文章一些特殊句子,如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3.段意合并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
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大致意思.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去粗取精法。
即在概括的时候,找准与原因或条件相关联的词句,去除不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保留极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的、能够揭示事物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的词句。
我们在选用上述方法概括内容时,必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准确",不能以偏概全,概括要点时不能有遗漏;不能以罗列代替概括,把罗列到的小的具体材料当作要点概括。
二是“简洁”,这是从答题字数要求来说的,有许多题目明确要求答案在多少个字以内,所以,答题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切忌罗嗦.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概括的内容要具体。
有的同学常用”经过""结果”之类的词代替内容,太空洞,这不行。
应该写出经过是什么,结果怎样。
二是概括的要点要全面.一篇文章的内容往往有几个要点,要抓全,不能丢要点。
三是语言要简明,不罗嗦。
就是要把文章的"水分”去掉,使内容表达得简单明了.(二)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把握和概括好的记叙文总是避开直接表述中心思想,因而增加了把握它的难度.言在此而意在彼,或是通过相关人物的描写、相关事件的叙述来隐晦地、含蓄地表达作者的主旨,因此把握中心思想的原则是: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切忌拘泥、局限某一局部纠缠不清,即使是某一片段、段落的分析,也必须立足于文章的整体去思考、探究,掌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抓住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精确、完备的概括.一般的方法是:1、从文中标题入手:有的文章题目概括了中心,体现文章主要内容;有的文章标题直接揭示了中心思想。
十篇记叙文阅读概括事件题型集锦及答案
![十篇记叙文阅读概括事件题型集锦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439e9e83d049649b665868.png)
一、老海棠树史铁生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
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
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
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
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
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
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
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
第18讲 记叙文阅读——概括文章主旨
![第18讲 记叙文阅读——概括文章主旨](https://img.taocdn.com/s3/m/2e50463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c.png)
【知识梳理】归纳文章主旨的方法有四种:1.中心句提炼法中心句是指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凝练而又能体现中心的一两处语句。
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筋。
中心句一般在文章开头,有的甚至就在第一自然段;当然也有在文章尾段,卒章显志的。
我们在阅读时,就要注意抓住那些表明作者立场、观点、情感、态度的句子,如果它能统领全文内容,毫无疑问,那就是文章的主旨了。
2.归纳综合法大多数文章,并不一定有明显的中心句。
这就需要归纳综合了。
一篇文章,我们把各段落的段意综合起来,然后理清其关系:详与略、铺垫与关键、正与反、映衬与主体等。
不论哪种关系,它们都只有一个与写作意图密切相关的中心意思,那就是文章的主旨。
3.背景分析法文章一般都有明显的时代性,它反映着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同时还反映出特定时代的作者的个性特征。
因此,分析组织文章主旨,还要关注作品的时代背景甚至作者的思想背景。
4.形象分析法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往往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现主题,分析归纳这类文章的主旨,就应从分析人物形象人手。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运用这种方法十分有效。
当然,以上几种分析归纳文章主旨的方法,并不是单独运用的。
我们具体操作时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加以考虑,才能更为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另外,在具体的操作中,还有一些小技巧可以作为补充:(l)紧扣文题。
有许多文章,文题就是文章的主旨。
(2)注意文中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文中的议论有的是揭示人物品质,有的揭示事件意义,有的直接揭示文章的主旨。
文中抒情句其实已包含了作者的情感态度,显示了作者的倾向性,这些都有助于对主旨的理解。
归纳文章的主旨(中心),在语言表述上一般来说有一些格式,不同的文体归纳中心的格式不同。
但不应拘泥于此格式。
文学作品文本主旨归纳格式如下: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歌颂)了……表现了……;写景状物: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例题精讲】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来源:Z|xx|]丰子恺[来源:Z§xx§]①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②瞻瞻!你尤其可佩服。
阅读理解之归纳文章主旨
![阅读理解之归纳文章主旨](https://img.taocdn.com/s3/m/bfe438e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68.png)
阅读理解之归纳文章主旨主旨:在记叙类文章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所表达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思想情感,就是文章的主旨。
考查方式:(分为直接或间接)1、要求直接概括文章的观点(主旨)如“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题。
”2、考查对体现主旨的关键句子的理解,实际上是间接概括主旨。
如:“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再把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的深刻含义。
”3、通过考查对题目内涵的理解来考查对主旨的理解。
如:“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的题目?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根据阅读感受谈启示(体会、看法)的题。
如:×××的事迹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方法指导(重点内容)1、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捕捉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题目形象地暗示了中心。
2、从文章的结构入手(开头、中间、结尾)。
有的文章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直抒胸臆,直击中心,读这样的开头便可把握文章主旨。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我赞美白杨树。
”有的文章在中间加上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主旨也会体现在其中。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的说和做》。
⒊从写作背景入手。
因为写作背景往往是文章产生的大环境,它会告诉我们作品产生的根源、作者写作的意图,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
⒋从关键语句入手。
关键句是一篇文章中凝练地体现中心的语句。
学会抓关键句,是一种很稳妥的解答方法。
关键句的位置很灵活:或在篇首,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解题时如能注意到文章开头那个“见山”的句子,就可以发现文章的主旨;或在篇末,结尾点题,卒章显志,而这“点题”或“显志”的内容恰恰跟文章的主旨有关;或在篇中,如过渡句,衔接于上下文之间,使文章脉络清楚,起承上启下作用。
还要特别注意那些蕴涵着作者观点、情感的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它们往往是文章主旨的结晶,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记叙文概括内容的方法和技巧
![记叙文概括内容的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b715b4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e.png)
记叙文概括内容的方法和技巧记叙文是一种用来叙述故事或事件的文体。
概括一个记叙文的内容是指将其主要情节、人物和主题等要素归纳提炼,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出来。
下面将介绍几种概括记叙文内容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读者在概括记叙文内容之前应该先仔细阅读全文,了解整体情节和核心要点。
可以通过阅读文章开头和结尾,了解整个故事的起伏和转折,从而掌握着重点和主线。
其次,注意记叙文的时间和空间背景。
记叙文往往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例如历史时代、特定地域、某个季节等。
在概括时,可以简要提及这些背景信息,以便读者获得更全面的理解。
第三,关注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性格与特点。
人物是记叙文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他们的行为、对话和想法直接影响故事的发展。
在概括时,可以提及关键人物和他们的关系,特别是主要人物的动机和变化,以突出故事情节的转折点。
第四,抓住记叙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记叙文通常包含一定的主题或中心思想,通过故事情节传达给读者。
在概括时,可以总结出主题或中心思想,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第五,利用连词和过渡词来使概括更连贯。
在概括记叙文内容时,可以使用一些连词和过渡词,如“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等来连接不同的要点,使概括更加连贯和有条理。
第六,注意语言表达的精炼和准确。
在概括记叙文内容时,要以简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避免冗余和啰嗦。
可以使用直接、明了的词语和句子,以便读者更容易理解记叙文的核心内容。
最后,不要遗漏重要的细节。
在概括记叙文内容时,要尽量包含故事的重要细节,以便读者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但也要注意去除一些次要和不必要的细节,使概括更加简洁和有吸引力。
总而言之,概括记叙文内容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全面了解整个故事情节、关注时间和空间背景、抓住主要人物和他们的特点、总结主题和中心思想、运用连词和过渡词使概括连贯、语言精炼准确、不遗漏重要细节。
通过应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读者可以更好地概括记叙文内容,并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核心要点。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理解专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理解专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题型答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7a8178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3.png)
2024年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阅读理解专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题型答题技巧总结(讲义)概括文章内容是我们记叙文阅读的时候最常见的一种题型,一般出现在记叙文的第一题,但是它的题型却并不单一。
题型展示1. 概括文章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 文章围绕某人(某物)发生了那几件事?3. 从某人的视角概括文章发生了哪几件事。
4. 填写表格类的、填写横线类的。
5. 按照时间的顺序概括文章内容。
《滴水之恩》《最美的化学反应》......【解题要点六要素】1.时间2.地点3人物4.事件的起因5.事件的经过6.事件的结果*结果交代结果。
【注】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
找出文中的六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用简洁的语言连缀成话,我们就可以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了。
1【题型一:一件事】概括文章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解题思路】对于概括一件事的文章需要同学们先找到文章中的各个要素,然后用语言串联起来。
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了?桥在水上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许多座桥,桥总是架在水上。
星期天清晨,一片宁静。
我站在一座桥上看风景。
桥上没有行人,桥中央的栏杆旁躺着个男子。
这几天,我每天从桥上走过,总能看见他蜷缩在这里。
一辆红色小轿车出现在桥头边。
车门开了,两个孩子从车里跑了出来,后面是一位中年妇女。
男孩六岁模样,女孩小一些。
孩子们朝桥上跑来,女人站在桥头观望。
两个孩子各抱一个纸袋,奔到男子身旁站住。
早上好!男孩女孩异口同声说。
早上好!男子翻了个身,坐了起来,靠在桥栏上。
他头发蓬松,胡子拉碴,深色的夹克衫满是污迹。
这是你的早餐!男孩把手里的纸包递过去。
这是你的苹果!女孩把手里的纸包也递了过去。
女孩双手撑在膝盖上,你吃吧,这是我妈妈做的三明治。
男子疲惫地说,对不起,昨天晚上我发烧了,还不想吃,谢谢你妈妈,我一定会吃的。
女孩说,哦,我发烧的时候,也不想吃饭。
我克制不住自己的好奇,站在桥栏边,装作欣赏河上的风景,一字不漏地听着他们的对话。
初中语文备考: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初中语文备考: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3e4a84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7b.png)
初中语文备考: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在记叙文阅读题目中,概括文章或者语段主要内容是基本考点,几乎90%的阅读题里都会有这种类型的考题。
这种类型的考题,是要求孩子们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整体或者局部的内容要点,找准中心句或者用自己的语言,将内容进行整合表述。
要答好这样的题目,还需要领悟作品的内涵,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认真审题,按照题目要求,着眼词语、句子或者段落、全文,由表及里,深入感知文字或者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有时候记叙文的主人公不是作者,孩子阅读的时候,还要深入分析主人公的情感,能结合语言环境,细致概括。
常见的考题形式有: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部分段落)的内容(或者故事情节)。
2、文中一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根据示例补充文章事件发展脉络(故事情节)。
答题技巧:第一,需要孩子通读全文后,理清文章的记叙要素,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组合。
记叙要素,就是孩子们都知道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第二,将上一步组合起来的句子,进行精简,达到语言简洁的标准。
从全文内容把握,提炼关键的信息。
第三,选择合适语言作答。
一般情况下,这种题型的答题格式是:谁+什么情况+做什么事+结果。
其中的“谁”要根据文章内容确定。
通常是文章如果用第一人称,那就是“我”(文中的“我”如果有准确的名字,也可以用名字)。
文章如果用第三人称,“谁”一定要用主人公的名字。
有时候文中的人物称呼会有变化,孩子需要注意,统一用文章大多情况下用的称呼。
孩子答题不能随意变更称呼,最好是用文中的称呼。
第四,在答题时,学会用关键词语或者句子。
作答过程中,需要孩子关注文章题目、开头、结尾、过渡段等,还有中心句、关键句等。
最好能扣住主题总结。
孩子只掌握方法还不够,需要进行适当的练习。
理解能力、概括能力稍好的孩子,基本十多篇阅读练习做下来,就可以掌握好方法了。
在孩子自己对照答案进行批改的时候,一定注意比较自己的答题内容和答案的区别,弄清楚采分点在哪里,自己的答题内容少了几个点。
专题06 “概括内容”答题模式-2021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式指导
![专题06 “概括内容”答题模式-2021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式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5727f629a417866fb84a8e62.png)
“概括内容”答题模式概括文章或段落主要内容【方法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故事情节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段意合并法。
适用于主体部分是并列结构的文章,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
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段意思。
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加上一些过渡词语,并进行合并。
(2)要素串联法。
将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语句通顺即可。
用“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的公式去套用,要求语句通顺、简洁。
公式中的“何人”必须是主人公。
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也可用“我”。
(3)问题概括法。
对整篇文章,作者所要说明的有哪几个问题;对其中的重点段落、重点词句,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把这些问题的答案用简练、通顺、连贯的话语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文题拓展法。
有的文章题目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可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根据文章内容把标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富,使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全面。
5.句段摘录法。
表示时空转换、提示语境特征的提示语;文章开头和结尾处的概括性语句(总起句、总结句);文章主要内容间的过渡句;集中表现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概括性语句;文章中议论性、抒情性的语句;信息较集中的主旨句。
答题模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时间、地点可有可无)例题:概括《对一只蝴蝶的关怀》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答:内容是初三毕业那个夏天,两个男孩救起一只落水的蝴蝶。
注意:①概括的要点要全面。
②语言简明。
把文章的“水分”去掉,使内容简洁明了。
③语言规范严整。
注:概括段落内容方法大体同概括文章内容,概括某段内容可采取要素串联法、问题概括法等。
解题思路:锁定区域+提炼概括(找出需要概括内容的段落,从相应段落中提炼概括)考向2 概括主人公的多个事件【中考常见设问】1.(2019山东济宁)在向齐老学习画画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哪些唱戏方面的启示?(答案可从原文中有关学习画画的情节中圈画出来)2. (2017河北21题)你认为选文中哪件事能够从正面充分体现“至深至纯师生情”?(概括几件事的内容)3. (2012河北20题)“万想不到对我的责罚却在一个月之后”,一个月之后,“我”受到了怎样的责罚?(下一段中的原文语句)【方法总结】第一步:审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互动题】阅读下文,①应填写的是选择(
)
三
③他们竭力探听小岛上的情况,常常向父亲提出一连串无穷无尽的
问题,然而得到的却只是一些很简短的回答。小岛实在是太没有价值了,
关
怎么能引起一个成年男人的兴趣呢?
④不过孩子们从远处用自己的眼睛眺望着小岛,他们绝不能相信,
它是像父亲所断言的那样索然无味。他们从前就已发现,世界上有不少
【课前测】最适合填入横线内的选项是( ) 上课铃已经响了,小倩的语文课本突然不见了,小
心翼翼地翻着书包,她______:“语文书呢,语文书被 我放到哪里去了……” A.大声嚷着 B.小声嘟囔着 C.痛苦嘶吼道 D.尖叫着
【互动题】对于“加州牛肉面真不容易吃啊”这句话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 A.加州牛肉面味道很难吃 B.加州牛肉面面馆少,很难遇到 C.加州牛肉面做法复杂 D.指在美国生活非常不容易
【互动题】下列对文中老爹形象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无私奉献 B.勤勤恳恳 C.友善待人 D.一意孤行
【答案】D 【解析】文中老爹并没有一意孤行,说有些 固执、倔强是可以的,一意孤行太过绝对。
④细致。父亲把车库前的地面打扫得一尘不染,工具也擦得光 亮。父亲还会在车摊周围摆上花,放上几把躺椅,沏上一壶清茶。 (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将人物描写的语句从文中找出来,
结合语句分析人物形象。“他已经摆了十几年”“每天依旧准时出 来摆摊”可以看出他的勤劳;“加上父母多年攒下的积蓄”“将一 个存折小心翼翼地递给我。我打开一看,傻了眼,存折上竟然有20 万”“把多年的积蓄都给了我”可以看出他的无私;“陈老头修车 既便宜又牢靠”“用狗尾巴草编织小玩偶,挂在孩子们的车上” “在车摊周围摆上花,放上几把躺椅,再沏上一壶清茶。修车的人 可以坐下来歇歇脚,老人们则可以来聊聊天、下下棋”可以看出他 的友善;“车库前的地面打扫得一尘不染,工具也擦得锃光瓦亮” “他还用抹布擦干净车轴,一点儿机油的痕迹都没留下”可以看出 他的细致。据此作答。
的要素不包括(
)
A.阅读的内容
B.阅读的感受
C.阅读的时间
过
关 【互动】对于下面概括题的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阅读全文,根据文意填空。(2017·临沂《老柿树》)
斩
将
段落
内容
①-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⑦ 老柿树留下美好传说,让人心生敬畏
【解析】虚荣奢侈未涉及,故选D。
【互动题】下图为2019年浙江嘉兴的一道中考题。下列选项中, 对该题审题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题属于有模板的概括题。 B.根据分值和思维导图可知,三个空每空一分。 C.分析模板可知,①②③都应该填写人物的心理状态。 D.导图呈现出三类信息——天气状况、人物心理、人物动作。
【阅读理解】 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整合
概括 形式
无模 板概 括题
概括 内容
事件 情节
类
事物 特点
类
人物 形象
类
解题步骤
审题
查找
整合
关键词 关键信息
范围 要素 字数
描写(形容词) 作者评价
WHO(人物+身份) WHEN(背景、时间、地点) WHAT(起因、经过) HOW(结果)
同类信息,整合归纳
①人物描写 ②概括故事情节 ③原文对人物的定性评价
(1)父亲坚持小区摆摊修车 (2)感动(感激、愧疚)
“我”的心理感受 自卑 嫌弃 着急 高兴 (2)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情节的梳理。文章首先写了老宅拆迁搬入
复式洋房,看到“自己的邻居不是‘金领’就是‘海归’。这让我 多少有些自卑”;结果父亲却在小区摆起了修车摊,让我觉得“丢 面子”,“劝了父亲好几次”;初期父亲车摊无人光顾,“我也着 急起来,可父亲总是笑,不说话”;没想到父亲的修车摊生意一天 比一天好,“我也替父亲高兴”;“一天,父亲把我叫到跟前,将 一个存折小心翼翼地递给我。我打开一看,傻了眼,存折上竟然有 20万”,此时“我连忙转过身,不想让他看到我湿润的眼睛”。据 此作答。
而失败也常常会不期而至,让读者对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有了更多的了解。 C.第6段画线句子“他一眼瞥见床头妻子和女儿的照片,眼角一下迸出了泪花”,
表现了林郁思念、欣慰、心酸等多种复杂的情感突然爆发,一下子宣泄出来。 D.小说通过讲述林郁在国外独自打拼的故事,让一个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虚
荣奢侈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
修改设计
不敢陶醉 庆幸 出色 胜券在握
【解析】文章分为四层,需填写两类信息(故事情节与心理状态), 主语是林郁,①字数约为4或⑤,②③字数约为6,两个词,推知尽 量用原文。
• 请根据小说情节,在下面表格的空白处填写相关内容。(2分)
小说情节 老宅拆迁搬入复式洋房
(1) 初期父亲车摊无人光顾 父亲修车生意越来越好 父亲送“我”存折缓解压力
第
一
关
情节
心理
①
焦急
给女儿打电话,催促回家
②
③ 为女儿煮宵夜,看她吃饭
安心 ④
【互动题】表格中的动作发出者应该是( ) A.父母 B.女儿
第
二
情节
心理
关
①
生气
赌气外出
②
③ 和父亲一起吃宵夜
感动 ④
【互动题】关于以下表格,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左侧情节栏动作发出者是女儿 B.右侧心理栏动作发出者是女儿 C.右侧心理栏动作发出者是父亲 D.审题要仔细,切忌张冠李戴
【互动题】上表梳理了文中林郁与经营主管对小童凳的不同态 度,从二者的矛盾中,我们可推测出林郁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没有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 B.自身性格自负导致失败 C.没按照经销商的要求来制作童凳 D.童凳油漆刷的颜色不符合美国人审美
【互动题】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题目“加州牛肉面”既是全文的线索,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B.写电脑工程师和流体力学专家两个事例,说明在加州成功往往在不经意之间,
⑧-⑩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⑪-⑲ 老柿树依然挺立,“我”喜出望外
A.表格只要求填写“内容”项,只需概括故事情节即可。 B.已知信息可以拆解为“老柿树……”和给人的感受两个要素。 C.横线(1)的内容需要从①-⑤段中概括。 D.老柿树给人的感受最好用四字词语来概括;若原文中有对应词语, 可直接使用。
• 事物特点类:形容词 (描写性语言或直接评价)
• 人物形象类:描写性句子、 全文情节、 评价性语言
整合
• 有模板概括题:参考模板填写信息
• 事件情节类:4W原则 (who when what how)
• 事物特点类:同类信息整合归纳 • 人物形象类:人物形象特点+典型事例
• 阅读小说,填写下面表格。(3分)
【课前测】下面的语言描写,哪一项是最合情合理的( ) A.不识字的农民王叔叔说:“今天的菜真咸,怕不是氯化 钠放多了。” B.老师来家访,爸爸说:“你能来家访,应该感到荣幸, 欢迎你!” C.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秀才随口吟道 :“白雪纷纷落 地。” D.“我要不耻下问,向你请教。” 小丽对教练说道。
• 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并分析“修车老爹”的人物形象。(4分)
①无私。“我”买洋房时,父亲把多年的积蓄都拿出来了。后 来又坚持修车,拿出20万元缓解“我”的生活压力。
②勤劳。父亲在老宅的院子里已经摆了十几年的修车摊,现在 每天依旧准时出来摆摊。
③友善。父亲用狗尾巴草编织小玩偶挂在孩子们的车上,左邻 右舍常在前歇脚、聊聊天、下下棋。
事物,它们的美不能打动父亲的心。
⑤孩子们的思想里片刻也忘不了这个小岛,直到有一天他们觉得:
他们简直是非到那儿去一趟不可了——这是不足为奇的。
——选自《遥远的岛》
情节 孩子们每天都询问岛上的事情,计划去岛上看一看
心理 ①
A.好奇 B.喜爱 C.难过 D.无感
过
关 • 作者回忆了一段悠长的少年阅读时光,请按照下面的提示,补充
人物形象特点+典型事例
有模板概括题
【结构】三一律:字数、句式、主语 【内容】根据模板分层,划分区间
审题
1.确定题型 2.审概括范围:全文/部分段落 3.概括内容:事件情节/人物形象/事物特点 4.其他要求:字数、格式、主语等
查找
• 有模板概括题:根据关键词定位原文
• 事件情节类:时间、地点、人物、 起因、经过、结果
斩
概括其他几件与阅读有关的事。
(1)读李清照,读得眼前水雾迷蒙,心儿无着无落的,一时间也忧
将
伤惆怅不已。
(2)
。
(3)读《红楼梦》,读到林黛玉焚稿病死,自己也悲痛不已,泪湿
枕巾;读到宝玉出家,心上沉痛了好久。
(4)
。
(5)读三毛,密谋长大后远走天涯,内心有小甜蜜,嘴巴上不好意
思说。
【互动题】根据题干,为了更容易在文中查找信息,我们可以在文中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