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洋务运动 教案
第四课洋务运动教案
第四课洋务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特点,以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和进行推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的背景:a. 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意识到中国正面临割地赔款的危机。
b. 郑观应上书《陈述洋务的事略》,提出了实施洋务运动的主张。
2. 洋务运动的特点:a.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先进工业,以增强国家实力。
b. 兴办新式学堂和翻译西方经典著作,培养人才。
c. 建立工厂和军事制度,加强军事力量。
d. 创办船厂和矿山,发展工业。
3. 洋务运动的影响:a. 在短期内提高了中国军事实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的外患危机。
b. 培养了一批具备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为后来的中国近代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c. 但由于洋务运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如贪污腐败、浪费资源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听说过洋务运动吗?你们知道洋务运动的背景是什么?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什么影响?请简单回答。
2. 学习(30分钟)a. 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洋务运动的内容,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特点。
b. 学生分小组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每个小组总结提出两至三个观点。
3. 分享与总结(15分钟)a.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讨论过程。
b. 老师对各组的观点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
4. 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并总结自己的观点。
5.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洋务运动的理解,写一篇小论文,探究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四、教学评价1. 布置的写作作业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察,可以通过评阅学生的作业来了解他们对洋务运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四课《洋务运动》主要介绍了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洋务运动的各个方面,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和材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事件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洋务运动这一时期的历史知识相对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填补这一空白。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来提高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认识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特点、意义和影响。
3.讲授法:教师对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等进行详细讲解。
4.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特点、意义和影响。
第4课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整体设计思路《洋务运动》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的第一课,课标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第二,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第三,通过知识的拓展和深化,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洋务运动的辩证看法。
因此,本节课是在分析洋务运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的发展特点来设计本节课。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图片、文字材料来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一开始,我打开多媒体课件,通过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时清军战舰的图片导入本节课,由此引起学生的兴趣,接下来带领学生回顾前几节学习的内容来探讨洋务运动的背景,联系旧知,以实现知识的关联性,然后通过一则材料来引入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内容,通过课件的展示引导学生掌握主要的知识点,最后,我通过与本节课相关的几则材料来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部编版八年级新教材上册。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探索的开始,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纵向的历史发展来看,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技术力量,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所以本节课地位十分重要。
从思想教育内容而言,了解我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从而挖掘感悟本节课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历史知识已经有一定的储备,具备基础的分析能力,教师应进一步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的训练,且他们对未知的事物抱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提供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四、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目的、主张、时间、口号(史料实证)2.掌握洋务运动兴办的军事、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性事件及失败的原因,认识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感受中国迈出近代化第一步的艰辛与可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2.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出示鸦片战争清军战舰的图片和甲午战争清军战舰的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由此导入新课。
第4课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目标1、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了解近代新式海陆军的建立。
2、客观地分析、评价洋务运动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正确认识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开始,树立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意识;了解我国海军的发展,知道海军力量对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洋务运动的评价。
课前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导:(创设情境,问题生成)(一)创设情境展示图片,同学们,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我们一起来探讨吧!(二)问题生成(自学导读单)1、洋务运动是什么?2、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目的、洋务派及其代表人物、时间、口号是什么?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洋务运动的地位、作用、局限性二、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导读单(二)合作探究【探究一】洋务派为什么要创办军事工业?因为地主阶级认为救国应先从军事技术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创办军事工业的口号是“自强”。
【探究二】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有哪些?设想在当时这些企业起到了什么作用?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对西方的侵略起到抵制作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促进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探究三】洋务运动发展近代教育的表现有哪些?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1862年创办了京师同文馆,是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三、练(学思联动,变式训练)(一)学思联动洋务运动难以摆脱破产厄运的原因有哪些?(二)变式训练洋务派为什么要发起洋务运动?提示: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鸦片战争清军战舰 甲午战争清军战舰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的战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4课洋务运动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教师首先讲解: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
)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3.教师强调: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朝统治集团的开明官员——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4.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看看洋务派具体怎样学习西方的?目标导学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教师提问: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事工业?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学生回答:鸦片战争中,中国武器落后,致使战争失败。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2.教师提问:为了满足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兴办新式教育,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3.教师过渡: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赔款,对内镇压人民起义都要大量经费,政府财政面临枯竭。
洋务派看到外国资本主义以工商致富,认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于是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有哪些?学生回答: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教学设计(表格式).doc
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教学设计【学生】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起,口号:自强,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教师】出示地图,帮助学生梳理空间观念。
它们都是由官办的。
【教师】出示材料,分析近代军事工业在创办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材料: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终于建成一家军工厂。
可是接着问题又来了:我们从德国 请来的技师,竟然听不懂中国话,简直没法交流,他送给我的几本制造枪炮的书,竟 没有人看明白。
——李鸿章的日记 【学生】语言沟通存在障碍,外国书籍看不懂。
【教师】于是又兴办了近代新式教育。
结合教材说说具体的措施?【学生】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 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教师】补充讲解近代留美幼童,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 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
他们主要来自广东 和江苏省。
所有幼童均为汉人,平均年龄在13岁左右,最小的10岁,最大的20岁。
都出身于一般家庭,熟读四书五经,被授予秀才头衔,经过预备学校的选拔,身家清 白品貌端正禀赋厚实资质明敏者方可入选。
在军事工业后期遇到了资金的不足,于是 又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结合教材找一找近代民用企业的基本情况。
【学生】时间:从19世纪70年代起,口号:求富,目的:辅助军事工业,民用企业: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洋务运动京师講食潘望业船舶 矿煤炭、钢铁等)纺织 电信船招商上海其州船政局(左宗某福州 沿政局南洋 务 派 创 办 的 工 业枪炮 本 船 舶平 矿【教师】出示地图,帮助学生梳理空间观念。
它们是官督商办的。
【教师】同时也组建新式海陆军,结合教材找一找新式海陆军建立的基本情况。
【学生】陆军: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 采用西式方法练兵。
海军:①到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北洋等新式海 军初步建成。
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2.掌握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和成果;3.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内忧外患的形势–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解决对外侵略2.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和成果–海军和军事现代化–工业和工艺现代化–教育与科学技术3.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引发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增强了人们对外国知识的认识和需求–打开了中国文化的西化之路三、教学重点掌握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和成果四、教学难点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五、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重要性和影响。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发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提问:你知道洋务运动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2.学习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15分钟)–讲解中国在洋务运动前的国内外形势。
–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3.学习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和成果(20分钟)–介绍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事件,如自办洋务、洋务派遣使节等。
–分析洋务运动的成果,如新式船只的建造、近代工业的兴起等。
4.分组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例如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
5.总结归纳(15分钟)–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整理学生的观点和理由,总结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七、教学评价方法1.提问评价:随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理解情况。
2.议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的深度和合作的程度。
八、教学资源1.教材《中国近代史》第四课相关内容;2.多媒体投影仪。
九、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了解更多关于洋务运动的资料;2.探究其他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如戊戌变法、庚子赔款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 教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导学【单元线索建构】【核心素养透视】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1.补充史料,引导学生思考洋务派为何首先兴办军事工业?材料五: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置器为先。
——《筹办夷务始末》材料六: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急……中国欲自强之道,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筹办夷务始末》结论:一是认为发展军事力量见效最快,能够很快实现自强的目的;二是自认为清朝仅仅在军事上落后,其他方面远胜于西方。
2.让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表格,汇总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对于重点、难点问题分别进行探究、交流、讲解:(1)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①结合教材及史料,让学生理解后期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辅助军事工业,以求富反哺自强,为军事工业提供燃料、运输、原料、资金等支持。
②通过读图,引导学生思考:洋务派创办的工业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其原因是什么?结论:特点:为集中在沿海和沿江地区。
原因: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多为通商口岸,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较早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③巧记洋务派创办的三大军事工业和四大民用工业。
(2)兴办近代教育①展示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
②重点介绍京师同文馆。
③介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的情况。
(3)海防与塞防——建立新式海陆军①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19世纪70年代中国西北边疆与东南海疆形势严峻。
②通过介绍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的塞防与海防之争,穿插介绍创办新式海陆军的具体概况。
板块三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评价洋务运动1.教师讲述洋务运动的结果:1895年2月17日,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2.展示史料,让学生归纳思考洋务运动难以摆脱破产厄运的原因有哪些?结论:外国势力的挤压;清政府内部腐败;洋务派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变革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第4课洋务运动-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
第4课洋务运动-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I. 教学目标1.知道洋务运动背景和意义;2.了解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掌握洋务运动的成果及其局限性。
II. 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背景1.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一片落后贫弱的境地;2.各国强逼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3.崇尚洋务,振兴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
2. 洋务运动的发起和推进1.第一次发起:魏源等人上书皇帝;2.第二次发起:西方列强强迫康熙来电,洋务派得到机会,由刘铭传主持。
3. 洋务运动成果1.成功的洋务运动和北洋政府的建立创造了历史先河;2.缺点和局限性:–比较盲目地模仿西方;–热衷于购买外国新兵器,而且价格高昂;–处理办法不妥当,产生反感情绪;–洋务派内部分歧。
4. 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1.赵之珩: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2.魏源:主张学习维新思想,提高民族自尊心;3.吴趼人: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和文化;4.刘铭传:福建总督,主持第二次洋务运动;5.李鸿章:曾任北洋海军大臣。
III. 教学方法1.讲解法;2.问答法;3.探究法。
IV. 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教师先说:“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有使用科技产品的经历,比如手机、电视、电脑等等,那么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呢?是中国人发明的吗?”2. 呈现知识点教师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和意义,并让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洋务运动?它有什么意义?3. 讲解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教师通过PPT呈现洋务运动发展史,并介绍洋务运动的两次发起。
4. 展示洋务派的成果和局限性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解析,向学生展示洋务运动的成果和局限性。
5. 介绍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你们知道洋务运动中的几个重要人物吗?对他们了解多少?6. 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小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回答问题:1.洋务派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有何贡献?2.在洋务运动中,有哪些人物是你心目中的英雄?7. 课程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为下一节课预习做铺垫。
第四课洋务运动教案
第四课洋务运动一、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外患: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均遭战败,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材料二:至恭亲王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
……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国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太平军),可以勤远略(外国势力)。
—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直接目的是什么?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抗击西方侵略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二、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领导阶级:封建地主阶级三、洋务运动的内容三)发展近代教育——办学校、育人才(1)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京师同文馆1861年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属总理事务衙门。
福州(马尾)船政学堂(2)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四)筹划海防——编练新式海陆军19世纪70年代俄国侵占伊犁,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的清军收复新疆,1884年建立新疆行省。
19世纪80年代南洋、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初步建成,1895年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同年建立台湾行省。
四、客观评价洋务运动材料一: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
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企业的利润更吸引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
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材料二: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白银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收购。
湖北织布官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
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洋务运动教案设计[1]
《洋务运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洋务派出现的时间、主张、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洋务派出现的历史背景,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和进步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学习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综合概括与推理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结局的学习,反思强国之路的追求,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看图,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其目的虽然是为了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但洋务派探寻国家富强之路,表现了放眼世界、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进步作用2、难点:洋务运动的作用、失败原因【教学过程】课前请各组长互评预习案,并把各组预习情况进行反馈,老师针对学生预习案有错有疑的地方进行纠正补充解惑。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一段“清军和英军交战”的电影片段。
〖想一想〗看了这段影片,同学们有何感想?(大刀长矛难抵洋枪洋炮;清朝的军事力量太弱了等等。
)正是由于清朝军事力量太落后,19世纪60年代初,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一股试图改变这种现状的进步势力——洋务派,并因此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历史。
二、合作交流解答探究(一) 洋务派的出现1.出现的历史背景〖想一想〗洋务派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呢?(学生结合所看到的电影场面阅读p28文字,然后思考。
抽学生回答。
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能够充分体现出知识的积累与归纳能力。
教师用多媒体显示背景内容:内忧——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外患——武器精良的西方列强对华侵略逐渐扩大。
)内忧外患使清朝统治岌岌可危,洋务派因此出现。
(简要解释顽固派:顽固派是仇视一切外来事物,与洋务派相对的清朝统治集团极腐朽的一部分。
并指出洋务派敢于冲破其阻挠,放眼世界,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和爱国情感。
第4课 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方法与过程目标: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历史资料,讨论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研读史料的能力。
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既要认识到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自救运动(落后性),又要清楚的知道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性)【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设问左图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生:①太平天国运动②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师:请用一个词形容当时清政府的处境?师生:内外交困(内忧外患)过度:为了改变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清朝统治者的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救国之路,即洋务运动。
讲授新课: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国家独立、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的过程。
洋务运动的洋是指指一切涉外的事务。
诸如外事交涉、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
师展示材料:天气阴转多云今天,我军和太平军大战了一场,损失惨重,如果不是友军美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的帮忙,很可能已经全军覆没了。
……用我们的刀盾去对抗英法的枪炮,往往还没有看到敌人,我军已经倒下一大片。
看来,我军的实力实在太弱了,必须要改良武器装备,给他们配备洋枪洋炮。
可要从外国买,实在太贵,还是自己造枪炮现实得多。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时间19世纪60年代起口号“自强”近代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12月由曾国藩创设,“全用汉人,未雇洋匠”,是清末最早的官办的制造近代军事武器的兵工厂。
江南制造总局:成立于1865年9月20日的上海,由曾国藩规划,后由李鸿章实际负责,是近代以来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
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教学目标◇【课标要求】【教学目标】1、时空观念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2、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给出洋务运动相关人物的图片,培养学生识读图片、知识迁移的能力。
通过表格列举洋务企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整合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析洋务运动的意义,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
3、家国观念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及内容,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它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位历史人物,有人说他是先驱者,有人骂他是鬼子六,还有人称赞他是贤王。
同学们猜猜他到底是谁呢?他就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恭亲王——奕訢。
他曾主持签订了北京条约,也曾与慈禧太后联手发动辛酉政变夺取政权,获得了议政王的头衔。
他还领导了晚清时期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为什么他会有这些不同的称呼?哪一个称呼更贴近真实的他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洋务运动的台前幕后,感受晚清历史的风云变迁。
二、新课讲授奕訢所处的时代,正是大清帝国风雨飘摇的时代。
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而持续十四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因变而变,改变是大势所趋。
奕訢正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留守北京期间,与外夷谈判的过程中,意识到采取新步骤的必要性。
与他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他们被称为洋务派,他们所推崇的新政被称为洋务运动。
(一)兴起——洋务运动接下来,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20页到21页的内容,梳理洋务运动的基本信息,完成表格的填写。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洋务运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感知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办洋务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进而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虽未达到富强,但却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既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又阻挡不了外国的侵略,结果导致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解体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本课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培养人才、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演示文稿和视频)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交流法。
2、说、评、议结合法。
3、系统知识归纳法。
4、中外历史联系法学习准备阅读收集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人物、事件资料。
板书设计第6课洋务运动一、“自强”与“求富”1、洋务派出现的背景、代表2、洋务运动出现的目的、时间、口号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2)后期:开办民用工业(3)筹建海军(4)开办新式学堂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1、洋务运动的破产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过程[导入]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的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在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洋务运动。
[新课内容]一、“自强”与“求富”师:要了解洋务运动,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洋务派?生:洋务派,是指利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朝统治的官僚集团。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优秀9篇)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优秀9篇)《洋务运动》教学设计篇一洋务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所以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步伐,但是又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企业类别或阶段划分)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综合理解:本单元标题“近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出路的过程。
其主要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情感、态度、价值观辩证态度:历史发展趋势观察,洋务运动包含一些成功的因素,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但它作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明显地失败了思想意识:我们批判清政府祸国殃民的行径,对于它的“自救”本能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所起的进步作用,懂得只有承认落后、愿意学习先进文化,才有摆脱落后的可能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北京再次被外国军队占领,战争和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联军名称侵略国占领年代清朝帝、后英法联军英、法1860年咸丰、慈禧八国联军英、法、俄、美等19xx年光绪、慈禧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洋务运动期间制造的军舰性能,教师指出: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烧了圆明园后,清政府一些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形成了所谓“洋务派”。
他们所从事的与老外打交道的过程被称作洋务运动。
平远号军舰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制造出来的小结、过渡:这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呢?请看新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自强”与“求富”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5~27页本目的内容,并根据《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10页的练习题,由学生自己先在课本上做读书标记,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补充订正,接着当堂进行“接龙”活动。
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教案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洋务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2.掌握边疆危机的原因、表现和解决方法;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1.1 起因与背景•探索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必要性;•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困境。
1.2 过程与成果•新式洋务运动的兴起;•典型洋务派人物及其主张;•洋务运动的成果与局限。
1.3 影响与启示•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2. 边疆危机2.1 原因分析•外国列强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行为;•内外因素导致的边疆问题加剧。
2.2 表现与影响•边疆地区的争端与冲突;•边境线划定问题及其影响。
2.3 解决方法与启示•中国对边疆问题的应对策略;•边疆问题对中国的历史教训与启示。
三、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引入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授法:以讲解的方式介绍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
3.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洋务派人物或一个边疆危机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全班做报告。
4.观看影视资料:选取相关纪录片或影视片段,让学生观看并写下观后感,引导他们思考并展开讨论。
5.学生演讲: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就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问题进行演讲,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评价方式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等。
2.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如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写观后感等,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演讲评价:对学生的演讲内容、表达方式和思维深度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发表独立见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洋务运动1.情境导入(5分钟):–展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困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国面临的问题。
–引入洋务运动概念,让学生猜测洋务运动的目标。
2.讲授洋务运动起因与背景(15分钟):–讲解中国近代化道路必要性;–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困境。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教学设计与研究一、教材及教学内容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2.教学内容:1)清政府落后的原因;2)洋务运动的背景和意义;3)洋务运动的成果和局限。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清政府落后的原因;2)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意义;3)了解洋务运动的成果和局限。
2.技能目标1)能够从历史文献中获取到清政府落后的原因;2)能够分析洋务运动的背景和意义;3)能够评价洋务运动的成果和局限。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和意义;2.难点:洋务运动的成果和局限。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看一组图像,展示我国近代的落后情况(如图1.1~1.2)。
引导学生深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图1.1)(图1.2)二、知识与技能教学1. 清政府落后的原因由于清政府实行封建专制制度,并长期闭关锁国,对外交流极少,导致我国落后于西方国家,而落后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制度落后:清政府实行封建专制制度,吏治腐败、官僚主义严重,制度难以改革。
(2)科技水平低下:我国日益加深的落后不仅是技术落后,更是文化理念的落后,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博弈,不同意识形态的碰撞、不同文化之间的撞击催生出了许多矛盾与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一个一直无法解决的难题。
(3)自然灾害频繁:我国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质特点决定了我国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这些灾害的损失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极大的影响。
(4)侵略压力加大: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也是让它不得不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因素,近代以来,列强不断进入我国,殖民主义的侵略加重我国落后的趋势。
2. 洋务运动的背景和意义(1)背景: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史最重要和最有代表性的现代化实践运动,前身是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战争,对我国近代史的思考与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意义:意义非常重大,有:①探索中国的现代化道路;②卫国救亡,保护国家安全;③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推进思想文化的更新;④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组织学生运用分组讨论评价洋务运动,通过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会从图片等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
【教学难点】
洋务运动的评价。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在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
这就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这场自救运动有哪些内容?结果如何?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2.中央代表人物有奕;地方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3.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2.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3.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
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于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他们在跟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认识到列强的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顽固派以大学士倭仁为代表。
他们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务,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
这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慈禧太后也是顽固派,不过她认为,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
所以,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结论:洋务派顽固派都是维护清政府统治为目的的。
【探究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从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能力出发,可从两方面评价洋务运动。
第一、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
第二、洋务运动的进步性表现为: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结论:从维护封建统治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失败了。
但洋务运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结归纳提升能力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兴起时间
代表人物
目的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自强: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求富: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达标测评巩固新知
1.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D)
A.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B.发展军事工业
C.发展民用工业D.维护清朝统治
2.“中国文武制度,事实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为此,洋务派创办了(A)
A.近代军事工业B.近代民用工业C.近代海军D.新式学堂
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A)
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海军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4.在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D)
A.制夷B.自强C.灭洋D.求富。