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 变色花|苏教版(4)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 变色花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 变色花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b5deeca2b160b4e767fcf8f.png)
变色花教学目标: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或花或植物汁)指示剂,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重点: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教学难点: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会变色的白色纸花(花朵用醋或柠檬汁浸过,叶子用面碱浸过;浸泡的时间不要提前太久,以免酸碱中和,使实验失败)、喷壶、紫甘蓝、紫甘蓝汁、碱水、白醋、检测物质用的果冻盒(贴上标签)、烧杯、滴管、镊子、盐水、茶水、洗衣粉水、肥皂水。
学生准备:厚塑料袋、各种待检测物品、柠檬、梨、柚子各一块。
教学过程:1、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各类物质,研究物质的种类和用途对家庭、工业、农业、建筑业等有着很大的作用。
2、变魔术,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知识。
指导学生用紫甘蓝或紫萝卜自制指示剂。
根据学生带紫甘蓝的多少,分小组挤紫甘蓝汁或紫萝卜汁。
提醒学生注意五点:①尽量选择紫甘蓝的薄叶,少用梗;②紫甘蓝撕的块要小一点,紫萝卜要切碎些;③用手反复挤压菜叶时,不要把塑料袋弄破了;④挤压菜叶的时间以汁液变紫为宜;⑤小组成员要团结合学生玩魔术“纸花变红,纸叶变绿”——在白色花瓣上涂上白醋,在叶子上抹上碱水,在往纸花上喷上紫甘蓝水奇妙的现象就发生了。
讨论纸花变色的原因,了解物质变化的种类,知道指示剂能够分辨出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3、指认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从生活经验出发介绍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提问:怎样用科学的手段去辨别酸性物质、碱性物质?4、学生用紫甘蓝制作指示剂检测身边的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生制作紫甘蓝指示剂,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的物体,观察颜色的变化第一组:苹果、梨子、香蕉、橘子、柚子、葡萄;第二组:自来水、食盐、白糖、白醋水、口碱、小苏打水;第三组:香皂水、洗衣粉水、洗手液、洗发液、洗洁精、消毒液;第四组:牛奶、豆浆、椰奶、花生奶、藕粉、麦片;第五组:茶水、雪碧、纯净水、蜂蜜、白酒;第六组:面包、馒头、米饭、饼干、鸡蛋、蛋糕;把第一组的水果榨成汁;把第二组中的食盐、白糖、口碱加水溶解;把第三组的洗涤用品用水稀释;把第四组的藕粉、麦片加水调成稀稀的糊;把第五组的蜂蜜加水稀释;把第六组的面包、馒头、米饭、饼干、鸡蛋、蛋糕放在培养皿里。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781dea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3.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3.3 变色花》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验,探究植物变色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有好奇心,愿意通过实验和观察去探索问题。
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过程中,可能存在细致度不够、观察不全面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全面分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变色的原因,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解释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变色的原因。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植物变色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交流想法,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变色花的实验材料(如花瓣、醋、盐等)。
2.准备实验工具(如显微镜、试管、滴管等)。
3.制作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变色花实验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花瓣会变色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变色花的实验过程,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方法和步骤。
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如花瓣的颜色变化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 变色花|苏教版 (4)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 变色花|苏教版 (4)](https://img.taocdn.com/s3/m/834b4befcc22bcd127ff0c04.png)
教学分析:《变色花》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主要讲的是物质的变化,教材从生活中的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的积极性。
本节课从“使指示剂变色”的单一角度初步认识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至于酸和碱的性质及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变色的原因本课不讲,留待学生以后到中学化学课中学习。
教材是按照“变魔术探奥秘--自制指示剂--鉴别身边物质”的活动顺序编写的。
教材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变魔术,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纸花变红,纸叶变绿”的奇妙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二部分:学生亲自制作紫甘蓝汁,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第三部分:用自制的紫甘蓝汁检测各种物质,并记录在《活动记录》中。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2、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3、了解指示剂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自制指示剂的过程;2、能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索的过程中,能积极大胆阐述自己发现,体现探究的乐趣。
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指示剂能够分辨出酸碱性物质。
难点:1、自制紫甘蓝汁指示剂。
2、用自制的紫甘蓝水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装有紫甘蓝汁的喷壶、纸花、装有白醋和小苏打水的试管、胶头滴管若干、紫甘蓝汁、温水。
分组材料:紫甘蓝、厚塑料袋、牙签、笔、烧杯、托盘、抹布、洗衣粉溶液、肥皂、洗发精、花露水、盐水、茶水、自来水、矿泉水、糖水、牛奶、桔子汁、苹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魔术导入。
(3分钟)1、谈话:(出示纸花)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变个魔术,就是这个“神奇花”。
这朵花有什么神奇之处呢?那么请你睁大眼睛,因为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变色花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变色花](https://img.taocdn.com/s3/m/10adf199d0d233d4b14e694f.png)
第3课变色花设计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如我们吃的苹果、喝的橙汁中含有酸性物质,洗衣服用的肥皂、洗头用的洗发香波含有碱性物质等等,从大量事例中可以看到,研究物质的酸碱种类和用途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从“使指示剂变色”的单一角度,引导学生认识两大类物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教学目标1、能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2、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3、能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4、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和碱性物质。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2、难点: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1、涂过白醋和碱水的纸花、喷壶、紫甘蓝汁、碱水、白醋、烧杯、滴管。
2、学生准备矿泉水、茶水、糖水等被检测的物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时目标:能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能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和碱性物质。
一、导入:1、谈话: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朵自己亲手制作的纸花,不过老师忘记浇水了,老师请一个同学来帮我浇下水。
2、学生浇水,花开始变色。
3、提问:看了刚才这个现象,你有什么想法吗?4、学生猜测、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1、实验解密。
(1)、讲解:上课前,老师分别用白醋和碱水浸泡了花瓣和花叶,喷的是紫甘蓝汁,不相信的话,我们就来试试。
(2)、学生实验:在装有白醋和碱水的小烧杯中,分别滴入紫甘蓝汁,观察有什么现象。
(3)、学生汇报。
(4)、讲解:像白醋一样,使紫甘蓝汁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碱水一样,使紫甘蓝汁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像紫甘蓝一样,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中能够显现不同颜色的物质,人们通常称它为指示剂。
(5)、学生解释花变色的秘密。
2、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讲解。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是酸性物质,哪些物质是碱性物质?(3)、学生交流、汇报。
(4)、教师小结: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两类物质。
变色花-苏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变色花-苏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cfcd5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d.png)
变色花 - 苏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特性2.了解叶色的变化与植物状态的关系3.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推理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变色花的基本情况1)学生讨论:有没有见过能够随着环境变化而变色的植物?(如果学生没有见过,老师可引出变色花的名字)2)教师讲解:变色花是一种蓝莓科植物,市场上常见的有“情人草”和“变色冰花”。
它可以根据周围环境来改变花叶颜色,是一种富有观赏价值的植物。
2. 变色花的环境适应能力1)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商讨,想一想变色花的生长环境,以及它是如何适应环境的?2)教师给予提示和指导:•变色花适应能力包括:耐荫、耐旱、适应低温、抗寒能力强。
•根据环境来改变花叶颜色,例如花在阳光下会变成红色,花在阴暗处则会变成绿色。
3. 变色花的变色原理1)教师讲解:•变色花的变色是因为它含有兰氨酸类物质。
•一般来说,兰氨酸可以和自由基反应,形成黑褐色物质。
当叶子含有过量的兰氨酸时,会形成高浓度的黑褐色物质,导致叶子变黑。
4. 实验演示1)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利用红球蓝球试剂,可以变速显示兰氨酸。
水溶液变青时,含兰氨酸少;水溶液变紫时,含兰氨酸多。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1.实验前准备:把一些新鲜变色花叶片摘下来,放在2%的盐溶液中加热煮沸一分半钟,再用水冲凉备用;2.另外,准备红球蓝球试剂、两只小试管等。
3.具体操作方法为:将摘下来的叶片放入一个小试管中,然后加入红球蓝球试剂,观察水溶液的颜色变化。
5. 总结与思考1)教师问答:•问:为什么变色花不会改变花朵的颜色?•答:花朵颜色主要由花革决定,与环境关系较小。
2)教师总结:•引领学生总结变色花的基本情况、生长环境、变色原理及实验演示内容。
三、教学方式1.介绍案例学习方法2.小组合作讨论3.辩证方法教学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在听讲中学到了有关变色花的基本情况和生长环境,还能运用所学内容去进行推理和实验演示。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fb6f21d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00.png)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变色花》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与颜色》的第三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研究变色花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变化。
教材中包含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对植物细胞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植物细胞中的色素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
2.掌握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变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细胞中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
2.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深入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变色花、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等。
2.教学课件:教材中的图片、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变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颜色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介绍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变色花的颜色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变化。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植物的颜色?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其他影响植物颜色的因素,如光照、温度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和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变化的理解。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三单元第三课变色花 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三单元第三课变色花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0ba12aaa00b52acec7cab4.png)
3.变色花【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自制蔬菜酸碱指示剂。
2.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3.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
4.愿意主动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5.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自制指示剂并检测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会变色的白色纸花、喷壶、紫甘蓝、紫甘蓝汁、碱水、白醋、烧杯、毛笔、盐水、柠檬水、盐水、肥皂水及各种被检测物品。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魔术表演——初起波澜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份礼物(出示白色纸花),你们觉得怎样,白花好看吗?老师来使它变得好看,要表现这个魔术,还需要这种神奇的水。
(老师出示“神水”并演示:白花变成红花绿叶)2.提问:有没有什么疑问?大家来猜一猜是什么原因,你认为与什么有关?学生猜测:可能与神奇的水有关……二、制作神水——一头雾水1.讲解:它真有这么神奇吗,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接下来老师告诉你们方法,它用的材料叫做紫甘蓝,把先切碎放入袋中,然后加入温水,一手拿这袋口,不要捏紧,另一只手反复的挤压3~5分,直到让它变成深紫色为止,然后在袋口底部一角,用牙签戳一个洞,将紫甘蓝汁倒入这个小烧杯里。
(板书:紫甘蓝汁)讲述过程中出示紫甘蓝汁的制作方法:(1)将紫甘蓝(约50克)撕成小碎块,装入厚的透明塑料袋中。
(2)往塑料袋中加入半杯温水(约50℃~60℃)。
(3)握住袋口,反复挤压菜叶3~5分钟,直到流出深紫色的水为止。
(4)在袋口底部一角,用牙签戳一个洞,将紫甘蓝汁倒入小烧杯中。
2.提问:大家在试做的时候,觉得有什么地方要注意的?在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什么?学生分析制作注意点:小心挤压,勿将口袋挤破;当心热水烫手;挤压用充分……3.谈话:做的时候,老师还要看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并且能保持桌面整洁。
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c21c5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1f.png)
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一课,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和花青素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
教材内容丰富,以实验探究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对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细节等方面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和花青素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和花青素的变化。
2.难点: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实验操作和观察细节。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变色花、光照设备、观察记录表等。
2.制作课件:展示实验过程、相关知识点等。
3.安排实验场地:确保实验安全、有序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变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变化。
提问:“你们知道变色花为什么会变色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呈现(5分钟)介绍变色花的特性,以及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和花青素的变化。
通过课件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对实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变色花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变色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变色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f71f2e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1f.png)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变色花】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科学六年级【变色花】教学设计变色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学会自制蔬菜(或花或植物汁)指示剂。
2.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3.能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4.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和碱性物质。
5.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会变色的白花(一些用白醋浸泡过,一些用碱水浸泡过)、不会变色的白花、紫甘蓝、白醋、碱水、盐水、喷壶、PH试纸、烧杯、滴管等。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昨天在实践课上老师学会了折纸花,今天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坐在办公室折,可是科学组的办公室只有几张白色的纸,于是老师就折了几个白色的纸花。
瞧,他们已经被我种在花盆了里面,刚刚李老师给了我一瓶神奇的药水,她跟我说只要把这水喷到这花上面,花就会有颜色,所以今天我就把他带到了教室,想和大家一起看看这件神奇的事情。
请大家自习观察,我要喷水了(用喷壶往花上喷水),快看有的花变成了红色,有的花变成了绿色。
二、猜测——花和叶上到底做了什么手脚纸花虽然变色了,但是我却有一个疑问,都是我折的花,怎么喷了点水就变成不同的颜色了呢?同学们能不能帮我想一想,到底是怎么回事?(引导学生在纸花上面找区别,因为喷的液体是一样的,只有纸花没有在学生注视下折成。
)其实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我的纸花做了一些手脚,老师想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到底老师对这两朵纸花做了怎样的处理。
现在实验台上摆了神奇液体、白醋、碱水,请同学们用胶头滴管取神奇的液体加入到白醋和碱水的烧杯中,然后观察这两只烧杯有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说神奇液体在白醋中变成红色,在碱水中变成绿色。
)既然同学们发现这种神奇的液体在白醋和碱水中变成了不同的颜色,大家想不想知道这种神奇的液体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他就是今天的主角——紫甘蓝。
现在老师就邀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制作这种神奇的液体。
六年级科学上册变色花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变色花教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22a474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d.png)
六年级科学上册《变色花》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花瓣中汁液的变化,以及不同酸碱度对花色变化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植物花瓣中汁液的变化。
2. 不同酸碱度对花色变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酸碱度对花色变化原因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准备变色花实验材料:花瓣、滴管、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盐酸、氢氧化钠等。
2. 准备实验记录表,用于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变色花,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花瓣会变色?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变色花。
二、探究花瓣中汁液的变化(10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进行实验,边演示边解释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花瓣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三、学习酸碱度对花色变化的影响(10分钟)1. 教师讲解酸碱度对花色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酸碱度与花色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酸碱度下花瓣的变化。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让学生明白酸碱度对花色变化的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植物花瓣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植物花瓣中汁液的变化,以及不同酸碱度对花色变化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实验探索:花瓣中的秘密(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花瓣中的汁液是如何变化的?它与什么因素有关?”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 变色花|苏教版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 变色花|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e3983879b89680202d82505.png)
《变色花》教学设计教学分析:《变色花》是《物质在变化》单元中的第三课。
本课旨在通过探究变色花的奥秘来认识两类物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制作好的“指示剂”鉴别身边物质的酸碱性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指示剂”这个神奇物质在不同酸碱性物质中的变化。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
2.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
3.知道指示剂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教师的示范了解自作指示剂的过程。
2.能用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究的过程中,能积极大胆的阐述自己发现,体现探究的乐趣。
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种类,知道指示剂能够分辨出酸碱性物质。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紫甘蓝水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装有紫甘蓝汁的喷壶、纸花、装有白醋、碱水的烧杯、紫甘蓝水。
分组材料:紫甘蓝、塑料袋、温水、烧杯、托盘、洗衣粉、肥皂、澄汁、自来水、苹果、桔子、橙子、水果刀、滤纸等。
教学过程:一、魔术导入1、谈话:(出示纸花)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表现最好的同学送一多我亲手制作的纸花。
(停顿片刻)你觉得这朵花还差点什么?2、表演魔术。
3、提问:对于这朵变色花,你们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吗?4、学生猜想、讨论、交流。
二、实验解密1、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看桌面上有什么?学生看到桌面上有紫甘蓝汁、白醋、碱水引导:这三种液体我在喷花魔术中都用到了,将紫甘蓝汁分别滴入两杯液体中会怎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2学生分组实验。
(把紫甘蓝汁分别滴入白醋和碱水的烧杯中。
)师:强调两点,①滴管不要碰到检测的物品,否则会污染了滴管影响对其他物品检测,②分工合作,仔细观察。
观察交流实验现象。
3讲述:像白醋一样,使紫甘蓝汁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碱水一样,使紫甘蓝汁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类似紫甘蓝汁这样的物质,由于能够分辨物质的酸性和碱性,人们称它为酸碱指示剂。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上《3. 变色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上《3. 变色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0ac4b4856a561252d36f8f.png)
《变色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意识的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产生进一步探索奥妙的愿望。
2.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碱、中性的各种物质。
3.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紫甘蓝汁)、能利用自制的蔬菜指示剂(紫甘蓝汁)鉴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4.体会到运用科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自制指示剂并检测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会变色的白色纸花,喷壶,紫甘蓝,紫甘蓝汁,碱水,白醋,烧杯,镊子,盐水,茶水,洗衣粉水,肥皂水及各种带检测物品。
三、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1.师:你们看过魔术表演吗?最近老师学会了一个小魔术今天要表演给同学们看,教师出示一只白色的纸花,用喷壶往纸花和叶上喷水(花变红叶变绿)问:你有什么发现,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白纸花,并在上面喷“水”。
学生好奇的观看。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生:花红了,叶绿了。
2.教师归纳学生中的问题——“花为什么变色了?”进一步引导同学猜想如:①花瓣上可能涂了什么东西;②叶子上可能喷了什么药水;③喷壶里的“水”可能是什么药品等等,这里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产生多种猜测。
师:要想判断同学们猜想的是否正确,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设计意图:利用魔术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学生尝试、探究1.教师向学生分发自己的“水”。
让他们在装有白醋和碱水的烧杯中。
分别滴入五六滴紫包菜汁,观察现象。
(学生对现象的出现表现的异常兴奋。
)2.生发现:紫包菜汁会让白醋变红,让碱水变绿。
3.教师讲解什么是酸,碱和中性物质,并说明了指示剂的用途和应用范围。
①教师告诉学生:像白醋一样,使紫包菜汁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碱水一样,使紫包心菜汁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
②那么根据实验所看到的现象,你们能够解释花为什么变色吗?(学生解释)③教师接着说: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是酸性物质?哪些物质是碱性物质?想想你们家里炒菜、做汤用的盐属于哪一类物质呢?(同学们将紫包心菜汁滴入盐水中五六滴,看看盐水是否变红或变绿)。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a6c83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3.png)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变色花》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在光、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变色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变色花的介绍、变色原理的解释以及相关的实验活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植物的变色现象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一步理解和探究。
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能够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变色花的特点和变色原理,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植物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的变色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变色花的特点和变色原理的理解。
2.难点: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变色花的外貌和变色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分析法: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变色原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变色花植物、实验材料(如放大镜、记录本等)。
2.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记录本。
3.教学资源:相关视频、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变色花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变色花的特点和变色原理,让学生对变色花有基本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变色花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的变色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变色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变色原理。
小学科学33变色花(教案)
![小学科学33变色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fbe35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3.png)
小学科学33变色花(教案)小学科学教案:33变色花引言:本教案旨在介绍小学生科学实验中的一项有趣且易于操作的实验——33变色花。
这个实验将帮助学生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水分的吸收、植物的色素以及化学反应等科学原理。
通过参与实验,学生们将培养科学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理活动。
2. 观察和探究植物色素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3. 锻炼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精神。
教学准备:1.33颗白色的鲜花2.6个杯子3.食用色素(红、蓝、黄、绿、橙、紫各一种)4.清水、剪刀、规划纸和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问一些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思考,如“你见过会变色的花吗?”,“你知道花怎么变色的吗?”等等。
引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2. 实验步骤(20分钟)a. 准备工作:将6个杯子编号1-6。
b.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5-6人。
每个组分别负责不同的颜色。
c. 在每个杯子中加入100毫升水。
d. 在第一个杯子中放入1滴红色的食用色素,第二个杯子放入1滴蓝色的食用色素,以此类推,第三个杯子放入1滴黄色的食用色素,第四个杯子放入1滴绿色的食用色素,第五个杯子放入1滴橙色的食用色素,第六个杯子放入1滴紫色的食用色素。
e. 将每个杯子中的水搅拌均匀。
f. 将一颗白色的鲜花放入每个杯子中,花的茎应该浸泡在水中。
g. 让学生观察花朵一段时间(如24小时)。
h. 让学生记录每个花朵的颜色变化情况。
3. 探究(10分钟)a. 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花朵颜色变化情况。
b. 引导学生思考原因:问学生们为什么花朵会变色?是什么导致了花朵颜色的改变?c. 解释科学原理:颜色变化是由食用色素中的化学物质与花朵中的水分和植物细胞产生了一些化学反应导致的。
例如,红色的花朵是因为红色食用色素在花朵中产生了一种化学反应,导致花瓣变红。
4. 总结(5分钟)通过本实验,我们学到了什么?植物通过叶子和根吸收水分。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3.3变色花-附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3.3变色花-附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726bff9f7ec4afe05a1df92.png)
变色花课程标准:物质的变化教学目的:过程技能1.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2.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科学知识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2.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2.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奥秘的愿望。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通过学习不能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不知道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层次2: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但是不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层次3: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也不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探究能力:层次1:没有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不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层次2: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不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层次3: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材料:课前涂过白醋和碱水的白色纸花、喷壶、白醋、检测物质用的果冻盒(贴上标签)、烧杯、滴管。
紫甘蓝、塑料袋子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老师变小魔术:出示纸花,用喷壶往“花瓣”和“叶子”上喷紫甘蓝水,当学生感到很惊奇时,问学生:谁能猜出其中的奥秘?学生开始讨论:这是为什么?然后向老师汇报。
这个步骤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愉快的接受新课的教学。
同时可以引出本课的研究课题。
探索和调查教师引导学生猜测说出理由:什么原因使花瓣变红了,叶子变绿了?纸花上可能有什么物质?学生进行猜测:如果猜不出来可以让学生看看书上的例子。
苏教小学科学六年级上《3.3、变色花》word教案
![苏教小学科学六年级上《3.3、变色花》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f64a6b52ea551811a68748.png)
变色花
课程标准: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的:
过程技能
1.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2.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科学知识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2.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2.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奥秘的愿望。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通过学习不能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不知道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层次2: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但是不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层次3: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也不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探究能力:
层次1:没有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不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层次2: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不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层次3: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材料:课前涂过白醋和碱水的白色纸花、喷壶、白醋、检测物质用的果冻盒(贴上标签)、烧杯、滴管。
紫甘蓝、塑料袋子。
六年级科学上册变色花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变色花教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24455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e.png)
六年级科学上册《变色花》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植物细胞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2. 实验过程中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准备显微镜、植物细胞模型、实验材料等。
2. 提前让学生观察一朵花,了解花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提前准备的花,了解花的结构。
2. 提问:你们知道花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二、探究植物细胞的结构(15分钟)1. 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植物细胞。
2. 展示植物细胞模型,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制作植物细胞模型(20分钟)1. 发放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2.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动手制作植物细胞模型,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各小组展示制作完成的植物细胞模型。
2. 提问:你们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花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花的结构,进而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植物细胞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六、探索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细胞分裂的动画,让学生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
3. 教师讲解植物细胞分裂的意义和重要性。
七、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分裂(20分钟)1. 发放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2.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小学科学变色花(教案)
![小学科学变色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32871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e.png)
小学科学变色花(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种植变色花的活动,帮助小学生了解植物的特性和生命周期,并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其科学探究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2. 学习植物的特性,如光合作用、吸收养分等;3. 掌握科学观察和实验的基本方法;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变色花的种子和种植材料(花盆、泥土、水壶等);2. 彩色荧光标签或染色液体;3. 记录观察的表格或笔记本;4. 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讲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植物生长的观察和经验。
-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对植物变色的猜想。
2. 展示与讲解(15分钟)- 使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向学生展示植物的生命周期,并讲解其不同阶段的特征和变化。
- 引导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如根的吸收养分、叶子的光合作用等。
3. 实操与观察(30分钟)- 向学生分发变色花的种子和种植材料,引导他们按照指导步骤种植。
- 提醒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并鼓励他们进行观察和记录。
- 引导学生进行对照实验,将一些植物叶子涂抹上彩色荧光标签或染色液体,观察其叶子颜色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4. 实验分析(20分钟)-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实验分析和讨论。
- 引导学生提出可能的原因,解释植物叶子变色的现象。
-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察记录和讨论结果。
5. 总结与展望(10分钟)- 对学生的观察结果和实验分析进行总结。
-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叶子的颜色变化与光照、温度、水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实验的方法或设想新的科学问题。
四、教学延伸:1. 继续观察:鼓励学生将所种植的变色花带回家继续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叶子的颜色变化。
2. 科学报告: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撰写一份小型科学报告,包括问题、假设、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3. 制作展板: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关于变色花的展板,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实验数据和分析结论。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3 变色花》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3 变色花》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5f8b4f9caaedd3382c4d31f.png)
《变色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变色花》是《物质在变化》单元中的第三课。
本课旨在通过探究变色花的奥秘来认识两类物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另外,教材还安排了学生制作“指示剂”并鉴别身份物质酸碱性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指示剂”这种神奇物质在不同酸碱性物质中的变化。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问题意识、实验动手能力较强,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科学探究的特点,围绕花的变化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充分让学生通过合理猜测、实验操作、分析比较等手段去感知和发现,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中性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
2、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并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3、乐于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科学世界的奇妙。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碱性物质、中性物质。
难点:用自制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性质。
教学方法:情趣导入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准备:白色纸花、喷壶、紫甘蓝、紫甘蓝水、水槽、牙签、小苏打、水、牛奶、白醋、肥皂水、碱水、塑料袋、塑料杯、温水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来了一支花,漂亮吗?2、学生讨论、交流。
3、谈话:是的,这支花有点美中不足——它们是白色的,没有颜色。
4、魔术表演,用神奇的水使白色的花瓣变成红色,叶子变成绿色。
5、提问:对于这朵变色花,你们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吗?6、学生:我想知道为什么白花会变色。
7、谈话: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关于这朵“变色花”的奥秘吧!(引出课题)8、学生猜想:纸花变色可能与神奇的水有关。
二、自制紫甘蓝水1、谈话:“神奇的水”真的这么神奇吗?我们自己动手试试吧。
(1)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指示剂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动态视频演示自制紫甘蓝水的过程,给学生更直观的感触,较轻易的掌握了制作方法。
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体会参与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分析:《变色花》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主要讲的是物质的变化,教材从生活中的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的积极性。
本节课从“使指示剂变色”的单一角度初步认识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至于酸和碱的性质及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变色的原因本课不讲,留待学生以后到中学化学课中学习。
教材是按照“变魔术探奥秘--自制指示剂--鉴别身边物质”的活动顺序编写的。
教材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变魔术,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纸花变红,纸叶变绿”的奇妙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二部分:学生亲自制作紫甘蓝汁,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第三部分:用自制的紫甘蓝汁检测各种物质,并记录在《活动记录》中。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2、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3、了解指示剂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自制指示剂的过程;2、能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索的过程中,能积极大胆阐述自己发现,体现探究的乐趣。
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指示剂能够分辨出酸碱性物质。
难点:1、自制紫甘蓝汁指示剂。
2、用自制的紫甘蓝水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装有紫甘蓝汁的喷壶、纸花、装有白醋和小苏打水的试管、胶头滴管若干、紫甘蓝汁、温水。
分组材料:紫甘蓝、厚塑料袋、牙签、笔、烧杯、托盘、抹布、洗衣粉溶液、肥皂、洗发精、花露水、盐水、茶水、自来水、矿泉水、糖水、牛奶、桔子汁、苹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魔术导入。
(3分钟)1、谈话:(出示纸花)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变个魔术,就是这个“神奇花”。
这朵花有什么神奇之处呢?那么请你睁大眼睛,因为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2、表演魔术。
教师给纸花“浇水”,学生认真观察现象。
3、提问:孩子们,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生答:花变色了;有一朵变红了,有一朵变绿了。
)4、提问:那么你们认为花为什么会变色呢?小组讨论下。
【板书】变色花5、学生讨论、猜想、汇报。
(生:花事先做过处理,和紫甘蓝水发生反应产生了魔术的效果。
)【设计意图】利用魔术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实验解密(5分钟)1、提问:师:那花做过什么处理呢?生:可能用什么泡过。
2、谈话:是的,老师就是用这两种溶液浸泡过“神奇花”,一种是1号试管中的白醋溶液,一种是2号试管中的小苏打水溶液。
当他们遇到紫甘蓝汁时就发生了变化。
那么你们想不想再看看这神奇的变化呢?(生:想。
)找位同学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吧。
3、学生演示实验,老师在旁指导。
4、提问:这次你发现了什么?(生:紫甘蓝汁遇白醋变红,遇小苏打水变绿。
)5、师讲授:像白醋一样,使紫甘蓝汁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小苏打水一样,使紫甘蓝汁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在这里我们简称为酸红碱绿。
【板书】酸红碱绿【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感知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的变化现象,进而使学生从激发兴趣阶段过渡到初步感知阶段。
三、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2分钟)1、引导:明白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那么生活中哪些物质是酸性的,哪些又是碱性的呢?2、师:猜猜这些物品吧?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物品。
【课件展示】面包、橙子、西红柿、化肥、洗涤剂3、提问:你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得知它们的酸碱性的呢?比如醋4、根据学生回答,导出指示剂。
谈话:有些同学说尝,那化肥、洗涤剂甚至是盐酸我们也能尝一尝吗?(生:不能)为什么?(生:危险)所以我们还得用科学的方法去检验。
那么我们用什么来检测呢?(生:用紫甘蓝汁)5、谈话:对,像紫甘蓝汁这样,能够分辨物质的酸性和碱性的物质,我们称它为酸碱指示剂。
利用酸碱指示剂我们就检测出物质的酸碱性。
【板书】酸碱指示剂【设计意图】从生活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出指示剂的概念,这样会使学生认识更自然、流畅。
6、引导自制紫甘蓝汁指示剂师:那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杯紫甘蓝汁指示剂呢?生:想四、学生实验制作紫甘蓝汁。
(10分钟)1、出示课件:紫甘蓝指示剂的制作方法。
通过阅读方式自学制作方法。
师:那要如何制作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自学课件中的制作方法。
【课件展示】第一步:将紫甘蓝的薄叶撕碎装入透明塑料袋中;第二步:加入一杯温水(50℃——60℃);第三步:一只手握住袋口,另一只手反复挤压菜叶直到水变为紫色。
第四步:用牙签在塑料袋底部扎一个孔,使紫甘蓝汁流入烧杯中。
2、师: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那么你有没有思考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都需要注意些什么?小组讨论。
3、生汇报,出示课件,请学生指读注意事项。
【课件展示】•选择紫甘蓝的薄叶少用梗;•紫甘蓝撕块要小一点;•反复挤压菜叶时,不要把塑料袋弄破;•挤压菜叶的时间以汁液变紫为准。
4、师:既然大家都已经摩拳擦掌,就开始动手吧,需要温水时可以举手示意老师。
学生实验制作紫甘蓝汁指示剂,师巡视解疑。
5、各小组展示实验结果。
师:现在请每组的小组长高举你们的实验结果,展示一下吧!第X组做的最好,颜色很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前具有清晰实验思路的能力,防止学生盲目的实验或随意的玩弄实验器材。
五、用自制的酸碱指示剂来检测物质的酸碱性。
(18分钟)1、汇报实验材料。
师:既然有了指示剂,不妨我们就测一测物质的酸碱性,好不好?生:好。
师:老师看到大家带来了很多常见的生活品,那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下你们带来的实验材料。
生:矿泉水、茶水、糖水、自来水、肥皂水、洗发精、洗衣粉、花露水、橘子汁、苹果、盐水、牛奶。
2、预测:那么你们觉得这些物质遇到紫甘蓝汁后会变成什么颜色?出示课件,学生汇报,师填写猜测记录。
验来说话吧,可是我们要怎样做这个实验呢?找位同学读一下实验步骤。
4、学生朗读实验步骤。
【课件展示】●先将被检测的溶液分别倒入试管中待测,并按顺序标记好溶液的名称;●然后用胶头滴管取适量紫甘蓝汁滴入到被检测物质的试管中;●把观察到的现象写在实验活动记录表上。
5、师:实验操作并不难,但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组讨论下。
6、学生讨论汇报。
7、找学生指读注意事项。
【课件展示】注意事项①被测溶液需取少量,约2cm高即可;②向试管中倒溶液时,试管要倾斜45度;③苹果可以取一小块,直接在剖面上滴紫甘蓝汁;④使用胶头滴管时要将滴管垂直于试管上方,不要接触试剂,以免污染滴管,影响实验结果。
8、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既然你们都已经迫不及待了,那就动起来吧,记录员同学别忘了把实验结果填写到实际记录表上,现在开始。
9、总结汇报。
师:每个小组做的都非常认真,尤其是第X组,组织有序,合作默契,希望其他小组的同学积极向他们学习。
那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下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生汇报。
【课件展示】生:有的物质不变色,它既不是酸性也不是碱性。
11、师讲授:像这样不能使紫甘蓝水变色的物质我们叫做中性物质。
【板书】中不变11、小结:但是今天,同学们检测的这些物质多数还是偏酸或偏碱的。
我们刚刚是用紫甘蓝汁作的酸碱指示剂,其实指示剂的种类很多,常用的还有试纸(出示试纸)。
试纸可以检测出物质具体的酸碱度,我们一般用PH值来表示。
PH<7的表示酸性,PH>7的表示碱性,PH=7的则表示中性。
(出示课件)【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养成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的探究问题的科学思路,发散学生思维。
六、总结——学以致用(1分钟)师:小小的变色花变出了这么多的知识,这些知识其实在生活中经常会被用到。
(出示课件)找学生生指读: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如果发现它的叶瓣发黄发枯,就说明可能土壤偏碱性,我们可以喷洒呈酸性的硫酸亚铁。
而竹子喜好碱性土壤。
如果淋了酸雨,它就会大面积死掉。
七、拓展——激发继续研究的兴趣。
(1分钟)师:有意思吧,如果你感兴趣还可以做做这个——写密信。
出示课件。
【课件展示】课后建议:写密信。
师:在战争年代,我们的共产党员经常用写密信的方式传递情报,这就是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写给鲁迅的密信。
(出示课件)它是怎么做的?找位同学读一读。
生:它是用稀淀粉溶液(米汤)在白纸上写字,干后是看不见字迹的,再用碘水涂抹,就会显出蓝色字迹,放在火焰上方烘,蓝色又会褪去,这样就可秘密的把情报送出去。
师:那么你能不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也写一封密信呢?动手试试吧!【板书设计】实验活动记录1:紫甘蓝汁遇盐水后,颜色,说明盐水是物质。
实验活动记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