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织物摩擦色牢度因素有那些

合集下载

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数据统计显示,发生此类情况的大多还是深色的产品,如黑、红和藏青等。

当然,对灯心绒、斜纹棉布和涂料印花等织物来说,在湿态条件下,由于其本身所采用的染料和印染工艺等原因,其耐湿摩擦色牢度通常为2级,甚至更低,并不优于其耐干摩擦色牢度。

5、柔软剂的影响
通过柔软整理提高活性染料印花色牢度。

柔软剂具有润滑作用,可降低摩擦系数,从而防止染料脱落。

阳离子型柔软剂还可和阴离子型染料形成色淀,染料不易脱落。

同时:色淀使染料溶解度下降,可改善湿摩擦牢度。

但具有亲水性基团的柔软剂不利于湿摩擦牢度的提高。

染色后的织物特别是长车轧染,要经过充分的水洗、皂洗等过程,去除纤维表面浮色和未反应及水解的染料,以免影响色牢度,如不注重染色的后处理,将会造成很差的色牢度,同时色光也会变得萎暗。

11招全方位提高织物高湿摩擦牢度?

11招全方位提高织物高湿摩擦牢度?

11招全方位提高织物高湿摩擦牢度?纺织产品中,影响耐湿摩色牢度的主要因素有,织物的种类、织物组织结构;纺织物前处理,如退浆、煮炼、漂白、丝光等;纺织染料的选择,以及工艺、温度、时间等的控制是否严格,还有助剂的选择和使用是否正确;纺织物的后处理是否得当等等。

为了更好的提高织物湿摩擦牢度,小编建议大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针对这些影响耐湿摩擦色牢度的因素,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纺织材料学的分析,一般化纤类织物比棉等天然织物的耐湿摩擦色牢度要好,稀薄织物比厚重织物要好。

所以在纺织物处理时,各道工序处理要匀透,以提高纤维的可吸性与染料的反应性或吸附固着性,使染料充分上染。

在染色过程中,要求控制严格,对助剂等须正确选择正确使用。

为提高纺织产品耐湿摩色牢度,在纺织物后处理中,可进行充分皂洗,如涤纶纤维用分散染料染色后高温定型导致染料泳移到纤维表面,引起摩擦牢度下降。

针对这种情况,加固色剂或平滑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耐摩擦色牢度。

2.选择染料时,选择具有良好提升性和匀染性的染料,良好的提升性和匀染性都有利于染料的渗透和扩散,可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湿摩擦牢度。

染料应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和直接性,水溶性基团不能太多,否则会影响后面的湿摩擦牢度。

而直接性也应该选择以中等为最佳。

所选染料应具有的直接性不能太高,一般情况下应大于70%。

3.棉等天然织物耐湿摩擦色牢度相对较差,因此对棉坯布而言应选择纱支均匀、布面光洁的坯布。

若需要进行预处理应该选用高效前处理剂。

4.活性染料染色用水应尽量使用软水或去离子水,以此减少水中的钙镁等离子对染料的影响,从而提高纤维对染料的吸收性,使染料在纤维分子内固色更加稳定。

5.使用高效固色剂,所选固色剂应该是能在染料和纤维之间链接形成化合物,在与染料反应的时候,又可与纤维素纤维反应交联,使染料与纤维能够紧密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加强染料与纤维的结合,防止染料从纤维上脱落或泳移到纤维表面,避免造成染色牢度下降。

针织面料色牢度知识大全

针织面料色牢度知识大全

面料色牢度知识大全色牢度,是指纺织品的颜色对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各种作用的抵抗力。

根据强制性国家标准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合格品的各种色牢度指标必须大于等于3级。

色牢度评级有:1级,1-2级,2级,2-3级,3级,3-4级,4级,4-5级,5级。

5档9级,1级最差,5级最好(没有褪色)。

3级只能是一个基本级,是一个中间级。

纺织品色牢度通常包括:耐皂洗、耐摩擦、耐光照、耐漂白或耐氧化剂(还原剂)、耐熨烫、耐汗溃和耐汗光色牢度等。

其中,耐皂洗、耐摩擦、耐光照、耐水和耐汗渍等是实际生产和贸易中大部分买家关注程度较高的几项色牢度指标。

耐皂洗色牢度01耐皂洗色牢度测试方法比较皂洗色牢度是最常见的色牢度考核项目之一。

皂洗色牢度是指着色织物在规定条件下皂洗后的褪色程度,它包括原样褪色及白布沾色两项评价内容。

原样褪色是指着色织物在皂洗前后褪色的情况;白布沾色是将白布与着色织物以一定方式缝叠在一起,经皂洗后,因着色织物褪色而使白布沾色的情况。

褪色或沾色的程度应在指定光源下测试,以标准灰卡评级,结果分5级,5级为最好,1级为最差。

02染料结构、染色及后处理工艺日常测试中,有相当一部分纺织品,包括棉、羊毛、涤纶、尼龙及其混纺织物,以及含氨纶弹性织物,对尼龙和醋酯纤维贴衬的沾色都在3级或3级以下。

虽然不同纤维材料所使用的染料和印染加工工艺各不相同,但出现的问题却相当类似。

这主要与布面浮色和部分有色纤维微粒的转移有关,也与所使用的染料品种、染色工艺和后处理工艺相关联。

03皂洗色牢度决定于未固着染料以活性染料为例,从理论上讲,由于染料与纤维形成共价键结合,水洗并不能轻易造成染料解吸、褪色与渗色,因此,活性染料染色产品皂洗色牢度决定于未固着染料(水解染料和少量未反应染料)用量。

若水解染料皂洗去除不尽,后续水洗将会出现不断掉色的情况。

皂洗牢度还与键合染料的成键稳定性有关,断键染料也会发生水洗掉色。

纺织品色牢度检验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纺织品色牢度检验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纺织品色牢度检验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纺织品色牢度检验是纺织品内在质量检验中一项常规检测项目。

色牢度差的产品,可能在穿着过程中污染其他服装,或洗涤时沾染其他衣物,影响美观和服用性能;严重的话可导致染料分子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皮肤,伤害身体健康。

几乎所有的产品标准中均包含有色牢度指标,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就纺织品色牢度检验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展开探讨。

标签:色牢度;检测方法;产品标准引言在纺织品贸易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质量,而纺织品的品质很大一部分是由其物理性能、色牢度和其对生态的危害程度等决定的,其中色牢度是当前纺织品质量检测中最关键的项目之一。

1 常见的纺织品色牢度问题在日常检验和消费者投訴中,最常见的纺织品色牢度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耐水洗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和耐干洗色。

牢度不合格蚕丝服装、羊毛羊绒服装、纯棉服装最容易存在这方面问题,洗后褪色严重,影响穿着。

(2)耐日晒色牢度不合格。

外套服装在穿着过程中,受日光照射多的部位颜色变浅或变色(一般是后背和肩膀部位),而照射不到或照射少的地方颜色不变或变化轻,造成原来颜色一致的产品颜色深浅不一,影响正常穿着和使用。

(3)汗渍色牢度不合格。

主要是夏天的衣服或贴身的内衣在穿着时,经汗液的浸渍而掉色。

(4)耐摩擦色牢度不合格。

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因为产品的不同部位受到的摩擦程度不同,所以掉色的程度也不同。

比如上衣袖子的肘部、领部及腋下最容易掉色。

此外,裤子的臀部和膝盖部位也容易掉色。

2 影响纺织品色牢度的因素若是要分析影响色牢度的因素,就要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方面,内部因素,主要指燃料后者结合的牢固程度,和自身性质相关。

另一方面,外部元素,主要是指在纺织品使用过程中,外界对其施加了相应的压力或者是外部环境,都会造成因素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外部因素本身不可控,因此,要想提升纺织品色牢度,就要从本身质量出发,优化测试效果,为后续管理水平的全面优化提供保障。

纺织品色牢度不合格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纺织品色牢度不合格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纺织品色牢度不合格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纺织品色牢度的主要不合格原因有:
1. 纤维特性:纤维质量不高,空气中有酸性、碱性、有害杂质等,对色牢度有影响。

2. 纱线特性:纱线精度要求高,经纱、纬纱打散率較高,缩水率高,影响织物色牢度。

3. 织物特性:织物结构复杂,抗拉强度不合格,缝制质量差,色牢度低。

4. 工艺制造:防染不得当,印花用料不合格,缩水、洗涤、后整理工艺不恰当,影响色牢度。

应对策略:
1. 纤维方面:加强纤维的检验,选用有色牢度较高的纤维。

2. 纱线方面:要保证纱线的精度,选用缩水率低的纱线。

3. 织物方面:加强织物抗拉强度检验,优化织物结构。

4. 工艺方面:把控防染条件,使用色牢度好的印花用料,优化后整理工艺。

浅析影响染色织物干湿摩擦色牢度差异的几个因素

浅析影响染色织物干湿摩擦色牢度差异的几个因素

■纤•检测园地■Fiber Testing Garden浅析影响染色织物干湿摩擦色牢度差异的 几个因素Analysis of Sever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Dry and wet Color Fastness of Dyed Fabrics文/潘志超摘要:本文针对日常试验中发现的部分织物湿摩擦色牢度优于摩擦色牢度的现象,通过试验两种不同织物耐摩擦色牢度的结果.简要分析影响干湿摩擦色牢度差异的几个因素。

关键词:织物;摩擦;色牢度;染料1引言耐摩擦色牢度分为干摩擦和湿摩擦.主要是考核织物上染料抵抗物理机械摩擦的能力。

一般织物表面附着的过 饱和染料是造成摩擦色牢度较差的主要原因.对于一些表面粗糙或起毛的织物.其表面摩擦阻力较大.吸附在纤维 上的过饱和染料极易转移到摩擦布上.再加上纤维断裂形成的有色微粒附着在摩擦布上也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摩擦色 牢度"打此外,染色织物耐摩擦色牢度与染色的深度也有很大关系.深色织物使用的染料浓度都比较高.使得部分 染料分子没法进入纤维内部.而不能和纤维有效结合.只 能吸附在织物表面形成浮色.从而影响了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此外还有织物成分.结构形态.使用染料种类. 后整理等因素也都可能会影响耐摩擦色牢度的结果。

在日常检验中.笔者发现有些织物湿摩擦色牢度比干 摩擦色牢度好.与人们通常认为的干摩擦色牢度好于湿摩擦色牢度形成了反差.本文针对日常检验中的这种反差. 通过试验研究两种深色织物耐摩擦色牢度.简要分析影响 干湿摩擦色牢度差异的几个因素。

2试验部分2.1试验材料试验选取棉织物14块(包含红色.黑色.深蓝色.藏青色、灰色.迷彩色.绿色.每块布样针织和机织各一组).涤纶织物12块(包含红色、黑色.深蓝色.藏青色.迷彩色.每块布样针织和机织各一组)作为测试试样.试样为日常检验中色牢度较差的深色织物。

将每块织 物裁剪分成两块.每块织物尺寸不小于50mm x 140mm. 分别用于干摩擦和湿摩擦试验。

影响色牢度评级的若干细节因素

影响色牢度评级的若干细节因素

影响色牢度评级的因素摘要:本文中针对GB18401-2003强制检验项目耐水、耐汗渍、耐摩擦、耐唾液色牢度实验中,影响纺织品色牢度评定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

前言纺织品色牢度是指纺织品的颜色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各种作用的抵抗力。

是表明织物、辅件或制品上纤维与染料结合的强度。

纺织品色牢度已被列为生态纺织品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项涉及消费者人身健康、安全卫生的重要检验项目。

1.原理纺织品试样在有关试剂的作用下进行实验。

根据试样的变色程度和贴衬织物的沾色程度(用未经实验、未经污染的标准贴衬织物、试样原样,与标准灰卡形成色块对比),目测对比其与灰卡色差的相符程度,评定色牢度变色级数、沾色级数。

2.评级的环境条件根据色度学原理,物体的颜色决定于照明光源的光组成和物体表面所反射或吸收的各波长辐射的比例对人眼所产生的刺激。

因此,色觉的物理基础是光,光的波长和量的变化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色感觉。

在不同的光源照射下物体的颜色会有所不同。

FZ/T01047-1997规定:人造D65光源和天然光(晴天北向昼光:上午9:00-下午3:00)为纺织品色牢度评定光源。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评级的环境色为中性灰色,有箱观察型标准光源的环境色为蒙赛无光中性灰(一级:N5-N6;二级:N5-N7);无箱观察的环境色为蒙赛N5的中性灰,相当于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的1-2级,底色为相同的灰色。

但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在选择天然光评级时,光源及周围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较多。

例如窗外建筑物色彩、停泊车辆、草坪等物体颜色的反射,天气的情况,时间的不同以及周围物品的摆放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评级结果产生影响。

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尤其是稳定性即重现性较差。

选择天然光源更不利于纺织品色牢度的仲裁检验。

经实验比较,同一试验人员在D65标准光源箱和自然昼光条件下进行评级大多会有半级的差异。

因此建议色牢度检验员应培养自己良好的评级习惯。

每次评级时选择在评级室使用D65标准光源箱内进行。

耐湿摩擦色牢度不合格

耐湿摩擦色牢度不合格

耐湿摩擦色牢度不合格的纺织品服装,在潮湿环境下使用穿着,染料容易经摩擦脱落,影响美观,且脱落的染料分子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健康。

造成织物湿摩擦色牢度不过关的主要原因是水溶性染料浮色转移和有色纤维微粒子的机械摩擦转移。

要提高湿摩擦牢度,应选择与纤维间的直接性适中、在纤维内易扩散但水溶性基团数量适宜的染料。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具体的原因及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查阅纺织品检测相关书籍。

简述影响纺织品耐摩擦牢度的主要因素

简述影响纺织品耐摩擦牢度的主要因素

简述影响纺织品耐摩擦牢度的主要因素纺织品在与其它物体的摩擦过程中,其颜色的脱落或对被摩擦物体的沾色程度受许多因素影响。

颜色脱落沾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纺织品上的染料脱落或掉色,沾染在摩擦物体表面;另一种是染色纤维脱落,也粘附在摩擦物体表面。

通常以前者为。

影响摩擦牢度的主要因素1.染料的结构和性能活性染料含有磺酸基等离子基团,是一类水溶性染料。

染料水溶性愈高,洗涤时愈易于洗除,但如果织物上的染料未充分洗净,或者在一定条件下已键合的染料发生断键,纤维上就会存在较多未固着染料。

这时,水溶性高的染料易掉色,并沾染到摩擦织物上,使湿摩擦牢度变得很低。

2.纤维种类、织物组织结构和前处理工艺不同纤维的微结构和形态结构不同,染料扩散速率和透染程度也就不同,因此染料在不同纤维上的固色率和分布也不同。

固色率高,水解染料量少,易于洗除,摩擦牢度就好;一般透染性好的染料其水解染料易于洗除,摩擦牢度也较好;纤维表面光洁、组织结构平整和摩擦因数低,同样Ⅱ王可以改善摩擦牢度。

总之,固色率高、透染性好、染料易于洗除的纤维,表面浮色少;表面光洁和摩擦因数低的纤维纺织品摩擦牢度都较好。

一般来说,再生纤维素纤维(Modal、Tencel和粘胶纤维)纺织品的摩擦牢度,特别是湿摩擦牢度比天然纤维(棉、麻、原竹纤维)好。

一些麻纤维和竹原纤维纤维短且茸毛和杂质多,摩擦牢度较差。

3.染色方法和工艺影响摩擦牢度最重要的因素是纤维表面染料浮色的数量。

染料充分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并固着,摩擦牢度就好;反之就差。

所以选择合理的染色方式和工艺可使染料在纤维内充分固着。

染色方法不同,染料的固着和分布状态也不同,因此,染色方法和工艺对摩擦牢度有很大的影响。

4.染色后处理过去,活性染料染色后只经过充分水洗就完成了'染色,随着对摩擦牢度,特别是湿摩擦牢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往往还需进行染后固色处理。

对于常用阴离子染料,例如直接、酸性染料染色后固色处理,一般采用是封闭其阴离子水溶性基团,常用阳离子固色剂,有的还含有铜等金属离子,以降低染料的水溶性或增加染料对纤维的结合牢度。

纺织产品如何使用湿摩擦牢度提升剂提升牢度

纺织产品如何使用湿摩擦牢度提升剂提升牢度

纺织产品如何使用湿摩擦牢度提升剂提升牢度纺织产品中影响耐湿摩擦牢度的因素有:织物的种类、织物组织结构;纺织物前处理,如退浆、煮练、漂白、丝光等;纺织染料的选择以及工艺、温度、时间等的控制是否严格,还有助剂的选择和使用是否正确;纺织品的后处理等。

针对这些影响耐湿摩擦色牢度的因素,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纺织材料学的分析,一般化纤类的织物比棉织物等天然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要好,稀薄织物比厚重织物要好。

所以在纺织物处理时,各道工序处理要匀透,以提高纤维的可吸性与染料的反应性或吸附固着性,使染料充分上染。

在染色过程中,要求控制严格,对助剂等需正确选择正确使用。

为提高纺织产品耐湿摩擦牢度,在纺织品后处理中,可进行充分皂洗,如涤纶纤维用分散染料染色后高温定型导致染料泳移到纤维表面,引起摩擦牢度下降。

针对这种情况,加固色剂或平滑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耐摩擦色牢度。

2.选择染料时,选择具有良好提升性和匀染性的染料,良好的提升性和匀染性都有利于染料的渗透和扩散,可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湿摩擦牢度。

染料应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和直接性,水溶性基团不能太多,否则会影响后面的湿摩擦牢度。

而直接性也应该选择中等为最佳。

所选染料应具有的直接性不能太高,一般情况下应大于70%。

3.棉等天然织物耐湿摩擦色牢度相对较差,因此对棉坯布而言应选择纱支均匀、布面光洁的坯布。

如果需要进行预处理应该选择高效前处理剂。

4.活性染料染色用水应尽量使用软水或去离子水,以此减少水中的钙镁离子对染料的影响,从而提高纤维对染料的吸收性,使染料在纤维分子内固色更加稳定。

5.使用高效固色剂,所选固色剂应该是能在纤维和染料之间链接形成化合物,在与染料反应的时候,又可与纤维素纤维反应交联,使染料与纤维能够紧密牢固的联系在一起,加强染料与纤维的结合,防止染料从纤维上脱落或泳移到纤维表面,避免造成染色牢度下降。

6.使用特种助剂,如增深剂等对染色织物进行整理,可减少染料用量而获得深浓色效应,同时提高湿摩擦色牢度。

摩擦色牢度不合格原因

摩擦色牢度不合格原因

摩擦色牢度不合格原因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篇,用来引入读者对于主题的基本背景和了解。

在概述部分,我们可以简要介绍摩擦色牢度不合格的背景和相关问题。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撰写:摩擦色牢度不合格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其涉及到纺织品、染料、化学试剂等领域。

摩擦色牢度是指染色纺织品与其他物体摩擦时,颜色是否会褪色或转移。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衣物在洗涤或使用过程中出现色彩变化的情况。

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非常让人困扰的问题。

摩擦色牢度不合格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

首先,染料的选择和使用可能是造成色牢度问题的主要原因。

染色是将染料与纺织品结合的过程,若染料选择不当或使用不正确,很容易导致摩擦色牢度不合格。

其次,纺织品的材质和处理方式也对摩擦色牢度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材质的纤维在染色和后续处理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可能导致某些纤维在摩擦过程中颜色更容易褪色。

此外,洗涤和日常使用中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摩擦力等也会对色牢度产生影响。

为了解决摩擦色牢度不合格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染料的配方、纺织品的材质和处理方法,并加强对纺织品的质量监控。

同时,消费者也应该选择优质的产品,在使用时遵循正确的洗涤和保养方式,以减少摩擦色牢度不合格的风险。

总之,摩擦色牢度不合格是一个涉及到多个方面因素的问题,需要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在继续阅读下文的同时,我们希望读者能对摩擦色牢度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能从中获取相关的知识和应对措施。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和安排方式。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观点,有助于文章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文章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是为了引入文章的主题,并简要介绍该主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在介绍中,我们可以提及摩擦色牢度不合格的问题,以及该问题可能对相关行业产生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可以概述接下来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使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技术│影响织物日晒牢度及深色湿摩擦牢度的因素及处理措施

技术│影响织物日晒牢度及深色湿摩擦牢度的因素及处理措施

技术│影响织物日晒牢度及深色湿摩擦牢度的因素及处理措施如何提高染色牢度,成为印染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研究课题。

特别是活性染料染浅色织物的日晒牢度、深浓色织物的湿摩擦牢度;分散染料的染后热迁移造成的湿处理牢度下降;以及高耐氯牢度、耐汗光牢度等,而影响色牢度的因素很多,提高色牢度的方法也有很多途径,如何通过在选择合适的染化料助剂,改进染整工艺,加强工序控制等方面,摸索了一些方法和措施,对染色牢度有一定的提高和改善,基本满足了市场需求。

活性染料浅色织物日晒牢度众所周知,染着在棉纤维上的活性染料,在日照下受到紫外线的攻击,染料结构中的发色团或助色团,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导致色变或色浅,即产生日晒牢度问题。

国家标准对活性染料的耐光色牢度早已有规定,例如GB/T411-93棉印染布标准规定活性染料的染色布耐光牢度为4-5级,印花布耐光牢度为4级;GB/T5326精梳涤棉混纺印染布标准和FZ/T14007-1998棉涤混纺印染布标准均规定,分散/活性染色布耐光牢度为4级,印花布也是4级。

活性染料染浅色印染织物要达到这一标准是比较困难的。

染色母体结构与日晒牢度的关系活性染料的日晒牢度主要与染料的母体结构有关,活性染料母体结构的70-75%为偶氮型,其余为葸醌型、酞菁型和甲型。

偶氮型耐光牢度较差,蒽醌型、酞菁型和甲的耐光牢度较好。

黄色活性染料分子结构为偶氮型,母体发色体以吡唑啉酮和萘系三磺酸的日晒牢度最佳,蓝色谱的活性染料以蒽醌、酞菁、甲母体结构,日晒牢度优良,红色谱活性染料分子结构为偶氮型。

日晒牢度普遍较低,特别是浅色。

染色浓度与日晒牢度的关系染色试样的日晒牢度会随着染色浓度变化而不同,同一种染料在同一种纤维上染色的试样,它的日晒牢度随着染色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主要是由于染料在纤维上的聚集体颗粒大小分布变化所引起的。

聚集体颗粒愈大,单位重量染料暴露于空气-水分等作用面积愈小,日晒牢度愈高。

染色浓度的增加会使纤维上的大颗粒聚集体的比例增加,日晒牢度也相应增加。

影响色牢度的因素

影响色牢度的因素

纺织知识放送:影响纺织品色牢度的几个因素2011 年 1 月20 日中国纤检纺织品的染色牢度(简称色牢度),是指染色或印花的织物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经受外部因素(挤压、摩擦、水洗、雨淋、曝晒、光照、海水浸渍、唾液浸渍、水渍、汗渍等等)作用下的退色程度,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指标。

色牢度好,纺织品在后加工或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掉色;色牢度差,则会出现掉色、稍色、或沾色等情况,造成很多麻烦。

1 纺织品色牢度的常见问题在日常抽检和消费者投诉中,最常见的纺织品色牢度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 )耐日晒牢度不合格。

外套服装在穿着过程中,受日光照射多的部位颜色变浅或变色(一般是后背和肩膀部位),而照射不到或照射少的地方颜色不变或变化轻,造成原来颜色一致的产品颜色深浅不一,无法再继续使用。

2 )耐水洗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和耐干洗色牢度不合格。

高级的蚕丝服装、羊毛服装、纯棉服装最容易存在这方面问题。

3)耐摩擦色牢度不合格。

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因为产品的不同部位受到的摩擦程度不同,掉色的程度不同。

比如上衣、袖子的肘部,领部及腋下是最容易掉色。

此外,裤子的臀部和膝盖部位也容易掉色。

4)汗渍色牢度不合格。

主要是夏天的衣服或贴身的内衣在穿着时,经汗液的浸渍而掉色。

2 影响色牢度的因素和改善方法色牢度差的产品在穿着过程褪色,会影响穿在身上的其它服装,或者在与其他衣物洗涤时沾染其他衣物,影响美观和服用性能;另一方面,色牢度好与坏还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安全。

色牢度差的产品上的染料分子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皮肤,甚至伤害身体健康。

影响纺织品色牢度的因素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指染料和纤维结合的牢固程度,外部因素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外界因素对其施加的外力或提供的环境条件。

外部因素无法控制,因而生产者要努力提高产品本身的色牢度。

下面就个人实际经验提出几个解决办法,供大家借鉴。

2.1 染化料的选择一种产品的色牢度如何,染化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色牢度检测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及其改善措施

色牢度检测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及其改善措施

色牢度检测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及其改善措施摘要::通过对纺织品进行日常委托检验、监督检验及抽查,统计了色牢度测试中常见的问题,并就其成因进行了汇总分析,提出了改进不合格项的措施,旨在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关键词:色牢度检测;质量问题;改善措施1、色牢度的常见影响因素纺织品色牢度一般包括耐摩擦、耐皂洗、耐干洗、耐水、耐汗渍、耐热压、耐光、耐氯化水、拼接互染、染料迁移等。

其中,耐摩擦、耐皂洗、耐光、耐水、耐汗渍色牢度是生产贸易中关注最多的几项指标。

1.1 耐摩擦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的测试原理是纺织试样分别与一块干摩擦布和一块湿摩擦布摩擦后,评定摩擦布沾色程度,按照GB/T 251-2008 或ISO 105/A03-1993 沾色用灰色样卡。

分五级九档制,五级最好,一级最差。

一些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的企业其生产的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控制的已经很好,但仍有很多中小企业耐摩擦色牢度经常低于现行国家通用标准GB 18401 -2010、GB 31701-2015 的最低要求。

影响织物摩擦色牢度的因素很复杂,下面主要分析其中主要的几个因素。

1.1.1 织物结构和表面形态日常实验中发现某些织物的耐干摩擦色牢度较其湿摩擦色牢度级数要低。

如合成纤维或者丝绸类织物,因为这类织物的结构比较疏松,导致样品在摩擦实验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头的压力和摩擦阻力共同作用发生了滑移,从而增大了摩擦系数,使得耐干摩擦色牢度较差。

在进行湿摩擦测试时,由于这类织物不易吸湿,并且在水的润滑作用下使其摩擦阻力减小,因此这类织物的耐湿摩擦牢度反而比其耐干摩擦牢度要高。

实践中发现纺织品上的染料脱落或掉色是摩擦白布沾色的主要原因。

某些表面粗糙的混纺织物或表面坚硬的麻类织物、涂料印花织物,在进行干摩擦时很容易将织物表面堆积的染料、涂料磨下来。

这是因为这类织物表面粗糙、坚硬,摩擦阻力大,耐干摩擦色牢度自然下降。

某些磨毛起绒类织物,干摩擦色牢度也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织物表面的绒毛与摩擦白布表面有夹角,并非平行摩擦,这样使得摩擦头在往复运动时摩擦阻力增大。

织物湿摩擦色牢度的影响因素浅析

织物湿摩擦色牢度的影响因素浅析

织物湿摩擦色牢度的影响因素浅析在活性染料染色过程中,一部分染料直接与水发生水解反应,或者已与纤维键合的染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断键或氧化断键,这是纤维上浮色的两个主要来源。

这些浮色染料与纤维之间存在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力,普通皂洗并不能将其去除干净,在外力摩擦下,织物上的浮色染料容易脱落,造成织物的摩擦色牢度变差,尤其是深色产品,往往达不到合格要求。

提高活性染料染色产品的摩擦色牢度,特别是湿摩擦色牢度,是一项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1 摩擦沾色机理分析湿摩擦色牢度测试中,染料分子在外力摩擦作用下从织物上脱离,以水为媒介扩散到与之接触的标准白布上,扩散的动力来自于被测试织物与测试织物之间染料分子及其附着物的浓度梯度。

染色纺织品在与其他物体摩擦时染料脱落和沾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纺织品上的染料脱落,沾染在摩擦物体表面;另一种是染色短纤维脱落,黏附在摩擦物体表面。

通常以前者为主。

2 影响染色织物湿摩擦色牢度的主要因素2.1 湿摩擦色牢度差的机理分析染色织物的湿摩擦色牢度差主要是由于织物表面浮色及纤维内部具有良好水溶性的染料发生扩散所造成的,本质上是由染料在纤维内部的扩散难易和染料与纤维之间直接性大小的矛盾决定的。

如果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直接性很大,则染料很容易上染纤维,与纤维大分子发生相互作用,牢固地键合在纤维大分子上,这有利于提高摩擦色牢度;但同时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的能阻也较大,染料分子不易向纤维内部扩散,难以染透整根纤维,大部分染料吸附在纤维表面,导致染色织物表面浮色较多,湿摩擦色牢度变差。

如果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直接性很小,则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的能阻较小,染料分子容易向纤维内部扩散,染透纤维,使染色织物表面浮色减少,湿摩擦色牢度提高;但另一方面,扩散进入纤维内部的染料也容易再扩散到纤维的表面,尤其是水溶性好的染料在湿摩擦时更容易扩散至纤维表面,导致纤维表面的浮色增多,导致湿摩擦色牢度降低。

扩散难易和直接性大小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影响,若要提高染色织物的湿摩擦色牢度,必须处理好这个矛盾。

干摩擦、湿摩擦牢度下降怎么解决

干摩擦、湿摩擦牢度下降怎么解决

纺织产品中,影响耐摩擦色牢度的主要因素有:织物的种类、织物组织结构;纺织物前处理,如退浆、煮炼、漂白、丝光等;纺织染料的选择,以及工艺、温度、时间等的控制是否严格;还有助剂的选择和使用是否正确,纺织物的后处理等。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提高干湿摩擦牢度。

一、染料的选用活性染料的品种繁多,质量相差很大,选用符合染色质量标准的染料至关重要。

1、选用双活性基和多活性基的染料均三嗪类活性染料与纤维反应形成酯键,耐酸稳定性差,乙烯砜类染料与纤维反应以醚键结合,耐碱性差,双活性基团的染料耐酸耐碱稳定性提高。

2、选用直接性适宜的染料活性染料(如乙烯砜基活性染料)的直接性太高,则扩散性能差,染料易聚集在织物表面不易向纤维内部扩散和转移,易造成浮色多,难以洗净,但直接性也不能太低影响固色率,所以活性染料的直接性以中等为好,直接性的大小可由染料供应商提供的数据获得。

3、选用固色率高的染料固色率高的染料浮色少,固色率>80%,染后浮色量相对较少,有利于去除浮色;固色率<70%,(最终上染率—固色率)>15%的活性染料,其浮色很难清除,不适于染中深色。

4、选用提升力高的染料染色工艺设计,染料用量一般不宜超过染色饱和值的10%,过量的染料不能完全上染,固色不充分,未固色的染料附在被染物表面,影响被染物的湿摩擦牢度,染深色务必选用高吸尽率、高固色率和高提升力的染料,如双活性基和多活性基的活性染料。

二、选择纱支均匀、布面光洁的坯布,需要预处理时应该选用高效前处理剂处理。

三、染色用水应尽量使用软水或去离子水,可减少水中的钙、镁等离子对染色的影响。

四、柔软剂的选用目前市面上的柔软剂一般会让织物的干摩擦牢度和湿摩擦牢度下降半节左右,这在羊绒和羊毛面料上尤其明显。

如果染料选择得不好,织物很可能发生色牢度达不到要求的问题,而且难以通过后续工艺来解决。

我公司针对织物的色牢度问题开发的特色柔软剂EL-153拥有优异的蓬松、柔软、爽滑手感的同时能确保织物色牢度不下降,即使用在极易褪色的大红和翠蓝面料上也几乎不褪色。

染整生产中色牢度质量问题成因与措施

染整生产中色牢度质量问题成因与措施

染整生产中色牢度质量问题成因与措施朱攀王佳丽王英张帅西安工程大学关键词:色牢度;染整加工;解决方案;纺织品1染整生产中色牢度质量问题1.1涤纶织物常见色牢度问题涤纶是一种较难染色的化学纤维,通常需要分散染料在130 ℃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染色。

深黑色涤纶织物容易出现耐皂洗、耐汗渍、耐水等色牢度不合格的问题,还原清洗是提高分散染料染涤纶面料色牢度最直接的途径,但在后整理过程中,如高温定形,使用助剂等会导致色牢度变差,这是因为染色后的涤纶织物再经高温定形会出现热迁移现象。

一般低于130 ℃定形,染料热迁移不明显;经过130 ℃干热定形后,中深色织物的色牢度会降低0.5~1.5 级。

定形温度越高,色牢度下降越明显;布面颜色越深,定形后颜色变化也越大,当经过140 ℃甚至更高的温度定形时,涤纶面料热迁移较为明显。

分散染料的配伍对定形后的色泽变化也有较大的影响,且高温定形对于涤纶混纺织物其他纤维组分的沾色也更加明显。

此外,在长期贮存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分散染料的热迁移现象。

1.2棉织物常见色牢度问题活性染料是一种水溶性染料,具有较多的亲水性基团,在60 ℃就能上染棉纤维,属于吸附扩散模型,固色是在碱的作用下,与纤维发生化学键结合,通过皂洗洗去未键合的染料,来提升色牢度。

在生产过程中,棉织物色牢度不符合项目主要是耐湿摩擦色牢度。

耐湿摩擦色牢度首先与棉织物纱线的结构有关,棉织物如牛仔布等纱线较粗,表面摩擦阻力较大,在摩擦过程中易出现染料分子的脱落;其次在湿摩擦试验过程中,活性染料因具有较好的水溶性,使染料从纤维表面脱落而溶解在水中,造成湿摩擦色牢度变差。

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主要取决于未固着的染料,即水解染料和少量未反应染料数量。

提高活性染料染棉织物的耐湿摩擦色牢度,首先应选用色牢度较好的活性染料,染黑色时可选用两支黑色染料混拼,同时严格控制染色浓度,避免染料过饱和而产生较多浮色;其次,充分或多次皂洗也可将纤维表面浮色基本除净,后整理过程中适当添加柔软剂,以降低棉织物表面的摩擦阻力,提高耐摩擦色牢度。

提升纺织品摩擦色牢度方法

提升纺织品摩擦色牢度方法
总之,控制有色纺织品浮色残留、减少表面的摩擦系数和提高染料与纤维结合的牢度是最为重 要的对策。
耐摩擦色牢度标准及试验方法
可看出,不同的检测标准对样布大小要求有差异。 客户在准备样布时,若被测试样是织物或地毯: 准备两组尺寸不小于50 mm× 140mm的试样,每组各两块。 (取样时,一块织物平行于经纱,另一块织物平行于纬纱。) 另外一种取样方法是试样的长度方向与织物的经纬向成一定的角度取样。
提升摩擦色牢度措施
1:选用染色后浮色量少的高提升力的活性染料, 便于清除浮色; 2:制定合理的染整加工工艺,以保证染料能充分与纤维结合,并充分渗入纤维内部,使其不会 聚集于纤维表面,染后要充分洗净浮色; 3:良好的烧毛工艺,添加渗透剂,丝光处理,都有利于湿摩擦牢度的提高; 4:加专用的平滑色交联剂可使染料与纤维结合更牢固,减少纺织品表面的摩擦力,同时使纤维 表面形成一个包覆染料的柔软薄膜,使其在摩擦时染料不易脱落,湿摩擦牢度一般可提高0.5~1.0 级。
评定结果:
1、评定分为5级,5级最好,1级最差;
2、评定时,在每个被评定的摩擦布背面放三层摩擦布;
3、去除摩擦Biblioteka 表面上多余的纤维;4、在适宜的光源下,用灰色样卡评定摩擦布的沾色级数; 评级时还需注意,美标的评级形式与国标和欧标不一样,举例如下:美标为3.5级,国标和欧标 应为3-4级。
织物的摩擦牢度取决什么因素?
织物的摩擦牢度取决于浮色的多少以及染料分子量的大小、染料与纤维的结合情况、染料渗透 的均匀度、染料在织物表面的粒子因素等。 如活性染料,染料与纤维是以共价键充分结合的,其摩擦牢度便高; 不溶性偶氮染料,当染色处理不好时,部分染料呈不溶状态,他们机械地附着在纤维表面,其 摩擦牢度低,如浮色去除不净,加上染料浓度一般偏大,使摩擦牢度降低; 特别是大多数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力在水分存在下更容易被破坏,故湿摩擦牢度比干摩擦牢度要 更低一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Standard International Group(HK) Limited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影响织物摩擦色牢度因素有那些
1、选择染料时,选择具有良好提升性和匀染性的染料, 良好的提升性和匀染性都有利于染料的渗透和扩散,可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耐湿摩擦牢度。

染料应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和直接性, 水溶性基团不能太多, 否则会影响后面的湿摩擦牢度。

而直接性也应选择以中等为最佳。

所选染料应具有的直接性不能太高, 一般情况下应大于70 %。

2、对棉坯布而言应选择纱支均匀、布面光洁的坯布。

若需要进行预处理应该选用高效前处理剂。

3、活性染料染色用水应尽量使用软水或去离子水, 以此减少水中的钙镁等离子对染色的影响。

4、重视染后布面的pH 值。

因为一般情况下深浓色棉织物染色工艺用碱量较高, 然后加强水洗、皂洗与中和, 织物上不能带碱, 以免染料的染后水解, 造成湿摩擦牢度下降。

通常布面pH 值控制在6.5~7.5 , 不能超过9或小于3 。

5、从改进染后布面的特点出发, 对织物进行整理, 如生物酶抛光处理等, 使得布面光洁度增加,从而提高其湿摩擦牢度。

6、由于活性染料染色后浮色是很难去除干净的,因此, 在皂煮完后可用适当的剥色剂进行剥色处理, 从而把浮色去除干净, 提高其湿摩擦牢度。

7、使用高效固色剂, 所选固色剂应该是能在染料和纤维之间“架桥”形成化合物, 在与染料反应的时候, 又可与纤维素纤维反应交联, 使染料纤维能够紧密牢固地联系在一起, 防止染料从纤维上脱落, 避免造成染色牢度下降。

8、使用特种助剂, 如增深剂等对染色织物进行整理, 可减少染料用量而获得深浓色效应, 同时提高湿摩擦牢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