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指南(美术编 第2章 美术作品构成的要素)【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美术作品构成的要素
【考情分析】
本章知识点较为抽象,需要考生深入理解,主要阐述了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其中构思与构图、意境、风格是重点内容。考生需要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构思与构图及二者的关系;理解并掌握空间、笔触、素材与节奏的相关内容;重点掌握意境与风格的含义、构成要素与特征等内容。
【考点归纳】
一、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一)美术作品的内容
内容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总和,一般表现为具体可感的现象形态,通过视觉形象唤起人的想象。作品内容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通常紧密融合,不可分割。
(1)客观因素:又称“题材”,是指艺术家在作品中所描写的现实生活和对象;
(2)主观因素:又称“主题”,是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和对象的认识、评价、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
(二)美术作品的形式
形式是作品的存在方式,分为:内形式,即内容诸因素的内部组织和结构;外形式,即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的组成方式。
(三)美术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内容是主导,形式的选择和确定应以是否适应内容的需要为原则,形式又呈现相对的独立性,积极、能动地反作用于内容。
二、美术作品的构思和构图
(一)构思
构思指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取舍、创作意念的酝酿和确定、题材的选取和提炼、表现形式的选择、形象的塑造和艺术手法的运用的预想等。艺术构思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是想象活动。
(二)构图
构图意为组合、构成,指在平面的物质空间上,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预想的形象与审美效果。构图是艺术传达的第一步,是对构思的检验和修正,是绘画艺术的基础,被认为是“画之总要”。
(三)构思与构图的关系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构思与构图密不可分。构图是构思基础上的具体构图;在构图过程中,构图对原先构思中的预想效果和审美形象不断予以修正,有时甚至会萌发新的构思。
三、空间
(一)含义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美术着意于形态内空间结构的理解,着眼于物态外空间、即物表与环境关系的刻画,是诉诸视觉空间的艺术。
(1)美术上的空间分为:内空间,即形体结构的内容;外空间,即形体存在的外部,如环境对房屋内部而言。
(2)在美术中,空间表现为多维性的层次。其中焦点透视的三维空间和平面二次元空间以其直观可感的形式,在美术中得到最为广泛的运用。
(二)空间感
(1)绘画中的空间感是指按透视规律,运用光影对比和色调变化,描绘出形态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前、后、远、近的纵深层次,造成真实可感的空间效果。
(2)雕塑作品的空间感是指雕塑作品在不同方向和距离间与环境取得谐调程度的印象。
(三)空间处理
1.含义
空间处理是指艺术家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按主观设想对物象进行选择,对主次关系加以调度,对画面形态位置大小进行安排,对空间层次进行支配。空间处理表现在:(1)在写实风格的绘画中。空间处理以突出主体描绘为要旨,尽可能使空间富有真实可感的具体性因素。
(2)在抽象风格或构成主义艺术中。空间的概念已被转化为纯粹人为的主观形态。
2.中国传统美术的空间处理
在中国传统美术里,空间处理体现为高度的表现自由,它不受焦点透视和瞬时时态的局限,而放观以散点透视,可通观以叙述性时序的描写。它还不受光影虚实空间客观的具体性约束,而达到以白当黑,以虚为实的空白处理。
四、笔触
(一)含义
笔触又称肌理,指绘画中的笔法,通常多指油画和水彩画中运笔的痕迹。笔触成为画家性格、情趣、艺术秉赋的自然流露,表现为画家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征。笔触体现对对象质感、量感、体积感和光影虚实的描绘能力,造成很强的真实感。
(二)要素
1.肌理
肌理,又称画面的物理效果,指运用颜料厚薄不同的笔触或其他方法在画面上形成的表层组织效果。
2.绘画底子
绘画底子的因素有画布的粗细以及纹理的横斜构造等。恰当选择不同质地的绘画底子,合理运用材料的肌理效果,有增强画面本身美感的作用。
五、素材
(一)含义
美术素材主要指美术家平时的一些速写材料,与具体的创作主题没有直接关系,具有粗糙、不确定性,但又最丰富、基本,来源于艺术家的间接生活经验、新闻、传说或文学作品。
(二)素材与题材
素材是艺术家有目的选择过的材料,尚在艺术创作之外;题材是在艺术创作之中的材料。
六、意境
(一)含义
(1)意境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画家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和谐的体现。
(2)意境理论使中国传统绘画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二重结构: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主观精神的表现。
(二)基本因素
意境的构成以空间境象为基础,通过对境象的把握与经营得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其基本因素有:
(1)情:意境中的情须是蕴理之情,是特定时代精神的折射;
(2)景:指能够触动人们情怀,引起生活回忆的场合、环境、人物和事件。
(三)最终构成要素
意境的最终构成由创作和欣赏两个方面的结合得以实现。正是这种由面到点的创作过程和由点到面的欣赏过程,使作品中的意境得以展现出来。
(1)创作将无限表现为有限,百里之势浓缩于咫尺之间;
(2)欣赏从有限窥视到无限,于咫尺间体味到百里之势。
七、节奏
(一)含义
节奏是指艺术作品借助艺术手段把握表现对象的运动形态,显示出力度、速度和对比因素的有规律的变化现象。美术运用形、色、线、轮廓等反复呼应和对比,以及构图安排和形象的特征、动态显示其节奏,节奏体现运动的连续性特征。
(二)制约因素
(1)艺术家的艺术气质、创作心态和运用艺术语言的熟练程度与个人的艺术特色;
(2)时代的、民族的、个人的和流派的影响与制约。
八、风格
(一)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