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周周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
第一周
星期一·记叙精练
奶奶与父亲
1.奶奶表面上对病危的父亲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悲伤留恋,实质上是不想让她的儿子带着牵挂离去,表达了奶奶对父亲深藏不露的爱。
2.父亲去世后,奶奶的头发一夜变白;一个星期里奶奶一粒米都未曾下肚;“我”劝奶奶“想父亲就哭出来”,奶奶说“泪早已在心里流干了”。
3.用了对比手法。
儿子落水,不会游泳的母亲下水施救;母亲落水,年轻力壮的儿子仅伸出扁担施救。
用意在于自然引出故事的主旨:母疼儿如长江水,儿孝母只扁担长。
4.现实中和故事中的母亲都很爱自己的儿子,但表现不同。
现实中的母亲对儿子的爱表现得更理性、更深沉;现实中的儿子对母亲的爱远远超过了故事中的儿子,在自己无力尽孝的情况下,让孙子承担起为奶奶尽孝的责任。
5.示例:①儿行千里母担忧;②养儿方知父母恩;③天地宽大,父母恩大;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星期二·古诗鉴赏
(一)望江南
1.“独”字点明她孤独的思妇身份,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
2.诗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通过写斜阳的含情脉脉、水流的悠悠不断来表达思妇绵绵不断的离愁别绪,十分精妙。
(二)御街行秋日怀旧
1.上阙主要通过视觉、听觉,抓住秋声和秋色来描写秋夜景象。
勾画出秋夜空旷的天宇、明净的月光,营造典型的相思氛围。
2.“寒”字用得极妙,既是秋寒节候的感受,又是孤寒寂寞处境的感受,兼写物境与心境。
星期三·散文品悟
四月醉芳菲
1.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憧憬。
2.(1)指路边的迎春花的花儿与绿枝相映的情景。
(2)指心被深深陶醉。
3.(1)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一夜之间”“嫩绿”“诉说”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坪的春意盎然和恬淡清新,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动,表达了作者的陶醉之情。
(2)美丽的春天既使人陶醉又使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
4.让浮躁的心情宁静饮醉爱情
5.C
星期四·说明解读
明胶的那些“马甲”
1.不能。
“主要”的言下之意是除此之外,应该还有些“次要”的因素。
如果删去“主要”就变为只有这个因素,这种说法不符合客观实际。
2.明胶是一种在分子层面上呈现纤维状的,广泛存在于动物的皮毛、骨头和胃肠等组织中的胶原蛋白。
(此定义含三个要点:①一种胶原蛋白;②在分子层面呈现纤维状;③广泛存在于皮毛、骨头和肠胃等组织中) 3.工业明胶对有害杂质处理的要求不高,对原料和生产流程的控制不像食品和药品那样严格,可能含有的有毒物质更多。
4.“马甲”指明胶的不同包装。
如涂上了“传统工艺”的神秘色彩时,它就变身为“阿胶”,且美其名曰“美容圣品”“补血佳品”;再如,“优越的加工性能”掩盖了它的“有限”的“营养价值”,使其成为了“现代食品中常用的添加剂”。
星期五·名著导学
《繁星》《春水》
(一)
1.冰心
2.歌颂母爱和童真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美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3.繁星,代表着零星的思想;春水,是因为作者希望在不经意之时将思绪像春水一样流入读者的心中。
4.诗的哲理通过贴切的形象恰当地表现出来,“墙角的花”,便是这首诗借以抒怀的形象。
诗人用“墙角的花”来形容孤芳自赏者,准确生动、形神兼备,生长在墙角的花,由于不能充分地得到阳光的沐浴和雨水的滋润,因而缺乏蓬蓬勃勃的生命活力,花朵开得枯黄瘦小。
“天地便小了”,意在告诫人们做人处世应当谦虚,切勿骄傲。
一旦陷入孤芳自赏之中,就会枯萎凋谢。
(二)
1.“惊慕”是惊叹羡慕的意思,它比“羡慕”多一层惊叹的意思,更能衬托出成功之花的明艳。
2.“花”比喻人生事业的成功;“芽儿”比喻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泪泉”比喻奋斗的辛劳;“血雨”比喻自我牺牲。
3.不要只看到并惊慕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而要了解这成功的后面所蕴涵着的艰苦努力。
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
星期六·文言拓展
赵襄主学御
1.(1)追赶(2)更换(3)穷尽(4)发语词
2.(1)B(2)D
3.(1)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2)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4.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
赞成。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参考译文】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没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
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
”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
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
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
学考精练·初中语文阅读周周练·九年级参考答案第二周
星期一·记叙精练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1.⑦~⑨:“我”用母亲的头巾捕鱼
~:“我”终于找到来寻找我的母亲
2.承上启下(过渡)。
3.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叶子繁密的特点。
4.“非常快”的意思,表现出母亲找到“我”之后放心和急于继续劳作的心理。
5.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担心、寻找孩子的焦急心理,体现出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
6.①坚强:如坦然接受“我”不能说话的事实;②细心:如叮嘱“我”听到呼喊后举起头巾。
7.①线索;②形象地表现母亲对“我”无私的爱;③表现“我”对母爱的理解。
星期二·古诗鉴赏
(一)渔家傲秋思
1.D
2.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二)军城早秋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
星期三·小说博览
病人
1.衬托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心灵的美好和典雅的气质。
2.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自然转入具体情节的叙述,推动情节发展。
3.四个场景:①在电梯发出超载警报时,“她”从人群中主动挤出来,等下一趟;②“她”帮农民模样的大伯上楼,可是电梯内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不回应“她”的请求;③热心告诉小伙子口腔科病房的地点;④“她”帮一位姑娘捡起一枝玫瑰,被人关在电梯外,被某些人称为精神病人。
4.用对比手法表现了世俗的评价,把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放在鲜明的对照中,暗示并深化了主题。
5.通过鲜明的对比,表明思想、道德上的欠缺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可怕、更危险,因而更需要治疗。
星期四·议论辨析
唯一可以带向远方的行囊
1.示例:用“修剪心灵”好,因为它直接点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用“唯一可以带向远方的行囊”好,因为它与结尾处的句子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而且含有比喻义,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2.(1)不能删去。
因为“多余的”是指不必要的、过多的,并不包括所有的欲望;如果删去,句意就成了所有的欲望都要剪去,这不符合实际和写作意图。
(2)不能删去。
因为“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形象地说明了具有看透问题实质的能力,它是“看清欲望的内核”的先决条件,也暗示了“看清欲望的内核”的重要性。
删去它,则无此表达效果。
3.“总分总”式的结构。
第①段是总说,指出“我们必须对心灵进行修剪”的必要性;第②~⑥段是分说,具体指出“对心灵进行修剪”的内容;第⑦段是总说,总结了“修剪心灵”的意义。
4.示例:剪去悲观。
我们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事业上也难以一帆风顺。
剪去悲观,才能使自己看到希望,鼓起生存的勇气。
鲁滨孙流落到荒岛上,与野兽搏斗,自种庄稼,顽强生存,他相信终有一天会脱离逆境,最终被一艘过往的船只救出。
星期五·名著导学
《繁星》《春水》
(一)
1.《纸船》(A)的作者希望船漂流到异地他乡;《纸船》(B)的作者希望船漂流到母亲的心中或母亲的梦中。
2.“爱”指的是女儿对母亲的爱;“悲哀”指的是远离母亲和故乡的悲哀。
3.张着白帆的云或小朵的云。
4.第一首诗抒发对远方和未来的向往之情;希望得到友情,歌颂友谊。
第二首诗抒发对母亲和祖国的爱和思念之情。
5.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和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二)
1.“小小的花”比喻沐浴着爱的少年儿童;“春光”比喻母爱。
2.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最深厚的爱,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生活体验略)
3.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星期六·文言拓展
亮少有逸群之才
1.(1)拜访(2)计谋(3)出使(4)都
2.备得用与武帝交战/ 大破其军/ 乘胜克捷。
3.(1)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
(2)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
4.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
【参考译文】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
身高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
遇到汉末战乱,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
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
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
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做礼物送给了曹操并投降曹操,而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没有立足之地。
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
孙权早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有特别的雅量,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
刘备能够用兵和曹操交战,大败曹军,乘胜攻下曹军。
江南全都平定了。
后来诸葛亮帮助刘备又向西攻打益州。
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
将军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第三周
星期一·记叙精练
牛津大学的面试很“凶悍”
1.心理“儿子”对老师的提问感到意外,心想老师的提问不会那么简单,自己该如何回答
2.①面试刚开始,三位教授便提出“你为什么要戴手表”这一问题;②当儿子要围绕“时间”继续讲下去时,却被告知第一关已顺利通过;③教授突然端来一杯水,递给儿子的同时,另一位年轻教授却拿出一个皮球狠狠向儿子砸来;④儿子处变不惊,出其不备狠命反击;⑤在砸中那位教授的一刹那,三位教授竟同时高兴地大叫道“回击得好”,并宣布“你被录取了”。
3.①从表面上看,“凶悍”主要是指教授所提的问题突然而难以理解;教授居然会用皮球“砸”向孩子。
②“凶悍”的深层含义是指牛津大学的育人观念令人震撼:牛津大学所欣赏的是敢于面对挑衅、拍案而起的学生,而不是逆来顺受的无条件的服从者。
4.牛津大学的面试虽然很‘凶悍’,但是他们看重的恰恰是学生的整个思考过程,而不是分数。
星期二·古诗鉴赏
(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1.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2.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二)蝶恋花密州上元
1.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2.密州的元宵节十分清冷,不仅没有笙箫,连灯火也没有,只有云垂旷野,雪意浓浓。
3.对比手法。
表达作者在密州的孤独寂寞之情,抒发了词人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
星期三·散文品悟
常伴一轮明月
1.BCA
2.(答案略,提示:一要有具体的描写对象;二要色彩和画面感强;三要语言优美整齐。
)
3.明、冷(近义词亦可)
4.示例:红叶烂漫的秋季银装素裹的冬时(无统一答案,但必须按秋、冬顺序,句式相同)
5.表面含义是指自然的明月照亮了黑暗的山路,深层含义是指山僧的话涤净了偷儿的心灵,使他内心的邪念、杂念远他而去。
星期四·说明解读
学会看食品的“简历”
1.包装上的食品说明。
这个标题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食品说明称为食品的“简历”,生动形象地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食品类别,配料表,营养含量,产品重量、净重含量或固形物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质条件,认证标志。
3.说明了原料排序的法规要求(或说明了按法规要求,用量最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应当排在最后一位),浅显易懂。
4.不能删去。
“可能”表示推测(或起限制作用),是说食品过了保质期吃了不是一定就有危险,但不排除有危险的可能性;如果去掉,则变成完全没有危险了,这与事实情况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选择调味牛奶。
“调味牛奶”是在牛奶当中加了点调味的成分,这样的产品和牛奶的营养价值比较接近。
“乳饮料”是在水里加了点牛奶成分,它的营养价值就比牛奶差远了,达不到增加营养的目的。
星期五·名著导学
《童年》
1.叙述了节日晚上的娱乐活动,描写了小茨冈优美的舞姿。
2.小茨冈是一位活泼开朗、聪明灵巧、可爱天真、善良的小伙子。
小茨冈最后的结局却是被舅舅们害死。
(他们让他在刮风下雪的寒冬背沉重的橡木十字架到雅科夫舅舅亡妻的坟上去。
十字架要两个人吃力地抬起来才能放到他背上,而他只有19岁。
结果脚被绊了一下,十字架砸在脊背上,他因失血过多而死。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茨冈舞姿的优美,突出了他活泼开朗的性格特征。
4.《在人间》《我的大学》。
星期六·文言拓展
熟读精思
1.(1)这样(2)说(3)通“现”,显现
(4)懂得、明白
2.(1)读书的遍数多了,它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
(2)心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还会不到吗?
3.第一步要“熟读”,第二步要“精思”。
(用原文回答也可:“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
4.作者强调“心到”最为重要。
因为“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参考译文】看书大多数都必须先要熟读,让书上的语句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
紧接着就精心地思考,让它的道理好像都出自于我心里所想的,这样以后可以有所收获了……古人说:“读书的遍数多了,它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
”所谓说书读得熟了,就是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有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就不专心一意,就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还会不到吗?
第四周
星期一·记叙精练
九步之暖
1.患骨肉瘤的一哲,强忍巨痛艰难地迈出温暖的九步,以此来鼓舞病中的露露。
2.B
3.痛苦(或绝望)、愧疚(或自责,或无奈)、感动。
4.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生动具体地表现了一哲善良、有爱心、无私的美好品质。
5.原句表达效果好,原句中的“一步一步”生动具体地表现出一哲每走一步的艰难和痛苦,更能突出—哲的坚强和心灵的美好(或善良、有爱心),而改句没有这种表达效果(缺少表现力和感染力)。
6.当我们面临挫折时,不能陷在痛苦的深渊无法自拔,更不应该让自己的痛苦情绪影响他人,而应该在痛苦中不忘关心他人,用自己的坚强乐观鼓舞他人。
星期二·古诗鉴赏
(一)武陵春
1.闻说双溪春尚好物是人非事事休
2.示例: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词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生动形象,赋予无形的“愁”以重量。
(二)虞美人
1.李煜这时已沦为亡国奴、阶下囚,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失去的痛苦和感情折磨。
2.①点明了时光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②季节的变化引起词人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3.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星期三·小说博览
善良的种子
1.父亲的钱被偷父亲及乡邻把各自的种子分给“女人”
父亲的钱失而复得
2.父亲把自己的种子分给丢失种子的素不相识的女人的善举,感染了周围的人,也唤醒了偷钱人的良知。
3.不矛盾。
因为第③段写父亲的钱被偷时的焦急心情,对他人的猜疑及不信任;而第⑩段写父亲的钱失而复得后心情转悲为喜,他相信人心是向善的。
4.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
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5.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与下文父亲慷慨地把自己的种子分给素不相识的女人的善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父亲的善良。
6.这是典型的细节描写,说明父亲的钱珍藏已久,因钱来之不易而格外珍视,更能衬托父亲善举的可贵。
7.(略。
提示:评价围绕父亲“善良”来谈,联系现实,要答出做一个善良的人的正面意义。
)
星期四·议论辨析
人生差异在读书
1.对比论证。
通过对比证明支配业余时间的态度方式不同,结局或收获也大不相同。
2.分论点的提出都采用了打比方的形式。
形象生动地揭示出读书的意义(或“好处”)。
3.示例:以上我们谈了读书的好处,为了更好地发挥读书的作用,我们又该怎样去读书呢?
4.不是并列结构,是层层深入。
乐读书才能善读书,善读书才能巧读书。
5.文章中心论点是“人生差异在读书”,第⑥~⑧段是讲读书的方法,所以这几段并未恰当地阐明文章的中心论点。
6.示例: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②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星期五·名著导学
《童年》
1.写外祖母生活的不如意,也为后文写外祖母对“我”态度的温和作反衬。
2.黑,有光芒。
3.如:用驼背比作外祖母的腰,写出了外祖母的辛劳,把外祖母比作猫,调皮中写出了外祖母的勤劳能干,也表现出“我”和外祖母的“朋友关系”。
4.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外祖母是一个心地善良、勤劳能干、慈爱纯朴、胸怀宽广、乐观开朗的人。
星期六·文言拓展
太宗纳谏
1.(1)计算、列举(2)轻视、看不起
(3)取消、解除
(4)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吗”
2.(1)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百姓知道后,一定怨恨国君。
(2)陛下曾经在读书时读过这件事,怎么能忘了呢?
3.皇后以晏子的故事劝说唐太宗不要因爱马暴死而迁怒养马人。
4.旁敲侧击,让齐景公不要因马死而杀养马人。
【参考译文】太宗皇帝有一匹骏马,很喜爱它,将它放在宫中饲养。
(有一天它)没有什么病就无缘无故地死了。
太宗迁怒于养马的仆人,要将他杀死。
皇后(知道此事向太宗)启奏说:“曾经齐景公因为马死了而杀人,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行,说:‘你把马养死了,是你的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百姓知道后,一定怨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
’国君(听后)免了(他的)罪;陛下曾经在读书时读过这件事,怎么能忘了呢?”太宗理解了她的意思。
又跟房玄龄说:“皇后奏的事可以给我们启示,对你极其有利啊。
”
第五周
星期一·记叙精练
一个馒头
1.①“一个馒头”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或全文围绕“一个馒头”展开,推动故事情况的发展);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阅读兴趣;③点明中心,突出母亲爱儿子的纯朴感情。
2.第②段写雨,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写母亲冒雨送馒头给“我”,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疼爱;成为下文写母亲为“我”送馒头受伤害作铺垫。
第⑧段写母亲在雨中离开,渲染了一种伤感的气氛;烘托“我”和母亲悲伤的情感,和第②段写雨相照应。
3.①父亲带回一个白面馒头,母亲发现了馒头;②母亲冒雨送馒头给“我”;③“我”扔了馒头。
4.①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对这个来之不易的白面馒头的珍惜,“里三层,外三层”说明母亲对馒头珍惜,格外小心细致,“小心翼翼”突出母亲希望儿子能吃上热馒头的小心谨慎的心理。
②肖像(外貌)和动作描写。
写出了母亲年老,一路上的劳累和因“我”扔掉馒头,对她的爱不理解而极度伤心。
5.第一问:爱自己的孩子、节俭、憨厚、朴实、善良。
第二问答案示例:啊!母亲,我知道错了,你就原谅我吧!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以后用十倍的努力报答你。
星期二·古诗鉴赏
(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①醉里挑灯看剑②梦回吹角连营
2.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身先老,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的悲愤之情。
(二)从军行
1.数重围、残兵千骑、独(领)。
2.“碎”“独”两字刻画了一位身经百战、出生入死、骁勇无比的悲壮英雄形象。
星期三·散文品悟
天窗
1.母亲陪“我”看星月;为“我”扇扇子;给“我”猜谜语,讲故事;为“我”缝衣服。
2.(1)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声的美妙和“我”听雨的沉醉。
(或运用叠词,使文句形象且有音韵美)
(2)童年的生活经历可能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或童年的生活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
3.以天窗为题,交待写作对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天窗既指老屋的天窗,也指心灵的天窗,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4.D
5.示例一:《童年》童年的阿廖沙生活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外祖母给予他无私的爱,使他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示例二:《名人传》贝多芬面对耳聋的痛苦不幸,用创作音乐来为自己打开心灵之窗,最终成为不朽的音乐大师。
示例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双目失明,他以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克服重重困准,以顽强的毅力写作。
星期四·说明解读
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
1.(1)不能删除。
“几乎”表限定。
在文中的意思是30年后大部分的民宅都会成为废墟。
如果删除则成了30年后所有的民宅都会成为废墟,过于绝对,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不能删除。
“绝大部分”表限定。
在文中的意思是100年后极大一部分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书数据也将统统消失。
如果删除,则成了100年后所有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数据也将统统消失。
过于绝对,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各种人类文明消失的时间。
3.人类给地球带来的文明不是永恒的,除非人类是永恒的。
4.夜晚时地球一片黑暗;人类电视节目的破碎而微弱的信号几十亿年后可能在外太空传播。
星期五·名著导学
《童年》
1.外祖母每次讲故事时,手舞足蹈、声情并茂;每次她讲完一个故事,“我”总是说“再来一个”;和“我”一起听故事的水手听完故事后请外祖母喝伏特加,让“我”吃西瓜还有香瓜。
2.有着乐观的热爱生活的态度。
3.写“我”报复酒馆女主人引来外祖母的一顿教训,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4.外祖母所理解的“上帝”就是正直、善良、宽恕和仁慈,“我”从外祖母那里逐渐学会了这些做人的道理,所以显得亲切、更可理解。
5.外祖母在危难面前能果断处理、沉着冷静、舍己为人。
外祖母很善良,热爱生活,经常给阿廖沙讲怜悯穷人和歌颂正义的故事,在冰冷的世界里,她给阿廖沙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外祖母还教他学会隐忍和宽容,外祖母乐观、热爱生活的态度也给阿廖沙很大的触动,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
外祖母对于阿廖沙成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产生了深刻影响。
星期六·文言拓展
赵威后问齐使
1.(1)问候(2)国书(3)通“悦”,高兴
(4)却、可是
2.(1)派遣使者
(2)使命出使,文中指“出使问候”
3.(1)如果没有收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国君?
(2)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
4.排比。
如: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反问。
如:苟无岁,何以有民?
5.体现了民本思想。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参考译文】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国书,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没有忧患吧?百姓没有忧患吧?(你们的)大王没有忧患吧?”使者(有点)不开心,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收成、百姓的状况,怎能把低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赵威后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如果没有收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国君?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
第六周
星期一·记叙精练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1.吃惊重新把瓶子放到原处并说明原因
2.因为:①爸爸明白女儿把空瓶子放回到垃圾旁,是为了给捡废品的老人一个劳动的尊严——靠劳动吃饭;②自己曾经给予老人的帮助是一种施舍;③对女儿的误解。
3.一方面是指那个捡废品的老人,另一方面是指有尊严靠劳动生活的人。
4.示例: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女儿完成任务后的一种轻松、愉快和十分自豪的心理。
5.示例:一方面是指女儿用空瓶子给捡废品的老人带去的有尊严的温暖;另一方面是指爸爸看到女儿成长后内心感到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